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规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找规律》教案设计
阳泉矿区红岭湾小学 李永美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15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教学重点:
找图形的变化规律:重点讲解开头→末尾,末尾→开头的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去创造美
教法与学法:
谈话、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各4个,彩笔、一张正方形白纸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各4个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这节课请平时表现优秀的4位同学来做“小兔蹦蹦跳”的游戏,让他们带大家进入知识的大门,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找规律。教师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学习新知
1.请4位同学上场,开始做游戏。
4位同学按照老师课件上的排列顺序排成一行,以讲桌的一端为开头站好,开始游戏。先看清楚第一次是以谁为开头。第一个同学做完游戏该怎么办呢?(站在最后面),观察现在谁又是开头,第二次的队形是怎样的?(观察得出:),猜一猜:第三次的队形是怎样排列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推理得出:,然后让4名学生接着做游戏,发现第三次游戏后的队形和同学们猜想的一样,那么第4次的队形又是怎么样的?继续让学生猜想,充分给学生展现的机会,使学生有一种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油然而生。第4次游戏完成后,发现第五次的队形和第一次完全一样,又是郝悦斌同学回到了开头的位置,这说明什么呢?(新的一轮又开始了)用不用老师再演示下去啦?(不用,学生会意识到第二轮的排队顺序和第一轮完全一样,重复出现)
[设计意图]: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引入新知学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新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师:请同学们观察4次的队形排列,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每一次的开头都跑到了下一次的最后。
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
生:为了体现游戏的公平、合理,这样排列比较有序、不乱。
3.老师在黑板上摆出第一行图形:,让学生按照刚才游戏中的规律接着摆出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学生独立摆放,摆完的同学可以互相说说摆的方法)摆完后,请一名学生上黑板上摆,边摆边讲,巩固规律。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第一行的图形,让学生尝试用游戏中的规律去猜后面几行是怎么排列的,这种拥有悬念的思考是学生喜欢的,每个孩子都积极投入学习,在动手摆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在“做”中学习数学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
4.师:观察这幅图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1: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颜色一样,形状一样。
生2:第一行的四个图形和第一列的四个图形完全一样,第二行的四个图形和第二列的四个图形完全一样,„„
生3:从左往右看,第一列的开头移到了第二列的最后,第一列的其它3个图形整体向上平移一格,第二列的开头移到了第三列的最后,第二列其它3个图形整体向上平移一格„„
学生想不到的地方,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还可以从下往上看,从左往右看。
师:从左往右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观察、思考得出:每一列的最后一个图形移到了下一列的第一个,其它3个图形整体向下平移一格。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得出本节课的第2个规律:末尾→开头。
师:从下往上看,会有什么规律?
生:倒数第一行的最后一个图形移到了倒数第二行的第一个,其它3个图形整体向后平移一格,其它的以此类推。
小结:整个图形,从上往下看和从左往右看规律一样(开头→末尾),从下往上看和从右往左看规律一样(末尾→开头)
[设计意图]:将墙面完整地展示,再让学生观察、寻找规律,并且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寻找规律,避免了学生的定势思维,有效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教学活动更具有挑战性。
三、巩固规律。
课件出示上面的4行图案,让学生分别从4个角度说一说第五行,倒数第五行,第五列,倒数第五列分别会出现什么图形?先观察得出属于学过的哪一种规律,然后再得出答案。
[设计意图]:从不同的方向找出规律,再根据规律说出答案,主要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考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四、延伸拓展。
1.课件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向演示:先出示上面的4行图案,接着演示出现第5行、第6行、第7行、第8行。(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通过演示得出;后面4行(或4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和前面4行(或4列)的排列顺序完全一样,这说明什么?学生会很明显地看出:4行(4列)是一个循环,接着摆的话,会有这样的无数组循环出现。
2.4行一个循环出现,出示了这样的9组,给学生整体感知一下生活中的墙面是怎样铺出来的,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最后让学生整体感知,体现了循环排列规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欣赏应用数学知识创造出来的美丽图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3.应用规律,补出缺损的瓷砖。
[设计意图]:通过补瓷砖的有趣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规律。
4.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今天所学的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5.课本115页例1和做一做。(为了使学生能简洁的表述清楚,我给图形编了号1、2、3、4,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节约课堂时间)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巩固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出示一个3个水果排列(不是方阵排列,变为一条线排列),3小组一循环,出示第一组、第二组,让学生填出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然后拔高要求,猜一猜继续摆下去,第21个水果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提高性的练习,主要是激发优等生的思维,调动优等生的学习激情,富有挑战性。
五、欣赏规律创造出的美丽图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
六.先欣赏2班学生创造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争当小小设计师。
让学生应用今天所学的两种规律,利用手中的一张正方形白纸(当作手帕)和彩笔去创造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然后互相欣赏,评出优秀作品贴到墙上。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关注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
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创设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七、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找规律》一课,是在学生一年级学习了重复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规律----循环排列规律。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延续学习。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图形中的循环排列的规律,不是易事。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味”的同时,更能关注数学的本质,即凸显“数学味”,而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教学。
一、关注数学方法渗透,学会数学思考。
上课伊始,我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引入新知。请4名学生站成一行,做小兔“蹦蹦跳”的游戏,要强调“开头”的位置,(以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学生由于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开头的同学知道完成游戏后,主动站到队伍的最后面,第二个同学还是站到开头的位置,继续游戏,老师把每次的队形都记录下来,最后出示4次的队形:
让学生通过刚才动态的演示回到静态的文字中去寻找规律,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很容易理解每一次的开头移到下一次的末尾,其他三个同学整体向前移动一个位置。改变了“由例题就总结规律或方法”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经历“学生排队”的动态活动过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经历了抽象概括的过程。“数学学习不应始终在经验上徘徊,而应是不断地从生活背景中提炼数学信息、揭示数学规律、优化或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
二、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领悟规律。
先出示一行图形(),让学生根据刚才游戏中的规律,去接着摆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首先全班
学生独立摆,然后请摆好的同学上黑板上摆,边摆边说说是怎样摆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刻理解所学规律。
三、让学生根据拼出的美丽图案,去继续寻找、分析、发现隐藏的其它规律。
学生通过与同伴交流,互相讨论,寻找出了许多规律: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和颜色都相同;还有第一行和第一列的图形排列顺序完全一样,第二行和第二列的图形排列顺序完全一样„„;从左往右看,每一列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下一列的最后,其它三个图形整体向上平移一格(和从上向下的规律是一样的);从右往左看,每一列的最后一个图形移到下一列的最前面,其它三个图形整体向下平移一格(从下往上的规律也是这样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规律,通过交流,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移一移,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感知规律,主要是讲解每一行的末尾移到下一行的开头,其它的图形整体向后平移一格这个规律。
在讲解规律时,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循环排列规律的逻辑性,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表述一定要到位、清楚,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去讲解,这样可以一针见血地切中要害,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掌握。例如:“开头--末尾”的这个规律,我是这样讲解的:第一行的图形怎么变化就得到第二行的图形了?答案是:第一行的开头一个图形移到第二行的末尾,其它三个图形整体向前平移一格,„„后面的几行仿照前面的说法去说明,也可以这样说,每一行最左边的图形移到下一行的最右边,其它三个图形整体向左平移一格。这个规律中,每次都是看每一行的第一个图形,也就是找见关键点,看哪个图形位置变化最大,“末尾--开头”的规律中,关键点是最后一个图形,每一组都是先看最后一个图形。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以说促思,在说的过程中强化对方法的理解,提高解题的正确性。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出规律后,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 第五行、第五列的图形是什么?在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得出第五行与第一行(第五列与 第一列)完全一样,说明新的一轮开始啦。紧接着从不同的角度出示5、6、7、8行的图形,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 4行(4列)一个循环的排列规律。能得出如果继续排列下去会有这样的无数组重复出现。课件演示4行、4行的出现,铺满整个墙面,学生发出一片惊叹声,受到了美的熏陶与感染。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是注意力不够集中,面对比较抽象的知识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一些教学用具吸引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能收到
很好的效果,而且孩子学起来很有激情,师生关系融洽。以后我会继续有针对性地运用好教学工具辅助自己的教学。
四、巩固性练习。
1.出示按照四种颜色来循环排列的地面,让学生把缺损的部分根据所学的两种规律来补全,学生积极性很高。
2。出示书上115页的练习题。这部分巩固性练习,把四行排列变成了一行排列,让学生感受行数不一样了,但是规律没有变。然后通过这两题的比较,让他们感受循环排列的不同变化形式,可以把第一个图形放到最后,也可以把最后一个图形拿到前面。让学生对图形的循环排列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3.出示:
让学生根据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关系补出其它几组图片,在补的过程
中,既巩固了所学规律,又使学生感知到3个水果循环排列,就是3组一个循环,可以以此继续类推,发散学生的思维。接着我根据这道题,又提出一个要求:猜一猜,第21个水果是什么?根据9个水果一循环这个关键性的条件,学生就能很快地得出答案。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五、小小设计师。
这节课我们又找到了新的规律,看,这就是2班的两位同学应用规律设计的手帕,漂亮吗?哪部分的图案是应用了今天所学的循环排列规律呢?你们想设计吗?
师:那就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当作自己的手帕,应用所学的规律的知识,在手帕上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最漂亮?
最后这个活动是让学生运用规律的知识设计自己的手帕,这样既可以巩固新知,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因为学生很喜欢动手,当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六、欣赏应用今天所学的规律设计出的美丽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规律的价值所在,提高学习新趣。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1.激励性语言欠缺。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上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今后在备课中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使语言数学化,富有引领性。
3.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平时课堂上关注最多的是后进生,对优生也要关注,不要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本节课学生说的太少,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数学逻辑性较强,“说”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说”中做,在“做”中说,两者结合在一起,是学习数学最佳方法。
数学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另外还要进行重复练习。“重复”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第二篇:找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内容:
2年级下册人教版教科书P115。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图形是有规律排列的,会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说、画、摆出图形。
2、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找出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4、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等数学活动发现图形呈循环规律排列。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正方形白纸,正方形白纸,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圆形等学生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消息,七彩数学林的曾博士和安安、陈陈他们搬新家了。你们想去参观吗?那我们就一起去吧。(课件显示曾博士要搬到新家的正方体,圆,五角星)
2、同学们,咱们先来看看安安他们都搬了些什么到新家去。(课件:正方体学生说规律)
师:他们要用五角星、圆形来装饰新家的客厅。你们觉得装饰的好看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3、师:仔细观察这些漂亮的图案你有什么发现呢?请小朋友说说其中颜色和图形的简单规律。
4、揭示课题:大家观察真仔细,看来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图案都有着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找一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寻找规律,探索新知。
(一)构建新知。
1、谈话:我们再来参观安安家的厨房吧。你们看,这是安安给自己新家设计的厨房墙面图案,你们觉得好看吗?(课件出示课本115页主题图)这个图案不仅好看而且它的颜色和形状也隐藏着一些规律,你们能把它找出来吗?
2、小组学生合作探索,自主交流,找出这幅图的规律。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用四种图案移一移、摆一摆,找出上下两组图案的按一定顺序呈循环排列的规律。(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顺序。)㈠请学生说一说图案的规律。
(1)斜着看:颜色和图形一样,只是数量有变化。(从右上角到左下角)
(2)横着看:第一横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横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前推。第二、三、四横行照样。
(3)竖着看:第一竖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竖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上推。第二、三、四竖行照样。
(4)整体看:第一横行和第一竖行的颜色和图形都一样,而且顺序也一样。其它横(竖)行颜色和图形都一样,只是顺序有所改变。
㈡请同学上来移一移图案,展示它动态的规律。让小组的四个同学带上四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先摆出第一横行的顺序,在上一横行的基础上移动出第二、第三和第四横行。
㈢你们表现的真棒,咱们再来看看图案的运动。(课件显示:图案动态的循环规律。)
4、问:如果安安的墙面图案再摆一行,你们认为应怎样摆呢?学生动手摆一摆。
5、学生汇报,大家评一评。(展示学生摆的图案)
(二)巩固新知。
1、师:你们看,这个是陈陈帮好伙伴安安厨房设计的地面图案,里面也隐藏着一些规律,你能找出来吗?
2、请你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3、师:明明真粗心,其中的三个颜色漏画了,你能根据其中的规律帮明明补充完整吗?
4、演示学生填充的三种颜色,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聪聪的小天地卧室。你们看聪聪自己的卧室还没装饰好,小朋友们你们能用自己的所学帮聪聪完成吗?
(一)填充床单颜色。(1)展示聪聪床单的颜色。(课本例1的三组图案。)(2)小组合作交流。
① 说一说它的排列规律。
②与墙面图案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学生反馈。(相同点都是按一定顺序循环排列的。不同点在于排列的方式不一样。)
(4)学生动手画一画。
(二)摆出饰品图案。
(1)师:聪聪拿出各种图案的饰品别出心裁地摆出了一些规律,你们能发现吗?
(课件显示:)
(2)接下去聪聪会怎么摆呢?学生用学具动手摆一摆。(3)摆完后请学生汇报,说出规律。
(三)设计卧室窗帘图案。(1)师:聪聪家的窗帘的图案还没设计好,小朋友你们愿帮它完成设计吗?
请你当一回设计师,在这块窗帘上设计出一些有规律的漂亮的图案。
(2)活动要求: A、请你们小组合作先规划出设计方案,再用贴或画的方
式合作完成B、设计的图案一定要有规律。(3)小组合作设计。(课件:播放音乐。)
(4)展示学生作品。说一说其中的规律。比一比哪小组设计的图案最有规律、最漂亮、美观。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
今天学的规律比以前学的规律更加复杂些,是一些动态的规律。看到的图案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排列的。
(2)说一说自己今天这节课哪方面表现比较好,哪方面还不够,或说说对其它同学的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断迸发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整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现总结如下:
1、引入需要简洁点,比较相同和不同点。规律的生长点;在引入复习的时候没把握好,有一点牵强,交代不清楚。
2、新课主题教学没有太大必要操作,只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充分说规律;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另外,老师需要小结,梳理。地面循环展示等课件可以不用,因为太零碎。其中,在解决第二个例题补地面砖的时候,学生说缺什么补什么这个问题,如果遇到第五行该怎么说。这个环节作了安排,但是没有时间来处理。
3、主题部分过得太快,让小组汇报。有意识引导横看、竖看、斜看都用课件展示,循环即使连通。小组汇报环节不够。找循环规律怎么来的,让学生说清楚循环规律。
4、合作意识的培养:墙面问题4人合作不到位,人人应该有一份学具,自己摆,交流一下。教师教学生怎么说,交代仔细一点。汇报要有代表性,4人小组每人都说,人人动手,人人动口。
第三篇:找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教科书P115。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图形是有规律排列的,会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说、画、摆出图形。
2、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找出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4、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等数学活动发现图形呈循环规律排列。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正方形白纸,正方形白纸,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圆形等学生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谈话:小朋友们在以前我们就已经学习了找规律的知识。
2、明明就运用了找规律的知识装扮了自己的房间,我们来看一看,你发现了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
3、师:聪聪看明明设计的这么好,也运用规律的知识装扮了自己的房间,并且邀请我们去参观。
4、揭示课题:我怎么一点也没有找到规律啊,你们发现了么?那么今天你们就帮助老师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寻找规律,探索新知。
(一)构建新知。
12、小组学生合作探索,自主交流,找出这幅图的规律。
2、全班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顺序。)㈠请学生说一说图案的规律。
(1)斜着看:颜色和图形一样,只是数量有变化。(从右上角到左下角)(2)横着看:第一横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横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前推。第二、三、四横行照样。
(3)竖着看:第一竖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竖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上推。第二、三、四竖行照样。
(4)整体看:第一横行和第一竖行的颜色和图形都一样,而且顺序也一样。其它横(竖)行颜色和图形都一样,只是顺序有所改变。
㈡请同学上来移一移图案,展示它动态的规律。让小组的四个同学带上四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先摆出第一横行的顺序,在上一横行的基础上移动出第二、第三和第四横行。
㈢你们表现的真棒,咱们再来看看图案的运动。(课件显示:图案动态的循 环规律。)
4、问:如果安安的墙面图案再摆一行,你们认为应怎样摆呢?学生动手摆一摆。
5、学生汇报,大家评一评。(展示学生摆的图案)
(二)巩固新知。
1、师:你们看,这个是陈陈帮好伙伴安安厨房设计的地面图案,里面也隐藏着一些规律,你能找出来吗?
2、请你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3、师:明明真粗心,其中的三个颜色漏画了,你能根据其中的规律帮明明补充完整吗?
4、演示学生填充的三种颜色,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聪聪的小天地卧室。你们看聪聪自己的卧室还没装饰好,小朋友们你们能用自己的所学帮聪聪完成吗?
(一)填充床单颜色。(1)展示聪聪床单的颜色。(课本例1的三组图案。)(2)小组合作交流。
① 说一说它的排列规律。
②与墙面图案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学生反馈。(相同点都是按一定顺序循环排列的。不同点在于排列的方式不一样。)
(4)学生动手画一画。
(二)摆出饰品图案。
(1)师:聪聪拿出各种图案的饰品别出心裁地摆出了一些规律,你们能发现吗?
(课件显示:)
(2)接下去聪聪会怎么摆呢?学生用学具动手摆一摆。(3)摆完后请学生汇报,说出规律。
(三)设计卧室窗帘图案。(1)师:聪聪家的窗帘的图案还没设计好,小朋友你们愿帮它完成设计吗?请你当一回设计师,在这块窗帘上设计出一些有规律的漂亮的图案。
(2)活动要求: A、请你们小组合作先规划出设计方案,再用贴或画的方
式合作完成B、设计的图案一定要有规律。(3)小组合作设计。(课件:播放音乐。)
(4)展示学生作品。说一说其中的规律。比一比哪小组设计的图案最有规律、最漂亮、美观。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
今天学的规律比以前学的规律更加复杂些,是一些动态的规律。看到的图案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排列的。(2)说一说自己今天这节课哪方面表现比较好,哪方面还不够,或说说对其它同学的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断迸发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整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现总结如下:
1、引入需要简洁点,比较相同和不同点。规律的生长点;在引入复习的时候没把握好,有一点牵强,交代不清楚。
2、新课主题教学没有太大必要操作,只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充分说规律;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另外,老师需要小结,梳理。地面循环展示等课件可以不用,因为太零碎。其中,在解决第二个例题补地面砖的时候,学生说缺什么补什么这个问题,如果遇到第五行该怎么说。这个环节作了安排,但是没有时间来处理。
3、主题部分过得太快,让小组汇报。有意识引导横看、竖看、斜看都用课件展示,循环即使连通。小组汇报环节不够。找循环规律怎么来的,让学生说清楚循环规律。
4、合作意识的培养:墙面问题4人合作不到位,人人应该有一份学具,自己摆,交流一下。教师教学生怎么说,交代仔细一点。汇报要有代表性,4人小组每人都说,人人动手,人人动口。
-------图形的排列规律
和什中心学校黄荣浸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四篇:《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
(1)猜图形(2)说规律
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依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依次排列。)
2.描述规律,巩固认识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出示)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依次排列。(分组圈出)
这些图形呢?(出示)
生: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依次排列。(分组圈出)
3、小结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索、利用规律
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什么图形呢?
(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生:17 /3=5……2(板书)
A:解释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总数)为什么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商5是指什么?(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
余数2又是指什么呢?(还多2个)(板书:个)
B:精确定位:
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第二个。为什么是第六组?(因为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
第六组中的第二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C:深入体会
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为什么看第一组的图形就知道第五组的图形了呢?
对,这里每一组图形的第二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组的第二个图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验证: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摆摆看。(板书:摆出六组图形)
(4)小结:看来,我们不光可以用摆的方法知道第17个是什么图形,还可以用除法来判断,你们喜欢用哪个方法?
第17个图形我们是用除法来计算的,那么其它序号的图形例如第19个,第24个能用除法来判断吗?看来用除法可以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三、综合练习
练一练1、21、照这样排列下去,第26个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6/ 4=6(组)„„2(个)第26个图形是五角星。为什么要除以4?
在这道题目里,余数会出现几种情况?
余数分别会是几?1、2、3、无余数
当余数是1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 当余数是2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
当余数是3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当无余数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
2、.练一练3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规律中的数学知识,发现要知道一组有序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只要用除法判断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就可以了。运用今天的知识我们也可以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找规律》课后反思:
“数学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数学课堂应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流层: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运用,优化策略——提高练习,加深理解——生活问题,扩展延伸
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和生活相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教学。
1.关注新旧知识联系,促进知识整理。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分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有限想象无限。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中的规律,初步认识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发展作出判断。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并且已经初步接触根据余数判断的知识。
2.关注数学与生活联系,感受数学价值。
本课不管是例题材料的选择,还是练习设计,均来自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事物,如“花盆、彩旗、彩灯、黑白棋子”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激发了学习的极大热情和兴趣。
3.关注数学方法的渗透,学会数学思考。
(1)抽象和概括。
“数学学习不应始终在经验上徘徊,而应是不断地从生活背景中提炼数学信息、揭示数学规律、优化或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数学化的过程”。本节课改变了“由一个例题就总结规律或方法”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在丰富感性积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共同点,总结规律。这样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经历了抽象概括的过程。
(2)操作中加深理解。在图形的循环排列变化中,为了更显直观。在图形的循环排列中,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使规律更加显现。
第五篇: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会用自己的方式如声音、动作、图形符号等来表现不同的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活动发现简单的图形规律并能尝试自己创造一些有规律的组合。
四、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中感知规律
1、引入情境
“六一”节快到了,羊村里的大肥羊学校准备开个联欢会,瞧,这懒羊羊和喜羊羊布臵的教室。(出示电脑图片)
2、引起争议
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臵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臵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3、引导交流
4、引出目标
同学们都认为喜羊羊布臵的教室比较漂亮,为什么呢?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其实刚才已经有人说到点子上了:有位同学说喜羊羊布臵的小旗是按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至少3次以上的,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找一找、认一认一些简单图形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有关规律的知识进行创造。(揭示课题)
(二)探究中认识规律
1、找一找,认一认
(出示主题图):大肥羊学校最后决定用喜羊羊布臵的教室来开联欢会,喜羊羊还邀请了一些小朋友们来参加呢!瞧,现在他们已经高兴得又唱又跳了。请仔细观察图,同桌一起找一找,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
指名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说得真好,谁能把这句话再说一遍。还能找到其他规律吗?
2、猜一猜,说一说
①大家真不简单,图上的规律都找着了,根据它们各自的规律,你能猜出后一个是什么吗?请把书翻到88页,自已完成例1,比比谁圈得又对又快。
②汇报交流:花有什么规律?灯笼呢?……指名回答。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规律,也就是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还能根据规律猜出接下去的应是什么。
(三)运用中理解规律
1、第一关:涂一涂,画一画
①孩子们想不想参加喜羊羊它们的联欢会呢?那就要闯过喜羊羊设臵的智力关哦,大家有信心吗?(出示挂图:例2例3)这就是喜羊羊它们设臵的联欢会的两种入场门票,也就是书上的例
2、例3,只要你按门票上的要求画对了、涂对了,就能来参加联欢会了。同桌合作每人完成一道题,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你的同桌对了吗?对了就来参加,如果错了,你就帮忙教教他好吗?先看题目要求:例2要求大家接下去摆,你认为摆什么就画在横线上,例3是接下去该涂什么颜色。赶快动起来吧!
②交流评价:请一组同学来汇报。
a.门票1:接下去摆什么呢?为什么?你们同意吗?通过你的检查,你的同桌可以参加吗?
b.例3:说说接下去涂什么?为什么?**检票员,你认为他涂对了吗? c.你们都涂对了吗?看来难不倒大家,那我们一起去参加联欢会吧。
2、第二关:涂一涂,摆一摆
①大家已经来到联欢会上了,喜羊羊想让我们也表演个节目,可他不知该让谁来表演呢?于是喜羊羊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出了一道题,谁做错就要上台表演。(课件出题:a.例3的做一做:涂一涂,要求涂上合适的颜色,如果涂错了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好吗?)
②交流评价:涂什么?为什么?是什么规律?涂错的同学请上台来。(都对啦,看来大家对新知识规律掌握的不错)
(四)创造中深化规律
1、排一排
我提议我们来个小组唱吧!先排个好看的队形。(请5男5女上来,指名一个排队。)
你还能变一变,排出不同的规律吗?人数不够的你再请下面的同学上来。
2、你能用不同的声音、动作或图形符号来表现这一队伍的规律吗?
3、画一画
大家不但能用声音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规律了,真是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纸和笔来画一画有规律的图形。同桌先商量要按什么规律画,再动手合作画在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画的规律多。
①哪个小组最勇敢先来展示你们的作品。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他们组吗?(他们组真会创造啊)
②还有哪个小组来展示。啊,真美!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你能根据自己摆的规律出个问题考考大家吗?
③请各小组长拿高作品,让大家欣赏欣赏。你们组完成了吗?请仔细看,这样有规律吗?为什么?
④小结:对啊,要一组事物不断重复的排列至少三次才叫规律。同学们真聪明只用彩笔就画出这么多有规律的美丽图案。课后我们就用这些图来装扮教室吧!
(五)生活中欣赏规律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还创造了一些简单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和现象,你能介绍给大家吗?(课件出示图片)
大家介绍的真好,只要大家细心观察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规律的事物。
(六)延伸中体现规律
1、反思:你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认识了规律,还会创造规律,更是认识了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得更加美丽。
2、延伸: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联欢会,眼看六一节就快到了,我们也来开个联欢会,不过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联欢会中都要有所表现,让规律为我们的联欢会服务,请同学们先做好以下准备:如先画出教室的布臵图稿,或是在才艺展示中画一幅有规律的图案,或是自已设计一些有规律的舞蹈动作,或是编一组有规律的声音,或是为小组唱、合唱设计队形等等。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感觉在教学教程中都能得以体现:
一、合理情境与恰当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否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对学习感到兴趣,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伊始,我设计了“喜羊羊与懒羊羊为六一联欢会布臵教室,他们都认为自己布臵的教室漂亮而争吵”的情景,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这里学生一对比两幅图就能初步感知规律的美,并掀起了探究规律的欲望。此情景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且有探究性,学生当然跃跃欲试了。而且我还让这一情景贯穿本节课教学的始终——去参加联欢会的门票、联欢会上的闯关游戏、表演节目等。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爱动,好奇心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年龄特点,教学中我将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摆一摆,涂一涂,找一找、排一排并用声音、动作或图形符号来表现规律等活动,努力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问题探究与自主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
课改要求教师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我改变了教材静态呈现知识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情境中提出的争议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紧接着又设计了“找、涂、摆、排、变”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以活动为主线搭建探究平台,刺激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放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点拨者、激励者。事实证明: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获得了发展。如:画出有规律的排列、排出有规律的队伍中,很多学生都画出、排出了不同的规律。这就提醒我们:学生确实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差异,从而在互动交流中学会自我完善、自主建构新知,学会学习。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如在共同完成例2例3时让学生同桌两人分工,每人完成一题后,再相互检查,学生却是两题都做好了才共同检查,这样浪费了不少时间;再者在涂色过程中,更是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学生拿出彩笔慢,又花了较多时间去找所需彩笔的颜色,导致设计中的部分环节不能得以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