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专题古典诗歌鉴赏教案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22:4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语文专题古典诗歌鉴赏教案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语文专题古典诗歌鉴赏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篇:高二语文专题古典诗歌鉴赏教案新人教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专题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新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专题——古典诗歌鉴赏

二.古典诗歌分类(诗、词部分)1.按来源分民歌

文人诗叙事诗2.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

说理诗3.按有无格律分自由诗(律诗、绝句、词、曲之外)格律诗(律诗、绝句、词、曲)四言诗五言诗古体诗七言诗杂言诗“行”、“引”、“曲”、“吟”等标志)乐府诗(标题:“歌”、五绝绝句七绝近体诗五律律诗4.按新旧体裁分旧体诗七律排律((古诗)长律)小令(58字以内)按字数分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 单调双调 按段数分三叠四叠散曲曲剧曲自由诗新体诗民歌散文诗古典诗歌(“五四”以前)5.按时代分格律诗(新诗用旧体)现代诗歌新体诗6.按题材分:将《近体诗八首》分类,可分为: ① 怀古伤今诗。如《越中览古》、《蜀相》、《石头城》。② 个人身世感怀诗。如《登高》、《书愤》等 ③ 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等。其他的还有: ④ 讽喻诗 ⑤ 边塞诗 ⑥ 送别诗 ⑦ 咏物诗 ⑧ 登临诗等

三.古典诗歌鉴赏注意事项

1.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的各不相同,理解作品的不同思想内容,欣赏作品的不同艺术风格。

2.要展开想像与联想,体味作品的意境美。

3.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运用比兴寄托的方法,所以诗歌便有言外之意,或象征性意象。如美人香草、春兰秋菊是贤德的象征,但不是所有的写香草美人诗词均象征政治题材,注意区分。4.要注意作品中的用典,这是赏读的难点,但只要认真参照书注也不难弄清作者用典的意图。

5.对诗词要多读、熟读成诵,从字面义到形象义,层次深入地探讨品味,分析综合,形成对作品的全面观照,才能恰当评价。

【模拟试题】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山中留客 唐 高适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谈谈你对首句的理解。2.谈谈三、四句作者如何挽留想走的客人?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营州歌 唐 高适

35.,莲动下渔舟。6.问君能有几多愁。

7.清风徐来。。8.。才下眉头。9.,早生华发。10.多情自古伤离别,!

十.填空:

1.陆游,时代诗人。字,号,山阴人。政治上坚决主张,一直受到 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 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风格,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2.刘禹锡,唐代 家、家。字。曾因辅助 进行政治革新,被贬官多年。刘诗中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一类,历来为人称道。如我们学过的《 》,是金陵组诗中第一首。组诗中包含极深的。而“沉舟侧畔千帆过,”则富于哲理意味。3.秦观,词人。字 又字 号。其文辞为 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词属 派,著作有。

【试题答案】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1.从整体入手,正面描写山景,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

2.诗人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采用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1.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就了驭马驰骋的本领。2.即兴寄情,直抒胸臆。

3.可爱之状;豪放之性;勇悍之状。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1.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多么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2.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3.思乡;低沉。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1.翻云覆雨;得意时便如云之趋合,失意时便如雨之纷散,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其变化迅速无常。

2.春秋;管仲和鲍叔牙。

3.对比和比喻;对现实中人情淡簿深切体会。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题。

1.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2.地点、时间和人物的行为、心情。

3.纵然、只在;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风吹到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 4.悠闲 宁静优美。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1.人渡板桥中,农舍鸡鸣、焙茶烟暗和天晴晒谷。2.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爽直;淳朴。3.明朗;轻快。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题。1.山水之美;欣喜之情。

2.月色的秀朗;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

3.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入仙境一般。4.静;动。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1.雄阔;悲壮

2.地域;季节;气候。

3.因笛声而触发的一夜望乡之情。

九.名句默写。

1.犹抱琵琶半遮面 2.明月松间照 3.不尽长江滚滚来 4.千载谁堪伯仲间 5.竹喧归之女

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8.此情无计可消除;却上心头 9.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10.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十.填空

1.南京;务观;放翁;抗敌;投降派;收复中原;雄浑豪放

2.文学;哲学;梦得;王叔文;石头城;历史教训;病树前头万木春 3.北宋;少游;太虚;淮海居士;苏轼;婉约;淮海集

第二篇:古典诗歌鉴赏试卷

古典诗歌鉴赏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其后两个小题题(10分)

鹧鸪天(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注]著:同“着”(zhuó)(1)本词很显然描写了一个人物形象,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性格特征如何?(6分)答:

(2)本词几处写及“黄菊”。请说说“菊”这个形象在本词所起的作用。(4分)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2010年福建省高考题)(10分)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报泉石。山翁②酒热不出门,参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题目相呼应最关键的一个字是(2分)(2)结合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6分)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为接近的一项是(2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5分)答:

(2)古人云:“诗言志。”请结合两诗中“牛”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5分)答: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10分)

月上瓜洲(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1)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可以看出,词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如何理解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

(2)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答:

五、阅读以下一首宋诗,回答问题。(10分)

小村

(宋)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来写小村?刻画出小村怎样的景象?(4分)答:

(2)造成小村村民“生计一如此”除了统治者的剥削以外,直接原因是什么?从哪两个意象可看出?(2分)

答: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0分)

晚泊岳阳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这个意象,请分别作简要赏析。(6分)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答:

七、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写出这幅图景,3分)答:

(2)整首诗描绘的秋月村居图环境气氛怎样?(3分)答:

八.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海 棠苏轼 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

注:①崇光:绚丽的光泽②红妆:指海棠。

(1)本诗抒发了诗人对海棠深切的眷恋。

一、二句写了哪些意象,为海棠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

答:意象有、、、。氛围特点是:、。

(2)古人在《冷斋夜话》中推崇本诗三、四句为“尽古今之变”的范例,请参考下面一则材料,说说这两句变在何处?(4分)

参考材料:《太真外传》记载:杨贵妃喝醉了,唐明皇召见,“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皇上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九.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题目。(10分)

唐多令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3分)答: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

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概述词的上阕所写内容。由此表现出怎样的境界美?(5分)答:

(2)“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夜阑风静縠纹平”其实不是纯粹写景,有何含义?请加以简析。(6分)答:

第三篇: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

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和政中学

宋晓霞

731200

【摘要】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陶冶情操。诗歌的鉴赏,特别是考场之内,应从“四看”入手。一看诗歌题目;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文本。

【关键词】古典诗词

鉴赏

古典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是汉语言的精华,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陶冶情操。但纵观历年高考,说起诗歌鉴赏,很多学生就感觉头疼。究其“难”度,一方面在于诗歌本身语言的凝练性和内蕴的丰富、含蓄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很多考生没有掌握鉴赏方法[1]。在这里,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心得体会。诗歌的鉴赏,特别是考场之内,应从“四看”入手。

一看诗歌题目。诗歌的题目,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它或提示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提示写作思路行文线索,暗示着诗歌的主旨,诗人的情感。对诗歌题目的评析,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把握住作品,才能进一步去感知诗人的情感、见解、理想、抱负等。关注题目,分析题意,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理哲诗等,一般就没有,据此再结合诗歌的主体进行分析,就能准确的把握诗歌的主旨。如2014年广东卷的万树的《望江怨 送别》诗题非常简洁,“送”点明事件,“别”表明情感,惜别之情跃然纸上从送别诗的角度去理解诗歌的情感。再如杜甫《恨别》中的“恨”,柳中庸《征人怨》中的“怨”,都点明诗人的情感。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诗歌题目带给我们的信息,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看诗歌作者。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鉴赏时应关注作者的生活经历。比如读到陶渊明的诗歌,就想到他是田园派始祖,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淡泊名利,他的诗歌风格基本上就是淡而远的。读到李白、杜甫的诗,就应该想到他们曾经历唐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乱,一个是豪放、一个是沉郁,有浪漫和现实的区别[2]。读到王维,就应该想到他修学释道,喜爱山水丹青,他笔下的田园风光,恬淡宁静,清新明快,有“诗中在画,画中有诗”、“诗佛”等美誉。读到柳永他多才多情,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语言通俗,音律谐婉,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词词缠绵悱恻。读到高适的边塞诗,雄浑奇拔,描写边塞风光,写边塞士兵的生活,表达思乡,反战,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等主题。杜牧诗含蓄绰约,多借古抒怀,吊古伤今。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范仲淹词苍凉悲壮,苏轼词雄健豪放,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辛弃疾一生抗金复宋,气势雄壮的主调,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的诗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以及他生活的时代,就能更准确的解析诗歌中蕴含的意蕴。

三看诗后注释。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对注释内容认真思考,寻找注释与整首诗歌之间的联系。如2014年北京卷《奉陪郑驸马韦曲》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注释表明了地点,提示了写作背景,如果考生没有关注到这些信息,就很难理解诗中作者的情感。

四看诗歌文本。高考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阅读内容,寻找与试题有关的词句,将诗眼提取出来。弄清诗歌的意象,再回头探寻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意趣。如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一个“看”字,将离人孤独地走了,却还频频回望,而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看的形象,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找出诗歌的意象,这是鉴赏的起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是赏析的关键。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的枯藤、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都无不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对高考中出现的各类提醒的解答,都是建立在对诗歌文本的正确解读之上的。

每一首值得传诵的诗歌,它都浸透了诗人的血性与灵性,经过时间的冲洗,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我们只有潜心诵读、思考,才会领略。诗言志,词缘情[3]。诗人的情感志向隐于其中,语言精炼,情感含蓄,答题时适当运用鉴赏术语,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歌鉴赏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刘金莲;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歌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王慧;古典诗歌的鉴赏简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晁立志;试谈古典诗歌的意境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第四篇:古典诗歌比较鉴赏

古典诗歌比较鉴赏导学案

教学目的:

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比较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重点难点:

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一、导入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因此,诗歌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提问: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

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 ? 请说明你的理由。

3、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4、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湖南卷)《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和《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问题: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5、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杜牧和《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6、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天津卷)《湖州歌(其六)》汪元量

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比较鉴赏示例(形象、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比较)

(一)对形象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和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

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试题分析: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联系延伸)“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指面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故云。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水,潺潺,缓缓,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词仓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解题要领:

2、详细捕捉关键词语(送、望,流尽年光)

1、积累传统意象的寓意(大雁南飞——思乡、盼归)

3、善于联想类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2、详细捕捉关键词语(送、望,流尽年光)

(三)对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3、善于联想类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

(二)对语言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牧 比较)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试题解析:两首诗都是写景诗,两诗的后两句的描写对象都是荷,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不同,比较鉴赏要求一是求同,两诗中写荷花“相倚恨”、“暮犹怕热”,都用了拟人登 崖 州 城 作 李德裕 的表现手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参考答案: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 “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后一首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怜爱喜悦之情。

问题: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示例]:

李商隐 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试题分析:两诗都是篇幅短小的七言绝句,作者都是迁谪失意的人,都以山作为描前人评价这两首诗,说前者表达的是“迟暮之伤,沉沦之痛,触物皆悲”,后者表写的背景。然而,它们所反映心情却不同,表现手法及其意境风格也是迥然各别的。李达的则是“咏柳而贬美人”。请指出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简要德裕登临北眺,主要不是为了怀念乡土,而是出于对政治的向往与感伤。“独上高楼望分析。帝京”,诗一开头,这种心情便昭然若揭;因而全诗所抒之情,和柳诗之“望故乡”是【参考答案】: 有所区别的。“鸟飞犹是半年程”,极言去京遥远,深深透露了依恋君国之情。同在迁相同点:都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柳》诗借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谪之中,李德裕的处境和柳宗元也是不相同的。柳宗元在柳州,毕竟还是一个地区的行来抒发诗人身世之感,寄托自伤迟暮、自叹身世之感;而《垂柳》诗则借体态轻盈、翩政长官,只不过不加重用而已。但尚有北归的可能性;否则他就不会乞援于“京华亲故”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来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了。因此柳诗开头运用“尖山似剑”这一比喻,表达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

不同点:《柳》:对比,以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对比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垂柳》:如割的痛楚,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末“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了,垂柳有意撩逗着春风,这是拟人手法;“世间谁敢斗轻句则着一“望”字,虚写置身峰头来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思念,更表现了希望“京盈?”是反问,显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系华亲故”作为援手的急切期待。而李德裕是被弃置崖州,历史的经验,现实的遭遇,使用典、楚王、江畔种柳,随意为之,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嫔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必然会贬死在这南荒之地,断无生还之理。诗中“百匝千遭”的绕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以此讽喻竟相争宠的大臣们。郡群山,不正成为四面环伺、重重包围的敌对势力的象征吗?人到极端困难、极端危险解题要领: 的时刻,由于一切希望已经断绝,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不幸,思想上都有了准备,心情往(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往反而会平静下来,不诅咒这可恶的穷山僻岭,不说人被山所阻隔,却说“山欲留人”,(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了这种手法。正是“事到艰难意转平”的心理的反映。诗中没有抒写政治的愤慨,迁谪的哀愁,语气(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优游不迫,舒缓宁静。然而这一语气之中,包孕着诗人无限的忧郁与感伤。

(四)对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参考答案】(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的思念,更表达了希望“京华亲故”作为援手(帮自己一把,使不至于葬身瘴疠之地)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的急切期待。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解题要领: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积累传统意象的寓意(大雁南飞——思乡、盼归)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试题解析:这道题要求是把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的课外诗句与课本所学诗句进行对比。题中点明了对比内容和对比点,词句中,我们由“自许封侯万里,有谁知”可知作者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从“鬓虽残,心未死”可知作者虽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诗句中,“空自许”说明壮志未酬,下句“衰鬓已先斑”说明年已老大,两相对比表达的是一种悲愤心情。再结合陆游的身世,表达感情的同异便很明显了。参考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解题要领:

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

3、恰当使用思想感情鉴赏术语。

4、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

课堂练习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试题解析:这道题属开放性比较题目。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 “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解答要领: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

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

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课堂练习2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对比问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解析:苏轼的观点非常明显:扬李贬徐,说徐凝的诗是“恶诗”,写瀑布“惟有谪仙辞”。其实两诗各有其妙。两首诗都是写景的,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那么评价它们的优劣就要看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是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徐凝用“白练”来比喻瀑布,李白用“银河” 来比喻瀑布,李白用的比喻就超过了徐凝。白练取其白,银河也取其白,用“银”比用“白”显得更光采。银河在天上,“银河落九天”,正写出了瀑布从高山上落下,像从天上落下,更显得生动而有气势。瀑布是飞流,银河的河也具有流水的含义,比起白练来更显得真切;再加上“直下三千尺”比“一条”更有气势。这样一比,徐凝的诗就显得平凡,不生动。但说徐凝的诗是“恶诗”,也有些过分。徐凝诗中“千刃直”的形象,“雷奔人入江”的声势,“白练飞”的比喻,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明它不是“恶诗”。

参考答案: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阔。

解答要领:

1、读懂诗评、诗论,明确诗评、诗论对两诗评价的观点。

2、从整体上把握两首诗,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

3、抓具体诗句,从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

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度。

注意掌握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因此,工夫都要下在读懂诗歌上,下在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上。

五、布置习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

塞上听吹笛 高适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答案:高诗写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点拨: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内容凸显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情的不同才能水到渠成。

(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①炼字角度:高诗一个“满”字,既写牧马时节梅花该落的合情合理,也洋溢“埋骨岂需桑梓地”盛唐豪情,更隐含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的一个“尽”字,写了将士怀乡的无一例外和绵绵不尽的乡愁。

②修辞角度: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故乡梅联想。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③情景角度:高诗寓情于景,和平宁谧和思乡之情蕴于“雪净”、“牧马”、“月明”、“羌笛”和“梅花”的意象中。李诗写景兼抒情,前三句写景、写声,后一句抒情。

④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这危化解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还和将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两句实写表边塞和平生活,后两句虚写抒将士心志。李诗烘托铺垫,“沙似雪”、“月如霜”渲染环境艰险,衬托思乡悲凉。

点拨:对手法的分析可以多角度分析,但是注意无论哪一种分析都不能脱离诗句,手法的表现技巧在诗句之中,关键在于抒情。

除了比较不同之外,两首诗还可以比较内容、技巧上的相同之处。答案:(1)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2)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3)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4)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2、游终南山 孟郊

终南山 王维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到此悔读书,朝朝迈浮名。

比较两诗意境与表现手法的不同。

答案:意境:王诗景象博大,感情深沉,情景自然浑成;孟诗景象奇特幽深,情感直露,情景相生。表现手法:王诗以写景为主,情深而晦。写景时,孟诗写景抒情,以静态为主,立足点未变,类比抒情,以山比人“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结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凡俗生活厌恶,对隐居生活向往。

王诗移步换景,动态中描绘景物“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结句暗示,隐含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诗歌与图画定向比较鉴赏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比较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试与原诗比较,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

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解析:答出画面的内容并且要有分析。写出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第五篇:古典诗歌表达方式鉴赏教案

“诗歌表达方式”鉴赏教案

江苏 汤继宗

复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2、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复习过程:

一、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抒情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重点介绍:

1、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

下载高二语文专题古典诗歌鉴赏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语文专题古典诗歌鉴赏教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全集 一、总目录: 第一章考纲解读 第二章古典诗歌的基本特征及读诗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古典诗歌的主要类别及相对的高考考点 第四章高考考点分类解析......

    古典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案(xiexiebang推荐)

    鉴赏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教学案 编写人:董家峰审核人:孙孟英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 2. 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

    初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浅议

    初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浅议 塘尾万里学校 余泽薇 【摘要】古典诗歌鉴赏对学生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在教学中存在着重背诵重默写轻品味、依赖教参而少个性解读、缺少诗意缺......

    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推荐5篇)

    古典诗歌鉴赏复习之边塞诗 【边塞诗概述】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古典诗歌教案

    古典诗歌朗诵 一、古代诗歌朗诵的基本常识。 诗歌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最佳载体,担负着比小说、散文等文体更为抽象复杂的使命。只有将它还原为有声语言时才能领略其全部美学内......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5篇范例)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第一章 考纲解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要点: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读】......

    鉴赏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教案(推荐五篇)

    鉴赏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 2. 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 一、整体感知 1、诗歌中的形象:人......

    语文教案-诗歌鉴赏教案-教学教案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复习内容: 诗歌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要从字词句篇入手。所谓的字,在诗歌鉴赏中地位特别重要,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