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4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单元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得认知结构。

2、经历模仿整理到自主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方法迁移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学生经历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扫除计算障碍,提高计算能力。

4、通过分层练习,巩固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自信。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一)100以内加法的有关知识整理

出示题卡:25+8、39+40、36+7、39+4、63+4、47+30、50+16、21+6、42+3 师:谁能给这9道算式来分分类?

一生上台分类:25+8、36+7、39+4、63+4、21+6、42+3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39+40、47+30、50+16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师根据生的分类方法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25+8、36+7、39+4、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这6道算式,能不能再将他们分分类呢?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

生汇报: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

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

师根据生的回答修改板书,边写边说明:像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的,我们叫它们为进位加法;而像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叫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25+8、36+7、39+

4、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对“100以内的加法”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100以内的减法”的相关知识跟加法这部分内容非常相似,怎样对“100以内的减法”进行回顾和整理呢?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吗?

(二)100以内减法的有关知识整理 出示减法:12-

4、80-30、34-

8、17-

9、79-70、99-

8、26-3 生四人小组讨论、整理

生反馈:减法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12-

4、34-

8、17-

9、99-

8、26-3,也有两位数减两位数的:80-30、79-70。其中两位数减一位数,有的个位就够减了:99-

8、26-3,有的个位不够减:12-

4、34-

8、17-9 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减法” 不退位减法:99-

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12-

4、34-

8、17-9 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整十数):80-30、79-70 师:这就是我们第六单元学习的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后啊,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回顾、整理其他单元的内容。

进位加法:25+8、36+7、39+

4、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10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和减法不退位减法:99-

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12-

4、34-

8、17-9 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整十数):80-30、79-70

(三)查漏补缺

老师课前收集了小朋友们平时算错的一些题目:

34+5=84、37-8=31、33+8=31、64+5=79、43-6=47、59-7=42、35+8=27、45-7=36、92-2=9、58+6=63看看谁能来当小医生,把错题的毛病给找出来?

师小结:做题一定要仔细,要用对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准确率。相信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你们肯定会更认真、更仔细的。

二、练习提升 1、35+3= 35+8= 67-5= 57-8= 92-2= 29-2=

2、填数:32比6多()19比()少59()比57多30

3、连线

得数的十位是5得数的个位是4 8+45 50+2 79+7 90-9 68-6 19+5 30+44 66-8 47-40 12+7 得数比80大得数在60~70之间得数比20小

4、()里可以填哪些数? 54-()=4()75+()=8()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采用4C乐高教学法——联系、构建、延续、反思结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意义及算理,并会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做中学,体会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掌握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三、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相同数位对齐。

四、教学过程:④⑤

1、联系(Connect):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2、建构(Construct):合作交流,探究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

①用乐高积木中的轴进行建构,验证二年级一共多少人?教师质疑,学生汇报(边摆边讲):

②口算个位、十位

③使用竖式计算(板演)

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反思(Contemplate):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4、延续(Continue):

1、课堂总结:

质疑:摆小棒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提示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

2、你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第三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白100以内的加法包括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体会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不同,掌握两者的不同算法。

(二)能力目标:学会将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形成有条理思考的能力以及加法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学习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中,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与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初步接触进位加法,以及计算进位和不进位加法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式子是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运算,是不是? 生:是的

师:那我们之前学习的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高级版的加法运算,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一定都能学会,你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齐答)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100以内的加法运算》,这里的加法运算分为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哦!

(二)合作交流,新课探究

师:那先翻开书本11页,我们一起看一看图片中的人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帮他们解决一下,行吗? 生:行

师:今天实验小学的二年级同学去参观博物馆,二一班有35个学生,二二班有32个人,二三班有37人,二四班有34人,每个班有2名带队老师。现在他问“二一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我们先看一看二一班的学生有多少人? 生:35人

师:那他们班有几名带队老师?仔细看看题目,小组讨论,老师请人起来回答。生:有2名,因为题目中写到“每个班有2名带队老师”(少数人回答正确)师:那同学们觉得他们这组回答得正确吗,和你们答案一样吗? 生:(答案各不相同,最后老师给出正确答案)

师:他们那组的答案是正确的,就是2名带队老师。35+2=?同学们,你们根据之前学过的加法运算方法自己先算一算,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师:同学们算出答案了吗? 生:等于37 师:大家都得37吗?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先口算,在列竖式算。强调十位与十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先看式子是进位加法还是不进位加法)这是一个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式子,个位相加得七,是不进位加法算式,所以不用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得三,所以最后就等于三十七。师:同学们记住我们拿到一个式子先看它是进位加法还是不进位加法算式,如果是不进位加法算式就直接将个位相加,十位不变,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给出一些相关的题(32+6、24+3、5+43)让同学们自己练习,先让同学们相互之间自己交流,然后老师请人起来回答这些问题,再问班上的学生来说一说那个答案是否正确,他们的答案得多少,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检验一下,那个答案是否正确,即揭示正确答案。在这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成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自己思考。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今天所学知识的记忆。

师:上面的题同学们都做得很好,那么,我想请你们来算一算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学生,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算出来的。生:可以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让他们真正明白进位加法的算法。)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进位的加法运算,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不进位加法是怎么样的,好吗?

生:好(一起回答)

师: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二一班和二三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班有35人,三班有37人,同学们先看一下它们的个位相加5+7等于多少?加起来是不是大于等于10 生:是的,它们加起来得12 师:它们加起来等于12,所以在列算式计算时要十位与十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然后个位与个位相加,大于等于10就向十位进1,个位就直接写2,然后十位与十位相加时也要加上向十位进的1,所以十位就是3+3+1=7,所以十位和个位连在一起就是72.师:好的,同学们你们来做一下56+37和46+24这两道题,待会老师请同学起来回答。(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结:判断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算式时,就是先将个位相加,看看结果是大于十还是小于十。如果大于等于十就判定是进位加法,小于十就是不进位加法算式。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一做练习二

反思与回顾:同学们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四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设计意图: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例1的基础,本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探究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两个问题时,均设计了即时练习,使新知落实到每一层次中。而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复习口算

5+34=

63+7=

9+84=

38+5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二)复习笔算

32+6=

5+43=

24+61=

43+3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为本堂课学习“进位加”做好铺垫。笔算的最后一道题设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设计意图:借助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预设二: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3.讨论:5加7满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

【设计意图:详细讲解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中“1”的写法。一方面结合摆小棒理解笔算进位加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竖式中进“1”的写法,如果有的学生从十位加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整合。】

(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

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

3.课堂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

2.教材第15页第5题。

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

3.教材第15页第3题。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给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算理,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

(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中信息,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减法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将其中三个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点。同时在信息的对比中,发现中国金牌数第一,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

36—16=

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充分引导。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设计分组比赛的环节,活跃课堂,让计算不再枯燥。】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目标解析:

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亲身经历个位上不够减时应该从十位退“1”当“10”来减,同时在交流、计算中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的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口算。

15-7=

20-8=

17-9=

13-7=

指定某名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提示:利用小棒来说明理由。

(二)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三名金牌榜”情境图。

代表团 金牌数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减法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3.学生汇报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收集如下:

(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

(2)中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罗斯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

(3)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

4.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笔算时应该注意到什么?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5.学生根据问题

一、问题二列出算式:51-36=,51-23=

【设计意图:复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计算能力的平台,这个展示过程,激活了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知识经验,也是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做好铺垫,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尝试练习,制造冲突。

1.学生试着口算51-36=。

2.尝试列竖式计算,同桌交流遇到的困难。

3.指定某名学生汇报,引发冲突: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小组内借助小棒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预设:①11-6=5,40-30=10,5+10=15

②10-6=4,4+1=5,40-30=10,5+10=15

问:为什么都要拆开一捆啊?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学生列竖式计算,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掌握算法。

(1)个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当被减数的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上就是多少?个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2)十位:现在被减数的十位上是多少?十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这时减得的差表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列竖式计算。

(4)学生交流:个位和十位分别怎样算?并形成如下板书:

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退位点记住点。

3.练习巩固。

列竖式计算问题(2):51-2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四)运用知识,拓展提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小明到书店买了一本24元的书,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给小明多少元?

2.学生列式,并列竖式计算,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反馈,强调: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要算10减3。

3.比较51-36和50-24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观察比较,全面认识。

今天学的列竖式计算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背景,体会减法的意义;借助学具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有效地沟通了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同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强调:退位点要点。

(二)教材第20页的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着重强调:十位上应该怎样算。

(三)教材第21页的第6题。

课件逐题出示,学生抢答,说明错误的理由,然后强调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着重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能轻轻松松做数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五、课后小练笔

教材第20页第4题。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若干个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一行○,共6个。

1.要求学生摆一行数量一样多的△。(摆放时指导学生上下行对齐,一一对应。)

2.如果要使△比○多2个,该怎么摆?(让学生上黑板摆,并说一说想法。)

3.圈出△和○同样多的部分,再圈出△比○多的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4.怎样计算△的数量?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且直观的动手操作入手,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

(2)学生交流:哪一列的班级在评比中荣获第一名?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从简单的统计图中,搜集有效的信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各个量之间的大小。】

(3)课件出示例4第(1)小题的条件部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理解数量关系。

怎样求出二班得到的小红旗的面数?

(1)根据黑板上的圆片和三角形的对比图,学生模仿着用小棒摆。

(2)同桌互相说一说摆法和算法。

【设计意图:有了导入摆一摆的基础,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摆,通过动手操作和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3.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小红旗摆法图,演示画图过程。(2)学生交流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学生列式、解答。

4.学生交流。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直接分析出数量关系,也可能运用线段图分析。)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要求上因人而异,在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后,留给学生交流其它解法的时间,让有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拓展延伸。】

5.引导学生用减法来检验。

二、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24页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三班和一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解法及解题思路,课件同时演示解答过程。

4.口答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利用先前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地类推出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应用提升

(一)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句,再列式计算。

(二)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2题。

(三)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图示,生独立解答。

2.比较这两个问,有何不同?(学生自主交流)

3.教师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哪个数量较大,哪个数量较小。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在同一背景下的两个并列的实际问题,将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对比解决,有利于学生沟通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类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

《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

94-44=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

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个

34个

22个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谈论学生熟悉的农家乐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

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算法。(课件演示)

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

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一题。

(一)学生在黑板上算和作业本上算同时进行。

(二)集体讲评。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搜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三)连减计算。

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课件演示)

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二题。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扶着学生学习了例1,例2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引导他们用解决例1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的学习例2,培养了学生举一反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算法优化的思想】

三、运用知识,提高巩固

(一)比比我最棒!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4题。

2.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评。

(二)小小运动健儿!

1.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3题。

2.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并口答。

3.同桌互改.夸夸自己的同桌。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2题。

【设计意图:形式多样的基础训练,使枯燥无味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变得有趣,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3.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目标解析:

在情境中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在对比中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在迁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迁移

课件出示:

60—24—16=

18+27+39=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

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

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

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

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

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2.尝试列式:67—25+28

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笔算。(教师巡查)

(1)分步笔算。

(2)简便写法。

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6.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一的其他解决方法。

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的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67—25+28

72—(47+16)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小括号的出现,运算顺序的不同)

3.尝试笔算第二个算式。

4.重点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如果没有,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跟上一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在笔算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没有简便写法,充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基础,实践应用

(一)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完成练习五的第6题。

让学生在辨析对错中发现问题,以利于自己在计算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三)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这是一道情境题,且有两种解题思路,既可以列出连减算式,又可以列出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自由选择。

【设计意图:本环节练习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二)谈谈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分析:

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

(2)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

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

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

(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尝试提出问题

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

(2)补充问题。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一种现实情境,从中提炼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结构,体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解决问题

(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列式计算:9+14=23(人)

(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3.检验结果

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

【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教学例题时,出现两个条件后,分次呈现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提升

(一)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人)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

列式计算:33+37=70(人)

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学生口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检查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第五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数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

3+2=

7+5=

9-4=

8-2=

5+5=

3+5=

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2+7=

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事实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3、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20+10”。⑴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⑵反馈练习

①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②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⑴“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⑵反馈练习。第48页第2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4=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4、教学例1。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⑷反馈练习: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⑸想一想: 2+34= ⑹反馈练习:

65+2=

6+69=

2+65=

69+6=

5、教学例1。⑴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图示: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6、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教学过程

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全课小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找出本课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师在课题上补充“进位”两字。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第67页第6题。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67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67页第10题。

2、课本第68页第15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68页第12题。

2、课本第68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下载《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教学目标:1.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2. 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晓开 复备人: 课型:计算课 时间 9.11 教学内容:10页11页例1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学生在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时错误颇多。主要错误类型有:①基础计算不过关。如经过一个暑假有不少同学记不清6+7等于几,导致计算错误②书......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100以内加、减法(一)的整理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整理。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

    第二单元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以后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以及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颜政 辅备人:彭绍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执教人:周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德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单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