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选材与立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1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选材与立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选材与立意”教学设计》。

第一篇:“作文选材与立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作文选材与立意”教学设计

教师 杨兴利

年级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主题,且如何来为文章确立一个新颖、深刻的主题。

重点、难点:

怎样从材料中提炼出新颖、深刻的主题。

四、教学方法:

为了能让学生对文章立意的认识与把握有所提升,我打算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指导点拨法。教师给予学生立意技巧以理论指导。

2、小组合作探究法。根据教师讲解,学生就具体作文内容讨论,探究立意方法,同时辅以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学生的一篇以《有效期限》为话题,将主题确立为“任何食物都有自己的保质期”这样一篇立意不高的文章为例,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抓住学生对立意的看法,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这种形式的导入,针对性较强,能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投入学习状态。

(二)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小组讨论:何为主题?什么样的主题吸引人,算作好的主题?

2.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成,加以引导、指点,最终加深学生对两个问题的认识:

A.明确主题含义。立意,其中的“意”,即文章的主题。主题就是作者通过文章内容要实现的表达意图,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走向和凝聚点。像以《陶醉》为题的文章,“何种美景让自己陶醉”,“怎样的亲情、友情让自己陶醉”这就是主题。有句话说:文不在多,有“仙”则“名”,“仙”就是主题,辞不在采,有“龙”则“灵”,“龙”就是主题。文章离开了主题,就会黯然失神,有了主题,则会神采流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主题在一篇文章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B.确立主题要求:

(1)集中。一篇文章要让别人明白要来表现什么,并且要表现一个中心,不要既想表现这个,又想说明那个,让人摸不着头脑。

(2)新颖。也就是说文章要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做到。至于怎样做到这一点,我给学生归结了个“十六字方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同中求异”。给学生解释清楚后,我将两篇文章打印稿发给学生(文章篇幅较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三篇文章各有新意,其“新”体现在哪里?从而进一步体会新颖的立意的良好表达效果。

(3)深刻。所谓“深刻”,就是对材料作深入挖掘,强调文章要站在时代高度,透过生活高度,能“以小见大”,揭示能够反映时代风貌的本质问题。学生九(上)学过的《孔乙己》,九(下)的《范进中举》都是通过社会底层的小知识分子的落魄、痴迷、辛酸来反映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都是透过生活现象挖掘社会根源,可谓做到了一个“深”字。

[设计意图]确立主题的三个要求这一环节的设立,为下面立意方法的学习,从而最终确立好文章主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立意方法

学生明确了确立主题的要求,那么究竟该怎样来确立主题,我给予他们具体方法的指导。1.让学生明确每一种方法的含义。2.举例解释。

3.让学生自己从学过的文章中找出此类文章谈谈,以加深对含义的理解。

我介绍了这样三种方法: A.联系发现法。

“联系”——即通过自己掌握的一些平凡小事情,去联系社会大背景,然后再“发现”这些小事情所表现的重大社会主题。也可算作“一滴水见太阳”法。

像学生学过的《变色龙》,通过一个小警官处理一起狗咬人案件中前后态度六次变化这样一件平凡小事折射出当时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最后一课》等等文章亦是如此。

B.反弹琵琶法。就是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反面去进行立意作文。古语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而巴金先生却在《日》一文中大家赞扬飞蛾为追求光明而甘洒热血的精神。学生在阅读中接触的此类文章较多。

C.寓意作比法。此法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把要写的材料与自然界的某一种东西联系起来,找出两者的相似点;二是把自然界的某某事物与要表现的主题联系起来,并以此事物作比,赋予其新意。像学生学过的《行道树》,以行道树喻那些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失根的兰花》已无根底的兰花喻那些漂泊海外心系故乡的游子。这样来写,加深了文章立意。

[设计意图]:立意方法这一环节由理论到实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回顾、联系以往知识,加深对立意方法的理解,最终让学生真正掌握立意技巧,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四)发展学生立意思维

1.将打印文章《笛声》发给学生。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篇文章各采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主题的,并具体分析其特点。

3.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小组评价。

[《笛声》采用联系发现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立意水平和能力。

(五)拓展提高学生立意水平

给出学生《感受中国式温暖》、《关爱》两个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自行立意,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立意技巧的把握。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明确了主题对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来为一篇文章确立较高立意。当然,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细心思考和练习。思考能帮助同学们提炼出新颖、集中、深刻的主题,练习能切实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努力,就一定会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

(七)作业设计

就以下两个题目,从不同角度提炼出主题,并加以具体分析。

1.感动中国式人物 2.变化

第二篇:作文选材立意

作文选材与立意

立意

要使文思畅通,关键在于立意。

何谓立意?简单地说,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性,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穿首尾。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中考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中考作文中也体现了这个方向性,所以,我们的中考作文立意也符合这些方向标准。

所以,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

一、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二、情感要鲜明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三、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对于记叙文的深刻更多地是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与感悟。

四、思维要创新

思维的创新是指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考场作文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会给考生以思想驰骋的余地,我们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自己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让读者也从中得到启示。

但是,创新决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标新立异的胡编乱造,它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入情入理而眼前一亮。

具体的立意内容:

一、符合当今社会公德和时代精神的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守法、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敬业、自强、与时俱进等等。

二、表达个人感情的如:爱戴、崇敬、怀念、赞美、爱好、情趣、愿望、讽刺、批判、抨击等等。

三、思考生活内涵的主要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感悟与启迪。

四、追求个性表达的主要是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的。

立意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跟别人的风,无论是怎样的题,选择立意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平时训练过的内容从小处切入。切忌一时心血来潮写一些不熟悉的东西,勉为其难,这是写不出优秀作文的。

如何精深立意

1.由表及里,开掘深意。

如鲁迅在《风筝》里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对弟弟放风筝的粗暴干涉行为。事件的表层意蕴是:“自己的行为是对儿童自由精神的虐杀”。可是,当他有一回向弟弟“叙述到这一节,说自己少年时代的胡涂”时,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对于这一件兄弟之间的平常事,似乎没有什么深意,而鲁迅却由受虐者这种忘却地麻木,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和悲哀,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这不单单是兄弟间的宽恕,而是受虐者对自己正当权利被粗暴干涉的逆来顺受,它将造就麻木、沉默和甘心受虐的民族心态。这便是《风筝》最后确定的主题。

2.由此及彼,转换角度。

所谓转换角度,就是从新的方位审视思考所写的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

3.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文章的立意并不决定于题材的大小,有时从一些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往往更能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中国青年报》上曾经登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件小事:

青岛市一个广场上,有位50岁左右的女侨胞,在地上用水果刀剜一枚贰分硬币。那硬币与沥青紧紧地粘在一起,非常结实。女侨胞用水果刀先把硬币四周的沥青一点一点地掏出来,费了好大的劲才把硬币取了出来。她把硬币放在手心吹了吹,掏出洁白的手绢,小心地包了起来。许多人目睹了这一过程,却不知女侨胞这样做为什么。女侨胞向大家解释说:“我看见那上面有国徽,整天被人用脚踩来踩去的,心里觉得挺不是滋味的。”到此,文章意旨跃然纸上,小行为表现了一个大主题——爱国。

例文:《那一刻,我怦然心动》

4.对比嫁接,引人思考。

如果仅仅用“有一个小学生在马路上捡到10元钱交到交警手里”这一情节,表现拾金不昧的主题,一显得陈旧,二显得肤浅和幼稚。而一位考生把这一情节与另一情节组合嫁接在一起:交警接过小学生交上来的10元钱后,当面表扬了几句,而等到小学生走了以后,这位交警却拿着那10元钱到执勤岗旁边的一个小卖部里买了两盒香烟。由此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孩子的纯真无瑕常常被大人的私欲所玷污。

5.由实到虚,附情于物。

有些文题具体而实在,既可从实立意,又可以从虚立意。我们以2007年广东卷的话题作文“传递”为例,讨论如何由从实立意到从虚立意。

“传递”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在的物与物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奥运圣火的传递等等;二是虚化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等。

面对文题,不直接从它本身引发联想,而联系它的比喻义、引伸义等,然后展开想象,就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例如:以“水”为话题的作文。如果只从“水”的本义展开思考立意,大多会有这样的思考:

1、面对水灾,化害为利;

2、爱护环境,防止水污染;

3、珍惜用水,否则“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但是,如果我们从水的比喻义、引伸义去联系呢,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

1、由“水是生命之源”得到水与生命的联系;

2、由“温柔似水,暴戾如洪”,会得到水与性格的联系;

3、由“水滴穿石”得到与恒心的联系;

4、由“君子之交淡如水”会得到水与人际关系的联系;这样的联系使得思路异常活跃,写出的文章也会更有深度。

选材

在精心审题和确立文章主题之后,就要对自己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的挑选抉择,这个过程就是选材。选取的材料的好坏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效果密切相关,选材要围绕中心进行,材料要服从中心的需要同学们在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材料要真实

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最好要选择自己

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材料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同学们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三、材料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

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从大量的生动事例中选择了三个“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四、选材要具体

选材具体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具体,要让事实说话,用真实说服人、打动人。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说教而缺少具体的事例,或者空发议论,文章就会有骨架而没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现力的。

材料是作文的核心,同学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严格选择,确保材料的真实、新颖、典型、具体。

剪裁

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平时注意从生活和书本中积累材料、作文时又能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选材之后又如何剪裁呢?

一、选料和剪裁要避免误入歧途。

误区之一:贪全求最,不知取舍。(圈地的故事)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选一瓢也许总有对三千弱水的遗憾,但只一瓢,也许足够了。

误区

二、动机不纯,抄套范文。

误区之三:胡编滥造,有悖常理。

为了追求所谓感人的效果,赚取作文高分,有些学生胡编滥造:明明父母健在,却说“父母双亡”;明明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却说自己独自一人背着行囊四处流浪„„他们想当然地编造故事,自然是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

误区之四:幼稚可笑,格调低俗。

有很多学生总走不出“低幼化”选材的怪圈,如一写生日,就一定离不开“蛋糕、蜡烛、生日歌”;有些学生老把“老师雨天送伞”“扶盲人伯伯过马路”挂在嘴边„„还有个别考生爱写初恋,舞弊,打架,恶作剧、偷东西等题材,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畸形的情感体验和无聊庸俗的生活情趣。理所当然地只能归到四、五类作文的行列中。

二、选材和剪裁的常用方法

在占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后,还要善于提取精华,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

1、反弹琵琶,新颖脱俗:

选择材料时要力求做到新颖妥贴,避免陈旧乏味。(例子:宋.绘画 深山藏古寺)一个主题往往可能用这样的题材来表现,也可以用那样的材料来说明,但是,不同的材料对同一主题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例文:《告别不是悲伤》)

2、铺排巧妙,引人入胜

我们选择材料时,就要力求做到离奇巧妙,设置悬念,引人注目。当然,能突出意旨,揭示本质,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都是好材料,然而在应试写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那些无人涉足的新奇材料。(例文:《一罐子孝心》)

3、主题高雅,言之有物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境界的高低至关重要。文章要有高的境界,材料也必须要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例文:《历史瞬间让我怦然心动》)

此外,选材和剪裁还要做到“四写”“四不写”: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请同学们读下列所示的立意与选材,谈谈你的看法:

例:人生难免有离别。离别是一种难舍的情绪,总是那样令人伤感、令人回味。请你以《送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A、材料: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

A、立意:表现妈妈对我的关心。

B、材料:我的一个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到车站送他。

A、立意: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C、材料: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

A、立意: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D、材料: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我一段又一段路。

A、立意: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E、材料:我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忆起过去种种情景。

A、立意:表现亲人之间的“死别”悲情。

学生自由发言评价(2—3人)教师小结:

A、答案不太正确,审题不清,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

B、答案正确,但是选材、立意太普通,缺乏新意,多数人会这样写。

C、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答案较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答案虽平常,但写得好,容易写出真情,打动人心。

例:我们有些同学常常这样立意:

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错误)

②“我们应该尽量帮助别人,这样你有困难时,别人才会帮助你。”(功利)

③“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以便将来能找到轻松的工作,过上舒适的日子。”(自私)④“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社会上没有一个好干部,全是坏东西。”(偏激)

例:一位学生写自己精心呵护水仙花,最后终于开出了花朵,文后立意:“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有汗水的付出,哪有水仙花的馨香啊!

事情很小,但有真情实感,立意新颖,有深度。

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或相类、相似、相对的事物的心理现象。

发散联想:多点、多层面、多角度地联想。

让学生做联想(发散思维)的练习:

①“书”:有字的书:一般意义上的书籍:新华书店的书、书包里的书等。

古代:竹简、木牍;现代:磁盘、光盘。

无字的书:社会之书、人生之书。

②“桥”:有形的桥:水上桥、独木桥、石拱桥、长江大桥、陆地桥(立交

桥)等。

无形的桥: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③“读”:读书→读人→读社会、读人生。

以上这些联想出来的材料、立意不一定都符合题意,要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适当的来写,这就是聚合的过程。

第三篇:立意与选材作文教案

立意与选材作文教案

高中语文新课程专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的资源仓库

第一课时

(一)导入:给同学们讲文苑拾趣:王安石撕搞的故事,引发学生讨论:王安石为什么把自己论兵的新作撕了?(引出什么叫立意,立意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做好立意呢?)

(二)新授:

第一节 立意的常见方法

一、讲求立意的新颖性

同学们到49中寄宿班,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新的班集体,第一次经历了军训生活,大家一定在日记中说了很多的心里话,是不是?(学生交流日记内容……)

同学们写的日记,大多数写的是军训生活的收获,强化学习外语和语文的苦和累,宿舍集体生活的有趣和烦恼,对父母和亲人的思念。应该说这都是人之常情,你们都写出了真情实感,但有的同学不一样,XX同学对49中在纪律、卫生方面的管理和自习课的安排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进而生发出对49中有别于来之前的认识,XX同学写到了自己从没感受过的父母给予自己的亲情关爱,让人感受到她的敏感,她的善良和她在长大懂事的那份独特体验。在众多雷同的日记中脱颖而出,令老师刮目相看。立意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引导学生读、想、议22页《我渴望有个后妈》,理解立意的新颖性。

我给大家讲一下发生在2001年CCTV模特大赛上的事,有五位选手脱颖而出,角逐冠军。在比分相当接近的情况下,最后一道问题的回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问题是:在聪明、富有、美丽三者之中,你选择哪一样?同学们,如果你是参赛者,你会选择哪一个?……四位选手选择了“聪明”,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会做出的选择,但选手龙蕾选择了“富有”。这个答案颇出人意料,引起了评委的浓厚兴趣。龙蕾解释到:她所选择的“富有”不仅指物质上的富有,还有知识素养的富有、感情的富有等等。这样的富有,能使她拥有

聪明、美丽,也能使她更好的付出、回报社会。特别的答案,加上合情合理的解说,获得了评委们一致的好评,龙蕾击败了其余选手,夺得了桂冠。

教师总结:新颖别致的立意,可使文章熠熠生辉,意蕴深刻,要做到文章见解新颖,就要在立意创新上下功夫。

立意创新还可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针对题目和材料从反面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引导学生读教材22页反向立意的方法。

二、注重立意的健康

给学生出示病例作文,学生讨论分析。

1、我在小学里当班长,而她只是个小组长,进了中学,她窜上去了,入了团,当了班长,我却只是个小组长。我想:看她美的,又是升旗,又是主持班会。有什么了不起?想当年还不是我的手下?

2、有些同学多次考试作弊而安然无恙,我只作弊一次却被老师发现了,于是感叹“成功需要机遇,机遇不好,再努力也是白费劲”

3、我一心想考上重点高中,而竟考不上,平日比我差的同学倒考上了,我怎么也想不通,我简直巴不得地球毁灭。

教师小结:这些文章都是不健康的。不健康的作文,无法净化心灵,更无法内化成社会和时代需要的精神养分,对他人也谈不上感染、震撼,应该力戒之。这几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真实的,但真实不等于健康。思想感情健康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健康的立意?……教师总结:勤奋、善良、感恩、诚信、友爱、正直、同情弱小、勇于担当、追求真理、自我牺牲、爱祖国、爱人民、爱地球、爱人类、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等,都是健康的,相反,不健康如:好吃懒做、阴险、残忍、奢侈、怯懦、虚伪、嫉妒、势力、恃强凌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专制、糟蹋大自然、损公肥私等。

三、注重立意的时代观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话的前半句,说的就是:写文章要把闪耀时代新思想光辉的观念及时吸收、溶入意向之中。

引导学生读、想、议23页《毛遂不避嫌疑》。

第二课时

今天,我邀请了嘉宾老师参加这节课,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同学们记不记得爱因斯坦曾留下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谁还记得爱因斯坦说其中的字母都代表什么?(W=X+Y+Z,他说:X代表艰苦的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少说废话。)当然对公式中的字母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解读成功。……刚才实际上就是在训练大家的多角度思维。

教师在黑板上画美丽彩虹,请同学们借助联想和想象,展开发散思维,注意在联想的基础上要尽量用简洁的句子来表达,相信同学们思维一定很开阔,谁来说?……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高兴地看到大家已经学会了多角度思维,如果我给大家一个材料,也要同学们多角度去思考的话,往往也会看出不同的意义来。

材料一:一个养鸡专业户,为了让鸡多生蛋,生大蛋,每天给鸡喂很多的粮食,殊不知鸡粮食吃多了,身体长胖了,蛋也不下了。

材料二:一个步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碰到了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两人发生了争执,引来了一大群围观人,围观者议论纷纷,都认为这是骑自行车人的不是,在舆论之下,骑自行车人向步行人道乐歉。

材料三:有人对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说:“你发现了新大陆,可我看不出,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发现,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哥伦布略一沉思,取来一个鸡蛋,对在座的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可以使这个鸡蛋竖立起来?”人们呆住了,没有一个人能竖起来。哥伦布把鸡蛋接过来,轻轻地敲破了一点它底部的壳,于是,鸡蛋就竖立在餐桌上了。接着,他以极其平静的语气说:“先生们,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在有人做过了以后。”

请同学们对这两则材料做多角度分析,多角度立意。看哪个组角度多,抽取的观点准,先小组探究,然后班上交流。

参考:

材料一

1、什么事都要顺其自然

2、聪明反被聪明误

3、三思而后行

4、要尊重实际 尊重科学

5、该给那些吃肥的人断奶了

6、欲速则不达

材料二

1、思维定势要不得

2、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3、先调查 后发言

4、宽容是美德

5、退一步 海阔天空 忍一时 风平浪静

材料三

1、贵在开拓创新

2、首创精神是可贵的3、万事开头难

4、说起容易 做起难

5、嫉妒会限制你的前进

6、要承认差距 然后才能进步

7、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

嘉宾老师做点评……

教师小结:对同一材料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真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材料潜在的种种意义梳理出来,有助于我们“选择其一”或“总括其成”,从而形成明确的创作主旨。分析材料时要找准材料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属性,进而从多角度中选择出最佳、最新角度以立意。

老师在带领同学们扫墓时,看见了这样的景象:有几个小学生在烈士墓前玩丢手绢,还进行唱歌比赛,欢声笑语。老师让同学们就见到的这一现象写一篇文章。很多同学都批评了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因为他们认为,在烈士墓前,应该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应该怀者敬仰之情,应该是庄严的肃穆的。而有同学则这样立意:让在地有知,在天有灵的烈士们看到他们鲜血滋润的大地上,新一代如他们所愿,幸福健康的成长着。在选择最佳、最新的角度时,要力避人云亦云,力求深刻独到,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立意原则。

对一个材料要进行多角度分析请同学们阅读30页一组材料然后分别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抽取观点。(将全班分成3组,一组一个材料。嘉宾老师点评做总结。)

看来今天我们的收获匪浅,同学们积极动脑,动口,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充分展示了创造精神和个性风采。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30页写一写1、2题

第四篇:中考作文的立意和选材

作文的立意和选材

文章的内容是由立意和选材决定的。意是内容的核心、灵魂,材料是内容的物质外壳,二者不可分离,而意是主导,材料要受意的指导和制约。因此,在实际的构思过程中,一般都是立意在先,选材在后。下面就按这个顺序来说。

立意

要使文思畅通,关键在于立意。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作文之初,头脑里往往是乱纷纷的,想来想去,总觉得“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难下一字;有时似乎想出了一点眉目,可是刚写了一段话,又觉得写不下去。对于这种现象,推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文意未立或虽立而不甚明朗。待到文意已明,文思也跟着旺盛起来,有时甚至妙绪泉涌,不吐不快,下笔千言也不见得是件难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立意之于文思,正是这样:立意越精细越明朗,写起来就越顺畅。这是文章写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立意有哪些要求呢?

一是贵在创新。我们文章里所需要的“新”,不是尽人皆知的大道理,不是冠冕堂皇的套话、空话,而是那些既符合时代精神又闪耀着个性色彩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对周围事物独有的见解和体会,它们小得如同一滴水,却能照见太阳。“新”,又是发人之所未发。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为人们所熟视无睹的事物,也会有一些习非成是的观念;这些都是未被开发的题材,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发现了再经过深思熟虑,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必能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立意上能创新,全在于思维活跃。这就要多读多看多思考。多读多看才能视野广阔,联类不穷;多思考才能辨析事理,有所发现。思维活跃起来了,就不会受制于旧的思维定式,而敢于创新。还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像,因为联想和想像常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能使我们从普通事物上看出它们所包含的新的意义来。立意也有技巧,常见的有借题发挥、小题大做、大题小做、画龙点睛、一字立骨、抑扬互用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知道一点有好处,但切不可生搬硬套。技巧也是为内容服务的,抓住这个根本才能用得活,用得巧。

选材

选材服务于立意,但材料往往不完全受“意”的限制,好的材料往往可以丰富、扩展文章的主旨,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回味。

好的材料有三条标准:(1)切合文章的旨意。这一条至关紧要,也最难把握。材料和旨意的切合度怎样,凭直观感觉不易判定,最好是在材料初步选定后,就把文章的基本格局构想出来,再从这个格局出发来审视所选定的每一个材料。这样做,材料的切合度就比较容易显现出来,使用与否,也就有了把握。(2)有比较丰富的意蕴。意蕴,就是材料的内在含义。意蕴丰富才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读者以某些启示。一件材料有无意蕴,要先用读者的眼光来看,要用心感受它,你果真动了情,那就是有。这种鉴别方法是很有效的,不妨一试。(3)要新一点。这一条不言自明,凡是别人没有用过的都可以算作新,有一点时代色彩自然更好。

按照这几条标准来选材本不是一件难事,因为中学作文命题一般都不会超出学生经历见闻和感受体验的范围,可供选择的材料决不会少;说难,其实另有原因。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听老师在班上念优秀习作后,总这样说:“这些材料连同它们的细节我全知道呀,为什么当时竟然没有想到?”有些同学刚把作文交上去,就暗自埋怨起来:“唉!可惜有一个材料没有写上。”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在限时作文里尤其显得严重。从表面看,这是由一时的紧张心态造成的;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你还没有占有这些材料,你不占有它们,它们怎能听从你的调遣呢?

要想占有材料,就得做个有心人,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要往深处想。这样,许多非常平常的事物就会带着奇异的闪光奔向你的笔端,成为你的写作材料。材料也需要不断地积累,办法是平时多写点札记,把自己见到的和想到的随手写下来,因为既经写过,就不容易忘记,用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一 片段作文

以某件实物为写作对象,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要求:(1)取其象征意义来立意;(2)以该物的形状、结构、用途等方面的特点做写作材料。

【示例】

红 缨

红缨在农村经常可见,它最重要的用途是装饰高骡大马。

红缨的构造并不十分复杂,只要把麻劈成缕缕细丝,染成红色,剪裁整齐,扎成大把、小把就行了。小把的叫红缨花,大把的叫火把花。在骡、马的鞍子上、扇尾上,栽上一朵红缨花,额头上扎上一炬火把型的红缨絮,像火红的榴花,像一片朝霞。它是美的象征。

骡、马头上扎一朵红缨,在行进中,眼前似乎燃烧着一团火。它能热了马的心,提起骡的神,使它们越走越带劲,越走越精神。它是军列前边迎风招展的“旗帜”。

当骡、马行进在大道、公路上,自行车、拖拉机、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闹闹哄哄,这时它们头上的红缨来回摆动,可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外界的干扰,避免骡、马受惊发生意外。它是定神静心的“安神丸”。

烈日炎炎的盛夏,潮湿闷热的天气,那苍蝇、蚊子,讨厌的小昆虫,时常封锁道路,在骡、马的眼前飞来舞去。这时那红缨随着牲口的头来回摆动,上下左右驱赶着,扑打着这些小玩意儿,保护它的主人不受其害。它是一把理想的“扇子”。

当人们光景富裕,日子红火时,为了图个喜庆,这时不免要把那高骡大马打扮一番,所以红缨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它是一朵“富”字花。

红缨,虽然很普通,但是它却象征了我们这个黄金时代,象征了当代农民的富丽年华。

本文立意十分鲜明,第二段结末说红缨“是美的象征”,这是泛泛的提示,目的在于引出对红缨的具体描述和说明;到最后一段再顺理成章地指出,红缨“象征了我们这个黄金时代,象征了当代农民的富丽年华”。这样一来立意就有了一定的思想高度。

材料既单纯而又丰富多彩。文章主要是写骡马行进中红缨的动态,却又把它跟骡马的姿态和四周的环境联在一起,再分别用“旗帜”“安神丸”“扇子”三个比喻来概括红缨的作用,使本来很简单的事物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记叙文的立意 立意,其中的“意”就是指中心思想,也称为主题或主旨。立意指的是写作时中心思想的确定。古人强调“文以意为先”。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对文章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没有这个中心意思,文章就如同一盘散沙,失去了灵魂。

那么,文章的中心从哪里来呢?

这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命题作文中,题目已隐含了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另一中在一些命题作文或非命题作文中中心没有确定,要作者自己去确定。前者如《记一个勤奋刻苦的人》,“勤奋刻苦”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特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绝大多数文章都属于后者。

对于没有确定中心的文章,应该自己来确定中心。确定中心,或者说立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一篇文章的中心要集中,一般只能是一个中心。不能指望一篇只有几百字的文章能表现好几个中心,那样做只能造成“面面俱到”却“面面都不到”的结果。

二、立意要深。

立意要深是指文章能够引发人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写人的文章要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能作一些发掘,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叙事的文章能以小见大,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这样才能做到深刻透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个深浅的问题,体现在作文中,立意便有个深刻与否的问题。有一位同学写《记一堂体育课》,写的是800米测验,最后两百米,作者坚持不住了,但想到为期末的体育成绩,为了评“三好学生”,为了初三中考,加油拼搏,最后终于战胜自我,胜利到达终点。其中对“三好”、“中考”强调很多,给人一种“功利感”,不深刻,体现了小作者思想认识水平还不够。如把有关“为了三好,为了中考”的内容去掉,就将主题确立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就要深刻得多。

三、立意要新

1、要用敏锐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不断寻找新鲜问题、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发现时代特点,感受时代气息。1999年高考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江苏一考生写作此文时,独辟蹊径。他先是构思 出一个记忆移植公司的开业典礼,然后详写某成功的企业家,在移植了贫困山区失学儿童苦娃的记忆后,体验到他渴望上学的苦衷,含泪慷慨解囊。作者想象时,避开了个人的得失,将视角投向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从而使文章立意非同凡响。

2、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这是立意创新的关键。摆脱思维定势,多逆向思维。立意与众不同,文章方能脱颖而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文贵新,这是古今作文的共同要求。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记叙对象,有的人写出了前人所不曾有的理解,这就是立意上的推陈出新。比如说有这样一个题目--《我的财富》,一般人都将“财富”理解为“钱”或“财物”,而有一位同学以“家境的贫寒和生活的艰辛”为“财富”,说“家境贫寒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意义”,“使我不断发奋努力”,“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有骨气,有尊严”,让人耳目一新。

四、立意要真,即“说真话”,“诉真情”。现在有的学生写作都是瞎编的,例如写好人好事,半数以上写捡钱包或扶老奶奶过马路,帮老大爷推车,老师们大多感慨:“哪有那么多人的钱包可捡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多观察、多思考。观察什么呢?观察平常生活中平常人的情感,想人之常情,想家庭的欢乐、苦恼,想同学之间的摩擦、友谊等。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是我们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拘泥于“真人真事”,完全可以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去调动自己的想象,合理虚构。虚构不等于胡编乱造,虚构要合乎生活逻辑,也就是要合乎情理。

记叙文的选材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那么,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呢?

一、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本来是裁缝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将布料依照需要尽量剪裁,该去就去,该留就留,缝制成美丽的衣裳。写作文也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二、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三、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新颖的事物能吸引人,作文尤其如此。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四、选取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懒”妈妈

我妈妈刚四十出头,在单位同事都夸她精明能干,在家里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懒虫”。记得十岁那年,我从外婆那儿搬回了家住,刚住不久,妈妈就和我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打扫卫生条约》。上面规定家里打扫卫生之类的家务活由我一人承包。我被迫接受条件,开始了“苦命生涯”。可没过多久,妈妈越来越“懒”了,“得寸进尺”地“要挟”我又跟她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烧饭条约》、洗衣服条约》„„她“慷慨”地把这一切都让给了我,由我全权负责,我简直成了家中的兼职保姆。放学后,我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在外玩,要赶紧回家,因为还有一大堆家务活等着我去做呢!

每当和其他同学在一起讨论母亲时,他们总是兴致勃勃地讲自己的妈妈如何照顾他们,如何在家又是洗衣又是做饭,都是标准的贤妻良母。我只能暗中羡慕他们,谁让我有这么一位“懒”妈妈呢?

可经过一件事,我对妈妈的认识却发生了180°的大转变。

那是上学期的一个周末,邻居阿曼姐的父母一大早就出去办事去了,留下阿曼姐一个人在家,让她中午自己做一顿饭凑合吃。这可忙坏了阿曼姐,她是家中的惯宝宝,平时在家从没有烧过饭,如今可真是手忙脚乱。不得已,叫我来帮忙。我到她家一看,差点笑出声来。她煮的饭水放多了,烧成了粥,做的蛋汤又放糖又放盐,喝起来一股怪味。这下我可大显身手了,不一会儿,我就做好了一桌好菜。佩服得阿曼姐直夸我:“你真行。”我得意地笑了,忽然想到了我的“懒妈妈”。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她呀!如果不是妈妈从小就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现在不是和阿曼姐一个样儿吗?我终于明白了,妈妈不懒。她的爱子之心没有放在对我的娇惯上,而是倾注到了对我的培养锻炼上,她培养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不再羡慕其他同学的妈妈,因为我也有一个深爱我的妈妈。

我生活在充满着理解的集体中

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我们即将奔向一个新的起点。此时,我是多么留恋这绚丽多彩的初中生活,多么留恋这个充满着理解沟通的班集体啊!那一幕幕动人的景象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初三上学期的一天,班里要召开一个班会,班会静悄悄地开始了。谁是第一个发言者呢?照例该是班长吧。我心里想着。

教室里的角落里突然发出一阵桌椅的碰撞声——是她,这个班里最沉默寡言的人。她说:“我学习不好,总是给班里拉后腿,平时也总抬不起头来。”她顿了一下,接着说:“那次,我经过自己的反复复习,在考试中取得了一个令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可是一位同学拿过我的试卷看了一眼,然后就用那种诧异的神情望着我说:„抄别人的吧?‟我惊呆了,难道别人考好了就是抄的吗?”她终于抬起头,我看见她的眼睛里分明是在闪动着泪光。这一番大胆的表白,就像一面镜子,照得我们脸上火辣辣的。是啊!我们何曾想过当最后一名是什么滋味呢!我们又何曾去理解过她的苦衷呢!我们又何曾去帮助过她呢!

一位男生不好意思地站起来,低着头说:“那个泼冷水的人就是我。我对不起你,真的,遇事我很少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想。请原谅我。今后,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真的。”

这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个女同学再一次地站起来说:“谢谢!”我们都看见她的头抬起来了,班里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同学们纷纷走上讲台,诉说出压在心里的苦衷。班会开了一个多小时,可是大家似乎还没有说够。

是啊,谁不愿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呢!我们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我们得到了一种从来没有得到过的特殊的幸福,这是一种被人爱,被人理解的幸福。我终于明白,同学们之间是需要理解沟通的,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我就生活在这个到处充满着理解沟通的集体中,我感到十分幸福。

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空气死气沉沉的,打开的窗子透不进来一丝风。

考场上,我如坐针毡。面对最后一道政治题,我束手无策,我那近乎麻木的大脑没有一点思路。看着考卷上的“开阔地”,我心里感到一阵慌乱。

周围好静呀!只能听到“沙沙沙”的答卷。我真羡慕那些同学,他们写得那样流利!监考老师背靠着椅子闭上了眼。前面一个同学把手伸向了桌内,慌张地翻着课本„„

我这时浑身燥热,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我敢说,哪怕只是看一眼课本,也能唤醒我的回忆,使我摆脱目前的困境。我眼睛盯着老师,手也不由自主地伸向桌内,已经摸到书了,这时,监考老师突然睁开眼睛,我赶紧缩回手,心差一点没蹦出来。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集中精力从头检查起试卷来,可那道难题仍像鬼影一样缠着我的心。前几门考得不太理想,政治一向是我的强科,就指望它拿分了。这科如果考砸了,总成绩可就完了。想到这里,我又有了偷看的念头,同时在心里原谅自己:就这一次,下不为例,今后我一定好好复习。

当我的手又一次触到课本时,我突然发现我的好朋友小萌正在朝我看。顿时。我浑身冒出了冷汗。我看到了他那惊愕的眼神!我忽然感到我的所作所为是多么可怕,我这是可耻的作弊行为!如果事情被揭穿,老师、同学们会怎样看我„„更重要的是我将失去诚实的品德。想到这里,我赶紧缩回手,闭上眼睛,努力使自己狂跳的心平静下来,然后又集中精力思考起来„„

起风了,窗外的白杨发出轻轻的“刷刷”声,那微风就像一双柔软的手,拂去了我心头的灰尘,我顿时感到一阵轻松。我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慢慢的,这道题居然被我答出了一大半。

走出考场,我如释重负。我第一次不为失去几分而感到懊丧,分数在我眼里第一次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我没有失去,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爸爸,我想对您说

爸爸,我有满肚子的话想跟您说,可是因为胆小,怕您骂我,所以不敢讲。这次我就借写作文的机会,一下子全都倒出来吧!

爸爸,自从我上中学以来,您就把我关进了“关键时刻”的囚笼。您不但每天布置像小山一样的补充作业,还经常千方百计地限制我的课外活动,即使是星期天,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爸爸,您还记得吧?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累得头昏眼花了。正在这时,隔壁邻居家响起了《四驱小子》的主题歌声。这可是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呢。我忍不住,甩着发麻的右手来到了正在看书的您的跟前,哀求道:“爸,让我看一会儿电视吧,就一会儿。”话刚落下,您就猛地站了起来,把书重重地摔在桌上。顿时,您的脸色就由晴转阴,疾言厉色地对我说:“不行!现在是关键时期,不做完我指定的作业,就别想开电视!”“就一会儿。”“半会儿也不行,你老师没有教过你,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吗?现在是‘关键时期’,初中可不比小学!如果你考不上高中,将来去干什么?”我再也忍不住了,便争辩道:“列宁也曾经说过‘谁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爸,我知道,您这是为我好,但您也不能这样对待我呀。”大概是妈妈在房间里听到了吧,便带着乌云般的脸色,气冲冲地从房间里走了出来:“什么?什么!小孩子懂什么,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今天不许看电视!”在你们的两面夹攻下,我沮丧极了。我蹒跚地走到书桌前,写啊,算啊。不知不觉,我便睡着了,我梦见我跳出了“关键时刻”的囚笼,坐在沙发上舒服地看着电视,在碧绿的草坪上尽情地踢球„„爸爸,这件事也许您已经忘记了,但它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每当我想起它,我心里难受极了!

爸爸,难道您没有过童年吗?难道爷爷也是这样对待您的吗?难道您就不能体察一下我的心吗?

爸爸,邓爷爷号召我们要“三个面向”,学校也要我们全面发展。爸爸,我想对您说:“我多么渴望您能真正地体贴我,能给我一丝自由,能让我尽情地踢一场球,能让我认真地看完一部动画片,能让我看足够的课外书„„”爸爸,请您还我一个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世界吧!

【点评】 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情况——父母对上了中学的孩子管得特别严,一天到晚总让他(她)抠课本,比较普遍;作者提出的意见——要全面发展,“能给我一丝自由……”很有代表性。看来所写很有价值。

这篇文章全用“呼告”式,叫人感到亲切自然,效果很好。

家长应该如何管教孩子,孩子又该如何对待家长的管教,是个大有可说的话题,难以期望轻易得到理想结果。还望有更多的同学参与。

第五篇:选材与立意教案(修改后教师版)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记叙文的立意与选材

教学目标:

1、明确作文立意和选材的基本要求。

立意的要求:明确、集中、有新意。选材的基本要求:真、新、小、、实、深。

2、主要以“______,我的最爱”为例,在小组合作探研过程中,能有条理地表达对例文立意、选材的想法。

3、通过练习,使学生打破常规思路,写出新颖、丰富、符合要求的作文。

立意

1、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中心思想)2.立意有什么要求:明确、集中、积极、有意义

3、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新颖呢?

第一:打破常规,逆向立意

要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有时候还得妙用逆向思维,人家这样说,我偏那样讲,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更容易受到瞩目。

例文:

寒冷,我的最爱

在这寂寥寒冷的日子里,太阳已好几天没有露面,行走在这冷风横行的世界,连内心也灌满无奈。我讨厌寒冷,真的。

回到家里,一股暖意跟我撞了一个满怀,妈妈温暖的微笑轻拥着我,好舒服。爸爸见我回来了也笑吟吟地帮我取下了书包,来到饭桌前,看到妈妈精心煮来的食物,心中一阵温暖。在这如此寒冷的冬天烧菜做饭一定很冷吧?感动侵入我的心田。

„„

如今,我站在这被冬日包裹的天地间,寒气调皮地钻入我的身体,我却如此的幸福。寒冷使母亲的爱绽放光彩;寒冷,使母亲的爱温暖如春;寒冷,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母亲对我深深的关爱„„

寒冷,我的最爱。

类似的还有: 对手,我的最爱

唠叨,我的最爱

苦难,我的最爱

平凡的小草,我的最爱

第二:多角度,多侧面立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要学会从多侧面分析材料的意义,从材料新的侧面去立意。多个材料可以表现同一个中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往往又会得出不同的中心思想。这就提示我们:遇到或选取一个材料后,要注意从多侧面去分析材料的意义,从正面想想,从反面想想,尤其要重视联系当前实际,从新的侧面去开掘材料的意义,然后通过反复比较、选择,进而确立出富有新意的中心思想。练习1: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的立意 , 大家看看好不好?

题目:《送别》

学生 A :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

学生 B :我的一人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出亲

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学生 C :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

我的教育。

学生 D :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

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学生 E :我的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死别” 的悲情。

A:的答案不太正确,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B 的答案正确但是太普通,多数人会这样写;C 的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 的答案很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 的答案虽平常,但是写得好容易打动人心。

练习:2:有这样一个材料:“我”和小妹在家里画画玩,为了争用一支颜色笔吵了起来,妈妈回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打了“我”一顿。从正面想想,“我”很气愤,恨妈妈;从反面想想,你想到了还可以怎样立意?

“我”又很惭愧,应该谦让小妹。

练习3:一位老爷爷退休之后,仍坚持为邻居做事。从这个材料中提炼为“助人为乐”当然可以,但还可以从什么角度去立意呢?

如果从“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或“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角度去提炼,就显得很有新意。

练习4:若以《周杰伦,我的最爱》为题,你会选取什么角度立意?

可以爱他的歌曲、歌声、才华或桀骜不驯的酷相,但若因他血泪的奋斗史,而爱上他的倔强和执着,就更显新意了。

选材

1、什么是选材?

写什么、不写什么,用作文的术语来说,就是:选材与剪裁。

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剪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写作中材料的取舍。

我们说,写记叙文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文章的中心怎样才能表达出来呢?这就要谈到材料了。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平时注意从生活和书本中积累材料、作文时又能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

2、怎样选材和剪裁呢?

以这个题目为例来谈选材:

请以“_______,我的最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妈妈、家里的猫咪、故乡的小河、蜘蛛侠„„(2)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3)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一: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我们在构思时一定要把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表现出来。一般来讲,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

家庭:人或物

学校:同学(朋友)、老师、校园、校运会 社会:时事新闻、各行各业、所见所闻

自然:四季、大海、蓝天、星空、花草树木、风云雨雪 自身:兴趣爱好(电脑、书籍、篮球等)

人生态度(奋斗、自信、微笑等)例:

米饭,我的最爱 小小的本子,我的最爱 校园的早晨,我的最爱 家,我的最爱 308寝室,我的最爱 沉思,我的最爱

第二:独特的情感体验

一定要突出自己真实独特的情感体验,避免趋同,力争求异。例文1:

妈妈的粥,我的最爱

“妈妈,这粥好香啊!”这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一句话。妈妈的粥很普通,可其中飘着一阵阵清香,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的。

迈入了初中的大门,我开始过着寄宿生活,不能每天都尝到妈妈的粥了,这真是一大遗憾。于是,每个周末回到家,我一定会撒着娇抱着妈妈说:“妈妈,我要喝粥!”每逢这时,妈妈便嗔怪我:“你这个小馋猫!”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在厨房,亲眼目睹着这一切——妈妈在认认真真地为我做着香甜的粥。每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每一粒米,里面都包含着妈妈的心血。妈妈是投入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来为我做这碗粥啊!只见她弯下身来,认真地淘米加水,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事业。偶一抬头,我望见妈妈额头的汗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一个小时过去了,粥熬好了!掀开锅盖,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我和妈妈相视一笑,坐下来,捧起了一碗热乎乎的粥。我拿着汤勺,一小口一小口地品着这碗粥,那股清香由嘴里渗到心中,往事一幕幕像电影般在我脑海中播放。

记得那次,我生病了,躺在病床上,妈妈日夜的在床边守护着我。一觉醒来后,我看到妈妈捧着一碗清香四溢的粥,正慈爱地看着我。那是怎样的一种眼神啊!那是阳光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细雨对小草的滋润。“感觉好些了吗?哪里还不舒服?一定觉得饿了吧。来,喝碗粥吧”,妈妈满眼怜爱地说。我此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头钻进了妈妈的怀里轻轻地抽

泣着。妈妈看我这样有些担心,“哪里不舒服啊,乖女儿?怎么了?”我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真的好温暖……

“想什么呢?再不喝粥可就凉了。”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细细地品味着我最爱的粥,它真的好香好甜。

“妈妈,下周还要给我熬粥哦!”

“那是一定的!” 点评:

第三:以小见大

涵盖范围过大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要写深写透很难,只能泛泛而谈,所以选择的切入点要小,避免空泛、笼统。

通过人、事、物、景的外表,进行深入挖掘,来发现内在的东西。好文章不应当就事论事,而应当另辟新境,升华主题,做到小中见大,由浅入深,将整个文章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例文:

门前的小路,我的最爱

有人爱城市的大路,因为它干净、宽广;有人爱林间弯弯曲曲的小路,因为它充满新奇;可我只爱儿时家门前的那条小路„„在别人眼中可能它只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可在我眼中,那是通向我成长的桥,包含着温暖和辛劳!

春天,走出小院:路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小草虽不怎么惹眼,但也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生机,一位母亲抱着自己的孩子也来到外面晒晒阳光。母亲放下孩子,想让他学走路,看着孩子摇摇晃晃地走着,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小时候。

那时,妈妈一定也抱着胖嘟嘟的我,在这条小路上教我学步。我一次次地跌倒,她一次次地把我扶起,那一定比做任何事情都艰辛„„

长大些,我背上了小书包,爸爸妈妈每天起早贪黑地起来,给我做饭,送我去上学。清早,爸爸骑着自行车在路上缓缓地行驶着。朝阳把第一缕光洒在路上,自行车在这坑凸不平的路上不停地颠簸着。阳光下,爸爸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我靠在爸爸的背上,那么温暖。爸爸曾对我和弟弟说,“父母送孩子的路能抵上万里长城。”我看着地上的路,渐渐地,它好像真的变成了连绵不断、起伏不平的长城„„

后来,爸爸妈妈工作变得繁忙了,我常常独自一人回家。我在小路上忐忑地走着,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四周好静呀,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微风吹过,小路仿佛告诉我:别怕,孩子,我会陪伴着你,教给你坚强。此时,爸爸妈妈仍在为生活奔波。爸爸妈妈,请你们别担心,我已学会独自飞翔„„

就这样,我在小路的陪伴下慢慢长大了。这条路不仅承载着我的快乐与成长,更多的是父母的劳累和艰辛。

现在,小院已经被拆了,一堆堆废墟下面压着我最爱的小路„„

点评:

又如:《绿叶,我的最爱》——可以引申出“奉献精神”

《故乡的小河,我的最爱》——可以引申出“时间、回忆、奋进”

第四: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第五: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那么,好的材料从哪里来?来自生活,来自读书,来自观察,来自积累。

指正错误:

从选材的角度说说这篇文章存在哪些问题。

家庭充满爱

家,避风的港湾。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她——家。家是母亲,用温柔的手抚摸着你,用深情的眼光凝视着你。家使你奋发向上,家使你高兴,也使你忧伤。

家就像一只五味瓶,充满了各种滋味。我的家小而不和平,家里有六口人:爷爷、爸爸、妈妈、叔叔、弟弟和我。

我的弟弟人小鬼大,我从不让他,他也从来不饶我,有时会为了一根线或一根树枝而打起来。

小时候,我喜欢织纸篮子,然后在蚊帐的四角挂上。有时打开窗户,一阵风吹过,纸篮子迎风飞舞,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这是我最喜欢看的景观。有一次,我正在看“鸟儿”,弟弟跑过来看着我这痴呆呆的模样,说:“糟了,你傻了还是呆了?可别吓我呀!”要是你看见我,也许会觉得我真的傻了呆了。我眼睛一动也不动,嘴里还在流口水呢!可是叫我怎能咽下这口气?“呆你个头呀,你才呆了呢!”我用眼睛狠狠的盯着他,希望他会怕我。“呀,还凶呢!瞪着你的大眼干啥?以为我会怕你?”“你怎么着?想打架怎么的?”我吼道。

“唰……”我的“篮子”被他一把撕了。“你赔我的小篮子!”我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因为他撕的是我织得最好的一个。

“哈哈哈哈……”弟弟大笑起来。“怎么样?怕我不敢撕吧?”看着他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更加生气了。

“我告诉妈去。”我呜咽着。

“怎么了?是不是弟弟把你打了?”妈问我,我点了点头,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妈妈。妈妈没有打弟弟,也没有打我,她把弟弟叫在一边,说了半天,后来弟弟向我认了错。再后来我和弟弟也没有发生“战争”了。

明确:所写之事是 “我”与弟弟之间的矛盾——弟弟调皮,撕毁了“我”的纸篮子,我很生气(主要材料);最后妈妈出面“说了半天”(简要交待)。本文既没有写出“我”与弟弟的姐弟之情,也没写出妈妈对我们俩的关爱,不能表现“家庭的爱”,犯了选材不当的毛病。

赏析美文:

我发现夕阳是如此美丽

夕阳的一缕余辉斜射在墙上,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恬静,雪白的墙壁映出点点淡红,真美!

家中静静的,家人的心被爷爷的病情牵着,脸上笼着一丝愁云。

突然听到爷爷房中有轻微的响声,紧接着是穿鞋下地的声音。我忙跑进房里,是爷爷!都几个星期没起床的爷爷今天怎么……我满脸疑惑,忙去搀爷爷。刚走几步,就听到妈妈房中也有了轻轻的响声(奶奶因中风搬到隔壁妈妈房中)。爷爷一点点也移动脚步,手扶着墙。奶奶在妈妈的搀扶下也挪动着步子,慢慢地向爷爷这边走来,只见爷保的脸上掠过一丝笑意,眼角的皱纹像鱼尾似的向两边舒展开来,两脚移动得更快了,无奈力不从心,身子向前一倾,差点摔倒,我一把搀住,爷爷脱开我的手,扶着墙喘着气,仍不停地向前挪动着脚步。奶奶苍白的头发已稀疏无几,中了风的身子也在颤抖着,她望着爷爷,眼里噙着泪花,嘴唇在不停地微微颤抖着,轻声念着:“老头子,老头子……”奶奶双手用力向前伸着,爷爷也伸出那双苍老的饱经风霜的手,依旧挪着步子。

近了,更近了……两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此时此刻一切尽在不言中,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一世的深情都浸在这牵手之中。妈妈背过身拭去了泪水,我也泪流满面。

微风中,夕阳余辉映照下的墙壁更加美丽。爷爷和奶奶只是紧握着手,任泪水在流淌。远处飘来清晰的歌声:“因为牵了手,来世还要一起走……”

爷爷和奶奶就这样站着,似两尊亘古的雕像。他们牵着手度过艰苦的岁月,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一直到白头。夕阳无限好,尽管近黄昏。

析: 文章没有具体曲折的情节,只是摄取了一个夕阳下两位老人牵手的场面,却写得情真意深,催人泪下。这主要取决于作者感情的共鸣和独到的构思。“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一直到白头”的病中老夫妻,放心不下的仍是老伴儿的病情,于是不约而同地步进夕阳余辉,将一世的真情和对来世的希冀定格在无声的牵手之中。细节的着力渲染,景物的情感渗透,人物的侧面烘托,使作者的“发现”具有更为深沉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中只有融入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课后训练:

将“______________,我的最爱”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下载“作文选材与立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选材与立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弄清什么是作文的选材; 2、掌握选材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方法; 3、作文选材训练。 教学重难点:掌握怎样选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弄清什么是作文的选材; 2、掌握选材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方法;3、作文选材训练。 教学重难点:掌握怎样选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谈谈作文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

    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

    习作一定要注意立意和选材 作文学案 一、训练目标 1、学会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立意。 2、学会确定有深度,有意思的作文主题。 二、写作指导 (一)“立意”释义 “立意”。《现代......

    作文选材与立意之“以小见大”_导学案

    初二作文选材与立意之“以小见大”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2、从小事中发现生活的规律,探寻人生的真谛。 3、作文中学会用小事反映大主题,即......

    作文指导《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

    作文指导《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 首先澄清一个观点: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没有了记叙文这种提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粤教版主编陈佳民先生把文体划为三大类:文学类、实用......

    习作的立意和选材作文教案

    习作一定要注意立意和选材 作文教案 一、训练目标 1、学会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立意。 2、学会确定有深度,有意思的作文主题。 二、写作指导 (一)“立意”释义“立意”。《现代汉......

    中考记叙文立意与选材的方法

    寻 ———中考记叙文立意与选材的方法(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白中考记叙文的写作要求。 2.知道考试作文中常见问题,学习解决的方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写作要求: 1.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