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反思

时间:2019-05-12 22:1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反思》。

第一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反思

本组教材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及语文园地二组成。

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文章,除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外,其余的都是新课文。各课的主旨虽然都是助人为乐,但又各有侧重。《泉水》侧重抒情,重在表现泉水的纯洁无私。《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侧重用英雄的典型事例内化心灵,外化行动。《我不是最弱小的》主要用身边的小事感染熏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析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积累语言,同时还要把所感所悟落实在行动上,增强行为的自觉性。泉水

【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泉水》课文内容的喜爱之处。

2.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的习惯,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与伙伴们交流,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尝试模仿《泉水》中第2、3、4、5自然段,用几句完整、通顺、连贯的话写一写自己喜爱的人或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交流对《泉水》课文内容的喜爱之处。乐于把自己平时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与伙伴们交流。

教学难点:尝试模仿《泉水》中第2、3、4、5自然段写几句完整、通顺的话,有一定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1.学生背诵《泉水》一课(或自己喜欢的段落)。

2.师生课前到野外观察,搜集自己喜爱的的人或事物的有关实物或图片。3.多媒体:①制作课文《泉水》的课件 ②下载一段下着蒙蒙春雨的视频。【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复习交流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泉水》一课,我们都喜欢一路欢歌一路奉献的泉水。今天啊,我们又把她给请来了,瞧!

播放《泉水叮咚响》欢快的歌曲旋律,逐幅出示《泉水》一课第2、3、4、5自然段课文内容及其情境图。2.课件出示: ⑴口头填空:

①泉水从山涧冲出来,她流进(山腰的水池),流过(山间的平地),流到(山坡的果园),穿过(静静的山谷),最后流入大海。②泉水说:“我的水很()很(),像一座()。” “我的水很()很(),像一面()。” “我的水很()很(),能让你们()。” “我的水很()很(),像一把()。” 3.交流:课文中第2、3、4、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泉水的“多”、“清”、“甜”、“美”的特点,你能把你喜欢的这一段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4.同学们背得真流利!老师这里也有两段描写泉水的句子,大家一齐来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

①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②泉水流过平地,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 5.交流:①小组交流:你更喜欢哪一段呢?说说你的想法。

②交流汇报:加上合适的词语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

二、情境再现我口说我心:

1.是啊,大自然真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呀!快让我们一起到户外踏青去吧!出示细细春雨飘落大自然的配乐视频。

2.交流:①你看到了画面中哪些景物?说说画面中的谁也具有泉水这种奉献的精神?

启发学生:先用“谁在哪儿?干什么或怎么样?”的形式,用一句或几句话把事情说清楚,再引导学生用上“()的()”的短语把句子说具体。如:“春雨飘落在草地上”——“(蒙蒙)的春雨(沙沙沙)地飘落在(青青)的草地上”。②同桌或小组互相说说。

2.小组汇报。教师适时给予指导、评价。

三、模仿范文我手写我口:

1.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的精彩,说明你们平时很会观察生活。接下来,我们再来展示展示:你能仿照《泉水》一课第3、4、5自然段,把我们刚才交流的用一句或几句话写一写吗? 提示:也可把自己喜欢的人或物展开想象画下来,再在旁边写上一小段话。2.学生动笔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努力写好自己想说的那些话,可运用以前自己积累到的一些词、句。注意:尽量少写错别字;正确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语句要通顺、完整;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四、我能行 我最棒

1.将自己的写话先读几遍,看是否通顺,再小组内互相交换地读读。2.小组互相评价:①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②你觉得他的写话哪个地方最值得你学习。

3.修改后每组推荐一篇优秀习作,参加全班的"爱心美文"展示。4.自己修改.

5.师生共同评价,挑选一些优秀习作,编辑到《学生优秀作品集》,并张贴在教室的“优秀作品展示栏”,并给予"作家星"称号,奖励一颗“爱心桃”。【板书设计】:

流进

流过

流到

穿过

很()很()

()的()

顺序:远

观察

角度: 在哪儿

啥样子

做了什么

怎么样

《泉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很美的课文,题为《泉水》,其实不管是她的内容,还是文字,她都像一股清泉,涓涓地流淌着,沿路洒下一片片爱心。

开课,伴随着清脆的泉水声,学生进入了情境。音乐的渲染,朗读的感受使他们初步走进泉水的世界,感受泉水的美,由此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整堂课显得非常得轻松愉快。

精读课文时,我便本着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之意,设计了很多形式的读,不管是自由读,示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都是希望学生在一遍遍地读中能做到最大限度的感悟、品味和积累,并由此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到泉水的快乐,从而分享泉水的幸福,泉水乐于助人,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这样以奉献为乐的精神也如泉水般浸润学生的心田。从“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吗?”这两个问题着手去学习课文的各个自然段,对自然段的选择也尊重学生的意愿,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在交流时让学生能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情感和心情,再一次又一次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诵读,用读来表达自己所感悟到的,同时也用感悟到的来升华学生的朗读,而我则在学生互动交流、互动评价时,适时点拨,使学生的阅读感由表层趋向内部,感悟泉水的奉献之美,然后再用“如果你是泉水帮助的对象,你会对泉水说什么?”进入角色地去学会赞美和感恩。只是可惜,如果能再追加一问“小朋友,你想对这样的泉水说什么呢?”,那么就能让学生不仅进入文本与文本中的角色同喜同乐,还能跳出文本,最真实地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便更深,审美的情趣也便更浓了。

另外还有一点思考的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去寻找答案?比如在说到泉水姑娘是冲出来时,我提问泉水姑娘“冲”出来时心情是怎么样的,有很多同学都只会说快乐,可是为什么快乐呢?就说不上来,但是如果在平时阅读教学中能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来回答的话,那么从“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这句话中或者仅仅只是“阳光灿烂”这个词,能感受到的又何止是高兴啊!其实这样的问题又何止仅出现在今天的教学上,比如在教授《小鹿的玫瑰花》时,我问“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很多学生也就感受到这是小鹿是开心的,除此之外没有了,可是如果能抓住上文“他常常去松土、浇水”或者仅从“常常”一词能感受的也不仅仅是开心,更多的是焦急、无奈。本来在平时教学中我为学生的回答总是不得我心感到苦恼,后来上完这堂课,通过孙老师的评课才知道原来问题都出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不断地、巧妙地引导以及示范,致使学生在阅读中无法可寻,那么回答问题时当然也便有所缺了。所以在平时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引导与示范,让学生学会用联系上下文来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也便有法可寻,其语言的感受也会更加出色。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古筝曲。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你在哪里齐读课题。

2、对“雷锋叔叔”的了解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教师个案:简介雷锋的生平。了解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题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标出诗的小节。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想:雷锋叔叔,在哪里?(讨论)

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1、配乐诵读

2、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节读诗歌,正音。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教师范写“冒、迹、滴”。“冒”字要注意结构。上面部分要写得扁以些,现面的是个“目”,要瘦一些。“迹”字要注意“亦”中的竖撇和竖钩不要些成两个竖。“滴”字的右边注意不要写成“商”。

四、认读新词

冒着、泥泞、脚窝、足迹、年迈、洒下、汗滴、寻觅、终于、献出、爱心、荆棘

五、重点识字:

(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听写生字。

教师个案补充:给“冒、迹、迷”扩词。

二、朗读感悟。

1、练读(四人为一组)

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

3、配乐朗诵。(全班,再一次感悟)

4、感悟明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5、情境对话练习:随意站起来说:“如果我„„”想好的起来说:“我会„„”

1、教学第一第二节诗歌。

①理解“足迹”的意思。②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说说眼前彷佛看见雷锋叔叔正在做什么事情?

③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小组交流,指2名学生上台讲讲故事。

④此时,在你的眼里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⑤你能用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吗?

自由准备——指名读评议——齐读

⑥小结学习方法:读——编(根据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话编讲这个故事)——读(把对雷锋的崇拜、对他的怀念融入自己的朗读中。)

⑦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节诗歌。(学习要求:每人都要有学习任务,组长分工合作学习)

⑧小组学习展示评价

⑨学习最后小节。

⑴给“寻觅”找个近义词。

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雷锋还会出现在哪里?可以让知道雷锋其他故事的同学简单讲讲,如果没有,教师拿出《雷锋的故事》,把这本好书介绍给同学们。

⑷雷锋叔叔的精神永远在我们身边闪光,看,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

出示句式:我们班()是小雷锋,我想对他说()。

②是啊,老师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哪有困难,需要爱心,哪就有雷锋叔叔啊!请你们再深情地读一读吧!请同学们再来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三、积累拓展练习:

1、填一填。

弯弯的()长长的()温暖的()晶莹的()蒙蒙的()

2、读读记记。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3、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做好事,不做坏事。

四、同桌互背评价,打五角星。a)听:脱离课本,看图、倾听。b)想: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c)思: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五、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完成同步。板书设计:

小溪 小路

抱小孩 雷锋 背大娘 教学反思:

本课借书中图文的理解,教会学生真正关爱他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将学习到的雷锋精神渗透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在学校和公共环境、家里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意识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课前学生搜集了有关雷锋色资料比较多,刘翰朝同学自制了幻灯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很全面。文中三和五小节内容讲到的故事,幻灯片上都有。对本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特别表扬了该同学善于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强。同时也在本课完成了展示台的部分内容。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对对子游戏),激活思维

例如:明对暗 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 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5.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6.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7.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教学板书: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说做想)

每个人都要保护

比自己弱小的人。

妈妈

爸爸

托利亚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引出蔷薇花以后,再对比着读读蔷薇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这样的设计,看似顺水推舟,但实际上从蔷薇花的弱小到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在教学环节上有些脱节。经过思考,我觉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读题后,先让学生谈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追问:谁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呢?(妈妈)由此引出妈妈和小萨沙对话,教学环节上更加紧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说: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每一幅插图都是对课文重要内容的诠释,能帮助我们与文本进行更好的对话。在本节课中同,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姐姐托利亚的表情,思考一下当妈妈没有把雨衣传给托利亚,而是直接传给萨沙时,姐姐托利亚的反映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发现姐姐的脸上充满了微笑,我又引导学生想一想托利亚的微笑说明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姐姐对弟弟的谦让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弱小的表现。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理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教学目标:

1知识:会认15个生字。

2能力: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情感: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会认15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有个小女孩,板书:卡罗尔;非常喜欢小猫,板书小猫;他们之间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板书:和她的。学生齐读课题。

3今天老师给大家上一节自习课,我们要像大哥哥,大姐姐们自己学习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也就是说自己默读学习。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法指导: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2默读标注:标出自然段。标出生字、新词。

3师生交流自学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去拼音读,不认识的字可向周围的同学请教。

(3)交流自己画出的美词。

(4)教学多音字:

dāi 待在jiān 黑白相间

待{ 间{

dài 等待jiàn 中间、心间、房间

三朗读感悟。

1再次默读:思考:你认为哪些地方有趣?画出来。

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2你能对课文提出哪些问题考考同学们?小组合作,提几个认为比较关键、有意义的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考学生:例如:我们组的问题是“卡罗尔的小猫是从哪来的?”请你们回答!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所得

4卡罗尔和小猫的关系好吗?怎么好?再读读课文。

四小结:

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诚地关爱我们。

试着写写以关爱为主体的公益广告词

五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想要小猫

高兴、开心

依依不舍、伤心、冷清

惊喜

登广告、准备 小猫一个个来啦

登广告、小猫送得一个不剩 伯洛在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和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修饰语少,抒情也少,但语言质朴,可读性强,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明白故事梗概,所以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抓住关键长文短教,使他们在充分的自读自悟中学会交流合作,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卡罗尔和小猫的故事很贴近二年级孩子的生活,相似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在读悟、体验、积累中感受到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了情感熏陶。学习本课时我让孩子们从喜闻乐见的动物谈起,这样既激发了孩子们学文的兴趣,也拉近了孩子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接着我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然后让孩子默读课文,并说说有什么感受。初步默读课文后孩子们有很多种感受,如,“广告的作用真大!”“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此时我能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他们的不同见解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课后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让孩子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勾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再交流。《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自我的阅读实践来体现的。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反复默读感悟,既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又使学生在读悟、体验、积累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感。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学生在感悟了文本内容,领略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后进行练笔,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这是内化语文综合素养的过程体现。

语文园地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由两个或三个相同汉字组成新字的汉字构字规律。

2、复习形声字,借助其构成规律,认识9个新字,读准字音,记忆字型。〖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两种汉字的构成规律。

2、认识9个新字。〖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我们知道,汉字是个神奇的大家族,他们的组成可有趣了!瞧──出示汉字,你能猜猜这几个字是怎么来的吗?最后这幅图又有什么特点?小组商量一下。

⑴ 小组交流。

⑵ 班级交流:

从形状变化而来的字──山、网。

带有指示意义的字──上、下。

可以借助图形进行辨认的字──哭、笑。

偏旁、组成有表示意义的字──秋。

2、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组新的汉字朋友,看──(出示“我的发现”)旁边的小姐姐为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齐读问题。

3、自己读读,说说,告诉你的同桌:

出示“我的发现”:

班级交流:

⑴ 相同的两个字上下排列构成──多、吕、昌、炎。

⑵ 相同的两个字左右排列构成──双、朋、羽、林。

⑶ 相同的三个字排列构成──品、晶、众、森。

4、大家还知道哪些汉字也是用这三种方法构成的?

学生各抒己见。

二、日积月累·读读认认

1、通过刚才的学习,咱们又发现了汉字一种有趣的构成方法。现在,有一群老朋友来了?大家还认得吗?

出示汉字,小老师带读,读对的齐读:

2、老朋友大家都记得,那么他们带来的新朋友呢?你从横线两边站的字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汉字:

议──义(字义)

塘──唐(唐诗)

站──占(占领)

慌──荒(荒地)

钩──勾(勾画)

抓──爪(爪子)

裤──库(粮库)

符──付(付钱)

(都是形声字、形近字)

3、到底该怎么叫新朋友,自己认认、想想,还可以拿出字典查查。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

4、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新朋友吧:

抽出生字卡片。

5、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新朋友的?

班级交流。

6、你还认识哪些形声字,把它们记下来吧:

生拿出纸笔记录。

三、小结

把这节课你的收获教给别人。

〖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

2、认读、记忆新词和谚语。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读、记忆新词和谚语,理解记忆。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再来认一认吧:

游戏复习生字。

2、今天,我们继续到语文园地里学习。

二、日积月累·读读记记

1、认读词语、句子:

⑴ 上节课,我们积累了许多生字,今天,我们要积累些什么呢?看──(出示课文题目)

读读记记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

读读背背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⑵ 这两道题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都要求“读”)

⑶ 请大家根据题目的要求,先把这6个词语读一读吧。比比,谁读得又快有好:

生自读词语。

⑷ 都读准了吗?(生)在小组里读一读,比比谁读得最准?

小组读词语,互相正音。

⑸ 班级交流:词语接力(开火车轮读,哪组读得最准,接得最好就算赢)

⑹ 能不能用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口头造句。

⑺ 我们再来读读句子。

句子接力(开火车轮读,哪组读得最准,最流利,接得最好就算赢)

⑻ 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

(要为身边的人或事物伸出热情的手)

2、记忆擂台:

⑴ 大家说得真好!那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词语、句子都记下来。你喜欢背词语就背词语,喜欢背句子就背句子。背完一项再背另一项。比比,谁是“记忆小神童”。自己先背。

生自己背诵词句。

⑵ 同桌两人比比谁背得又多又好。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也请告诉你的小伙伴。

同桌互背。

⑶ 班级交流:“记忆小神童”大擂台。

⑷ 请“优胜者”交流记忆的办法。

⑸ 再次背诵、记忆。

三、单元总结,升华主题

1、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几位新朋友?他们是──(出示)

泉水娃娃

雷峰叔叔

萨沙

卡罗尔

2、你喜欢这些新朋友吗?(生)这些新朋友做了什么事让你们这么喜欢?(一个一个回忆。)

各抒己见。

3、我们一起把19页方框里的话读一读吧。(齐读)

4、是呀,他们都是热心的好伙伴,都有火热的心(板书、简比画),都热情地伸出手帮助身边的朋友,甚至是小动物。老师也很喜欢他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多关爱别人,才会赢得别人对我们的爱。

〖板书设计〗

火热的心

热情的手

泉水娃娃 雷峰叔叔 萨沙 卡罗尔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展示台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指导学生较通顺、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从小懂得要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身边的朋友。

3、能通过“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做到语句通顺,意思明白。

2、通过口语交际,使学生从小懂得要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身边的朋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习了这单元的课文,你们最喜欢哪个新伙伴,为什么?

各抒己见。

2、书上的伙伴们这么热情地帮助身边的朋友,那我们小朋友要是遇到了相同的事,你们会怎么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商量商量。

二、谈话导学

1、谁愿意读一读37页方框里的话?

指名读导语。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遇到需要我们伸出双手的事吗?是什么呢?谁愿意说一说。

学生交流,师选择、板书。

3、是啊,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手指板书)如果遇到困难的是你,你希望周围的人怎么帮你?如果你刚好能帮上别人,你会为他伸出热情的手吗?你会怎么做?自己想一想,在学习小组里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

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反馈

哪个小组要先上台交流?(点名)其他的小朋友当评委,仔细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做的?你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做法。

小组反馈,生生互评,师适时指导。

四、创设多个情景,练习对话

情景一:一个老爷爷在路边病倒了,你会怎么做?(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如请路旁的大人帮忙;打110求救)

情景二:当你十分忙,别人又急需你的帮助时,你该怎么办?(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思想,进行对话练习)

五、展示台

1、故事会:

⑴ 创设故事会氛围。

⑵ 根据左边图标的提示,学生先讲收集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

⑶ 根据右边图标的提示,引导学生讲一讲身边的好人好事。

2、查字典擂台:

⑴ 课前鼓励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认识汉字。

⑵ 出示不知读音或知道读音但不知字意的生字,激发学生比一比的欲望。

⑶ 学生自由选择生字查字典,比一比,谁查得又快又准,在全班交流。

⑷ 进一步拓展,交流自己通过查字典学会的一些生字。

3、引导学生展示其他方面的本领和学习成果。

六、小结布置作业

把今天的收获说给别人,并写一写。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伸出我们的双手

送来小猫——送走小猫——只也没有了——跑出来

高兴

伤心

流泪

高兴

第二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片略读课文,单元末尾安排了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精读课文分别有:《古诗三首》借助三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从不同方面展现了秋天的景色特点,并借景抒情,或表达了诗人喜爱、赞美秋天的美好情感,或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铺满金色巴掌的水道》通过描写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雨后天晴的水泥道上,铺满了金色巴掌一样的梧桐树叶,而深感大自然的美好,抒发对秋天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以及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本单元习作安排了学写日记,引导学生通过学写日记,初步掌握日记的格式及内容特点,同时培养及时记录生活感受的良好习惯。语文园地从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以及汉字书写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认知的固化与内化。

学情分析

有了第一单元的适应,学生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常态化学习轨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生字识写经验,能够识记、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认知进行自主学习,因而教师在生字教学时不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本阶段的孩子,他们已具备了潜藏的品悟语言文字的基础,在探究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大致了解词句篇的内容。但是对于能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体验理解词语,进而实现对句子的理解,教师仍需要给予点拨与指导。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单元学习回顾开始,唤醒对秋天这一季节特点的感知,同时通过不同季节特点的比较,感知秋天的美好。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描写秋天的词语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体会词语所描绘的情形,进一步激发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生字,达到识字要求。能美观、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分别都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秋天的。3.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美丽风光的思想感情。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4.背诵相关古诗,默写古诗。

5.通过探究交流,了解更多理解词语的方法,提升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准确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作者对于秋天浓浓的喜爱之情,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为单元重点。难点是学会选择生活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进行描写。能够在叙述的过程中表达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

11课时。古诗3课时,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习作1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教学设计如下:

古诗三首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3.小组交流诗意。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某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 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小结: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部编语文学习)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6.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丰”等13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析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注:注意区别“飘、漂、票”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___。小喜鹊____________,小松鼠____________,小青蛙____________,松柏____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丰收 欢乐

7.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课前准备:

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 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b.指名朗读,当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当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声音美妙

秋天美好

习作2 写日记

教学要求:

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难点:注意表达真情实感。课前准备:教师日记本。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猜猜这是什么? 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

4.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5.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6.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不,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7.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3.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5.巧作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2.四人小组讨论。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1)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内容:写一篇日记。要求:

(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3)注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

3.幻灯片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些日记选材的范围很广,有写人的,记事的,也有写景物的,状物的,不但内容具体,而且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4.知道教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吗?(1)能够善于观察。

(2)已经养成了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3)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文章当然越写越好啦!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日记来!

5.从这几篇优秀日记中,你学到了什么?又准备选择怎样的材料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6.学生选择材料,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7.教师抽查学生选材情况,并作点拨。(1)写什么事?(2)表达怎样的心情?(3)按什么顺序写?

8.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知道哪些词语形容哪些季节。用正确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4.积累一些描写季节的词语。教学重难点: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组内交流一下,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应该怎么做? 2.班里讨论一下有哪些形容季节的词语。3.使用钢笔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春天的词语。2.(出示一些夏天的图片)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夏天的词语。3.(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词语。4.(出示一些冬天的图片)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冬天的词语。

5.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相互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理解词义的方法。6.教师在一旁点拨。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好看的钢笔字,就要注意执笔的姿势和坐姿。1.观察钢笔字,你从中学到什么? 2.怎样才能把钢笔字写得规范、端正?

横画要写的平稳,竖画要写的端正,横平竖直,字就会平稳端正。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4.书写练习,老师边走边看,指出错误。5.展示、交流、评价。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9个词语。2.学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诵读。3.小组讨论一下还有什么类似的词语。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5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有几只灰雀?灰雀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3.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内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地说()地歌唱

二、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1.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2.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给文中带点词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

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4.你喜欢哪些动物呢?为什么?

6、小摄影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板书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有礼貌)

7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

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五、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8*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 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 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 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 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 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 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 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人物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中的主要人物。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 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

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第四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王玉叶

一、课标

(一)识字写字

学会19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新词,抄写指定段落。(二)阅读

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背诵文中喜欢的段落。

2、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其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感。

(三)习作

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或读后感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口语交际

学生通过演讲、朗诵诗歌、讲故事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感情。(五)综合性学习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在汇报交流中提高总结及口语能力,在交流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材内容

1、编写特点:(1)单元导读、课例、口语交际、回顾拓展都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安排,各部分内容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听、说、读、写各种活动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

(2)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优秀篇目《詹天佑》,还选取了感情真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的诗歌的《中华少年》。(3)加强导学功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此外,“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在“回顾·拓展”中 “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特别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内容结构

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祖国在我心中,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课例中两篇精读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著名人士的爱国情怀。两篇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则向我们介绍了边防战士和中华少年的爱国之情。

口语交际则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表达爱国情怀。习作则学习演讲稿或读后感。

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对本组课文的重点进行小结:即体会爱国情怀。日积月累积累一些爱国名言。

三、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横向整合

本组教材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专题精心设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与回顾拓展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着、诠释着、实践着这个专题。

《詹天佑》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怀念母亲》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 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彩色的翅膀》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中华少年》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纵向整合“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训练项目的落脚点是六下的第三组“深深地怀念”。爱祖国不但要展望未来,了解新成就,还不应该忘记历史,忘记英雄。本组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革命人生观打基础。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够引发学习学习的热情,对祖国的感情也会油然而生,搜集爱国的资料,学生也能做到。在学习课文中,学生对感悟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有困难,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运用查阅的资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情感。难度较大的是学习写演讲稿,教师要出示例文,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写演讲稿。

五、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重点感悟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情感。在本组课文的学习及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在学习及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请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针对本组课文来说,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另外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不应该只是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更多的是要在资料的帮助下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东西。

2、理解文章内容时,以读为主,注重课内外结合。

《詹天佑》是一篇老课文,“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是它不变的人文内涵,但在不同的单元编排里它承载着不同的读写训练任务。在本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又要训练学生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可以采用感情朗读法,在读中体会詹天佑为国争气、为中国工程师争气的坚定信心,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学第五、六自然段时则可以采用读画结合法,研读课文,画示意图,进行交流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品味课文的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评价建议 教学离不开评价,为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为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要评价学生的:

1、课堂表现:包括听讲、讨论、发言。

这项内容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学生、组长、教师各有一张表,每周评一次,期末统计。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评价写作能力:包括日记、练笔和习作。

坚持鼓励为主,把学生的习作分为优上、优中、优下、良上四个等级。尤其重视学生习作中遣词造句是否应用了积累的语言素材。在平时的批改中根据学生使用佳词佳句的数量采取等级加分制,用一个好词加一分,用一个好句加二分,激励学生运用积累,推敲文字。要关注习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认真批阅他们的习作,努力发现他们使用的佳词。一个学生在练笔中用了第13课的“恳求”一词,我马上给他加二分,并当众大加赞赏。这样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激励,逐渐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样评价能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态度、表现,是全面、公正的评价,起到了很好的肯定、激励作用。(三)课程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

2、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3、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五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生字词。其中会写19个生字,26个词语,重点指导“毅然、居庸关、朦胧”等词语的书写,重点指导“勉励、狂风怒号、刚劲、哈达、纤夫”等词语的读音;重点指导理解“要挟、怅望灰天、寝不安席、莽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抄喜欢的语句,积累语言。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6.结合单元主题,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阅读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7.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8.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

表达真情实感。9.积累爱国格言。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学习做准备。

下载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金家坝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的。本册教材共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

    第二单元复习: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清苑镇中学李秋红教材分析: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由“认清基本国情”、“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三......

    时分秒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时、分、秒》教材分析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研室 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第一学段中 “常见的量” 关于时间的......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和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二组单元分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四年级上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共5篇)

    2013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主备人 :何玲 使用人: 使用时间: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简析一、教材结构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

    六下第二单元教材分析(5篇)

    第二单元主要内容 本单元主题为“正义必胜”安排了《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等课文。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