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一)建构主义取向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主题,如知识是如何建构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参与式和体验式的教学设计;教师的合作成长;减少教学评估的参照标准等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二)后现代主义取向
后现代主义主张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层面入手来考察人的心理、行为机制。在后现代主义指引下涌现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如:跨文化研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研究以及学科教学心理、网络教学等。教育心理正在研究什么?(三)认知主义取向
如:学习迁移、先前知识的作用、群体练习与分散练习、认知负荷、整体学习和局部学习、信息存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学习和元认知、记忆术等。近年来还有四个重要领域是认知主义理论影响下形成的热点问题,即内隐学习、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理论(教师效能、班级或学校效能等集体效能、交互教学、基于计算机等各种学习网络使用方面的研究)和动机研究。(四)人本主义取向
强调对人的教育和发展通过多元的方法论、多学科的融合、跨文化的整合来达到目的,采用多维度、多途径对整体的人进行研究。(五)行为主义取向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发展趋势(一)理论观点多元融合(二)研究设计质量结合(三)研究情境生态化(四)研究视角多样化(五)研究对象“全人化”(六)研究方法综合化
国外教育心理学研究技术的某些新进展
一、设计型实验或设计型研究
设计型实验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基于有关原理和先期研究而得到的教育设计。它采用了“逐步改进”的方法,要求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然后根据效果和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直到排除所有缺陷,从而形成更为可靠有效的设计。
这种设计型实验需要在现实的学习情境(如学校)中进行,其中会涉及到许多无法控制的因素。研究者并不去努力控制各种干扰变量,而是在自然情境中考察设计方案中的各个要素的实施状况,从而实现学习环境设计的最优化。
二、网络实验
在网络发展的早期,研究者所设置的在线实验室可以随时招募被试以分派到处理条件中接受测验。而现在的在线心理学实验则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实验。
电子邮件经常被用来传递实验处理和记录那些通过传统渠道所获得的被试的反应。电子邮件和其他匿名交流技术也能用于实验室或教室范围之外的研究。
如,在另一项通过言语说服来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由指导者设计用以激励自我效能感的电子邮件短信既能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也能提高学生随后的考试成绩。
三、交互式学习环境
结合多媒体信息呈现和超级链接导航的交互式环境当前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用于考察能增强自我调节学习效果的教学条件。这些环境将信息分布在一个虚拟空间中,学生通过随后的超级链接进行导航搜索。在学生搜索所需要的信息来完成任务时,他们的学习策略、动机和信念就可通过他们的导航活动表现出来。
另一项交互式学习环境的重要技术就是提供支撑自我调节行动的软件工具。学生使用这些工具的方式和他们所进入的内容能显示出关于他们的学习策略、信念和动机的大量信息。例如在BioWorld 系统(这是一个面向高中生物课而
设计开发的医院仿真系统)中,学生要收集证据并形成假设来对虚拟病人进行诊断。该系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信念尺来表达在某次诊断中的确定性水平。另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证据栏来记录通过在环境中的导航所收集到的数据,以及一个用以记录和组织支持其诊断推论的争论栏。研究者发现学生能有效组织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诊断,他们在信念表上最后登记的确定性水平同诊断质量存在着高度关联。
四、学习兴趣的任务内测量技术
教育心理学家大都将学习兴趣看作学习活动与成绩的调节者。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题兴趣(诸如选择并阅读课本某些段落)实际上是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混合物。而个人兴趣是一种指向特定信息与事件类型的相当稳定的个人倾向,情境兴趣是对情境属性的短暂情感反应(如新异性或歧义性),后者往往很难得到准确测量。研究者最近已开发了新的研究方法来考察情境兴趣的变化。
在Ainley 等人的研究中,除了在让被试阅读之前自我报告主题兴趣,他们还使用了一种软件来测量被试对四段主题为科学和流行文化的说明文的阅读选择、情感、坚持性和回忆成绩。每篇课文由3 个250词的段落组成。在选择了主题之后,给被试呈现相应课文的第一段。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选择转换到不同主题课文或继续阅读当前课文的下一段。对继续阅读一篇课文的选择是通过对该课文主题有关的坚持性进行计分的。如果被试选择继续,在呈现下一段内容之前,就要求他们通过选择不同情绪(诸如悲伤、感兴趣、不确定或厌烦)来表示自己的感受。如果他们选择转向另一个不同主题,或完成了当前主题的最后一段,都要对选择离开的主题完成一个由三道题目组成的保持性测验。对数据进行的结构建模发现预先给出的主题兴趣自我报告能预测任务内情感,情感能预测坚持性,而坚持性则预测了学习成绩。
五、认知负荷测定技术
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是完成某项任务时所需要的心理资源(基本上是工作记忆)的数量。其大小依赖于个体与任务之间的相互作用。认知负荷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解释为何不同教学设计会产生不同学习效果,它也被视为学习后果的中介因素之一。
六、概念图技术
概念图(concept map)技术主要解决知识在头脑中是如何表征的,在教育中作为教学、学习和研究的工具发挥着作用。由学生构建的概念图或由教师呈现的概念图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它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便利的交流辅助。通过比较学生在某种具体学习体验前后所构建的概念图或不同成绩水平学生群体的概念图之间的差异状况,研究者们就能及时揭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变化。我能研究什么?
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兴趣、学业情绪(感)、学业倦怠、学业效能感、成就动机、归因方式、成就目标定向、学业压力、考试焦虑、时间管理、学习拖延、学习不良、问题解决(表征)、学校(习)适应、学习障碍、学习主观幸福感、认知风格、道德认知(情感、人格)、学术欺骗、创造人格、概念转变、入学准备、留守儿童、自我概念、学业自尊、自我同一性、农民工子女、择业动机(兴趣)、学业成就
教学效能感、教师集体效能、职业倦怠、教学反思、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管理风格、教学创新、师生关系(互动)、控制点、教学监控能力、班级气氛、幼小衔接、家校合作、我如何做研究?
一、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问题。确定课题是为了决定将要研究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长时期内的主攻方向,制约着后续环节运行的深度和广度。定题的成功与否对整个研究的成败、效果和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速度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1)从实践领域中选择课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关注、捕捉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可发现、选择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比如当前中小学中存在的厌学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外语学习问题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2)从理论领域中选择课题。
根据不同理论观点的争论来选择课题,或者通过对现有理论观点的质疑而提出研究课题,也可为证实某种理论观点而确立相应的课题。(3)从交叉或相邻学科中选择课题。
由于各学科是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选择交叉性的课题或从邻近学科中借用、引进研究方法与手段等,都有可能确立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产生突破性的进展。比如“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即是一个交叉性的研究课题。(4)从有关文献中选择课题。
通过查阅和评价有关文献来确定研究课题,这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发现有价值但尚未进行研究的空白点、研究结果中的矛盾之处、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等,从而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
(二)选题应注意的问题(1)确定课题应着眼于教育实践和科学理论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之既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又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体现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必要性。比如,根据学生自我效能影响其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现状,可确定课题“学生自我效能的培养研究”;根据学生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现状,可确定课题“差异教学的研究”;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现状,确定课题“社会学习与人际技能培养的研究”等。(2)确定的课题应该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所预期的结果应该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突破性。除研究内容的创新外,在研究设计、研究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若完全重复他人的研究或过时的研究而没有任何新意,只能流于低水平的重复劳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
(3)确定课题应考虑到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种主客观条件是否满足,即课题的可行性。研究者的能力、原有的研究基础、可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研究设备与资料、研究场所与对象等条件应该与课题的要求相适应。
二、查阅文献
查阅文献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帮助研究者了解现状、把握全局、明确研究方向、形成研究假设、解释研究结果等提供重要的信息。查阅文献既是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创造性研究的起点。
有关教育与心理研究成果与动态的刊物 国内的主要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研究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学科学进展》等; 国外的主要有:《教育心理学杂志》(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Review)、《教育心理学家》(EducationalPsychologist)、《教学科学》(InstructionalScience)等。
三、提出假设
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并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应该就该课题提出一种带有推测和假定意义的较为具体的理论解释或设想。这种设想说明、陈述了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程度。比如“学习技能的训练会提高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习成绩”,“解题策略的使用与数学学习水平正相关”。
提出假设往往是在确定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后,可以通过演绎和归纳这两种基本的方法来提出假设。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即从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来考察对某一特殊情况的适用性。比如依据强化理论可以提出某种具体的假设:“教师的奖惩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水平”。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许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研究者需要先对特定的现象或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或者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更一般性的假设。例如,两种知识之间相似点多会影响迁移;原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产生迁移;原有的知识经验越概括,迁移就越广泛,等等。由此可以归纳出“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特性影响迁移水平”的假设。
四、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为了检验所提出的研究假设,研究者必须考虑如何控制各种变量,选择何种研究方法,采取哪些具体的研究步骤等。只有通过周密的科学的计划与安排,才能使研究达到预定目的。
(一)确定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研究类型有很多种,例如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调查法与实验法。需要研究者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具体的条件来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当然,因为每一种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长处与局限性,应综合考虑。例如,探讨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可以综合应用测量法、问卷法,并对个别的优差生进行个案调查。
(二)确定研究变量
根据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详细列举出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的变量,对自变量、因变量或无关变量等并加以识别和标识。大部分的研究都会涉及到许多变量,这就要求研究者对各种变量有明确的认识,并能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控制或取舍各种研究变量。为了客观地考察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应对这些变量及其有关的概念、术语等进行具体化,即进一步界定它们的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是用可感知、可量度的具体事例、现象、外在表现等来说明、界定某种变量的内涵,进一步使研究的问题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例如,情绪控制能力的操作性定义是情绪的认知、情绪的体验、情绪的调控方法等具体指标;智力的操作性定义是IQ测验的分数;学习态度用听课的认真程度、上课的纪律性、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具体的指标来表示。
(三)选取研究对象
选取什么样的被试作为研究的对象,这取决于研究的性质与目的及其研究结果的推论范围。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研究所涉及到的总体进行全面考察,而是需要对总体进行取样,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来对总体作出推断。
(四)制定具体的研究程序
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各种变量及其变量间的关系后,就该考虑具体的研究程序问题,比如怎样呈现指导语、如何布置研究环境、如何安排整个研究的各部分的先后顺序、如何呈现研究材料,等等。其核心也就是怎样采取措施对各种变量进行操纵与控制。
(五)实施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的实施是严格按照研究设计进行的操作过程,需要对于各种无关变量如研究环境的布置(声音、光线、空间大小等)不当、各种意外事件(仪器故障、被试中途退出等)的出现应尽量消除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克服。
五、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
(一)整理研究结果
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解释是研究的关键环节。研究所获得的原始资料或数据是比较零乱、无明显规律的,要求对这些原始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整理,便于统计和资料分析。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筛选,去除虚假、错误的材料,对于缺失或遗漏的材料要查明原因,并视具体情况加以补齐。
整理材料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对材料进行初步的编码、归类,使之系统化。编码就是将原始材料进行归类、编组,并以某种代码系统(通常是数字)加以标志,以便计算与列表。
(二)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1.定量分析 2.定性分析
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时,既可以先定量,后定性,也可先定性,后定量。若是前者,则先进行数据统计,然后依据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逻辑分析,找出变量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推论;若是后者,则先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划分不同维度或水平,并赋予每一维度不同的数值,然后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这两种方式各有特点,应结合具体的研究来选取。1.定量分析 2.定性分析
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时,既可以先定量,后定性,也可先定性,后定量。若是前者,则先进行数据统计,然后依据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逻辑分析,找出变量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推论;若是后者,则先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划分不同维度或水平,并赋予每一维度不同的数值,然后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这两种方式各有特点,应结合具体的研究来选取。
六、撰写总结报告
(一)标题
(二)摘要与关键词
(三)前言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果与讨论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与附录
第二篇:国内外教育研究研究现状
写法1:对查阅的文献进行分类汇总
2.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研究现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前,中央电教馆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教育专家、工程建设者及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工程的建设及教育应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成果。
据笔者统计,2004年1月份到2005年12月份期间,《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电教》等杂志上刊登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关的文章共60余篇。
其中,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综合评述方面的文章25篇,与本课题相关性较高的有查锐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5.10)、王珠珠的《中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电化教育》2005.2)、王继新的《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设施应用绩效的对策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12)等。这些文章提出了影响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有硬件设施建设、软件资源建设、教师培训、项目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等,并对各因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教学应用模式研究方面的文章15篇,与本课题相关性较高的有刘聚斌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模式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04.11)、赵瑞斌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功能比较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5.9)等,这些文章对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教学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分别适用于不同技术模式的教学应用模式。
教师培训方面的文章11篇,与本课题相关性较高的有梁京章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4.11)、党小超的《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现状调查及远程培训策略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5.3)等,这些文章归纳了农村地区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培训的策略。
资源建设方面的文章5篇,与本课题相关性较高的有祁涛的《远程教育IP资源质量监控》(《中国电化教育》2005.10)、李华的《远程教育卫星
资源接收与利用》(《电化教育研究》2005.6)、苏芳来的《关于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设想》(《信息技术教育》2004.5)等,这些文章总结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情况及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资源建设、管理、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项目评估方面的文章1篇,傅钢善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评估方案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12),该文章给出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评估方案,共包括四个子方案:省级项目自评指标框架、项目培训基地评估方案、市县(区)级教育管理机构评估方案、项目学校评估方案。
这些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另外,由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在分阶段的建设过程中,关于工程设施应用绩效的研究尚未展开。因此,总的说来,本课题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不多,研究的起点较低。
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施应用绩效”研究成果不多的情况下,笔者借鉴了教育信息化及其评价研究和绩效评价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希望能拓展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摘自:吴丽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施应用绩效研究[D]:[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6.写法2:介绍典型案例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EDR研究现状
目前,设计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学习、课程、教育技术等领域来改善教育。国外己有不少设计研究的典型案例,国内也开始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1)国外EDR研究现状
在国外,研究者们开发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其主题涉及虚拟学习环境、基于游戏的学习、数学、科学和技术教育、教师教育和高等教育、在线讨论工具开发等多方面的应用。
①AnnBrown与Campione:培育学习者共同体
培育学习者共同体(FCL,FosteringaCommunity。fLearnerS)是AnnBrown 与Campione(1994,1996;Brown,1992)为1一8年级学生开发的一个学习模型,用来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和丰富在班级社区中的知识基础。FCL关注的是生物学科和生态之类的问题,其研究工作包括了从学习原理的实验室研究到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过程是:通过对学习环境的分析,修正学习原理,进一步修改学习环境形成新的实验室实验,这样一个循环贯穿在FCL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的最初目标是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探索学习内容,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起草和表达他们学到了什么,来增进他们的理解。该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也实现了更重要的社会目标:学生对多种学习技能的关注。山此在第一阶段出现了两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即“多样性技能”(I)iveoeExPertiS())的概念和“学习者社群”(ComfnunityofLearnerS)的概念。
第二阶段:针对在学生作业中发现学生形成的许多关一于生物学系统的错误概念,对FCL的最初设计进行了修正,增加基准课程和手工活动,这些修正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生物学的情境。同时,通过重新设计FCL,使学生能沟通过Web获得他们研究课题的相关信息,并与生物学专家建立远程指导关系,从而将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真实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
第三阶段:通过在更大范围内与教授2到8年级课程的教师一起工作,开发并试行一个“开发走廊”(developmentalcorridor),使得借助FCL的学习能够循环覆盖到相关的研究课题,从而增加学习的深度。
②SashaBarab等人:探索亚特兰蒂斯
„
③Nelson:“河流城市’,科学教育项目
„
(2)国内EDR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也开始了设计研究的实践探索。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的祝智庭教授队,率先在技术开发中进行了设计研究的应用研究,并在原创性的协同学习理论究与技术工具开发、以及远程教师培训平台的技术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另,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高文教授团队在“对称”和“人·建筑与城市”研究型课程项目中,也开始了设计研究的课堂实践探索。
(3)EDR研究现状总结
在分析了上述EDR案例后,总结出了这些案例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
①研究过程集设计与研究为一体,研究目标不仅包括教学技术的开发,同时括对理论的发掘与创新;
②研究以技术、理论和实践三者的结合为基础,通过设计和研究将技术、理论实践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③研究问题都来源于真实情境,由研究者与实践者甚至包括学生、科学家等多人员的通力协作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完成;
④研究过程都历经多次的迭代循环和不断测试与完善;
⑤研究所采用的技术都是比较考究的,并能抓紧当前教学改革中的热点或难点题而展开对理论问题的探索研究。
⑥研究成果既有对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开发,也对学习和教学理论提出了新的观和发现。
摘自:寇红丽.EDR指导下的免费师范生职后远程学习的平台的研发[D]:华中师
范大学,2009.
第三篇:心理学行业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剧增,心理学遇到了发展的春天。在国外,心理学专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一直处于前列,但是在国内,情形却没有那么乐观。心理学研究生的从业范围一直比较狭窄。主要有以下六大方向:
第一,普通高校。这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近年来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心理学硕士担任起高校心理公共课的老师。这无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对于心理学硕士来说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进入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成为一名心理学老师。
第二,公务员。招心理学研究生作公务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处。
第三,企业。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人才测评机构等、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策划设计公司。心理学研究生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同,心理学学生倡导人性化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有所互补。
第四,中小学。原来一般招的是本科生,大中专院校心理辅导人员的饱和,也有一些研究生开始考虑进入中小学从事心理教育工作。
第五,心理咨询工作者。国内这个行业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单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还不是一个收入十分丰厚的职业,要想有外国同行的薪水有待进一步努力开拓市场和提高自己的咨询水平。但是展望未来的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六,医院和诊所。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可以去医院或心理诊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但是以中国现今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再加上去医院需要有行医执照,难度比较大。
第四篇:高校实验室教育现状研究
随着高校对学生实验能力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无论是理工类高校还是文史类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自身的实验课能力。在众多的西医院校,实验课同样受到极大地重视。但由于相对固化的教学模式,中医类院校在实验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上尚显不足。
1.非中医类高校实验课能力培养现状
在众多高校对实验能力培养中,最基本也是最值得重视的是观察和思维能力。【吴兰功】在以流体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做了深入的探讨。就观察能力,指出观察应在激发学生兴趣基础上明确观察的目的,清楚观察目标。就思维能力,指出应在明确观察到的现象基础上独立思考其现象的原因,并及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结果。
许多高校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各界普遍提出新一代的大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体系中实验课程设计中学生动手能力训练不足。【熊俊涛、孙宝霞】以其所教授的web应用开发技术为例,指出要转变教学理念,提出需提高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并加大实验科研经费投入等措施。
更多的高校强调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李发荣、吴臻】等人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问题上,以生物系的实验课程设置为例,就实验课程的设置、实验教材的编写、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张鹤峰】以《电视节目制作流程》课题实验为例,还提出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创新潜能的因材施教的方法。
随着社会对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不断需求,各大高校以实验课为切入点,深化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指挥棒,做出积极回应。
2.中医类高校实验课能力培养现状
长期以来中医作为一门经验医学,从老师的教学到学生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理论知识。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现代科研思路的提高,中医药理论客观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必要性逐渐凸显。因此,中医中药的教学应当在以实验为基础的西医发展模式中取其所长,深入开展实验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王彩霞, 崔家鹏】指出增设中医基础理论实验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通过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苦寒泻下的不同方法,建立了脾虚证动物模型。中医基础理论实验课通过建立相应的实验动物模型,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记忆理论课所学的内容的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及动手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这种直观教学、重视中医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对中医由经验医学到实验医学转变有重要意义。并极大提高了中医的可重复性,降低了中医的玄学意味。
在这个不断要求创新的时代,中医若没有发展与创新,必然会落到时代的后面,最终被历史所抛弃。创新是中医前途和命运之所在。中医的创新,应到首先是中医的教学模式开始。中医教学模式的创新又应首先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的【方卓】也在其文章中提到须改革现有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型中医学人才的培养。【苗兰英、赵丹玉】等人以生化实验课为例,就如何培养现代中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应当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并开展课外科研活动。
众多中医药教学工作者及从业者都看到现代中医教学重理论而轻实验的弊端。从现在中医实验课程现状来看,更多的是机械地重复、验证前人的实验结果,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为解决这些弊病,中医教学者也在以实验课程设置为切入,进行着各种积极地尝试与探索。但实验课改革未能由点到面,形成系统,尚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验的能力。实验课的改革需进一本深化改革。就改革与创新的方法与思路,我们不妨借鉴张仲景《伤寒论》的临床思维方法,在实验课中体现比较观察、辩证认识和联想融合的思维方法。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一。
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观察法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前期研究,可以先用来发现问题和现象,可供研究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
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即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应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sampling)方式进行。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有意控制某些因素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实际上.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有控制的观察。实验法.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提示“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
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获得人的心理现象的某些科学依据。
所谓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自然实验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既是主动创设条件。又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因此,它是在教育实践领域内研究学生心理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教育心理的实验研究一般采用自然实验法。
教育心理实验的基本组织形式一般分为三种:(1)单组实验形式;(2)等组实验形式;(3)循环组实验形式。
三、调查法
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凋查者自由表
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法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谈话要求学生本人作口头回答;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平时在家中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如班级鉴定、教师评语、学生的作业等)进行分析。教育心理学某些课题的调查研究常采用问卷法去搜集资料。问卷法(questionnaire method)系霍尔所创。它有许多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取样大,研究的被试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由于样组扩大。可以抵消一些中间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的统计处理具有科学性等。
目前采用问卷法的较多。为了发挥它的优点,应用时可作如下改进:(1)问卷试题不宜过多,可以适当加大,但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拟题;(2)问卷题目内容应生动有趣,使被试愿意回答。回答须简单;(3)被试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尽量避免明白主试的意图;(4)一套问卷题。中间应加入一定量的测试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的题目;(5)问卷材料的选择须严格和客观,应通过预测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四、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收集的资料通常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被试,也可以是由个人组成的团体(如家庭、班级、工厂等)。
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其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此外,个案研究的结论不能简单推广到其他个人或团体,但在经过多次同类性质的个案研究之后,可为研究者设计实验研究假设提供参考。
要使个案研究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研究者除深入了解被试的各种情况以外。还应与学生多接近。建立友谊,保持良好关系,能给学生解决一些困难,使其充分信任研究者的帮助和关心,这样,个案研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教育心理研究中有时采用临床法,也是以少数人或个别人为研究对象,基本上也是一种个案研究的方法。
五、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是指教育工作者对平时自己工作经验作出的总结。这在历史上是早就有的一种研究方法。我国历代教育家和思想家的一些重要的教育言论,就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可用于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还有很多,上述几种只是基本的研究方法,它们之间不是互不关联和孤立的。在一项具体研究中,可综合地使用其中两种或几种方法,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不同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对象,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