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题
目: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作者姓名:张
莉
单
位:湖北潜江文昌中学 职
务:化学教研组长
通讯地址:湖北省潜江市师范路33号 邮政编码:433100 电
话:*** 邮
箱:1143314574@qq.com
个人简介:张莉,女,43岁。1992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化学教育专业。现任职于湖北潜江文昌高级中学,担任化学教研组长及年级主任,市骨干教师,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会员,中国化学学会会员,多次获得市“高考先进工作者”、“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市优秀班主任”称号,有十余篇文章在《湖北中小学实验室》、《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生理化报》、《化学学习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湖北潜江文昌中学
张 莉(433100)
摘要: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新时期化学课改对化学教师的要求出发,以化学教师素养的形成过程为基础,探讨了化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旨在提升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专业素养
教学反思
职后教育
科研能力
所谓素养,是指决定个人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专业素养即指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是否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及态度、个性等涉及信奉价值的个性心理特征之和。
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指:思想道德素养、教育教学技能、专业知识水平及科研能力等。而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则是:第一要有系统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要有过硬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第三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第四要掌握教育规律、树立教育理念;第五要有专业教学技能,即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哲学等知识和原理,在能力方面,能进行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第六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阶段
有关教师发展阶段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后流行于欧美,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已有的研究大致可归为五类:职业生命周期研究框架;心里发展研究框架;教师社会化研究框架;“关注”研究框架;综合研究框架。
我国教育专家根据教师职业生命周期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准备期——优秀的、高素质的师范院校学生。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兴趣广泛,善于交流,勤奋钻研,和蔼可亲,而这些素质,应该是在学生期就有所表现的,他们都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知识丰富,这样的毕业生走上讲台,自然会缩短适应期,迅速走向成熟。
适应期(1-3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肯钻研,善学习。
适应期是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其特点是:(1)教育教学的实践能 力初步形成,对专业课程有基本的了解。(2)工作态度认真,每一节课都有严谨的教案,备考参考大量的资料,注重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3)对教案教学关注的多,对学生的学情和心里关注的少。(4)课堂缺乏应变能力,比如学生会的问题不是他期望的答案时不给予评价和讲解就回到自己的主题上。
发展期(5-8年)——教学能力快速提高,逐步走向成熟
特点是(1)、对自己的职业新鲜感开始减弱,对工作的激情和情感投入降低。(2)教育教学熟练化经验化,对教材和学生了如指掌。(3)、素质全面,工作效率高。(4)封闭心态,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根据经验去工作。(5)、教改意识不足,科研能力欠缺,教学中不善于发现问题,出现问题也是找客观原因。
成熟期(10-15年)——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特点是:(1)、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承担各种复杂的教学任务,是教学领域的中坚力量。(2)、科研能力增强,能独立承担各项科研任务且有一定的成果。(3)、开始出现分化,有的转向成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有的继续在自己的教学领域里专研,力求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也有一些教师满足于现状,停步在“骨干教师”的称号上。
创造期(15年以上)——教育专家型。
特点是:(1)积累了丰富的成功体验,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2)他们不仅教学成绩突出,而且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他们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教研中解决问题,注重教学研究共同发展。(3)、他们师德高尚,理念成熟,思想超前,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张师生平等交流。
二、化学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必要性及新课改对化学教师的要求
首先,学生在学习化学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缺乏。我们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时,老师说浓硫酸有脱水性,可灼伤皮肤,有些犯罪分子对别人泼浓硫酸,导致别人毁容,有些同学就私藏浓硫酸,准备对某个同学打击报复。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有些同学就偷偷从实验室将钠带出,在教室里搞恶作剧,„„这说明学生的人文素养低下,需要我们教师用自己的人文精神、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其次,中学化学教师的现状有待提升。从知识层面来说,部分化学教师知识面窄,知识陈旧,跨学科知识缺乏,对于化学前沿知识了解甚少,很多地区新教材中
“化学与技术”、“纳米技术”、“功能材料”等 内容无人上,或是采用让学生自 3 学的方式;从理念上来说,部分教师受高考的影响,重内容轻能力,忽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基本不做,靠背实验得分,导致学生部认识仪器,不会观察现象,不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出现高分低能;从教学技能层面说,只有部分青年教师能自觉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有少数教师会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有在上公开课时。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也甚少,更不会自觉的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科研方面,部分教师由于平时工作繁忙而没有科研意识,即使有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课题和无人知道而放弃;职业理想方面,由于教师的工作强度大报酬低,特别是化学教师,还要涉及实验的准备和研究,再加上有些实验的毒性,使得很多老师不安心教学,把教学只是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一有机会就渴望跳槽。以上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教师素养的提升,也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为加快课改步伐,确保课改成功,提高教育质量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素质:一是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上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要有精湛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化学课改的宗旨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形成科学世界观,而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分支,以实验为基础和载体,因此实验基本技能是化学教师的一项重要素质,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能从教学好生活中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并能设计相关的实验加以验证和解释。三是能熟练的整合教材。新旧教材在编排体现,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区别,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能够恰当地掌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四是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仅可提高课堂效率,还能避免有毒实验造成的污染,例如一些微观概念(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电子云、化学键),教学可采用电脑模拟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氯气和硫化氢的制备和性质检验实验也可采用电脑模拟,既可避免污染,又增强视觉的感官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五是要有科研创新意识。做“研究型”教师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立志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学习研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只有 4 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三、提升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应对策略。
(一)从教师自身来说:
1、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学生,树立成为名师,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要有了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就会不断地去钻研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研究课题,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缩短适应期,迅速走向成熟。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在思想上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适应课改的要求。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由应试教育转向为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的观念,在教学理论和目标上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摒弃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传统观念,从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挥化学学科的独特优势,做一个化学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实践者和同行者。
3、加强化学实验基本功和实验基本技能。
实验基本功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要学习和研究化学就必须进行实验,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探究物质性质、结构和变化的过程,只有能熟练运用实验的手段才能学好化学,提高科学素养。因此家,化学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实验基本功和技能,在教学中重视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加强业务学习,在教学中向同行学习,向专家学习。
(1)结合课例,同事互助指导。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不仅能解决主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瑕疵,也能促进其他各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能引发教学艺术切磋和教学研究,长此以往还可以促进研讨与培训一体化的校本发展机制。
(2)借助于课例的专业引领。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统计结果显示:选择最多的是:a、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b、身边经验丰富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c、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这说明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5、加强教学反思,用“反思”作助推剂,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
“实践+反思=成长”这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因此我们不仅要会“实践”,更要注重“反思”,利用札记、论文、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形式对各种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更新、修订、充实、完善教学方案和调控教学进程,通过“实践和反思”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优化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形成。
6、加强职后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知识量日益增长,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知识。要想成为“学者型”和“专家型”的教师,就必须要加强职后的学习,树立终生学习和终生教育的观念。
(二)从学校或教育主管单位来说
1、加强对新教师的上岗培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建立一个适合新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机制,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的工作岗位充满着无限的期待,渴望能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态度认真,热忱高,但经验不足,因此,学校首先要激发他们目标意识,保护他们的工作热忱,为他们指派业务老师,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教学反思后记,并与组织新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2、积极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教研组”或“学科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共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又以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明确教学目标,更充分地挖掘和扩充课程资源,更好地选择教法。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教师可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增添教学内容,形成特色教案。
3、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学校要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想,做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的作用。应制定一些鼓励性的政策,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比如制定“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首席教师”的评选细则和奖励细则,只要每位教师都具有争当“骨干”“带头人”“首席”的意识,就能全面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4、加大投入。某些教育措施和政策的落实,是需要资金作保障的。比如现 6 代教学设备的配置,教师的培训、考察,各种活动的开展,各项奖励制度的落实„„无一不以资金作保障。学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相互激励、相互支持的教学教研氛围,建立健全各种制度,鼓励教师快速提升专业素养,迅速成长,多长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这样学习才能得以稳定的发展。
四、结语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关注教师的成长即是关注教育的未来和发展,因此教师的培养应作为教育主管单位的一项重要工程。只要领导重视,教师自身努力,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进入一个优化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1)张晓波
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新思考,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2010.11.29
(2)李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论》
东北师范大学,2002.7
(3)殷凤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及诊断路径分析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03期
(4)陆建源
新课改对中学化学教师应强化的五大意识
试教通讯,人教出版社
2006.11(总第25期)
(5)吴江明
丁茂山
中学化学教师素养的调查
《化学教育》2007第6期
第二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丰富内涵”当一名好“导”师。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深挖、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素养。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
第一,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中的优势。有的教师感情丰富,善于表达,想象力丰富,性格外向等,那么这个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自己个性的这些优势,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科学型”教学个性方向发展。如果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第二,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在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实现新的突破。有很多教师从教几十年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一直处在停滞不前阶段,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而有的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落实到行动中。教师还要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诸于实施,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检验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较快地进入成型阶段,并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更鲜明地表现出来。
“打造特色”当一名好“研”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教师从中积累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法,重点打造提升,推广宣传,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突出表现在教师改革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高效教学效果,力求使每 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
第三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铸就爱岗敬业师魂
————二级素养培训体会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主体,要适应改革,促进改革,就必须有高尚的师德,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铸就爱岗敬业师魂就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一、提升师德,突出爱岗敬业的主核心。我认为新形势下师德的核心应体现为“三心”。
首先,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职业“责任心”。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毫不动摇地肩负起祖国和人民交给的重任,他的人生价值才能获得充分的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工作时间和空间的延伸性,决定着教师要有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精神。我们见到许多老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常常利用下班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家访、备课、辅导后进生,批改作业,思考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说,对于责任心强的老师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班,上班固然好好工作,下班常常又是上班的延续;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场所,校内是“工场”,校外又何尝不是“阵地”?因此“一身粉尘,两袖清风”,“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是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陶行之的名言我们要永远牢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然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还要重新审视“责任心”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用新理念去践行新的工作思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益,深化工作内涵,而不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呆板的工作方式、低下的工作质量。若能在享受工作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这是教师生涯的最理想的境界。
其次,教师要有公正开明的“公心”。“公心”的内涵就在于让所有的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的胸怀应是天底下最广阔的,他应包容众多最平凡的工作,“备、教、批、辅、测、评”,找学生谈心,组织班级活动,繁琐,平淡,周而复始。还应包容全体学生,不论其成绩好坏,不论其家庭贫富。教师献出一颗赤诚的心,抱着促学生成才,使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心愿,孜孜不倦,任劳任怨,顽强拼搏,矢志不移,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结出饱满的果实。当“桃李满天下”,自己亲手培育的幼苗成长为国家的栋梁,这就是我们教师辛勤耕耘的最好的回报和最好的安慰。
第三,教师要有款款深情的“爱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核心,也是高尚的道德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神圣的、崇高的,像严父,又像慈母。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但这绝不是说我们做老师的要每天目无表情或板着脸孔对待学生,而是把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同关心爱护学生揉合在一起,把自己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也就是说,从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出发,严格要求而不责备惩罚;有父辈的威信,更有大丈夫的胸襟,面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最需要关爱的“后进生”和“留守生”,学习上给予辅导,微小的长处给予肯定,稍有进步给予表扬,遇到打击给予保护,遭到挫折给予安慰,犯了错误耐心教育,安排工作给予信任,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自我,从而消除紧张心理,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使教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强化师能,打造爱岗敬业的强本领。
爱岗敬业,不是凭空而行,不是空喊口号,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师能,师能是爱岗敬业的前提与基础。教师缺少师能难以彰显师德,教师没有师能其师德无从谈起。强化师能,一定要具备“四识”。
1、加强学习,开阔适应时代发展的见识。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要强调的是,这桶水是一桶鲜活的水,是常流不止的水。不能用上个世纪的那桶水还来“忽悠”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另外作为新世纪的学生,他们所获得的信息资源是多方面的,这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
2、不断反思,提高宜于学生发展的学识。
教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是不能从事教育事业的。但是过去的培训与学习只能是代表曾经的知识与经验,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孔夫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永恒的真理。怎样因材施教?你必须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然后才能适应学生。怎样适应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要把学生当人看,当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当一个发展着的人看,当一个有发展潜能的人看。其次也要把自身当学生看,自己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着的人,不断充实着的人,用教育理论来充实,用教育实践来充实,用榜样来充实,用先进经验来充实。做到这一点,你就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受同行好评的老师,受家长信赖的老师,受社会尊重的老师。
3、构建平台,锻炼适应专业发展的才识。
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的需求,我们必须围绕学生的需求做文章。教育只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让学生适应你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有适应学生发展的才识。首先要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我们要在全县大范围内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多层面,多方式,多类别,全员参与,尤其是少数中老年教师,更要与时俱进,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然的话就要拉大与他人的距离。二是在校内搭建校本教研的平台,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中发生的事为研究对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教研教管模式。已出成果的要尽快地转化成果,全面推广。在这些平台中,努力使教师的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样我们就可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争奇斗艳,我们就可以产生更多的名师,更多的名校长,更多的名学校,黄梅的教育之花就开得更鲜更艳。
4、激励引导,激发勇立课改潮头的胆识。
当前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必将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惑和障碍。解决困惑和障碍的手段只能是研究与实验。在解决问题中我们要有三种“胆识”:一是善于拿来的胆识——能走出去。善于拿来就是要不断地向别人学习与借鉴,“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要多走出去,到先进的地区取得真经好建庙。二是善于尝试的胆识——能沉下去。“自古成功在尝试”,下水知深浅,亲口尝梨甜。没有了当年邓小平同志的胆识,哪有我们如今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三是善于知错的胆识——能钻出来。改革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有或这或那的不足和缺点,但只要我们知错了,并且改了就行。不能明知错了还一意孤行,走进死胡同里还不知转。树立了这三种胆识,就可以让搞教研者尝到甜头,善教研者脱颖而出,让广大教师放开手脚,勇立课改潮头,攀登教育的高峰。
第四篇: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研讨交流会发言稿
奋斗小学
王美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为精彩的人生加油”。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就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心中就要充满炽热的阳光。我认为这个阳光就是指教师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智,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教学节奏,整齐漂亮的板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等教学功底。也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如果想在工作中取得满足感,在职业人生的路上有所收获,让工作不再充满懈怠与困惑,那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下面我具体谈一下奋斗小学在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工作思路:
1.进一步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围绕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科素养提升。
2.继续坚持校本研修的活动制度。制定教师自我修炼项目,以研促学、以测代培、培研结合、强调实践。
3.坚持开展以教师学科素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4.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措施:
基于这样的思路,2011年,学校紧紧围绕“教师学科素养”这一主题,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计划启动“学科素养提升”六大工程。
(一)夯基工程 学校倡导教师大练基本功,夯实基本功。要求各学科教师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并坚持“课课练、日日练、周周练”。学校每天安排十五分钟的练字时间,语文老师跟学生一起在班内练习,其他学科老师在办公室进行练字。学校不定期由书法老师进行书法培训,并在研修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书法测试,以加强教师练字的兴趣,提高教师书写水平。
(二)读书工程
教师读书,生命成长的必需;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读书教学,相得益彰。学校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在校园网、宣传栏、教师博客展示交流老师们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等,从而激发起教师的读书热情。本学期学校推荐教师要多读两类书:一是与学科知识有关书籍,丰富学科素养;二是名著,包括文学名著、教育教学名著,以此提升思想内涵和文化素养。并且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博客,记录读书体会,推荐喜欢书籍;教师网上阅读,摘记学习笔记;在资源库的“电子书城”中增设“两周一读”,由教导处每两周推荐一篇文章,教师利用周五大阅读时间自读。
(三)梯队建设工程
在梯队建设中,我校强化队伍建设,实施有效管理运行机制,从专业提高、课堂引领、课题研究、团队协作、校本研修、特殊贡献等六个方面分层培养、管理、评定各梯队教师,实施梯队晋级制度,第一二梯队教师享受学期津贴;第三四梯队考核为优的教师颁发奖金,自动晋级。我校围绕“梯队建设”将开展名师工作室、校际交流,青蓝工程、校本研修、教研组活动等。促使教师实现个人专业成长,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九月初,学校举行了第一、二梯队教师的学科素养第一季教学竞赛活动,期中考试后还将举行第三、四梯队教师的第二次教学竞赛活动。
(四)校本培训工程
本着满足教师多方位需求,为梯队名师提供展示平台的原则,我校开展多种类型校本培训活动。除积极争取外出培训之外,通过以学代培、以课代培、以研代培、以考察代培、以活动代培等多种培训途径,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多方位需求。在培训中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书法培训、会首培训、科研培训、校内名师专题培训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例如本学期已经进行了谭占彪老师的教师多媒体使用、办公电脑使用、资源应用、信息传送等培训,薛晓芳校长的《课堂教学艺术与策略》培训,教研室付继平主任的《搞好课题研究 提升学科素养》的专题培训,“国培归来”教师提升学科素养专题研讨会,主题为“做快乐美丽智慧的教师”“我和学生共成长”的会首培训,程丽萍、池杰等老师的精品博客展示活动等。
(五)校本研修工程
继续探索具有奋小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培研结合,强调实践,从电子备课、说课、评课、朗读、即兴演讲、共案修改、案例点评、作业检查评价、板书设计、课件制作与展示、资源应用等多项专业技能入手,倡导自我修炼,教师全部开通博客,把个人博客建成自己的专业发展展示网页,通过“课堂炼金”、“德育拾趣”、“师生心语”、“课题交流”等板块释放心灵感受、抒发教育感悟,记录成长信息,汇总专业心得,共享职业乐趣。
(六)提升科研能力工程
我校倡导个性化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自主研究的空间,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的同时学校也积极拓宽渠道,展现、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现有五位教师个人独立申报了区、市、旗级课题。本学期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主题是:“寻找课题研究的快乐之旅”。我们采用的是自主研究;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辐射推广模式。
以上我主要介绍了奋斗小学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我觉得,做为一名教师,学校提供“锻炼场”、“展示台”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自身应增强自我提升的意识,并付诸行动,下面我谈一下数学教师自我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三、数学老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一)学习——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
学习,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教师职业和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学习应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个人认为至少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二)反思——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
一个小故事挺有意思:一位优秀的年轻人,首先选择从商,可是不久破产,接着尝试搞养殖,结果本金全赔,又去静心写作,可文稿总被如数退回。这时,意志坚强的他,真的有些动摇了。无奈之下,他就去拜访自己大学里的恩师。老教授听后,只笑了笑,说:“跌倒了,先别急着爬起来!”青年人听后,恍然大悟。是啊,跌倒了,别急着爬起来,要先看看自己跌倒的地方有什么坑坎,再想想自己为什么会跌倒,怎样才能以后不再跌倒。如果想不到这些,就很可能会陷入继续失败的怪圈。
善于反思是成功者一种优良的品质。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锤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其实,当我们静心反思的时候,我们已经超越自我,站在了“我”外或比“我”高的境界了。现在,许多教师失去或者说没有教育的激情,实际就是忘记了思考。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没有思考,就不可能有进步。
(三)交流——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在学校,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1)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本来是教师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享智慧的最主要、最便利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2)集体备课。要使集体备课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就需要明确其思维指向是求同,还是求异;其功能定位是形成教案,还是解决问题;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学生整齐划一,还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其互助合作是重个人引领,还是重平等交流;其主要任务是设计教案,还是教学研究。显然,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集体备课应是注重后者。(3)经验交流会。(4)随机交流。这种交流不受时间、空间和情境的限制,遇到问题和疑难随时请教、讨论,甚至争论,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式,也是教师提高素质的最佳时机。
提到交流让我想到了前一阶段一年级数学的参与式培训。当时薛晓芳校长陪我们学校的两位教师去赤峰参加教学能手大赛,和这帮一年级数学老师研课的重任就落到我的肩上。熟悉我的人知道,我一直带高段数学,一年级的数学我真的还有点没有底,但既然该我做,说什么我也得做好。于是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研课、备课、听课、再研再备,再听的环节。我一直参加数学精品课的研究,老师们那种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努力出精品课的热情让我真的很感动。这一次,和这帮年轻数学老师接触,让我感受更深。当时讲课的是左叶枝和吕敏老师。当我们第一次听两人的课后,接下来便进行了整整一下午的研讨,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过渡语,每一道练习题老师们都里的那样细,试讲中哪一环节不错,教师哪方面处理的好,哪儿还不太精炼等等,都毫无保留,这哪是在给她俩研课,分明是在给自己备课。看着她们这样我真的很放心了,可讲课的那两位还是不罢休,邀请我们继续听,直到她们满意为止。这就是我们奋小的数学老师,她们率直、淳朴、无私、对教学精益求精。在交流研究中让自己成熟,更加完善自己。
(四)实践——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
说到实践,我们必须关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应呈现出这八个词,我们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关键词一:慢
“教育是慢的艺术”。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对知识的认识与建构,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一般认识到完全内化,再到创造性外化的复杂、细腻的过程,其进程断然简单不得、急躁不得。这里的慢还蕴含精致、蕴含着取舍,乃至渗透尊重、等待、倾听、分享等课堂教学的精髓。关键词二:动
提起课堂教学中的动,人们常常容易想到的是学生的动脑、动口。其实在动脑、动口的背后,还有更重要的动,即学生的动心和动情。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心动了,情动了,才必然会脑动和口动。关键词三:责任
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责任是什么?即:点燃、唤醒、引领、激励。对于期待生命成全与发展的学生,所需要的是教师用其生命的火把点燃自己,用其生命与精神唤醒、引领和激励,而不是一味的讲授,甚至是灌输和牵引。关键词四:和谐
“和谐”的课堂应该是“沉浸”的。“沉浸”不是冷清,更不是僵滞和呆板,应该充满活力,是建立在师生多种关系的默契与和谐之中的。关键词五:童心
“童心”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它代表着圣洁,代表着人初生时好奇、充满着对未知世界无限想象的可贵品质。作为教师多么需要这样一种可贵品质,始终以儿童的心态、儿童的思维、儿童的感觉去投入课堂,去进行课堂的组织与创造。关键词六:清纯
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清纯”的,它简约而不简单,清澈而又充满灵动;它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具有撩拨人心的力量。关键词七:在场
生命在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存在于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将自我的思想、情感、智慧等全部投入。关键词八:追求
每位教师都应该带着期待、带着追求走进课堂。“上有思想的课、上有探索的课、上有感觉的课”。“ 用生命演绎课堂的精彩,用真情锻造华丽的人生。”那时你就会有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自豪感。让我们共同为自己精彩的职业人生努力吧!
结束语:
愿每位教师和学生同成长,拥有一个心智健康,充实快乐的人生!
第五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担负着培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天职。而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更是基础教育的生力军,这批队伍专业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为学生今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关系到整个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关注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重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要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为核心,以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为重点,积极创设学校广大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优良氛围。同时要探索教师终身学习的考核办法;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面向全员,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以自学反思为主,指导评估为辅,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努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
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是每一名教师应遵守的基本准则,教师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升华,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信仰;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职业要求,教师职业精神则代表教学工作者对生活、对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此焕发的超越岗位条件、超越薪水的人性价值之光。
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学校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二是抓理论学习,奠定思想基础。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以及教师誓词等方面学习。同时,学校要结合实际具体细化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要求,对照要求,反思、查摆、整改存在的师德问题,为塑造教师职业精神奠定思想基础。三是抓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要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评议导向机制”、强化“情况通报制度”,以此加强师德建设与监督力度,为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树立师德典型,激发师德情感,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重在内化,在教师中形成热爱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的氛围,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抓活动载体,加强实践体验。学校坚持开展以“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静下心来教书,做‘三品’教师(为人讲品德、为师讲品位、为事讲品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引导教师努力塑造职业精神。
3、更新教育观念,创优阅读范式,提升理论素养。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产品,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此必须把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全过程。引领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
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引领教师不断的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如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理念素养的提升呢?笔者认为,阅读是最有效的办法。
阅读丰厚理念,理念引领提升。阅读,可以不断丰富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学校要在如何读,怎样读上下功夫,持续增强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阅读,有意识地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将其转化为教学效益。一是典型引领。教师的身边有很多爱读书的典型,发掘这些典型并适当放大,让每个教师从羡慕到仿效,做到以典型带动全员阅读。同时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激励教师阅读,调动教师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浓厚的教育理论的阅读氛围。二是问题引领。为增强理论学习的实用性,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有效对接,学校可定期征集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每月确定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引领教师广泛阅读教育书籍、上网学习,把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解答问题的先进理论整理出来,点明推荐理由及对问题的思考等,并在教师间组织交流学习。教师学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学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意识增强,理论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三是制度促阅读。学校规定教师分组或个人定期要阅读的教育著作和相关书籍,并做好“摘要+反思+建议”的读书笔记,定期收集进行编印和交流,将教师的合理化建议纳入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并将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这样做可以加强经典理论书籍的专题阅读、定向阅读,提高阅读质量,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
4、重视校本培训,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
提升综合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村小学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这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1)在校本培训中丰富全员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全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需要。学校要常态化地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一是开展说课和集体备课,即每位教师授课前都要进行说课;授课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教师要集体备课。二是开展教学反馈活动,即采用填写反馈表格、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交谈等形式,听取其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三是开展评选优质课活动,即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要上一定数量的公开课,然后在这些公开课中评选优质课,以督促每位教师认真上好每节课。四是开展编拟试卷和举行质量分析活动,即在适当的时间内要求教师编拟一份科学的试卷,在学生考后进行系统地情况分析。五是开展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娴熟地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落后教学手段,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六是开展综合读书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综合性地读各种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等,以此促进教师综合文化素质提高。
(2)构建多元化的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的形式是多元化的,即可使用校内资源,也可利用校外资源,做到互为交流,共同发展。一方面,我们的教师可以“走出去”,通过调研形式,丰富实践经验,从他人手中积累大量新鲜的感性材料,并把这些感性材料与自己的教育实践互为渗透,有机结合,以丰富校本培训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请进来”,把教育名家、专家和优秀的教师请到学校讲课。用他们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有效地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杂症”,用新思路、新观点、新理论和新经验去影响我们的教师。第三,加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读书、上网、科研等方式构建自我发展的平台。
校本培训方式的多元化,还要求学校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制定培训规划目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凸现培训的独特个性。一是注重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可根据教师状况,制定出培养计划,让骨干教师去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二是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学校要以“着重基础、突出教法、引入科研”为原则,引导组织青年教师共同听课、上课、评课,并写好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使其对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总结、探索,促进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三是以“师徒结对子”的形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促进新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可根据学科组教师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新教师确定一位指导教师,规定师傅与徒弟的义务与责任。互相之间要听课、评课、交流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确保新教师一年成为合格教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我,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3)全面落实校本培训内容 一是注重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育新理念培训。学校可以规定校本培训教师学习书目并落实考核。通过学习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
二是重视新课程培训。新课程培训应作校本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抓实抓好。可以通过定期的集中理论学习、学科教研活动等渠道进行培训,极大的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能力。
三是强化师德培训。通过培训强化教师敬业爱岗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组织教师参加师德报告会、师德演讲比赛等,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四是加强班主任培训。学校领导要重视班主任工作的培训,通过班主任沙龙、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五是落实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学校要建立以教导处、教科室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教师人人参与的教研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教研组每周确定一个课题,定期进行教研讨论交流,学习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讨上课技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六是定期开展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除了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主办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外,学校在校内还要充分发挥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作用。七是重视基本功和基本技能培训。教师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学校要建立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网络信息收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撰写等方面基本功和基本技能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以此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八是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九是重视教师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让教师通过电视、电脑去学习和接收现代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保证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与时俱进。
(4)坚持研训结合,落实校本培训“教、研、修”一体化。一是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走出去,请进来”努力开拓广大老师的知识视野。
二是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督促、激励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即:每一位老师每学期要阅读一本教育专著,走近一个名师,执教一节校级公开课,研究一个教育教学课题,撰写一篇教育论文,制作一个教学课件,将这“六个一”列入教师综合性考核当中。三是建设骨干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学校可结合上级安排的“名师工程”、“新竹工程”等,建立教学标兵、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档案,培养和使用并重,不断提高他们的带动辐射能力。
四是以课例为载体,积极开展“教、研、修”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在教师个体层面,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和执教公开课的节数,通过不断的听评课,潜移默化的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同时学校可以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公开课展示与研讨等活动,落实“备——说——讲(听)——评——讲(听)”各个环节,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五是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学校要坚持以校为本,由问题到课题的科研之路,教师在教学行动中由问题出发,在行动中进行教学研究的科研思路,针对性强,教师容易操作,对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实验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创新管理模式,激励教师成长。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管理,关键是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科学有效的激励是学校领导调动教师积极性,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构建激励机制,采取灵活有效的激励方式方法,尽量满足教师适当合理的需要,持续激发教师积极工作动机,驱动引导教师个体自我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一是思想激励促成长。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其它工作的保证,有管理格言说:“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所以思想工作是一种激励。二是考核评价激励促成长。学校要建立健全一系列考核评价制度,内容包括教师的德、识、能、绩、勤,坚持形成性考评和终结性考评相结合,过程考评和内容考评相结合。使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工作规范化,领导有章可依,教师有章可行,也为教师进行自我诊断性评价以及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经常性评价提供依据,从而成为一种激励力量。
三是目标激励促成长。学校设置或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首先要制订好本校目标规划,然后分解目标到部门、到教师个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每个教师中形成“达标在心中,争创靠行动”的氛围。从而极大地激励教师实现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
四是事业激励促成长。事业心强的人,都是把社会对本职业的需要转化为自己的主观需要,把自己的精力融化在事业中,从而产生强烈的义务感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和自我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是期求获得日常工作中的愿望实现感,任务完成感,专业成果感和探索新生事物创造感。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一是激励教研组开展教学课题研究,做到每组有课题,激励教师研究出成果;二是激励教师在三个“上”(功夫化在备课上、本事显在课堂上、效果在学生身上)方面下功夫;三是在激励培养青年教师上用好五个字:即“带”(老带新)、“竞”(开展各种竞赛)、“压”(压担子)、“树”(树立榜样)、“推”(推上领导岗位)。
五是榜样激励促成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激励最主要的是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行为作榜样。六是物质激励促成长。正确运用物质激励是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强大动力,学校在物质激励方面一是要关心每个教师的职称,为他们在职评前工作出成绩,评优、评先进等方面创造条件,二是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创设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三是通过教师30%奖励性绩效考核等方面激励教师在工作上干出成绩。
七是情感激励促成长。情感激励就是对教师重视“感情投资”,热情关怀,动之以情,通情达理,注重营造祥和的心理氛围,使教师获得亲热感,温暖感,从而对领导产生信任感,敬佩感,激起工作积极性。八是民主激励促成长。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意识,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6、开展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科研,可以分析出来“困”与“不足”的具体状况和成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同时教育科研过程本身也是农村小学教
师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过程,在获得新的理论知识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之后,自己的教育科研素质才能得到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才能“更上一层楼”。
一是要鼓励农村小学教师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大胆地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这是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的基本途径。
二是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的科研氛围,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农村小学教师只要勤学不厌,勤思不怠,大胆实践,努力创新,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学校要加强教育科研制度的建设。以制度来促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进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是构建“自修-反思”培训模式,经过“提出计划—自学研修—实践体验—专家指导—反思总结—成果展示”等几个基本环节的工作,使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五是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有意识地让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参与课题的研究,树立“科研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科研”的理念,通过科研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是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这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制度的引导,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独具慧眼的管理艺术,我们只有结合校情,采取相应对策,在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重视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才能实现教师队伍质量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