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物教学设计
浅谈三维教育目标下的教学设计
一、生物教学设计概述 1、1 教学设计概念 1、1、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种知识体系,是由赖格卢斯等学者提出,它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科学。它旨在达到预期教学最优化的教学行为。它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处方的一门科学,是对如何更好地帮助人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清晰指南的一种理论。1、1、2 教学设计的特性
有利于应用理论指导教师认识教学实践,展现教学应有的规律,如以什么样的进度和速度进行教学,如何保证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记忆等;
在教师对教材知识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对核心知识深入理解学习,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来保证教学设计中的“目标、策略、媒体、评价”等诸要素的协调一致,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注重学习者的个别差异。综上,教学设计包含理论性、应用性、差异性三个特点。1、2 生物教学设计概念 1、2、1 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划设计,促进学生的学习。生物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生物教学设计重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1、2.2 生物教学设计的类型
生物教学设计一般有三种类型:宏观的学期教学设计,中观的单元教学设计和微观的课时教学设计。它们是一个内在联系,统一的教学整体,为达到教学目标,最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服务。
学期教学设计:又称学期教学计划,是新学期开始之前,由生物教师对生物课程制定,从系统整体上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然后经学校教研组集体讨论后交学校领导审核后执行。
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对构成单元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进行专研。包括设计单元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单元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一个单元中不同的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是教师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它是教师上课的蓝图,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需要设计出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容、方法、媒体、环境、时间等的具体安排。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在整个生物教学设计中既是前一段的结束,又是后一段的开始。
二、生物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
运用系统的思想,教学可以看作一个由若干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组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或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一个教学系统由教与学两个子系统组成。
从图可以知道,生物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研究:
第一,生物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生物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课程或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着的若干个组成部分以一定结构方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几个基本的结构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组成了生物教学系统的空间结构。其中,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核心的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矛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一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生物教学设计的研究中,要研究教师如何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也就是学习者当前对生物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水平和我们预期的目标之间的差异。
第二,生物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目标。生物教学设计不论是对生物学期课程的设计,还是对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设计,最终目的是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如何分析生物教学目标,使生物教学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是有效进行生物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问题。第三,教学设计要要就教与学的操作程序。生物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生物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分离,生物教学理论不能转化为对丰富多彩的生物实践产生直接指导意义的操作技术、方法、策略和模式。而生物教学设计恰恰有媒介的作用,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所以,如何将生物教学资原理和规律运用于生物教学实践是生物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生物教学设计要研究解决生物教学问题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成形式和学习结果等过程要素,这些过程性要素构成生物教学系统的时间结构。也就是说,生物教学设计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操作程序问题。
三、三维教学目标下的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以学生为本、加强STS教育、倡导探究性学习。
第一,“以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课程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是公平的。“以学生为本”也就是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
第二,“加强STS教育”的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在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与技能多方面得到发展。
第三,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科学研究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四、三维教学目标下的生物教学设计特点
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的设计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认知,教学过程的设计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等等问题。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学设计理念就需要更新。三维教学目标即可以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三维教学目标下的教学设计就需要具备一些特点。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更新。从知识本位到注重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是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要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上,使学科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不仅要承认差异性,而且要辩证地对待,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开发。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弹性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有所长。
第二,教学内容设计理念的更新。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生物教学内容必须加强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渗透STS教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从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去选择教学内容,然后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与组织,使它们更容易让学生学习和理解。
第三,教学过程设计理念的更新。从以教为本到主体参与。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看成真正的学习为主体,认真研究学习的起点,根据学生实际起点确定教学起点、过程,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学活动都有不同的提高。
第四,教学方式设计理念的更新。从单向灌输到情境构建。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进行知识构建创造情境性和协作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推动其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既要创设问题情境又要创设协作情境。
第五,教学设计观的更新。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三维教学目标下的教学设计需要师生共同实施、开发和创造课程的过程,是实现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有灵活性。
第六,多种课程资源的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物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如报纸、杂志、书刊等。这些课程资源与生物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其他课程资源。
第七,生物教学评价体系的更重建。在评价目标上,既要评价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功能上,评价的重要功能是激励、诊断与发展。在评价标准上,要制定综合评价标准,综合地,积极地、真实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在评价类型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或小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参考文献
[1] 张迎春.《中学生物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刘恩山.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 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二篇:中学生物教学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全新的实验教材,如何去把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活动?怎样才能达到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怎样用好用活教材,真正实现教学功能的转变等,是当前新课改下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学习钻研新教材,提升教法理念理论
在新实验教材中,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多,信息量大,如何把每一节这么多的内容完成处理好呢?这些都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去分析每个知识点和目标要求,加以有层次有侧重点的教学;另外新教材是分模块进行编排的,有的内容概念可能要到后面的某章节中或选修模块中才能学到,这些都必须先吃透教材。理解钻研教材,必须要以新课标的四条基本理念加以落实,要深入领会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准确把握每一节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的拓展程度与知识体系的理解程度,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去学习现代教学理念理论,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提升和拓展原有的专业知识范围,掌握更多的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灵活自信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将科学探究深入到课堂
新课程极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在体验中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阶段性发展目标,结合认知的具体状况及知识本身的属性设计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体现知识的属性,适合于探究式进行的学习内容应尽可能设计探究活动,不能因耗时费力而采用讲授法;不适合用探究方式进行的学习知识,也要多设计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习知识,不断强化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技能训练,获得技能和情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因材施教
新课程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教师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把群体的培养目标同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施这一策略,最根本的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究和掌握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通过分层备课、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矫正等手段,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
四、开展互动式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学校要求教学中增强互动式的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中的沟通,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把教学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并相互影响的教与学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想和所知,教师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也同样适用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例如,有些高中生物老师在讲解“人与生物圈”的知识时,并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的把所有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要教授的内容先到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先对总体内容作一个简单概述,然后让每组学生代表分别把查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老师对其提问,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知识汇总,把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讲,老师问”的模式,加强了师生的互动。
总之,在今天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性地进行富含个性化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把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科学满腔热情地、充满灵气地、活泼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让课堂活起来”的理想境界。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物教学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
摘 要:在学科教学中,广大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作风,负责的态度。笔者看来,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好生动活泼与严格要求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关注 生动活泼 严格要求 关系
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是每一位生物教师乐于见到的,它不仅能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同时也是终生学习的需要。可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教学中缺乏严格要求,就只能让课堂热热闹闹,难以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作风,负责的态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素养。如何处理好生动活泼与严格要求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若还是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形式下教育的学生缺乏兴趣、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近10年来的教育改革,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1.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2.多样的教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直以来,每位教师都在从激发学习兴趣这方面努力,于是实物、课件、谜语等纷纷被带入课堂,这样的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参与度较高,学习兴趣浓。如在学习植物有性生殖这节内容时,我把制作的标本《扁豆的发育》带到了课堂,这件标本很好地展示了扁豆花中子房的发育过程,标本一呈现,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来了。再通过呈现小南瓜、小丝瓜等相关实物,学生的兴趣更浓了。
3.多变的教学方式有助于面向每位同学
生动活泼的课堂不能成为几个人的课堂。有时我们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节课上总是只有几位同学积极发言,这就提醒我们应该改变策略,可以随机点名,也可以小组竞赛,还可以小组讨论,让组员轮流做代表发言。小组积分成了学生关注的焦点,每堂课学生都竞相发言,踊跃展示,争取为本组赢得最高积分。久而久之,学生认识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信心,有了强烈的合作愿望与展示欲望,逐步把自己的情感、思维融入了课堂。多变的教学方式还说明,课堂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还可以是校园里、养鸡场、农家田头……。只有真正形成“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的局面,才能“百舸争流”“效果好起来”。
4.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有助于让学生多思多想
很多时候,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会不假思索,天马行空地说出答案,而仅有的师生评价,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主要由老师制定,而老师又不能太过打击这种积极性,所以评价就会失去客观性,而让学生评价参与进来,会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这也促使学生在回答问题前能多思多想。
二、严格要求是课堂生动活泼的保证
“教不严,师之惰”,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扬,教师在着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要创设严格要求的环境,并把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1.严于律己才能严格要求他人。
在当代学生心目中,一个好的教师应是学识渊博,精通本门业务,并在教学上能使他们真有所得的老师。如果把自己的教学搞得平平庸庸,甚至很差,学生就不会敬佩你,甚至不信赖你,你对学生的要求就难以收效。因此,我总是把教好课作为当好老师的重要条件,以此赢得学生的信任。
2.严格要求从细节入手
2.1要学会倾听
在活跃的课堂活动里,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在生物课堂中,我要求学生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等。如恰到好处地运用生生评价,在同学发言时,我让学生来进行评价,不是简单地说好不好,对不对,而是要说那个观点和你的一样,你还有什么想法。这样的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能自然地养成倾听他人的习惯。
2.2做好学习笔记
有老师可能不理解,生物课也要做笔记,在书上划划就好了,况且还是开卷考试。其实记笔记更多的是让学生养成知识梳理的习惯。每天你都要学习很多知识,如果全要记,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我告诉他们,要懂得筛选,要把每节课的精要部分储存在脑海里。
我要求做的笔记,不是字字都记,事事都记,而是把那些最好的、最精彩的、对自己最有用的部分记下来。做笔记时要有强烈的目的性和意识性,深入思考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样的学习笔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人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带着任务的学习,学习效率更高。
定期检查笔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及时给予评价打分,更能激发学生记笔记的热情。
2.3练习要打分
以前的练习我只批等第不打分,学生根本无所谓,实行一学期的打分制(每次作业满分5分,计入平时分)后,课后,也会有学生来探讨生物学问题。也因此几乎没有同学不交作业,作业质量也明显提高。
三、生动活泼和严格要求齐头并进,才能让我们的生物课更加出彩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生动活泼的一堂课不但能让学生轻松获得知识,而且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内因作用,同时产生对任课老师的喜爱,起到了“爱屋及乌”的效果。课堂兴趣盎然,张弛有度,需要有严格要求来保证。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教师对事业负责、对孩子成长负责,是爱的表现。这种严格不是单纯的“严”,而是在细微处,伴随着“爱意”,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让学生在严格中得到提高,在爱中得到成长。这种伴随着爱的严格,才是利于学生发展的真正的严格。
第四篇: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探究
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探究
10级生物科学三班
熊
幸
生物学课程是自然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课程中一门重要的理科课程。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基本价值表现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意味着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与待遇,使学生能够合理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高中的《生物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之上增添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使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做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到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能,教学的测评,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优化教学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只针对一节课的内容,以教师的便利为出发点,依靠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个人直觉来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我更推崇采用现代教学设计的教学。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在前端分析阶段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个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者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找出学习者的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学习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2、教学内容分析,在确定好总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借助于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细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学习者要实现总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或形成什么态度。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学习者所需学习的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并能确定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好基础。接下来的阶段,我们要以总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为基础,按一定的目标编写原则,把对学习者的要求转化为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并使这些目标形成相应的目标体系,为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评价的开展提供依据。同时要编写相应的测试题以便将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第三个阶段是教学策略的制定阶段,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当地的条件等,来合理的选择相应的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的媒体。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阶段,这里包括的工作有:
1、确定判断质量的标准;
2、收集有关信息;
3、使用标准来决定质量。
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施即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做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如何反应,这往往与文件课程有一定的差距,而教师领会的课程与他们实际实施的课程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已经不限于传统教学的“忠实取向”,而是倡导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新取向”。具体行为可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三种。
一、教师的教学实施能依据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组织、调控课堂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具有启发性、逻辑性、发展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教学环节的组织有条理、有层次、衔接紧密;综合运用言语、案例、图表等多种形式教学;注重指导学生自主归纳和概括;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参与的状况及时调节教学节奏和步调。
二、学生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一定程度地显现学习个性和创新性。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活动、实践操作等)、有效的活动模式(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模拟体验、社会调查等)、科学的学习方法(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概括等)广泛而有效、深入的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展现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尝试多向思维,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对学习行为和创新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
三、在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气氛活跃、民主、和谐,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学生积极合作,主动参与活动,学得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并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正确意见,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多向的思维交流。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四个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另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涉及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要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应在学习借鉴别人模式的同时,充分掌握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求,决定设计从何入手、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设计工作。
第五篇:中学生物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教学计以其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日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并成为教师专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中,深入开展生物教学设计研究,对于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减少和克服生物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实践层面上看,探究和掌握生物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既是生物教师参与新课程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手段,又是提高生物教学设计质量、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本文拟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四个方面来探讨生物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准确性、可测量性
教学目标设计是生物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作为规定教学活动方向的重要指标体系,它对教学活动发挥起着导向、激励、检测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具有以下特征:1 .指向性,它规定教学活动的运动方向;2 .准确性,即要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依据“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情、“标准”。3 .可测量性,即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能进行测量并做出客观判断。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应使用可测量学生“行为结果”的行为动词。例如:(1)生物知识性目标动词,对于“了解水平”来说,可使用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等;对于“理解水平”来说,可使用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等:对于应用水平,可使用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等。(2)生物技能性目标动词,可使用尝试、模仿、运用、使用等。(3)情感性目标动词,对于“经历(感受)水平”来说,可使用体验、参加、参与、交流等;对于“反应(认识)水平”来说,可使用关注、认同、拒绝、爱护、抵制等;对于“领悟(内化)”水平来说,可使用确立、形成、养成、坚持、保持、追求等。
二、教学策略设计应具有选择性、先进性
教学策略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关键部分。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等要素的总体考虑。当今世界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根据他们的教学思想,提出了许多教学策略,其中最具影响的有接受式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范例式教学策略,“最近发展区”和“一般发展”教学策略等。这些教学策略对生物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生物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可根据生物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进行恰当的选择和灵活运用。.接受式教学策略
接受式教学策略,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理论为依据。它的一般教学策略设计过程是: .发现式教学策略
发现式教学策略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为依据,该策略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是: .范例式教学策略
范例教学策略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范例”教学是指通过有典型意义的、能说明问题的事例来进行讲解,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剖析,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从而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养成正确的情感和态度。“范例”教学策略的教学程序为:.“最近发展区”与“一般发展”教学策略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这一思想是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指“学生现在能够独立完成的智力任务”。二是“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即目前暂时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教师或家长的指点下,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其智力任务。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将“最近发展区”转化成为发展水平。其教学要领包括以下两项。(1)在课堂上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在两个层次间设置思考题,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并经过一番努力找到正确答案。
(2)针对学生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的练习题,这样就使水平较差的学生建立信心,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努力。
三、教学媒体设计应凸现高效性、组合性教学媒体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学媒体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它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有效地促进生物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生物技能的培养。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时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应当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是为使用媒体本身而使用媒体;与教学方法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方式、认知水平相符合;媒体表现形式要简洁、实用、美观,综合使用多种媒体发挥多感官的功能,体现媒体的高效性和组合性。由于不同媒体的特性、优势不同,选择时可采取如下两类策略:
.传统的视觉媒体。视觉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直观性。这类媒体主要包括:黑板、挂图、图片、模型、标本、实物、投影、幻灯等。
.现代的视听媒体。视听媒体是通过视、听两个通道同步显现信息的媒体。有电视、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系统。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方面,还应注意:(1)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代替不了教师的作用,不能一味依赖媒体而使教师成为“放映员”。(2)媒体的使用不可追求形式化,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考虑优先使用的排序― 直观、简单、低耗值、高性能等,应发挥不同媒体各自的优势。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手段,更是达成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之一。在生物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并重,不可偏废。具体来说: .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来评价教学目标实施的效果;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尤其要对学生的思维成果给予鼓励性评价。一节课的终端评价。即通过反馈练习,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来评价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在进行练习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变式循序渐进。(2)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同学都有获得知识的成功感。(3)从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