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课篮球《拍球比多》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课篮球《拍球比多》教案设计及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篮球是小学体育课程中贯穿三个水平领域的教材内容,这个内容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占的比重也比较大。篮球具有对抗性、集体性、综合性和游戏性的特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经常参加篮球游戏活动,能够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篮球运动是在有规则约束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项目,对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行为习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在集体性的对抗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天真活泼,模仿能力强,爱展现自我。对新生事物好奇心强,身体素质较好,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于新技能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也较差,对于一个事物的注意力不持久,这些对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起一定的注意。那么,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在本次课中我采用了以“游戏竞赛”为主线,以提问、引导、启发、鼓励为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知”,努力提高运球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教学,加深学生对篮球这个项目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熟悉球性的基础上,掌握用手指、指跟部按拍球的拍球方法,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节奏的进行拍球练习。
3、身心健康目标:通过练习与游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运动节奏感,并能在练习过程中感受运动的快乐,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4、社会适应目标:通过练习与游戏,体验竞争的乐趣,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并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运球过程中手腕随着球上下屈伸的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按拍球时全手掌触球,手指僵硬的错误技术。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激发兴趣阶段——师生互动阶段——游戏应用阶段——总结放松阶段”四个部分。接下来我分别描述一下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1、激发兴趣阶段
因为人体从相对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那么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性,我采用了“提问导入”的方式,通过设疑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围绕这个“兴奋点”安排适宜韵律操,达到热身的效果,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2、师生互动阶段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进行创新。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1)、设疑导入:这个环节我通过设疑:“如何才能将篮球拍得又多又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练习创新:在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师生间互动学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大胆创新,发现更多的练习方法。3)、展示评价:由于学生的表现欲强,在尝试练习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创新的成果,同时也给其他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的展示技术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更积极的进行练习。
3、游戏应用阶段
竞赛性的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和愉快的心情,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这个阶段我主要安排了“展示评价和游戏比赛”两个环节。通过这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现出合作性学习的趋势。
4、总结放松阶段
这一部分是人体活动由动态恢复到静态的环节,所以我安排了放松和课堂总结两个内容。通过音乐放松操使学生的身心疲劳得到恢复,并对所学的技术做一个总结,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锻炼、应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第二篇:一年级拍球比多教学反思
一年级拍球比多教学反思
一、拍球比多的地位与作用
1、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地位与作用
小篮球拍球比多具有趣味性、竞赛性。特别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终身体育锻炼养成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2、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篮球拍球比多(左右手交替拍)是四年级的游戏项目,而今天,我们打破了常规,把它传授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目的是考察小学生的潜力有多大?同时,也从小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动作的准确性,从而更大的挖掘学生的潜力。
3、本单元的结构: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学习动作要领;
a)学生做拍打球无节奏的练习; b)学生做按压球有节奏的练习; c)规定次数的拍球比多练习;
d)相同时间比赛拍球比多速度的练习。
二、拍球比多达标目标
1、拍球比多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球性,增强趣味性,在教学中,应由慢到快,由练到赛,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内容,深深体会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一样具有很大的潜力,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善于去引导,你看,不论是那个班,只要上拍球比多内容,孩子们拍球的速度,简直让你数都数不过来,我发现,我们的孩子是最棒的。
第三篇:小篮球:拍球游戏教学反思
小篮球:拍球游戏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是以二年级体育“拍球比多”为上课内容。本课遵循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教学,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课的开始部分,我通过“高人,矮人”的游戏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篮球高位、低位拍球动作的身体姿势;然后在音乐的伴奏下示范并带领学生进行自编篮球热身操,学生们一边熟悉球性一边充分热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性,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为课的基本部分做了较好的准备。
课的基本部分中抓住关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触球手型和按压动作,教学难点是学生的控球能力和均衡用力及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在技术教学阶段,我继续要求学生先熟悉球性:左右手拨球、拨地滚球、自由拍球,然后教师讲解原地拍球的动作要领,示范拍球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注意观看思考,并模仿。揭示本次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即拍球手法。要求:拍球时眼看前方,教师举手做数字手势,学生叫数。最后学生进行各种原地拍球练习:如
1、请学生在原地拍球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原地拍球练习,有高、低拍球、快慢拍球、跟音乐拍球等体验拍球动作;
2、带领学生游戏,引导学生游戏中练习拍球技术,再引导学生体验定点拍球的方法;
3、组织各小组进行比赛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拍球动作,学生积极进行反思。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巡视、示范让学生练习、比赛,使学生在实践当中不断学习和巩固小篮球拍球动作。
课的结束部分利用篮球这一教具进行篮球放松操和同学间利用篮球相互拍拍打打,进而放松了学生的身心,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去熟悉球性。
反思本节校体育课,自我感觉优点之处在于:
1.这堂课主要围绕着篮球的高、低位拍球、定点拍球和拍球比多等练习,通过各种比赛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很好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球性和控球能力,较为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2.课的开始和结束部分充分且合理的利用教具,自编的热身操和放松操不仅成为较好的课的辅助练习,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成为本课的亮点。自我感觉不足之处在于:
1、示范教学环节教师没有能够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分解示范,部分学生没能看清并模仿由此导致动作协调性较差,指导纠错没有做到及时到位。
2、教师运用激励评价语言艺术欠缺,本课没有采用传统的择优展示做法很好,平时不太敢露脸学生能大胆表演自己球技,老师激励评价语言略显有些吝啬,这些学生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一番赞赏和表扬。
3.教师的讲解太过专业性,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此外,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未能发挥优秀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第四篇:小学篮球原地拍球教案
小学篮球原地拍球教案
跳跃:跳单双1圈。小篮球:原地拍球。教学内容:跳单双1圈,原地拍球。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跳单双1圈的动作方法,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腿部的爆发力和跳跃能力。
2、在游戏中体验原地拍球动作,初步掌握手指触球,手心突出的拍球方法,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
3、增强学生吃苦耐劳、勇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今后能坚持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场地器材:篮球若干个,录音机1台。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2—3分钟)组织队形:四列纵队,如图:
二、准备活动(2—3分钟)
1、拍手操
三学习跳单双1圈(8—10分钟)
动作方法:在地上摆3—4组单双圈,学生站在起跳线后,一脚
踏单圈起跳,双脚同时落入双圈,连续向前跳若干次。
教学重点:落地轻巧。
教学难点:动作连贯、协调一致。
组织方法提示:学生练习时必须在教室统一指挥下进行。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示范,提问:“怎样才能轻巧落地?”
2、学生体会跳单双圈动作后,回答问题(2—3次)。
3、教师提问:“你再跳单双圈时会有哪些更好的方法?”
4、学生依次尝试,教师观察,推荐示范,师生共同评价(2—3次)。
5、教师向前移动双圈的位置,学生再次体验(2—3次)。
四、学习小篮球:原地拍球(8—10分钟)
动作方法:两脚开立,两腿弯曲,上体前倾,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触球,手心突出,以肘关节为轴,臂上下屈伸,小臂和手腕有一个随球向上的缓冲动作,然后小臂下伸,手腕向下按压将球拍向地面。如此反复进行。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每生一球,如图: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示范原地拍球的动作。
2、学生随教师口令模仿练习。
3、学生集体体验,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推选学生示范,并通过检查“小脏手”提示学生拍球的要点:手指触球,手心突出。
5、学生做游戏“拍球比多”,教师提示动作。
6、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小脏手”教师评价。教学重点:手指触球,手心突出。教学难点:压手腕
教学提示:“小脏手”手拍指根与指肚比较脏,手心相对较干净。
五、放松活动(2—3分钟)
六、结束语。(1—2分钟)
问题:排球时要用手的哪一部位触球?(手指触球,手心突出)
第五篇:比多比少教学反思
比多比少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学生在具体操作的基础上理解了解题思路,但是一旦脱离了具体的情境,有时候就会列成加法算式,所以要求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我要求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字“比……多(或少)……”,然后找出比较的两个数量,形象的说就是”比”的邻居,知道哪个邻居多,哪个邻居少,要找准每个邻居的具体数量是多少。句子中出现了“比”这个字,说明是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差距了,比较一下两个数量之间的差距大不大,要看差是多少来决定,如果是求两个数量的总和的话,句子中就不会出现“比”字,两个数量就不需要比较了。这种题型学生问题不是很大,但是一定要给学生使学生明白算理,懂得为什么要“大数—小数=相差数。这样才不会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教材中出现了“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又已知一个数(或另一个数),求另一个数(或一个数)是多少?”混淆。因此,在教学比多比少的应用题中,我是这样做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这些都充分说明动手操作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了生本导学案,让学生先学后教。从动手画一画、摆一摆、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教学手段入手,充分让学生明白其实比多比少应用题的本质就是“知道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当然用减法计算。
又比如我还设计这样一个“对比”环节(图略),男孩子有5人,女孩子有45人,女孩子比男孩子多多少人?;男孩子有5人,男孩子和女孩子一共有45人,女孩子比男孩子多多少人?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做,然后再通过对比。因为这两道题目有很多孩子都会列45-5=40人,其实,第2道题目应该是先把女孩子的人数算出来。然后再算女孩子比男孩子多多少人?列出的算式应该是,45-5=40人(女孩子的人数),然后再算女孩子比男孩子多多少人?40—5=35人。这样通过对比让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没有对某些相似的题型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点。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找到这种题型解题思路的相同之处,找出题与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给学生分析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死记套套,不能只看局部,要从整体分析,学生只有学会了解题方法,才能做到独立解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城子小学:冯秋梅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发展应用意识。在本节课中,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尝试解题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奥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是在学习了简单比多比少的基础上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连续比多比少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习之前,学生对于连续比多比少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已经有了不同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的中间问题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还找不到分析途径,找不准中间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创设红队、黄队、蓝队比赛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内容分析:众所周知,应用题教学不好理解,学生也不太感兴趣,我在整节课当中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创设他们喜欢的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传递关系,找准中间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数量之间的传递关系。
教学方式、手段与技术:本节课以探究、体验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以讲授的教学方式为辅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完线段图以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在这里只需适时地引领、组织和及时小结。本节课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教师为学生不断的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如:比赛、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奥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本节课还运用了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情境达到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出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三: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习新理念、新课标的前提下对应用题教学而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第一、通过创设红、黄、蓝三队比赛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第二、通过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探究新知、尝试解决蓝队有多少人,并当场验证,充分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不断创设新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结合奥运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动态的、声像并茂的学习资料。同时,采用角色扮演等新形式运用在应用题教学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比多比少实际问题的结构。
2、借助线段图和关系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三者之间的传递关系,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中间问题,从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情感: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搞清三个数量之间的传递关系。
教学难点:搞清三个数量之间的传递关系。教、学具准备:课件、挂图、小篇子 突出(突破)方法:尝试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一场激烈的比赛,想参加吗?
2、想参加的同学就快速坐正,仔细听老师讲比赛的要求: 我们分红、黄、蓝三个队。(指板书:红、黄、蓝)。
4、比一比哪个队最团结、哪个队员最会学习就会为本队赢得一面彩旗。(哪队就奖那种颜色的彩旗)
(二)、分析数量关系,解决身边的问题。
1、借助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红队有12人,黄队比红队多6人,蓝队比黄队少4人。蓝队有多少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老师边画线段图边叙述:黄队比红队多6人,就在红队的下面先画出和红队同样多的部分,再画比红队多出来的6人。
问:蓝队比黄队少4人,我在画蓝队时应该比黄队怎么样?(短)老师边画线段边叙述:我先假设蓝队和黄队同样多,再画出蓝队比黄队少的4人。问题是蓝队有多少人?(师画括线和问号)
(3)请每个队的代表上来指着线段图说一说,从哪到哪表示本队的人数?(4)学生指线段图:
2、根据线段图,尝试解题。
(1)怎样求蓝队有多少人?(学生独立思考)
(2)指生发言、请小老师指着图说、同伴说。
(3)教师小结的同时板书关系图:蓝队
黄队
红队
?人
?人
12人
(4)列式解答:
① 板书:12+6=18(人)
18-4=14(人)
追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请黄队的同学们起立,验证。
② 有列综合算式的吗? 板书:12+6-18=4(人)
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小结:不管是列分步算式还是列综合算式,都是根据红队有12人,黄队比红队多6人这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队有多少人?再根据蓝队比黄队少12人,求出蓝队有多少人?
3、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大家的出色表现,许多同学都为自己的队争得了彩旗,一起看一看,展示各队争得的彩旗数量,跟老师一起鼓鼓劲。师生共同拍手喊口号(一二、一二三、一二、一二三)
(三)、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大家都知道,2008年将在北京召开第29届奥运会,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届我国获奖牌情况。
(1)课件:银牌(比铜牌多3块)、金牌(比银牌多15块)、铜牌(14块),金牌有多少块?
课件演示:金牌
银牌
铜牌
?块
比铜牌多3块
14块
(2)怎样求金牌有多少块?你能列式解答吗?如果有问题可以借助线段图也可以向我求助。
学生在小篇子上列式解答
(5)列完式和同桌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板书:14+3=17(块)
17+15=32(块)(6)谁和他想的一样? 你是怎样列的?
板书:14+3+15=32(块)
2、我们看到了运动员们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希望他们在08年奥运会中再创佳绩。我们身为北京市民为更好迎接奥运会都积极行动起来,许多人学起了英语,见面都用英语打招呼,师生用英语问好:hellow(1)心算:弟弟学了多少句英语?(2)问: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30-5=25(句)
25-10=15(句)
(3)追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其实,同学们早就行动起来了,为了加强环保,大家都在收集废电池。这是我统计的二年级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1)课件出示:
同学们收集废电池: 二(1)班 二(2)班
二(3)班
50节 比二(3)班多10节
比二(1)班少5节
二(2)班收集多少节?
(2)同桌商量:怎样求二(2)班收集多少节废电池?
(3)我这里有2个答案供你选择,选择好以后用你的表情告诉我:
课件出示:50 + 10 =60(节)
50-5=45(节)
– 5 = 55(节)
45+10=55(节)
(4)为什么选择笑脸?
(四)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经过40分钟的激烈比赛,我们一起看一看各队的成绩。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赛出我们的水平、赛出我们的友谊!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1、这节课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本班学生分为红队、黄队和蓝队,并以这三队进行夺彩旗比赛导入新课,起到了很好的激发兴趣的目的。同时,采用选择笑脸、哭脸和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充分体现了数学就在我身边,让学生根据本班的真实人数计算蓝队有多少人?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数学问题,使应用题教学变得真实、生动、有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最后,通过验证蓝队的人数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3、本节课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创设新的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探究欲望。
4、在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为主的同时,还采取心算和同伴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5、结合当前形势,选取奥运题材,向学生渗透奥运思想,进行奥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