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组
肖
芬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P27 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
2、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分类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图片
教学过程:
口算热身(1分钟口算,集体检查)
一、情境导入新课,理解分类含义。
课件出示:两个文具超市,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超市乱糟糟,后一个超市把物品分类摆放,比较整齐,买东西方面。教师揭示什么叫分类: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那么,分类摆有什么好处?分类整齐、美观、容易找到东西等等。
其实分类问题就在日常生活,你在哪儿看见过分类的情景?让学生举例。(能举出例子吗?教师出示幻灯丰富学生的体验。)
二、自主探究新知,掌握学习方法。1 出示游乐园情景图 观察气球图
师:想一想,可以怎么分?(自由答)
师:看,大门上有提示:请同学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记录在练习纸上。
师:谁说一说大门的提示让我们做什么?(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让我们做什么,清楚题目要求)活动一:学生自己动手分图形,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活动二: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提要求,计分数:习惯分、合作分)(教师指导)
活动三:全班交流,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展示学生分法及记录方法:分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雏形的方法。(实物投影 学生画一画
幻灯片)小组代表发言,(出示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说话)我是几组代表,我按照形状分了三类,心形有()个,圆形有()个,葫芦形有()个„„.教师引导:
1)对比两种方法,你从哪种方法中能一眼看出哪种图形最多呢? 你是怎么知道?
2)哪种记录方法更快、更简便?
3、提示:把你们小组的图形放在一起,还可以怎样分?(学生读要求,教师请学生说明我们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提出要求:动手分一分,组长记录分的结果。看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好。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按颜色分)学生说话:我们是第()小组,按照颜色把这些图形分了三类,其中红色的有()个,蓝色的有(),黄色的有()个。
4、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图形分为三类,而且自己能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还按照颜色分了。分完后用不同的方法记录,这个过程叫整理。(板书)
三、组织趣味练习,巩固知识方法
出示水果卡片,想吃水果有要求,(幻灯片)完成29页第二题。
仔细读一读题目,你认为这道题什么意思,应该怎么做;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哪一组清楚题目的要求了可以和老师要求给大家说一说。
第一步:小组中先说一说这道题目的意思,哪组商量好了可以申请给大家讲一讲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第二步: 先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在教材29页上涂一涂、填一填。第三步:再数一数每种水果的数量,和自己涂的一样吗? 学生在书上涂一涂,填一填。组中交流,全班汇报。
四、课堂内容小结,拓展延伸课堂。这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初步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与整理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逛超市开始,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以到游乐园参观,游乐园里什么东西最多?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然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再问:这些气球应该怎样分?然后请两位学生到黑板摆一摆,并说说摆的放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着又问: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好?然后加深难度问:怎样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好?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解决的方法,从而介绍象形统计图这个概念,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摆,这样摆有什么好处。让学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无结构到有结构,学生们就更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分类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再请两位学生上台合作摆出他们的不同分类方法,问?你们按什么分?学生按颜色分,并将他们所摆出的结果进行说明。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好地所摆出的结果进行反馈,谁最多,谁最少?然后让学生提问。通过这样的过程,又将用数学纳入到了分类与整理中,让学生学会从分类与整理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知识得到了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体会到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做得还不够,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积积性,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动手操作与体验,而忽略了人人参与,对学生鼓励与评价做得不够,课堂气氛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学生画表格整理分析数据掌握不够好,都等待加强。
第二篇: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在操作中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进一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养成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重点: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四、教学难点: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五、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气球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想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自由回答:(学生可能会按不同的角度去列式计算)
师:你们都是想解决有几件礼物的问题,为什么列的算式不一样?3+3是把这些礼物按什么分的?4+2呢?
可能会说出:有的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所以方法就不一样了。
师:其实你们不管是按颜色来分,还是按大小来分,你们都是把这些礼物进行分类。(板书:分类)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分类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分类的现象? 学生举例。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分类的现象(出示相关的课件并解说)超市里香蕉、西瓜、桃子都不一样,为什么摆放在一起?
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更环保,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方便地取物品,师:分类的作用可真大。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动手操作(主题图)
这些小朋友手里拿的是气球,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的呢?(课件出示游乐园大门挂满气球的图片及27页气球图)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出按颜色分类、按形状分类)
(板书:颜色
形状)
师:老师也给每位同学准备了这些气球,现在就请你们按形状分一分,然后数一数,整理一下,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白纸上。【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同,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每种方法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摆)方法一:先分一份、再数一数。
请学生介绍作品,先分成一堆一堆的再数。教师边总结便圈。
方法二:一排一排的放(用图表示整理的结果)
刚才那位同学是一堆一堆的放,你为什么一排一排的放? 追问:谁分类的方法和他是一样的?
这样很容易看出谁对谁少
师:你们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指名回答)
师:为什么不用数?你们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指名回答)师:老师觉得这两个一样多呀,因为他们一样长,你们觉得呢? 谁能有好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说边调整。强调比较时要一一对应。师:为了让我的图更加清晰,我还要补上一些内容,我要在图下面画一条线,然后在下面做上标记,告诉大家我们是从这里开始数的。让孩子们拿出手指跟老师从下往上一个一个的数。师:同学们可真棒,可以用图表示自己的作品(板书:图)
方法三:用表表示整理的结果 师:教师拿几张学生作品,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看,(展示学生作品)他们都是用什么记录个数的?(数)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图来记录的,现在用数也能记录作品,我们来看这幅作品,我给它画一条横线,看看上面都是什么(图),也就是形状。(板书:形状。)下面是什么(个数)(板书:个数)
竖着看,通过第一列你能不能看出第一列的图形有几个?第二列,第三列呢?通过老师画的线,你看它是什么?(板书:表)
师:你们可真厉害!不仅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还把这些气球整理成了图或表。今天我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分类与整理。板书:与整理
【设计意图:运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分类的结果,帮助学生体验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的数据更清晰、更清楚。梳理分类后进行整理的有效方法】
3、区分“一类”和“一个” 师:我们来看按图形分的这幅作品,我突然发现我有一个气球忘了放进去了,这个气球应该放在这幅图的哪里?(出示绿色糖葫芦型气球)指名回答。
追问:为什么要放在这里?(学生可能会说出因为我们是按形状分的,和颜色无关)图的问题解决了,数呢?添了一个糖葫芦,表怎么办?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兔子形状的气球,这个放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兔子型的气球贴在其他气球的旁边)图的问题解决了,表怎么办?
师:都是增加了一个气球,为什么一会增加一个数,一会又增加了一列?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虽然都是增加了一个气球,糖葫芦型是增加了一个,小兔子是增加了一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介绍另一种分法
刚才我们把这些气球按形状进行了分类,我们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现在同学们迅速把这些气球按颜色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颜色的气球有多少个。
5、总结“分类标准”
师:都是把这些气球进行分类,可两次分得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得出:标准不同,结果不同。同时板书。)师:什么没有变呢?(总数没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知道分类标准不同,过程也不同,但是结果不变。进一步理解分类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
(一)圈出每组不同的那个。
(二)(课件出示29页水果图)。
1、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看这么多的卡片,该怎么分类,按什么分,老师看那一组又快又好。
2、学生边说老师边归纳,边根据分的情况利用课件移动卡片进行分类。
3、分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按水果的种类分;按卡片的形状分。
4、涂一涂,填一填。
(三)、分铅笔。
【设计意图:在合作交流中,选择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分水果卡片、分帽子。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深化。】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把一些图形进行分类,并能把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表,明确了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总数相同。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按颜色分:(学生作品)按形状分:(学生作品)
标准不同
结果不同
总数相同(设计意图: 通过图文并茂的板书,展现教学意图,重点,淡化教学难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教学
第三篇:《分类》教学设计与评析范文
《分类》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章“认识图形”内容刚好在本章可以应用练习中有关好多图形的分类。后一章是“6——10的加减法计算其中有按分类的形式分一分的内容;学习本章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中物体和事物所蕴含的共性,并认识到不同标准下物体的多样性。,二、学情分析
1、通过作业和考试试题反馈了解到学生对于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还有个别学生存在困难。原因是农村学生的阅历少,对某些物体的性能不太了解;另外个别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弱也是可能的。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的认识同一标准下的分类很准,但对不同标准下的物体分类稍显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知识的学习方向应侧重于后者。
3、学生认知障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三、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类。
五、教具学具:
情境图,玩具,图片,水果。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师:每个同学家里一定都有许多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请同学们拿出昨天老师让准备的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拿出自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变形金刚、孙悟空、猪八戒、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师: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
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
生2:摆整齐。
生3:把好玩的放一起,好看的放一起,好吃的放一起。
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师:那么到底怎样摆放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分类
点评:喜欢玩是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教师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当作学具进行教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学好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体验分类
(1)出示课本第38页的情境图,让学生感知分类。
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第一小组代表:我们发现商场里有很多东西,如:书包、练习本、文具盒、水彩笔„„
第二小组代表:我们发现这些东西摆放的非常整齐。
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发现是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
师: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补充,让学生体会分类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体会分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点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思维互补,都能感知什么是分类,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整理自己带来东西,让学生体验分类。
师:每组分6──8名学生,讨论好分工,汇报结果。(教师巡视,组织引导分类。)
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坦克、手枪„„
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变形金刚、孙悟空、哪咤„„
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教师让各小组展示分类情况后,并说明分类的理由,总结出分类的方法,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
师:各小组再整理组内东西。(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
[教师让学生再一次动手操作,把本组的东西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次分类,从而使分类过程细化,让学生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各小组学生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生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把手枪放一起„„
生2: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把孙悟空放一起„„
生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把香蕉放一起„„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评价肯定和补充。]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你现在这样分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类?(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适时引导。)
生1:我们把玩具可以按有轮与没有轮来分。
生2:我们把图片可以按画面来分。
生3:我们把水果可以按颜色、味道来分。
点评: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经历和体验分类的过程与方法,自主构建知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3、实践运用,巩固发展
(1)强化新知,巩固练习
a.出示课本第40页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集体订正。)
b.出示课本第40页第3题: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再集体订正。)
(2)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能干,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书包也整理一下呢?(学生按自己的标准整理书包,教师巡视指导参与。)
点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教师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4、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同学们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生1:对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整理。
生2:帮助爸爸妈妈整理鞋架。
生3:对自己的图片、小人书进行分类整理。
„„
点评:积极倡导和实践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七、教学评价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地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标,教学过程靠标,课程结构达标。
4.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一个“玩”字,让学生在玩中放飞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发展了能力。
第四篇:《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 李海霞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2.教材地位和作用
《分类与整理》这节课属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第一次提出“分类”这个概念,它是今后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基础。本课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外,也要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过程。教材是以礼物的情境图导入,很适合一年级孩子们的心理,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掌握分类方法,培养学生能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但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思维活跃。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感知的空间,并注重把本节课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联系,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由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形状)进行分类。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个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卡片、白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看看一共有多少件礼物?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像这样,按一定的标准,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类。(板书:分类)【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2.对分好的物体能进行简单的统计。师解读,画出重难点。【设计意图:目标中没有告诉学生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后自己去感悟,学生们在听老师过程中一是明确学习任务,二是锻炼倾听能力。】
三、自学指导
自学书第27页例1,思考: 1.可以怎样分类?
2.图中的气球是按什么分类的? 3.按形状分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设计意图:一是将本课学习的内容放得小一些,易于一年级学生思考和接受,二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讨论
看同学们讨论的这么激烈李老师真高兴。现在四人一组,讨论刚才的3个问题,将你的想法与困惑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小组的讨论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及善于发现的能力,同时老师给与一定的指导】
五、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汇报刚才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不同的想法。
李老师今天遇到难处了想让同学们帮帮老师,愿意吗?老师这有一堆漂亮的气球,可老师想知道每种气球都有几个?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将它们分分类。
师:接下来你们要完成三件事,请看这是老师对你们的要求。(读要求)听清楚了吗?
六、同桌合作,操作整理
学生动手操作(一人分类,一人整理记录)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分类统计,经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生成过程,初步感受单一标准下,表示形式不同分类结果却相同,并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1.展示图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整理的特别好,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都是怎么做的。
生:一堆一堆分(容易叠在一起数起来不方便);排成一列(整齐、清楚)师:为了让这个图更清晰一些,老师还想给它再加上一些东西:一条线、相对应的图标。(投影出示)
像这样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板书:象形统计图)2.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还有一些同学的记录方法很有创意,比如这位同学的作品。请你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你能告诉大家你写的3、4、5分别表示什么吗?同样老师给他画上几条线。
这样的记录真清楚。(板书:表)【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运用不同方法记录分类的结果,激发学生思维的开阔性。体验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的数据更清晰,梳理分类后进行整理的有效方法。】
师:你能一眼看出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最少吗?你是怎么看的?(师引导看图时,哪一类最长就最多,最短就最少,重点放在一一对应上。看表时,直接看数据)展示一两个其它记录的作品,让学生评价。
师: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虽然大家的方法可能不相同,但从结果看,都是一样的。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都是按形状来分(同一标准),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来分,你们完成得很棒.现在我们试着按颜色来分,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请将这些气球放在一起,按颜色分一分,再数一数,这回不用记录。【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同,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生动手实践 请一生上台展示
小结:同样是这几个气球,不仅可以按形状来分,还可以按颜色分,也就是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
师: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气球的总数会变吗?生计算得出:标准不同,但总数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效果出示的对比图,引导学生知道分类标准不同,过程也会不同,但结果不变。进一步理解分类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师: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也很大,谁来说说你在哪里见到过分类现象? 生:我在学校见过垃圾分类,可以将垃圾回收利用。
生:人名币按面值大小可分为100元、50元、20元、10元、1元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生活更环保;超市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的选购物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舒适,分类的作用可真大啊!
伴随音乐缓缓播放生活中的分类图片。
七、当堂检测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现在老师数一、二、三,把你们桌上的气球全收在一起,压在课本下面。我决定带你们去参加智慧乐园的闯关游戏。一把车涂上颜色。
二按树叶的种类分一分,再涂一涂、填一填。【设计意图:选择了适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能突出本节课重点的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程度。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在练习中深化。】 师:你们胜利闯过了智慧乐园的考验,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八、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呢?放学后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书桌上的物品也分类整理下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学生作品)按颜色分 象形统计图 统计表
标准不同 结果不同 总数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并茂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梳理的印象。】
第五篇: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教材第27面例1及练习7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方法与过程: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难点: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分类这一单元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看起来像是全新的一块知识,但在上一册教材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进行分类整理,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规律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爸爸去哪吗》(看过)爸爸和孩子们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先选房。今天我们也来选选房,如果图中这两间房间的小主人请你到他们的房间做客,你更愿意去谁的家呢? 生:第1间
师:为什么?(第2间太乱了)像第1间房间这样整齐有序地摆放物品就是分类(板书: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例1图片(动态图片)
师:每个小朋友都喜欢漂亮的气球,瞧,小伙伴们买了许多了气球。看,多漂亮!
师:这么多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师板书:形式、颜色
2、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
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你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画一画。⑴ 同桌合作: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⑵ 展示学生分类的结果。(幻灯片展示)
⑶ 组织讨论“你喜欢哪种方式的记录结果,为什么?”优化分类结果并板书。
⑷ 对比记录方式,观察记录整理的结果。
师:虽然大家分类的方式不同,但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总数不变)
从大家整理的结果你们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吗?出示小精灵的话: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师: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三类,而且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厉害!
3、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过渡:除了按形状分,还可以怎样分呢?(按颜色分)师:请大家按颜色分一分,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形式记录分类的结果。
4、小结:同学们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9面练习七第2题。(课件出示)
1、同桌讨论
师:看这么多的卡片,该怎样分类,按什么分,同桌讨论一下吧!
2、3、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根据分的情况课件移动卡片分类。分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按水果的种类分;按卡片的形状分。
4、涂一涂,填一填。(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生:分类),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等对物体进行分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分类(播放超市,药店等图片)。瞧,分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整洁。今天回家后,请大家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整理一下书包,让我们学习用品的“家”干净、整齐行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1)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