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案:倍数关系
教学内容:倍数关系(教材第76页例
2、例3)目标要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
“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通过摆小棒,由几个几过渡到倍,使新旧知识紧密连接起来;再通过摆圆片和小花朵,使学生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教、学具准备:小棒、小花和小圆片。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背2~7的乘法口诀。
2、看图说出是几个几,再说出乘法算式。
(1)☆☆
☆☆
☆☆
☆☆
☆☆(2)●●●●
●●●●
●●●●
(3)△△△
△△△
△△△
△△△
△△△(4)★★★★★★
★★★★★★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四人小组摆小棒: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学生1摆1个,学生2摆2 个,学生3摆3个,学生4摆4个。
(2)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成,可以说是1个4根,那么你们摆的可以说是几个几?(2个4根、3个4根、4个4根)学生齐读。
(3)几个几根还有另外的说法:2个4根可以说4的2倍、3个4根可以说4的3倍、4个4根可以说4的4倍。
(1)学生对着摆的小棒,练习用“倍”来说。(2)反馈练习:请用“倍”来说。
5个6 6个7 4个5 3个8 9个2 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2、教学例3:
(1)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两个小圆片(第一行),出示文字: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想一想:第二行该摆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小组讨论并在自己的桌面上摆出,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摆,教师集体讲评:第二行摆4个2,列乘法算式:4×2=8或2×4=8。
(4)反馈练习:学生摆小棒。
第一行摆3根,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5倍,第二行摆了多少根?(先摆小棒再写出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引导看图,再填空。
四、学习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练习:自己写出几个几,然后用“倍数关系”来说。
第5课时
教学内容:倍数关系的应用题。目标要点: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是学生对“倍”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重点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教具准备:例4挂图、人仔剪纸。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说谁是谁的几倍:(1)■■
▲▲
▲▲
▲▲
▲▲(2)○○○○
☆☆☆☆
☆☆☆☆
☆☆☆☆
2、把几个几说成“倍数的关系”: 5个7 3个6 2个4 5个6 8个2
3、把“倍数的关系” 说成几个几:
7的5倍 4的2倍 6的3倍 2的5倍
4、口答:(1)7的6倍是多少?(2)5的4倍是多少?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挂图。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从图中你还知道什么?(扫地的有7人,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擦桌椅的有多少人?)
(2)分析:在黑板上贴出扫地的7个人仔剪纸,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也就是2个7。(贴出2个7个小人仔)
(2)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并读一读。
(3)反馈练习:77页的做一做: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第6题:看图列乘法算式。
2、独立完成第2、3题,集体讲评。
四、学习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第6课时
教学内容:倍数关系的巩固练习。目标要点:
1、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倍数关系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齐背2~7的乘法口诀。
2、口算,并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5×7 2×7 7×7 3×6 5×6 4×6
3、列乘法算式: ☆有
☆☆☆☆☆☆
★
是☆的4倍,★有多少颗? ■有
■■■ ▲ 是■的7倍,▲有多少个?
4、老师说“几个几”,学生说“几的几倍”。
5个3是多少? 7个2是多少? 5个6是多少?
二、综合练习:
1、列式计算:
7的6倍是多少? 5的4倍是多少? 3的7倍是多少?
2、乘加乘减练习:练习十七第9题。
3、应用题练习:练习十七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三、总结。
四、课后实践:找找生活中有倍数关系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
课题:因数和倍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
1、乘
2、乘
3、乘
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教学反思:
第三篇:倍数关系应用题
倍数关系应用题
解决倍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关系,实际数量的和对应的是倍数的和(差对应差),先求出一倍量,再求其它。若二者不对应,就先求对应量。
1、长方形周长24米,长是宽的2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同向相驶,3小时后相距120千米,如果快车是慢车速度3倍,两车速度分别是多少千米?
例1:叔叔与小明今年的年龄和是40岁,叔叔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还多4岁,二人今年各多少岁?
兄妹二人的年龄相差6岁,且哥哥的年龄比妹妹的2倍还少2岁,兄妹二人各多少岁?
例2:两数相除,商是24,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924,求除数。
两数相除,商7余45,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和是529,求除数。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差是减数的3倍,求差
例3:两堆货,大堆是小堆的2倍;若大堆给小
堆60千克,则相等。各有多少货?
两堆货,大堆是小堆的2倍;若大堆运走40千克,小堆运来10千克,则二堆相等,原有多少货?
例4:三人出同样的钱买同样的水果,结果甲丙都比乙多买6千克。结果甲丙各付给乙16元,每千克水果多少钱?
三人出同样的钱买同样的货物,由于甲改变了主意一件货物也没买,这样乙丙就各买了30件,并在回家后各付给甲45元,该货物的单价是多少元?
三人各出6元买本,乙丙要的同样多,都比甲多12本,因此二人需要各付给甲1.6元,三人一共买了多少本?例5:甲乙丙三人共有810元钱,已知甲的钱数是丙的3倍,乙的钱数是丙的2倍,三人各有多少元?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03,甲比乙的2倍多4,丙比乙的3倍少3,三个数各是多少?
大中小三筐苹果共120个,中筐是小筐的3倍,大筐是中筐的2倍,三筐各有多少个?
例6: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是162,甲数加上2,乙数减去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则四个数相等。四个数各是多少?
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是58,甲加上1,乙减去2,丙乘以3,丁除以4,则四个数相等,求四个数各是多少?
例7:一个人去商店买了两件商品,他把一件商品标价个位上的0忽略了,要付给商店162元,收款员让他付270元。两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元?
财务室会计结算时,发现帐面上多出32.13元,后来发现把一笔钱的小数点点错了一位,原来这笔钱是多少元?
例8:一个袋中装有黑球和白球若干个,每次取出2个黑球和5个白球,当黑球取完时白球还有11个,又知白球是黑球的3倍,原有黑、白球各多少个?
某小队队员拿一筐苹果和桔子到敬老院慰问,每次从篮子里取出3个桔子和8个苹果送给老人,最后剩下15个苹果,桔子正好分完,这时他们想起原来苹果数正好是桔子的3倍,原有桔子和苹果各多少个?
有足球和篮球若干个,足球个数是篮球的4倍,每次拿出2个篮球和6个足球,最后正好剩下12个足球,原来有足球和篮球各多少个?
例:有大小两篮苹果,如果从大盘拿出4个放到小盘里,两盘苹果数同样多,如果从小盘中拿出3个放入大盘里,大盘的苹果是小盘的8倍,两盘原来各有苹果多少个?
有甲乙两桶油,若从甲桶倒入乙桶15千克,则两桶油重量相等,若从乙桶倒入甲桶油48千克,倍数问题
一、倍数问题的特点:
一般是指已知大小两个数(或几个数)的和或差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解题关键是:选定1倍数(或1份数)及求出1则甲桶油是乙桶油的4倍,甲桶油原有多少千克?
有两筐苹果,如果从第一筐拿出9个放入第二筐,两筐苹果数量相同,如果从第二筐拿出15个放到第一筐,则第一筐是第二筐的2倍,每筐原有苹果多少个?
哥哥与弟弟每人都有一些铅笔,如果哥哥给弟弟一支,两人就一样多,如果弟弟给哥哥一支,哥哥的铅笔就是弟弟的5倍,哥哥和弟弟原来各有几支铅笔?
倍数是多少。为了弄清题意可根据已知条件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从中找到解题的途径。
二、例题精析:
例1:三种水果共132个,已知苹果的个数比梨的3倍少6个,梨的个数比橘子的3倍多2 个,三种水果各有多少个?
例2:小明身上的钱是小强的4倍,小明用去60元,小强用去16元,小明剩下的钱是小强剩下的5倍。原来小明和小强各有多少钱?
例3:一位粗心的会计把一笔整数的钱数(以元为单位)在账本上记成有两位小数的数了,一天查账少了3787.74元。这笔钱应该是多少钱?
例4:学校饭堂买回大米和面粉共1000千克,面粉用去200千克,大米用去50千克,剩下的大米比剩下的面粉的2倍多30千克。饭堂买回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千克?
例5:“六一”节,幼儿园买回红、黄、蓝三种气球共400个,红气球的个数是黄气球的4倍少10个,蓝气球比黄气球多50个。三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例6:五(1)班图书角藏书有科技书和文艺书,科技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2倍,借出科技书24本后,文艺书是剩下科技书的2倍,图书角有文艺书多少本?
例7:有甲、两个蓄水池,甲池蓄水量是乙池的4倍。如果从甲池每小时放水6吨,乙池每小时放水4吨,几小时后当乙水池放干时,甲池还有水30吨。两水池原来各蓄水多少吨?
例8:甲书架原有书38本,乙书架原有书90本。甲书架每次放上3本,乙书架每次放上11本,放了多少次后乙书架的书是甲书架的3倍?
例9::一个大厅里共有100盏灯,每2盏灯与一个拉线开关相连(同时亮或同时熄)。现在,所有开关按序号1~~50安装在同一个控制箱内,所有的灯都处于“熄”的状态。小明先将序号
为3的倍数的开关拉一遍,接着小李又将序号为5的倍数的开关拉一遍。这时大厅里共有多少盏灯亮着?
三、精准预测:
1、有两层书架,共有书173本,从第一层拿走38本后,第二层的书是第一层的2倍还多6本,问第二层有多少本书?
2、两个数的和是161.7,把较大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就和较小数相等,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3、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6.5米,第二根用去0.9米,剩下的铁丝第二根的长是第一根的3倍。两根铁丝原来有多长/
4、小云原有的邮票张数是小玲的3倍,后来两人又都买了25张,小云的邮票张数就是小玲的2倍。她们原有邮票各多少张?
5、哥哥要做384道口算题,弟弟要做180道口算题。每分钟哥哥能做18道题,弟弟能做15道题,几分钟后哥哥剩下的题数是弟弟剩下的4倍?
6、今年小华和爸爸、妈妈的年龄分别是6岁、10、某工人二月份比一月份多生产420个零件,三月份比二月份多生产290个,三月份生产的零件比一月份的3倍还多10个。求三个月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35岁、31岁。几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华的5倍?
7、幼儿园买回若干个梨和苹果,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发给每位小朋友2个梨和5个苹果,最后剩下2个梨和20 个苹果。幼儿园买回梨和苹果各多少个?有多少位小朋友?
8、有甲、乙两个粮仓,甲仓存粮是乙仓的3倍。如果每天从甲仓运出40吨粮食。从乙仓运出30吨粮食,当乙仓的粮食全部运空时,甲仓还存粮450吨。甲乙两仓原存粮各多少吨?
9、有两袋米,若从第一袋取出8千克放入第二袋,两袋重量相等,若从第二袋取出10千克放入第一袋,则第一袋重量是第二袋的2倍。原来每袋米各有多少千克?
11、有两堆煤,第一堆比第二堆多50吨,两堆煤各用去75吨后,剩下的第一堆煤是第二堆煤的3倍。求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第四篇: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课本第17—18页及课本第20页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过程,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会正规和判断一个精心策划是否是2、5 倍数。
2、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为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提高思维的水平。教学重、难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自制复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什么叫倍数?
2、下面各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12和6(2)28和7(3)13和13、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二、探求新知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出示(练习2)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
关系?
板书:
2=1×24=2×26=3×28=4×2 10=5×2······
请观察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 0,2,4,6,8。)
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
数。
2、口答练习: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的倍数)
8,13,34,11,140,200,203,246,228,301,401,826,740,1000,64。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提问: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
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提问: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
么数?(单数、双数。)
3、练习:(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
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
填空。
①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②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③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 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40,35,41,90,45,53,709,75,815,922,786,8790。③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
什么特点?
102,205,240,180,275,320,594,780,666,5400,7825,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④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第20页练习3第1—3题
2、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
个。、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2、5倍数的特征,谁愿意来说说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和5的倍数 》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 2和5的倍数 》
【课题】2和5的倍数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团体操表演》48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
2、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3、在经历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培养操作、观察、归纳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周我校刚刚举行完广播操比赛,同学们以整齐的队列、规范的动作展现了少年儿童的风采。为了弘扬阳光体育运动,光明小学的同学们也举行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情境图:
师:光明小学的阳光体育活动都有哪些形式? 生:圆圈舞 交谊舞 叠罗汉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交谊舞每2人一组,有6组,一共多少人?2×6=12(人)
圆圈舞每5人一组,有3组,一共多少人?5×3=15(人)
叠罗汉每3人一组,有5组,一共多少人?3×5=15(人)
二、探究新知
1、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师:如果我们也派学生参加交谊舞表演,可以选派几人参加? 生:4人 6人 20人 34人…… 生:只要人数是2的倍数就行。
师:每组2人,我们选派的人数只要是2的倍数就可以。
那么这些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猜测:是双数,是……
师: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课件出示要求:
探索方法一:列举法 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2的倍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探索方法二:在百数表中把2的倍数用红彩笔圈出来,再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生小组探究交流。
汇报:列举法 2 4 6 8 10
…… 发现:个位上是2、4、6、8、0 百数表:
发现:个位上是2、4、6、8、0 师小结: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生举例验证(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验证发现,无论是几位数只要个位上是2、4、6、8、0的数都是2的倍数。因此2的倍数有多少个?(无数个)
师:这些是2的倍数的数我们叫做偶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双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奇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单数。生举单数的例子。
借助百数表,观察奇数有什么特征?(个位上是1、3、5、7、9)
师:0是奇数还是偶数?(0÷2﹦0,0是偶数)师:这样我们就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
练习:51页自主练习第2题,汇报后说一说怎么判断的。
2、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
师:如果我们选派同学参加圆圈舞表演,可以选派几人参加? 生:5人、10人……5的倍数 师: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生利用探究2的倍数的方法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交流汇报: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 生举例验证。
练习:判断下列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1245 4560 987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5的倍数的特征)3、2和5的倍数的共同点
师:我们通过探究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仔细观察,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看个位上的数来判断 生:个位上的数都有0 师出示:90是不是2的倍数?(是)是不是5的倍数?(是)也就说个位上是0的数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师:在百数表中,你有没有发现?
生:个位上是0的数用红彩笔圈出来是2的倍数,在找5的倍数时又用绿彩笔圈了一次。
4、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自主练习1、50页自主练习第一题
2、在1—20的自然数中,找出符合下面要求的数。(1)奇数:(2)偶数:(3)5的倍数: 3、52页自主练习第8题(稍有改动)
练习时,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时引导学生抓住特征排列。教师提前做出6、0、9、5的数字卡片,奇数个位上是9时,可组成69、59,是5时可组成65、95,发现规律后再找符合要求的数。
4、火眼金睛辨对错。
(1)偶数都是2的倍数。()(2)自然数除了偶数就是奇数。()(3)两个奇数的和不一定是偶数。()学生独立判断,并说出理由。
第(3)可以采用举例的方法推导结论:
奇数+奇数﹦偶数(1+3﹦4,3+5﹦8,5+7﹦12„„)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只有牢固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才能灵活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由学生的广播操表演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信息窗,思考“交谊舞表演、圆圈舞表演可以选派几人参加”,明确这些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然后利用列举法和百数表探索2、5倍数的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加上多种形式的巩固,学生掌握了2、5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在教学设计中我觉得有两点效果较好:
(1)在2、5的倍数的探究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百数表,圈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使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2)在自主练习第8题中,我借助数字卡片,帮助学生
找到规律,然后组成符合要求的数,而且不多不漏。学生掌握得较好,同时也掌握了一种数学方法。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加以改正:(1)在列举法中,学生按顺序列举了2的倍数,2,4,6,8,10,12,14„„因布局较乱,不易于观察出2的倍数的特征,应提醒学生分组写: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
这样易于观察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
(2)在巩固练习2中,学生找到了1—20自然数中的奇数和偶数。教师应顺势引导学生观察在自然数1-20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可以采用从1数到20的方法检查奇数和偶数是否填全了。
通过教学,我觉得作为教师首先准确把握教材知识,同时提高教学机智,这样才会有高效的课堂。这也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