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课本承接前8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在课本开头安排了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这两方面的内容。
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有着长期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要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此外还要取得家庭的密切配合,让家长和我们达成共识,从而抓紧、抓实。第一单元主题:【园丁之歌】(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针对刚开学有一个教师节,所以本册第一单元课文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入了3篇课文。《师恩难忘》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浓浓的师生情;《陶校长的演讲》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体现的是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古诗《寻隐者不遇》语
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所见》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习作也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帮助,教育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安排不仅从认识上了解我们的老师、孩子,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也有利于在行动中落实这一主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2、《寻隐者不遇》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所见》要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能通过诵读和欣赏《题秋江独钓图》,进一步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4、《习作1》重点要引导学生由课文激活学生的素材库,并作好习作点的指导,让学生写具体细腻。
第二单元主题:【自然的奥秘】(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围绕“探究自然的奥秘”选编了四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召唤少年儿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探索、发现,去从“绿色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去开启大自然之门。《装满昆虫的衣袋》记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痴迷于昆虫以至于被责骂的故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变色龙》中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生动地描写了变色龙这一珍稀动物的外形及捕食、变色的情景,告诉了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生物资源。《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去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练习是以积累歇后语和观察的名言为主。单元习作则是在学生学习本组课文描写方法的基础上,仿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实现读书写作的结合。(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能尝试根据文章表达的顺序给文章分段。
2、能在学文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模仿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具体。领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三单元有“故事集锦”之称,分别为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均由古籍改编而来,将成语还原成故事的形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推敲》讲述的是诗人贾岛对诗歌语言的考究,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教材使用这个版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神话传说对真善美的追求,体会乡亲们对嫦娥思念的原因。《读书莫放“拦路虎”》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篇自读课文,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伊索寓言》选择了三则意蕴丰厚的寓言,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传神,发人深省。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我读书我快乐》给学生推荐的也是伊索寓言,其实,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几大寓言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克雷洛夫寓言,等等。《习作3》写“秋天的树叶”,重点训练如何观察,并将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练习3》共安排5项内容,有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感悟、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语文与生活”是关于京剧《红灯记》的,除了让学生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也学学这个京剧的唱腔。“诵读与积累”让学生诵读与积累的
是散文《幸福》。“写好钢笔字”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学写毛笔字”练习写虎字头和病字旁两种偏旁的写法。(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2、《推敲》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3、《嫦娥奔月》要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震撼。
4、《读书莫放“拦路虎”》侧重自读,指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伊索寓言》引导学生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获得教益。导读《伊索寓言集》。
第四单元主题:【无私奉献】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四组三篇课文分别讲述了三个人物:邓小平、高尔基、恩科西。用这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
《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以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使读者深受感染,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一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写法上由浅入深、寓理于事,不单讲了父子之间亲情,还将爱推而广之,使之更广博、宽泛——你的生活因为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而愉快。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电视中曾专门的报道过的真实事件。这篇课文所隐含的主题其实是很深远的,是世界性的。目前,世界人民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灾难,对于这场灾难,每个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二)单元目标:
1、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及品语细节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对小平同志的怀念、敬仰和颂 扬之情,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亲情的爱,还有广博的人间真情,从中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洞悉为人处世之道;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3、单元练习: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第五单元主题:【祖国各地】 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和《莫高窟》,另外还有一次习作和一个练习。
三篇精读课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都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大自然山水的风景美,古代历史的艺术美,无一不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美。所以本组教学应着重通过阅读来使学生享受到美的陶冶,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要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观察方法,要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习作5安排的是一次看图想象文章,主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课文里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正确朗读、书写,理解在文中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来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松树的特点,知道“奇”在哪里?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4、学习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去选取习作素材,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会和运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能够运用习得方法开展小练笔。
5、学习把自己的意思具体表达出来,锻炼说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诵读与欣赏,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语文素养。通过口语交际,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家园。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和了解写法。教学难点:学以致用。
第六单元主题:【百折不挠】 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主题关键词是“百折不挠”,围绕主题特点相机安排了《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等四篇课文,另有看图想象、写故事的一篇习作,还有一个练习。
《天火之迷》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研究和实验,揭开了雷暴的秘密,赞扬了他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讲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诺贝尔》则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习作6》是看图想象作文,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练习6》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 际和学写毛笔字这五项练习,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天火之谜》,尤其把“风筝实验”的经过讲具体、说生动。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感受“百折不挠”的单元主题。
3、学会有序观察看图,了解图意,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再编写故事。
4、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健康意识。
第七单元主题:【走进名著】 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四篇课文都和名著有关。《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水浒传》,《少年王冕》出自《儒林外史》,《黄鹤楼送别》脱胎于唐诗,《清平乐村居》乃是宋词。这是我们认识古典文学名著的一扇窗户,在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习作七提供了四个习作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习作,也可以自己命题,写感兴趣的内容。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自主性、创新性,关键是引导学生表达时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练习七主要通过学生对朝代歌以及《水浒传》主题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与文化的兴趣。(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本单元2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能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清平乐村居》,《少年王冕》的第五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来理解、感悟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5、以走进名著为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名篇的兴趣,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6、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首先是背诵学习的古诗词,文章中的精彩段落;第二是引导学生 学习课文通过对话、动作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第三是借助文本的学习初步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等名著的热情。
第二篇: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苏教版第八册第五单元是由《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以及《习作五》、《练习五》组成。
本组教材是动物篇,是围绕“合作”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三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
《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练习五》,安排了5个项目,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习作五》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天鹅的故事》有关破冰场面的故事。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等词语造句。
3、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迁移练习仿写某一场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6、通过《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学习,感悟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7、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8、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9、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10、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11、通过互相评价、讨论,明白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四点);
1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13、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本组教材,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三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教学设计要更多的考虑这些学习重点的落实。
四、篇目教学分析 《鸟语》 文本解读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插图也很精美。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深深的人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指导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部分要反复朗读,直至感悟其中的情感意蕴。
由于学生大都生活在城市之中,对鸟儿的种类及叫声并不精通,与文中“我”所生活的环境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深入文本感悟其内在含义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依据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我初步拟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学习文中生字,指导学生描红。重点理解“无拘无束、疏忽怠慢”等词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感受人鸟和谐的情趣。
5、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造句。
6、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7、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感受人鸟和谐的情趣。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3、学习文中生字,指导学生描红。课前预习,并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教学资源:补充习题第一题,练习册一至三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来,一起读课题。
2.顾名思义,鸟语就是鸟的语言,你一定听过鸟叫,可你懂得它们的语言吗?因为我们都不是通晓鸟语公冶长。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简洁明快,“可你懂得它们的语言吗?”一下子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读懂课文,探究鸟语的奥秘成为自然而然的期待。)
二、学习词语,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
(1)公冶长
无拘无束
说傻话
疏忽怠慢
嗓音
应验
矫健
(重点关注“冶”、“傻”等字写法)
(2)燕子 布谷 喜鹊
呢喃软语 亲切啼叫 充满深情
勤劳刻苦 喜事到家 希望安慰
●分组读。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两三个词,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由这些词语扩句构段,能帮助学生复现课文内容。把思维训练融入字词学习,同时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2.概括主要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猜想
编故事
布谷
喜鹊)
(2)小结: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语句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3、交流:
(1)指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一些较长和较难的句子。
(2)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尝试说说自己对一些生词的理解。(3)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所得,也可提出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或读得好的句段。
4、分组练读课文,加深体会课文内容。
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学会“抓住重点语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布置作业:
1、练写本课生字新词,完成课后描红。
2、完成练习册一至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无拘无束、疏忽怠慢”等词的意思。
3.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感受人鸟和谐的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四到六自然段,读出情趣,学习语言形式。
教学资源运用
1.课件。
2、补充阅读《鸟装饰大自然的美》补充习题第二题 教学过程
一、感悟情趣,学习语言
(一)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到底作出怎样有趣的猜想呢?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1)读出情趣。
①布谷争春,它的亲切啼叫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指名读、齐读)
②把“布谷布谷”的叫声加进去读,你会发现更有意思。
(谷、布、苦等很押韵)
③师生、生生合作读。
(2)说出情趣。
布谷鸟还会和我说些什么?
3.和布谷鸟这样自由地交流,你的感受是(快乐、没有烦恼、自由自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可以包含我们所说的种种感受——无拘无束。
引读: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4.“我”从布谷鸟的话中还读懂了什么?(相机理解“疏忽怠慢”,板书:勤劳刻苦)
5.小结:根据布谷鸟的叫声,作者作出了有趣的猜想。(板书:叫声)
(设计意图:课文浅近易懂,充满情趣。因此紧紧抓住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变换形式的读、入情入境的说,使文字描述的生动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呈现,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其中情趣,丰富了“无拘无束”的意思。)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1.对喜鹊的猜想又是根据什么呢?(板书:名字)自由读第10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自己的猜想的,读后请大家完成一个填空。(填:总是、总是、总能)
2.相同意思的词反复出现,我们就要学会关注。那作者为什么要反复用这个词呢?请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体会体会。
交流。(强调喜鹊是报喜之鸟)齐读。
3.讲解:自古以来,喜鹊这个吉祥的名字就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希望,如果有两只喜鹊飞来,人们会想——(双喜临门),如果有喜鹊登上了梅树的枝头,那就是——(喜上眉梢),你看,人人都希望喜事到家呀!(板书:喜事到家)
4.引读:
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
所以,每当听到喜鹊“喳喳喳喳”的叫声,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
所以,虽然喜鹊的“话”常常不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5.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说明这只是猜想——据说。换一个词,也能表示猜想的意思。
(设计意图:理解内容和领悟写法应该相伴相生,因此引导学生由“总是”、“总能”这些词深入思考,一方面能紧扣“喜”一词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知道了“写什么”,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了课文的构段方式,学习了“怎么写”。)
(三)模仿写话
作者根据布谷鸟的叫声和喜鹊的名字都作出了有趣的猜想。那大自然的鸟儿还有很多——你看,啄木鸟正在笃笃地敲打着树干,和平鸽给世界带来和平的希望,大雁排着队伍整齐地从空中飞过,百灵带给我们吉祥„„听着它们丰富的“语言”,我们的心里一定浮想联翩,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请你选择一种鸟儿,听听它的叫声和名字,学着课文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与阅读对应进行片断训练,内化了阅读,又进一步感受了鸟语中的情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小结,存疑延伸
听听鸟语,猜猜鸟名,“我”在想象的世界里,听懂了鸟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那么,为什么“我”能成为鸟的“知音”?“我”在和鸟的交往中还收获了什么呢?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继续带你们走进鸟的世界聆听鸟语。
(设计意图:结尾回应整堂课,同时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下节课将围绕“知音”一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鸟和谐,体会作者的爱鸟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造句。
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3、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教学资源:含“疏忽”、“倍感亲切”词语的句子投影。补充习题 教学过程:
总结延伸,走向课外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相机进行造句训练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把你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相机进行造句训练。出示: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音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1)学生说说自己对“疏忽”一词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境)(2)自已尝试进行造句。(3)交流评议。
(4)按相同的方法完成对“倍感亲切”的造句训练。
二、学习文章写法,进行拓展练习
1、本文写小作者从鸟的身上想到了很多,在写布谷鸟和喜鹊时叙述详细,而在写其他鸟时则比较简略。拓展练习一:
在作者所写的其他鸟类中选择一个依照前文进行详写,如:可以写自己同燕子的对话,也可以写自已观看大雁的飞行。要求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同时还可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1)学生练写。(2)交流评议。
2、本文写了很多种的鸟,作者都能抓住它们独特的地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拓展练习二: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或叫声。要求语言准确、通顺。(1)学生练习完成训练。(2)交流评议。
(本次练习可根据上课时间进行安排,亦可安排在课外完成)
三、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2、3自然段。
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3、学生练背。有条件的可当堂试背。布置作业:
课内完成:
1、选择两个拓展练习的其中一个写下来。课外完成:
1、完成补充习题
2、背诵全文。
第三篇:单元教材分析
8.大自然的坏脾气
第一课时可怕的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1.通过图片与文字介绍,让学生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2.通过小组介绍自然灾害,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访问家长、翻阅书报和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方面等的资料,如有关地震、洪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到两种自然灾害进行介绍。
2.教师准备有关课件:2004印度洋海啸;阅读资料:致死人数最多的台风.造成无家可归者最多的飓风.危害最大的冰雹;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有关视频资料。
布置预习:
1.通过访问家长.翻阅书报和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方面等的资料,如有关地震.洪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到两种自然灾害准备进行介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坏脾气
二、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1.小组交流预习收获
交流对自然灾害的了解。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解决。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课件展示:(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火山爆发视频;)
大自然的坏脾气知多少
你知道大自然还有那些坏脾气?
这些坏脾气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课件出示阅读资料:致死人数最多的台风、造成无家可归者最多的飓风、危害最大的冰雹。)
小结:像大家你刚才谈到的地震.台风.火山爆发,它们都是在自然界自身运动中发生的突发性灾害,而山体滑坡.土地沙漠化等则是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是渐变性灾难。(课件展示:山体滑坡,土地沙漠的形成)
讨论:你想对那些由于违背自然规律而造成自然灾害的人们说些什么?
四、巩固检测
我会填
1.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所产生的自然异常现象。它们之中既有()、()、()()等突发性灾害,也有()()()等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渐变性灾害。
2.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
3.火上喷发是()激烈运动导致结果。
4.()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它往往与暴雨、水灾等灾害相伴而生。
5.龙卷风是一种()。
6.我国最近一次较大范围的洪灾是在()年发生的。
五、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我国的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1.通过图片与文字介绍,让学生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2.通过小组介绍自然灾害,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访问家长.翻阅书报和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方面等的资料,如有关地震.洪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到两种自然灾害进行介绍。
2.教师准备有关课件:2004印度洋海啸;阅读资料:致死人数最多的台风.造成无家可归者最多的飓风.危害最大的冰雹;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有关视频资料。
布置预习:
1.通过访问家长、翻阅书报和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方面等的资料,如有关地震、洪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到两种自然灾害准备进行介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坏脾气
二、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1.小组交流预习收获
交流对自然灾害的了解。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解决。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课件展示:(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火山爆发视频;)
大自然的坏脾气知多少
你知道大自然还有那些坏脾气?
这些坏脾气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课件出示阅读资料:致死人数最多的台风.造成无家可归者最多的飓风.危害最大的冰雹。)
四、小结
像大家你刚才谈到的地震、台风、火山爆发,它们都是在自然界自身运动中发生的突发性灾害,而山体滑坡.土地沙漠化等则是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是渐变性灾难。(课件展示:山体滑坡,土地沙漠的形成)
讨论:你想对那些由于违背自然规律而造成自然灾害的人们说些什么?
五、巩固检测
我知道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什么?
2.列举我国频繁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
六、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参与度比较高,搜集到的资料较丰富,因此目标达成率比较高。
9.与自然灾害的较量
第一课时防灾与减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关注并感受自然灾害发生全过程中的情景及其变化,懂得防灾减灾的意义。
2.使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忧患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3.掌握“洪水来了”和“地震来了”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学习自我包混,掌握一些防灾减灾的技能,以便更好的防灾和减灾。
教学准备:
1.网上收集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整合有关教学内容。
3.调查本地区有哪些防灾减灾机构以及先进设备。
4.浏览网面,学习地震预防知识,借鉴一些地震自救的经验。
5.收集本地区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了解家乡发生的自然灾害。
你知道我国发生了那些大的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带来了哪些损失?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那些成就?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引入新课
(1)观看影片《抗洪抢险》片段。
(2)有话大家说:从刚才播放的影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想到了什么?
(3)师小结:是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然界有许多无法逃避的灾难。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巨大力量是无法比拟的,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依靠这种必胜的信念,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进行了无数次感天动地的较量。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与自然灾害的较量
二、交流预习效果.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交流了解到的家乡发生的自然灾害。
师: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平均1000亿元。那么,你知道我国发生了那些大的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带来了哪些损失?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那些成就?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1.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第一,政府重视,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讨论:政府制定了那些防灾减灾法规?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成立了哪些防灾减灾机构?
第二,政府开展减灾工程建设。如防震抗震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农业林业生物灾害防治
工程。
第三,加强灾害保障与救援工作。
第四,进行减灾宣传教育。
2.听故事,深化感知
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自然灾害无法避免,但只要我们知道了如何防灾减灾,就会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和损失。
四、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自护与救助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关注并感受自然灾害发生全过程中的情景及其变化,懂得防灾减灾的意义。
2.使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忧患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3.掌握“洪水来了”和“地震来了”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学习自我包混,掌握一些防灾减灾的技能,以便更好的防灾和减灾。
教学准备:
1.网上收集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整合有关教学内容。
3.调查本地区有哪些防灾减灾机构以及先进设备。
4.浏览网面,学习地震预防知识,借鉴一些地震自救的经验。
5.收集本地区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了解灾害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
(1)听故事录音《小江珊演绎生命奇迹》。
(2)6 岁的小江珊在激流中浸泡了9个小时,却顽强地挺住了,幸免于难,这是生命的奇迹,为什么能有这个奇迹?
交流。
揭示课题:自护与救助,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效果、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1.交流“洪水来了”的自救自护。
(1)洪水来了,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2)交流自护自救办法。
(3)除了书中介绍的办法外,你还有哪些好办法呢?
2.交流“地震发生了”的自救自护。
(1)课件展示读故事,谈谈自己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次灾难,两种结果》.《缇丽的故事》)
(2)设问:在屋内时,发生地震你怎么办?
在屋外时,发生地震你怎么办?
在学校时,发生地震你怎么办?
在公共场所时,发生地震你怎么办?
(3)除了书中介绍的办法外,你还有哪些好办法呢?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1.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1)“洪水来了”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第一,不要爬到泥坯墙的屋顶。
第二,山洪暴发,常有行洪道,要向其两侧避开。
第三,过河时一手拉绳,无绳时可用一竹棍.木棒探水深及河床情况。
第四,节约粮食和熟食品,注意饮水整洁。
(2)“地震发生了了”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第一,感觉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第二,不要慌张的向外跑。
第三,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第四,在学校、百货公司、剧场时依照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四、巩固检测
1.当你遇到洪水时,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来进行自救和救助别人呢?
2.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科学技术来进行防灾减灾呢?
五、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学习过程中参与度比较高,但在交流过程中部分学生游离在外,不能积极参与,究其原因学生之所以不学问题是因为问题的本身存在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不要提含糊过深的问题。
10.《灾难无情人有情》
第一课时灾难面前我们手牵手
学习目标:
通过图片与文字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心与帮助,体会到人间的真情。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支援灾区。
教学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观看影片.读书等活动,收集一些面对灾难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然后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班上进行展示;收集有关体现在灾难面前人们互帮互助的谚语.名言等,明白在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危济困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收集有关人们帮助灾区人民抗洪(震)救灾,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歌曲欣赏,再现抗洪精神。
(1)课件播放歌曲《为了谁》,画面再现抗洪大军勇战洪水,冒死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场面。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你们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想对那些与洪水顽强拼搏的武警战士说些什么?
(3)师小结:199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次人与自然的较量。在这场战争中,武警官兵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抗洪精神”的赞歌。
二、汇报交流,感受人间真情
(1)灾难面前,不光是武警官兵鼎力相助,全国各族人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
民渡过难关。(课件展示医务人员为灾区人民送医送药、汽车输送救灾物资、小朋友为灾区捐款的情景)
(2)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你想说些什么?(揭题——灾难无情人有情)
(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地方受灾,全国人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课前,你收集了解了哪些相关资料?
学生汇报交流。
三、活动导行
(1)想一想,你曾经为灾区做过什么?
(2)小组讨论
我们作为小学生,能够为灾区的人民做些什么?
(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你对灾区的真情,可以用绘画.演节目.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慰问信等形式)
四、总结拓展
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灾难无情人有情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第二课时伸出友爱的援助之手
学习目标:
通过图片与文字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心与帮助,体会到人间的真情。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支援灾区。
教学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观看影片.读书等活动,收集一些面对灾难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然后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班上进行展示;收集有关体现在灾难面前人们互帮互助的谚语.名言等,明白在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危济困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收集有关人们帮助灾区人民抗洪(震)救灾,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人间却有真情在,面对如此真情,你如何理解? 师小结: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汇报交流,感受人间真情
(1)课件展示:灾难面前,医务人员为灾区人民送医送药.汽车输送救灾物资.小朋友为灾区捐款„„全国各族人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2)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你想说些什么?
(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地方受灾,全国人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不仅如此,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还热情的帮助世界各国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的人民。(课件展示:2003年5月21日,非洲阿尔及利亚地震导致严重损失,中国政府无偿向阿尔及利亚人民提供人道主义帮助并派遣国家救援队的场景)
小组讨论:
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中国政府为什么向阿尔及利亚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如果你是灾区人民,面对这些救助,你会怎么想?怎么
说?
关心和援助世界各国人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是中国政府的一贯做法,你课前还收集了解到哪些资料?
学生交流。
三、榜样引领,深入导行
关心和救助受灾人民,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大人的事,我们小学生同样能做到。身边有不少榜样呢。试列举一下汶川地震发生后,你身边的抗震救灾援助小模范都有谁?他的什么事,让你感动,值得你学习?
作为小学生,灾难发生时,我们能够为灾区的人民做些什么?
四、总结拓展
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灾难无情人有情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
本单元品社教学反思:
讲完本单元课,我感触颇深,首先是对于钻研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不管是在我自己备课过程中,还是在授课中,都感受到了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以及合理的利用教材的设计思路,都是基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设计的课堂生成问题,也正是由于对教学目标的牢牢把握,才使得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时而不凌乱,冷静时不沉闷。其次,我也更深刻的感受到做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老师,是越来越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在自己的课堂上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体验,创设出了很好的教学环节,这说明在备课阶段一方面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而极大的拉进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单元教材分析:
人类的生活.社会的进步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又需要年轻一代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的方法。本单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具体.详实的例子,引导学生在观察.调查.实践中,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秀品质,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四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5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有几只灰雀?灰雀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3.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内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地说()地歌唱
二、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1.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2.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给文中带点词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
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4.你喜欢哪些动物呢?为什么?
6、小摄影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板书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有礼貌)
7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
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五、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8*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 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 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 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 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 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 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 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人物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中的主要人物。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 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
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第五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王玉叶
一、课标
(一)识字写字
学会19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新词,抄写指定段落。(二)阅读
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背诵文中喜欢的段落。
2、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其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感。
(三)习作
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或读后感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口语交际
学生通过演讲、朗诵诗歌、讲故事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感情。(五)综合性学习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在汇报交流中提高总结及口语能力,在交流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材内容
1、编写特点:(1)单元导读、课例、口语交际、回顾拓展都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安排,各部分内容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听、说、读、写各种活动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
(2)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优秀篇目《詹天佑》,还选取了感情真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的诗歌的《中华少年》。(3)加强导学功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此外,“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在“回顾·拓展”中 “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特别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内容结构
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祖国在我心中,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课例中两篇精读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著名人士的爱国情怀。两篇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则向我们介绍了边防战士和中华少年的爱国之情。
口语交际则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表达爱国情怀。习作则学习演讲稿或读后感。
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对本组课文的重点进行小结:即体会爱国情怀。日积月累积累一些爱国名言。
三、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横向整合
本组教材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专题精心设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与回顾拓展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着、诠释着、实践着这个专题。
《詹天佑》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怀念母亲》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 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彩色的翅膀》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中华少年》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纵向整合“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训练项目的落脚点是六下的第三组“深深地怀念”。爱祖国不但要展望未来,了解新成就,还不应该忘记历史,忘记英雄。本组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革命人生观打基础。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够引发学习学习的热情,对祖国的感情也会油然而生,搜集爱国的资料,学生也能做到。在学习课文中,学生对感悟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有困难,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运用查阅的资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情感。难度较大的是学习写演讲稿,教师要出示例文,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写演讲稿。
五、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重点感悟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情感。在本组课文的学习及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在学习及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请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针对本组课文来说,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另外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不应该只是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更多的是要在资料的帮助下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东西。
2、理解文章内容时,以读为主,注重课内外结合。
《詹天佑》是一篇老课文,“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是它不变的人文内涵,但在不同的单元编排里它承载着不同的读写训练任务。在本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又要训练学生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可以采用感情朗读法,在读中体会詹天佑为国争气、为中国工程师争气的坚定信心,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学第五、六自然段时则可以采用读画结合法,研读课文,画示意图,进行交流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品味课文的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评价建议 教学离不开评价,为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为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要评价学生的:
1、课堂表现:包括听讲、讨论、发言。
这项内容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学生、组长、教师各有一张表,每周评一次,期末统计。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评价写作能力:包括日记、练笔和习作。
坚持鼓励为主,把学生的习作分为优上、优中、优下、良上四个等级。尤其重视学生习作中遣词造句是否应用了积累的语言素材。在平时的批改中根据学生使用佳词佳句的数量采取等级加分制,用一个好词加一分,用一个好句加二分,激励学生运用积累,推敲文字。要关注习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认真批阅他们的习作,努力发现他们使用的佳词。一个学生在练笔中用了第13课的“恳求”一词,我马上给他加二分,并当众大加赞赏。这样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激励,逐渐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样评价能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态度、表现,是全面、公正的评价,起到了很好的肯定、激励作用。(三)课程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
2、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3、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