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教学设计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教学设计
重点: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帝国主义对拉美的侵略
难点:对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手段: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亚洲各国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教学中,除利用教材中“西方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的地图,还可让学生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扩张概况简表”。
殖民国家
被殖民扩张侵占的国家和地区
英国
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印度、缅甸、马来半岛、中国
法国
土耳其、越南、老挝、柬埔寨、中国
俄国
土耳其、伊朗、中国
德国
土耳其、中国
美国
菲律宾、在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日本
朝鲜、中国
对于帝国主义为加强其殖民统治,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封建腐朽势力勾结,共同压迫、剥削当地人民,殖民地半殖民地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遭到压制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初二第一学期学习的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印证之。并点明,这正是殖民统治日益走向反动的表现。
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应明确西欧殖民国家在非洲的殖民侵略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和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阶段划分相一致。第一个阶段,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8世纪晚期,殖民者只在非洲沿海地带建立一些据点,主要作用是作为往来欧亚的远洋航行船队的补给站。此时,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殖民扩张、掠夺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欧洲需要的贵重商品和生产原料,殖民活动的主要地区在亚洲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及美洲地区。第二个阶段,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晚期,欧洲冒险家沿着非洲四条大河深入到内地探险,此时,英国首先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用于工业生产为标志进入高潮,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已开始由英国向外扩展。冒险家深入非洲内地探险,名为探险,实际是为大工业生产寻找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新的资本,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拓新空间。侵略非洲是手段,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才是目的。政治为经济利益的实现而服务,在此又得到了印证。第三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高潮,这又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密切相关,前边已多所述及,不再赘述。
三、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可引导学生联系英国在19世纪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加以分析、认识。
关于美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扩张,教师应指出,美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823年发表“门罗宣言”为标志。这是美国国力尚不强,国内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羽毛未丰之时采取的政策。当时,欧洲列强尚不看重美国,其门罗主义政策影响也不大。英国在美洲的影响大大超过美国。(2)19世纪8o年代美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向拉丁美洲扩张的势头强劲起来,向欧洲列强展开全面的挑战。在经济方面向拉美地区渗透的同时,政治上也展开了攻势。1889年,美国在华盛顿召集18个国家参加的美洲国家会议,以“美洲人民利益一致”为旗号,建立了“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后来改称“泛美联盟”。这是美国为称霸西半球实施的第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举措。当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之后,1898年,美国发动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即美西战争。(3)进入20世纪,随着美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于是,西奥多•罗斯福“大棒”政策和塔夫脱的“金元外交”相继登台、并行,极力排挤美国及其他列强,扩张自己势力。到第一次世大战前夕,美国在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投资已大大超过英国。与拉美各国贸易的总额,美国也已经超过了英国,居于首位。整个拉丁美洲即将成为美国争霸世界的“后院”。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形成的原因;(3)如何全面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对“如何全面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可启发学生简要回顾自16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在以农业为本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本身固有的封闭性,是世界各地区横向联系的障碍。只有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活动的推动下,才打破了这种封闭性,而把世界各地区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尤其是每当发生阶段性的发展时,这个“整体”就有了进一步“紧密”的发展。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前后,西欧各国向海外大规模扩张,对亚洲、非洲、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力量大为加强,到19世纪时,已能深深地渗入或控制中国、印度等亚洲古老的文明中心。→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的加紧殖民扩张活动,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从中可见,这个“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的产物,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对此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解决之。同时,又应清醒地认识,这个“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奴役、掠夺、殖民统治的基础之上,世界经济的发展给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带来繁荣的同时,给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人民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和贫穷落后。所以,这个“体系”又是很不公正的,损人利己的,必然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殖民统治和反奴役、掠夺的斗争,展开日益强劲的民族解放斗争运动。
小结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出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扩张的争夺,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首先,它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性产物,具有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一方面。其次,它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人民的压迫、剥削、奴役、掠夺之上,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极大灾难,所以,又必然激起反抗斗争,反殖民统治、奴役、压迫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联系已经学过的《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和《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其次要依据教材内容,通过提问、阅读、回答、列表、总结等师生互动的方法来了解与掌握在帝国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各列强国家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侵略,奴役的历史事实,从而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帝国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进行分析、评价。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一、亚洲各国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1.列强对亚洲各国的进一步侵略
2.列强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1.西欧殖民者在非洲殖民活动的三个阶段
2.西欧殖民国家瓜分非洲的主要活动
三、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1.英美等国的经济渗透
2.美国的政策变化及其活动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2.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二篇: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张娜
陈林平玉弟、戚仁良
一、【课标解读】:
课标:
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出示图片和课题
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学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
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
一一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设计意图:明确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展政策的必然结果。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教学环节二——展厅二:战争的过程
出示甲午战争过程线路图,引导学生用历史语言描述战争的过程。请学生讲述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感人一幕。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爱国官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旅顺大屠杀” 教学环节三——展厅三:战争的结果
出示战争结果:秦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出示慈溪太后和明治天皇的图片和观点,试着分析甲午战争中国为何败? 出示《中日马关条约》内容: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出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图,回顾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之对比,理解列强的侵略有沿海深入到内地,说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学生根据条约内容,说说带来的危害。
出示台湾地图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你有何看法?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出示材料,结合课本P94内容,说说甲午战争对日本和中国各有什么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过渡到下面的内容 教学环节四——展厅四:战争的余波 仔细观察教材图8—12,思考问题:
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出示诗歌和图片,找一找:
哪些国家在中国有势力范围?它们的势力范围分别在哪里?
在此基础上出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出示问题: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
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 9.课堂小结
今天的参观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七、【板书设计】:
第三篇: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案)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出示图片和课题: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
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1.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
师: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设计意图:明确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展政策的必然结果。
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
2.教学环节二——展厅二:战争的过程
师:出示甲午战争过程线路图,引导学生用历史语言描述战争的过程。生:讲述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感人一幕。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爱国官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旅顺大屠杀”。
3.教学环节三——展厅三:战争的结果
师:出示战争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师:出示慈溪太后和明治天皇的图片和观点。生:试着分析甲午战争中国为何败?
师:出示《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出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图,回顾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之对比,理解列强的侵略有沿海深入到内地,说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
生:根据条约内容,说说带来的危害。
师:出示台湾地图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
师: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你有何看法?
生:《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师:出示材料,结合课本P94内容,说说甲午战争对日本和中国各有什么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过渡到下面的内容。
4.教学环节四——展厅四:战争的余波
师:仔细观察教材图8—12,思考问题: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师:出示诗歌和图片,找一找: 哪些国家在中国有势力范围?它们的势力范围分别在哪里?
在此基础上出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师:(叙述)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出示问题: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
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
七、【课堂小结】
今天的参观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八、【板书设计】: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战争背景 2.战争经过 3.战争影响 4.战争启示
九、【反思】
本节课是在805班上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所以设计问题的时候难度不大,以“是什么”的类型为主。最后一个环节是感情升华,“对于甲午战争的惨败,你对于现在国家的发展有什么感想”。
一节课的设计时间把握上,前面25分中左右是“甲午战争”,10分左右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最后5分钟是交流“甲午战争的启示”。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总体状态良好。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还有待提升,比如问道“由P94图8—12这幅图反映日本对于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就回答不出来。反映出学生的解题思路还不够清晰。对于这道题,首先抓住图中的“八幡制铁所”这是一座工厂,由此得出“建工厂”是当时的侵略方式,因此答案是“资本输出”。
所以,之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会从材料中的信息提炼知识点是难点,也是重点,应该加强训练。
2015.5.20 卢海华
第四篇:《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
一、教材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发动的又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由于列强的种种罪行,是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本课主要讲述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圆明园被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制割占,以及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和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课本[导入框]圆明园的今天进行导入。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二)教授新课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呢?他们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3、学生阅读课本,分组交流,由小组代表发言。
4、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5、教师就战争过程做简单介绍,由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点:战争起止时间、侵略过的主凶和帮凶。
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劫,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恶的是把“万园之园”──圆明园给烧了。(简单介绍圆明园)
7、英法联军进北京后,闯入圆明园先进行一番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它化为灰烬。英国《泰晤士报》一段关于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情况的报道,足以证明他们的罪行。看到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想?
8、议一议:近年来有人提出要重修圆明园,也有人反对,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除了焚毁圆明园外,更为可恶的是俄国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那么,这些领土是怎样被割去的?通过哪些条约割去的?我们学习完下面的内容,同学们就会明白的。
10、请同学们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然后试着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11、学生再看书并结合图表,总结出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特点。
1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那么,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13、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清政府为了支付列强的赔款,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过程中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14、教师提问,学生结合书上的内容回答:(1)农民政权主要领袖是谁?定都在哪里?(2)打击的目标是什么?(3)取得了哪些成果?(4)结果怎么样?
15、讨论: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
【
五、本课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因为历史证明,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
第五篇: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13.海底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10个“澎、湃、宁、烁、窃、肌、胞、蕴、储”。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波涛澎湃”、“蕴藏”、“储藏”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动物“叫”的象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方法。3.对海底神奇的世界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描写动物“叫”的象声词,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画面)同学们,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2.这个情景我们还能用“波涛澎湃”来形容。3.学生字“澎湃”。(注意读准音)
4.你们知道吗?尽管海面上波涛澎湃,大海深处却十分宁静。今天就让我们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5.(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一组小朋友开火车分节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注意他们是否读准字音,待会儿请你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不理解。2.评价、交流。
三、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小节,打上五角星。2.随机学习课文。
(1)第2节。喜欢这一小节的同学读一读。(2)第3节。
海底有声音吗?动物们是不是大声说话?他们在窃窃私语。他们会说些什么?做做动作。
还会像什么声音呢?请你也用这样的形式说一说。
课文中把海底声音描写得很有趣,(有的„„有的„„有的„„)让我们也来试着说一说。如果你想不出其他的,可以照着书本说,如果你想的不多,可以把书里和你想的结合在一起说。如果你都用上课外的,那就最好了。谁来试一试?
说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练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是啊!海底真是太热闹、太有趣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3)第4节。四人小组轻声读课文,完成练习(见课后的练习)。通过引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先总后分的写法;体会到作者所选取材料的“典型”性。
如果你还知道其他海底动物的运动方式把他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说明:通过观看《海底总动员》的片段,直观地感受海底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
交流。挑战读。(4)第5节
(看图)男、女生轮读。(5)第6节。齐读。
4. 是啊!闪烁的光点,奇妙的声音,有趣的动物,丰富的物产,看来海底世界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读第7节)让我们配上音乐,读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
1.海底世界多么神奇啊!就让我们动起来,来一次海底总动员,读读这里的词语。2.真不错。老师知道许多小朋友对海洋生物非常感兴趣,假如你就是一名海底旅游者,带了特制的水下照相机,跟潜水员下水,你会拍下什么留做纪念?。说明:既了解学生课外学习的情况,又提供了一次练习说话的机会。
3.老师这里有一个书目和相关网站的网址,相信大家一定在那里找到更多的资料。
附:板书:
13海底世界
黑暗 光点闪烁
景
宁静 许多声音 海底世界
? 动物 动态各异
物 植物 色彩各异
[说课要点]: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资源,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这一单元中训练的重点是预习课文。因此,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预习好生字、新词。由于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自学生字的方法。所以,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这样一来,课堂里就可以把大量时间留给阅读。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旨在在识字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观察及说话的能力,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整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只有一课时,所以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上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说得那么细致。在整堂课中,我就以“读”贯穿始终,力求做到读中感悟,读中探究。分节开火车读能了解到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同时让学生交流一下已理解的词语,并且共同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接着,我提供给了学生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让他们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小节,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课文中二到六小节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各种情况,如果在一节课中逐段面面俱到的学习显然是不现实的。我根据课后练习的需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三、四两小节。第三节主要介绍了海底动物的叫声,除了让学生能说出描写动物叫声的象声词之外,我还试着让学生模仿书中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来说说海底动物的叫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用书上的句子说,可以书上的句子和自己想到的结合在一起,更可以完全使用自己的语言。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说的机会。课文的第四节介绍了海底动物不同的活动方法。结合课后“语句活动室”的练习,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后,完成一张信息资料卡。在读中,他们能找到卡中所要填写的答案,进而通过思考,找出平时积累的知识,试着写出其他海洋动物的活动方法。最后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印象。这张信息资料卡不仅使学生们读懂了课文,还使课内知识得到了延伸。
海底世界精彩无比,海底世界奥秘无穷。作为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学生领到门口,更多的知识还要靠学生自己去探寻。在课的最后,我一方面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收集的海底生物的资料,另一方面又向他们推荐书目及相关网站的网址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通过这一堂课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
[教学实录片段]:
师: 还会像什么声音呢?请你也用这样的形式说一说。生: 小牛哞哞 生: 小猫喵喵 生: 老鼠吱吱 „„
师:课文中把海底声音描写得很有趣,(有的„„有的„„有的„„)让我们也来试着说一说。如果你想不出其他的,可以照着书本说,如果你想的不多,可以把书里和你想的结合在一起说。如果你都用上课外的,那就最好了。谁来试一试?
生: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象在打鼾。
师:他用的是书上的语言。谁还愿意来试一试。
生:有的像小鸡叽叽,有的像小牛哞哞,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师:真好,她上了自己的语言。再请一位同学。
生:有的像小鸭嘎嘎,有的像老鼠吱吱,有的像小猫喵喵,还有的像小鸡叽叽。
师:他的本领真大,说得真好。
„„
[案例]:
我们为师的嘴里常挂着的一句话“课堂教学一定要解放学生,尊重学生。”可是,当我们真正步入了语文课堂,我们是否能从行动上自觉地贯彻这样的一番思想?甚至于因为意外的出现也能招架自如,从容不迫,让它不单单只是我们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呢?
教学《海底世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一名海底旅游者,带了特制的水下照相机,跟潜水员下水,你会拍下什么留做纪念?”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纷纷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交流着,有的说要拍下某种动物,如梭子鱼、海参等,有的说要拍下美丽的植物,有的又说要拍下丰富的矿产等,一时教室里异常活跃„„一会儿文本中的内容即交流完毕。
正当我想转入下一环节教学时,突然,有位学生高高地举手,显出一副急切的神情,我极不情愿地点到其名,心中却暗想:“课堂时间这么有限,文中的内容不是交流完了吗?又添什么乱?”
他立刻站起来,问:“老师,我想拍下海底其他动植物,行吗?”
没等我开口,其他的同学已占据先机:“我也想,我也想”。看着群情激昂,我不得不临时改变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出乎意料,几分钟里,兴趣爆棚: “我想拍下海底的大海豚,它是一种庞然大物。”
“我想拍下海底的海龟,它们生活在‘海底之家’,悠闲自得。” “我想拍下座头鲸,它可是海洋的歌唱家。”
“我想拍下海星,他们鲜艳夺目,色彩繁多,形状就像五角星,非常奇特。” “我想拍海底最凶猛的鲨鱼,它被人们称为‘海洋杀手’”。“我想拍海马,它直着走路的,在海中就像骑士一般。” “我想拍美丽的珊瑚,它有很多颜色而且形状各异。“
“我想拍水母,它漂亮的外表下隐藏着杀机,因为它身上有毒。我要告诉动物们,千万别拥抱它。”
“我想拍海葵,海葵是小丑鱼(尼姆)的朋友呢!”
“我想拍下海底丰富的石油,它是世界上最有用的矿产资源了。” “我想拍下海底连绵不断的海藻林,那才是动物们快乐的家园。”
„„
下课了,我在回味刚才孩子们奇异的想象,精彩的发言,暗自庆幸:是自己给予一个孩子机会,才使更多的孩子有了机会。回头思索,是啊,既加深了对海底物产丰富的认识与体验,又培植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可不是一举两得吗?可这却萌生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如果“添乱”“课堂时间有限”“容不得旁枝凸节”等思想根深蒂固、毫无扭转余地的话,学生所掐灭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那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也是有滋有味的语文学习兴趣的一次泯灭。这一切,真的就在于教师的一念之差。
真正地尊重学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从课堂的每一次细节,自己的身边实实在在做起。
[有关训练材料]:
一 多音字组词
参()()()()量()()()()二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异——
蕴藏—— 三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宁静——
伸展——
普通——
黑暗—— 四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也是一样的有大浪。()
2.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没有一点亮光。()
3.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
4.海底没有一点声音。()
5.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
6.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是一种海藻。()
五 把海底动物和它们的活动特点连接起来,读一读,并用小圆点圈出动词。
海参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梭子鱼
靠肌肉伸缩爬行
贝类
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乌贼和章鱼
巴在轮船底下旅行 六 发挥你的想象,完成填空。
海底的动物吃东西时,行进时,遇到危险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