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表数据的运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工作表数据的运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含义及组成
2、了解Excel 函数的含义及函数的一般引用形式
3、初步掌握几个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式的创建与复制。
难点:函数的灵活使用。
教学手段 网络机房、电子教室软件、Web 方式课件
教学方法 激趣法、比较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个人亲身经历导入,围绕奥运主题引出本课任务。
开场白: 3 月27 日,北京2008 奥运会迎来500 天倒计时,同时也公 布了奖牌的设计方案,北京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纵观奥运会历史战绩,你认为中国队将会在08 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怎样的成绩呢? 今天我就想带大家一起来体验一下EXCEL 软件中对工作表数据的运算功 能,研究分析赛后的数据表:诸如奥赛金牌榜、积分榜和排名榜„„因为从 这些数据表中我会找到更多的答案。
二、概念讲解(边讲边练)
(一)单元格地址:游戏(由学生座位坐标定位学生)
(二)公式法数据计算(以2004 年雅典奥运会金牌榜为例,进行美国奖牌总数的统计)比较法: a.比较计算器计算和Excel 中的公式计算数据 b.比较公式中直接引用数据和引用数据对应的单元格地址
(三)填充柄的使用(识别形状、使用方法、功能):统计奥运金牌榜中其他国家奖牌总数(复制公式)。
(四)函数的使用(书写格式、调用方法):统计奥运金牌榜中分别金牌、银牌和铜牌的总 数及平均数。
三、实战模拟(自主练习为主,可互相协作,进行拓展提高)假设最近我们正在进行2008 北京奥运比赛的全国选拔,为了能选出最优 秀的团队和运动员参加这次奥赛,我们需要对他们近年的比赛成绩作个比较 分析。分组练习:男生组(甲A 积分榜)、女生组(全国女子排球联赛最佳扣球排名榜)。
四、自我反馈 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工作表数据运算中涉及的概念进行复习检测,巩固新知。
五、畅想未来 2008 北京奥运的步伐越来越临近,在下一届奥运赛场上,相信中国健儿 会就着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优势,创出佳绩。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 们到时观看比赛的同时,更要关注赛事数据表的分析,可能你会发现更多有 趣的秘密。最后我们以北京奥运福娃的宣传短片来结束本课,也给大家放松 一下刚才运算数据时紧张的情绪。Flash 动画:北京奥运福娃(北京欢迎你),总结、提出希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我采用“互动教学法”,既有教师在教师机实例演示,更有学生自主探究实 践相关知识和技能,继而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任务,根据男女学生的不同需要 和兴趣爱好点,让学生分组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 观察各个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课堂管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首先:你“备”学生了吗?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我们教学的主要对象,学生的求知 欲和学习兴趣以及当前学习状况水平三个元素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的效果。心理学知识告 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 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对学习新知识不利。因此,我们应当把提高 学生兴趣放在首位,了解学生的需求,分析学生当前知识水平,然后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他 们的学习热情,这才是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其次才是:你“备”课了吗?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后我们才进行常规意义上的“备课” 活动,这个时候,教师心中应该知道如何备课,该备哪些内容了,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比如: 根据上述对学生的分析,在这个阶段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 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此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不要用自己设想的模式告诉学生如何去做,或 者是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让他们自己去明白怎样去做,如何做才能做的最好,让学 生自己去体验完成任务中的酸甜苦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以此来改变 信息技术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产生主动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必有法而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 理解,请指正。
第二篇: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简便运算的练习
五年级
王业萧
教学内容 :乘法简便计算题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2、能迅速地根据题目的具体数据特征和符号特征,准确地、灵活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计算、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与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
1.25×100=
0.11×20=
0.05×300=
0.8×40= 0.2×50= 8×25=
12.5×80=
16×5=
0.4×25= 45×2=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又快又准? 小结:1.一个数与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很方便计算;
2.两个数相乘,结果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很方便算。
二、复习乘法运算定律
1.回忆乘法定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ac 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空 4.5×□=0.2×□
0.02×1.25×5×8=(□×□○(□×□)
(8+0.4)×25=□×25+□×25
9.63×2.5+9.63×7.5=□×(□○□)
59×2.5×0.4=□×(□○□)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8×0.5×20
12.5×23×0.8 0.15×0.5×80
(2.5+0.25)×8
2.先算一算,再比较每组中哪道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① 15×32 =
15×4×8 ② 55×16 =
55×2×8 小结:两组中都是第二道,因为这两道算式中我们都能找到有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整
十、整百,这样算起来简便。3.用简便方法计算:2.5×24 此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一道题有多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小结:两个数相乘,若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因数相乘能凑成整十或整百,则可将另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相乘,以方便计算。4.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46×2
16×15
48×25
25×5×4×2 5.应用题
1.实验小学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个班捐赠图书25本。实验小学一共捐赠图书多少本?
2.绿园小区有18快草坪,每块草坪的面积有45平方米。绿园小区一共有草坪多少平方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思考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25×3.2×125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五年级
王业萧
简便运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简便运算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能否让学生达到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与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简便运算的练习,以十道口算导入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同学们的口算能力,同时也起到锻炼的作用。简算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计算过程中达到口算,为后面的学习进行了铺垫。最后通过总结得出:1.一个数与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很方便计算; 2.两个数相乘,结果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很方便算。从口算情况看,很多学生的口算能力还不过关,反应慢,准确率低。那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多训练学生的口算。
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是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再次熟悉乘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这个学生们还是记得非常好。但是从作业情况看部分学生对乘法的分配率理解不透彻,经常错用在计算中。
本节课的第三个内容是巩固练习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把乘法的运算定律真正运用到计算中来;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这一题同学们都做得很好。
2.先算一算,再比较每组中哪道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本道题主要是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计算才是简便运算,那就是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找到有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整
十、整百,这样算起来简便。3.用简便方法计算:2.5×24 此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一道题有多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并且让学生明白两个数相乘也可以进行简便计算,那就是将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找到有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整
十、整百的进行相乘。在学生做完后老师要加以引导,有些学生在拆分是把两个数都拆分了,反而变得麻烦。
第三篇: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反思
对数与对数运算性质教学反思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性质这节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尝试让学生尝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类比过程,同时也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探究教学的能力,所以查阅了一些关于数学探究学习的教学理论,以及对数学教学的设计理念,但是在此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教学问题,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主要有:(1)这节课的一开始让学生复习指数与指数的运算性质相关知识,我让一个学生站起来复述了知识,可是最好还是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题目,通过简单的题目来检测上一节课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因为知识是死的,需要记住,但是方法是活的,能应用就好了,所以这一点做的不到位;(2)我在这节课中,当然还有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个个人习惯问题,就是总结知识点不是很到位。一个善于总结、经验丰富的老师,会在学生做了很多题之后,总结解题技巧,以及解题中的注意点,公式的适用范围,公式的正用与逆用,什么时候用什么公式,用公式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公式和概念,以此让学生把自己对公式和概念的表征形式描述出来,通过这个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中应该多总结,老师要多总结,也要让学生多总结,但是前提条件是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3)在推到公式的过程中,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因为学生的程度不是很好,所以开始我先带领学生们推导出了一个公式,接着让学生尝试着模仿,自主推导出后两个,并且让学生板演。给学生自己证明的机会,让学生多思考,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即使错误了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从失败中,吸取解题策略和技巧。
对数的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运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转化策略,通过教师的讲,数学家对对数的痴迷激发学生好奇,从实际问题导入对数概念、对数符号,理解对数的意义,通过典型例题的讲授,充分揭示对数式与指数式间的关系,掌握求对数值的方法,通过学生典型习题的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间的关系,掌握求对数的一些方法,在讲练结合中实现教学目标。
第四篇:“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一第二章对数的第二课时,此前已经学习了对数的概念和常用的对数。这节课要让学生完成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学习,要求学生准确的掌握对数的三个运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个归纳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用;
2、了解对数三个性运算质的推导过程;熟记对数的三个运算性质;
3、培养学生探究及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的理解。
四、学法教法选择:学生探究合作,教师引导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对数的定义:aNlogaNb; 2.对数恒等式:alogaNbN,logaabb;
(二)新课教学:
1.完成书上的表格,并猜想;(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解答,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评析,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得出对数的运算性质1,并引导学生仿此推导其余运算性质)2.探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叙述上面的三个运算性质)运算性质:
如果a0,且a1,M0,N0,那么: log(M·N)logM+logN; ○aaa2 log○aMlogaM-logaN; Nn3 logMnlogM
(nR). ○aa3.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设计意图:
1、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对数和指数之间的互化,更深的理解对数的概念;
2、寻求多种方法,发散学生思维。)
(三)典型例题:
例
1、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三个运算性质)
(1)log3(93)
(2)lg100
2515
答案:(1)9
(2)2 5例2.计算:lg1421g
7(设计意图:本例体现了对数运算性质的灵活lg7lg18;
3运用,运算性质常常逆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解:(1)解法一:lg142lg7lg7lg18lg(27)2(lg7lg3)lg7lg(322)3lg2lg72lg72lg3lg72lg3lg20; 解法二:lg142lg=lg727lg7lg18lg14lg()lg7lg18
33147lg10;
72()183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节
1.本节课学习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其运用,要注意指数运算性质与对数运算性质的对照;
2.对数的运算法则(积、商、幂、方根的对数)及其成立的前提条件;
3.运算法则的逆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对数运算性质的综合运用,应注意掌握变形技巧。
(六)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先复习对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探究并猜想对数的运算性质,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成立,想到指对数相互转化来证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如何得到对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用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先猜想再证明,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先让同学们填写书上的表格,给出特殊的例子,让同学们自己先猜想出运算性质,为了验证,再引导同学们去严格的证明。再给出几组题,让同学们建构新知识,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本节课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表格的填写及探究过程中花费时间过多,导致例题的讲解有些粗略。以后在时间控制上应多加注意。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对本节内容进行提高升华,留一些思考题,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第五篇:2017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
2.2.1(1)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青春期技能。
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性质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新课引入:
引例1: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1)取5次,还有多长?(答:1/32)
x()0.125,则x=?(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答:
12引例2:2002年我国GDP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GDP是2002年的2倍?
略解:(1+8%)x=2,则x=?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定义
一般地,如果ax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logarithm),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解答引例)
问:以4为底16的对数是2,用等式怎么表达?
讨论:按照对数的定义,以4为底16的对数是2,可记作log4162;同样从对数的定义出发,可写成4216.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当a0,且a1时,如果axN,那么xlogaN; 如果xlogaN,那么axN.即axN等价于xlogaN,记作当a0,且a1时,axNxlogaN.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3.两个重要的对数(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
通常我们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并且把log10N记作lgN.
在科学技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e2.7***为底数的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natural logarithm),并且把logeN记作lnN.
例1: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11;(3)3a37;(4)()m5.73 643(5)log1164;(6)log21287;(7)log327a;(8)lg0.012(1)54625;(2)262
变式训练1:(课本P64练习NO:1;2)
例2(课本P63例2):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1)log64x ;(2)logx86;(3)lg100x;(4)lne2x;(5)logax0;(6)logax1;(7)lne2x;(8)lne
变式训练2:(课本P64练习NO:3;4)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
(1)log31;(2)lg1;(3)ln1;(4)log0.31;(5)loga1(6)log33;(7)log0.20.2;(8)lg10;(9)lne;(10)logaa 变式训练3:求下列各式的值:
(1)2log3;(2)0.4log5;(3)alogN;(4)log334;(5)log0.90.92;2231x0.4a(6)lne8;(7)logaan
三、课堂小结,巩固反思:(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abNlogaNb
(2)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1”的对数等于0; 底数的对数等于1;
对数恒等式:alogN=N;logaaN=N a
四、布置作业: A组:
1、(课本P74习题2.2 A组NO:1)
2、(课本P74习题2.2 A组NO:2)
3、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log71=________ log22=_________ logaa2=__________
2(4)log0.51=________
lne5=_________(5)(6)(7)log0.010.01=_________ lg103=__________(8)3log7=__________ 3(9)0.7log0.75=__________(10)10lg9=_________(11)eln4=____________(12)log227=__________
4、(tb011500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B)任何一个指数式都可以化为对数式
(C)以10为底数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
(D)以e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
5、(tb0115002)把对数式x=lg2化为指数式为(A)。(A)10x=2
(B)x10=2
(C)x2=10
(D)2x=10
6、(tb0115003)指数式b2=a(b>0且b1)相应的对数式是(D)。(A)log2a=b(B)log2b=a
(C)logab=2
(D)logba=2
B组:
1、(tb0115111)有以下四个结论:
(1)lg(lg10)=0;(2)lg(lne)=0;(3)若10=lgx,则x=10;(4)若e=lnx,则x=e2。
其中正确的是(C)。
(A)(1)(3)
(B)(2)(4)
(C)(1)(2)
(D)(3)(4)
2、(tb0115113)设f(10x)=x,则f(3)=____________。(答:lg3)
3、(tb0115006)log6[log4(log381)]=_______
4、(tb0114902)设loga2=m,loga3= n,求a2m+3n的值。(答: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