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莲文化的魅力》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莲文化的魅力》
敦化三中
范冬梅
【教材内容材料简析】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它揭开了莲的神秘面纱,让我们走近它。揭开莲文化的一隅。要求学习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并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句。目的是培养学生围绕共同课题进行讨论,培养对有关莲的好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学对象简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网络搜寻资料的训练,已有很强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语文学习兴趣浓厚,有很强的求知欲。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小组合作制作课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让他们自己交流演示,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积累,既培养了分析整理能力,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困难分析】:
由于初次尝试,部分学生不能很好把握时间环节,任务完成的可能会有快有慢。说明: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
1、准备阶段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分工布置任务。
围绕研究主题查阅有关资料。利用信息化手段,学生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
2、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各小组任务集中展示,非常便利。生物小组用Flash制作的莲的生长与探究莲叶的秘密给人一目了然的效果。
3、欣赏有关莲的诗句是本次综合实践学习的重点,诗词小组利用Flash将诗的意境用色、形统一起来,达到了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
4、由于同学们身居城市,没有见到过采莲的情形,通过网上资料下载让学生体会采莲的实际情形,再用音乐、画面配上自编采莲曲,歌唱小组的这一实践,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活动设计理念】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周敦颐)是对莲的绝妙写照,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表现、歌颂莲的佳作。之所以莲为众多文人钟爱,是因为我们赋予莲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莲,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着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大胆尝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它要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它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再次是强调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多种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多元文化激烈碰撞。听说读写融于一体,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预期达成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实践活动,对中国莲文化进行认知、体验、感悟和表述。
2、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3、培养语文学习必需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活动步骤】
(一)准备阶段
1、结合本册课本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观察的方法。说明: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云:磨刀不误砍柴功。
2、向学生简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莲文化的魅力,明确研究总目标和基本方法。(让学生明确将要做什么,怎样着手,要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
3、布置全班同学查找搜集有关莲花的资料,注重搜集“莲文化的历史”“咏莲诗文”“莲花的别名 ”“莲花植物特性”“莲花名胜”“莲花民俗”等方面的信息。以语文活动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生动的形式展示成果。并请参加本活动的相关学科指导老师(包括语文、生物、美术等)做好准备工作:搜集筛选资料,对要指导的内容和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我们强调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的指导者,但如果一个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充分准备的话,那就只能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局外人。在农村,受条件的限制,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资料来源全靠教师先搜集,然后再传授给学生。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利用放大周假,我和学生们一起开始了资料的搜集工作。利用网络,我下载了大量的与荷花有关的资料和图片,然后将他们做成了两个课件。一个课件侧重对莲的欣赏,另一个课件则侧重介绍莲有关的知识。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并不盛产莲花,为了让学生对莲有进一步直观的认识,我在书店里购买了介绍了莲的V C D 碟片,并利用电脑将它们制成了几个小视频短片。便于在活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
4、在说明分组要求和原则后,学生根据需要自由分组,组成“探究小组”。(分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既鼓励个人目标的达成,又强调集体目标的实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人人参与,人人进步;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二)活动阶段
1、莲的绘画、摄影、视频作品欣赏:观莲
说明: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并不盛产莲花,为了让学生对莲有直观的感受,我在书店里购买了介绍了莲的V C D 碟片,在活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使学生对莲有了进一步的直观认识
2、追根溯源,自主探究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说莲提供参考课题,各小组自主选择,完成资料的搜集、筛选、整理。
①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②关于莲的名胜古迹 ③莲与佛教
④关于莲的传说故事 „„
说明:同样受条件的限制,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搜集的资料往往是极其有限的。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既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又要让学生了解荷花的有关知识,我将在网上下载的大量文字资料打印下来,没有经过任何整理交到课代表手里,然后由班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完成各个课题的资料的筛选整理。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向课代表借阅资料,找出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并整理出来,形成比较规范的文字。由于没有喷墨打印机,无法打印图片,图片资料整理由教师整理并制成课件在展示课堂上随学生成果一起展示
3、感悟环节,莲花诗赋: 诵莲:随着对莲探究的深入,研究者的目光渐渐由莲本身转移到莲的人文价值。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表现、歌颂莲的佳作,这个环节由学生将搜集整理的与莲有关的美文、传说展示给大家,学生在美文欣赏中进一步感受莲的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
4、莲文化探胜师语:
一池清莲,一池美丽。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莲,感受莲文化的魅力!
播放课件:《莲文化的魅力》 荷花清香优美,荷叶碧绿如盖,很早人们就已经开始用荷花来美化生活的环境。首创中国用荷美化街景的是北宋。师介绍“北宋用荷花美化街景”。下雨天的时候,人们都会撑起一把把漂亮的雨伞,雨伞有点像什么?师介绍“鲁班按荷发明雨伞” 荷花也一直是画家笔下的爱物。师介绍“保存最早的荷花绘画”“中国首套荷花邮票”。莲子成熟的季节,江南水乡的采莲女们乘着鱼船,穿行在荷田里。他们一边采莲,一边唱着优美动听的采莲曲。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采莲曲是汉代乐府中记载的《相和曲》。师介绍“最早的咏荷乐曲”
课件出示《采莲曲》(王昌龄)学生齐诵读。学生探究:这一段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说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这幅情景描绘出来
探究:诗人在这篇文章中表现的是一种感情?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探究结束,生齐背诵。
在人们栽培莲的过程中也流传下来许多和莲有关的优美传说。引导学生讲诉和莲有关的传说故事。莲与佛也有着极其久远的渊源,大家知道佛教为什么会选择莲花吗?
探究:生探究,师小结“莲与佛教的联系”
出示图片《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
学生探究: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为什么会选择荷花?
在学生探究之后,师出示课件,引导同学对照课件介绍。莲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格魅力。周墩颐在《爱莲说》里写到:“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这是赞美香远益清的莲。
探究:在你读过的有关莲的古今诗文中,可以看出莲通常被赋予哪些含义?在你看来,莲有哪些品质值得人们赞美? 探究结束,生齐诵读或背诵《爱莲说》)
(三)、课堂小节: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位列我国十大名花之列,被人们称为花中的君子。一池清莲,一池美丽。荷花是圣洁、和平、吉祥的象征。愿同学们学习荷花的品质,做一个高洁的人。烟雨空蒙的江南,水光潋滟的江南,莲的风景让人神往。让我们在江南采莲曲的优美旋律中,再次走进美丽的莲。
(四)、活动结束:在“采莲曲”的乐曲中欣赏课件《赏荷》。
(五)、布置练习:(选做一题)
1、以“————的莲”为题写作。600字左右。
2、试发挥想像,为采莲姑娘们编一首《采莲曲》,最好有词有曲。然后唱给班上同学听听。
说明:这一环节正是体现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的区别所在,即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把自己所观、所感,经过思维加工,流畅地、生动地表达出来。
【评价环节评价方式】
1、个人自评
2、小组自评
3、小组互评综合评定等级,颁发“结题证书”
4、指导老师评价
5、观摩者评价
第二篇: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
《莲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
2.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
2.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游戏,猜谜语。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二、识莲
▲ ①那么首先我们来认识下莲。
展示PPT(介绍莲花、莲蓬、莲子、莲叶、莲藕)
▲ ②好,介绍了莲的相关知识后,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课外知识。大家知道莲还有别的名称吗? 明确(PPT展示):
1)以其外形特征命名。
荷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说:“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
芙蓉:亦称“夫蓉”。《尔雅》解释道:“芙蓉之含敷蒲也。”《说文解字》云:外“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李时珍也说,芙蓉就是“敷布容艳之意”,难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2)以其生长习性命名。
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由于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
主备人:张喜凤 审核人:任芳 定稿时间:8.27 古人将其归为水草类,取名多以“水”字起头。三国文学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赋》中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3)以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命名。
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据《北梦琐言》记载: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苏昌远居吴中(今苏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脸女郎,赠给他一枚玉环。不久,他发现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开,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样的玉环,但“折之乃绝”,后人由此又称荷花为玉环。
4)古时江南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
▲ 好,莲不仅有优美的体态和名称,还很内秀啊。我们来看下它们的美食和药用价值。
1)与莲有关的美食有哪些? 明确(PPT展示):
美食:叫化童鸡、荷叶粉蒸肉、银耳莲子羹、莲蓉月饼、琥珀莲心蜜饯捶藕、拌藕丝、炸藕夹、排骨藕汤。2)莲有哪些药用价值? 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荷也称莲,全身无废也。莲即可食用,也可药用,长年食用可以延年益寿也。”荷花能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清心凉血、解热解毒。莲藕: 主治热渴,散留血,生肌。莲籽: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莲芯:可入药泡水可以撤火、润喉、治口腔溃疡等症。莲蓬:泡水可润肺、消炎。莲叶:入药可减肥、降血脂。白睡莲莲花可以烧汤食用,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胺基酸。总而言之,“莲花全身宝,延年益寿少不了。”
▲ ⑷莲花全身都是宝,这种宝物在哪里最美呢?同学们知道赏荷的旅游胜地吗?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明确(PPT展示):
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湖南洞庭湖,扬州瘦西湖,河北白洋淀,承德避暑山庄,广东肇庆七星岩,台湾台南县白河镇
谈起赏荷,首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这里荷花早在唐宋就很有名,白居易、苏东坡、柳永、杨万里都写有赞美荷花的名句,如白居易有“绕廓荷花三十里”之咏。夏日不管你倚偎在放鹤亭,还是泛舟三潭印月一带,放眼望去,都是俊逸飘渺、独领风骚的绿荷含苞待放,正如唐诗所咏:“六月西湖锦绣乡,千层翠盖万红妆。”如今,经过精心设计的“曲院风荷”公园,可见红蕖万朵、翠盖层叠,呈现一派“万杆高荷映镜光”的迷人景色。
大明湖荷花是山东济南市的市花。这座“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景迷人处是盛产荷花的大明湖。湖上的翠绿荷叶、鲜艳荷花,倒映在碧水之中,与婆娑垂杨交相辉映,组成一幅迷人的赏荷图,令人驻足流连,思绪万千。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这里的荷花吟诗赋词,清代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赞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湖北洪湖的荷花久负盛名,成了中外游人争相游玩的胜地,每到夏令,百里洪湖烟波浩渺,荷流香波,花吐莲蓬,艳丽妩媚。远看,一片片荷叶如翻滚绿波,花若红云;近看,叶如伞状,有的浮于水面,有的凌于碧波之上,相互簇拥,花有白的、桃红的、粉红的,朵朵绽开在绿叶丛中。清风徐徐,泛舟湖上,恍若置身于如诗美景中,真有“粉尖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的感受。
三、赏莲
①对莲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那我们就有些许能力欣赏它了。既然是赏莲环节,现在就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来欣赏一下欣赏一下莲的千姿百态。
②莲花美吗?它的美也需要我们去欣赏,懂欣赏,会欣赏。请大家观赏一组莲花图,给它们起个名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莲叶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淡妆浓抹总相宜、荷花源、月下荷塘(荷塘月色)、留得残荷听雨眠„„
③大家似乎已经赏出了那么点味道,莲已经由一种植物进而形成一种文化。那么我们来看看莲的文化味。成语:
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意未断。三寸金莲:原来古代称妇女缠足的用语,现在则用来形容人的脚很小。步步莲花: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出水芙蓉:水面上初开的荷花。形容文章清新可爱或女子娇柔清丽。
菊老荷枯:菊花老了,荷花枯了。以菊花、荷花由新鲜到枯老,比喻女子容貌衰老。
歇后语:
成熟的莲子——心里苦;
荷花池里的并蒂莲——不分上下;上下不分; 莲花并蒂开——恰好一对 高山上的雪莲——不可多得 黄豆芽炒莲藕——尽钻空子 诗歌古文:
1、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寝寐无为,涕泪滂沱。
——国风 ·陈风·泽陂
(象征美人)
2、牵花恰并蒂,折藕爱连丝。
——王勃《采莲曲》(象征爱情)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象征君子)
4、廉学清荷洁似玉,坚如磐石贞若竹。(象征清廉)
四、议莲(辩论)观点
一、“出淤泥而不染”
观点
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同学们的阐述各有各的道理,这两种观点就现在来说都不是绝对的,也没什么好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周围有好的榜样,那么我们要向他学习,以求得自己的进步,“近朱者赤”;如果身边存在不良的风气,那么我们就要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立场,学习莲花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千万不要“近墨者黑”。
五、爱莲
收集关于莲的诗句、成语、歇后语等。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莲的相关知识,从“识莲—赏莲—-议莲--爱莲”,让我们感受到了莲文化的魅力。让我们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让莲文化魅力永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佳作欣赏
网上下载相关优秀习作朗读展示,要求学生学会欣赏优美语句。
二、习作指导
要求学生自写一篇有关莲的作文,给出具体作文要求。
三、作文竞赛
在课堂上评出完成最快、质量最高的文章。
教学反思:
第三篇: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篮球的起源》
北京林业大学附属小学 赵冬云
探究式教学是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要求学生按照科学探究规律和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模式。在尝试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我体会到:学生如果能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主动发现语言学习规律,那么学生就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掌握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能切实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快乐。《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身学习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我校英语教研组注重在对学生进行 “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时,渗透相应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如何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认真的校本教研和探索。在一、二年级语言技能训练中,我们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通过一系列听说评价表格、活动进行引导、渗透、反馈,让学生重视“听说”,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语言学习;
三、四年级在听说的基础上,开展朗读、阅读、背诵训练,进一步提高拼读、认读能力,提高领会阅读特点,继续加大语言学习方法渗透,为语言输出做准备;
五、六年级在增加指导写的同时, 引导学生在综合运用语言描述事物、表达情感的能力方面做进一步探究。鉴于此,我在《新起点英语》四年级上册第11课《篮球的起源》一课的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和尝试: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学习故事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
知识目标:通过看图,听录音,阅读故事,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能力目标:1 通过阅读,能理解故事大意;
通过扫除生词障碍,能大声朗读故事;
3能分角色表演故事,能正确地回答故事后面的问题。
策略目标:1 通listening----listening with pictures-----reading-----discussion 指导、渗透自主学习策略,让学生感知、体会学习过程;
2学生通过查字典学习生词,学会利用资源和工具进行学习;
3学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多方收集、加工整理信息。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故事,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利用TPR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与篮球有关内容的积极性;
3通过多媒体及报刊杂志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动机。
探究目标:1探究篮球运动的起源;
2探究一种故事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我授课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四年英语,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对英语的感悟性较强, 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思考和探究能力。针对这一特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探究篮球运动起源及学生亲自参与listening----listening with pictures-----reading-----discussion几个环节上,使学生通过体会,发现、了解、掌握一种阅读英语故事的学习方法。
(三)、一次常规的资料收集成为激趣引题的源头
当学生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就能全神贯注,兴高采烈地去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坦白地说,以前我对篮球一无所知。上本课之前,我为了解篮球运动查寻各种资料,并在班中发动学生帮助老师收集资料。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巨大潜能,许多男生对篮球的知识远远超越了教师。他们积极上网、找资料,献计献策,这股热情带动了班上其他同学对篮球的关注。利用师生共同收集的材料,我制作了有乔丹精彩扣篮、篮球运动场及篮球规则等内容片段的PPT。精彩的PPT在课堂上成为教学活动展开的切入点,也成为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
(四)、以读书笔记为媒体,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方式。
这是一节小学高年级的故事教学课。谈到故事教学,我马上想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结局六要素内容。在本册教材的前一单元,学生们刚刚学完first,second,then,finally几个连词和过程顺序的表达方式。因此,我决定利用读书笔记这一载体,给学生提供一种故事学习的方法,并在读书笔记的每个环节中设疑,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意识。随着故事的深入,读书笔记层层递进,问题一环一环引出,为学生进一步合作探究提出了任务、创设了氛围和环境。
(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有效的合作探究需要一定的组织程序和方法,为此我按照设疑—确定话题—搜集资料—借助工具---分析讨论—总结学法这个程序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1.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熟悉读书笔记内容。
2.读书笔记从“Time—Place—Characters—Reasons—Process—Result”六方面给学生设疑提示,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结构进行了解,让学生思路清晰地进行阅读,有目标地获取信息,带着问题去听、思索和学习课文内容。
3.学生熟悉读书笔记内容后,进入just listening这个有一定难度的环节。教师想法有二:一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习得语言有先后,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有语言学习过程的体验,帮助学生搭建探究故事学习方法的平台或“脚手架”。
4.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想故事。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借助读书笔记,通过观察图片,从周围环境、人物的穿着、动作、神态等方面,开展组与组之间互问互答活动。教师请学生看图猜想、预测整个故事,在学生想象、探究、讨论下展示出故事大概情节。故事发展到底如何,最后答案还需学生做进一步的阅读探究活动。
5.学生打开书自己阅读故事,找出生词难句,通过查字典,把词义、例句记录在单词收集卡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单词的发音、词意;然后,把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词汇拿到前面,发动全班共同解决。学生在解决生词这一环节中,再次感悟了故事的内容,为后面在讨论环节中各抒己见做好铺垫。
6.学生根据读书笔记的提示,先在组内讨论故事发生、发展的环节。然后教师指导全班对篮球的起源,过程及与当今篮球运动的不同之处展开讨论。教师板书篮球运动的发生、发展,学生大声读故事,表演故事情节和篮球运动动作;讨论最早的篮球比赛与今天篮球比赛规则的不同之处„在个人,小组,集体多种解难释疑活动中,学生体验了学习过程,感受到探究过程和与他人共享信息的乐趣。
7.合作学习,完善读书笔记。通过个人,小组,集体多种解难释疑等探究活动,学生对篮球起源有了深刻了解,并激发出学生对篮球运动更深层次探究的欲望,在此将课堂向外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有关篮球及其它球类的资料;再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善读书笔记内容。
(六)、遵循个体差异设计评价。
探究性学习评价应体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设计本课评价时,我利用篮球比赛最高得分为3分球,其次为2分球,1分球的特点,设计三种颜色的篮球贴纸,在读书笔记的下方设计了三个篮框,每个篮框最多进三枚球,学生分别在listening---listening with pictures-----reading-----discussion环节后,为自己对篮球起源探究的成果,做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利用篮球贴纸记录成绩。即:After just listening之后,学生可根据听出1-2个问题、一些问题还是大部分问题,自取1-3枚3分篮球贴纸,贴在第一篮框中;在listening with pictures之后,学生根据第二次获得篮球起源信息的多少,取1-3枚2分贴纸贴在第二篮框内;在reading & discussion之后,学生第三次根据自己的探究成果,取1-3每1分贴纸进行自我评价。开展这样一系列的评价,一方面为了便于学生对自己真实的语言水平进行适时的评价,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出一种英语故事学习的方法:just listening--listening with pictures-----reading-----discussion;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可把这次评价纳入到孩子形成性评价当中,指导学生把这份资料珍藏到个人英语档案夹中。这种与学习内容有联系的评价形式,能极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竞争、挑战的心理需求,有效发挥评价的反馈、诊断和激励作用。
(七)、遵循小学生特点,开展课堂活动。
虽然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但他们依然具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展示自己等特点。为此,教师在本课:校长与老师对白,教师与工人对白,当今篮球技巧等精彩片段处,设计了让学生化妆进行角色表演和开展TPR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八)、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将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归纳本课所得,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总结出本课学法just listening----listening with pictures-----reading-----discussion,同时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凭借,把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为此我留了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basketball.You can collec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basketball and perfect your reading notes!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other ballgames, you can find out the history of them.We can make a book about the source of ballgames.(布置学生收集更多球类起源信息或其它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中国传统的风筝、空竹等起源的故事资料收集,形式可以组为单位、自愿结合或个人独立完成均可)的作业。倡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资料观看录像资料和上网等形式,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将探究活动向课堂外延伸,培养学生学会借助工具、资源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自由落体运动》
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高中物理新教材增设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一次学习的革命,这也是一次教学的革命。
目前,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知识探究型模式,在课外则表现为课题研究型模式。前者主要是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弄清某一知识点的形成、发展以及应用。本文以“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为案例,浅谈这种模式是怎样通过师生互动来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体验的。
1、教学流程实录
1.1创设问题情景
师:(演示)把一个网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剪刀剪断细线,可观察到网球迅速下落。(意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师:(问)物体的下落现象司空见惯,随处可见。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落向地面吗?(意在引起知识回忆,启动课堂气氛)
生: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
师:那么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都相同吗?
生:(议论纷纷,观点不一)
师:(不作正面点评)要知道这个问题的谜底就让我们利用桌上的器材来做一番探索吧!
1.2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先介绍每个实验桌上有硬币、塑料板、薄纸片、大泡沫块、小纸团等。然后提议同桌两人商量一下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方案。在学生讨论中,老师巡视并随机抽问几组同学们的商量结果。大多数同学都会正确选择让两个物体等高同时下落,反复比较各次运动的差异。这正是“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等实验思想的体现。
1.3定性实验探索
学生开始自主探索,他们通过广泛动手操作和观察与提供的物理环境发生直接而又频繁的作用。常常是刚得到的结论,又立即被新的事实所否定,同学们的原有认知结构不断被更新和重建,探究气氛异常活跃。
1.4成果交流点评
在学生已有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广泛发表观点,经过集体讨论后达成如下共识:(1)下落运动是一个加速运动;(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不是决定其下落快慢的唯一因素;(3)所受阻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物体下落的快慢;(4)当阻力影响相对较小时不同物体的下落趋于同样的快慢。
为了进一步证实观点(4)的正确性,教师再做演示实验:当牛顿管中的空气被抽去后,可观察到羽毛片和金属片下落得一样快。学生对此实验结果很能接受并非常满意。教师顺势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水到渠成。
1.5问题引向深入
师:(问)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速度越来越快。我们来猜想一下,它可能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直线运动呢? 生:(猜测)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有这种可能性。下面我们再利用另一套实验器材来做一番探索吧!
1.6定量实验研究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定量探索。让下端固定重物的纸带穿过固定在桌边的竖直面上的打点计时器,通电后静止释放重物,可获得一条打有计数点的纸带,分析记数点间的距离可确定:(1)它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如果是,那么下落的加速度为多少?
1.7成果交流总结
各组纷纷汇报成果,教师总结归纳:(1)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已经证实了它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为9.8m/ s2左右。(2)既然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它也适用,只是它的加速度为一定值,可用“g”来表示,称为自由落体加速度。
1.8课外延伸拓展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作一简单小结,并充分肯定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实验成果。在此基础上布置课外延伸的拓展性内容。(1)思考:我们在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时,主要误差来源于哪里?其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定g的值?(2)阅读:课本39页材料,了解历史上科学家又是怎样对物体的下落运动进行研究的;(3)动手做:课本38页的小实验看看谁的动作反应更敏捷。
2、教学行为反思
2.1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比较传统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的过程设计,可以看到它们在教学主线、师生互动、学习目标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型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如下:
传统型教学模式,学生也参与了一些活动,但总体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即偏重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解题训练,教学手段单
一、陈旧,学习氛围沉闷。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似乎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其教学模式可以用“接受——理解——巩固——解题”来表示,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很难得到培养。研究型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如下:
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师成了学生的助手和导师,学生则一直处于探索新知识的主体地位。他们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物理问题的实验研究。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体现为“参与一一体验一一内化——外延”的新模式。具有开放性特点。它能使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2.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要由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由论证知识的结构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问题教学已构成了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始终以问题的发展、研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物理现象和探索物理规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这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问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转变为关注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书面作业和考试,较侧重于对知识的考查,分数的高低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志。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重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以学生的原有水平作为参照物,要多侧面、多渠道地进行评价,要充分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评价理念上,要更重视过程、重视应用、重视体验和重视参与。
总之,研究性学习舍弃了传统接受性学习的缺陷。着眼于科学态度的培养、科研方向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观众”,努力把课堂这一“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成功,走向成功。
第四篇: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一、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情境:同学们喜欢去广场吗?今天我们也要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哪呢?那里没有好吃的,好玩的,但是那里有趣的数学问题等我们开动我们聪明的小脑袋瓜儿去解决,想去吗?在去之前,我们先打扮一下自己,穿上漂亮的衣服,老师这有四件衣服(课件)你喜欢那套衣服?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选择。那到底能搭配多少套呢?拿出手中的学具摆摆看。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你喜欢那一套,我们就在心理穿上你喜欢的衣服去数学广角了。
问题:数学广角的大门是由1和2 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这道门的密码可能是那些数?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问题:数学广角里有这么多好玩的,数字乐园、生活乐园、运动乐园,我们先到哪玩呢?
先到数字乐园,你们可以把1、2、3、三个数变成不同的两位数吗? 同学们纷纷举手,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在说自己组成的数时没有按排列组合的方法说,所以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经常有说重复的数。
二、适当引导,组织学生探究
这时,我请同学两人一组分工合作,一人拿出数学卡片摆,另一人就在纸上把摆的数字记录下来,看看哪个组写的最多最全。一组汇报:12、31、23、13、我问有没有不同意见 另一组说还有21、32 我及时的进行评价观察的真仔细!要想排列的数不重复又不遗漏,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把1放在十位上可以组成12、13,再把2放在十位上组成21、31。师:谁按照他说的规律,接着写出两位数? 生:把3放在十位上组成31、32。
生:我摆出12,然后在颠倒就是21,再摆出23,颠倒后是32,再摆13,颠倒就是31。一共可以摆出六位数。
生:我把1放在个位上组成21、31,在把2放在个位上,组成12、32,把3放在个位上,组成13、23。我鼓励同学们真棒,摆出了这么多的两位数,更可贵的是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不重不漏的有序的好方法。
全班学生也为自己精彩的表现拍手叫好。
三、学以致用,鼓励每位学生体验成功 我们来到了一家商店,这件商品1元5角,你打算怎样付钱呢?把你准备的钱举起来。同学们说出了自己不同的付钱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游玩了数学广角,你们玩的开心吗?除了开心之外,还有什么收获?
学生1:我知道了怎样排列数字才能不重复又不遗漏。学生2:我知道了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排列和组合。
教师: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学好数学能使你更聪明。
五、评价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注意设疑,引导学生合作,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评语: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使用情境性问题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节课以“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应用”为主线,情境来于实际生活,使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学好数学能使学生更聪明,这节课设计新颖,别开生面地呈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路子。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民主 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与和谐、团结与协作、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习劲头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3、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
教师的角色已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4、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第五篇:莲文化的魅力案例分析
《莲文化的魅力》案例
商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余素芹
【设计理念】
莲,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着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莲的绝妙写照,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表现、歌颂莲的佳作。之所以莲为众多文人所钟爱,是因为人们赋予莲以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莲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大胆尝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它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再次是强调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多种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多元文化激烈碰撞。听说读写融于一体,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实践学习中,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预期达成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实践活动,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
2.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对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4.共同领略莲文化的魅力,积淀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活动构思】
1.既要切实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又要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2.落实综合性实践学习的关键在于过程,将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通过分组合作,集中交流,总结提升三个步骤约两周时间来完成此次的学习。3.莲文化相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复杂的,一方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欣赏,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散性。【活动指导】
1.关于科学之莲小组,上网或查书了解莲的生长环境、莲藕的结构及其营养价值等,理解藕断丝连的意义。
2.关于形象之莲小组,教师带领调查小组去实地观察荷花,用数码相机拍摄千姿百态的荷花,注意它的颜色、大小、姿态,绘画小组用画笔来表现心中的荷花。
3.关于诗歌之莲小组,让学生搜查、精选以莲为题材的诗文,引导同学们欣赏,有创造性的探究莲的文学形象;讨论莲花台座与佛教的渊源。4.关于歌声之莲小组,让学生在网上下载富于生活气息的关于莲的音像资料,并与古诗词联系起来,理解其中的优美意境。让擅长唱歌的学生唱一唱歌曲。
5.关于意象之莲小组,让学生搜集整理与莲相关的风景名胜,介绍莲在各种文化背景之下的内涵和意象,并简单揭示其原因。【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分组自主探究阶段 时间:一周
宣布此次综合性实践学习的主题:莲文化的魅力。师生讨论本次活动的内容,将全班同学根据个人的专长和意愿分为以下五个小组。
一小组:科学之莲小组。搜集与莲相关的科学知识,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莲。
二小组:诗歌之莲小组。精选以莲为题材的诗文,推荐并引导同学们欣赏,有创造性探究莲的文学形象。
三小组:形象之莲小组。从图书馆,网络上搜集莲的图片,绘画作品,介绍富有代表意义的美术作品,并引导其他同学鉴赏。
四小组:歌声之莲小组。在网上下载富于生活气息的有关于莲的音像资料,并与古诗词联系起来,理解中的优美意境。
五小组:意象之莲小组。搜集介绍与莲相关的风景名胜,搜集整理莲在各种文化背景之下的内涵和意象,并简单揭示其原因。
宣布各小组组长,明确其任务,小组内相互讨论,确定各自的分工。活动结束各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集体交流阶段 时间:1—2课时
由教师,各小组组长负责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师生共同主持。
一、导语
教师:人文反思精神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在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始终联系着自我,象“岁寒四友”——梅松竹菊历来都是咏叹的对象。其中,莲也是历久弥新的艺术题材之一,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主持人甲:的确如此。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莲花自喻,借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莲被赋予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等品质。看来莲文化的魅力实在无穷,今天的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踏上莲之旅列车,揭开莲文化之一隅————对莲的综合性学习探究!
主持人乙:本次综合性学习在第一阶段同学们都积极参与,默契配合,一定都有不少收获吧!下面请各组选派代表汇报成果,首先有请“科学之莲”小组代表上台。
二、各小组展示
(一)一小组三位代表依次上台边播放幻灯片边解说与莲有关的科学知识。
1.莲的简介。
莲,又名荷花、芙蕖、芙蓉、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华、水旦,草芙蓉、菡萏、六月春等,多年生水生植物。夏天长叶开花。叶盾状或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谢后形成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性喜温暖湿润。原产中国中部和南部,浅水塘泊载种较多。莲有种子繁殖(有性繁殖)和种藕繁殖(无性繁殖)两种方法。莲的结构分为根、茎、叶、花、果实。
2.莲的全身都是宝。
莲的根是莲藕,藕肉质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淀粉,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藕节可药用治便血、藕粉又能清热消暑;莲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中药,莲瓣能治暑热消渴,莲心能清火安神,莲房能消淤止血,莲子能健脾止泻,做为食用“莲子粥”可以滋补身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荷花也是绿化、美化、净化我们环境的贵重之花;荷叶荷茎同样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在药用上能清暑解热,近年来,有清火瘦身的荷叶茶上市,科学家们还利用莲叶防水和自洁的特点发明了一种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
3.莲身上的自然奥秘。
藕断丝连的原因:藕的导管壁增厚部连续成螺旋状,特称螺旋形导管。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千年古莲发芽之谜:莲子的果皮极为坚硬,其表面有气孔和保护细胞,表皮下面有致密的栅栏组织,气孔下面有一条气孔道。成熟莲子果皮的气孔道很小,空气和水份无法自由出入,甚至能阻止微生物的侵害,所以莲子的寿命极长,千年古莲发芽之谜也就是这个原因。
(主持人语略)
(二)二小组三名代表分别朗诵并对比赏析了三首有关莲的古诗。
1.《涉江采芙蓉》(东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3.《曲池荷》(王昌龄)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三)三小组代表用多媒体播放莲的图片。
1.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莲。莲的种类有花莲、子莲和藕莲三种。因品种不同有单瓣、半重瓣、重瓣、重台和千瓣,花色有红色、粉红色、桃红色、白色及黄色等。最大的莲花直径达一米左右,最小的莲花直径仅有几厘米。
2.广为运用异彩纷呈的莲。在中国莲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诗作画的题材,是最优美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图案纹饰和造型。
3.介绍宋代宫廷画名作《出水芙蓉图》和当代名家张大千的《芙蓉国里尽朝晖》。宋代画家所作的《出水芙蓉图》是现存最早的荷花绘画,圆形构图愈显荷花丰满圆润,清艳动人。现代画荷大家首推潘天寿和张大千,潘天寿得荷之神,张大千得荷之魂。荷花被张大千抽筋去骨,只剩下魂。张大千画荷主要是师法朱耷(八大山人),他能够师古不泥古,能够自出机杼,他画荷叶喜用湿笔,他画荷秆喜用渴笔焦墨,个人风格突出,尽得莲之丰韵。
(四)四小组代表推荐并赏析了江浙名歌的《采莲曲》。
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采莲的劳动中人们创造了原始的劳动小曲,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观赏中进一步得到发展。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音乐,而表现的主题有爱情、亲情等不同的内容。
(五)五小组共同作了《莲的传统意象》的发言。
小组长:莲的花婀娜多姿,叶大与圆盖,茎亭亭玉立,藕冰清玉洁。历来就倍受人们喜爱,因此也就被赋予各种各样的人文内涵。
成员1:莲藕多丝,与“思”与“怜”谐音,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当作了思乡与爱情的寄托。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习俗,南朝乐府民歌中有“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莲多子,是中国传统年画常常采用的题材之一,代表着平安吉祥富贵。同时,莲也是幸福的象征,佛经中说,用莲子做念珠比用槐木做念珠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成员2:莲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性,被历代文人志士作为志趣高洁的人格操守的象征。
莲有“花开并蒂”的美景,被当作是婚姻美满爱情久长的象征,多用于对新人的真挚祝福。
成员3: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佛教以莲喻佛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成员4:人们爱莲,还用莲给自己的宝地福地命名。如澳门半岛三面环海,北面有一段250米长的狭窄沙堤与大陆相连。因而,自古以来,诗人们就将澳门半岛喻为一枝伸向海面的莲花,连结大陆的窄小地方为莲茎,故称澳门为“莲岛”。澳门自古有“莲花宝地”、“莲花福地”之称,历代不少文人墨客都视这里为福地。同时澳门人素爱莲花,以赏荷为乐事。
成员5:许多名山大川里都有“莲花峰”,如安徽黄山有“莲花峰”、江西庐山有“莲花峰”、陕西华山有“莲花峰”、湖南衡山有“莲花峰”、福建武夷山有“莲花峰”。
上面的景点只是以莲为名,真正赏莲的地方是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湖南洞庭湖、河北白洋淀、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扬州瘦西湖、承德避暑山庄、广东肇庆七星岩、台湾台南白河镇等。
三、教师点评
我谈一下感受:首先从各小组的汇报中我学到到了很多新的知识,这说明在信息空前丰富的今天,分工与合作,探究与交流远比个人的单打独斗强;其次各小组不仅查阅资料,更作了研究,并且较深入,这表示着同学们越来越优秀了,学会了深入思考,学会了用心看世界;接着说一下你们让我惊奇的地方:一小组的幻灯片制作的特漂亮,下了一番苦功;二小组的诗选的非常精典,这需要去读很多书的;三小组对画的赏析有自己的见地,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四小组的MTV真不错;五小组的归纳很棒,超出了我的想象。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一位同学、每一个小组都是最棒的!
四、莲知识竞赛
主持人1:出自淤泥,濯过清水,洁而不妖。此应了一句俗语:真金不怕火炼。今天我们也来个火炼真金。下面举行莲文化知识竞赛,看谁是今天的学习英雄。(将二至六组每组派出男女各两名同学,每小组取一人分成每小组五人的四个竞赛小组,由原一组担任主持及裁判。)
主持人2:(宣读比赛规则)——
主持人2:莲文化知识竞赛到此告一段落,请裁判组及其他相关人员统计比赛结果,并准备好奖品。
五、“莲之魅力”综艺活动
主持人1:莲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它的美丽离不开诗人的咏叹,画家的描摹,应该说莲的无穷魅力是与人类文化密不可分。
主持人2:我们这次莲文化之旅,沿途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或许你早就想说出来,唱出来,跳出来吧!下面就用你自己的方式痛快的表达出来吧。
……
主持人1:一曲欢歌,一段美文,一节舞蹈——摇曳的莲,多姿的莲,清纯的莲就在其中。同学们的表演太精彩了,来,为自己的精彩鼓掌!
六、“莲之魅力”综合探究
主持人2:莲净香、清丽。但有此美者多矣,为何世人独爱此一种?下面展开集体讨论:莲为何有如此魅力,欣赏莲之魅力对我们有何启示。欢迎大家积极发言。
……
七、教师评奖,结语
主持人2:经过莲知识竞赛裁判小组的统计,现公布结果——一下面有请语文老师颁奖。教师(结语):今天的胜利是属于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我们的莲文化之旅就不会如此精彩,谢谢大家!同时也希望这次旅行给大家留下难忘的印象,给每位同学心里投下一颗珍贵的莲子,愿它在这里生根发芽,喷薄绿荫,四溢芬芳,采撷硕果。
(宣布活动结束。)
第三阶段:成果汇集阶段 时间:一周一、教唱一首《采莲曲》。
二、推荐几篇与莲有关的诗歌美文。(黑板报或手抄报)
三、附录:
“莲之魅力”综艺活动节目单
(1)莲诗歌美文经典段落配乐朗诵(2)学生画莲(3)讲述名人爱莲趣事
竞 赛 试 题
必答题:(1)解释藕断丝连的科学原因。(2)请说出以莲为国花的国家和我国以莲为市花的城市。(印度 湖北洪湖市)(3)请说出世界上最大的莲花。(4)莲有何药用价值。(5)背诵《爱莲说》中描写莲的段落。(6)听一段采莲曲,指出是哪一地方民歌。(7)指出荷花在我国传统中的象征意义。(8)从生物学角度来介绍荷花。(9)我国近代画荷深得其神和其魂的两位大师分别是谁。(10)“步步莲花”这一成语的来历与含义。
抢答题:(1)说出至少三句描写莲花的古诗词名句。(2)说出莲花至少五种别名。(3)莲花在佛教中有何含义。
解说题:(1)欣赏莲风景片段,请配上一段导游词。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到了文人所赋予莲的高贵品质,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丰富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文学知识,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但是,本次活动,只是注重了学生课前的创造性准备活动,而没有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去考虑,去展开想象力,发挥创新能力。再就是,课堂活动的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只注重了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没有涉及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