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
定安仙沟思源实验学校 陈汝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学具、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吸管、5角硬币、硬卡、学生尺。教师准备课件、米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爱的哆啦A梦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小朋友,你知道它的身高吗?
出示:哆啦A梦的身高是1()29()。
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吗?1厘米呢? 在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里,装着许多有关长度单位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题: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约5()。一块橡皮长4()。一盒饮料高8()。这盒饮料配了一根吸管,吸管长1()。
(最后一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呢?)
学生认真思考后,交流想法,发现米和厘米都不合适,必须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出“分米”。
二、引导探索
(一)认识分米
1、教学1分米=10厘米
1分米是是几厘米呢?(小朋友随意说)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在小朋友的桌上也有一根1分米长的吸管。用直尺量一量,把结果告诉同桌。
1分米是几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指夹住吸管的两端,举起来,现在,两根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分米。你能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吗?说一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
小结:不管从哪儿找起,只要找满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画1分米长的线段。现在,你们能在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想一想,从刻度几开始画比较方便。
3、认识1米=10分米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1米又等于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a、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所以1米=10分米。
b、在米尺上1分米1分米地数,再次体会到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找生活中的“1分米”
刚才,我们认识了分米。用手比划出1分米(举起来),再到直尺或吸管上比较一下,是不是10厘米,调整好。仔细看,把1分米的长度记在心里。小朋友,你能找一找,看一看,我们教室里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5、估计。
(用手比划出1分米)说明:这也是我们身上的一把小尺子。现在,请你用这把小尺子估计课桌的长边,交流接近几分米。老师用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边。你估计对了吗?
指出:生活中如果一下子找不到直尺,又不需要量得太精确,就可以请身体上的尺来帮忙。
(二)认识毫米 1.设疑:我们已经学过了厘米、分米、米。哆啦A梦喜欢我们的数学书,它想知道数学书的厚度,你能帮它量一量吗?
(学生动手量,发现问题:数学书厚度不到l厘米)
看来,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2、你想知道有关毫米的那些知识?(请学生说一说)哆啦A梦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研究:(1)、1毫米有多长?
(2)、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3)、量那些物体的长度用毫米?
3、逐个解决:
(1)l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投影展示一把直尺)介绍:直尺上l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l毫米。(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1厘米=10毫米。
(组织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验证1厘米里是不是有10个1毫米。)
观察5毫米线,交流这根刻度线与其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指出:从刻度0到这根刻度线就正好是5毫米,一般把这种较长的线叫做5毫米线。
(3)感知毫米:组织学生量一量磁卡、5角硬币的厚度,发现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从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测量一下厚度。明确: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其中一样物品,另一只手慢慢地抽出物品。指出:两个手指之间的小缝隙就是1毫米。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4)生活中的“1毫米”。
交流:你知道生活中量哪些物体的也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欣赏:毫米在生活中的部分应用。
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厚度只有1毫米多,2毫米都不到。世界上最小的手枪:子弹出口的地方,宽度只有2毫米。全国降雨量的预报图:了解各种雨量的规定。
4、针对性练习。(1)说出数学书的厚度。
(2)想想做做1: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三、总结拓展。
1、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板书:认识分米和毫米。
2、在长度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四个好兄弟:米、分米、厘米、毫米。(用手势比划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还知道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聪明的哆啦A梦送给我们一个成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简短解释:毫米、厘米短?短!千里长吗?太长了!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不注意小小的细节,就会引起很大的错误。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4、哆啦A梦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写了一篇数学小作文。请你自己轻声读一读,想一想:括号里填什么长度单位?
今天,我来到了仙沟思源学校。我沿着操场跑道跑了一圈,好累呀!原来一圈跑道长300()。有的小朋友在跳绳,我估计一根跳绳长200()。有的小朋友在踢毽子,毽子大约高1()。很多小朋友都带着白色的胸卡,胸卡大约厚1()。
5、总结:在生活中,这4个长度单位各有各有各的作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毫米作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长度。小朋友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
6、在长度王国里,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其它的长度单位„„等待我们今后去学习!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
米 =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第二篇: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案例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案例
江苏省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钱锦红 背景介绍
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P27-29页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并能综合应用。本节课围绕测量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接着通过探索,感知分米和毫米;最后综合应用,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让学生领悟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的存在,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10个塑料盆,每个里面有:米尺、软盘、小棒、长方形纸片、橡皮、回形针、1分硬币、大头针、图画钉、线、电话卡或银行卡、大米等物体。案例描述
一、测量分类,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学生齐用手比划。)
师: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帮忙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愿意吗?(“愿意”,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师:(边出示表格,边说)请四人小组合作,先从小塑料盆里找出表格中的物体,再分组测量,组长记录:
学生测量,我下去巡视。后请代表交流,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测量的结果。师:谁能根据量得的长度,给这些数据分类?
学生说出了两种分法:一种是分成整厘米的和不是整厘米的两类;另一种是分成整十厘米的、整厘米的、不是整厘米的三类。
师:这两种分法都可以,今天我们就选择第二种分法进行讨论。
二、探索新知,建立表象
(一)认识分米
先讨论整十厘米的:请小朋友找出整十厘米的物体,并举起来。学生一齐举起了10厘米长的小棒和30厘米长的线。
师介绍:像这根10厘米长的小棒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这是概念性的知识,我直接告诉了学生。)师: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0厘米就是2分米。)我又举刚量过的线问:那这根线长多少分米?为什么? ⒈ 认一认(1)指一指:
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
这时,想上台介绍的学生很多,他们一一上台边指尺上边介绍:1分米从刻度0到刻度10;1分米从刻度3到刻度13;1分米从刻度10到刻度20;…… 师:通过刚才找1分米,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只要在尺上找出10个大格,就是1分米。生2:只要在尺上找出10厘米,就是1分米。生3:我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师随即板书:1分米=10厘米)(2)体验:
师: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然后拿掉直尺,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这两指间的距离就是1分米。这也就是我们的一柞,一柞大约是1分米。
接着请同桌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检验,看看估计得对不对。最后请全体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到底有多长。
通过在尺上指、用两指比划、闭眼想等,让学生初步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⒉ 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齐画在草稿本上。(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3)师小结: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也可以从1开始画到11,还可以从2开始画到12,从3开始画到13……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⒊ 找一找
四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学生就在周围找了起来,说了很多大约1分米长的物体:插座边的长;软盘边的长;粉笔的长;魔方棱的长;…… ⒋ 数一数
现在请四人小组拿出米尺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 学生交流,师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⒌ 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几分米,再测量。
(二)认识毫米
1、师:接着我们再来讨论不是整厘米的。先请大家找出不是整厘米数的物体,再告诉大家。
学生口答出橡皮的长、回形针的长、数学书的厚、1分硬币的厚。
师:现在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要学一个比厘米小的单位)好,接着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自主学习
(1)师:毫米,老师想请小朋友自己学习P27页例2到P28“想想做做”上面的一些内容。
出示学习步骤: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② 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任选几个学生上台在尺上数出1厘米中的10个小格。)③ 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大润发或常客隆的会员卡的厚度、有的学生尺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等大约都是1毫米。
接着让学生任选小盆子里1毫米的实物量一量、摸一摸。因为我课前准备了不少实物放在小盆子里,就是想让学生充分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建立丰富的表象。
3、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检验对不对。
4、接着又请学生用一个字说对“1毫米”的感受。生1:小。生2:短。生3:薄。生4:细。师: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你在身边找一找,说一说。学生又借助盆子里的物体和书上的介绍,交流得很热烈:图画钉的长度;大头针的长度;小蚂蚁的身长;橡皮的厚度;测量降雨量;……
这里,我特意介绍了一下降雨量的知识,从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全课总结,完善结构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会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出来吗?它们之间有些怎样的关系?
学生口答,师板书: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m
dm
cm
mm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师:它们分别可以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呢?学生口答,师板书。
2、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四个长度单位,那么你对刚才量的橡皮的长、回形针的长、数学书的厚度有什么想法? 生:量的不精确,想重新量一下。师:好,我们就重新来量一下。
齐量,后交流。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四、巩固练习,理解运用
1、“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回答,说说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判断,集体反馈。(2)学生用尺量。
五、综合实践,解决问题
请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至少两样物体量一量它的长度或厚度,并把测量结果写下来。注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学生独立测量,后交流。
第三篇: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 青阳实验小学
邓华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在实践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的进率,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通过对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课件、米尺、一分硬币、正方形和三角形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还记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些长度单位呀?(米和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还知道,米是用来测量比较长的物体,而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请说出这些测量结果:
一棵大树高8()
一片树叶长6()
一个文具盒长2()如果有学生说到2米或2厘米,可以让学生分别比划出2米或2厘米的长。
由此教师可以指出:看来这两个长度单位不能准确地表示出文具盒的长,那我们就得找出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文具盒的长。
二、新授
1、认识分米
(1)出示文具盒,师:这就是这个文具盒的长,用我们的学生尺来量一量,发现它的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20,它的长就是20厘米。
再来看它的宽,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10,它的宽度是10厘米。
师:其实10厘米就是1分米,那20厘米就是2分米。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个文具盒的长是2分米,宽是1分米。
分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认识分米)(2)找1分米
师:小朋友,也请你们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刻度0和刻度10,从刻度0到刻度10是几厘米?(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也是1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板书:1分米=10厘米)
(如果有学生说得不对,可以及时地来数一数它找到的是几厘米?不是10厘米就不是1分米)
(3)画1分米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我们的尺上找到了很多1分米,那你想不想把你们找到的1分米画下来吗?那就请小朋友用你的尺来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还记得线段有什么特点吗?(两个端点和一条直直的线)
学生操作后同桌交换量一量所画的线段。讨论:你是从刻度几画到刻度几的?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师:1分米到底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手来比划一下吗?想知道你们谁比划地最准确吗?你有什么好方法?(用尺去量一量)(3)找出身边一些长1分米的物体
师:既然1分米有这么长,那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也是1分米呢?(4)教学1米=10分米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1分米=10厘米,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米和分米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
交流中明确: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师:我们再来观察这把尺,这把尺上除了刻度0、1、3……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有很多小的刻度线)对呀,其实尺上面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个小格?(10个)就是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2)体会1毫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毫米,你觉得我们桌上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师:你会用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的长度吗?
方法指导:只要把一分硬币用两个手指轻轻地捏住,然后在慢慢地抽掉一分硬币,两个手指之间留下的缝隙就是1毫米。
师:觉得1毫米怎么样啊?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 生:……
教师介绍:我们测量降雨量也是用毫米作单位的。(3)认识几毫米、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
师:从刻度0开始,到刻度1是10毫米,那从刻度0到刻度2呢?到刻度3呢?你是怎么想的?
师:从刻度0开始,5毫米在哪?15毫米呢?25毫米呢?45毫米呢?
师:你们怎么能一下子就找到了呢?刚才我们找的这些毫米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2 你能说出他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2、想想做做5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
床长2()
大米宽2()
黄瓜长2()
3、想想做做6 下面三条线段哪条最长?线互相说一说,再量一量。
四、总结对比
师: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下面我们来个比赛,老师说一个长度,你们用手势来比划,看看谁的反应快?(分别比划1分米、1厘米、1毫米和1米)
师:看来小朋友的反应都相当快,你能把刚才比划的几个长度来排排队吗?你是按怎样的顺序排的呢?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师:这几个长度在国际上还有统一的写法。(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第四篇: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材分析:
二 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常用的各个长度单位。教学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有多长;要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要知道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再教学毫米,最后教学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材分析。
1.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活动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教学活动。
(1)在引出单位时产生鲜明的第一印象。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教材在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分米和毫米,力求使学生产生比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引出分米时,出示了一个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的文具盒,告诉学生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这样引出新的单位分米,能让学生知道表示文具盒的长、宽各多少,除了用厘米作单位还能用分米作单位,同时还知道1分米比1厘米大(10厘米才是1分米)。在引出毫米时,用直尺量数学书的厚,发现不到1厘米。比1厘米小的长度怎样表示呢?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2)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直尺是度量长度的工具,尺上的刻度比较准确。因此,通过看直尺上的1分米和1毫米能让学生准确地感知它们的实际长度。在看直尺上的1分米时,教材承接前面的“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的上面用红线括出10厘米长的一段,并注上1分米,便于学生观察。还要求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再次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在看直尺上的1毫米时,教材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在教材的指点下感知1毫米是很短的。
(3)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在直尺上感知1分米和1毫米固然准确,但往往不牢固,离开了直尺或间隔了一段时间,首次感知的印象会淡忘。因此,教材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1分米”。通过说可以有两点收获: 一是反馈、检查学生在直尺上的首次感知是否有效,可以从他们说的物体是不是大约长1分米看出来。二是借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自己找到的物体帮助长时记忆1分米是多长,以后在回忆1分米有多长或判断其他物体的长是不是大约1分米时,可以把熟悉的物体的长作为参照。1毫米是很短的,让学生寻找长1毫米的物体比寻找1分米的物体难。所以,教材编排作了相应调整。先列举了一些实例,如1分硬币、银行卡或电话卡、1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都大约1毫米,让学生知道1毫米的物体还是比较多的。然后改变问题的提法,不是问学生“哪些物体的长或厚是1毫米”,而是问“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凡是比较短的、薄的,不是1厘米的物体的长或厚,如降雨量、蚂蚁的身长都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显然,后面的问题容易回答。
(4)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学生进行了观察直尺、寻找实物等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关概念的活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用手势比画,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就是形成概念。学生在用手势比画时,还可以经历“比画——在尺上验证——修正比画——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另外,学生掌握了用手势比画1分米、1毫米后,就好像随身带了一把尺,便于他们随时进行估测。
(5)和1米、1厘米建立结构性联系。1分米的长度介于1米和1厘米之间,比1米短、比1厘米长。1毫米的长度比1厘米短得多。把新教学的长度单位和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联系起来,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依次排一排,想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有益于学生在熟悉的1米、1厘米的概念上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
课本26页例题 27-28页想想做做1-6题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教学准备:
1、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米尺、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米尺。问:你知道他有多长?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分米)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是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
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
2、认一认
(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
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3、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4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全班交流。(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
(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先让学生目测一下几分米,再测量。
(二)认识毫米
1、师: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小组学习
(1)师:在学习毫米时,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
示学习步骤: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
(2)学生4人小组学习。
(3)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总结: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② 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问:还有别的物体吗?
3、师:现在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教师演示)
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示课件)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学生说一说。
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教师适当解释)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的。
说明:刚巧对准哪一个数字就是几厘米,不到点或超过点就要用毫米表示了。
2、“想想做做”第3题
(1)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铅笔,先选定合适的单位,再各自测量它们的长度。小结: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
3、“想想做做”第5题
(1)同桌比划一下图中几个物体的实际长度。(2)在课本上给这些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3)集体订正。
4、游戏:比比谁的眼光好: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1)让学生凭自己的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线段最短。(2)集体反馈,用手势表示自己的判断结果。认为左起第一条长的用一个手指表示,以此类推。
(2)学生用尺自己度量,验证自己的判断。
5、量自己的拇指宽大约是多少毫米。四.小结延伸,体会运用
提问:今天你有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说说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吗?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 =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第五篇:_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的例
1、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活动,联系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能表示出1分米和1毫米大约有多长,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
2.使学生在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中,建立1分米和1毫米单位长度的观念;培养估计较短物体长度的能力;通过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操作能力,进一步积累测量物体、线段长度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本是什么呀?(数学书)对,数学书我们每天都在用,你知道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边说边指长、宽)
师:没关系,谁来估一估(生答)那到底估的准不准呢?我们可以怎么样?(用尺量一量)生分别量长和宽,师巡视。师:好,把尺放下,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展示:长约26厘米,宽约18厘米)刚才有同学估的比较准?
2、师:那老师还要考考大家,这本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呢?你也能估一估吗?(生答)
师:有的小朋友说比1厘米长,有的小朋友说比1厘米短,到底多长,可以怎么样?(量一量)学生量一量。
边量师边问:是1厘米呢?还是比1厘米短呢?(生:比1厘米短)
3、出示课件,师:看,从0—1是的厘米,现在有没有到1厘米?(没有)说明这本数学书的厚度比1厘米短。
小结:看来不能用我们以前学的厘米做单位了,用什么呢?(小朋友说“毫米”)是的,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它还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板书)。
二、认识毫米 1.指
师:那1mm有多长呢?有人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通过回答,师总结1毫米很短很短,那到底有多短,我们一起来研究。)师:想一想,哪里可以找到1毫米?(生答:尺)师:是啊,尺子可是我们学习长度单位的好工具。(请你拿出尺来)尺子上哪里有1毫米呢?请你找一找,并从尺上指一指,等会再来说一说。(板书:指)
师:好,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1毫米就是我们尺上的一小格)结合学生的发言,通过课件演示,小结:是啊,尺上有很多小格,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课件在不同小格闪红线)这是1毫米,这是1毫米吗?这也是1毫米吗? 复述: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学生齐读这句话)
师:1厘米中间有几小格呢?(课件演示)10小格就是10毫米,所以1厘米就等于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生齐读。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我们一起再来数一数。从0开始,1毫米、2毫米„„10毫米,是不是1厘米呢?是!2.找
师:小朋友真棒!在自己的尺上找到了1毫米,那我们桌上还有好多材料,你能不能从材料盒中也找到1毫米的材料呢?请你来找一找,用尺子量一量。(板书:找、量)
学生交流、展示、验证、体验,感受1毫米:(找到了吗?谁来交流)例:学生说磁卡的厚度是1mm。师:你们有这样的发现吗?有!这张磁卡的厚度是1 mm,那我们来验证一下,拿出尺量一下,师实物投影示范测量,边说:怎么知道它是1 mm呢?刚才说1 mm就是1小格,那是不是1小格呢?是!
师:好,还有吗?
生:5角硬币的厚度是1mm。
师:请大家拿出这枚5角硬币,也像刚才那样量一下,是不是像他说的。师示范量,硬币放在尺的下面,看是不是占据了一小格呢?
(生说这枚五角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单独说,齐说)
还有吗?有谁对这枚1元硬币发表下观点。(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多了一个词:大约,为什么用大约这个词?)
像这样比1毫米多一些或少一些,我们就用大约1毫米表示。
师:来,大家验证一下看.(学生验证,自己分别测量)师边说:是不是比1毫米多一些,2毫米不到一点。是!
3.比划
过渡:小朋友真厉害,找到这么多1mm!不过,老师还要继续考考你,你记住了1mm了吗?请把手放平,你能用手指很快比划出1毫米,比划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刚才找到的1毫米的物体来比一比。(板书:比)
请你跟着老师做一做,捏磁卡,抽磁卡,再塞进去,抽出来,这就是1 mm 刚才还有哪样是1 mm?捏硬币,抽硬币,再塞进去,再抽掉,好这就是1mm 现在你记住1毫米有多长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好,我们直接比划出来,同桌量一量。(比划准的表扬)4.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不仅知道1毫米有多长,还把1毫米牢牢地记在了脑子里,那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1毫米的呢?(手指板书,回顾方法。师:尺子上指一指、身边找一找、用尺量一量、用手比划一下,还用脑记了一下1毫米有多长。)
5.认识几毫米。
现在再来看数学书的厚度,你知道是多少了吗?(课件呈现放大图)追问:你怎么知道是6毫米的呢?
学生资源:
1格1格地数(带领学生一起数一数); 5格加1格(找适当的机会介绍5毫米线);
1厘米减4毫米。(小朋友知道1厘米是10毫米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先在屏幕上一起数。用10毫米减去4毫米就是6毫米了。)
师:我们已经学会数几毫米了,那么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练习题巩固新知)
1、写一写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28)毫米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15)毫米(过渡:刚才我们1毫米1毫米地数,数满10毫米就是1厘米;那如果1厘米1厘米地数,数满10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数(课件演示)几厘米?(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
师:分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今天,我们除了研究毫米,还要来研究分米。板书:分米(dm)
那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三、认识分米
1.问:1分米有多长呢?能不能用刚才学习分米的方法记住1分米呢?或者你还能创造出新的方法来记住1分米,让我们比一比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巧。请拿出活动单,看下活动要求。
活动单:我能在尺上指出1分米。
我能在纸上画出1分米。
我能在身边找到1分米。
我能用手指比划1分米。
我还能 1分米。师:还有其他不同方法吗?好,清楚要求了吗?开始!2.学生活动。3.交流反馈。
师:都找到1分米了吗?都记住1分米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A、我们直接来比划出1分米(学生集体用手指比划),不能动喔!请同桌用直尺量一量,哪些人比划得准呢?请举手!有的小朋友划得准,有的小朋友划得不准。(量的时候怎么量的?)
B、没关系,我们再用1分米物品感受一下长度。说说看,你们从盒子里找到了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
C、学生介绍3~4个:(1)这张纸条的长度是1分米。师:量过没有?请你拿出来这张纸条,这就是1分米。
(2)还有吗?(生答)举高,这就是1分米。
(3)还有吗?(生答)
(纸条、莫斯利安、小手机、明星片、正方形硬纸板)
师:我们每个人的物品都不一样,请把边长是1分米的物体跟同桌说一说有哪些。师:刚才你们还画出了1分米的线段,请拿出尺来,同桌两个量一量,画得对不对呢?不对的请改正。
师:好,现在请你看好你画的1分米线段,闭上眼睛记一记,1分米的长度。好,我们再来比划出1分米,再用尺子量一量,这次是不是很接近了。
4、师:看来小朋友们对1分米啊已经很有感觉了。有了这个身体的1分米,我们就能估出身边很多物体的长度。比如说我们的课桌,请你用自己身体尺创造出的1分米去估一估课桌的长、课桌的高大约是几分米呢?请你用手去估一估。(学生活动)拿出练习纸,填一填刚才估的数据。
我们的课桌的高大约有7分米,那么和1米比怎么样呢?(比1米短一些)这把尺是1米吗?(对,这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米尺)数一数1米里有几个1分米?(学生数,交流)
师实物投影再和学生数一遍。
板书:1米=10分米(生齐读)
师:那刚才我们估计的课桌长和高对不对呢,请你用这把米尺量一量。(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学生量,交流。)
5、结题,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板书:认识分米和毫米)生齐读。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五、完善结构、凸显结构(机动)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呈现学生资源,动态呈现长度单位的阶梯图。追问: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哪些知识也有这样的关系的?(个、十、百和元、角、分)
米分米厘米毫米101010千百十101010一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3.小结:原来长度单位、计数单位、人民币单位中都有这样的十进制,以后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中也会有这样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课总结:
教师在“认识毫米和分米”这节课的教学时注意了四点: 1.在实际测量和准确表达中,让学生感悟产生新单位的需要; 2.利用原有经验,让学生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
3.根据生活实践和应用广度,确定学生的学习路径和重点; 4.利用单位进率,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整体结构。
在认识“毫米”时,通过指、画、找、比四项活动来建立1毫米的表象。认识“分米”时,先回顾1毫米的认识过程,借助四项活动来建立1分米的表象。让学生在了解单位进率的同时感知数学知识的整体架构,这样的教学既关注了儿童现实,又关注了数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