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审题立意和选材谋篇要注意什么

时间:2019-05-13 05:5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的审题立意和选材谋篇要注意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的审题立意和选材谋篇要注意什么》。

第一篇:作文的审题立意和选材谋篇要注意什么

作文直接淘汰的八个准则1、6个错别字;

2、6个病句;

3、全文照搬60字以上;

4、卷面不整洁;

5、离题、偏题太远,有明显审题失误;

6、内容有明显编造痕迹、浅薄,无任何新意;

7、基本观点错误,表达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8、中心不健康,思想不积极。

优秀作文入围标准

1、真:有真实情感,情节符合生活的真实;

要说真话,写真人,述真情。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创作是高于生活的,可以对生活加以合理的虚构、改编。家长可以做一个剪贴本,帮孩子积累素材,例如收集社会时事、热点新闻、对新闻的评论等,这样对孩子形成理性思维有帮助。

2、新:新鲜、清新

即材料新、主题新、构思新、语言新。

3、深:主题(意思)深刻,表达有力度。

4、活:活泼、洒脱。即文字活泼、文气流动。

5、趣:有相应年级少年儿童的情韵童趣。

科学合理的时间布局

1、充分审题与构思。审题与构思是对一篇文章高屋建瓴的思考,可花15-20分钟;

2、快速草稿成文。根据个人平时写作的速度具体支配,但所用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

3、二次检查与修改。就草稿默读修改,可花大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

4、作文定稿誉写。一般来说,40分钟完全可以将作文工整誉写到专用试卷上;

5、三次核对与校订。最后10分钟时间,可将试卷再次品读酝酿,以免笔误。作文的审题立意和选材谋篇要注意什么

一、审题,即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1.让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特别要注意题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如:《课余生活的乐趣》,先要弄清“乐趣”是使人感到快乐,有趣味,题目是说课余生活带来的欢乐,趣味,此文要着重写课余生活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快乐。

2.让学生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即找出题眼,即题目上的关键词,写作特点。《有趣的小实验》,“有趣”是题眼。《我爱家乡的大白菜》,“爱”是题眼。有两个以上要求的题目,主要的要求是题眼。

《记一个勇于实践的人》,数量是一个,对象是人,勇于实践是主要的要求。是题眼。重点是写勇于实践。有的题眼是暗示的,需要指导学生认真思考,把暗示的题眼补充出来。如:《一个夏天的晚上》,只在季节,时间上做了限定,题眼没在题目上,在题目的延伸位置上,即,一个夏天的晚上发生了有意义的事。再如,《傍晚的农贸市场》,题目只交代了时间、地点,题眼没有写出来,也在题目延伸的位置上,即,傍晚的农贸市场真热闹,题眼真热闹是暗示的,使学生写出傍晚时分农贸市场热闹繁忙的景象,以显示农贸市场的重要作用。

3.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的写作范围。

有的题目要注意时间范围。如,《暑假多愉快》暑假这个时间范围不能不注意。

有的题目要注意地点范围。如,《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事》,题中的校园里是个重点的地点范围,可写教室可写操场,但《操场见闻》只能写操场。

有的题目要注意数量范围,如,《一件感人的事》只能写一件事,写两件事就离题了。

《小学生二三事》写一件事就不行。《课间十分钟》,时间就短;《快乐周末》,时间就较长。

有的题目要注意内容范围。如,《我克服困难的一件事》,克服困难是事的内容,只写我克服困难的一件事即可,过去的,可以,现在的可以;校内的,可以,校外的也可以;学习上的,可以,生活中的也可以。

4.让学生弄清题型。

有的题目是补充型的,即半命题的,给了一定的限制,又留有选择的余地,要注意先补充完整,再写。有的需补充前头的,如,《 真有趣》;有的需要补充后面的,如《我学会了 》;有的需要补充中间的如,《一个 的同学》;有的需要补充两头的,如,《 教我 》。有的题目是组合型的,即把作文与阅读结合起来的,如,先阅读《月夜》一文,分段,总结中心思想,然后写《读(月夜)后想到的一个人》,或是写一篇读书笔记。也有把作文知识与作文结合起来的,如,先填写有关书信的知识,再《给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写一封信》。

5.让学生弄清提示。即认真分析题目下面的附加条件,(以提示或要求或注意的方式写在题目下面)。如果只看题目,不看下边的说明,往往要弄错的,如《关怀》,提示要求:写你的长辈在校外对你关怀的事。如果不看题目的说明,写老师在学校关怀自己的事,那就离开了题目的要求。

6.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别比较字面上相似的题目。如,《记一次比赛》《记一次家务劳动的比赛》《记钉钮扣比赛》这三个题目同是写比赛活动的,但范围明显有区别,第一个题目最宽,第二个题目限定在家务劳动范围之内,第三个题目限定写家务劳动的一种。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一组题目要求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也就明确了每个题目的写作范围。

二、立意,即确定中心思想。

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中心思想的重要地位,中心思想犹如军中之帅,无帅则军队成为乌合之众;多帅,军队也无法统一行动。无中心或多中心都不是好作文。

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确定中心思想的要求。中心思想要正确,集中,鲜明,有积极意义。引导学生作文之前跟据文题确定好中心思想。

三、选材,即选择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材料。

1.老师要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材料要为突出中心;表达中心服务。2.老师指导学生选择真实材料,不能主观拟造。

3.老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选择突出的事例,选择有说服力的事例。

4.老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新颖的材料,选择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材料。

5.老师要指导学生区分重点材料和一般材料。对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能深刻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为重点材料。要详写;对表达中心有一定作用的材料定为一般材料,简略地写。要引导学生重视材料的积累和选择,审题立意之后,材料选择的优劣直接关系文章的成败。要通过实例教会学生选择以一当十的材料,为表达中心服务。

四、布局谋篇,即组织材料,为文章搭个好架子,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要以阅读课的教学为依托,引导学生明确有了材料还要善于组织安排,要在写文章的过渡与照应,安排好开头和结尾,学会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事情,学会按空间位置的转挽记叙事情,适当练习倒叙、插叙的方法。

学习作文开头、结尾的方法

如何写作文的开头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开头的重要.同样,好的开头,对于中考作文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一、作文开头十忌:

①忌陈词老套.②忌故弄玄虚.有些文章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有意让人琢磨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做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③忌开头突然.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其来,没头没脑,不知所云.④忌不必要的解释.文章开头,突如其来、不作交代不行,作不必要的解释也不行.⑤忌凭空抒情.⑥忌绕大圈子.⑦忌堆砌名言锦语.⑧忌开头重复.有的文章一开头就介绍背景,写好后又觉得首先应该揭示文章的中心,于是又开个头.⑨忌盲目写景.写景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突出主题,或是为了刻画人物,或是为了烘托气氛,如果与此无关,一般来说这样的写景是没有意义的.⑩忌盲目引用.引用应根据主题、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应尽量避免.二、好的开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要向主题靠拢:

梁启超:“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如《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2、要短小精悍:

开头不能过长,应似爆竹,短而有力,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震.如:茅盾《海南杂忆》开头:“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12个字便交代清楚了所游地点,为下文由所见所闻引起对历史的追忆开路.再如:“清晨,大雾.”陈国凯《雾》开头仅四字白描,便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环境,又暗示了故事结局,含义深刻隽永.3、要引人入胜:

开头不能让人读来就觉着乏味,力求以优美的语言,新奇的构思,抓住阅读者的眼球.如:“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

三、作文开头的写作技巧:

(一)开门见山.即文章一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点明中心,统帅全文.1、点题开头法.如: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②《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样的开头直接切入题目,揭示题旨.2、定情开头法

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

这种开头以情动人,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3、直入情节法

如: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害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都德《最后一课》

采用这种开头方法应注意:写作前要经过认真地思考,提炼出能够引领全文主要内容的开头,语言要非常精练,要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二)运用技巧,即文章一开头运用悬念、对比、比兴、烘托等手法设置一个巧妙的开头,力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设问置疑法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再如:宗璞《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方式: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2、正反对比法

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老舍《济南的冬天》

这样一正一反地进行对比,便于读者把握,又可巧妙地运用欲扬先抑手法,使文章波澜迭起.3、回忆导入法

如: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运用修辞,在文章的开头用上引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也可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1、引用式

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就像自己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选自甘肃省中考满分作文《歌声与微笑》)

还可以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这样的开头简洁明白,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但应注意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2、排比反复式

如:“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3、精辟设喻式

如: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精辟的设喻可以使文章开头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四)描写渲染,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好铺垫.1、景物描写法

如: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

2、肖像刻画

如: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 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这种开头,直接点出主人公,言简意赅.行文时便能对主人公着重着墨,有主次分明之感.3、场面描写法

如: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里面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这样的开头往往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可以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展开烘托气氛,也能引发故事情节的推进.在进行描写渲染时要注意特定的时间、场合、氛围,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人物描写要抓住特征.如何写好作文的结尾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作文结尾的写作技巧:

1、首尾呼应.这种结尾方法有多种形式,有的是用相同的句子呼应;还有一种是开头设问,结尾回应开头的设问.包括结尾与标题呼应、结尾与开头呼应.这种结尾方式能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可以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它是各类文章中极常见的一种收束方法.例1:(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选自河南中考满分作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2、呼唤号召.例2: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3、巧妙发问.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结尾具有启发性、感染力,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例3: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

4、引用佳句.例4: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选自四川内江中考满分作文《创造美好的明天》)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引用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5、抒情议论.用抒情议论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5:《白杨礼赞》结尾大声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直接抒情,表达对白杨的赞美崇敬之情.6、景物烘托

结尾处展开丰富想象,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这样的结尾一般要求与文章的风格基本一致,要写得自然生动,切忌矫揉造作.例6: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己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在阳光下成长》

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四年级作文竞赛题目及写作指导

一、读书是永恒的话题。读书不仅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通过阅读人们得以建造自己的心灵的“花园”,并且给这座心灵的“花园”点上智慧之灯。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人生一大乐趣。请你以《读书的滋味》或《读书的感悟》为题,写一篇4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有价值的作文题目。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优秀的文学作品曾经影响和教育了许许多多的人。爱读书的同学,相信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从书中获取了智慧、信念和力量吧。在写作时可以考虑多种文体:写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故事。也可以写散文,散文的选材自由,易于抒发主观感受,可以畅谈自己的读书感悟。也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对与书有关的问题提出看法和主张,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体会。

二、看图作文

写作指导:本次作文竞赛中的看图作文为单幅图作文。这类看图作文的重点在于图的画面内容。而“图前”、“图后”的情况,必须通过推理,想象作适当的交待。“图前”指在图的画面所描绘的事情发生之前,情况是什么样的;“图后”指在图的画面所描绘的事情之后,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要看好一幅图,可采取这样的步骤:

1、从整体上观察,弄清图上画了些什么,大体了解图的意思;2 有顺序地逐一对图上的画面画面进行较细致的分析,弄清图上表现出来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抓住重点人物,重点细节,反复观察琢磨。

另外,根据画面的内容,一定要合理想象。图画中的内容,不可能在图画中都能表现出来,我们要以图画中提供的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补充。要把画面以外的又是画面中所反映的事物和不可缺少的内容及环节补充出来,这样才能对画面的理解更完整、具体、充实。

三、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经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4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表达要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写作指导:文章的真实性是第一位的。要想使自己的文章真实感人,必须写真情实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天下的好文章无以计数、百态千姿,却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真实,情真而意切。而这个作文题目就更应该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怎样才能更好表达自己的情感呢?(1)突出词语的感情色彩。我们的各种情感,都可以借助情感色彩鲜明的词语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来,用褒义词来表达赞赏喜爱之情,用贬义词表达厌烦憎恶之意。此外,还可以褒词贬用或者贬词褒用,以赋予文静种独特的谐趣。(2)发挥表达的传情功能。议论、抒情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抒发思想感情;采用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抒发感情无疑也有直接的功效;而记叙则常常是抒情燃的基础。要表达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3)凸显句式的表情特性。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功效显著。从语气语调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句式各有所长,能够充分展示不同的情感。再加上关键语句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这样一来,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各样情感体验都能精妙的再现。(4)突出修辞的寓情特色。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等常用的修辞手法,不仅能使文章生动形象,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尤其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表达情意,抒写感受。

作文竞赛辅导资料

一、竞赛作文需要创新思维

在赛场角逐中,有多少以“新”为特点的美文应运而生,年年岁岁,杨柳翻新枝;岁岁年年,那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新篇章,如同鲜美的硕果结满枝头,令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

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力,一种运用不同思维方法进行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通常依赖于写作主体思维的选择性、纵深性、独创性、多元性。思维的选择性体现在精心选材,选材出新;思维的纵深性体现在文章主旨的深远精辟,以及对写作素材的深入挖掘;思维的独创性体现在联想想象与众不同,是社会生活之中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刻思考力的集中体现,是创新作文写作成功的有效途径;思维的逆向性体现在善于“唱反调”,使文章闪烁出别具一格的闪光点;思维的多元性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突破传统,体现新意。

对于创新的具体要求是:文章立意新、题材新、角度新、手法新等“四新”。

1、题材新颖

在作文的教学与竞赛活动中,命题,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命题,既是标准,又是限定,既是提示,同时也是导向。命题要有容量,在同一话题下,能让同学们既有限定,又有话可说,施展才华,写出新意来,这便是好的命题。作文竞赛的命题总是在追寻着这种艺术效果,不断地在开拓新题材。

2、角度新奇

切入角度,也就是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即视觉。视角不同,所观察到的世界的面貌也就全然不同,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好像我们手拿照相机,把镜头略微移动一下,所摄取的画面就不一样的。同样的,在写文章时,如果把通常的观察角度转移到一个特殊的“点”上,就能开拓出新的写作境界来。

3、构思新巧

构思是对文章选材、谋篇布局、提炼主题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安排的思维活动。构思是作文的“重头戏”,新颖新奇的构思来自于广泛的阅读、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积极的思索。但巧妙的构思往往产生于顷刻之间,所谓灵感爆发,那时脑子里会闪现出很妙的主意来。在竞赛作文中,尤其需要这瞬间的智慧火花。

4、捕捉新意

有的同学以为作文的“新”非得要想象作文才能写出来,其实不然。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才是中学生作文的主流,而在主流作文中,仍然有大量写出了新意的好文章存在。在那平常的日子里,在那平凡的生活中,总会有新的事物闪现出来,就看你能不能捕捉到它。

关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

半命题作文,即命题只给考生一半的信息,而另一半由考生根据命题要求或提示予以补充。要求填写的内容有的是材料,有的是人名,有的是事情经历,有的是情感体验等。它比话题作文限制性强,比命题作文相对宽松,有一定自由度。目前半命题形式基本形成“命题+提示”的形式。也就是说,题目中要求被补充的部分,提示中会给出几个备选项目,因而考生不存在审题障碍,能迅速完成补题任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表现在将半命题变为命题,其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1、点示范围的补题

如《在___中成长》可以补写为《在渴望中成长》、《在拼搏中成长》补写后的文题是一个宽题,我为什么“渴望”或“拼搏”,我怎么样“渴望”或“拼搏”,结果对我成长有何影响„„ 2、突现材料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突现了作者最为熟悉的题材,它表示作者没有取材的困难,全篇文章将用作者选定的材料来表现一定的主题。如《学会________》等作文,我们既要紧扣提示,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实际,又要注意题目中词语的巧妙恰当的组合搭配。我们千万不可随意填补一个与自己生活实际不相关的题目,而叙写时又感无从下手。3、立意角度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将文章的立意方向作了确定,这样作者必须选出一定的材料来表现这种立意。如《生活需要__》,我们可以在文题后填上“爱、阳光、友谊、追求、拼搏、激情„„”这样我们所填的内容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立意的角度就围绕该内容来确定。4、综合因素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最为自由,因为它既能为作者确定题材,又能为作者突现立意方向。如《___让我___》,这种题目并不常见,我们可以写《关爱让我幸福》这样作者就可以选取“亲情、友情”等方面的内容来写了。

补题是半命题作文的关键,直接影响作文的成败。在考场上将半命题填充为完全命题时,要注意如下方面:(1)要认真读题。要看题目中有没有举例性的提示、语言说明性提示以及限制性的要求,提示里的选项有时不是你最理想的,你可以选择自己更为熟悉的。如果有限制要求,有的则要进行理解,有的可视作参考,有的则要遵从;(2)对填充后的题目要从语意、语法、语感的角度进行检查,做到简洁、明确、生动、通顺。尽量避免很长的题目、表意不明的题目和填充后搭配有误的题目。题目填好后要回过头来与要求对照。

四年级 A组

1、题目:感谢 提示:[1]写出你感谢谁,为什么要感谢?[2]写出一件具体事例,表达你感谢的心情。

2.题目:我惹了祸

提示:写清你惹了什么祸,怎么会惹祸的,惹祸后的心情,受到什么教训?

3.题目:我战胜了

提示:[1]把题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写“困难”、“胆小”、“懒惰”、“依赖”等等。[2]重点写清楚你怎样战胜的过程。

B组 1.题目: 有趣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上“这堂课”、“这件事”、“这次活动”或某个人等; [2]重点要写出“趣”。

2.题目: 真好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爸爸”、“妈妈”、“奶奶”、“老师”、“邻居”等等;[2]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好在哪里。

3.题目:我喜欢吃

提示:[1] 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西瓜”、“荔枝”、“小笼包”、“大闸蟹”等等:[2]写出喜欢吃的原因,吃的过程,尤其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C组 1.题目:我的双休日

提示:[1]想一想你的双休日是怎样过的。你愉快吗?为什么?你不愉快?为什么?[2]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情和想法。

2.题目: 真开心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得了一百分”、“得了一等奖”、“受到了表扬”、“旅游”等等;[2]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开心的原因,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题目:文明在我的身边

提示:写一件发生在身边的讲文明的事,内容要真实、具体。

小学生作文竞赛题

四年级

1.题目:我惹了祸

提示:写清你惹了什么祸,怎么会惹祸的,惹祸后的心情,受到什么教训? 2.题目:我战胜了

提示:[1]把题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写“困难”、“胆小”、“懒惰”、“依赖”等等。[2]重点写清楚你怎样战胜的过程。3.题目:我的双休日

提示:[1]想一想你的双休日是怎样过的。你愉快吗?为什么?你不愉快?为什么?[2]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情和想法。4.题目:文明在我的身边

提示:写一件法发生在身边的讲文明的事,内容要真实、具体。5.珍贵的礼物

提示:在你的成长的岁月中一定收到过各式各样的礼物,可能是影响你的一句话,一段乐曲,可能是一本你盼望已久的书,也可能是精致的汽车模型„„可能的东西太多了,挑出一件你认为珍贵的礼物介绍一下 6.今天教室里特别静

提示:想想这一天与往常有什么不同?发生了什么事?这么静,教室里的人都在干什么?抓住特别的地方把文章写生动,表达出人物的真情实感.7、我最想过的节日——____________

提示:在一年里,有很多欢乐有趣的节日,比如春节、元旦、三八妇女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父亲节、读书节、母亲节等等,其中你最想过哪个节?可以说说原因,也可以写写发生在这天里的一件事。8._______的周末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写出你的经历,表达你的真情。9.家庭**

要求:文章需对两个以上的人物加以描写;结构完整,中心突出,不少于400字.10.嘘„„保密!

第二篇:作文选材立意

作文选材与立意

立意

要使文思畅通,关键在于立意。

何谓立意?简单地说,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性,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穿首尾。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中考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中考作文中也体现了这个方向性,所以,我们的中考作文立意也符合这些方向标准。

所以,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

一、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二、情感要鲜明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三、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对于记叙文的深刻更多地是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与感悟。

四、思维要创新

思维的创新是指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考场作文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会给考生以思想驰骋的余地,我们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自己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让读者也从中得到启示。

但是,创新决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标新立异的胡编乱造,它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入情入理而眼前一亮。

具体的立意内容:

一、符合当今社会公德和时代精神的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守法、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敬业、自强、与时俱进等等。

二、表达个人感情的如:爱戴、崇敬、怀念、赞美、爱好、情趣、愿望、讽刺、批判、抨击等等。

三、思考生活内涵的主要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感悟与启迪。

四、追求个性表达的主要是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的。

立意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跟别人的风,无论是怎样的题,选择立意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平时训练过的内容从小处切入。切忌一时心血来潮写一些不熟悉的东西,勉为其难,这是写不出优秀作文的。

如何精深立意

1.由表及里,开掘深意。

如鲁迅在《风筝》里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对弟弟放风筝的粗暴干涉行为。事件的表层意蕴是:“自己的行为是对儿童自由精神的虐杀”。可是,当他有一回向弟弟“叙述到这一节,说自己少年时代的胡涂”时,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对于这一件兄弟之间的平常事,似乎没有什么深意,而鲁迅却由受虐者这种忘却地麻木,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和悲哀,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这不单单是兄弟间的宽恕,而是受虐者对自己正当权利被粗暴干涉的逆来顺受,它将造就麻木、沉默和甘心受虐的民族心态。这便是《风筝》最后确定的主题。

2.由此及彼,转换角度。

所谓转换角度,就是从新的方位审视思考所写的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

3.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文章的立意并不决定于题材的大小,有时从一些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往往更能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中国青年报》上曾经登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件小事:

青岛市一个广场上,有位50岁左右的女侨胞,在地上用水果刀剜一枚贰分硬币。那硬币与沥青紧紧地粘在一起,非常结实。女侨胞用水果刀先把硬币四周的沥青一点一点地掏出来,费了好大的劲才把硬币取了出来。她把硬币放在手心吹了吹,掏出洁白的手绢,小心地包了起来。许多人目睹了这一过程,却不知女侨胞这样做为什么。女侨胞向大家解释说:“我看见那上面有国徽,整天被人用脚踩来踩去的,心里觉得挺不是滋味的。”到此,文章意旨跃然纸上,小行为表现了一个大主题——爱国。

例文:《那一刻,我怦然心动》

4.对比嫁接,引人思考。

如果仅仅用“有一个小学生在马路上捡到10元钱交到交警手里”这一情节,表现拾金不昧的主题,一显得陈旧,二显得肤浅和幼稚。而一位考生把这一情节与另一情节组合嫁接在一起:交警接过小学生交上来的10元钱后,当面表扬了几句,而等到小学生走了以后,这位交警却拿着那10元钱到执勤岗旁边的一个小卖部里买了两盒香烟。由此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孩子的纯真无瑕常常被大人的私欲所玷污。

5.由实到虚,附情于物。

有些文题具体而实在,既可从实立意,又可以从虚立意。我们以2007年广东卷的话题作文“传递”为例,讨论如何由从实立意到从虚立意。

“传递”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在的物与物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奥运圣火的传递等等;二是虚化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等。

面对文题,不直接从它本身引发联想,而联系它的比喻义、引伸义等,然后展开想象,就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例如:以“水”为话题的作文。如果只从“水”的本义展开思考立意,大多会有这样的思考:

1、面对水灾,化害为利;

2、爱护环境,防止水污染;

3、珍惜用水,否则“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但是,如果我们从水的比喻义、引伸义去联系呢,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

1、由“水是生命之源”得到水与生命的联系;

2、由“温柔似水,暴戾如洪”,会得到水与性格的联系;

3、由“水滴穿石”得到与恒心的联系;

4、由“君子之交淡如水”会得到水与人际关系的联系;这样的联系使得思路异常活跃,写出的文章也会更有深度。

选材

在精心审题和确立文章主题之后,就要对自己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的挑选抉择,这个过程就是选材。选取的材料的好坏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效果密切相关,选材要围绕中心进行,材料要服从中心的需要同学们在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材料要真实

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最好要选择自己

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材料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同学们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三、材料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

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从大量的生动事例中选择了三个“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四、选材要具体

选材具体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具体,要让事实说话,用真实说服人、打动人。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说教而缺少具体的事例,或者空发议论,文章就会有骨架而没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现力的。

材料是作文的核心,同学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严格选择,确保材料的真实、新颖、典型、具体。

剪裁

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平时注意从生活和书本中积累材料、作文时又能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选材之后又如何剪裁呢?

一、选料和剪裁要避免误入歧途。

误区之一:贪全求最,不知取舍。(圈地的故事)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选一瓢也许总有对三千弱水的遗憾,但只一瓢,也许足够了。

误区

二、动机不纯,抄套范文。

误区之三:胡编滥造,有悖常理。

为了追求所谓感人的效果,赚取作文高分,有些学生胡编滥造:明明父母健在,却说“父母双亡”;明明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却说自己独自一人背着行囊四处流浪„„他们想当然地编造故事,自然是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

误区之四:幼稚可笑,格调低俗。

有很多学生总走不出“低幼化”选材的怪圈,如一写生日,就一定离不开“蛋糕、蜡烛、生日歌”;有些学生老把“老师雨天送伞”“扶盲人伯伯过马路”挂在嘴边„„还有个别考生爱写初恋,舞弊,打架,恶作剧、偷东西等题材,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畸形的情感体验和无聊庸俗的生活情趣。理所当然地只能归到四、五类作文的行列中。

二、选材和剪裁的常用方法

在占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后,还要善于提取精华,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

1、反弹琵琶,新颖脱俗:

选择材料时要力求做到新颖妥贴,避免陈旧乏味。(例子:宋.绘画 深山藏古寺)一个主题往往可能用这样的题材来表现,也可以用那样的材料来说明,但是,不同的材料对同一主题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例文:《告别不是悲伤》)

2、铺排巧妙,引人入胜

我们选择材料时,就要力求做到离奇巧妙,设置悬念,引人注目。当然,能突出意旨,揭示本质,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都是好材料,然而在应试写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那些无人涉足的新奇材料。(例文:《一罐子孝心》)

3、主题高雅,言之有物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境界的高低至关重要。文章要有高的境界,材料也必须要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例文:《历史瞬间让我怦然心动》)

此外,选材和剪裁还要做到“四写”“四不写”: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请同学们读下列所示的立意与选材,谈谈你的看法:

例:人生难免有离别。离别是一种难舍的情绪,总是那样令人伤感、令人回味。请你以《送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A、材料: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

A、立意:表现妈妈对我的关心。

B、材料:我的一个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到车站送他。

A、立意: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C、材料: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

A、立意: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D、材料: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我一段又一段路。

A、立意: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E、材料:我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忆起过去种种情景。

A、立意:表现亲人之间的“死别”悲情。

学生自由发言评价(2—3人)教师小结:

A、答案不太正确,审题不清,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

B、答案正确,但是选材、立意太普通,缺乏新意,多数人会这样写。

C、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答案较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答案虽平常,但写得好,容易写出真情,打动人心。

例:我们有些同学常常这样立意:

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错误)

②“我们应该尽量帮助别人,这样你有困难时,别人才会帮助你。”(功利)

③“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以便将来能找到轻松的工作,过上舒适的日子。”(自私)④“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社会上没有一个好干部,全是坏东西。”(偏激)

例:一位学生写自己精心呵护水仙花,最后终于开出了花朵,文后立意:“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有汗水的付出,哪有水仙花的馨香啊!

事情很小,但有真情实感,立意新颖,有深度。

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或相类、相似、相对的事物的心理现象。

发散联想:多点、多层面、多角度地联想。

让学生做联想(发散思维)的练习:

①“书”:有字的书:一般意义上的书籍:新华书店的书、书包里的书等。

古代:竹简、木牍;现代:磁盘、光盘。

无字的书:社会之书、人生之书。

②“桥”:有形的桥:水上桥、独木桥、石拱桥、长江大桥、陆地桥(立交

桥)等。

无形的桥: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③“读”:读书→读人→读社会、读人生。

以上这些联想出来的材料、立意不一定都符合题意,要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适当的来写,这就是聚合的过程。

第三篇:作文(审题、立意)

作 文

第二十四讲)审题、立意(对应学生用书82~85页)

1.走好考场作文第一步: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争取做到切合题意。

2.力争立意深刻、见解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或是文章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写作常用的名言警句(一)1.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杨绛《一百岁感言》)2.对自己不满是任何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3.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4.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5.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席慕蓉)6.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7.我们要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8.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哈佛图书馆墙上的励志语录)

9.许多人在追求他们选择的道路时固执,却很少在追求目标时固执。(尼采)10.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余世雅博士)●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二十三)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白居易·长恨歌)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0.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写作素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古代)(三)

三、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获奖名片】坚守信念 为国捐躯 【评价】

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颁奖词】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瑾是也。

【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贰。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四、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获奖名片】浊世清莲 【评价】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在有些人看来,处世不必过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然而你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

2.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国,却最终因爱恋国土,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让人叹惋?

【颁奖词】 是您,使内外交困的楚国一度出现国富民强、诸侯威震的局面;是您,虽屡遭疏远流放,赤子之心却始终不渝。“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无能为力,您纵身一跃汨罗江,以身来殉美政理想!

【事迹】

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在同反动派斗争中受诬陷而丢官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但因此却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后因楚国的日益腐败,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离骚》《九章》等,这些著作文字华美,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贵族的虚伪、昏庸与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贤才的行为,看清了社会的种种不仁„„他的主张,体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一种嘲讽和揭露,是一种无言的反抗与斗争,同时也是向后世发出的一个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势力!他的作品语言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

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审题不清,特别是未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2.朦胧感知材料,似是而非。

3.思考不深,角度一般,立意平常。

“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是高考对考生作文提出的首要的、基本的要求,只有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在获取作文基本等级分上迈开坚实的脚步。, 一)抓住关键词句,准而透地把握含义

正确审题,防止偏题、跑题,考生要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一定要认真提取。考生不仅要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还要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无一遗漏,确保对命题意图要求的理解没有偏差。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行文,才能符合命题的限制要求。基本要求有两项:一是准确,二是全面。

典例1(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深,有的很浅。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 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 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找出并理解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准确把握主旨。第一段材料中“门与路,永远相连”是开宗明义,点明两者不可分割;然后分说思辨关系,“终点”与“起点”、“挡住你的脚步”与“走向世界”是对立的统一。第二段材料是具体列举,以“大学的门”和“大学的路”为例,采用了以大缩小或以小见大的方法来论证,很有哲理性。这里的难点是“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这个比喻句增添了审题难度,如果把“门”解读为“理想、目标、希望、事业”等,你要入门,除了一路上要克服种种困难险阻,勇往直前,还必须要有“通行证”才行。我们可以顺材料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佳作】

推开门,走下去

我踏着达达的马蹄声,从江南无数个春天里走来,风雨兼程,任柳絮翻飞,莲花开落,我在追求,我的大学。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千百年来,无数学子在求学之路上奔波劳累,追寻着更深度的学术研究。那扇通向大学的门引来无数学者向往。然而,有的人却被困于“大楼”中找不到出路,有的人沿着书香花径一路走成了大师。

现如今,许多人却不愿再走下去了。有人戏称,大学即是中国学生的解放路口了,上了大学便万事大吉。果真如此?真是推开了那扇门,便如同僧人得道了吗?我不知道,我正在通往那扇门的路上,我不知道„„

可我知道,钱钟书的大学之路让他成了大师。这个诗书满腹才情万丈的年轻人在其余科目成绩均不理想的情况下,因其出色的文学修养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他推开那扇古色古香的门,迈着轻快而又稳健的步子往通幽曲径上走去,走出了《围城》,走出了一个令人敬仰的大师。他的妻子杨绛女士在丈夫和女儿均不在世时,将她们三人所有的稿费均捐给了清华大学。捐赠仪式上,这位高贵的女学者深深鞠躬说道:“感谢清华大学给我们这个机会。”这又是怎样一番感悟!一个大学者对大学的热爱,或许不仅是因为一个大学的优秀,而是因为在这个优秀的大学里,他让自己成为了更优秀的人。他在这扇门后面走出了一个豪情满腔的自己,走出了他想要的生活。

这一扇门,连着一条辛苦的路,他们如此亲密地连接在一起。我策马来到它面前,推开门,你说我会走下去吗?

是的,我会!因为张晓风说过:“千百年来,我们的前辈或肝脑涂地或胼手砥足,在无数个日夜里皓首穷经,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一代可以穿过美丽的花径,到杏坛前去接受教化。”这一扇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谁说只有哈佛才有凌晨四点半的灯火通明?我们有无数推开门走下去的人,所以才有梁思成、林徽因,有金岳霖、汪曾祺。而我们这一代人,也必将走出更杰出的大师,这一扇门,挡不住千万人的脚步。

【简评】 从题目来看,“推开门”直接紧扣材料中的“门”,而“走下去”则暗合了“路”,整个题目就与作文材料紧密联系起来了。开头即化用诗句,用抒情的笔调表达自己追求大学的愿望;接着引用名言,指出“大学”的实质,并且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指出进了大学的门不等于彻底解放了,只有像钱钟书先生那样努力,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最后又恰到好处的引用名言,再次紧扣材料,点明“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末段以众多知名学者为例,指出只有像他们那样,才能为大学增加更多的“大师”,呼应第二段。全文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论证有力。, 二)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正确审题立意,除了对策一中讲的要抓住关键词句,还有以下四个基本的方法。1.因果分析法。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有的材料爱憎、褒贬之情鲜明,揣摩时注意材料的感情倾向,才能准确立意。

3.有的材料隐含了一定的比喻义、象征义,只有较好地挖掘出深刻的寓意,才能准确立意。

4.作文题目出现几则材料时,如果几则材料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那么就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求同;如果几则材料内涵不一致,那么在互为补充或对立的比较中概括出中心——存异。

典例2(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奋发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解析】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是关键句,是考生审题立意的一把钥匙。可以侧重于从“心”与“风景”的关系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立意。根据材料的内容,考生也可以因果分析,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发问:最美乡镇干部为什么能够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坚持干八年,并把它建设成一个美丽的乡村?可以有以下回答:是他的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是他对乡亲们和这块土地的挚爱;是一位基层干部的责任和担当„„这样,“心”的含义也就具体明确了,而“风景”的含义材料里指美丽的乡村,将其拓展开来,就是指事业上的成功。这样就可以立意为:要想事业上成功,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要想事业上成功,就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想事业上成功,就要挚爱着自己的事业等。

【佳作】

风景是心的所在地

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

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好比苏东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狈二字,他却竹杖芒鞋,潇洒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心驻于奉献之中,便是穷乡僻壤也会变成山清水秀之地。正如“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八年的坚持,终将荒山换青峰。

难忘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所说过的一句话:“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生活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风景是人的心境,与人时刻不离,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苏轼评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而陶潜弃官而去,心中挂念的又岂是日暮归家时分那一缕炊烟?他于纷繁官场中并未深陷,也未曾片刻迷失自己,因为他知道有一颗超脱淡然之心,处处皆是风景。正因为风景是人心的栖居之所,所以纯净的心灵需要安放在纯净的环境中涵养。陶潜不愿心被混浊的官场束缚,不愿被阿谀奉承蒙蔽视听,从而丧失了那一片绝美的风景,才毅然离去。他挂念的不仅是家,更因心底那一片净土渴望回归。最终,他的心居于田园,给世人一幅采菊东篱、把酒高歌的隐士图。

如果形体被束缚,但是心却是自由的,最终形与神都可能获得自由。被诱骗为黑奴的所罗门生活如地狱般悲惨,但他的心却是自由的,他的心驻扎在北方,“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着心,因着不放弃,所罗门才能坚强地熬过十二年奴隶生涯,最终重获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处处即是天堂。

心存于琐碎之中,那么风景便是一地鸡毛,眼底与远方都堆满琐碎不堪的欲念。心活于爱心之中,那么风景便是面对灾难时的同舟共济,而不是冷漠的匆匆而过的人流。

“你快乐而是不快乐,与你拥有什么、你是谁、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么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只与你在想什么有关。”卡耐基曾如是说。的确,风景与所处之地无关,只与心息息相关。

风景是心的栖居之所,心怀辽阔,风景自然开阔。带着一颗无畏的心,伴着一路风景,你将一步步抵达浩瀚的人生之海。

【简评】 文章写得很灵动,很精彩,把“心”(情趣、爱、追求等)与“风景”(事业、生活的美好等)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最让人喜爱的是其文笔。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但那些闪着智慧光彩,蕴含着丰富思想的名人名言、警策语句,往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美的语言为主题思想披上了一袭华丽的裙裾,既有新意,又极具思辨性。东山魁夷、丰子恺、苏轼、所罗门、卡耐基等人的话语,带着启人心智的哲理,一下子打动了读者。例证、引证相得益彰,中心明确,层次清晰,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 三)立意追求:新、深、独

这里所说的“新”,指的是立意新颖,见解有新意;“深”指的是立意深刻,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独”指的是立意独到,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典例3(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① 自选角度;② 自拟题目;③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 此题切合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普通人对生活中不同的价值取向。材料传递的“老北京的规矩”,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是恪守孝道;“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是说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自私,要学会分享;“不许管闲事”这个规矩要对“闲事”作一个界定,在分什么事情的前提下,这个规矩可破可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这些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是传统文化中大众推崇的家风。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一些真实经历,写出真情实感;如果是写议论文,一定要深入探讨,不能空洞,要提炼好立论点。

【佳作】

传统在心,何惧规矩方圆

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常常坐在秋千架上,用一口稚嫩的童音背那背不完的《弟子规》,争抢着在老师面前看谁背得又快又好。那“首孝悌,次谨信”的“圣人训”至今也深深印在脑海中。

从“跟长辈打招呼”的敬老,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刚正,再到“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的厚道,一条条老规矩犹如有一个慈祥却严厉的老人,谆谆教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

长大的我们也纷纷走下秋千,步入社会。然而我却时时讶异于熟读《弟子规》的我们却在渐渐淡忘那些老规矩。“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变成了甚至在餐桌上都会紧盯手机冷落老人;“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变成了郭美美式的铜臭漫天与纸醉金迷。老规矩甚至需要靠“贴在网上”才能被“关注”,以致我们犹如那疏远的猎奇的游客,走马观花地“欣赏”着与自己无关的商品。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被我们淡忘的,仅仅是那些“老规矩”吗?若要问老规矩的内容,我们一定会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丝毫不是那种“健忘”的人。那么与其说我们忘记了老规矩,倒不如说我们忘记了它们背后的传统文化。忘记了对长辈的敬,忘记了对自己的谨,忘记了对世人的真。

昨天媒体爆料,岳飞后人甚众,却始终遵守“不与秦氏通婚”的“规矩”。然而这一“老规矩”到了近年却被“逐渐打破了”。何以哉?岳飞此规矩,其本意并不是死板地记恨天下秦氏之人,而是告诫后人勿与恶人为伍。而岳家后人却如此注重表面功夫。可见现代人忽略了老规矩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多强调的只是表面化的教条。所以老规矩便成为了一纸空文,被我们惧怕,被我们回避,直至被遗忘甚至“贴在网上”成为一条“引起关注”的噱头。

重拾老规矩,我们何不先去稳固我们心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我们对老人的一个爱心电话成为当今的“跟长辈打招呼”;让我们的微笑与暖语成为新时代的“笑不露齿,话不高声”。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心中有了传统文化的规,高尚道德的矩,我们的每一言每一行便自成最美的方圆。

我想,总有那一天,《弟子规》可以成为“弟子魂”,那谆谆教诲“老规矩”的老人也笑而不语。因为心有传统的我们,早已自成一方规矩。传统在心,我们不惧规矩方圆。

【简评】 文章通过小时候的“知”与日后的“行”的巨大差异,提出“难道被我们淡忘的,仅仅是那些‘老规矩’吗”的诘问,发人深思。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分析问题逐层深入,深刻挖掘了人们对老规矩淡忘的原因,即没有“稳固我们心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也就是淡忘的实际是传统文化。这一思维是纵向的,文章立意就显得深刻。文章又以秦岳两家不通婚为例,更深层次地谈论“老规矩”,进一步表明不在于记得哪些条条框框,而在于真正理解“规矩”蕴含的文化内涵。文章条分缕析,风行水上,思路清晰,富有启发。

第四篇: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自主审题立意,列出较为具体的作文提纲(不少于150字)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一、审什么?

(一)审体裁

审题首先要确定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1)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标志”的,应写成记叙文。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我的中学生活》《值得赞美的人》。

2)有“介绍??”“??的话”??的自述“??的制作方法”等“标志”的,应写成说明文。如《介绍一本工具书》《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3)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标志”的,应写成议论文。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

(二)审重点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写作的重点。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为主、记事为主。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之类的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各要素交代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之类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三)审主题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主题,而确定文章主题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

“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题。

1)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语,题目即为“题眼”。如《妈妈》、《春游》、《荷花》等,写作文的时候就要抓住“题眼”,弄清楚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然后展开联想,确定中心,完成作文。

2)题目中,一般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如《课间十分钟》、《可爱的玩具》、《难忘的一件事》、《骄傲的爸爸》等,题眼就是“课间”、“可爱”、“难忘”、“骄傲”。

3)作文题目中的动词一般是“题眼”。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又如《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爱我的小闹钟》、《瞻仰烈士陵园》、《清明节忆王大伯》等,题眼就是“教育”、“爱”、“瞻仰”、“忆”。

(四)审范围(或数量)

1)时间范围,如《课间十分钟》,选材的范围就是下课后和上课前所发生的趣事和进行的活动;《家乡的傍晚》时间范围指定得很具体,是“傍晚”;《国庆节见闻》时间就是国庆节。

2)空间范围,如《公园一角》,地点就是“公园”,而且是公园里的一部分“一角”。《校园新风》所写的人和事应该是校园内发生的而不是校园外发生的;《瞻仰烈士陵园》地点就是“烈士陵园”。

3)数量范围,如《难忘的暑假生活二三事》,写的事情可以是两件,也可以是三件,但是不能只是一件,十件八件也不行;《难忘的一个人》记叙的主要人物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三个。

4)审清楚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如《我的同学》和《我和我的同学》,这两个题目都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同学关系,但是前一个题目叙述的对象是“同学”,只能用第三人称(他或她),而后一个题目叙述的对象却是“我”和“同学”可用第一(我们)。《我爱语文课本》叙述的对象是“我”和“语文课本”,关系是人和物。

(五)审人称

有些题目对人称已有明确的提示,不容易混淆,如《我的爸爸》《我的寒假生活》。而有些作文题对人称并无明确要求,就要从内容上判断采用哪种人称。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称“他”;《给xx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称“你”或“您”了。而像《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

二、怎么审?

题目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是文章的“眼睛”。仔细分析和反复考究题目文字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那么怎样科学的审题呢?有哪些科学的步骤呢?

1、抓关键词。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

2、逆向审题。有些作文题,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从何下手。但是如果运用逆向审题,穿透字面上的障碍,从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确写作的范围和对象,瞬间就能把题审好。

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篇作文,如果从题目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很难下笔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如果能够逆向审题,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实,《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作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小偷在蠢蠢欲动、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公安人员正整装待发、党政领导在筹划方略、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再如写《古老的小镇》这篇作文,从题目字面上看,是写小镇的古老,其实是要写古老小镇的新生,写它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一件平凡的事》,其实是要写出事情的不平常的意义;《一个平凡的人》,其实是要写他的不平凡的事迹。掌握了逆向审题,一见到这类题目,就能迅速穿透文题表面的障碍,把思维引向反面,很快审好题目。逆向审题,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3、填补标题法

此方法适用于较宽泛性的标题。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审题时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使题目的范围缩小,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题旨就会显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

譬如题目《风景》,如果用填补标题法审视,在原题目前面加上“大自然的”、“小院的”、“学校的”等新条件,使题目相应成为《大自然的风景》《小院的风景》《学校的风景》,题目意思更明白了,文章就容易把握得多了。像这类题目还有《歌声》《心事》《忏悔》《尝试》《变化》等。

运用填补标题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补充的内容一般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物品,越具体越好。如前面说的《风景》补充题目后,能从小处着眼,可以以小见大来写;但若补充成《祖国的风景》,题目仍很宽泛,写时就不好把握了。

(二)补充的位置可在原题目之前或之后,也可以在题目的前、后同时添加,但不得擅自改变原题目,只能在草稿纸上或心中进行填补。

(三)如果命题者没有附加要求(从现在考试趋势来看,淡化要求、鼓励创新),补充时可以使原题变为以写人为主,也可以使原题变为以写事为主,如《哭笑不得》可以填补成《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

4、虚题实做法

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比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非常容易下笔了:可以写一位老师的追求、一名下岗工人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等等。总之,各行各业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什么,当代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像课本中《背影》写的是父亲的背影;《一面》写的是“我”和鲁迅的一面之交及这一面对“我”的影响。

初中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一、添加成分法——在话题或话题中心词的前后加上修饰、限制等成分,构成作文的题目。

(一)、在话题中心词前面添加法。

1、加上表修饰的成分——形容话题特征性的词语。例:《美丽的谎言》、《迟到的掌声》、《可贵的诚信》、《永恒的快乐》

2、加上表限制的成分——从时间、数量、范畴各方面对话题中心词加以限制。例:《我的七彩梦》、《最后一滴水》、《昨日的足迹》

3、加上表明态度、观点的成分——此时文章的标题往往是论点的概括。例:《呼唤诚信》、《拒绝眼泪》、《慎用宽容》(构成动宾短语,前面的“呼唤”表明作者的态度)

(二)、在话题中心词后面添加法。

1、加上对话题的相关阐述,形成标题。例:《阳光,是一种语言》、《快乐,不需要理由》、《眼泪的自述》、《宽容的力量》

2、加上对话题作用的描述或比喻诠释。例:《理解——沟通的桥梁》、《知识——进取的动力》

二、巧用修辞———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1、比喻、双关

例(1)《我渴望老师的“阳光”》(适用于关爱、帮助、理解类话题)(2)《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适用于“家”、“集体”话题)(3)《承诺,连缀成美丽的水晶珠链》(适用于承诺、信用等话题)(4)《忘忧草》(适用于快乐等话题)

(5)《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2、借代

例(1)《黑白债》(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2)《人生需要掌声》(标题借“掌声”代“鼓励”,很有创意)

3、反语

例(1)《我发现了家中的“贼”》(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2)《“铁公鸡”二三事》(写出某同学平时总是很小器,可谓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但在帮助他人时,他却是最大方的一个,以此来突现他的高贵品质)

4、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例(1)《小树又快活了》、《读水千遍真有趣》(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2)《标点家会》(适用于“贡献、作用、团结”等话题)(3)《门锁的承诺》(适用于“门、诚信、秘密”等话题)

5、对偶

例(1)《朋友最真,友情最贵》(适用于“朋友、真诚、真情”类话题)《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适用于“读书、成才”类话题)(2)《直面挫折化解痛苦》(适用于“挫折”类话题)

(3)《选择倾听放飞生命》(适用于“倾诉、交流”类话题)

6、对比

例(1)《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2)《楼上楼下》《走出去走进来》(适用于“交往、交流”类话题)

7、设问、反问

例(1)《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2)《你懂承诺吗,布什》(适用于“和平、守信”等话题,从伊拉克战争发出作者的议论)

(3)《1+1=?》(适用于“团结、合作”等话题)

三、善于引用、化用

1、引用、化用诗词

例(1)《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此题适用于写回忆内容的话题]

(2)《道是无情却有情》[ 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适用于写父母、教师等人的严中有爱的话题

]

(3)《只缘身在此山中》[ 适用于写考试或学习的苦与乐类话题 ](4)《怎一个“苦”字了得》

2、引用、化用歌词歌名

例(1)《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适用于“失败、考验”等话题 ]

(2)《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

(3)《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4)《阳光总在风雨后》、《还我一杯纯净水》、《2005年的第一场联考》

3、引用、化用俗语警句例(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距离产生美》

(3)《因为有你更精彩》、《承诺是金》、《新官上任两把火》

4、引用、化用经典名作标题

例(1)《老人与狗》(2)《小狗漂流记》、(3)《落叶流浪记》(4)《将考试进行到底》

四、借用符号

1、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 1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叹号为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例2《考!考?考??》、《减负?减负!》

2、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

例:《10-1=??》,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1+1>2》

五、设置悬念,夺人心声。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更能引起阅卷教师的兴趣,可以在文章的标题中设置悬念,它能一下子就抓住教师的心,让他们欲罢不能,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例《我和孔子有个约会》、《给李白的一封信》、《我不是人》、《夜半叫卖声》等。

六、另类文题,凸显个性。

例《对“自信”的一次采访记录》、《“诚信”使用说明书》、《贪官日记三则》、《死人的呼唤》

七、意象组合,增强气势把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会引发读者思考这几个意象间的内在联系,思考它们共同创造的意境或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

例:《骄阳·爸爸·书》、《诗人·明月·黄花》、《心境·远山·清秋》

第五篇: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

高2017级语文期末复习之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例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题分析】

审题立意决定作文分数,对于故事性的材料题必须把握准故事的寓意。如果停留在对故事表象的感性认识之上,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缺乏深邃的思想认识,难有表现力。作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读:

一、联系社会大背景猜摸命题人的意图

命题人的意图可从故事材料中猜摸得出来,命题者塑造了一个年轻人的形象,他做人做事都尽心尽力,但得不到别人或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为此他闷闷不乐。这类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个年轻人的苦恼有没有代表性?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生活中,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听到有些年轻人热衷于炫富、拼爹、选秀、炒作吗?有些年轻人为了出名不是什么事都做得出吗?再从正面来想一想,历年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科技奖获得者等不是得到社会承认与尊重的典型吗?近年来的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孕妇、最美妈妈、最美警察等“最美人物”,他们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普通人,这些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不断传递着健康向上的正能量。材料中还出现了一位老者,他主动关心、并用打比方的方式开导年轻人,从这个人物形象中也能猜摸出命题人的意图。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老者这样的人去关心年轻人,需要有人将一些人生经验和智慧告诉年轻人。比如,要想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得把你的优势找出来,使自己成为具有吸引力的人。

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来立意

读懂材料、吃透材料、抓住关键语句才能找准观点,故事材料中有三个关键句:一是年轻人的抱怨——“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二是年轻人认为有道理的那句话——“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的话;三是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的那句反问的话——“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考生应该围绕材料中的这三个关键语句思考: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承认与尊重?是做沙子,还是做珍珠?抓住这几个关键问题去思考就不会偏题。做沙子,做珍珠跟别人的“承认与尊重”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有关系,存在着条件、因果、目的等多重关系。当然也可以没有关系,比如,我做自己的沙子或珍珠,不去关心有没有人“承认与尊重”;一粒沙子,即使成不了珍珠,也自有其不容抹杀的价值。材料题是开放的,必须让考生人人有话说,可以做沙子,可以做珍珠,也可以由沙子变珍珠,都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倾向性较明显的观点立意。应该说,今年作文题的导向还是很鲜明的。

三、化具象为抽象,挖掘比喻义、言外之意

从思维角度来说,对于故事类的材料要抽象概括出其中的寓意;从语言角度来说,故事类材料的审题就是将形象性的语言转换成抽象的语言。此故事的寓意:要想被人承认与尊重,要想超越平凡,你就要发光,就要脱颖而出,就要从沙子变成珍珠。材料中的“沙子”“珍珠”既是实指,也是虚指,比喻意义比较丰富。因此,首先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它们的比喻义。“沙子”多而平凡,没有光亮,沙子自有自己的价值,可用于建筑、修路、过滤、养殖美化等;“珍珠”稀缺珍贵,有光彩,用途大,可装饰、入药。着眼于喻体的内涵,它们分别比喻两种不同的人生,“沙子”比喻普通、平凡等,“珍珠”比喻杰出、优秀等。可以把“沙子”比喻为平平常常、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普通人,可以把“珍珠”比喻为有才学、能力强、善于包装自我、推销自我、敢于扬才露己的人。

四、从两个对象的角度来审读

(一)从年轻人角度来看:

1、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因而“闷闷不乐”。这要辩证分析:“做人做事尽心尽力”是本分,不需要考虑别人的评价;虽然“尽心尽力”了,但与别人的要求仍然有差距,态度可能没有问题,但能力可能有问题;仅仅“做人做事尽心尽力”还不够,还要手脚轻快,搞好人际关系等;另外,社会也要提供有利于年轻人发展的空间,对年轻人多些“承认与尊重”。

2、年轻人对老者的话语——“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的反应:认可(“有道理”)与疑问(“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这里就提供了两类立意角度:沙子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做沙子也应该得到承认与尊重。

(二)从老者的角度来看:

老者用丢沙和掷珍珠的方式开导年轻人“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老者是说,一个人要想被别人承认和尊重,必须要有自身的价值、有闪光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努力。老者的本意是想利用这种方式去激励年轻人,是想让年轻人发奋努力。面对老者的观念,考生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同意好说,比如,强大自己,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会万众瞩目;不同意,还可以对老者的丢沙和掷珍珠行为本身进行反驳:丢沙于沙滩中,当然难找,就是掷珍珠于珍珠堆中也难以寻找。

立意参考:

1、出类拔萃,始自己出众

2、平凡如沙,亦能伟大

3、超越常人,凸显自己的价值

4、人可闪耀,但不要失却“真我”

我是一粒沙

得到承认与尊重的,不一定是珍珠。——题记

我命不好,投胎时误作了一粒沙,不过佛祖答应我六世轮回时,可连作两次珍珠,倒也划算。

现在我要做的,便是将我这“沙生”快快熬过去。

有一天我正与众沙友晒太阳,当然我是不屑于同这些命中注定为沙的朋友们交谈的,我正迷迷糊糊犯困,忽然听见一个年轻人的声音:

“我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可为什么得不到承认与尊重?”是一个沮丧的男人的声音。

我刚想回答说:“因为你太平庸啊。”话还没出口,就被一颗珍珠砸中,疼死啦!我连忙召集周围的沙友上前,将嫌疑人捉拿!

“你能找到这颗珍珠吗?”是一个老者的声音。

“当然。”年轻男人不假思索地说。

“啪!”

又是谁打了我!好在这次不是珍珠,是沙友。他们正好将刚才被“捉”的珍珠盖住。

“你能找到这些沙子吗?”

“不能,当然不能。”年轻男子继而恍然大悟,“谢谢您的指点!”

我可就气着啦!这老头子什么意思?不就是不承认我们沙子的价值嘛。我倒想问问他,在一堆珍珠里扔一颗珍珠,不和沙子里扔一粒沙子一样吗?都找不到。在一堆珍珠里扔一粒沙子,不也一样轻易就能找到吗?

没过几天,城里的路就修到了我们这里,掘土机轰隆隆地响,工人们哈哈地笑:“这一堆堆沙子金灿灿的,真是太美啦!这沙子踩在脚底下真舒服!”他们说,“用这种细沙去搅混凝土是最合适的!”

我听了这话,连忙跳进了工人的铁锨,被一同带来的除了沙友,还有那颗珍珠。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工人爽朗的笑声,现在我已经不只是沙子了,我和其他沙子在一起,成了一条宽广的水泥路。

老年人拄着拐杖说:“这路好啊,下雨天不再泥泞,晴天不硌脚。”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甚至能感受到在我身上一蹦一跳的孩子的欢乐。身旁的珍珠不停地流泪,总是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心情不太坏时,他也会和我讲讲他做珍珠时的幸福。鲜明的对比反而让我觉得自己误投的“沙生”是幸福的。

夜里,大地归于寂静,耳边是不断的蛙鼓,夏夜的清风化为千手,推移月亮,梦中,佛祖微笑着跟我说:“明日,你将可重新做回珍珠,万众瞩目。”我惊呼:“万万不可!将自己当作珍珠,就有被埋没的痛苦,还是将自己当作一粒沙,让众人将我铺成一条路。” 佛祖说:“有如此志向,值得肯定。”

“对,得到承认与尊重的,也可以是沙。”

我含笑说,眼角却滚出一行热泪,化为一串串珍珠。【高分点拨】

1.演绎故事,寓理于形。考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将材料演绎为一个情节离奇曲折的故事,在故事里寄托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故事来自材料,又高于材料,故事与原材料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这是考生高明之处。故事的寓意深刻:沙子也能得到承认与尊重,做珍珠倒有被埋没的可能。

2.拟人口吻,视角独特。文章以沙子的口吻写作,讲述自己的传奇故事,使得“沙子”的思想认识转变更有可信度。通过沙子的视角再重新观察文题故事,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给阅卷老师带来不少新鲜感。

3.描写细腻,形象丰满。考生细致地描写了老者开导年轻人的情景,刻画了自己的内心活动,还描写了工人对沙子的赞美、老者对路面的夸赞、孩子的欢乐,同时,还写到了一颗被埋没的珍珠,虽然着墨不多,但只言片语就能够传神,这些形象都很丰满。例二:

4月29日,尚先生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了该手机,但对方接通后又挂掉,尚先生又发信息过去,表示愿意花2000元“买”回手机,一个小时后,收到回复,对方愿意归还手机,见面后才发现,捡到手机的是一个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对方,年轻人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开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个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手机,但是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我不能见利忘义,不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一样,多一份爱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故事类材料作文。材料涉及的主题是个人修养方面的。一个常规的话题:拾到物品后是否归还。材料中涉及到两个人:丢东西的尚先生,拾物品的年轻人。本来审题难度不大,能扣住拾物是否归还的话题写作,应该不算偏题。但材料中的信息又是很丰富的,所以审题角度也是很丰富的。尚先生的手机丢了,为什么能找回来?不是因为他愿意出2000元买回,而是年轻人看到了手机的信息受了感动,这不单单只是拾金不昧的问题了。我们要想把常规的话题写深刻,写出新意,就要细心审出题目中的细节和新意。出题者主要褒扬的是尚先生的“爱心”、“真诚”和“友善”,年轻人之所以归还原主,关键是受了感动。所以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审出“正能量”,立意才可高远、深刻。

综上所述,从尚先生的角度立意:

1、好人有好报

2、善良无价

3、爱心的回报

4、失而复得 等 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善良是攻打贪心的利器

3、突破狭隘的自我,构筑温厚的人格

4、战胜心魔 等 纯之风

当今社会,大家十分关注正能量的传递,一个眼神、一句贴心话、一个微笑都可能会传播正能量。亲爱的你,你是传播还是收获了?

一个小小的汉字,就会在人们心中撒下纯的种子。

青岛酒店支持“光盘行动”,为了更加有效地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政府机关、餐饮企业下大力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盘子上印刻的一个“光”字体现了该企业的决心,他们把这份心传递给顾客,让顾客明白勤俭节约的重要性。“量少质不减”,不多花一分冤枉钱,让顾客吃得舒坦,又把节约推行,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风尚。

一份贴心的早餐,一个舒心的书摊,爽朗的他把纯的种子播给周围的人。

湖南长沙一中旁有个报亭,报亭的蔡爹是一个开朗的老头儿,在14年的时间里,他与周围的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尽管他去了,但他那诚信、善良、宽容的品质影响着整个社会。当每个人想起蔡爹,内心都是暖暖的,说明在这个不太如意的社会中,依然有人通过自己的小小善举,来改变这个社会。老人去世后,众师生的缅怀及写满真心话的便贴就是最好的写照,老人身上的某些品质正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最终会长成一棵棵大树,影响众人。

一种解脱,一种关爱,全新的呵护让他们快乐成长。黑熊被关起来取胆汁,当沉重的开胸器打入它们身体时,那声凄厉的长号唤不回贪欲者的良知。一次又一次的折磨,使它们早疲惫不堪。就在他们快要绝望时,动物爱好协会的成员解救了它们,从贪欲者手中拯救了它们的生命。在黑熊基地,它们受到了很好的款待,没有恐惧,有的只是关爱。它们可以在那里安享晚年。协会的成员一次次用血的事实拉回贪欲者的良知,让贪欲者重获新生,并在他们的心中埋下纯的种子,来净化他们的心灵。

纯之风,是人们心中那棵树周围的风,虽然那阵清澈的风吹不遍天下大地,但终会影响周围的生物,使之壮大,落下纯的种子,最终在大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人们沐浴着清纯之风,温暖的阳光洗涤净化着人们的灵魂。愿纯之风把正能量吹进每个人心中,在人世间传递,在人世间流淌。[得分亮点] 本文精妙在于标题新颖,内涵丰富。“纯之风”,用青岛酒店号召“光盘行动”的标示,长沙一中蔡爹的爱心报亭,动物协会者拯救被取胆的黑熊等三则典型素材,交相辉映,证明了“播下纯的种子,传播正能量”的观点。该文采用并列式结构,思路清晰,段落整齐,醒目亮眼,全文一气呵成,论证有力,结构严谨。

练习:

“真正懂得欣赏荷的人,才真正懂得爱。”

“此话怎讲?”

“据说伟大的爱应该连对方的缺点也爱,完整的爱包括失恋在内。” “话是这么说,可是这与欣赏荷有啥关系?”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资料:

《一朵午荷》是台湾作家洛夫的一篇散文,作者用敏锐的触觉和洗练的文字,描写了一池夏天午后雨中的荷和一池秋末午后花事已残的荷,为读者奉献了一幅风格独特、震撼心灵的写意水墨画。文章在朴素和平淡的语言中写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爱生命就要爱生命的全过程。一朵午荷的出现,不仅让诗人走向内心,深入生命的底层,更在时间的意义上揭示关于宇宙规律的哲学命题。

时间,几乎是 中国古代诗歌中永恒的主题,但他们更多借此感古今兴衰、物是人非之悲,叹人生苦短、沧海桑田之变,大量伤春悲秋之作传达一种焦虑和悲观,而洛夫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所表达的却是一种平和与淡定,“爱荷的人”不但爱花、叶、枝,也爱它夏天的喧哗,与秋季的寥落,甚至那池污泥。所以,他爱那朵将要凋谢的午荷,没有通常的悲哀,反而是惊喜、安静而温柔的爱恋。

人眼所见有限,但心灵时空无限,所谓“一象之明珠,不若悟对之神通。”似乎世间万物洛夫都能与之交流沟通,发现它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因此,一滴水珠就是整个世界。一朵荷花,一朵即将凋谢的荷花,它的娇艳的过去和必然枯萎死亡的未来,昭示给洛夫的太多!生命,宿命,命运,花与人,生与死,今生与前世„„那是一个一言难尽的世界,或者说那是人生世界的一个比照。所以文中说“真正懂得欣赏荷的人,才真正懂得爱。”

立意:

1、练就慧眼发现美

2、追求有情趣的人生

3、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4、爱,贵在欣赏

5、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等

下载作文的审题立意和选材谋篇要注意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的审题立意和选材谋篇要注意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审题立意

    2008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与训练 学习目标: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学会多角度立意。 方法1、材料中有几个角色(或几个方面)?他们的言行(或这几个方面)分别表达了怎......

    作文审题立意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们本想把日子过成诗,时而简单,时而精致,不料却把日子过成某些人的歌,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 2、中国作家丰子恺:孩......

    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

    作文审题立意[合集]

    2018年高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

    审题立意

    课题:《中考作文训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授课人: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难点:1、教会学生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2、激发写作兴趣,克服......

    作文怎样审题和选材(大全)

    写作指导: 一、作文怎样审题? 1、抓住中心词语,紧扣中心词语来安排材料。 例如:“我和老师的故事”这个题目。 中心词是“故事”。既然是故事,就是记叙文的范畴,那就要具备六大要......

    1 写人篇(审题选材)

    猜猜他是谁 你知道周围有多少老人在朝他微笑吗?看到什么了?树还有呢?有没看到婴儿啊?学会审题 审,是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的意思;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分析,反复思考、......

    话题作文要注意审题

    也谈话题作文的审题 赣榆县干马一中成彩之话题作文在中考试题中已经出现多年了。话题作文是一种富有创意的 在相对广泛的范围内自选材料、自拟题目、不限文体的新型作文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