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5篇

时间:2019-05-12 22:1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

第一篇: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

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在全面有序地推进。伴随着教育改革对探究式教学的提倡与要求,如何设计和实施探究式教学活动日益得到关注,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通过研究实践学校的初中生物教材,后以微生物与食物保存为主题,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过程中发现这个内容的探究活动可以在该年级开展,访谈同时了解到学生存在的理解难点:微生物的生命性和腐烂食物中微生物的来源。笔者根据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的学生理解的难点,查阅了相关文献,并对此进行了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论文设计了两种形式的探究式教学,分别是压缩版和详细版。压缩版的以解决学生的困惑为主要目的,占用两个课时。详细版的共有七个活动,活动的设置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的科学性,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及掌握科学方法。压缩版与详细版设计简介:压缩版中有两个主要的活动,即如何证明微生物是有生命的和腐败食物中微生物的来源,最后是关于食物保存方法的一些扩展。详细版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共有七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对生命的探究,主要目的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了解生物的生命特征;第二个活动是对给出的几种生物进行分类,随着分类的变化,逐渐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第三个活动是探究食物变质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微生物是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其探究技能;第四个活动是探究霉的生命,解决学生理解的难点;第五个活动是探究腐烂食物中的微生物的来源,让学生消除食物中能产生微生物的错误认识;第六个活动是探究减缓食物变质的速度,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善于从身边收集信息,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第七个活动主题是利用微生物,学生在了解了微生物的生命特点与来源后,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去发现并探究如何利用微生物为人类造福。本论文对压缩版和详细版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对这两种形式设计的适用情况进行了说明:压缩版适用于学科课程中解决学生理解的难点,从而不影响课时计划与进度,又能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对生物的兴趣,培养其乐于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详细版适用于学校的校本课程中,侧重于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还对本设计与教材中关于微生物与食物保存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教学设计实施情况作了总结和反思,并探讨了研究设计进一步改进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探究式教学:解决了学生在微生物与食物保存上理解的难点,学生体会了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思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先前的消极应付变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学生处于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思维更加活跃,他们争相发表个人的观点,对问题及他人的结果勇于提出质疑,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得到了锻炼;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未知的问题探索由先前的胆怯与不屑变为积极地探究与寻求解决方法;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学生之间由先前的不善交流变为主动的进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情感上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增加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变得相当融洽。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探索者,只有不断地摸索与研究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究学习;教师要注重提高个人的素质,更新教学思想与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能与作用。建议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设计时,先分析判断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式的教学,有些教学内容不适合探究,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教学更加有效;探究式教学设计前要先了解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的前概念以及学生的困惑,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教学设计更有意义。

第二篇:浅谈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浅谈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潘磊

[摘要]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弘扬学生个性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教学探究活动方法

新课程改革,不仅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而且把探究式学习放在突出地位,探究式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是执行新“课标”的有效途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其用意在于把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探索者,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均得到提高。因此在讲授生物科学知识时,如何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探究式教学概念的理解

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探究的历史,人们从最古老的完全处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世界的种种解释,到后来的通过设计实验,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得到种种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推论形成种种理论。

在我们课本中所介绍的知识只是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科学的全部,真正推动科学前进的动力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我们的教学由于缺乏对学生这两个方面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是在看科学、听科学,而不是做科学。学生由于对科学知识的来源缺乏了解,把科学知识看得很神圣,不敢怀疑,由于对科学方法缺乏了解并对自己没有信心,导致我们的学生缺乏科学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上,教师和书本几乎是学生知识的惟一来源,教师和书本是权威,学生只有把书本上的条条都背会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苦读课本,不敢越雷池一步。

探究实际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科学领域的探究,有生活领域的探究,有课堂上的探究活动等。课堂上探究式教学实际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在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原理之前,先进行探究活动,再根据自己的探究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即让学生通过重复或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意识。

二、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1.探究式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

探究活动起始于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水平,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教师利用教材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其归纳和分类,以便探究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教授高中生物细胞结构内容时,课前让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观察不同细胞,观察细胞的特点。在课堂上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观察过程中,对动植物细胞中想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象细胞为什么是封闭的结构、植物细胞中间最大的亮泡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等很多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将这些问题归类,指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两大方面。

2.探究式教学模式特别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在探究活动中,要求教师及时指导,发现学生们的问题,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同时兼顾课堂教学的进程。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挖掘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谚语和诗句来引导学生学习,创设宽松的情景,活跃课堂气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分析生物体六大基本特征时,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又以“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强调了生物的变异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引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说明蛇咬的惊吓和痛苦,在人的大脑皮层形成了条件反射;又引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间桃花始盛开”说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温度的影响。

课堂教学中常常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学生逐渐养成不断探究科学奥秘的习惯。

整个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同他们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它们应用于新的问题里去。通过探究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学到生物知识,还能受到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不断探究、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参与决策的能力。

三、生物课堂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1.更新育人观念,从教学实际出发,营造有利于探究教学的环境

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主导,要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把育人观放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上,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要通过探究式教学,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方法。其次,要从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探究教学活动。例如高中生物课,有关生物学实质和微观的内容较多,此时探究式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或模拟实验,以讲

述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研究的方法、建议或实验设计的思路,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结论形成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教学安排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中学生物课内容中,可探究的内容有很多,但有些内容不适宜进行探究,因此探究式教学一定要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

例如:在讲授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课件模拟情景,画面中出现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在圣诞节时买了一双自认为是“棕灰色”的袜子送给母亲,母亲看到后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告诉他:我这么大岁数怎么能穿樱桃红色的袜子呢?他感到很纳闷!于是他就去问他的弟弟和周围的人,只有弟弟和他认为是“棕灰色”。学生看后心里同样感到奇怪,疑惑不解,顿生疑问,为什么道尔顿和他的弟弟把鲜艳的樱桃红色认为是“棕灰色”呢?这样就达到了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目的,学生经过探究、互动讨论,既了解了伴性遗传的实质,又学会了应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释伴性遗传现象。

2.配合课堂探究式教学活动,改进评价方法。

在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和设计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探究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堂中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空间和时间,主动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也应有所改变。除学期末的终结评价外,在探究过程中阶段评价更为重要。结合探究过程,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和过程给予评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考查,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从科学探究过程来看,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应该包括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直到得出对问题的解释(结论)、以及验证结论等,没有“得出结论”这个环节,就不是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的要求,认为在探究过程中作为“载体”、作为“目标”的概念和原理无足轻重,“探不探究出结论无所谓吗”的观念,其结果必然演变为徒有形式的机械练习或无理论指导的盲目摸索。长期下去,探究学习的目标的达成是残缺的,探究成功的体验是不全面的,又怎么谈得上使学生终生受益呢?所以,新课程中提倡的探究性学习,不能片面强调教学过程,片面地强调学习方法的获得,而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割裂开来。

总之,要提高探究能力,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通过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内在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探究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寒。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培养探究能力的途径,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习惯于探究性思维,学生探究能力提高才能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增田,王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78

3. 谢春风,时俊勤.新课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生物课程标准》关于“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2002-11-17)

5.【美】Jerry M.Burger著《人格心理学(第六版)》

6.刘本举《例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类型》中学生物学(2006-9)

第三篇:探究式教学设计

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郭素君

[摘 要]计算机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设计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三个环节。

探究式教学应把握主体性原则、问题原则、开放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最早提出在学校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后来,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由于多种原因。人们在理解和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两方面的偏差:一种是对探究的泛化,另一种是对探究的神化。这两种理解都背离了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计算机学科中偏重技能和应用的部分比较适合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去学习。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笔者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一些体会和经验,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围绕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展开的。学生通过对所提供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系列独立探究活动,最后获得知识。不过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中。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要使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获得新知识,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学生根据现有的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探究式教学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理解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搜集资料、上机验证等,亲自得出结论,也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民主的教师和学生都参与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留有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重视教学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经过独立的探索,是否解决了问题,学到了什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都依赖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六)探究式课堂教学向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挑战。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者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探究式教学形式多样、灵活、内容广泛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论证,评价。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要求是相当高的。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下图是本人设计的计算机教学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教材为凭借,教学目标为导向,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不断探索领悟实质,把握规律。教师根据课题和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驱动和目标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收集资料、分析并上机验证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整个探究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列出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景。第二阶段:根据问题,展开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阶段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或互相协作等多种形式展开探索。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网上资源搜索、图书查阅和上机验证等,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以便使探究不断地进行下去,在经过努力以后,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

第三阶段: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探究过程结束后,学生要对本堂课的探究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如:自己是否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会不会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最终找出规律没有?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老师也应针对全体学生和教师自身去评价整个探究过程,如:本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表现得好,哪些学生对问题的探讨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哪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创造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和点拨是否到位?整个探究过程组织的是否有条不紊?对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应多给一些鼓励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计算机教学中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学模式,教师课前需选定课题,分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好问题。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结论。学生根据问题,充分探索协作学习,上机验证,获得成果。

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教学步骤设计如下:(一)课前准备 教学研究

1.选择课题。教师首先要根据课本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根据课本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写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本第四章“数组”,当课程讲到一维数组的应用举例时,选择“排序”作为课题,原因是:

(1)通过排序,既能练习巩固一维数组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又能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探索能完成任务。

(3)排序”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后续课程《数据结构》中有专门研究排序的章节。

2.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可根据国家的教育 方针、目标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来制定。“排序”一节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排序的方法,会编写程序并能上机验证。通过它,掌握用数组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

3.设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课前要考虑好设定哪些问题能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并向着教学目标接近。

本节中设定了两个问题:

(1)现实中按高矮个排队是如何进行的?你能找出几种排队方法?(2)如果将排队看成数组的排序,利用学过的数组知识如何排序?根据所探索的排序方法,编写多种算法的源程序。

(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1.引入课题,列出教学目标。学习如何利用数组排序。我们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至少一种排序方法,会编程并上机验证正确性。通过它,掌握用数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规律。

(2)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提出问题,创设探究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主要 包括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为探究而自我组织、查明或收集资料、分类和资料处理、得出结论等方面。对学生而言,任何一个探究过程,都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只有在明确了问题之后,才能去进行有的放矢的探究。老师提出本次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现实中按高矮个排队是如何进行的?有几种排队方法? 3.围绕问题,进入情境。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排队演示。一段时间后,每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其中有1个小组提出2种排序方法,2个小组提出3种排序方法,1个小组给出4种排序方法。这时候,学生给出的排序方法仅仅是感性的。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大家探究的方法属于什么排序方法?请查阅相关资料给出名称。学生通过分组排队演示和查阅各种资料,最后找到了三种排序方法:选择排序法、插入排序法和交换排序法。老师评价各个小组的探索情况。然后各个小组之间协作交流排队方法,每一位学生写出排队的多种方法。教师评价交流情况。

4.展开探究,发现规律。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将排队看成数组的排序,利用学过的数组知识如何排序?根据所探索的排序方法,编写多种算法的源程序。老师提示学生首先将现实的问题抽象成计算机领域的问题,然后继续探索。有的学生将身高量化成数据,存储在数组中,通过数组排序。有的学生利用本班的学习成绩进行排序。学生采用独立或多人协作的形式,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完成任务。在探究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索、醒悟的时间,切忌在学生“困惑”尚未形成时给予讲解,否则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应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探究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恰当的时候予以点拨。

5.编写源程序,上机验证。根据所探究的排序方法,编写至少一种源程序。通过上机验证,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源程序进行了修改,真正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知识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

6.展示交流,归纳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考问题,查找资料,分析整理资料、最后通过交流讨论,编写出程序,顺利完成了问题的探究。最后,老师要用形成性的评价方式。老师对排序的方法作总结,给出多种排序方法。

(三)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应该是二维的:一个维度是教师的教,一个维度是学生的学。在这两个纬度中,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作为组织者,每个环节设计必须合理。教师作为指导者,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是否参与到某一具体的环节中去,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学生自我评价完后,教师应对学生整体做一些评价。例如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会不会分析问题,能不能主动去探究,问题解决了没有,任务完成的怎样?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思维,哪些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等等。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四、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才能实现。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尽情发展 自己,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问题原则。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一定要注意新颖性与层次性,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和有可探索的余地,多设计“为什么”和“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少问简单的“是什么”之类问题,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或让学生动脑思考、讨论,要鼓励、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同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一定要创设问题的环境,容忍学生幼稚的甚至荒诞的想法,使学生逐步做到想问、敢问和善问。

(三)开放性原则。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和满足于课本,满足于权威、教师的标准答案等。

(四)创新性原则。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至少要做到三点:选择多种结论的问题,否则思维无法散开。开导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精确性,尤其要在变通性方面下功夫。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假设越多,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五)激励性原则。包括成功激励、评价激励等。成功激励是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创新的动机、热情和信心。评价激励就是: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寻找学生的成功和进步;评价要以学生个体表现为参照系,即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坚持表扬、激励,对学生的不足要宽容。

[参考文献] [1]戚建庄,金 洁.素质教育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2]张 建.从传统教育观到建构性教育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3]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1,(2). [责任编辑:降小宁】

第四篇: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探究

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探究

10级生物科学三班

生物学课程是自然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课程中一门重要的理科课程。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基本价值表现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意味着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与待遇,使学生能够合理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高中的《生物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之上增添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使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做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到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能,教学的测评,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优化教学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只针对一节课的内容,以教师的便利为出发点,依靠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个人直觉来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我更推崇采用现代教学设计的教学。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在前端分析阶段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个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者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找出学习者的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学习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2、教学内容分析,在确定好总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借助于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细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学习者要实现总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或形成什么态度。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学习者所需学习的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并能确定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好基础。接下来的阶段,我们要以总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为基础,按一定的目标编写原则,把对学习者的要求转化为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并使这些目标形成相应的目标体系,为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评价的开展提供依据。同时要编写相应的测试题以便将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第三个阶段是教学策略的制定阶段,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当地的条件等,来合理的选择相应的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的媒体。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阶段,这里包括的工作有:

1、确定判断质量的标准;

2、收集有关信息;

3、使用标准来决定质量。

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施即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做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如何反应,这往往与文件课程有一定的差距,而教师领会的课程与他们实际实施的课程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已经不限于传统教学的“忠实取向”,而是倡导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新取向”。具体行为可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三种。

一、教师的教学实施能依据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组织、调控课堂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具有启发性、逻辑性、发展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教学环节的组织有条理、有层次、衔接紧密;综合运用言语、案例、图表等多种形式教学;注重指导学生自主归纳和概括;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参与的状况及时调节教学节奏和步调。

二、学生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一定程度地显现学习个性和创新性。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活动、实践操作等)、有效的活动模式(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模拟体验、社会调查等)、科学的学习方法(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概括等)广泛而有效、深入的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展现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尝试多向思维,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对学习行为和创新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

三、在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气氛活跃、民主、和谐,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学生积极合作,主动参与活动,学得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并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正确意见,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多向的思维交流。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四个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另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涉及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要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应在学习借鉴别人模式的同时,充分掌握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求,决定设计从何入手、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设计工作。

第五篇:“单摆”探究式教学设计

“单摆”探究式教学设计

“单摆”探究式--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 李志强 侯代平教学过程: 1.贴近生活,引入题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悬挂起来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作摆动:摆钟摆锤的摆动,公园里小孩在荡秋千,起重机下货物的晃动……悬挂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什么运动?摆钟是利用什么原理制作的?学习了“单摆”这节后,我们就会明白了。

2.探究摆的振动周期(1)提出问题

教师展示摆钟,引导学生观察摆锤的摆动和指针的变化,然后展示摆球、铁架台、细线等实验装置,演示摆球在竖直平面内的振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摆球的往复运动。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联系往复运动表现出的运动周期性,提出问题:

摆的振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2)进行猜想

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通过思考作出猜想:

①摆的振动周期可能与摆球的振幅有关; ②摆的振动周期可能与摆球的摆长有关; ③摆的振动周期可能与摆球的质量有关。

讨论时,有的学生可能猜想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所受重力有关,很少有学生猜想摆的振动周期与重力加速度有关。(3)设计实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并依此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甲、乙、丙三大组(每一大组再分成若干小组)探究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振幅、质量、摆长的关系。学生进行讨论,整理、归纳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测的物理量(见表1)。表 1

摆的周期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在堂上不易进行实验探究,可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能提出在高层建筑中,在升降机中,在月球上,在飞船中,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做实验。要求学生后写出具体的实验设计方案。(4)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同时记录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见表1)。()交流、评估

学生分析、进行观察、测量和得出实验结果,与猜想进行比较作出解释(见表1)。各组选派代表进行交流,启发学生评估各组实验结果,总结摆的振动周期特点:①偏角较大时,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大小有关;②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质量无关;③偏角较小时,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大小无关,跟摆长有关,摆线增大周期变大,摆线缩短周期变小。3.探究单摆振动特征

教师: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单摆由摆线和摆球两部分组成:第一,摆线需由质量不计、没有伸缩性的细线提供;第二,摆球的密度较大,而且摆球的直径要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这样才可将摆球看成质点,构成单摆。前面实验时提供的摆球和摆线基本符合构成单摆的条,实验用的摆可看作单摆。

(1)提出问题

在上述实验探究中学生可能提出问题:单摆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2)进行猜想

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猜想:

①单摆振动不是简谐运动,因为单摆振动周期的大小跟偏角的大小有关,不是一个定值。

②不能确定。因为单摆的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要看它受到的回复力的大小是否跟位移的大小成正比。

③因为在偏角较小时,单摆的周期跟振幅无关,跟摆长有关,像弹簧振子的周期那样,周期由振动物体本身决定。所以这时单摆振动是简谐运动。(3)设计实验

组织学生讨论、归纳,确定设计思想,制定计划: ①设计思想

简谐运动图像是一条余弦(或正弦)曲线,如果单摆振动是简谐运动,它的振动图像也应是一条余弦(或正弦)曲线。②制定计划

实验器材:支架,线,盛砂漏斗,硬纸板,砂。

实验步骤:把翻斗吊在支架上(摆长较长),下方放一块硬纸板.纸板上画一条直线,漏斗静止不动时正好在直线的正上方。在漏斗里装满砂,让漏斗摆动,同时沿着跟摆动垂直的方向匀速拉动硬纸板,在偏角不同时进行实验,观察流砂在纸上形成的图像。(可能有学生会提出用墨汁,彩色水代替砂;用蘸有墨汁的毛笔头、针筒代替漏斗做实验)(4)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4人1组)实验,边观察边记录,将实验结果填入

()交流、评估 分析图象

偏角由6°→10°的图像逐渐接近余弦(或正弦)曲线。在偏角较大时单摆的振动图像不是简谐运动图像,这时单摆的振动不是简谐运动。

在偏角很小时单摆的振动图象是简谐运动图像,这时单摆的振动是否一定是简谐运动?下面进一步作理论探究。理论推导

读读议议:学生阅读、讨论文上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并随时解惑。

使摆球偏离平衡位里,然后放开,摆球就在重力和拉力的作用下在一个圆弧上来回运动。重力沿悬线方向的分力和悬线的拉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圆心,成为摆球沿圃弧运动的向心力,只改变摆球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因此,在研究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时不需要考虑向心力,只考虑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在偏角B很小时圆弧可以近似地,成直线,分力F可以近似地着作沿这条直线作用,单摆的回复力为。其中为摆长,x为常数。

可见,只有在偏角很小时,摆球在线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运动,单摆的振动才很好地符合简谐运动力的特征,才能视为简谐运动。讨论评估

猜想①:从片面的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没有把握问题的主要方面来全面、辩证地分析实验现象。

猜想②:是正确的。要判定某一振动是否是简谐运动要看它是否具有简谐运动的特征。在偏角很小时,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既可看成重力沿圆扳切线方向的分力也可看成重力跟悬线的合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跟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单摆的振动很好地符合简谐运动的力的特征,可视为简谐运动。

猜想③:有一定的道理。振动周期不变只是简谐运动的表观特征,而一切周期性振动都有这种表观特征。根据弹簧振子的振动特点去猜想还要经过实践和理论检验。4.归纳总结

阅读本,介绍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研究单摆振动的成果。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发明了钟摆的计时器。

结论:单摆在偏角很小的情况下做简谐运动,力的特征:F=-x。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跟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跟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跟摆锤的质量、振幅无关,这时单摆振动周期公式为。

点评: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应用扩展

问题:怎样利用单摆脱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学生讨论,介绍测量方法。…… 6.总结方法 在摆的振动周期和单摆脱振动性质的研究中,实际上运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交流评估。7.题研究

(1)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水平面上放置的光滑圆弧形轨道上的小球作小幅度运动,可等效成单摆模型,怎样测定它的运动周期?

(2)摆钟误差问题分析:机械摆钟可看作单摆脱处理。摆钟“走时”的误差是由于摆钟的振动周期偏大或偏小引起摆钟指针指示的时刻与真实的时刻不相符。摆钟由地面移到高山或由北京移到上海,摆钟“走时”是否发生误差?怎样调整?

(3)多线摆周期测定。

制作双线摆、多线摆测定周期,研究规律。

在本节的--中,将堂实验与创设“探究式”问题情景结合,通过抓住知识的产生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参与猜想、实验、讨论、应用等多项活动,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设计探究目标──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目标,并精心设计探究过程和方法。②创造探究条──探究之前和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条。如实验条、知识条、方法条,对一些模拟探究还需精心设计好,预测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

③适当点拨引导──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方法和思维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来指导学生去分析、认识和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探究过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④师生共同评价──在探究的过程中和结束后,要适时引导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论进行总结和评价。

下载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氧化碳” 探究式教学设计(原稿)

    “二氧化碳” 探究式教学设计 邯郸市十三中学 授课人:杨淑琴指导教师:杨晓东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学生最熟悉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 专业:--------- 学号:-------- 姓名:-----------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

    《孔雀东南飞》(探究式教学设计)_35篇范文

    《孔雀东南飞》(探究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 基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2、 人物形象(着重把握刘兰芝的形象性格)3、 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二人的死亡原因)教学难......

    “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江苏省射阳中学 蒋红一、--的思考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如何设计导入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如何设计导入 【关键词】安徽教师考编 【导读】2016明尚教育为安徽各位教师考编同志竭诚服务,帮助各位学员考生在笔试面试中取得了非凡的成果。2017明尚将......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我国教学改革中提倡的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的涵义出发,探讨高中物理探究式......

    “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江苏省射阳中学 蒋红 一、教学设计的思考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

    探究式教学方法设计

    探究式教学方法设计 【摘 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探究式教学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一项新的教学模式。文章首先阐述了探索式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