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作的立意和选材作文教案
习作一定要注意立意和选材 作文教案
一、训练目标
1、学会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立意。
2、学会确定有深度,有意思的作文主题。
二、写作指导
(一)“立意”释义
“立意”。《现代汉语词典》将“立意”解释为“命意”。我觉得,这个解释显然过于简单。本人认为:“立”是动词,指的是“从诸多对象中加以甄选然后确定”,“意”是“出自作者内心的意思或意愿”。由此,“立意”就是“根据作文题目确定文章主旨或中心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从看到作文题目开始,在审题和构思的过程中完成。构思完毕,立意也应结束。
立意,是指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决定了写什么,接着就要考虑:通过写这个内容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文章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情感或道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一篇文章写什么,不写什么;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当略以及顺序如何安排,前后怎样照应等,都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中学生作文,在中心思想方面应该做到明确、集中,如有可能,再争取有点深度,有点新意。
(二)“意”之种种 作文的“意”,可以是学生的感觉、感受、情绪、认识和感悟。
学生作文立意就是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者心境——也可以写,关键在于怎么写,也就是表达。表达非常重要!表达中的体裁选择,至今没有引起国内写作界予以足够的重视;语言也非常重要,对于广东的考生来说,尤其如此。
(三)怎样立意
对于学生来说,价值最大的,是就一个具体的作文题目来说,应该怎样立意。因为,在真正作文的时候,立意还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立意是否准确;这是切题与否的问题;立意层次高低;这是文章的主旨深刻与否的问题;立意价值大小;这是文章的导向性问题。1。在立意的时候,就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不偏不倚求“准确” 立意首先要“破题”,破题首先要考虑“准确”。所谓准确,就是指文章的主题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习作一定要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2)比较琢磨求“深刻”
一篇文章光是做到立意准确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得分的高低与立意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
(3)自信泛爱求“积极”
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积极向上,都要健康乐观,喻人以事,晓人以理,动人以情;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不可以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映偏激的思想。
从阅卷情况来看,立意完全不正确的作文是很少的,问题主要出在立意“片面、偏激、消极”等方面。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
(4)匠心独运求“新颖”
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一定要考虑到针对性和社会性。2.怎样立意,方法有三(1)认真审题,琢磨题意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命题者一定有一个预定的最为确切的主旨,或者写作角度。考生要努力从题目当中看出来。如果能够体会到命题者的考察角度或意图,立意自然不在话下。(2)结合材料,确定中心
选材的时候,一定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考究,深入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有没有写的价值。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能发现几种不同的思想意义。
例如: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过来,年轻学生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新生于是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各自走去。几天之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请根据上述材料,拟一个作文题目。
这个材料,如果满足于就事论事,做表面文章,可以命为:《助人为乐》、《一诺千金》、《长者风范》等。
稍稍挖掘一下,则可拟题为:《开学第一课》、《北大第一课》、《人间自有真情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
如果再深一层,则可以拟为:《己之所欲,巧施于人》、《可敬的赤子之心》、《质朴无华见纯真》、《自然心——最高的境界》、《金子般的平常心》、《呼唤平等与博爱》,旨在赞颂季羡林先生,平凡中的伟大是真正的伟大。
发现的角度多了,从中确定一种。选择的标准,首先看自己对哪—点更有体会,更有可说;在同样有体会、有话说的情况下,再比较一下哪一点更“有点深度,有点新意”。切记:不要片面追求“立意深刻、新颖”。
为了将中心思想表现得更明确、更集中,在写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中心的地方—定要详写,从而使中心思想自然流露出来。(3)发散思维,多种角度 其
一、多维立意
所谓多维立意,指的是思考客观对象时,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思考,从而决定自己文章的主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观察者,可能因为所站角度不同,看到的特点有异,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尽相同。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努力将这些不同的判断归结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一,作为文章的主旨。其
二、融旨于物
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的主旨。这种立意方法常常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以显示深远的寓意。借某事物寄情托志,是“融旨于物”的主要特征。如2006年北京市高考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作。一考生以《冰糖葫芦》为题,借“冰糖葫芦”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写法摆脱了常规写法的单调乏味,当然趣味盎然。
其三、反用其意
指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使读者耳目一新,收到好的艺术效果。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这是立意创新的关键。摆脱思维定势,多逆向思维。我们要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记叙对象,能写出前人所不曾有的理解,这就是立意上的推陈出新。
确立文章的主旨以后,也就是完成了立意的工作,在动笔作文之前,还要做一件工作:用一句话把本文的主旨——或者中心(思想)——概括出来,以此来选材,确定文章结构,选择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
二、选材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就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基础等级中的“内容充实”就是对文章材料的质量的要
求,即选材的要求。
(一)什么是作文的材料
凡可用于文章写作的客观事物和事理,统称为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材就是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运用并组织材料。没有材料,就等于最先进的计算机没有任何可供处理的数据,即使观点再新颖、正确,也会因空洞无物而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作文材料的来源
材料最好能是亲身经历的,那样富有真情实感。但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生体验”,所以,关键在于“积累”,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1.课本上的事例和事理。要经常温故知新,归纳整理。不要抱着金碗讨饭。
2.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思考和提炼。这些事例由于是“亲历”的,往往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3.听广播、看电视、读报刊杂志,做有心人,善于收集。4.同学之间的交谈和作文,有不少是值得借鉴的材料。5.老师平常讲课、谈话所引事例。
6.试卷中的材料往往会成为写作的触发点。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就由作文题目中的寓言材料,一下子联想到与“诚信”相关的吕布和关羽形象,巧妙地构思了“赤兔之死”,写出了人人称道的佳作。
(三)选择材料的方法 1.围绕和突出主题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一定要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2.真实性和典型性
“真实”就是要求材料符合实际,符合生活的逻辑;“典型”指材料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代表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叙述类文章的选材与论述类的选材有不同的特点。叙述类的文章选材不一定非得选用那些惊人的“大事”,往往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同样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此所谓“滴水也能见太阳的光辉”。如《琐忆》、《一件难忘的衬衫》均为“小事”,却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境界,突出了主题。3.新颖而又生动
“新颖”就是采用别人文中未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材料,或是对旧材料能从新的角度加以分析,挖掘新的含义。这样才能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使人耳目一新。“生动”就是材料要有时代气息,有意味,有可读性。新颖的事物能吸引人,作文尤其如此。从阅卷场上的反馈的信息来看,考生作文选材陈旧的情况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所以如此,可能是没有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
3.选取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
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次习作
立意:写自己假期的感受
选材:自选材料 字数:600字以上。
我爱读书习作教案
训练要求:
1、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2、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3、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4、激励手段:读书小行家 课堂指导:
一、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你都读过哪些好书呢?
二、阅读提示 明确要求
同学们都读了许多的好书,当然,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你也都看过吧?今天就让我们写一写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吧!
1、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出示习作方法。
三、指导过程
1.确定中心:反映对书籍的喜爱 2.段落安排:自己根据情况确定
3.确定详略:重点的为详写,次要为略写 4.举例说明自己爱读书:忘记吃饭
读书是自己的最爱
渴望读书,不想出去玩等 5.写法特点:总分
例如:我十分喜爱读书。有一次为了读书,我......四、学生写重点段 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交流
1.指名读文,其余学生评价 2.自己改文 六,师总结
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下水文: 我爱读书
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力量,是人生之必需。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停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以便将来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
我觉得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正是这种兴趣的阅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小学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各种各样的“闲书”,从爸爸妈妈给订阅的儿童杂志,到一些文学名著,我都照单全收。即使是上中学以后,也是依然爱读书,也要在繁忙间隙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些许的休憩。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就好像随手推开一扇窗户,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这风景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委婉,或雄伟磅礴,或感人肺腑,令我浑然忘却了学习中的烦恼与不快,仿佛排徊在青山绿水之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挥着思想的翅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
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在书的海洋里漫游,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更使我的知识面也宽广了不少,在生活中,书还帮了我不少的忙呢。
记得有一次星期天,我在家里做作业,邻居家的小孩到我家来玩。我的作业还没完成,就让他自己先玩。他玩了一会儿,竟然端起我的墨水瓶来了,他那么小,万一打翻了瓶子可就不得了了,我赶忙连连摆手:“别玩墨水啊„„”话还没说完,小手已然把放在桌角的墨水瓶打翻了,墨水全洒在了小孩的浅色衬衣上,他惊叫起来,吓傻了,接着竟哇哇大哭起来。我急得六神无主:可怎么办那?闯祸了!我连忙跑到水龙头前去洗,可是使尽力气,墨渍怎么也搓不掉。正急得没主意的时候,我的目光无意中落在了放在桌子上的《知识杂志》一书上。我一拍脑门,不是刚看过嘛!上面介绍过,衣服上沾上了墨渍,可以先用饭粒涂在墨渍上用劲搓,在浸到肥皂水里洗,然后用干净的水漂清就洗去了。我何不实践一下呢!于是,我一把拉过了被墨水弄污了的衬衫,跑到厨房里,拿来了一勺饭,倒在污渍处,然后用力搓啊搓。过了一会儿,墨迹果然淡了,再使劲揉搓一会儿,墨迹只有铜迹大淡淡一块了。我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了一遍并绞干后,交给了邻居小孩说:“回去晒晒干就基本看不出印迹了,可以穿了。”他瞪着惊奇的眼睛问我:“你怎么知道米饭能洗掉墨渍呢?”我得意地说:“书告诉我的呗!”
读书使我增长知识,正因为有了书,我才知道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豪放勇敢的武松„正因为有了书,我才发现世界有这么多的故事,有这么多的人。我喜欢书中的内容,幽默的,悲伤的,凄美的?? 我爱读书,读书使我的人生充实而从容,悠闲而舒适,安静而丰富,读书使我快乐。优秀作文: 我爱读书
在这个世界上,书像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我就爱这“满天的繁星”!好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伟大的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关于读书的名言时刻激励着我。
由于爸爸妈妈小时候读书不如愿,所以,他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了,决心好好培养我读书。白天,爸爸妈妈一同出去务农,晚上回来后,不管有多疲劳,都会拿出旧书或旧报纸在灯下夜读。爸爸和妈妈读书的兴趣感染了我。所以,我也不时会拿出一本课外书来阅读,慢慢地我对书产生了兴趣。现在,我已经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书了。
妈妈为了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专门给我买了四册少儿百科全书。要知道这买书的钱,还是妈妈从牙缝里挤出的钱买的,如果不买这四册书的话,妈妈还可以买好几件衣服呢。所以,我决心好好品尝这“美味佳肴”。当我大概了解了这四册书的内容后,我感受到:一本好书,蕴涵着许多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要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为了看书,我还闹了一个笑话。
有一次,妈妈叫我去买盐,我走的时候还拿了一本书,在路上,我看入迷了,当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突然,汽车的喇叭生把我吓了一跳,书都掉到底下,我一看,原来,我已经在过马路了,可是,我却没看左右的车辆,所以,我差点被撞了。司机骂了我,我只当没这一回事儿,我继续看书了。回到家,妈妈问我买的盐哪去了,我才发现,自己看书忘了买盐了。我和妈妈都哭笑不得。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西吸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让我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读书真美丽!
第二篇:作文选材立意
作文选材与立意
立意
要使文思畅通,关键在于立意。
何谓立意?简单地说,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性,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穿首尾。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中考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中考作文中也体现了这个方向性,所以,我们的中考作文立意也符合这些方向标准。
所以,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
一、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二、情感要鲜明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三、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对于记叙文的深刻更多地是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与感悟。
四、思维要创新
思维的创新是指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考场作文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会给考生以思想驰骋的余地,我们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自己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让读者也从中得到启示。
但是,创新决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标新立异的胡编乱造,它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入情入理而眼前一亮。
具体的立意内容:
一、符合当今社会公德和时代精神的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守法、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敬业、自强、与时俱进等等。
二、表达个人感情的如:爱戴、崇敬、怀念、赞美、爱好、情趣、愿望、讽刺、批判、抨击等等。
三、思考生活内涵的主要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感悟与启迪。
四、追求个性表达的主要是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的。
立意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跟别人的风,无论是怎样的题,选择立意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平时训练过的内容从小处切入。切忌一时心血来潮写一些不熟悉的东西,勉为其难,这是写不出优秀作文的。
如何精深立意
1.由表及里,开掘深意。
如鲁迅在《风筝》里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对弟弟放风筝的粗暴干涉行为。事件的表层意蕴是:“自己的行为是对儿童自由精神的虐杀”。可是,当他有一回向弟弟“叙述到这一节,说自己少年时代的胡涂”时,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对于这一件兄弟之间的平常事,似乎没有什么深意,而鲁迅却由受虐者这种忘却地麻木,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和悲哀,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这不单单是兄弟间的宽恕,而是受虐者对自己正当权利被粗暴干涉的逆来顺受,它将造就麻木、沉默和甘心受虐的民族心态。这便是《风筝》最后确定的主题。
2.由此及彼,转换角度。
所谓转换角度,就是从新的方位审视思考所写的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
3.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文章的立意并不决定于题材的大小,有时从一些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往往更能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中国青年报》上曾经登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件小事:
青岛市一个广场上,有位50岁左右的女侨胞,在地上用水果刀剜一枚贰分硬币。那硬币与沥青紧紧地粘在一起,非常结实。女侨胞用水果刀先把硬币四周的沥青一点一点地掏出来,费了好大的劲才把硬币取了出来。她把硬币放在手心吹了吹,掏出洁白的手绢,小心地包了起来。许多人目睹了这一过程,却不知女侨胞这样做为什么。女侨胞向大家解释说:“我看见那上面有国徽,整天被人用脚踩来踩去的,心里觉得挺不是滋味的。”到此,文章意旨跃然纸上,小行为表现了一个大主题——爱国。
例文:《那一刻,我怦然心动》
4.对比嫁接,引人思考。
如果仅仅用“有一个小学生在马路上捡到10元钱交到交警手里”这一情节,表现拾金不昧的主题,一显得陈旧,二显得肤浅和幼稚。而一位考生把这一情节与另一情节组合嫁接在一起:交警接过小学生交上来的10元钱后,当面表扬了几句,而等到小学生走了以后,这位交警却拿着那10元钱到执勤岗旁边的一个小卖部里买了两盒香烟。由此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孩子的纯真无瑕常常被大人的私欲所玷污。
5.由实到虚,附情于物。
有些文题具体而实在,既可从实立意,又可以从虚立意。我们以2007年广东卷的话题作文“传递”为例,讨论如何由从实立意到从虚立意。
“传递”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在的物与物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奥运圣火的传递等等;二是虚化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等。
面对文题,不直接从它本身引发联想,而联系它的比喻义、引伸义等,然后展开想象,就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例如:以“水”为话题的作文。如果只从“水”的本义展开思考立意,大多会有这样的思考:
1、面对水灾,化害为利;
2、爱护环境,防止水污染;
3、珍惜用水,否则“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但是,如果我们从水的比喻义、引伸义去联系呢,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
1、由“水是生命之源”得到水与生命的联系;
2、由“温柔似水,暴戾如洪”,会得到水与性格的联系;
3、由“水滴穿石”得到与恒心的联系;
4、由“君子之交淡如水”会得到水与人际关系的联系;这样的联系使得思路异常活跃,写出的文章也会更有深度。
选材
在精心审题和确立文章主题之后,就要对自己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的挑选抉择,这个过程就是选材。选取的材料的好坏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效果密切相关,选材要围绕中心进行,材料要服从中心的需要同学们在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材料要真实
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最好要选择自己
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材料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同学们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三、材料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
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从大量的生动事例中选择了三个“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四、选材要具体
选材具体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具体,要让事实说话,用真实说服人、打动人。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说教而缺少具体的事例,或者空发议论,文章就会有骨架而没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现力的。
材料是作文的核心,同学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严格选择,确保材料的真实、新颖、典型、具体。
剪裁
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平时注意从生活和书本中积累材料、作文时又能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选材之后又如何剪裁呢?
一、选料和剪裁要避免误入歧途。
误区之一:贪全求最,不知取舍。(圈地的故事)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选一瓢也许总有对三千弱水的遗憾,但只一瓢,也许足够了。
误区
二、动机不纯,抄套范文。
误区之三:胡编滥造,有悖常理。
为了追求所谓感人的效果,赚取作文高分,有些学生胡编滥造:明明父母健在,却说“父母双亡”;明明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却说自己独自一人背着行囊四处流浪„„他们想当然地编造故事,自然是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
误区之四:幼稚可笑,格调低俗。
有很多学生总走不出“低幼化”选材的怪圈,如一写生日,就一定离不开“蛋糕、蜡烛、生日歌”;有些学生老把“老师雨天送伞”“扶盲人伯伯过马路”挂在嘴边„„还有个别考生爱写初恋,舞弊,打架,恶作剧、偷东西等题材,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畸形的情感体验和无聊庸俗的生活情趣。理所当然地只能归到四、五类作文的行列中。
二、选材和剪裁的常用方法
在占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后,还要善于提取精华,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
1、反弹琵琶,新颖脱俗:
选择材料时要力求做到新颖妥贴,避免陈旧乏味。(例子:宋.绘画 深山藏古寺)一个主题往往可能用这样的题材来表现,也可以用那样的材料来说明,但是,不同的材料对同一主题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例文:《告别不是悲伤》)
2、铺排巧妙,引人入胜
我们选择材料时,就要力求做到离奇巧妙,设置悬念,引人注目。当然,能突出意旨,揭示本质,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都是好材料,然而在应试写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那些无人涉足的新奇材料。(例文:《一罐子孝心》)
3、主题高雅,言之有物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境界的高低至关重要。文章要有高的境界,材料也必须要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例文:《历史瞬间让我怦然心动》)
此外,选材和剪裁还要做到“四写”“四不写”: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请同学们读下列所示的立意与选材,谈谈你的看法:
例:人生难免有离别。离别是一种难舍的情绪,总是那样令人伤感、令人回味。请你以《送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A、材料: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
A、立意:表现妈妈对我的关心。
B、材料:我的一个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到车站送他。
A、立意: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C、材料: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
A、立意: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D、材料: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我一段又一段路。
A、立意: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E、材料:我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忆起过去种种情景。
A、立意:表现亲人之间的“死别”悲情。
学生自由发言评价(2—3人)教师小结:
A、答案不太正确,审题不清,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
B、答案正确,但是选材、立意太普通,缺乏新意,多数人会这样写。
C、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答案较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答案虽平常,但写得好,容易写出真情,打动人心。
例:我们有些同学常常这样立意:
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错误)
②“我们应该尽量帮助别人,这样你有困难时,别人才会帮助你。”(功利)
③“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以便将来能找到轻松的工作,过上舒适的日子。”(自私)④“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社会上没有一个好干部,全是坏东西。”(偏激)
例:一位学生写自己精心呵护水仙花,最后终于开出了花朵,文后立意:“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有汗水的付出,哪有水仙花的馨香啊!
事情很小,但有真情实感,立意新颖,有深度。
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或相类、相似、相对的事物的心理现象。
发散联想:多点、多层面、多角度地联想。
让学生做联想(发散思维)的练习:
①“书”:有字的书:一般意义上的书籍:新华书店的书、书包里的书等。
古代:竹简、木牍;现代:磁盘、光盘。
无字的书:社会之书、人生之书。
②“桥”:有形的桥:水上桥、独木桥、石拱桥、长江大桥、陆地桥(立交
桥)等。
无形的桥: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③“读”:读书→读人→读社会、读人生。
以上这些联想出来的材料、立意不一定都符合题意,要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适当的来写,这就是聚合的过程。
第三篇:立意与选材作文教案
立意与选材作文教案
高中语文新课程专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的资源仓库
第一课时
(一)导入:给同学们讲文苑拾趣:王安石撕搞的故事,引发学生讨论:王安石为什么把自己论兵的新作撕了?(引出什么叫立意,立意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做好立意呢?)
(二)新授:
第一节 立意的常见方法
一、讲求立意的新颖性
同学们到49中寄宿班,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新的班集体,第一次经历了军训生活,大家一定在日记中说了很多的心里话,是不是?(学生交流日记内容……)
同学们写的日记,大多数写的是军训生活的收获,强化学习外语和语文的苦和累,宿舍集体生活的有趣和烦恼,对父母和亲人的思念。应该说这都是人之常情,你们都写出了真情实感,但有的同学不一样,XX同学对49中在纪律、卫生方面的管理和自习课的安排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进而生发出对49中有别于来之前的认识,XX同学写到了自己从没感受过的父母给予自己的亲情关爱,让人感受到她的敏感,她的善良和她在长大懂事的那份独特体验。在众多雷同的日记中脱颖而出,令老师刮目相看。立意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引导学生读、想、议22页《我渴望有个后妈》,理解立意的新颖性。
我给大家讲一下发生在2001年CCTV模特大赛上的事,有五位选手脱颖而出,角逐冠军。在比分相当接近的情况下,最后一道问题的回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问题是:在聪明、富有、美丽三者之中,你选择哪一样?同学们,如果你是参赛者,你会选择哪一个?……四位选手选择了“聪明”,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会做出的选择,但选手龙蕾选择了“富有”。这个答案颇出人意料,引起了评委的浓厚兴趣。龙蕾解释到:她所选择的“富有”不仅指物质上的富有,还有知识素养的富有、感情的富有等等。这样的富有,能使她拥有
聪明、美丽,也能使她更好的付出、回报社会。特别的答案,加上合情合理的解说,获得了评委们一致的好评,龙蕾击败了其余选手,夺得了桂冠。
教师总结:新颖别致的立意,可使文章熠熠生辉,意蕴深刻,要做到文章见解新颖,就要在立意创新上下功夫。
立意创新还可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针对题目和材料从反面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引导学生读教材22页反向立意的方法。
二、注重立意的健康
给学生出示病例作文,学生讨论分析。
1、我在小学里当班长,而她只是个小组长,进了中学,她窜上去了,入了团,当了班长,我却只是个小组长。我想:看她美的,又是升旗,又是主持班会。有什么了不起?想当年还不是我的手下?
2、有些同学多次考试作弊而安然无恙,我只作弊一次却被老师发现了,于是感叹“成功需要机遇,机遇不好,再努力也是白费劲”
3、我一心想考上重点高中,而竟考不上,平日比我差的同学倒考上了,我怎么也想不通,我简直巴不得地球毁灭。
教师小结:这些文章都是不健康的。不健康的作文,无法净化心灵,更无法内化成社会和时代需要的精神养分,对他人也谈不上感染、震撼,应该力戒之。这几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真实的,但真实不等于健康。思想感情健康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健康的立意?……教师总结:勤奋、善良、感恩、诚信、友爱、正直、同情弱小、勇于担当、追求真理、自我牺牲、爱祖国、爱人民、爱地球、爱人类、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等,都是健康的,相反,不健康如:好吃懒做、阴险、残忍、奢侈、怯懦、虚伪、嫉妒、势力、恃强凌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专制、糟蹋大自然、损公肥私等。
三、注重立意的时代观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话的前半句,说的就是:写文章要把闪耀时代新思想光辉的观念及时吸收、溶入意向之中。
引导学生读、想、议23页《毛遂不避嫌疑》。
第二课时
今天,我邀请了嘉宾老师参加这节课,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同学们记不记得爱因斯坦曾留下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谁还记得爱因斯坦说其中的字母都代表什么?(W=X+Y+Z,他说:X代表艰苦的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少说废话。)当然对公式中的字母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解读成功。……刚才实际上就是在训练大家的多角度思维。
教师在黑板上画美丽彩虹,请同学们借助联想和想象,展开发散思维,注意在联想的基础上要尽量用简洁的句子来表达,相信同学们思维一定很开阔,谁来说?……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高兴地看到大家已经学会了多角度思维,如果我给大家一个材料,也要同学们多角度去思考的话,往往也会看出不同的意义来。
材料一:一个养鸡专业户,为了让鸡多生蛋,生大蛋,每天给鸡喂很多的粮食,殊不知鸡粮食吃多了,身体长胖了,蛋也不下了。
材料二:一个步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碰到了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两人发生了争执,引来了一大群围观人,围观者议论纷纷,都认为这是骑自行车人的不是,在舆论之下,骑自行车人向步行人道乐歉。
材料三:有人对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说:“你发现了新大陆,可我看不出,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发现,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哥伦布略一沉思,取来一个鸡蛋,对在座的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可以使这个鸡蛋竖立起来?”人们呆住了,没有一个人能竖起来。哥伦布把鸡蛋接过来,轻轻地敲破了一点它底部的壳,于是,鸡蛋就竖立在餐桌上了。接着,他以极其平静的语气说:“先生们,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在有人做过了以后。”
请同学们对这两则材料做多角度分析,多角度立意。看哪个组角度多,抽取的观点准,先小组探究,然后班上交流。
参考:
材料一
1、什么事都要顺其自然
2、聪明反被聪明误
3、三思而后行
4、要尊重实际 尊重科学
5、该给那些吃肥的人断奶了
6、欲速则不达
材料二
1、思维定势要不得
2、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3、先调查 后发言
4、宽容是美德
5、退一步 海阔天空 忍一时 风平浪静
材料三
1、贵在开拓创新
2、首创精神是可贵的3、万事开头难
4、说起容易 做起难
5、嫉妒会限制你的前进
6、要承认差距 然后才能进步
7、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
嘉宾老师做点评……
教师小结:对同一材料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真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材料潜在的种种意义梳理出来,有助于我们“选择其一”或“总括其成”,从而形成明确的创作主旨。分析材料时要找准材料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属性,进而从多角度中选择出最佳、最新角度以立意。
老师在带领同学们扫墓时,看见了这样的景象:有几个小学生在烈士墓前玩丢手绢,还进行唱歌比赛,欢声笑语。老师让同学们就见到的这一现象写一篇文章。很多同学都批评了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因为他们认为,在烈士墓前,应该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应该怀者敬仰之情,应该是庄严的肃穆的。而有同学则这样立意:让在地有知,在天有灵的烈士们看到他们鲜血滋润的大地上,新一代如他们所愿,幸福健康的成长着。在选择最佳、最新的角度时,要力避人云亦云,力求深刻独到,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立意原则。
对一个材料要进行多角度分析请同学们阅读30页一组材料然后分别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抽取观点。(将全班分成3组,一组一个材料。嘉宾老师点评做总结。)
看来今天我们的收获匪浅,同学们积极动脑,动口,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充分展示了创造精神和个性风采。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30页写一写1、2题
第四篇:中考作文的立意和选材
作文的立意和选材
文章的内容是由立意和选材决定的。意是内容的核心、灵魂,材料是内容的物质外壳,二者不可分离,而意是主导,材料要受意的指导和制约。因此,在实际的构思过程中,一般都是立意在先,选材在后。下面就按这个顺序来说。
立意
要使文思畅通,关键在于立意。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作文之初,头脑里往往是乱纷纷的,想来想去,总觉得“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难下一字;有时似乎想出了一点眉目,可是刚写了一段话,又觉得写不下去。对于这种现象,推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文意未立或虽立而不甚明朗。待到文意已明,文思也跟着旺盛起来,有时甚至妙绪泉涌,不吐不快,下笔千言也不见得是件难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立意之于文思,正是这样:立意越精细越明朗,写起来就越顺畅。这是文章写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立意有哪些要求呢?
一是贵在创新。我们文章里所需要的“新”,不是尽人皆知的大道理,不是冠冕堂皇的套话、空话,而是那些既符合时代精神又闪耀着个性色彩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对周围事物独有的见解和体会,它们小得如同一滴水,却能照见太阳。“新”,又是发人之所未发。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为人们所熟视无睹的事物,也会有一些习非成是的观念;这些都是未被开发的题材,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发现了再经过深思熟虑,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必能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立意上能创新,全在于思维活跃。这就要多读多看多思考。多读多看才能视野广阔,联类不穷;多思考才能辨析事理,有所发现。思维活跃起来了,就不会受制于旧的思维定式,而敢于创新。还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像,因为联想和想像常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能使我们从普通事物上看出它们所包含的新的意义来。立意也有技巧,常见的有借题发挥、小题大做、大题小做、画龙点睛、一字立骨、抑扬互用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知道一点有好处,但切不可生搬硬套。技巧也是为内容服务的,抓住这个根本才能用得活,用得巧。
选材
选材服务于立意,但材料往往不完全受“意”的限制,好的材料往往可以丰富、扩展文章的主旨,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回味。
好的材料有三条标准:(1)切合文章的旨意。这一条至关紧要,也最难把握。材料和旨意的切合度怎样,凭直观感觉不易判定,最好是在材料初步选定后,就把文章的基本格局构想出来,再从这个格局出发来审视所选定的每一个材料。这样做,材料的切合度就比较容易显现出来,使用与否,也就有了把握。(2)有比较丰富的意蕴。意蕴,就是材料的内在含义。意蕴丰富才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读者以某些启示。一件材料有无意蕴,要先用读者的眼光来看,要用心感受它,你果真动了情,那就是有。这种鉴别方法是很有效的,不妨一试。(3)要新一点。这一条不言自明,凡是别人没有用过的都可以算作新,有一点时代色彩自然更好。
按照这几条标准来选材本不是一件难事,因为中学作文命题一般都不会超出学生经历见闻和感受体验的范围,可供选择的材料决不会少;说难,其实另有原因。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听老师在班上念优秀习作后,总这样说:“这些材料连同它们的细节我全知道呀,为什么当时竟然没有想到?”有些同学刚把作文交上去,就暗自埋怨起来:“唉!可惜有一个材料没有写上。”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在限时作文里尤其显得严重。从表面看,这是由一时的紧张心态造成的;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你还没有占有这些材料,你不占有它们,它们怎能听从你的调遣呢?
要想占有材料,就得做个有心人,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要往深处想。这样,许多非常平常的事物就会带着奇异的闪光奔向你的笔端,成为你的写作材料。材料也需要不断地积累,办法是平时多写点札记,把自己见到的和想到的随手写下来,因为既经写过,就不容易忘记,用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一 片段作文
以某件实物为写作对象,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要求:(1)取其象征意义来立意;(2)以该物的形状、结构、用途等方面的特点做写作材料。
【示例】
红 缨
红缨在农村经常可见,它最重要的用途是装饰高骡大马。
红缨的构造并不十分复杂,只要把麻劈成缕缕细丝,染成红色,剪裁整齐,扎成大把、小把就行了。小把的叫红缨花,大把的叫火把花。在骡、马的鞍子上、扇尾上,栽上一朵红缨花,额头上扎上一炬火把型的红缨絮,像火红的榴花,像一片朝霞。它是美的象征。
骡、马头上扎一朵红缨,在行进中,眼前似乎燃烧着一团火。它能热了马的心,提起骡的神,使它们越走越带劲,越走越精神。它是军列前边迎风招展的“旗帜”。
当骡、马行进在大道、公路上,自行车、拖拉机、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闹闹哄哄,这时它们头上的红缨来回摆动,可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外界的干扰,避免骡、马受惊发生意外。它是定神静心的“安神丸”。
烈日炎炎的盛夏,潮湿闷热的天气,那苍蝇、蚊子,讨厌的小昆虫,时常封锁道路,在骡、马的眼前飞来舞去。这时那红缨随着牲口的头来回摆动,上下左右驱赶着,扑打着这些小玩意儿,保护它的主人不受其害。它是一把理想的“扇子”。
当人们光景富裕,日子红火时,为了图个喜庆,这时不免要把那高骡大马打扮一番,所以红缨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它是一朵“富”字花。
红缨,虽然很普通,但是它却象征了我们这个黄金时代,象征了当代农民的富丽年华。
本文立意十分鲜明,第二段结末说红缨“是美的象征”,这是泛泛的提示,目的在于引出对红缨的具体描述和说明;到最后一段再顺理成章地指出,红缨“象征了我们这个黄金时代,象征了当代农民的富丽年华”。这样一来立意就有了一定的思想高度。
材料既单纯而又丰富多彩。文章主要是写骡马行进中红缨的动态,却又把它跟骡马的姿态和四周的环境联在一起,再分别用“旗帜”“安神丸”“扇子”三个比喻来概括红缨的作用,使本来很简单的事物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记叙文的立意 立意,其中的“意”就是指中心思想,也称为主题或主旨。立意指的是写作时中心思想的确定。古人强调“文以意为先”。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对文章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没有这个中心意思,文章就如同一盘散沙,失去了灵魂。
那么,文章的中心从哪里来呢?
这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命题作文中,题目已隐含了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另一中在一些命题作文或非命题作文中中心没有确定,要作者自己去确定。前者如《记一个勤奋刻苦的人》,“勤奋刻苦”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特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绝大多数文章都属于后者。
对于没有确定中心的文章,应该自己来确定中心。确定中心,或者说立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一篇文章的中心要集中,一般只能是一个中心。不能指望一篇只有几百字的文章能表现好几个中心,那样做只能造成“面面俱到”却“面面都不到”的结果。
二、立意要深。
立意要深是指文章能够引发人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写人的文章要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能作一些发掘,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叙事的文章能以小见大,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这样才能做到深刻透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个深浅的问题,体现在作文中,立意便有个深刻与否的问题。有一位同学写《记一堂体育课》,写的是800米测验,最后两百米,作者坚持不住了,但想到为期末的体育成绩,为了评“三好学生”,为了初三中考,加油拼搏,最后终于战胜自我,胜利到达终点。其中对“三好”、“中考”强调很多,给人一种“功利感”,不深刻,体现了小作者思想认识水平还不够。如把有关“为了三好,为了中考”的内容去掉,就将主题确立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就要深刻得多。
三、立意要新
1、要用敏锐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不断寻找新鲜问题、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发现时代特点,感受时代气息。1999年高考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江苏一考生写作此文时,独辟蹊径。他先是构思 出一个记忆移植公司的开业典礼,然后详写某成功的企业家,在移植了贫困山区失学儿童苦娃的记忆后,体验到他渴望上学的苦衷,含泪慷慨解囊。作者想象时,避开了个人的得失,将视角投向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从而使文章立意非同凡响。
2、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这是立意创新的关键。摆脱思维定势,多逆向思维。立意与众不同,文章方能脱颖而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文贵新,这是古今作文的共同要求。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记叙对象,有的人写出了前人所不曾有的理解,这就是立意上的推陈出新。比如说有这样一个题目--《我的财富》,一般人都将“财富”理解为“钱”或“财物”,而有一位同学以“家境的贫寒和生活的艰辛”为“财富”,说“家境贫寒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意义”,“使我不断发奋努力”,“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有骨气,有尊严”,让人耳目一新。
四、立意要真,即“说真话”,“诉真情”。现在有的学生写作都是瞎编的,例如写好人好事,半数以上写捡钱包或扶老奶奶过马路,帮老大爷推车,老师们大多感慨:“哪有那么多人的钱包可捡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多观察、多思考。观察什么呢?观察平常生活中平常人的情感,想人之常情,想家庭的欢乐、苦恼,想同学之间的摩擦、友谊等。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是我们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拘泥于“真人真事”,完全可以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去调动自己的想象,合理虚构。虚构不等于胡编乱造,虚构要合乎生活逻辑,也就是要合乎情理。
记叙文的选材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那么,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呢?
一、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本来是裁缝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将布料依照需要尽量剪裁,该去就去,该留就留,缝制成美丽的衣裳。写作文也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二、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三、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新颖的事物能吸引人,作文尤其如此。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四、选取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懒”妈妈
我妈妈刚四十出头,在单位同事都夸她精明能干,在家里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懒虫”。记得十岁那年,我从外婆那儿搬回了家住,刚住不久,妈妈就和我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打扫卫生条约》。上面规定家里打扫卫生之类的家务活由我一人承包。我被迫接受条件,开始了“苦命生涯”。可没过多久,妈妈越来越“懒”了,“得寸进尺”地“要挟”我又跟她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烧饭条约》、洗衣服条约》„„她“慷慨”地把这一切都让给了我,由我全权负责,我简直成了家中的兼职保姆。放学后,我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在外玩,要赶紧回家,因为还有一大堆家务活等着我去做呢!
每当和其他同学在一起讨论母亲时,他们总是兴致勃勃地讲自己的妈妈如何照顾他们,如何在家又是洗衣又是做饭,都是标准的贤妻良母。我只能暗中羡慕他们,谁让我有这么一位“懒”妈妈呢?
可经过一件事,我对妈妈的认识却发生了180°的大转变。
那是上学期的一个周末,邻居阿曼姐的父母一大早就出去办事去了,留下阿曼姐一个人在家,让她中午自己做一顿饭凑合吃。这可忙坏了阿曼姐,她是家中的惯宝宝,平时在家从没有烧过饭,如今可真是手忙脚乱。不得已,叫我来帮忙。我到她家一看,差点笑出声来。她煮的饭水放多了,烧成了粥,做的蛋汤又放糖又放盐,喝起来一股怪味。这下我可大显身手了,不一会儿,我就做好了一桌好菜。佩服得阿曼姐直夸我:“你真行。”我得意地笑了,忽然想到了我的“懒妈妈”。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她呀!如果不是妈妈从小就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现在不是和阿曼姐一个样儿吗?我终于明白了,妈妈不懒。她的爱子之心没有放在对我的娇惯上,而是倾注到了对我的培养锻炼上,她培养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不再羡慕其他同学的妈妈,因为我也有一个深爱我的妈妈。
我生活在充满着理解的集体中
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我们即将奔向一个新的起点。此时,我是多么留恋这绚丽多彩的初中生活,多么留恋这个充满着理解沟通的班集体啊!那一幕幕动人的景象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初三上学期的一天,班里要召开一个班会,班会静悄悄地开始了。谁是第一个发言者呢?照例该是班长吧。我心里想着。
教室里的角落里突然发出一阵桌椅的碰撞声——是她,这个班里最沉默寡言的人。她说:“我学习不好,总是给班里拉后腿,平时也总抬不起头来。”她顿了一下,接着说:“那次,我经过自己的反复复习,在考试中取得了一个令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可是一位同学拿过我的试卷看了一眼,然后就用那种诧异的神情望着我说:„抄别人的吧?‟我惊呆了,难道别人考好了就是抄的吗?”她终于抬起头,我看见她的眼睛里分明是在闪动着泪光。这一番大胆的表白,就像一面镜子,照得我们脸上火辣辣的。是啊!我们何曾想过当最后一名是什么滋味呢!我们又何曾去理解过她的苦衷呢!我们又何曾去帮助过她呢!
一位男生不好意思地站起来,低着头说:“那个泼冷水的人就是我。我对不起你,真的,遇事我很少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想。请原谅我。今后,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真的。”
这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个女同学再一次地站起来说:“谢谢!”我们都看见她的头抬起来了,班里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同学们纷纷走上讲台,诉说出压在心里的苦衷。班会开了一个多小时,可是大家似乎还没有说够。
是啊,谁不愿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呢!我们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我们得到了一种从来没有得到过的特殊的幸福,这是一种被人爱,被人理解的幸福。我终于明白,同学们之间是需要理解沟通的,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我就生活在这个到处充满着理解沟通的集体中,我感到十分幸福。
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空气死气沉沉的,打开的窗子透不进来一丝风。
考场上,我如坐针毡。面对最后一道政治题,我束手无策,我那近乎麻木的大脑没有一点思路。看着考卷上的“开阔地”,我心里感到一阵慌乱。
周围好静呀!只能听到“沙沙沙”的答卷。我真羡慕那些同学,他们写得那样流利!监考老师背靠着椅子闭上了眼。前面一个同学把手伸向了桌内,慌张地翻着课本„„
我这时浑身燥热,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我敢说,哪怕只是看一眼课本,也能唤醒我的回忆,使我摆脱目前的困境。我眼睛盯着老师,手也不由自主地伸向桌内,已经摸到书了,这时,监考老师突然睁开眼睛,我赶紧缩回手,心差一点没蹦出来。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集中精力从头检查起试卷来,可那道难题仍像鬼影一样缠着我的心。前几门考得不太理想,政治一向是我的强科,就指望它拿分了。这科如果考砸了,总成绩可就完了。想到这里,我又有了偷看的念头,同时在心里原谅自己:就这一次,下不为例,今后我一定好好复习。
当我的手又一次触到课本时,我突然发现我的好朋友小萌正在朝我看。顿时。我浑身冒出了冷汗。我看到了他那惊愕的眼神!我忽然感到我的所作所为是多么可怕,我这是可耻的作弊行为!如果事情被揭穿,老师、同学们会怎样看我„„更重要的是我将失去诚实的品德。想到这里,我赶紧缩回手,闭上眼睛,努力使自己狂跳的心平静下来,然后又集中精力思考起来„„
起风了,窗外的白杨发出轻轻的“刷刷”声,那微风就像一双柔软的手,拂去了我心头的灰尘,我顿时感到一阵轻松。我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慢慢的,这道题居然被我答出了一大半。
走出考场,我如释重负。我第一次不为失去几分而感到懊丧,分数在我眼里第一次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我没有失去,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爸爸,我想对您说
爸爸,我有满肚子的话想跟您说,可是因为胆小,怕您骂我,所以不敢讲。这次我就借写作文的机会,一下子全都倒出来吧!
爸爸,自从我上中学以来,您就把我关进了“关键时刻”的囚笼。您不但每天布置像小山一样的补充作业,还经常千方百计地限制我的课外活动,即使是星期天,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爸爸,您还记得吧?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累得头昏眼花了。正在这时,隔壁邻居家响起了《四驱小子》的主题歌声。这可是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呢。我忍不住,甩着发麻的右手来到了正在看书的您的跟前,哀求道:“爸,让我看一会儿电视吧,就一会儿。”话刚落下,您就猛地站了起来,把书重重地摔在桌上。顿时,您的脸色就由晴转阴,疾言厉色地对我说:“不行!现在是关键时期,不做完我指定的作业,就别想开电视!”“就一会儿。”“半会儿也不行,你老师没有教过你,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吗?现在是‘关键时期’,初中可不比小学!如果你考不上高中,将来去干什么?”我再也忍不住了,便争辩道:“列宁也曾经说过‘谁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爸,我知道,您这是为我好,但您也不能这样对待我呀。”大概是妈妈在房间里听到了吧,便带着乌云般的脸色,气冲冲地从房间里走了出来:“什么?什么!小孩子懂什么,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今天不许看电视!”在你们的两面夹攻下,我沮丧极了。我蹒跚地走到书桌前,写啊,算啊。不知不觉,我便睡着了,我梦见我跳出了“关键时刻”的囚笼,坐在沙发上舒服地看着电视,在碧绿的草坪上尽情地踢球„„爸爸,这件事也许您已经忘记了,但它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每当我想起它,我心里难受极了!
爸爸,难道您没有过童年吗?难道爷爷也是这样对待您的吗?难道您就不能体察一下我的心吗?
爸爸,邓爷爷号召我们要“三个面向”,学校也要我们全面发展。爸爸,我想对您说:“我多么渴望您能真正地体贴我,能给我一丝自由,能让我尽情地踢一场球,能让我认真地看完一部动画片,能让我看足够的课外书„„”爸爸,请您还我一个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世界吧!
【点评】 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情况——父母对上了中学的孩子管得特别严,一天到晚总让他(她)抠课本,比较普遍;作者提出的意见——要全面发展,“能给我一丝自由……”很有代表性。看来所写很有价值。
这篇文章全用“呼告”式,叫人感到亲切自然,效果很好。
家长应该如何管教孩子,孩子又该如何对待家长的管教,是个大有可说的话题,难以期望轻易得到理想结果。还望有更多的同学参与。
第五篇:记叙文的选材立意教案
记叙文的立意与选材
邹晓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分析能力。2.理解什么是记叙文中的立意与选材。【能力目标】
学会将立意与选材相结合创作记叙文,提高写作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的人事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立意与选材
2.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将思维打开,进行创作。教学难点
将立意和选材都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在当堂的作文创作中。教学方法
阅读法 讨论法 练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多媒体出示)一位初中学生的心里话
我进入初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可一提起作文,仍和不少同学一样感到头痛。每到作文时总感无话可说,无奈之下,只好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甚至简单抄袭、编织故事,应付了事,结果可想而知。对此我很苦恼。
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对于这种现象,推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文意未立或虽立而不甚明朗。待到文意已明,文思也跟着旺盛起来,有时甚至妙绪泉涌,不吐不快,下笔千言也不见得是件难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立意之于文思,正是这样:立意越精细越明朗,写起来就越顺畅。这是文章写得成功的基本保证。而适当的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事半功倍的取得好分数。那么,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立意和选材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1、师:何谓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好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穿首尾。
(多媒体出示:确立文章中心)
2、师:何谓选材?
选材,就是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
文章是通过材料来立意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如果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中心,也就是立意不正确,不管它如何精彩,写成的文章最终只能是一篇各种材料的大杂烩。
(多媒体出示:选择典型材料)
3、师:二者有什么关系呢?
立意,是记叙文的灵魂,而材料则是构成文章的骨肉。两者是灵魂与骨肉的关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多媒体出示:立意-----灵魂)
互 密
相 不
依 可
存 分
材料-----骨肉
4、师:那么,立意与选材有哪些要求呢?
(1)师:人生难免有离别。离别是一种难舍的情绪,总是那样令人伤感、令人回味。请同学们读下列关于《送别》所示的立意与选材,谈谈你的看法:
(多媒体出示)
A、材料: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A、立意:表现妈妈对我的关心。
B、材料:我的一个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到车站送他。A、立意: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C、材料: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A、立意: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D、材料: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我一段又一段路。A、立意: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E、材料:我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忆起过去种种情景。A、立意:表现亲人之间的“死别”悲情。学生自由发言评价,教师小结:
A、答案不太正确,审题不清,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B、答案正确,但是选材、立意太普通,缺乏新意,多数人会这样写。C、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D、答案较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答案虽平常,但写得好,容易写出真情,打动人心。师:根据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多媒体出示)
板书: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1、立意的要求:
①要正确 ②要新颖 ③要深刻
2、材料的要求:
①切合中心(准)②富有新意(新)③真情实感(真)(2)师:童年如诗如画,美妙而令人回味无穷,一件件趣事如同一粒粒璀璨的珍珠散落在我们记忆的大海中。下面我们就以大家最熟悉的题目之一《童年趣事》为例来探究立意与选材的方法。
(多媒体出示:《童年趣事》)师:请以这个题目确定你的立意和材料。
学生:思考回答。
(师板书)
材料:(1)和小伙伴捉龙虾
(2)和小伙伴钓鱼,(3)结伴下河塘游泳
立意:表现童年充满乐趣,对童年的留恋,向往。
师小结:
同学们都能抓住“趣”字,确定中心,很好,但很多同学写到了相同的材料,千篇一律,即使再有趣的材料如果不写出新意,阅卷老师看多了也就厌倦了。请看下面的材料
(多媒体出示出示)
小时侯,我常常挑食,不喜欢吃菜。有一天中午,妈妈买菜回来,我随意问妈妈今天买了什么菜,妈妈说买的是“飞龙菜”(我们汕头话管菠菜叫“飞龙菜”。)我很惊奇,觉得“飞龙菜”这个菜名很奇怪,就问妈妈:“妈妈,吃飞龙菜是不是就能飞啊?”妈妈当时正忙着洗菜,就不在意地说:“是啊!”我听了非常高兴。
吃晚饭的时候,我狠命地吃“飞龙菜”,爸爸妈妈很高兴,还表扬我。其实我吃“飞龙菜”不是为了要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而是因为我想学会飞。过了一会儿,我拿了张椅子,站在椅子上,脚向上一跳,本想飞到天空去,不料摔到地板上,还好椅子不高,不是很痛。我当时想,肯定是吃的菜不多,法力不够,等我再吃几天,就能像孙悟空一样飞个十万八千里。我立刻叫妈妈这几天多买些“飞龙菜”给我吃。所以,我又连续吃了三天,真想快点学会飞。我拿了张更高的椅子,脚尖用力一踮,身子往前一沉,本想感觉一下飞的感觉,没想到又失败了,摔个四脚朝天,我顿时痛得哭了起来。爸爸妈妈赶忙跑过来,心疼地说:“小霖,你怎么了?”我跟妈妈说了事情的缘由经过,妈妈听了,顿时哈哈大笑,说:“傻孩子,你好天真,我随便说说你也信。”经过妈妈的解说,我恍然大悟,也跟着爸爸妈妈哈哈大笑。
师小结:
所谓“趣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的事情,这样的事,一般有点出人意料,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三、课堂练习
师:请看下面题目,写出你的立意和选材
《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学生练习
学生回答
师多媒体出示:
材料:(1)妈妈每天早上爱在镜子前化妆
(2)妈妈上班前喜欢精挑细选心仪的衣服
(3)妈妈年过三十,仍乐于追星。
立意:我妈妈是一个年轻漂亮、美丽、时尚的潮流妈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明白了立意与选材的要求,学习了立意与选材的方法。选择好材料,要求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观察生活,这样,你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挖掘新颖的题材;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这样才能体会真情,写出真情。否则,你就只能闭门造车,凭空臆造,写成的文章也只会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所以,请同学们:
(1)把眼光伸入生活(2)把笔尖深入人心(3)把情感渗入感悟
五、作业布置
请以《成长在---------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材料: 立意: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