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6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自折不挠”这个主题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即《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从内容上来看,这四篇课文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选人物涵盖了古今中外。所先人物有科学家、学家、医药学家、发明家、画家。他们都是名人,都是成功人士。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百折不挠、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从体裁上来看,前三篇文章以记叙为主,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刻画人物的形象,通过阅读感受人物的精神,懂得一定的道理。后一篇论说稍重,通过具体的事例,阐明作者的观点。我们除了感情滴水穿石的精神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这种叙议结合的方法,并进行类似的习作练习,如写读后感。
《习作六》是根据图画,想象并编写故事。练习6的语文与生活是看一段话然后读感受。诵读与积累是分角色朗读一篇童话。健康小顾问是一个比较适膈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
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字只要求会认读。
3、能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积累本单元所学的成语。
4、学会默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通过多形式地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
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习“不折不挠”的精神。
5、能针对周围同学的健康状况,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6、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看图写故事:内容要有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想象图画后面空白处的情景。
单元重难点分析
1、《天火之迷》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
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难点在于引领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展开想象,感
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诺贝尔》的重点是体会诺贝你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然历经失败、病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4、《滴水穿石的启示》的重点在于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
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第二篇:第6、7、8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题材、体裁与第二组相同,但表达的主题不同。本组以“执著的追求”为主题,选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训练的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实验过程,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弄明白。
《全神贯注》,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从而体会罗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艺术创作状态。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有关罗丹的“资料袋”可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读读,以丰富对课文人物的理解。
《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场景来理解。
《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可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样,要抓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重点学习和体会。
口语交际、习作:这是本学期第二次写人的作文(第二组实际上也是写人的)。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在:“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教材在“习作教学部分”没有系统地提示写作的方法或者说没有明确地提出写作的方法,但在阅读教学时还是作了提示,如,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体现在课文中泡泡里的思考题和课后思考练习题,有的在“我的发现”中提出来,如第二组有关留心周围事物、多读书、勤观察、勤动笔。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以“故事长廊”为主题,选有中外著名故事,包括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学习本组课文,要求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训练的重点是: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这组课文,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有关阅读的训练项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在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提出来,一般意义来讲,这是有关分段、归纳段意方面的训练。二是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中外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教学时可以采取默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把握主要内容──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这组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无论是提出不懂的问题还是提示重点的句子,都举例性质的,暗含着阅读方法的引导和迁移,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知道哪些句子表情达意。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本学期掌握的语文基本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学习目标。
习作:安排的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这也是体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不管写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应该要求学生把作文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如写后认真修改;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想象作文同样要鼓励学生真实的想象,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胡想乱造,老师要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内安排了三次小练笔,分别是“想象人物的表现”“读课文后的感受”“想象周围人议论的情景”。教学中可以由读到写,不要受教材内容安排的局限,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情况,多安排一些适于学生的练笔内容。“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为随堂练习,一般为半课时。不宜拔高要求,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当作日常要求,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本中。
第三篇:教材分析第2单元
第二单元《声音》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策略指导
一、本单元编写意图
(一)本单元在全册课本中的地位
通读全册12个单元,其中有5个单元谈到了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包括《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奇妙的海底世界》这五个单元的内容。《色彩》重在描写以视觉角度感悟的美好的世界,《声音》是以听觉为切入点点燃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塞北江南》意在感悟祖国的幅员辽阔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美,《鸟儿》则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中的生灵,感悟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从而唤起学生对于这些自然界的生灵们的珍惜、关怀、保护之情。而《奇妙的海底世界》突出“奇”,引起学生对自然热爱与探索的兴趣。
本单元教材以“声音”为主题编写,选编了三篇主体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喜爱音乐的白鲸》《寓言二则》。其中《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散文,《喜爱音乐的白鲸》则讲述了一个故事,《寓言二则》的体裁是寓言。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视角通过统一的载体——“声音”来告诉人们应该以积极、美好的情感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题材涉及到了古今中外,范围比较广。本单元教材排在本册教材前面的位置,文体特点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住。要通过教师教的策略来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以便在后面相同体裁的学习中,让学生能更得法、更自主地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自然段较多,内容层次比较清晰,适合进行自然段的训练。
(二)本单元独特作用
本单元的课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风格清新活泼、用词准确,是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素材。课文通过事例来表达主旨,或以第二人称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方式来谈出作者的想法。一些课文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观察与体验,另一些课文需要相关的历史、文学、动物学知识作为深入学习的媒介,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积累、课后拓展,让学生的学习多一些深度和广度。本单元体裁多样,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不同文体的特点。特别是可以对比本单元散文中的表达方法和记叙文以及寓言的表达方法的不同,从而带领学生感悟不同文体、不同表达方式所传达的不同表达效果。
本单元课文用词准确,可以带领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用法和表达效果。每篇课文的特点也不同,可以借助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深入地感悟。《你一定会听见的》文字清新流畅、富有节奏感,可以进行反复地诵读、体味。《喜爱音乐的白鲸》 内容浅显,但文章层次清晰,有可深入挖掘之处,适合深入地剖析和诵读。《寓言二则》短小精悍,动作、心理描写生动,可以通过演一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主旨。多重策略的参与,会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更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本单元教材的特点
1.关注内心感悟,体味人文关怀
阅读《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我们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们谈心,亲切随和,娓娓道来,像一双手轻轻抚摸读者柔软的心灵。在多种形式的“问”中,在用文字逐层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动物、自然界、生活中声音美妙的过程中,不断激活着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用积极、欣赏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起学生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这轻轻流淌的文字,给人以温暖的人文关怀气息。
《喜爱音乐的白鲸》看似写出的是白鲸喜爱音乐的习性,实则更在抢救白鲸成功的过程和结果下,埋藏着人类对于动物们那深深的喜爱之情。正是建立在对白鲸了解和关注基础上的爱所创造的奇迹深深地感动着读者,而这更能唤起学生对这种美好人性的向往。
《寓言二则》则以讽刺的形式,通过事例一针见血地谈出了人性中的弱点,人物形象鲜活,在会心一笑之后给人以启示。
2.注重体现工具,继续夯实基础
(1)关于字词:本单元认字21个,写字26个,继续学习独立识字。本单元文字运用浅近易懂,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联系上下文理解的生词不多,如“绝望”“援助”“排场”“装腔作势”等。不光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本义,还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教师还要注重带学生去积累和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如“掠过”“拂过”“呼啸”的对比使用,如大雨“砸”、小水滴“清脆地落”等词的准确应用。还要带学生体会词语搭配的恰当应用对于文章的作用,如:“脆脆的饼干” “硬硬的糖果” “优雅的《蓝色多瑙河》”等。关注易读错字音,如:熟悉、召唤、脊背、奇迹等。关注点拨易写错字,如:“拨——拔”“顽——玩”“式——势——示”,着重结合构字法或字义来记字形。积累单元中的精彩句段,如语文天地中的古诗《赠花卿》和《竹里馆》。
(2)关于阅读:可以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由部分到整体,使阅读学习能够深化下去,让学生做到学得明白,而且可以学以致用。例如《喜爱音乐的白鲸》这一课,第一自然段讲了白鲸喜爱音乐,用美妙的歌声召唤同伴的习性,开头点题。第二至四自然段写出了白鲸遇险,作者重点突出了险。第五至六自然段写出了援救白鲸的过程,重点突出人类的救援的急切的心情和全力以赴拯救白鲸生命的过程,而这恰恰体现出了人们对白鲸的喜爱、关注、了解。第七自然段则写出了白鲸获救的结果。整篇文章的布局谋篇都依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进行。用白鲸遇险时的险结合上人类救援时的全力以赴,就渲染出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衬托出了人类对白鲸的爱。而使白鲸由开始一动不动到后来跟着破冰船游动起来的原因,正是前面谈到的白鲸喜爱音乐的习性,前面的铺垫此时觉得是如此的恰当与巧妙。其次是带学生明确一些总结段意的方法。如:《你一定会听见的》中最后一自然段“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然后你会微笑,我们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丰富,多么美妙!”这一段落的中心句,往往也是段意,而且它还是这篇散文的主旨,提纲挈领全文,使之达到形散神不散的目的。而有的段落没有可作段意的句子,如:《喜爱音乐的白鲸》《寓言二则》中的一些段落,可以通过抓表示本段意思的关键语句,把这些语句连串起来或进行概括作为段意。
3.关注读写能力,深入感悟文章
本单元读写能力训练点可进行一定的练习,如《你一定会听到的》第八自然段有一个省略号,“别让你的耳朵关闭:在寂静的夜里,听一听外面有什么声音传来;在闲暇的时候,听一首从来没有听过的歌曲或乐曲„„”后面的省略号处可以进行续写,意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真正去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声音。《喜爱音乐的白鲸》可以针对白鲸遇险时的心理和人们救白鲸时的心情进行扩写,当把这两部分扩写放在一起感悟时,学生就会更深地体会到人们对白鲸的爱。也可以在结尾处续写,“看着白鲸远去的背影,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主旨谈感悟。《寓言二则》也可以进行某方面的扩写,如:盗铃人盗铃时的动作让学生展开进行细致地描写。
4.关注表达特点,体味作者写法
作者写法很有特点。如《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作者开始时启发读者感受身边声音的奇妙,后面用一个“但是”进行转折,用来说明后面失去了听的兴趣是多么令人遗憾、悲哀,之后呼唤读者再去关注声音,还给读者介绍了几个声音游戏,最终谈出自己对这个世界声音的丰富和美妙的赞美。整篇散文引导着读者感情的变化,带有强烈的带动性与感染力。《喜爱音乐的白鲸》中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如:“聪明、顽皮的白鲸”将白鲸赋予了孩童般的天真,表达出了作者对白鲸发自内心的喜爱。“拼命地撞”“一动不动地挤”写出了白鲸遇险时绝望、害怕的心情。“马上报信、纷纷赶来”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白鲸的关爱。“优雅的《蓝色多瑙河》”“成群结队地跟”等则写出了白鲸获救,照应了开头,进行了点题。《寓言二则》语言精炼,通过抓住文中主要人物所想、所做和这样想、做的结果,凸显、放大了人物思想意识或行动上的弱点。
二、每篇课文教学侧重点
(一)课文内容简析
《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散文作者先通过列举动物的声音、风声、水声等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界声音的丰富与美妙,然后引导读者回顾自己生活中的声音,告诉人们声音伴随人长大。之后再提出长大后人们往往关闭了耳朵,然后劝告人们不要关闭耳朵,教人们在生活中体验声音的美妙。最后提出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那就是引导人们去发现生活中声音的丰富和美妙。
由于这篇课文在选入课本时有改动,可以请学生去了解一下原文的内容,这对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全面地理解本篇课文的内容是有帮助的。
《喜爱音乐的白鲸》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记叙的。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群白鲸因追赶鱼群在北极遇险,抢救人员想尽办法,最终用《蓝色多瑙河》的乐曲把白鲸引入深海的故事。并且通过此表达了白鲸喜爱音乐,人类对动物关爱的主旨。可以用白鲸的命运和文中人们以及读者情感变化这两条线索来细致地感悟文章。
《寓言二则》中的《掩耳盗铃》讲了一个盗铃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铃铛,被当场发觉的故事。它的寓意是:讽刺了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偏设法掩盖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要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就是自己欺骗自己。《滥竽充数》讲述的是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的故事。它的寓意是: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告诉人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语文天地》中的口语交际:“畅所欲言”内容安排小组讨论“噪音的危害很大,你知道它有哪些危害?”并且要讨论一下“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建议讨论可以分为两步来进行,第一步先引导学生讨论第一个层面:噪音对你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然后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基于初步分析整理之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之后再进行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学生有的可说、知道怎样说,才能够真正达到口语交际的实效。
《语文天地》中的“笔下生花”可围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声音”或“听声音编故事”的主题来开展。虽然给了学生题目,但是对于“写什么”和“怎样写”学生心里还会有许多的困惑。
1、关于“写什么”的问题。一提到最喜欢的声音,可以顺着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启发和梳理:你喜欢什么样的声音?是清脆的、是柔美的、是婉转的还是震耳的?亦或是其它的什么样的声音呢?这声音是来自哪里的?是来自自然界的声音吗?比如动物、植物、风雨雷电等。是来自我们身边吗?是口里发出的歌声、哨声?还是器具碰触的声音?或者是身边人的话语等等。是我们每天都可以听到的,还是偶尔听到的等等。在这么多的声音中,我们会特别喜爱一些声音,而喜爱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带给你愉悦、幸福、振奋、宁静等美好的感受,一定要写出为什么喜欢这一声音。选择的时候,要注重选择自己感受最美好、最清晰的题材,这样才能让自己有话可写。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们打开思路,教学生如何选材,为写出好文章奠定基础。
2、关于“怎么写”的问题。声音是无形的,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很难用语言把它描述得很生动。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借助比喻、拟人等方式把使抽象的声音变得有形、有色、有温度、有生命。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声音写出感染力。另外要多关注自己对于声音的感受,把它具象化为一幅画面、一个动作等。再结合自己的联想,就能写出有感染力的文字了。
(二)突出表达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
特点1:运用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效果和感染力。
《你一定会听见的》文中大量运用了排比句、排比段,如第三至五自然段的排比强调了声音无处不在,第一自然段的排比加强了作者启发读者关注身边声音的感情力度。同时排比的应用又使语句有了诗一般的韵律。提问、设问、反问使得作者的语句有了更强烈的引导性和感染力。
特点2:运用第二人称写法,营造和谐交流氛围。
本文从题目到内容都使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这样一来,当读者阅读时就如同和作者直接进行交流一样。让人感觉到特别地亲切和自然。再加上文中大量的反问,使文章有了一种直抵人心的感觉。在不断地问中,读者不由自主地开始审视自己对于身边的美好生活、美妙声音的态度,扫除心中的漠然,增强了对美好生活的感悟。
《喜爱音乐的白鲸》
特点1:运用情节的一波三折,调动读者密切关注。作者的语句平实,用词准确,文中的许多词句都对凸显主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纷纷”“优雅”“成群结队”等。在平实的语句下,作者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却是一波三折。前一幕还为白鲸嬉戏的场景所吸引,后面马上开始替它命运的转变而揪心,前一幕还在为有人来搭救它而感到庆幸,后面凿好的冰马上冻上,救助无效而失望。前一幕还在政府的支援下开启出“生命通道”而兴奋,后面又被白鲸因害怕不配合的事实所困扰。前一幕还在为人们想到的《蓝色多瑙河》能否救白鲸一命而担心,最后终于为白鲸的获救而松了口气。作者用了大量诸如“但是、却、可是”的表示转折的词语,调动起读者对文中白鲸的命运的关注,做到了引人入胜。
特点2:利用结尾的意犹未尽,帮助学生深化课文主旨。这篇文章的结尾之处,只写了“白鲸终于得救了”就戛然而止了。那么,那么多全力关心、帮助它们的人看到它们脱离了危险,此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如果你是白鲸,你又会对人们说些什么?看完这篇文章,作为读者,此处你又想说些什么?这意犹未尽之处,也可以变成学生对主旨深入理解的增长点。
《寓言二则》
特点1:运用生动精炼语言,勾勒人物形象。
两篇寓言的语言都简短精炼,形象生动,能抓住最典型的特征,以准确、形象的字眼把事物勾勒出来。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人物神态、心理和动作的描写上。例如:“掩”“伸”“偷”几个动作,就把明知铃铛一碰就会被别人发现,但是还自己欺骗自己,明目张胆偷盗的愚蠢小偷形象塑造出来。《滥竽充数》则通过“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偷偷地溜”等寥寥几个动作表情的描写,就刻画出一个没有本事还装腔作势、蒙混多年,最后混不下去了,只得灰溜溜逃走的南郭先生形象。这些寓言故事,都是以洞幽察微的观察力对最平常的人物进行深入挖掘,并揭示其本质,借寓言故事来解剖人性的各个层面。看来夸张幽默,实则寓意无穷。
特点2:运用严谨逻辑,揭示深刻思想。
《掩耳盗铃》这篇课文先点明了盗铃人的想法,然后用“只要„„就„„”这样的句式说明了只要碰了铃铛就会被发觉的必然联系。也展现出了明知不能做,他仍要硬去做的愚蠢形象。然后通过他的想法露出了思维逻辑上的马脚:此处的掩耳朵,不是掩自己的耳朵,而是掩众人的耳朵。众人的耳朵是掩不住的,因此掩耳盗铃的结果就必定是被发觉。
《滥竽充数》这篇课文,开始提到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常令三百人一起吹竽,这正是为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接着就描写南郭先生如何通过假装吹竽的表情和动作一次次蒙混过关。之后写出了齐湣王喜欢一个接一个听吹竽,这“一个接一个”正是是造成南郭先生狼狈溜走的直接原因,因为它直接考验着每个人的吹竽水平,而只会装腔作势的南郭先生当然无法混下去了。寥寥数句,就通过严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了深刻的寓意。
(三)教师教学困惑 《你一定会听见的》 困惑1:这篇课文是散文,用强调结构吗?(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基于学生的年段特点,也许不必特意强调这一特点,但是一定让学生感知到散文中提纲挈领的“线”和内在的层次与联系。)
困惑2:文中哪些地方分别运用了设问、反问、疑问呢?(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一段自问,一段自答,运用了设问的方式。第二自然段中的“这都是想象的,我怎么能听出来呢?”这一句以及三至五自然段的第一句,它们都只问不答,答在问中,运用了反问的方式。其中三至五自然段的第一句除了是反问句,还是它们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读的时候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还要读出肯定的态度。第十一自然段中“用两根筷子敲敲家里的杯子、盘子、碗,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一句是疑问句。)
困惑3:为什么写声音会先从“无声”起笔?(开篇描写“柳树梳头”“一大群小蚂蚁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而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只有在极度安静的情形,才会用心去捕捉出一些细小的声音出来,有些甚至是人类的幻觉。不过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柳树梳头”、“小蚂蚁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都应该可以听见了。作者的意图就在于此。)
困惑4:为什么以《你一定会听见的》为题?(“你”是第二人称,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者。“一定”表示肯定、有信心,说明声音无时无刻就在你的身边。用这个题目来启发读者去关注身边的丰富、美妙的声音,进而热爱美好的生活。)
《喜爱音乐的白鲸》
困惑1: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白鲸,对吗?(这篇文章是通过写白鲸爱音乐,从而体现人类爱白鲸、爱动物的情感。)
困惑2:救援人怎么知道白鲸遇险的? 《寓言二则》
困惑1:《寓言二则》里的故事是否具有真实性?(这是寓言,不一定是真实的,主要是借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个事理。)困惑2:如此精炼的寓言,该从何讲起。(可以追踪寓言的出处、时代的背景、作者的写法和特点、内在的逻辑关系,关注寓意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
困惑3:课本中附了《滥竽充数》的原文,需要逐字逐句讲解吗?(由于年段特点,本学期出现的这篇文言文,学生对比着课文读一读,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即可,不用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
(四)学生学习疑难 《你一定会听见的》
疑难1:文章中那么多自然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篇文章自然段比较多,但是它的内容安排是有一定层次和联系的,但是作者最主要想表达的就是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那就是“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然后你会微笑:我们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丰富,多么美妙!”)
疑难3:文章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问句?(这和散文这一文体特点是分不开的,每个问句都有自己的作用,都是为表达作者的情感服务的。)《喜爱音乐的白鲸》
疑难1:白鲸为什么喜欢音乐?
疑难2:为什么说白鲸获救是个“奇迹”。(在救白鲸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救援队伍中来,虽然白鲸的“生之路”——那二十多千米长的通道已经开凿出,但是白鲸仍是迟迟不肯动,直到用《蓝色多瑙河》音乐引导,它们才顺着通道游出获救。白鲸的得救正是由于人们了解了白鲸喜爱音乐的习性,是优雅的音乐把白鲸送回了深海,更是人们的爱心把白鲸送回了深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寓言二则》
疑难1:盗铃人明明知道动了铃铛,就会被发觉,他为什么还要去盗铃呢?(因为他认为掩住自己的耳朵,就听不见声音了。其实别人听得见,只是自己欺骗自己罢了,作者就是要把这种愚蠢的行为让大家知道,然后都引以为戒。)
疑难2:滥竽充数的“滥”是什么意思?(这个“滥”字是与事实不符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疑难3:《滥竽充数》这篇课文中是否也讽刺了齐宣王呢?(是的,正是齐宣王的讲排场、用人不善,给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可趁之机。但是它并不是文章主要想体现的。)
(五)教学策略参考(教法及主要环节)
“不同程度的班级”教学侧重点
基础薄弱的学校、班级:读懂文中重点自然段。《你一定会听见的》抓住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初步感知“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把握住文章主旨。并通过反复、多形式地读进行深入地体味。《喜爱音乐的白鲸》这篇课文要准确了解课文的体裁、内容、主旨,明白“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努力带领学生在援救白鲸部分通过抓词、抓句来体会人类对白鲸的关爱之情。《寓言二则》在读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内容和寓意。
基础一般的学校、班级:多在重点段上下功夫,并且以欣赏的角度了解一些表达方式方法。如《你一定会听见的》可在品味那些“拂”“掠”等词上下功夫,感悟作者语言的精准,感悟身边声音和事物的美好。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要读出语气。《喜爱音乐的白鲸》在抓词抓句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细致地品词品句,引导学生读出语气。体会作者一波三折的写法和作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寓言二则》带领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部之间的逻辑关系。
基础较好的学校、班级:多在段的教学上细下功夫,学生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如《你一定会听见的》要带领学生把握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力图从更整体的角度把握全文。清楚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可进行扩写和续写的训练。并了解它们在理解主旨方面的作用。能联系生活实际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把个人独特的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喜爱音乐的白鲸》能从全文出发,通过词句的品析以及把握自然段之间的联系,体会人对白鲸的伟大的关爱之情。懂得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用朗读的技巧,有感情地读出人物情感的不同变化。有效进行续写的具体指导。《寓言二则》复述两则寓言,并能在生活中恰当应用。
“不同层次的教师”教学侧重点
5年内教学年限的教师:应以读为本,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内容,把握内容之间的层次,重视朗读,读中感悟,体会情感,领悟道理。
例如:《你一定会听见的》
1、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课文的体裁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内容是什么?
3、三读。理清关系。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3、四读。文章的主旨是激发人们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的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去热爱我们的生活。作者是通过写哪些方面来表达这一主旨的呢?(通过结合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细致地品词品句,体味各部分内容在体现主旨方面的作用。)
4、五读。初步感悟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继而通过朗读,读出自己对这篇散文的理解。
有一定教学经验教师:以读为本,关注感悟的深度。要在理解全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质疑,从而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有意识地关注文章的写法、学法和读法的指导。
例如:《喜爱音乐的白鲸》中抢救白鲸这部分
1、一读。整体感知本段,问题:这部分在写什么?(人们在全力抢救白鲸)
2、二读。细致品味词语,问题:从哪些词句你能体会到人们是在全力抢救白鲸?(品味“马上”“纷纷”“一听到这个消息……”“带来好吃的”“只好向当地政府发电报——表示无可奈何但仍没有放弃”“直升飞机和破冰船来了——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全力以赴抢救白鲸生命”等)指导这些词句的读法。
3、三读。以深度质疑,关注写法。看整个抢救白鲸生命这部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利用转折词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营造的一波三折的情节以及文字所渲染的紧张的氛围)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四读。问题:白鲸得以脱险依靠的是什么?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依靠白鲸喜爱音乐的习性、人们对白鲸喜爱音乐习性的了解,以及人们对白鲸的关爱之情,缺一不可)
5、五读。读出全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在凸显主旨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且读出自己的感悟。最后进行续写等训练。
经验较丰富的教师: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可以注重于对学生的引导。采取自学、讨论或感悟、探究或导读式的教学策略等,引导学生自觉深化理解。例如:《掩耳盗铃》一课
1、一读。先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关注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指导学生朗读。
2、二读。阅读提示:用不同的线画出盗铃人所想和所做以及这样做的结果。思考:联系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3、三读。引导学生抓明知“一……就……”但仍“掩……伸……偷……” 体会盗铃人明知会被发觉,还是自己欺骗自己,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
4、四读。反复读,感悟,通过自己思考加小组交流的方式发现盗铃人想法中的问题。了解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寓意。
三、课时分配安排
教学本单元教材可用9-10课时。
其中主体课文用6课时,语文天地用4课时,其中,字词句练习用1课时,积累、拓展阅读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1课时。
第四篇: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课本承接前8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在课本开头安排了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这两方面的内容。
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有着长期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要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此外还要取得家庭的密切配合,让家长和我们达成共识,从而抓紧、抓实。第一单元主题:【园丁之歌】(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针对刚开学有一个教师节,所以本册第一单元课文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入了3篇课文。《师恩难忘》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浓浓的师生情;《陶校长的演讲》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体现的是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古诗《寻隐者不遇》语
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所见》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习作也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帮助,教育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安排不仅从认识上了解我们的老师、孩子,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也有利于在行动中落实这一主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2、《寻隐者不遇》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所见》要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能通过诵读和欣赏《题秋江独钓图》,进一步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4、《习作1》重点要引导学生由课文激活学生的素材库,并作好习作点的指导,让学生写具体细腻。
第二单元主题:【自然的奥秘】(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围绕“探究自然的奥秘”选编了四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召唤少年儿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探索、发现,去从“绿色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去开启大自然之门。《装满昆虫的衣袋》记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痴迷于昆虫以至于被责骂的故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变色龙》中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生动地描写了变色龙这一珍稀动物的外形及捕食、变色的情景,告诉了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生物资源。《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去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练习是以积累歇后语和观察的名言为主。单元习作则是在学生学习本组课文描写方法的基础上,仿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实现读书写作的结合。(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能尝试根据文章表达的顺序给文章分段。
2、能在学文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模仿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具体。领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三单元有“故事集锦”之称,分别为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均由古籍改编而来,将成语还原成故事的形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推敲》讲述的是诗人贾岛对诗歌语言的考究,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教材使用这个版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神话传说对真善美的追求,体会乡亲们对嫦娥思念的原因。《读书莫放“拦路虎”》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篇自读课文,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伊索寓言》选择了三则意蕴丰厚的寓言,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传神,发人深省。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我读书我快乐》给学生推荐的也是伊索寓言,其实,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几大寓言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克雷洛夫寓言,等等。《习作3》写“秋天的树叶”,重点训练如何观察,并将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练习3》共安排5项内容,有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感悟、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语文与生活”是关于京剧《红灯记》的,除了让学生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也学学这个京剧的唱腔。“诵读与积累”让学生诵读与积累的
是散文《幸福》。“写好钢笔字”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学写毛笔字”练习写虎字头和病字旁两种偏旁的写法。(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2、《推敲》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3、《嫦娥奔月》要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震撼。
4、《读书莫放“拦路虎”》侧重自读,指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伊索寓言》引导学生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获得教益。导读《伊索寓言集》。
第四单元主题:【无私奉献】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四组三篇课文分别讲述了三个人物:邓小平、高尔基、恩科西。用这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
《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以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使读者深受感染,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一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写法上由浅入深、寓理于事,不单讲了父子之间亲情,还将爱推而广之,使之更广博、宽泛——你的生活因为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而愉快。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电视中曾专门的报道过的真实事件。这篇课文所隐含的主题其实是很深远的,是世界性的。目前,世界人民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灾难,对于这场灾难,每个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二)单元目标:
1、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及品语细节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对小平同志的怀念、敬仰和颂 扬之情,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亲情的爱,还有广博的人间真情,从中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洞悉为人处世之道;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3、单元练习: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第五单元主题:【祖国各地】 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和《莫高窟》,另外还有一次习作和一个练习。
三篇精读课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都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大自然山水的风景美,古代历史的艺术美,无一不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美。所以本组教学应着重通过阅读来使学生享受到美的陶冶,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要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观察方法,要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习作5安排的是一次看图想象文章,主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课文里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正确朗读、书写,理解在文中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来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松树的特点,知道“奇”在哪里?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4、学习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去选取习作素材,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会和运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能够运用习得方法开展小练笔。
5、学习把自己的意思具体表达出来,锻炼说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诵读与欣赏,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语文素养。通过口语交际,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家园。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和了解写法。教学难点:学以致用。
第六单元主题:【百折不挠】 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主题关键词是“百折不挠”,围绕主题特点相机安排了《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等四篇课文,另有看图想象、写故事的一篇习作,还有一个练习。
《天火之迷》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研究和实验,揭开了雷暴的秘密,赞扬了他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讲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诺贝尔》则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习作6》是看图想象作文,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练习6》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 际和学写毛笔字这五项练习,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天火之谜》,尤其把“风筝实验”的经过讲具体、说生动。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感受“百折不挠”的单元主题。
3、学会有序观察看图,了解图意,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再编写故事。
4、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健康意识。
第七单元主题:【走进名著】 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四篇课文都和名著有关。《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水浒传》,《少年王冕》出自《儒林外史》,《黄鹤楼送别》脱胎于唐诗,《清平乐村居》乃是宋词。这是我们认识古典文学名著的一扇窗户,在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习作七提供了四个习作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习作,也可以自己命题,写感兴趣的内容。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自主性、创新性,关键是引导学生表达时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练习七主要通过学生对朝代歌以及《水浒传》主题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与文化的兴趣。(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本单元2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能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清平乐村居》,《少年王冕》的第五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来理解、感悟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5、以走进名著为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名篇的兴趣,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6、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首先是背诵学习的古诗词,文章中的精彩段落;第二是引导学生 学习课文通过对话、动作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第三是借助文本的学习初步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等名著的热情。
第五篇: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苏教版第八册第五单元是由《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以及《习作五》、《练习五》组成。
本组教材是动物篇,是围绕“合作”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三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
《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练习五》,安排了5个项目,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习作五》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天鹅的故事》有关破冰场面的故事。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等词语造句。
3、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迁移练习仿写某一场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6、通过《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学习,感悟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7、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8、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9、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10、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11、通过互相评价、讨论,明白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四点);
1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13、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本组教材,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三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教学设计要更多的考虑这些学习重点的落实。
四、篇目教学分析 《鸟语》 文本解读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插图也很精美。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深深的人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指导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部分要反复朗读,直至感悟其中的情感意蕴。
由于学生大都生活在城市之中,对鸟儿的种类及叫声并不精通,与文中“我”所生活的环境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深入文本感悟其内在含义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依据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我初步拟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学习文中生字,指导学生描红。重点理解“无拘无束、疏忽怠慢”等词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感受人鸟和谐的情趣。
5、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造句。
6、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7、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感受人鸟和谐的情趣。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3、学习文中生字,指导学生描红。课前预习,并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教学资源:补充习题第一题,练习册一至三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来,一起读课题。
2.顾名思义,鸟语就是鸟的语言,你一定听过鸟叫,可你懂得它们的语言吗?因为我们都不是通晓鸟语公冶长。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简洁明快,“可你懂得它们的语言吗?”一下子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读懂课文,探究鸟语的奥秘成为自然而然的期待。)
二、学习词语,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
(1)公冶长
无拘无束
说傻话
疏忽怠慢
嗓音
应验
矫健
(重点关注“冶”、“傻”等字写法)
(2)燕子 布谷 喜鹊
呢喃软语 亲切啼叫 充满深情
勤劳刻苦 喜事到家 希望安慰
●分组读。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两三个词,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由这些词语扩句构段,能帮助学生复现课文内容。把思维训练融入字词学习,同时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2.概括主要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猜想
编故事
布谷
喜鹊)
(2)小结: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语句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3、交流:
(1)指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一些较长和较难的句子。
(2)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尝试说说自己对一些生词的理解。(3)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所得,也可提出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或读得好的句段。
4、分组练读课文,加深体会课文内容。
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学会“抓住重点语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布置作业:
1、练写本课生字新词,完成课后描红。
2、完成练习册一至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无拘无束、疏忽怠慢”等词的意思。
3.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感受人鸟和谐的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四到六自然段,读出情趣,学习语言形式。
教学资源运用
1.课件。
2、补充阅读《鸟装饰大自然的美》补充习题第二题 教学过程
一、感悟情趣,学习语言
(一)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到底作出怎样有趣的猜想呢?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1)读出情趣。
①布谷争春,它的亲切啼叫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指名读、齐读)
②把“布谷布谷”的叫声加进去读,你会发现更有意思。
(谷、布、苦等很押韵)
③师生、生生合作读。
(2)说出情趣。
布谷鸟还会和我说些什么?
3.和布谷鸟这样自由地交流,你的感受是(快乐、没有烦恼、自由自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可以包含我们所说的种种感受——无拘无束。
引读: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4.“我”从布谷鸟的话中还读懂了什么?(相机理解“疏忽怠慢”,板书:勤劳刻苦)
5.小结:根据布谷鸟的叫声,作者作出了有趣的猜想。(板书:叫声)
(设计意图:课文浅近易懂,充满情趣。因此紧紧抓住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变换形式的读、入情入境的说,使文字描述的生动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呈现,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其中情趣,丰富了“无拘无束”的意思。)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1.对喜鹊的猜想又是根据什么呢?(板书:名字)自由读第10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自己的猜想的,读后请大家完成一个填空。(填:总是、总是、总能)
2.相同意思的词反复出现,我们就要学会关注。那作者为什么要反复用这个词呢?请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体会体会。
交流。(强调喜鹊是报喜之鸟)齐读。
3.讲解:自古以来,喜鹊这个吉祥的名字就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希望,如果有两只喜鹊飞来,人们会想——(双喜临门),如果有喜鹊登上了梅树的枝头,那就是——(喜上眉梢),你看,人人都希望喜事到家呀!(板书:喜事到家)
4.引读:
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
所以,每当听到喜鹊“喳喳喳喳”的叫声,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
所以,虽然喜鹊的“话”常常不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5.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说明这只是猜想——据说。换一个词,也能表示猜想的意思。
(设计意图:理解内容和领悟写法应该相伴相生,因此引导学生由“总是”、“总能”这些词深入思考,一方面能紧扣“喜”一词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知道了“写什么”,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了课文的构段方式,学习了“怎么写”。)
(三)模仿写话
作者根据布谷鸟的叫声和喜鹊的名字都作出了有趣的猜想。那大自然的鸟儿还有很多——你看,啄木鸟正在笃笃地敲打着树干,和平鸽给世界带来和平的希望,大雁排着队伍整齐地从空中飞过,百灵带给我们吉祥„„听着它们丰富的“语言”,我们的心里一定浮想联翩,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请你选择一种鸟儿,听听它的叫声和名字,学着课文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与阅读对应进行片断训练,内化了阅读,又进一步感受了鸟语中的情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小结,存疑延伸
听听鸟语,猜猜鸟名,“我”在想象的世界里,听懂了鸟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那么,为什么“我”能成为鸟的“知音”?“我”在和鸟的交往中还收获了什么呢?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继续带你们走进鸟的世界聆听鸟语。
(设计意图:结尾回应整堂课,同时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下节课将围绕“知音”一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鸟和谐,体会作者的爱鸟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造句。
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3、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教学资源:含“疏忽”、“倍感亲切”词语的句子投影。补充习题 教学过程:
总结延伸,走向课外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相机进行造句训练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把你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相机进行造句训练。出示: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音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1)学生说说自己对“疏忽”一词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境)(2)自已尝试进行造句。(3)交流评议。
(4)按相同的方法完成对“倍感亲切”的造句训练。
二、学习文章写法,进行拓展练习
1、本文写小作者从鸟的身上想到了很多,在写布谷鸟和喜鹊时叙述详细,而在写其他鸟时则比较简略。拓展练习一:
在作者所写的其他鸟类中选择一个依照前文进行详写,如:可以写自己同燕子的对话,也可以写自已观看大雁的飞行。要求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同时还可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1)学生练写。(2)交流评议。
2、本文写了很多种的鸟,作者都能抓住它们独特的地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拓展练习二: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或叫声。要求语言准确、通顺。(1)学生练习完成训练。(2)交流评议。
(本次练习可根据上课时间进行安排,亦可安排在课外完成)
三、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2、3自然段。
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3、学生练背。有条件的可当堂试背。布置作业:
课内完成:
1、选择两个拓展练习的其中一个写下来。课外完成:
1、完成补充习题
2、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