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时间:2019-05-12 22:0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第一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1.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相差关系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1.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算理。

2.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相差关系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4.结合具体情景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课时安排:15课时 学生状况简析:

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100以内加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的基础。学习中必须要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第一节:不进位加法 笔算

教学内容:p8~10 例1 “做一做” 练习二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笔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

2、通过创设情境,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经历从情景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计算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小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提问:通过观察图画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2、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选择板书: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

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坐70人。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同学们该怎样乘车去博物馆参观?

如果只运一趟的话,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呢?

二、探究体验

1、提出问题:同学们去博物馆怎样乘车才比较合理呢?

2、小组讨论乘车方式。

3、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方案:(1)二(1)和班二(2)班合乘一辆车,二(3)和班二(4)班合乘一辆车。(2)二(1)和班二(4)班合乘一辆车,二(2)和班二(3)班合乘一辆车。

4、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提示:同学们想出的方法是否可行?应该怎样验证? 明确:把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相加,看是否超过70人。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36+30

35+34

30+35

36+34 学生口算36+30(因为36加30等于66,没有超过70人,可以乘坐同一辆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看小棒图,列出竖式)

明确:个位上的6和个位上的0对齐,十位上的3与十位上的3对齐。摆小棒,想一想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说明:先算个位上的6加0得6,再算十位上的3加3得6,所以是66。板书:

+ 3

0

引导学生比较笔算与口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5、组织分组讨论:用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明确:(1)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对齐,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齐。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用小棒说明也可以)6、36+3 怎么摆?怎么写?又表示什么?

三、实践应用: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4=69

30+35=65

(1)学生独立计算。5

0

(2)引导学生交流

+ 3 4

+ 5

要说清计算的过程及方法。9

5 思考:二(1)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2、完成“做一做”及 练习二1、2题。3、18+81你能写出两个数相加,得数是99的竖式吗?你还能举例么? 思维训练:12颗珠子表示36+30,36+3(体会有什么不一样。)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

36+30=66

35+34= 69

30+35=65

5

0

+ 3

0

+ 3 4

+ 5

9

5 课后小结:

第二节:进位加法 笔算

教学内容:p11~1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3、4、5。.教学目标: 在笔算过程中,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通过小组交流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在笔算过程中,经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以及进位加的竖式写法。教学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图画,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二1班与二3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

二、探究体验

1、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思考:怎样才能知道二1班与二3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 列出算式:36+35=

引导学生试算35+36(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你能不能用竖式计算出36+35得多少?)

(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然后再算一算。)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组织学生在小班内交流计算方法。

板书并说明方法:

6

个位上6加5得11,向十位进1,个位写1,+ 3 1 5

+ 3 1 5

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

1

进位1要小些

2、组织引导学生总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十位相加时要加上进位的数。

3、比一比。

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比一比,想一想哪儿相同,哪儿不相同。检验第3种乘车方案:36+34=70(人)用竖式计算,想:个位上6加4得(),改怎样写?

1

个位:6加4得10,向十位进1,在个位上写0。

0

十位:3加3再加1得7,在十位上写7。

5、新课小结:(出示3种乘车方案)

36+30=66

30+35=65

30+34=64 6 0 0

+3 0

+3 5

+3 4 6 5 4

35+34=69

36+35=71

36+34=70 5

6

+3 4

+ 31

+ 31 4 6 9

1

0 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提示:千万不要忘记加进位1。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先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

交流时重点说说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

2、完成p-12“做一做”:出示情景图,观察图画内容,看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①一张成人票比一张儿童票贵多少元? ②一共要花多少钱?

③一张儿童票比一张成人票便宜多少元?

引导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完成练习二3、4题。

4、思维训练:①如果二(2)班又转来6人,算一算二(2)班与哪个班合乘一辆车? ②做加法:

27+

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p14~15练习二6~10题 教学目标:练习课

复习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复习整理中,使学生经历整理、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门诊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等多种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投影出示p15.8,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理解图意。

计算出每张卡片上的算式,再进行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两位数加法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二、探究体验

1、数学门诊。出示练习二第6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过来,并说明理由。

9

1 5

+ 4 4

+ 3 9

+ 5

3 0 0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订正时重点说一说错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7题,帮助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然后计算。

①学生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计算。

②交流时要说清计算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二(9)。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10)。观察图画,据图列式,解答。

3、拓展。

聪聪有25块糖,第一天吃一块,第二天吃三块,第三天吃五块„„可以吃几天?

(提示:往下应该是第四天吃7块,第五天吃9块。解答这题就是求几个单数相加的和是25。因此最后的结果是5天。)板书设计:

进位 进位加法

不进位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课后小结:

第四节:不退位减法 笔算

教学内容:p16~17 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1、2、3、4题。教学目标:

通过统计投票数,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体验,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在计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国主义情感,并在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方法,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投影出示:北京2008!(2001.7.13)看到北京2008,你会想到什么? 城市 北 京 多伦多 巴 黎

伊斯坦布尔

票数 56 18

2、结合统计表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巴黎比北京少多多少票?

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了多少票?

……

二、探究体验

1、引导学生探究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要求“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应该怎样列式?(56-22=)

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交流。(可以借助计数器完成)

明确:先从56里面减去2得54,再从54里面减去20得34。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

利用竖式计算。尝试列出减法竖式。

回忆用竖式计算加法时的过程。笔算减法可以怎样进行。

类推出笔算减法的方法,进行小组交流。

汇报:先算个位上的6-2得4,再算十位上的5-2得3,最后得34。

指名学生板书并讲解。6

先算个位上的6-2得4,再算十位上的5-2得3,最后得34。

2

试一试总结出减法的计算方法。

4

2、引导学生概括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完成p19“做一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将结果填在书上;在小组内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自选题目在班级内汇报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2题。

观察图意,根据图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说说计算过程。

3、思维训练:

①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计算。

48元

36元 ②被盖住的数字是多少?

- 3

0

2 板书设计:

不退位减法

56-22=34

6-2=4

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

6

50-20=30

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

2

30+4=34

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

4

课后小结:

第五节:退位减法 笔算

教学内容:p18~例2及练习三的第5、6题。教学目标: 在计算活动中,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减法。

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经历笔算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图表:(结合统计表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城市 北 京 多伦多 巴 黎

伊斯坦布尔

票数 56 18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 巴黎比北京少多多少票?

56-18= 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了多少票?

22+18= 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 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几票?

18-9= „„

根据问题列式,教师板书。

二、探究体验

(以“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几票”为例,回顾18-9的算法,再导入新课)

1、组织引导学生探究56-18的笔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采用什么方法计算。(直接进行口算比较困难了怎么办?)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己用竖式计算,你发现什么?(6-8不够减)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解决6减8不够减的方法。

课件展示:静观,再讲

①先从5捆中拆开1捆,与6根和在一起就是16根,16根减8根得8根;然后再从剩下的4捆中拿走1捆,剩下3捆,3捆与8根合起来是38根。

②先从5捆中拿走1捆,再从剩下的4捆中拆开1捆,与6捆合起来是16根,减8根,最后剩下38根。

板书:16-8=8(根),4-1=3(捆),3捆+8根=38(根)明确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结合操作过程,想一想笔算56-18时,应怎样计算?再试算。

交流计算方法。先从个位减起,6减8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个位上算16减8等于8,然后再算十位上4减1得3,56减18等于38。

(竖式见板书)

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比较另一种方法,找出最简便的方法。

小结: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如果个位不够减,要先从十位上退1后,在个位上加10再减。引导讨论:计算时,怎样对位?退位点有什么作用?

三、实践应用

1、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列式解决。(说说计算的方法)

2、练一练:(自己计算,注意书写方法与退位点)

54-27=

63-26=

72-16=

45-36=

3、错在哪里?请你帮助改过来。

6-3 4=1 2 1-2 3=2 9 6

1

- 3 4

- 3 2

9

4、思维训练:被盖住的是几?

- 板书设计:

退位减法(1)6-1 8=3 8

6

16-8=8(根)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8

4-1=3(捆)

个位不够减,要先从十位上退1,8

3捆+8根=38(根)

十位头上有点要去1 课后小结:

第六节: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P19-例3 做一做

练习三7-10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体验活动,掌握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

通过算一算、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出示算式:35-8=

67-24=

52-24=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说一说计算方法。

二、探究体验

1、引导学生探究50-24的计算方法。将算式52-24改成50-24让学生试做。学生独立试做50-24=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再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①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

②个位上从十位退1后,十位再算几减几?

2、引导学生比较:计算54-24与50-24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仔细观察52-24与50-24,想一想在计算时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想好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相同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相同。

不同点:52-24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后,个位上用2加10再减4。

50-24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后,个位上用10减4。

3、组织学生总结笔算减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笔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交流得出结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4、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70-38=

40-17=

80-46=

注意书写的格式;交流是要说清计算方法。

5、引导学生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区别和联系。

54+28=

54-28= 4

4

+ 2 8

- 8

2

6 联系: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是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都是从个位算起比较方便。

区别:笔算加法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笔算减法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80-41=

90-7=

60-28=

2、组织学生做“帮小鸡找妈妈”。

观察情景图并理解题意。

小组合作完成。

3、思维训练:算一算,填一填。

苹果(个)鸡蛋(个)黄瓜(条)芹菜(棵)

原 有 6 0 3 5 3 2

吃 去 4 5 1 3

还 剩6 7 8

板书设计:

退位减法(2)

50-24=26

54+28=

4 4

+ 2 8

- 8

6 2

课后小结:

第七节:练习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练习三8-13)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基本练习中,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复习

做一做下面的题,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竖式形式出现)

43-15=

83-56=

72-27=

60-23=

90-48=

2、比一比,左右两题有什么不同,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8

8 2

0

–3 9

–3 6

–5 2

–5 2

二、基本练习

1、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二年级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统计表

数学兴趣组

口风琴组 美术组 武术组

女生(人)18

男生(人)25

合计(人)

(1)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少?(2)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人?

(3)自己提出几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2、连一连。

46-18

70-23

61-16

7+36

52-24

3、填一填。(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

()

()

-8 32

()

()

()

()

三、总结。

57()

课后小结:

第八节: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p—23 例4 及“做一做”、练习四的1—2题。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感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观察操作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摆点子:第一行摆3个

第二行摆5个

第一行比第二行少(2)个 A 这个句子表示的是谁与谁的关系? B 谁是较大数?谁是较小数? C 谁是差?

D你能把第二行分成哪两部分?你能把5分成哪两部分?

一、创设情景

出示“全校卫生评比情景图”。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看从中能知道什么。条件: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

二(2)班比二(1)班少得了3面小红旗。

四(1)班和二(1)班得的红旗同样多。

三(1)班比二(1)班少得2面小红旗。

„„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况,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二(2)班一共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三(1)班比四(1)班少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

二、探究体验

1、探究解题的方法:

提出问题:二(2)班一共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看图,想一想,要求出问题哪句话最关键?

分析关键句:二(2)班比二(1)班少得了3面小红旗。设问:

A 这个句子表示的是谁与谁的关系? B 谁是较大数?谁是较小数? C 谁是差?

指名学生反复分析关键句。学生借助情景图独立试做。(如有困难可以借助小棒完成)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在进行全班交流。明确:

(小数)

(大数)

(差)①根据“二(2)班比二(1)班少得了3面小红旗。”可以得出。(标注在题目上)

②求“二(2)班一共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就是从(1)班的16面中去掉3面,因此用 16-3就可以了。

③类似这样的题目用减法计算。

2、解答同类问题。

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尝试提出其他问题并进行解答。

交流:先说清自己解答的是什么问题,然后讲清解答问题时的方法及想法。(小数)

(大数)

(差)

三(1)班比二(1)班少得2面小红旗。

三、实践应用

1、解答第23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观察商店的情景图,理解题意。

重点理解“每个球优惠8元”这句话的意思。(优惠的这8元是差)

(大数)

(差)

(小数)

则“每个足球原价58元,每个球优惠8元。现在每个足球多少元?”(大数)

(差)

(小数)

每个篮球原价45元,每个球优惠8元。现在每个篮球多少元?

尝试提出“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一共要用多少元?”并解答。

2、看图列式并解答。

(1)有8只

,比

多5只,有多少只?

提示: A 这个句子表示的是谁与谁的关系?

B 谁是较大数?谁是较小数?

C 谁是差?(2)拓展:(线段图1)小花猫有45只,小白猫比小花猫少9只。小白猫有几只?(小问号还可以在哪里?)

(线段图2)男生有90人,男生比女生多24人。女生有多少人? 板书设计:

(小数)

(大数)

(差)

“二(2)班比二(1)班少得了3面小红旗。” 1 6 – 3 = 13(面)课后小结:

第九节:练习

教学内容:P22—11-13

P24—4-8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使学生能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分类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一做,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30+48=

25+15=

26+49=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2、做一做,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78-45=

60-37=

51-23=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2、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它们的差。

3、摆一摆、说一说。

(1)要和○同样多。

(2)要比○多2个。

(3)要比○少2个。

○○○○○

○○○○○○○

○○○○○○○

4、说一说。

(1)○○○○○○○○

一共有几个?

(2)△△△△△△

△比○多,比15少,△可能有几个?

○比△少,○可能有几个?

二、解决问题

出示第22页第13题图片及统计表。学生看图、列式、计算。

三、思维训练:一个数是43,另一个数比它□8,另一个数是□。

□ ○ □ = □

□ ○ □ = □ 板书设计: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课后小结:

第十节:连加

教学内容:连加P26—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的1、3。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练习,掌握两位数连加的竖式书写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加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体验,经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等多种能力及尝试精神。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热爱劳动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进位的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式题的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少先队员帮助农民伯伯摘西瓜的情景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从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出示有关数据。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个

34个

23个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提出的是一步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口答解决。)板书: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二、探究体验

1、引导学生列出连加算式。

板书:

28+34+23

28+23+34

34+23+28

引导学生说一说列式的理由。

2、引导学生探究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方法。指名学生板演出不同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教师并不强求学生采用哪一种计算方法。若没有出现简便的方法,教师要进行讲解。)小结:计算连加时,可以口算的就可以省略一个竖式;也可以将两步计算写在一个竖式中。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8 0 7

+ 2 4

+ 2 5

+ 2 6

()

()

()

+ 1 8

+ 2 6

+ 2 5

()

()

()

2、完成书上的练习:“做一做”,练习五的1、3。

3、思维训练: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改正过来。

36+40+15=81

25+34+26=95 6 5

+ 4 0

+ 3 4 6 9

+ 1 5

+ 2 6 8 1 5

四、课堂小结:

连加的笔算,如果把连个竖式合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时要注意,该进位的要进位,计算要认真。遇到能口算的要口算。板书设计:

连加

28+34+23=85(个)

28+23+34=85(个)

34+23+28 =85(个)8

2 8

+ 3 4

+ 2 3

+ 3 4

2

5 2

+ 2 3 5 课后小结:

第十一节:连减

教学内容:p27—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交流,掌握两位数连减的竖式书写方法,能过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竖式的简便写法。

2、退位的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式题的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可以看出:运了两趟西瓜,第一次运走了40个,第二次运走了26个西瓜。

2、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提出的是以前学过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就让学生直接解答。)板书问题:

①两次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

②第一次比第二次多运走了多少个西瓜?

③还剩多少个西瓜?

„„

二、探究体验

1、引导学生列出连减算式

让学生想一想:要求还剩多少个西瓜,该怎样列式?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85-40-26=

85-26-40=

85-(26+40)=

请学生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2、引导学生探究连减的竖式计算方法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连加竖式计算方法类推出算式 85-40-26= 的竖式的写法。然后小组交流。

组织班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投影,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8 5

(2)8

(3)

5

0

0 学生仔细观察几种计算方法,谈一谈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为什么?(板书)

教师明确:计算中如果哪一步可以口算,就可以不用竖式。

3、小结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

1、完成27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在与同学交流。)

2、组织学生练习。

56-12-17=

40-23-12=

70-23-28=

42+19+26=

3、思维训练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15+20=

30-8-7=

60-30-30=

9+9+9=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改过来。

80-24-37= 21

36+40+15= 81

25+34+26= 93

72-24-30=48

0

6

5 2

-2 4

+ 4 0

+ 3 4

0

6 9

课后小结:

第十二节: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内容:p28—例3 练习五2、4、7题。教学目标:

1、通过学前准备及探究体验,巩固并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究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说一说运算顺序。

15-6+36

73-40+20

20+6-7

18+4-10

2、笔算下列各题,小组交流,计算是怎样写比较简便。

46-17-24

64-30-16

29+25+38

二、探究体验

1、小结口算的方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出示例3的情景图。说一说图意。(板书条件)车上原有67人,到“中山路”站,有5人下车,28人上车。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根据图意列出算式。67-25+28

67+28-25 小组合作,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借助已学过的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方法,类推出算式67-25+28的竖式写法。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1)7 2

(2)

7

-2 5

+2 8 7

2 7

3、算一算。

玩滑梯

玩秋千 玩跷跷板

合计

4、思维训练。

(1)在○里填上“+”或“-”

30+16○9=37

48○20-6=62

80-32○25=73

48○20○6=34(2)把下面的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43只,比 少14只,? 课后小结:

第十三节:练习

教学内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教学目标:

通过基本练习,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在检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

1、基本练习:

①口算:

16+20-8=

30-6+50=

8+17+30=

68-40+6=

15+8-10=

74-60-7= ②做一做,说一说,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72-25-36=11

34+20+28=82

51-9+38=80

49+24-37=36

2 4

2 9

-2 5

+ 2 8

+ 3 8

+ 2 4

2

0 3

-3 6

-3 7

1 6 ③填一填:

16+40 □ –8 □ +3 □ –20 □ +9 □ + 10 □ 看图,解决问题。

15元

28元

45元

36元(1)买一个小龙玩具和一只小狗玩具要多少元?

(2)小狗玩具比小羊玩具贵多少元?(3)70元可以买哪两件玩具?(4)100元可以买哪几件玩具?(5)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讲评作业,书p30 9.思考题 课后小结:

第十四节: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加、减法估算。31页例4及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加、减两位数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准备:体育用品图。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算一算:

20+30=

40+10=

50-20=

70-30= 90-80=

100-30=

10+70=

60+20= 40+30=

30-20=

80-50=

30+40= 40-30=

30+40+20=

20+50-10= 2.填一填:

下面的这些数分别接近哪个整十数? 59最接近()49最接近()82最接近()

68最接近()94最接近()73最接近()17最接近()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出示图(课件):

球:28元

书:11元

买两样物品要用()元。

买两样物品大约要用()元。

比较两句的不同:

买两样物品要用()元需要精确值

买两样物品大约要用()元不需要精确值近似即可 分别计算:买两样物品要用(39)元 买两样物品大约要用()元

28+11=39 大约40元

先算在估

28最接近30,11最接近10,大约要用40元。

30+10=40 先估再算 总结方法:

一、先算在估

二、先估再算 2.想一想:

51+38≈90

≈约等号

3.出示表格:学校要举行运动会,要买许多运动器材,(出示篮球、跳绳、羽毛球的图片)请大家估一估这几样东西的价格,再出示价格。(37元、8元、52元)

品种

篮球 跳绳 羽毛球

每种运动器材的单价 37元 8元 52元

(1)估算去商店购买体育用品的钱数。

(2)提问:体育老师大约要带多少钱去买这三样东西?他带了100元够吗?

你用的什么方法?(加或减)

4、估算参加比赛的人数。

跳 高

跑 步

跳 绳

28人

49人

11人

学校准备为每个运动员编号,62个号码够吗?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5、估算啦啦队的人数。二(1)班 二(2)班 二(3)班

19人 25人 27人

师:三个班的啦啦队合起来大约有多少人?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出示题目:

比赛的结果,二(3)的同学(27人)获得了胜利,老师为了奖励他们,决定去公园划船,划船处有个启示:大船限坐36人,每条船租金51元,中船限坐24人,每条船租金38元,小船限坐8人,每条船租金17元。学生小组讨论合理的方案。

学生汇报:哪个小组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1)可租一条大船。

(2)可租一条中船和一条小船。

教师追问:你们设计的方案,我们同学够坐吗?你们设计的方案,大约需要用去多少钱? 通过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

四、思维训练:(课件)

1.选择下面的数,按要求写算式: 67 46 28 9 和比70大,比100小的算式(2)差比20小的算式2.板书:

加、减法估算 先算在估

28+11=39 大约40元 先估再算

30+10=40

课后小结:

第十五节:复习与整理

教学内容:33-35页

复习与整理 教学目标:

1、在情境引入中,回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计算的练习中,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加、减混合式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以及计算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认真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回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投影出示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的结果。想一想,说一说,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本节课要把学过的两位数加、减法进行整理。

二、探究体验

1、引导学生总结概括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点。

小组讨论:每组各出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题目,算一算,找一找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学生汇报总结:

相同点:计算时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不同点: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减法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10再减。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提示:进位加时不要忘记进位,更不要忘记十位要加进位1;

退位减时不要忘记从十位减去退走的1 ┅┅ 体验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完成第35页练习七第1、2题。(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明确:要正确地填出“<”、“>”或“=”,首先应计算出算式的结果。(3)出示第33页第2题的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提出数学问题,再进行解答。

(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3、计算比赛:(34页2题)

三、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33页第2题。

投影出示情景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母鸡和公鸡一共有多少只? 母鸡比公鸡多多少只? 公鸡比小鸡多多少只? 小洪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鸡?

学生独立解答。班级交流。

2、组织学生解答练习七的第5、6题。思维训练

小鹿有一些棋子,丢了28颗棋子,又买来3颗,后来又丢了15颗,还剩2颗。小鹿原来有多少颗棋子?

提示:小鹿一共丢了多少颗棋子?

(28+15=43)

添上剩下的,去掉又买来的,就是原来有的。

(43-3+2=42)

一位小朋友做一道加法算式时,将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看成3,个位上的9看成6,结果所得的和是74。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解答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

①74-36=38

②38+59=97 课后小结:

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书38—39页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2、通过测量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准备:身高测量器一台,身高尺5个,卷尺若干,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活动课上测量着,会用到什么单位?你有哪些了解?(课件展示)板书:

长度单位

厘米

m

cm

你们能不能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大约有多长呢?(课件展示)

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板书:讲桌长

窗户宽

估(数值)

二、活动

1、验证猜想,总结方法。

①分组测量讲桌长,窗户宽。板书:测 ②汇报测量结果。板书测量结果

③师: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学生分析原因。

④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1.选择好工具,减少误差;2.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我们测量出的结果。3.拉直尺子,不能倾斜。板书: 选择工具 0

起点 拉直

2、测量身高,渗透统计思想。①猜猜同桌的身高。

②他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③生介绍测量方法并示范。课件展示方法 ④分组测量每个同学的身高,记录数据。

⑤完成统计表并观察,从中能了解到什么内容? ⑥讨论:我发现自己长高了。(课题)知道某位同学的身高是多少;哪个高度的人数最多。

3、自由测量

① 启发:你还想测量什么? ② 生自由发言。

③ 讨论:怎样测量步长和手臂伸开的长度?课件展示方法 ④ 分组自由测量,记录数据。⑤ 汇报测量结果。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测 米

厘米

讲桌长 m

cm

窗户宽 选择工具 0

起点 拉直

课后小结:

第二篇: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三位数加法教案

万以内加法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36,37页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亚运会吗?它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你们知道在亚运会开始前要干什么吗?(出示传递圣火的图片)。

羊村也有自己的亚运会,它们为了迎接亚运会举行了圣火传递赛,我们也去帮忙吧。只有将下面的题做对才能得到圣火。(课件出示)8+7=

9+5=

8+42=

520+300

拿到圣火了,但要把圣火保存下来还需要打开密码箱,用竖式计算下列题 5 5 + 3 8

+ 2 9

这两道题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同学们真聪明,村长为了表扬你们,决定带你们去野生动物园去参观,你们高兴吗?(出示课本主题图),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说出表中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谁会列式?(271+122=)

能用什么方法解决?(列竖式)那竖式怎样写?(找学生上台板演)总结写竖式时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让学生独立计算。

找学生讲解计算过程(着重讲解从个位加起)

2)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一起去看一下(课件)

谁会列式?(271+31)

怎样解决?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指导。

找学生说计算过程,并提问为什么进的这个1要加在百位?引

导学生说出算理。

3)想一想

如果百位相加满十怎么办?出示练习题271+903= 如果千位,万位。。。相加满十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1.4)讨论:计算三位数的加法是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夺红旗

2、啄木鸟治病

3、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1、2、3题

爬行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的加法

1….7个十

+ 3 1…..3个十 0 2

第三篇: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复习课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笔算和口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在本单元的安排上是按进位加——退位减——加减混合——估算——应用园地这一顺序去安排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趋乐等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主要采用动画片——《百变马丁》的故事情节导入、情景创设、动手练习和游戏等方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快乐地学习氛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整理本单元学的内容。

1、进行谈话引入。

师:大家都看过《百变马丁》吧!(看过)

师:今天马丁来的我们班,他的小伙伴罗娜被抓进了数学荒岛,马丁想邀请我们班所有同学一起去营救罗娜。你们愿意吗?(愿意)

师:但是想要救罗娜,必须通过考验。你们有信心吗?请看考验题:

2、考验题:将这些算式分类:22+46 36+18 68—42 95—27

36-24+18 36+35+15 89-15-17 可能学生有很多分类方法,直到学生将这些算式分为加法、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师:加法还可以怎么分?减法还可以怎么分?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笔算加法和减法都要注意:相同点:数位对齐,个位算起。不同点:进位加要注意:满十进一。退位减法注意:退一当十。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要注意:从左往右计算

师:大家总结的很好,那么你们会学以致用吗?咱们来进行分组比赛。看那一大组做得又对又快。一大组做加法,二大组做减法,三大组做连加,四大组做加减混合题。比赛开始。

6人上台板书。全班交流答案,如果对就用手势“V”来表示,如果错了用手势“X”来表示。

师:恭喜大家通过考验。来到数学荒岛。马丁:欢迎大家来到数学荒岛。

二、练习巩固

葛主任:嘿嘿,不管你带来多少帮手,只有闯过四关,才能救出罗娜。

师:孩子们,我们要凭我们的细心、聪明和勇敢闯过这四关,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准备好了吗?

1、闯关一:数学荒岛上的东西可真神奇,你们看树上挂满了像饮料一样的果子。大家一起来摘果子吧。8道口算题,每小组回答一个。师:我们既摘了果子又闯过了第一关。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马丁受伤啦,快去医院看看吧!

2、闯关二:数学医院改错

我们只有将这些竖式的毛病找出来并改正,才能治好马丁。再请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并说出正确的算式。点名然后回答。

①第一题,38+5=88(相同数位要对齐)②第二题:(49+44=83)(满十加一)③第三题:(81-49=42)(借一少一)这里通过设计出错题上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总结能力。

3、闯过三:估一估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大家辛苦啦,马丁为了庆祝成功,特意去给大家挑选好吃的?瞧,选了全家桶(64元),披萨(29元)。罗克带了100元,你觉得钱够么?

出现①精确计算64+29=93(元)②100逐个减 100—64—29=7(元)③估算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了这种情况,一般用估算来帮助我们迅速的解决问题了。这样既方便有迅速。

4、闯关四:拯救罗娜

师:葛博士第一次买了45个蛋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买了16个。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什么问题?(提醒做题之前先看清条件)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问题1:第二次买了多少个蛋糕? 问题2:两次一共买了多少个蛋糕?

师:你们太棒了,终于将罗娜拯救出来了!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你们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生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前后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

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反思小结:(1)反思: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都自觉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拆分我们就不能口算了吗?让学生发现: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变成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这样的拆分、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

(2)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3)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观察比较与反思小结,让学生明真正理解口算方法,初步感受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①这三种方法中,哪两种方法可视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两种方法)

②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与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第一、三两种方法是拆分一个数,而第二种方法是拆分两个数)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④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这题需要进位。3.小结反思:

(1)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实都是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2)你觉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以及观察比较与小结反思等学习活动,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在组内交流汇报。(2)集中汇报,指名说出口算的过程。并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进一步掌握,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能算全快,教师巡视,注意对速度慢的学生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馈:请全做对的同学举手,教师给予表扬,同时对有错的学生给予鼓励。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做全对。(2)全部完成后,请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正误。对全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3题的情境图,先出现问题一:一位阿姨要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闹钟,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什么场景?(2)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3)学生叙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或表扬。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比赛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一个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给学生一个必要的提醒,让学生减少或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再通过两个情境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明确指出转化的重要性。】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1.4+53= 47+25= 24+21= 32+29=

2.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到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4.反馈练习: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习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择优的意识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这部分内容的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了铺垫。由于前面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学生已经接触了转化的思想方法。所以,本课一开始时,学生就很可能想到几百几十看成几十几个十,将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转化成两位数加两位数来计算。也可能会有学生就直接利用列竖式,进行笔算。但不论学生运用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说清算理,并且要注意各种算法中相应的问题。特别要重视的是进位加与退位减,要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尝试一下其他算法,通过对照、比较选择更合理、更适合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1.师:课件直接呈现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她吗?对,她就是我们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

2.课件呈现: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商品琳琅满目,吉祥物海宝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1)师:你们看,同学们来到了世博园纪念品商店。这里面的商品可真多啊!其中吉祥物海宝最受游客的欢迎。

(2)课件出示:上午卖出 380 个“海宝”,下午卖出 550 个“海宝”。3.提出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内容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吗?(1)可能会有学生提出:

①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②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2)分析比较:

①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出算式吗?

②学生列出算式后,师:这两道加、减法的计算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4.点明课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与前几节课延续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新知作准备。】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探究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①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和算式“380+550=”。师:刚才我们已经列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对于这个算式,你会计算吗?(2)尝试练习:学生独立思考,计算380+550=;

(3)计算完成后,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4)汇报展示

①如果学生是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就让学生完整的表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也可以把380看成38个十,550看成55个十,55个十加上38个十就是93个十,也就是930等。

②如果学生是用竖式计算的,请学生将自己的竖式利用多媒体展示平台进行展示,并让其简单地叙述自己的计算过程。特别要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5)互动交流

①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两种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其中第一个同学是将几百几十看成几十几个十,得用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数来解决,但是一定要注意最后结果中别漏掉最后的0。

②那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同学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从中提炼出计算法则,适时板书。

③质疑:课件呈现小精灵的问题: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呢?让学生讨论,而后师生共同概括:那是因为十位相加已经满十了,需要向百位进1(课件闪烁进位的1),在列竖式时,我们要将十位往百位进的1写在竖式中,千万不能漏掉。(6)方法小结:

①课件显示口算方法的过程。

②学生边小结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边板演竖式,进行完整的示范。

③师生共同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要从个位加起。如果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按步骤的演示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让学生自觉地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探究新知,再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和教师的有意设疑,促进学生进一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笔算中加法中的进位问题。】

2.探究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1)课件呈现算式:550-380=(2)独立完成计算。

(3)小组中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

(4)全班反馈,交流方法。学生汇报一种方法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来。如:

①因为55-38=17,所以550-380=170;

②把550看成55个十,380看成38个十,55个十减去38个十就等于17个十,也就是170;

③请一位列式计算的同学板演,并让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④课件呈现小精灵的问题: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5)自主梳理笔算方法(课件分步骤出示):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课件演示:在百位5的上面点上一个退位的点,并写上一个字体小一点的4,同时在十位写上字体小一点的15。)

【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共同梳理中,掌握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同时利用课件的动态演示,突出笔算减法中的重点,突破难点。】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比一比,看哪组能全算对:P14的“做一做”。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结果直接填在书上。(2)集体汇报,汇报时说出自己选择的计算方法。(3)请做全对的同学举手,评出最佳小组。2.笔算我最棒:P16练习三的第一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在书上计算。

(2)完成后,选择一个学生的答题结果用多媒体展示。(3)涉及进位加或退位减时,教师做出适当的强调。(4)同桌同学互相核对结果,请做全对的同学举手。3.桃子熟了:P16练习三的第2题。

(1)学生在答题卡上独立完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解题的格式。先列算式,再用竖式笔算,不要忘记单位与答语。

(2)学生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核对,看看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结果是否正确。4.开火车:P16练习三的第3题。

(1)课件呈现题目,分步出题。可以适当增加题目,延长火车的长度。(2)指定某名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其他同学笔算验证。5.保护视力:P16练习三的第4题。

(1)课件呈现第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①引导学生发现:时间是2012年;明明写字的姿势不对,眼睛近视是300度等等。②让学生再联系实际说一说,如何保护视力。(2)课件呈现第二幅图:

①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幅图上你又获得哪些信息? ②你能根据这两幅图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③引导学生提出:明明的眼镜度数减少了多少度? ④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让学生独立解答,而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再联系两幅图,说一说自己的感想。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眼睛,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对所学的计算方法加以巩固,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

四、全课小结,比较概括

(一)学生自主梳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比较概括: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和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方法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说出(同时课件出示):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相同点是: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不同点是:笔算加法时,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笔算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到前一位上退1,本位上加十再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利用比较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的异同,引领学生通过反思与小结强调本课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

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

(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同时引导:因为这个问题是问能不能坐得下,并没有让我们去求两者之间具体的差。也就是说,不一定非得要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2)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情况,其实啊,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之后,我们都能用今天学到的估算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3)点明课题并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复习,既进一步巩固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为接下来的估算作知识迁移的原始储备;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利用估算同样可以直接来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4。

1.提出问题:我们要先算出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大概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及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们的想法。3.学生汇报估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巡视中了解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教师做适当引导。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但重点让学生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1+239>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4.回顾反思

(1)小组讨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 ①相同点是: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②不同点是: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第二种方法能顺利解决问题。

(2)反思: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误差小。

②教师强调: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5.介绍其它算法:请学生汇报其它算法,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可以补充。

(1)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算出220+240=460。因为第一个数估小了1,而第二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因为460>441,所以座位不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比较反思,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渗透。使学生明确估算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馈练习: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别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整十数。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独立尝试选择估算策略、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方法。】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1)给数找家:P17练习三的第5题: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教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抓鱼:P17练习三的第6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要说出估算的过程。教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妈妈的小帮手:P17练习三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与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整理方法。

2.变式练习P17练习三的第7题。

(1)课件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因为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学生独立尝试,估算解决。(3)汇报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

如果有学生说出:将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约便宜480元;教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充分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所学估算策略与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体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是与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的,感受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伸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教师延伸: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今后还有更多的估算策略与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整理小结,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提出疑惑,同时,教师对学生将来的估算学习进行简单的延伸】

第五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教学设计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班级:姓名:肖琳学号:

15级小学教育 ***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尺子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设计意图: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设计意图:有了例1的基础,本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探究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两个问题时,均设计了即时练习,使新知落实到每一层次中。而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下载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在说......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4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3五篇范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年级教案)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时间:2015.9.20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能够从......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三年级上《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9-1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择优的意识和迁移旧知识......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和九义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 1.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加教案

    2014年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