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锋小学邓宇飞--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面积问题教学设计
《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面积问题》教学设计
永兴县先锋小学 邓宇飞
【学情分析】:
本课是《平移》的第二课时,它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和图形“”领域中新内容,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要求学生通过平移,把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规则图形,来求出图形的面积;同时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和归纳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数学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掌握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迁移、转化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移的理解。【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与正方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面积吗? 生:不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所以不知道它们的面积。2.出示方格图:
教师:那我们请出这个单元用的最多的方格图来帮忙,现在你知道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通过观察图形特点,从方格图中获取信息,求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教师:现在在方格纸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图形,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两条曲边,与我们以前学的图形不一样。] 师:现在就请你们按老师的要求试着求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提出要求,独立解决。
教师:请你自己求一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在图上标一标,写一写,画一画。学生自己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取典型案例。3.讨论交流。
教师:这里有几位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预设1: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占多少个方格,当数到不是整个格时,要拼一拼。
师:同学们,他这里运用了我们在数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转化”[教师板书:转化]
预设2:算一算的方法。在前面拼一拼的基础上算一算:1×1=1(cm2),4×6=24(cm2)。预设3:利用平移的方法。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直接求长方形的面积。
师:他这里是怎样转化的?
生:把这个半圆剪下来,然后向右平移6格,重新组成一个长方形。[教师板书:平移]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演示后师总结,我们把图形的一部分剪下来,通过平移,补在别一部分,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割补法。
4.对比辨析,加深理解。
教师:新图与原图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4×6=24(cm2),那24 cm2就一定就是原来图形的面积吗? 师:
1、我们都是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
2、在转化的过程中总面积不变。教师板书课题: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面积问题。
说明:利用图形在平移的过程中,大小不会改变的特性,运用割补的方法,将不规则的图形先分割,再平移,最后补成一个规则的图形,求出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会生的自主探究、讨论帮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转化前、后的图形特征,感悟知识间的联系,渗透“等积变形”的策略,既加深了“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又为后续的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面积奠定了基础。
(三)知识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87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平移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对平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又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篇:(邓宇成)小学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小学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荷塘镇篁湾中心小学 邓宇成
一、教材分析
立定跳远属于新课程标准“水平二”身体健康学习领域中的内容之一。它是跳跃动作的重点教材;跳跃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而富有童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协调灵敏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于是在课中我分别安排了跳跃技能的学习和跳跃的游戏,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在学练中使技能得以接受。
二、分析学生
四年级二班,孩子们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较差,从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状况来看为一般。另外,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记忆力也不够完全,但只要是让他们做感兴趣的活动(游戏),他们就乐意去做,乐意去学,去锻炼。只有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才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了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手段,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游戏的方式,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练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具有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身心健康的人。突出学生主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 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l.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尝试运用自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地从事学习活动。比如我在教学中开设了“军民同心共营救”游戏,为学生提供练习条件,提高运动兴趣。这样做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一切由教师带着学生活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并且能够给学生多一点自主的选择,多一点独立的思考,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发挥。在游戏中,教师以指导者、服务者的身份巡回在学生中间,一旦发现学生需要,就能及时提供帮助。
2.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
本课力图设置一个自由、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时空。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3.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与约束力均较差,但是他们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抓住这一特点,在立定跳远教学时,综合运用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完成。这样不但学会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使游戏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沉浸在良性的学习氛围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主体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100%的学生能积极主动投入本课教学活动。
2、技能目标:通过游戏学本领的故事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自信心,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脚起跳,双脚落地难点:
难点:瞪地协调用力。
六、教学方法
1、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
(1)、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2)、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的,提高学习的信心。
(3)、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游戏的方法。首先让学生集体练习,然后通过 “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练习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
根据教材特点,以树立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为切入口,这种生动形象的形式使学生特别兴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准备部分
我采用“军民同心共营救”的游戏,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减少距离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觉得新颖,并且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充分的活动头、手、腿等各个部位,使有关肌肉、关节、韧带得到充分的活动。“军民同心共营救”是分成四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这个游戏能够充分活动身体各个部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担当其中的角色,使学生带着角色转换去感受它们的生活。此游戏要求同学们遵守比赛规则,能够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游戏中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三)、基本部分
1、立定跳远
首先我采用了讲解示范、纠错法、评价法,让学生充分掌握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感受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同时使本课的重点得到解决,难点得以突破。经过了游戏体验,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前脚掌用力的方法,此时教师加以点拨,学生再通过思考和尝试练习,跳跃能力必有提高。
四)、放松活动
课中,学生在刺激愉快的游戏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从而受到美的熏陶。能够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放松练习。使学生的身体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立定跳远为题,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种自然、宽松、愉快,良好的气氛,师生建立起友好融洽的关系。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我既重视群体教学,又注意学生个体,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教学的平等,让每个学生享受体育成功的快乐。在最后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都能去展示自己的本领。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不但让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让孩子们学到了基本的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第三篇: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教学设计
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页的例题、51页的“练一练”和第52页的“练习八”第6、7题。第13、15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用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例题首先用纯文字形式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在文字的阅读中,对需要解决问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因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一般来说,此时学生对题目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往往还有一些模糊。这时,教材恰到好处地进行提示:“如下图表示愿来的花圃,怎样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接下来,教材通过具体的示范,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画示意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联系直观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启发:“你能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示意图确定解题思路。教材突出画示意图的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运用策略的重要性。“练一练”是例题的一个简单变式,即由长的增加变成宽的减少。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教学画示意图的方法,体验策略的运用过程。“练习八”第6、7题与例题相比都有了重大的变化,但是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信息这一策略与例题是一致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从三年级起每册都相应的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目的是促进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教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上一册教会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的基础上安排的,解决数量关系比较发杂的面积计算。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正确。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正确。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伏策略
1、计算
(1)长8米,宽4米,求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长8米,面积32平方米,求宽是多少米。(3)面积是32平方米,宽4米,求长是多少米。
2、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
谈话交流: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长方形的长和宽增加或减少,面积也会随着变化。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长方形面积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出示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的花圃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二、自主尝试,体验策略
1、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设疑:像刚才这样介绍这道题目后,别人能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弄得很清楚吗?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将这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整理清楚?
3、思考后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个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如果画个示意图就可以将题意表达得更清楚。
4、让学生尝试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并强调:画出的图要能让人更清楚地看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5、组织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并要求结合示意图说明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6、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观察这些示意图,你觉得哪些图画得好?哪些图需要改进?
在交流中,重点引导学生关注:(1)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2)所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有关长方形的长、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课件展示画示意图。
7、要求学生修正自己所画的草图。
三、探索思路,解决问题
1、提出要求:谁能结合示意图再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启发:从图上看,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原来花圃的宽?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增加的18平方米正好是原长方形的宽与3米相乘的积。
3、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让学生选择看文字或示意图来解题,让学生感受示意图的作用和好处。
4、交流反馈解题的情况。
四、回顾反思,提升策略
1、提问: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很重要?
2、追问:画示意图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五、拓展运用,巩固策略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出示题目的文字部分,学生自主阅读。提问:你打算运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题目括号中的提示,让学生按要求在教材提供的图上画出“减少的部分”。
启发:根据画出的示意图,你认为要求现在鱼池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鱼池的长?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现在鱼池的宽?
让学生列式解决问题,并要求结合所列算式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2、做“练习八”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再要求结合示意图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重点追问: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原来长方形的长?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原来长方形的宽?
3、做“练习八”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先让学生从自己所画的示意图中指出增加(或减少)的部分,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要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详细说明是如何分解,如何计算的。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七、作业:练习八:第13、15题。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2课利用E语言程序解决高斯问题教学设计
第2课利用E语言程序解决高斯问题教学设计
主要内容如下:
一、高斯问题的分析与流程图描述;
二、用E语言编程解决高斯问题,1启动E语言开发环境并认识程序界面2设计高斯问题程序界面3书写算法代码4运行程序验证计算结果5保存程序文件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E语言开发环境
技能目标:1掌握E语言控件的添加与删除操作2熟悉E语言基本输入输出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E语言是国产软件,通过对用E语言编写程序的了解,学会使用国产软件,支持民族软件产业,增强民族自豪感。重点:E语言控件的添加及其属性的设置
难点:E语言基本输入输出语句(算法代码)。
教学方法设计意图任务驱动式教学,用任务去驱动学生们主动地探索、发现、学习新知;用任务帮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任务来体现学生们的创意,展示他们的个性。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出示1+2+3+…+99+100=?请同学们计算这道题,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师:总结这就是高斯问题并出示高斯问题的自然语言描述,我们这节课就用计算机语言实现
二、流程图描述高斯问题
为了直观简洁的描述高斯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请同学们观察高斯算法的流程图描述
出示流程图
请同学们观察
(1+100)*(100/2)=?
三、使用E语言来完成高斯问题
要用计算机解决高斯问题,必然要用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来处理,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是使用国产软件E语言来完成高斯问题。请同学们首先启动E语言开发环境
请同学们先按照课本上第9页、第10页、第11页的步骤或者学案上的步骤试着看能否用E语言编程解决高斯问题
问题:前三部一共画了__个组件,__种组件,他们是__、__、__。如果组件画多了,你有办法删除吗?
教师巡视
书写算法代码时提示:在E语言中,乘法运算符号是*,除法运算符号为/, 注意对比:
5050=(1+100)*(100/2)
S=(1+N)*(N/2)
累加和S.内容=到文本((到数值(自然数N.内容)+1)×到数值(自然数N.内容)÷2)
四、操作实践,个性创造
1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改窗体的背景颜色
2尝试自己写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程序
五、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学生活动:
请学生回答计算方法
生答好
回答使用流程图好处
生启动E语言开发环境
在教案上填写各部分名称
1单击组件箱内的组件,然后在程序窗体上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画出一个适当大小的标签组件。再次操作画出第二个标签组件。
2单击组件箱内的组件,按同样的操作画出两个编辑框组件。
3单击组件箱内的组件,画出一个按钮组件
生从学案上答
找学生回答删除多余组件的方法
4修改标签的标题:单击第一个标签,然后在开发窗口工作夹中单击属性页面,修改标签1的标题为“自然数N”;单击第二个标签,然后在开发窗口工作夹中单击属性页面,修改标签2的标题为“累加和S”
5修改其他组件:单击编辑框1,修改它的名称为“自然数N”;单击编辑框2,修改它的名称为“累加和S”;单击按钮1,修改它的标题为“计算”
6书写算法代码:双击“计算”按钮,输入
累加和S.内容=到文本((到数值(自然数N.内容)+1)×到数值(自然数N.内容)÷2)
7运行程序验证计算结果
单击工具条上的按钮,程序就会运行,在运行窗体中的“自然数N”编辑框内输入数字100,然后单击“计算”按钮,看看“累加和S”编辑框里有什么变化?它的计算结果是5050吗?改变输入的自然数,比如输入1000,再次单击“计算”观察运算结果看是否正确。
8保存程序
学生展示交流作品
学生做练习
再展示交流作品
学生总结让同学们争当高斯,形成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积极动手能力,在做中学。
一方面巩固组件的名称,一方面检测学生画的组件是否够数。
做中学、做中体会感悟E语言
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是检验、评价教学效果和修正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朝着正确方向运行并最大限度的取得时效的重要保证。但是,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都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研究。这直接导致在教学目标设计上,经常出现一下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写教案时先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抄下来,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时候,也许已经忘记了所抄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则首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完成了,还没有写教学目标。
2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目标的确定没有目的性
这教学目标,要么是抄来的,自己并没有认真思考;要么未经认真分析和研究,是凭着自己大概的感觉写出来的;要么要按照一般的格式,千篇一律地写出来。
3教学目标不全面
很多教师在一般情况下是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忽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4教学目标太笼统,不够具体,也不好检验
一些教参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些教师在教案上也这么写。但是,课文体裁不同,语言特点和感情特点也不同,朗读方式、方法、策略和每节课朗读训练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从朗读教学的目的来说,是重在理解课文,重在体验情感,还是重在传情达意?这些问题不弄清楚,朗读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5教学设计过程没有回应、落实教学目标
有一位教师写的《迷人的张家界》一课的教案,“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有两项:认识本课7个生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可是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对张家界景点的认识和体会张家界景色的美来进行的,对7个要求会认得字只字不提,对阅读中如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没有任何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在这里只讨论课时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确定一节课高效、实用的教学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教学目标明确
这主要不是指教案上是否有“教学目标”这一项,而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头脑中是否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一直“惦记”这些目标,是否“清醒”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2教学目标全面
按照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可划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从表面形式来说,教学目标主要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按照《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也可以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所谓“全面”,不是说要“面面俱到”,而是指要体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要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3教学目标具体
所谓“具体”,是针对过于笼统的目标来说的,上面已以朗读教学为例做了说明。笔者认为,教学目标也不能过于具体、琐碎。否则容易使教学变得机械、呆板,不利于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创造性。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全面,但也不能太多,应该比较集中,而且要突出目标中的重点、难点。目标过于具体,也就变成了各项活动的要求,实际上是没有必要也无法全部列出的。
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教师与学生前进的航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准确的辨别、确定航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这艘“小舟”在知识的海洋中能够自由、正确的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