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执教者:浙江省临海市晓村小学 周仲撑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
2、揭题。
3、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3、教师小结。
4、教学复姓。
5、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细读课文,推敲重点
1、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支吧!”
“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
1)、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写话训练。
四、小结过渡。
五、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并深情朗读)
“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六、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1、发散:除了《三国演义》外,你还知道哪些名著?
2、总结。
附板书:◆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恳请)刘备 ────→
(辅佐)
诸葛亮 ────→
第二篇:《三顾茅庐》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8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点:
朗读、复述课文;学习生字;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1、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应抓住人物的话,反复诵读仔细品位,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它们课后的各项练习,又从学习语言文字入手的,诸如朗读、背诵、复述、演诵、识字、写字、理解、运用词、句等。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感知,学习生字,理解词语。课时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2、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查字典“顾”,让学生选择理解“三顾茅庐”中“顾“是拜访的意思。茅庐:草房子。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随机板书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说说哪些生字容易写错,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布置作业:
第三篇:《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 刘锋 211408 [教材简解] 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
课文写刘备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映出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暗衬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课文的重点。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本课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诚意。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教学难点: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的情况有基本了解。[设计理念] 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主动探究题目意思;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主探索,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深入分析人物的特点;初步了解“细节描写”,感知课文是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设计思路] 了解情况,由图导入——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知“诚意”—— 回归课题,体悟“诚意”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了解情况,由图导入 1.提问:
(1)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三国演义》?
(2)老师这儿有一组关于三国故事的图片(课件出示),你能根据图片猜出是哪个故事吗?
2.导入:
看来,大家对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节选自《三国演义》三十七回的一个小故事,它就是《三顾茅庐》。(板书课题,指导写“顾”“茅”。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检查预习,巧学字词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同学们都读好了吗?生字都会读了吗?(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2)哪些同学可以提醒我们学习这些生字该注意些什么? 重点强调
“着”是多音字,文中的“都没见着”和“用不着”都读“zháo”,它还有其他读音。出示:“衣着 着陆 看着 ”请同学读一读。
“塞”也是多音字。出示:堵塞(sāi sâ)瓶塞(sāi sâ)边塞(sāi sài)让..学生选择正确读音。
“晌”和“响”的区别(“晌”和太阳有关,因此是日字旁;“响”和声音有关,因此是口字旁。)“恭”的下面两点要并排,不是上下点。(指导书写)
2.分组出示词语,引导读正确。
第一组: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A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
B这是描写哪里的景色?哪一种景象你见过?(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积累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C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第二组: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
这组词语说的是谁?你在什么时候有恭恭敬敬的表现或者你看见过别人恭恭敬敬的样子吗?
第三组:群雄纷争 三分天下 茅塞顿开
你能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来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也能读得这么好吗?指名读课文。
2.再读课文,这次不是朗读,而是默读。默读的时候思考:“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提示:回答的时候可以用上一些课文中的词句。生默读,交流。)
3.刘备为什么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
4.同学们发现没有,这其实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只要在前面加上原因,后面加上结果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你们来试一试!
(三)浏览课文,感悟详略
课文是不是把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的情景都写出来呢?再次浏览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首先略写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接着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最后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三、细读课文,感知“诚意”
1.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那就是—一(刘备)你对他在这个故事中的表现有一个怎样的印象?
2.刘备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细细体会。我们一起再来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画画圈圈,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3.交流学习。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体会:
(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刘备为什么生气?
张飞是怎么说的?从这个“嚷道”可以看出什么?张飞为什么生气?谁来学一学张飞把心中的不满、愤怒发泄出来。
张飞生气,刘备听了张飞的话也生气,刘备气的到底是什么? 张飞觉得对待诸葛亮不需要三邀四请,刘备是这样认为的吗? 虽然前两次都未见着诸葛亮,可刘备会怎么想? 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啊!刘备不光决定第三次去,去之前还专门请人占卦,挑选了一个好日子,刘备对诸葛亮真是尊重啊!
谁来学一学“刘备生气地说”?请大家齐读。
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刘备竞这样责备情同手足的兄弟,的确诚心诚意啊!(生分角色朗读)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前呢?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3)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为什么要“轻轻”敲门?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刘备为何不让关羽、张飞一同前往?
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读到这个词,你仿佛看见刘备怎样站在台阶下等候?谁来表演一下刘备的“恭恭敬敬”?
从“恭恭敬敬”中你读出了什么?读读这句话,把刘备恭恭敬敬等待的画面读出来。(5)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你理解“半晌”吗?这一段话中还有哪个词也是表示时间的?“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尽管等待的时间很漫长,内心很着急,刘备却这样恭恭敬敬地等候着。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尊重啊!多么渴求啊!齐读这句话,把漫长的等待过程读出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当时刘备和诸葛亮的身份、年龄吗?(师介绍)刘备能做到如此恭敬,如此诚心诚意,了不起啊!齐读这部分。
(6)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快步”写出了刘备怎样的心理?
(“快步”表现了刘备的急不可待,这与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对照,更体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
4.师总结:斥责兄弟,是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尊重;离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是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尊重;轻轻地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是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尊重;心里虽急于见到却恭恭敬敬地站了三个小时,是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尊重。所以后来“三顾茅庐”就用来指诚心诚意地尊重人才。
5.了解“细节描写”:作者正是抓住刘备的几个动作,几个神态,几句语言进行描写,把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法叫细节描写。今后,我们在刻画一个人物的时候,可以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6.引发辩论:咦,这么长时间诸葛亮真的睡着了吗? 7.师总结:刘备就以他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
四、回归课题,体悟“诚意”
1.刘备的诚心诚意令人敬佩!课题中其实有一个字就能体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哪个字呢?
2.我们中国文化对这个“三”字很有讲究,很多名家写故事,为了体现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都运用了“三”这个字。除了“三顾茅庐”,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关于“三”的典故?
3.再读课题,感受“诚意”。
因此也有了这样一个歇后语: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出示《三国演义》目录)原著《三国演义》中除了《三顾茅庐》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欣赏、品味的故事,看后定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建议大家课后好好读一读。
2.背一背第三自然段。
第四篇: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沙河中心小学 王龙江
教材简析:
《三顾茅庐》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课文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
读通读顺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设计理念:
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尝试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自主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在学习中得到张扬。设计思路:
赠物读句,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思考自得,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赠物读句,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特地为朋友们带来了几个小礼物,可是带得少了点。没办法,只好采取“抛礼物”的方式了。
师:不过,我有个条件,拿到礼物的朋友必须把礼物的内容告诉大家。(教师拿出四个精致的彩纸盒抛向学生。学生挤在一起争看礼物的内容。)师:谁先来说一说?指名说,师相机出示
(出示投影):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几句话,看看能读出点什么?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关羽走麦城————骄兵必败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2、指名说,其他同学可补充。
3、师:这几个人物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师相机板书课题:三顾茅庐。生齐读课题。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把课文主要人物的歇后语当作礼物送给学生,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与理解。用礼物来诱导学生从课外走向课内,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昨天我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师相机出示: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恭恭敬敬 拨开云雾 潺潺溪流
(1)指名读词语,师生相机纠正字音,相机指导学生书写:茅、恭。齐读词
语。(2)上面的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吗?是通过什么方式理解的?指名说,其他同学可补充,师相机指导。
(3)把你的理解带到词语中再读一读,指名读,读出其中的意思。
2、课文也读得这么好吗?同桌相互检查朗读课文,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设计意图:本环节安排了学生尝试自读——同桌之间互读——教师检查读,其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实实在在的去接触课文、朗读课文,并在此过程中自主认读生字,感知字形,使识字有语言环境的依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刘备一共几次拜访诸葛亮?课文着重写了他第几次拜访?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这次拜访?
独立思考后,指名说,其他同学可补充。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指名概括,其他同学可补充。
【设计意图:巧妙地设问唤起学生探求的乐趣,促使学生进入所需要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了解课文的兴趣,并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思考自得,合作交流
1、请同学中在自己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汇总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自问自答。
2、弄懂了、解决了的问题就划去。
3、每组选择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写在题板上。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块小黑板,组长将自己小组讨论出的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写在上面。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研讨情况。
5、请八个小组把小黑板贴在大黑板上。师生共同看看有没有重复的,相机对每个小组的问题进行评议。
6、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设计意图:“学贵善思,善思则得。”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写字指导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难写的字,并说说难写在哪儿?
2、指名说书写要点,其他同学可补充,师相机板书。
3、学生练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困生。注意纠正学生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4、小组相互评议,指出存在的优缺点,学生再次练写。【注重汉字的音、形、义的结合,踏踏实实进行写字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六、作业设计
1、继续完成《硬笔习字册》。
2、思考小组提出的问题,把你的想法记在积累本上。
第五篇:《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镇江市丹徒区西麓小学
詹晓云
212127 [教材简解]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
课文写刘备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映出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暗衬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课文的重点。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本课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的情况有基本了解。[设计理念] 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课外阅读丰富课文情节;主动质疑。[设计思路] 出示地图,相机导入——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初识人物——作业练习,深化巩固 [教学过程]
一、出示地图,相机导入
1.课件出示三国鼎立的地图,了解历史背景。2.音乐伴奏,教师激情讲述。3.教师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出示读书要求,学生自读。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自主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同桌互读难读易错的词语。
(三)出示词语:山冈 半晌 茅塞顿开 恭恭敬敬 1.指名读、领读,纠正读音。
2.你认为哪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恭”在书写的时候下面部分不能少一点。)3.出示田字格,学生观察“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给大家提个醒。4.教师友情提醒:“恭”的一撇一捺要舒展,下面不能写错。5.学生拿出习字册,描红、临写。6.反馈写字情况,点评,再写。
(四)质疑:“顾”是什么偏旁?(“页”部),启发学生思考:“页”可能与什么 有关系?
1.课件出示“页”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页”与头有关。2.出示“页”字旁的字读一读:顶、额、颈、颊、颜、领。
(五)理解词语,了解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2.分组出示词语,引导读正确。
第一组: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A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
B这是描写哪里的景色?哪一种景象你见过?(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积累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C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指导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会读得更好)。
第二组: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
这组词语说的是谁?你在什么时候有恭恭敬敬的表现或者你看见过别人恭恭敬敬的样子吗?
第三组: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三分天下
你能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来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吗?
三、了解大意,初识人物
课文是不是把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的情景都写出来呢?再次浏览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首先略写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接着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最后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2.在这之前,刘备和诸葛亮当时各是怎样的处境呢?前两次去请的情况你们知道吗?谁来说说?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冈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成就大业。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3.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这节课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四、作业练习,巩固深化
1.抄写课文后第3题词语,并解释加点词语意思。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2.试着去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
附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