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抒怀类作文》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0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咏物抒怀类作文》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咏物抒怀类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篇:《咏物抒怀类作文》教学设计

《咏物抒怀类作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理解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2、学习文根据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养成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二、时安排:1时

三、教学过程、回顾《黔之驴》、《蝉》、《孤雁》、《鹧鸪》,走进动物的语言世界。

(要求:品味描写动物的语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2、与《松鼠》、《国宝大熊猫》、《松鼠金龟子》做对比,几篇在表现动物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作者注入的情感倾向更明显。写动物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特点,也可以记叙与动物间的故事,更可以借助动物的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感悟。这种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叫咏物抒怀。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抒发,并谈谈作者是用怎样的写作技巧呈现他的情感的?

明确:拟人化词语;议论、抒情表达观点,直抒胸臆;物与人构建桥梁形成共联;注入情感倾向。

4、作业:写一个动物,寄托自己的情感或表达一种观点。

第二篇:咏物抒怀类散文

咏物抒怀类散文写作指导

最近,布置一篇习作:以“雪”“桥”“叶”“明月”“春雨”“路灯”等为题写一篇咏物抒怀的散文。孩子一听,立即惊呼起来:“写散文?”的确,在他们印象里,只写过记叙文,要么写人,要么记事;偶尔抒情,也只是建立在具体物象上的小片段而已。比如,由蜡烛的“蜡炬成灰泪始干”想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其实,这就是散文,怎样指导学生写作咏物抒怀类散文呢?

一、由虚到实,聚焦特定景物

咏物抒怀类散文少不了写景状物,因为任何感情都是来自对个体景致细节的感受,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它们往往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画面或事物,事实上题目本身就在强调一个特定的意象。比如,雪、桥、叶、明月、春雨、路灯等。它们看上去很抽象,是虚幻的,或者不够明确,不够集中,到底是哪里的雪,哪里的桥,哪里的叶;另外,变换一个视角,这里的明月悬挂在哪些人的星空,这里的春雨滋润哪些人的心田,我们必须清楚,一旦确定一个写作对象,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聚焦该景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景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

比如鲁迅的名篇《雪》,就写到“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指向非常明确。看,“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最快乐,最美好的事情有两个,其一,“赏雪景”,可以看到“血红的宝珠山茶”“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冷绿的杂草”;其二,塑雪罗汉,“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把母亲脂粉奁中的胭脂涂在嘴唇上,一个奇异无比的白雪大罗汉顿时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熠熠生辉。而后是“朔方的雪”,这里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它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偶尔,晴空万里,北风呼啸,它们顿时“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着,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奇异壮观的景象令人惊叹,这无疑就是作者要高声赞美的雪,心中的雪。

二、由面到点,扣住景物特征

一旦明确要写的景物,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时期,或某个特点场景,我们就要细致入微地刻画,由面过渡到点,紧扣其特征。原因很简单,这类景物比较普遍,不少地方都有,同时,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是靠景物特征来展现的。就拿茅盾写的《白杨礼赞》来说,着重写北方白杨树的不平凡,侧重三个方面: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尽管土壤不肥沃,但它依旧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尽管环境恶劣,有北方风雪的侵袭,它却始终“保持着倔强挺立”。

这就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不被人重视”,但“力争上游”“努力向上”“不折不挠”的外部特征、内在气质无疑震撼了作者,也震撼了每一位读者。试想一下,还有谁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义无反顾、坚守阵地?还有谁不高声赞美白杨树,乃至具有白杨树精神的西北农民和守卫他们家乡的英勇哨兵?还有谁不深受感染,顽强拼搏、奋发向上?

三、由看到想,融入自身情感

咏物抒怀散文是一种主观色彩非常浓的文学样式,它主要以抒写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为主旨,写景抒情,咏物言志,从而与叙事或其他文体区分开来。放眼世界,令我们浮想联翩、触目伤怀的景物的确不少。“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随处可见,但我们不仅仅是“传声筒”“复印机”,我们应当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由物及人,引出赞美、讴歌的对象。常见的是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这些看法和议论,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思想意义举个例子,郭沫若写的《石榴》,一方面写石榴形态美,包括枝干和叶片、花朵、果实;另一方面写石榴的精神美,面对“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在于突现石榴花敢于同骄阳做斗争、毫不示弱的崇高追求,而这恰恰是作者喜爱它的深层次原因,难怪作者惊呼“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联系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在严冬即将到来的日子,郭沫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火红的石榴画面,其实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火一样的热情,乐观豪迈的气质,不甘示弱的抗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经过“夏天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定会品尝到鲜美可口的果实,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定执著的人生追求。

总之,写好咏物抒怀类散文,首先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其次要细心观察,透过景物特征看内在本质,最后在描写过程中,适当赋予景物以人性化的情感色彩。

第三篇: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考点整理

咏物抒怀类散文的阅读技巧

一.练习《荒漠中的苇》《守候一株水仙》《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奔跑的榆》 二.自学《活页3》第10、11页《典型形象中悟真情——咏物抒怀类散文的阅读技巧》 三.考点整理及阅读技巧

(一)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把握主题

【提问方式】

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1题:选文以“ ”为线索,依次写了长白山地下森林里见到倒木所处的环境、、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答案:倒木;倒木形成的原因;倒木的作用

例2《守候一株水仙》第1题:选文作者将三个对象交织着写构建了全篇。请感知全文,从所给的词语中选用最合适的三个填空。(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放弃 惊叹 折腾 随便 呵护 不懈 母 亲: 执著守候――(①)生命 水 仙:(②)生长―― 绽放生命 “我”: 难信事实――(③)生命 答案:①呵护 ②不懈 ③惊叹

例3《荒漠中的苇》第17题: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把握主题)

答案: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 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答题方法】

1如何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阅读域(2)从阅读域中筛选出关键语句(3)整合关键语句分点回答。2如何把握主题

抓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来领悟主题,这些句子主要有开头总领全文的总领句,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结尾总结全文的总述句,有时在行文中也会有透露主旨的关键词。

(二)赏析语言 【提问方式】

例1《荒漠中的苇》第14题:第(4)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答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望无际的芦苇在风中悠悠起舞的情状。例2《荒漠中的苇》第15题: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以“初生小女的头发”和“老者的胡须”来描写芦苇的稀疏,不成气势,但仍顽强生长的特点。

例3《守候一株水仙》第3题:选文语言清新质朴,含义丰富。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水仙花出人意料地绽放及其超凡脱俗之美,同时表达出“我”的惊叹赞美之情。②运用拟人,用“恣意”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仙花任意、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它要展现自我价值的姿态和愿望,表达了作者惊叹赞美之情。(2分。答出其中一种手法1分,讲明效果1分,意近即可。)

例4《奔跑的榆》第23题: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用“一幅幅高挂深谷的油画”来设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在岁月的淬打下形成的苍劲美,字里行间蕴含这作者对扎根大西北的榆树的赞美之情。

【答题方法】

三个要点:手法名称(或点名词语、词性)+表达效果+表述内容/情感。1.从修辞角度赏析(8中修辞)

2.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动词、形容词、句式等)3.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4.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象征、对比、衬托、烘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悬念、照应、欲扬先抑等)

(三)词语、句子含义及作用 【提问方式】

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4题: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它依然是挺拔的,高大的,令人尊敬并值得仰视的。”的理解。

答案:倒木对森林来说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倒木的自我牺牲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觉得其形象挺拔高大,并对其产生尊敬与仰视心理。

【答题方法】如果是带有修辞的句子,只要将修辞句还原成直白的话就行了。如果是含有某种观点的句子,可以参照解释词语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弄清其含义,了解观点的由来,再加以归纳就可以了。比如上面这道题,倒木为什么倒下了还“依然挺拔、高大”“令人尊敬并值得仰视”呢?回到文章就能找到这个观点的原因。答案只要说出倒木具有的特征和美好品质就行了。

(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提问方式】

例1《奔跑的榆》第20题:选文以“奔跑的榆”为题有什么作用?(标题作用)

答案:是文章的行文线索;采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生命力的顽强,蕴含文章情感主旨;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题方法】

如果是问标题含义就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考虑,如果问作用就要从结构、写法、内容几个方面来分析,而内容方面就是分析题目的含义。例如上面这道题结构作用就是:是文章行文线索,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作用就是: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生命力的顽强,蕴含文章情感主旨。

(五)段落作用 【提问方式】

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2题:文章第一段有什么用?

答案:此段交代了倒木与其他挺拔高大生长的大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倒木所处环境的寂寞、凄清,为下文写意抒情蓄势,从而突出文章主旨。【答题方法】

1.从结构上分析。句段在文章的不同位置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文章开头的,有总领全文、引出相关内容的、点题等作用;在文章中间的,有承上启下、指示思路的作用;在文章结尾的,有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题等作用。

2.从内容上分析。主要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一般选择文章中含有主旨句、中心句以及揭示作者观点、表达作者情感的议论句、抒情句的段落,可以先归纳句段的内容,再指明在文中的作用。

3.从表达效果上分析。选择的句段如果运用了描写,可以从描写作用的角度分析,如果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则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

(六)分析手法 【提问方式】

例1《荒漠中的苇》第14题: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突出“苇”的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铺垫,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之情。

例2《荒漠中的苇》第17题: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例3《守候一株水仙》第2题:选文运用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请问全文作了哪些对比(至少列出两条)?

答案:①“我”与母亲对待水仙的态度、言行形成对比。②“我”对水仙前后不同的认识、理解形成对比。③春天时节打蔫的水仙与窗台上其它郁郁葱葱的盆花形成对比。④水仙春天时节打蔫与最终绽放出美丽之花形成对比。⑤水仙最终开出美丽之花与“我”所料结果形成对比。⑥“我”的养护和母亲呵护所致水仙不同命运形成对比。

例4《奔跑的榆》第21题:文章写的是大西北的榆,为什么第3段中却写“榆在平原”呢?

答案:文章第3段写平原上的“榆”的形象,与在西北生长的榆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榆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作者对榆扎根西北的赞美之情,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答题方法】表现手法名称+表现效果+表现内容(情感或主题等)

(七)发表感悟,阐述看法 【提问方式】

例1《守候一株水仙》第4题:选文最后由物及人,谈到了怎样对待生命和人生。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是哪个观点?为什么?

答案:①“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因缺乏这“三少三多”而导致爱心的缺失。②“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只有珍惜生命中“所有的好”,才能让自己内心更阳光,精神更健康,懂得珍惜,懂得感恩。③“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读到此句,我不由得想到,在家有细心照料的父母,在校有精心培育的老师,他们时刻呵护着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我们永远感谢他们。

例2《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5题: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答案: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遭受人生的挫折后,不要自暴自弃,不要颓废,要学习倒木的精神,把挫折当成人生的另一种姿势,积极进取,依然可以获得另一种成功,成就精彩人生。

例3如《奔跑的榆》第24题:在奔跑的榆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答案:榆树在大西北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经受风霜,扎下根汲取营养,长出叶被雨水浸润。人生之路,没有平坦的大道。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我们要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绽放生命的异彩。

【答题方法】此类题一般在最后一题,抒情散文侧重于发表感悟,阐述看法。感悟侧重于从文本和材料中悟出一点或几点人生哲理;看法侧重于表明自己的见解。

解答这类题目采用观点加材料(理由)的思路,有了材料(理由)的支撑,观点才有说服力。感悟或看法写出来都应该是观点性的句子,有的题目要求写出观点性的句子,有的则要求再补充一些理由来支撑观点,有的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谈,看题目的具体要求。

四、课后巩固练习: 活页3《野姜花》《像花生一样活着》

第四篇: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一、导入

何为“咏物抒怀”?“咏物抒怀”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外物之中,通过对外物的描写来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悟的写法,在写作手法上又称之为“ 托物言志 ”。

二、温故知新

(一)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 志向 和 情操 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 托物言志 ”。

(二)托物言志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 志 ”(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托”:借、假托的意思)在某个具体之“ 物 ”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 象征 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 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志 ”,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 物 ”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

(三)再读《爱莲说》,看看作者是托了什么“物”言了什么“志”的呢?

明确:作者从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三个方面来写莲花的高洁,表达了作者 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品格 的思想感情。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不仅外在形象特点相似,而且内在精神气质一致。

三、读经典例文,明晰写作思路。

“构思精巧”“有个性特征”对写作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经典例文一:

爬山虎

在房屋的墙面上、房顶上;在花园的栅栏上、篱笆上,爬着一种绿色的植物,这就是“爬山虎”。

第1页,共9页(“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它偎依在洁白的粉墙上,绿白相间,犹如一大块翡翠镶嵌在白玉中,格外美丽。

“爬山虎”不如它的名字那样威武。它没有牢固的根基,它的干和枝差不多粗细;但是,它奋发有力,坚强不屈,无数只“脚”攀住墙壁,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又迈出了一步,努力向上攀登。它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的坚强毅力和无限生机,使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的。你看它,不管刮风下雨,墙面多滑,它总是一步一步向上长,直到墙顶,俯瞰大地。它生长速度慢,不如雨后春笋,可是,过不了几天,你会突然发现,它又长高了,纤细的身影努力向上,漫成一片。

“爬山虎”没有五颜六色的鲜花那种娇艳的姿态,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但它却给人以力量,使人们努力奋进。每当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正想偷懒时,一想到“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就感到羞愧。这时,这会立刻振奋起来,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要赞美“爬山虎”,我也要做学习和生活中“爬山虎”。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头引出所托之物—— 爬山虎。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细描细绘爬山虎的 外形特征 和 内在气质,赞美爬山虎所 象征的精神。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点明主旨,再次赞美爬山虎,并抒发自己 向爬山虎学习的情怀。

(二)经典例文二:

贝壳 席慕蓉

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第2页,共9页(“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第一部分: 拾 贝壳,开头引出 所托之物。第二部分: 绘 贝壳,坚硬精致。

第三部分: 悟 贝壳,居所 精致、一丝不苟。

悟生命,做事精致、一丝不苟。

(三)“咏物抒怀”文章的一般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引出 事物(引 语)——定向—— 记叙 ——略 第二部分: 描绘 事物(物 语)——蓄势——精细 描写 ——详 第三部分: 托物寄意(情 语)—— 升华 ——抒情(因物抒情)——略

议论(因物明理)——深

四、指点迷津:

“咏物抒怀”的文章要写好,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先选准“物”——它必须能承载你的那个“志”;二是再把你的“志”寄托于此——必须寄托得合理,寄托得巧妙。

(一)由此及彼,联想言志。

托物言志,首先要选好所托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征”,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志”才能凸显。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泥土”常用于抒发 谦逊 的情怀;

第3页,共9页(“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蜡烛”常用于颂扬 无私奉献 的精神。

(二)由表及里,想象深思。

作文时,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由表及里,从而能生发出哲理或人生启示。

象征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从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中,抽象出某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品质和精神,以达到“咏怀”的目的。

(三)我们的写作思路

(1)选物。选出美好、熟悉或常见的事物,从它们身上展开某一方面的联想;

(2)对所选之物进行精致的描写,努力写出这个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描写一定要向着自己抒情的方向发展;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穿插自己的情感发展),使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统一,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简单地说就是因物 抒情 或因物 明理。

五、“咏物抒怀类文章”如何让景、物细致而生动(详写,它是抒怀的基础)

(一)方法总结: 细致观察,运用修辞,抓景物特征。片段一:

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片段二: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总结:文段一作者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文段二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写出了树不同部分及有风没风时叶片的不同色彩及形态。

第4页,共9页(“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这告诉我们在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创写中,我们要注意写出不同景物不同时间不同情形下的不同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家的景物变成自己的景物,把看似共性的景物变成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景物,也才能化一为万,为我所用。

(二)方法总结: 调动感官,化一为万,多角度描写。片段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片段二: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总结:文段一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描写春风的和煦;文段二作者借助老僧、红砖、癞蛤蟆来写秋雨,把秋雨给人带来的压抑、忧郁表现得让人心碎。同学们其实写景如吃饭,要“色、香、味、形”俱全才行。

(三)方法总结: 理清思路,把握顺序,写出层次感。片段一: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

片段二:

第5页,共9页(“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总结:文段一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出了人们观看日出的景象,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文段二作者站在小溪旁,按从下到上、由中间到两边的顺序写出了小溪及周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其实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一种是空间顺序。愿同听之用之。

过渡语:

同学们,掌握上面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写出一篇较好的写景类的文章,但我总感觉还缺少点什么。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咏物抒怀类文章”如何文章灵动而厚重(略写,感悟深刻,全文立意不凡)

(四)方法总结: 意在笔先,化实为虚,要情景交融。片段一: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化用冰心诗: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片段二:

在浓叶的掩映下,昙花的花瓣似天使的翅膀,晶莹灵巧,好像随时都会振翅向月宫飞去一般。在月光下,她们有如俏立在薄雾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那样的飘逸、清新。在花朵的中心,吐出了一束细细长长的花蕊,淡淡的幽香从花蕊中,绵绵地渗透出来,空气中每一个分子,似乎都沉静在花香里,整个夜突然变得清香了。由于她们生命的短促,所以在绽放的每一分每一钞里,她们都试图完全展现她们的风姿,尽情在散发出生命的光和热。这让我想到人的一生。人的生命和昙花相比,真可算是漫长的,但我们许多人青丝变白发时,不也还在感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吗?其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与深度,其实像昙花一样漂亮地来,灿烂地死,比起虚度百年要好得多。

第6页,共9页(“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总结: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那种勇于担当的责任,对万事万物的悲悯心,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敬畏虔诚。所以我们在写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时,要意在笔先,想好我们要写什么,为什么,怎么写,做到以景促情,情景交融。

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七、学以致用,当堂训练

从生活中选择三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蚂蚁”“桥”“小草”“绿叶”等展开联想,寄托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列出作文提纲。

绿叶礼赞

第一部分: 引出 事物(引 语)——定向—— 记叙 ——略 排比句写各种人对 花的喜爱和赞颂,引出我对 绿叶的重视。

第二部分: 描绘 事物(物 语)——蓄势——精细 描写 ——详 ①春天的绿叶: 红花需绿叶衬托。

②夏天的绿叶: 为人们送来阵阵凉爽,遮挡烈日。③秋天的绿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三部分: 托物寄意(情 语)—— 升华 ——抒情(因物抒情)——略

过渡、联想,由 叶 及 人。议论(因物明理)——深 礼赞 绿叶,作 绿叶一样 的人。

守候一株水仙

第一部分: 引出 事物(引 语)——定向—— 记叙 ——略 母亲从乡下来城里住,不识蔫了的水仙,感叹惋惜。

第二部分: 描绘 事物(物 语)——蓄势——精细 描写 ——详 ①我欲扔掉蔫了的水仙,母亲 不忍生命遗弃,阻止我。

第7页,共9页(“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②母亲 悉心照料水仙。(母亲:执著守候,呵护生命)

③夏去秋来,水仙虽发出了 些许嫩芽,但仍然被我 轻视。(水仙:不懈生长,绽放生命)④来年春天,水仙 长势茂盛,开出 娇嫩的花朵,我被惊呆了。

第三部分: 托物寄意(情 语)—— 升华 ——抒情(因物抒情)——略

议论(因物明理)——深 我:难信事实,惊叹生命。

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快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 让人失望 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 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著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 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 ?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 一株水仙 ?少一些 抱怨,多一些 坦然 ;少一些 嫉恨,多一些 珍爱 ;少一些 冷漠,多一些 感动 ;珍惜生命里 所有的好,让生命 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荒漠中的苇

第一部分: 引出 事物(引 语)——定向—— 记叙 ——略

本文开头描写沙漠的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

第二部分: 描绘 事物(物 语)——蓄势——精细 描写 ——详 ①细致而生动的描绘荒漠中的苇。

② 江南水乡、诗经、白洋淀 的芦苇。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域)、第8页,共9页(“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存活时间长。

③荒漠中的苇: 瘦削、缺少气势(或少伴,或稀稀落落)、生存环境 恶劣(或生存于一小片水中)、存活时间 短。

第三部分: 托物寄意(情 语)—— 升华 ——抒情(因物抒情)——略

议论(因物明理)——深

【张林写的结尾】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不管它是坚韧、强壮的还是瘦削不成气势的,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和可能。生命要顽强不息,直至最后一刻。要让生命有的意义在与努力与不息,这样,才能让生命放出最灿烂的光彩。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午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 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 不讲方式,不图后果 地向上生长,直至 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 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 一种美妙的景。

第9页,共9页(“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第五篇:咏物抒怀小作文

咏物抒怀小作文

荷叶

荷花,为池中物,常被世人所赞赏。然而荷叶也为池中物,却极少受人们的注视。原因何在?

荷叶,一种极为普通的墨绿色,一副极不引人注目的外形,圆又不正圆的身躯,身上还长着几根不深的线条,下身是一根粗细不等的长足。荷叶,真的很平凡。

可是,荷叶又是极不平凡的。

满池荷花,如果没有荷叶的默默守护,她怎能开得如此亮丽?或许早就花容失色了。如果没有荷叶的衬托,荷花又是何等的枯燥无味?如果没有荷叶的支持,荷花也是何等的寂寞?

时光匆匆,荷叶的一生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为荷花做嫁衣,即使这样的平凡,也不会抱怨!

荷叶,我要高声赞美你!

小草

初春,万物苏醒,一派盎然生机的景象。

在山的那头,一批小生命破土而出,钻出泥层,一个个萌芽的小种子伸出了嫩绿的叶子,青青的,为初春增添了丝丝绿意。那份清新的绿,可爱的绿,成为春天的一景。

我不禁对小草产生了一种浓浓的情意。我是喜欢小草的。其实不只是因为它的绿得可爱,尤其是它的那一份对春天的执着,那一份顽强的生命力,给予了我希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古代诗人屈原也深爱着小草,深爱着它的顽强生命力。你看,小小的枝干,小小的叶子,却努力地向上生长。即使是在悬崖峭壁,它仍然找到生存的路口,喝着阳光的甘露。

我爱小草那份绿意,更爱它的顽强生命。因为它给予了奋发向上的动力。我要高声赞美小草!

爬山虎

我高声赞美爬山虎。

爬山虎是力争上游的永不死者。它碧绿的叶子,长长的,两边缝满轮齿,一条略带黄色的茎,把密得没有缝隙的叶子连串着。

春天来了,它的不死之身发出嫩嫩的芽儿,它的千足伸张出来,深深地扎在土地里,默默地茁壮成长。

爬山虎的千足深深地扎根在土层当中,还会开出浅黄色的小花,发出淡淡的清香。

爬山虎既平凡又不平凡。

秋天,爬山虎逐渐枯萎,像红花草翻进土地里,化成绿肥,给大地提供养料。隆冬,那叶子更见碧绿,在狂风暴雨中伸张着碧绿的身躯,与严冬并肩作战。

我喜欢爬山虎,我要高声赞美它!

落花生

落花生是我喜爱的植物。它那平凡中的不平凡,更让我敬佩!

落花生的枝干是笔直的,根须埋在泥层的深处。根须长得很丰盛,比叶子还多呢!

春天,人们把落花生种子洒在地上,种子默默地生长、破土而出,长出一棵棵的幼苗,在阳光的普照和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到了秋天,粒粒落花生的壳里,长满了丰腴的花生米,放在锅里煮熟,晒干它,那种香气洋溢四处,真是好极了!我们平常吃的食用油就是以它作原料的。

然而落花生的美不止于此,内在精神更让人敬佩。它的果实深埋地下,储蓄能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生,极像日日夜夜为祖国输送人才的人民教师。

难道你说落花生不美吗?不值得我们敬佩吗?它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永远铭刻我们的心中。

梅花

我家门前的小河旁种了一棵婷婷玉立的梅花。

春天到了,梅花开始长出小小的嫩芽。日复一日,嫩芽变成了一片嫩绿的小叶子,挂在枝头上。它的茎呈灰色,在岁月的磨炼下,它逐渐长大。根须深深地扎在土层深处,无论风雨怎样吹打,它依然守卫着自己的家园。

夏的热情,秋的清爽,梅花长得更高了,更大了,更可爱了。

冬天,冷意不断疯长,百花凋谢了,可梅花依然茁壮成长。面对寒冷,梅花毫不避易,坚强地与暴风雪斗争,因此诗人的笔下就多了一种赞颂的意象。

梅花最漂亮的时候就是开花,树上像镶了一颗颗粉红色的钻石,美丽极了!它的花小小的,花瓣中长着几根小小的花蕊,更像皇冠。走近那花,用鼻子嗅嗅,它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梅花是那么美丽,它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梅花,你爱你!

树皮

它并不起眼,没有叶子的绿色,更没有花朵的鲜艳美丽,但它还是在默默地奉献。它就是树皮。

树皮,没有漂亮的外表,皮肤粗粗的,甚至长满斑点,用丑陋来形容也不会太过分。可是你千万不要小看它,在它的身上透着一种崇高的情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到树下,看到一棵树的树皮被剥夺了,树叶黯淡无光。再看看其他的树,虽然身上披着斑斑点点的树皮,树却长得很健壮,绿绿的叶子,红红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

其实,树皮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养料,由树皮慢慢地传送到绿叶和花朵的。有了养料,绿叶才绿得可爱,花朵才开得美丽。可是很多人往往只欣赏绿叶和花朵,却忽视了一直在默默奉献的树皮。

是的,树皮并不名贵,也不美丽,难以得到众人的欣赏,但它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那慷慨无私的品质不值得我们歌颂吗?

竹树

竹树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植物。我爱竹树!

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竹树却无意争春,只是默默无闻地扎根泥层。竹笋顶着还略带凉意的春风准备钻出土地,它是那样的矮小,那么不惹人注意。可是它从来不自暴自弃,吸收大自然赐给它的雨露和阳光,逐渐长大。

竹树活得很潇洒,从不旁逸斜出,似乎要与天公试比高,一直往上生长,一般来说有五六米高。不要看它如此高,可是体重不惊人,因为它全身都是空空的。表皮还有些许的毛粉,全身分为很多段。竹叶绽放在枝头,一般呈长形,它们紧紧靠在一起,高高飘扬,甚是美丽。

竹树只要有泥土就可以生长。它们非常团结,紧紧靠拢,一簇簇的,不会独自生长在某一个角落。

树,笔直的枝干,靠拢的叶子,给予我很多很多人生的处世哲理,我有什么理由不爱你呢?我要高声赞美竹树,更要学习竹树那种美好的品质!

下载《咏物抒怀类作文》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咏物抒怀类作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咏物抒怀 作文指导

    二附中 初三母题作文指导:亲近自然,抒发真情 2010-01-18 12:18:03 姜堰二附中 张天川 学情分析: 很多同学都在说,写作是他最头疼的事情,如果碰到写景类的题目,那就更加无从下手。......

    咏物抒怀的作文(精选合集)

    绿叶赞有人称赞牡丹华贵艳丽,有人倾慕百合幽香高雅,更有人喜爱莲花玉洁冰清。(排比句写花的多姿,为映衬后面绿叶的无奇作了铺垫。)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对花视如珍宝,以花为题写下了多......

    咏物抒怀诗

    咏物诗 一、咏物诗概述 咏物诗就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咏物诗可分两类,一类单纯状物,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

    咏物抒怀诗教师版

    咏物寄怀诗复习1.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

    咏物抒怀诵读主持词

    诗词诵读课主持稿 七年级一班 男:敬爱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男: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女: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男:那......

    小草咏物抒怀的作文 (800字)

    小草咏物抒怀的作文 小草咏物抒怀的作文(一) 在我心目中的小草,可分为四个部分,春天的草是盈盈翠绿,夏天的草是篷勃旺盛,>秋天的草是枯草逢春,而冬天的草是迎风斗雪。 小草,这是一......

    咏物抒怀导学案(合集5篇)

    鹤壁市外国语中学高二语文 读本选修 唐宋诗词◆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主备人:王勇审核:张丽雪王红光冯文慧 刘玉可 紫蝶黄蜂俱有情 --咏物抒怀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共5课时) 1.......

    专题 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一) 课后练习二及详解范文

    题1: 灯 巴金 我爱灯。我爱的是借各种形式透露出来的那一星光亮。当太阳落到西半球的那一面,月亮同星星也被云层封锁掉的时候。哪怕是一盏油灯的光,也够屏除由于黑夜而袭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