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篇》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自由的内涵,理解宪法中的自由权的相关知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教学难点:自由的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PPT 教学时间: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播放有关自由的视频
1、“自由”的内涵(板书)
提问:何为自由?你如何理解自由?
自由,在古代多指实现天道与人道交融互通,达到物我为
一、天人合一的境界。现在,主要是指公民在
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就是社要在会主义条件下,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全社会成员在经济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共同享有平等权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
2、我国宪法中的自由权(板书)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由的追求(板书)
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是在内心和精神的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着自由的灵魂、都同样构建着独立的人格,都可以因为心灵的独立自由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
道法自然。——老子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板书)
追求自由平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顽强追求的目标,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线索,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1840年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和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争取和平与自由的历史新纪元。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公民自由全面发展(板书)
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平等发展和全面发展。这一本质在当代中国的实现形式,就是每个人从人和物的依附关系或人的依赖中解放出来,确立独立人格。这就内在地要求改革与创新,只有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打破旧体制的束缚,才能把人从对各种人的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彻底解放。因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凝聚民心民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最高层面。十八大报告清晰明确地提出了“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重要目标。随着我国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飞速发展,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自由、公平和正义也将进一步得以实现。
我们的国家,正努力为每一个公民创造着选择生活的自由、个人发展的自由、成就梦想的自由。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专题片《国魂》解说词
6、守护自由 实现自由(板书)自由与法治是不可分离的,法治是自由的前提和保障,自由是法治的表现和产物,无法治就无所谓自由。因此,数千年以来,人类苦苦对自由、民主、平等和正义的追求与争取,实质上就是在追求和争取法治。从一定程度上讲,自由是一种理想,是较为抽象的,而法治却是现实,是具体而生动的。人类通过艰苦劳动和斗争,甚至是流血牺牲造就的具体现实的法治社会,为人类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的自由与幸福提供了必要条件,自由在法治的怀抱中得以生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由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根本价值目标,具有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和广泛认同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自由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要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自由和社会自由。正在进行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政治结构,而观念形态的总和构成了社会文化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二者的统一又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共同构成了社会总体结构。
二、探究与思考
1、【案例】 金昌市一中风筝节——放飞自由
“借一方蔚蓝的天空,是为了在自由的风中寻找目标……”3月30日,金昌市一中足球场上,风筝翩翩,诗乐交响,全校师生在骀荡春风中共享着校园风筝节的文明、和谐与自由。金昌市一中校园风筝节自2003年创办以来,每年春季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四届,是市一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一项具有传统特色的迎春活动。在各班团支部的组织下,同学们动手制作,动笔描绘,撰文赋诗,共同放飞。画意蓝天之下,风筝飞翔着师生共建和谐校园的美好愿望。风筝组合《奥运梦想》的作者之一,高二〃五班团支部书记刘芳同学说:“从构想风筝造形,购买材料到动手去做,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激励我们热爱自由,追求理想,我们喜欢这样的活动。”
2、探究与思考:国学中的自由 国学中的自由。中国古代社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秩序井然、礼教森严的,乃至使人们认为,缺乏自由,似乎就是中国社会的传统。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走进历史,走进国学,探究“自由”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足迹。
3、探究与实践:体验自由
体验自由。卢梭有句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热爱生活,向往自由是其天性。怎样处理好自由与法治、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追求真正的自由,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请你走进生活,体验自由,写出对自由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篇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篇教学设计
奇乐作文教师:刘玲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价值观的含义;(2)核心价值观的含义;(3)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含义;(4)诚信的含义。2.能力目标:
明确“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为人处世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讲诚信的人产生信赖、崇敬的思想感情;(2)从内心里渴望自己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二、教学过程
(一)价值观 :故事导入
有一个富翁,终于抽出时间,到他那购置多年的海边别墅度假,躺在海滩上晒太阳。某日看见海边一渔夫打了三网鱼就收起网,也躺在海边晒太阳。他觉得很奇怪,忍不住问道:“你为什么不工作呢?”渔夫说:“今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富翁问:“为什么不多捕些鱼呢?”渔夫问:“为什么要多捕些鱼呢?”富翁苦口婆心:“多捕鱼就可以多存钱,然后钱生钱就可以买海边的别墅,就可以像我这样晒太阳了。” 渔夫微笑反问道:“我现在不是在晒太阳吗?”
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出理由。(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每个同学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像这种对于事物的好坏评价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不样的,现在我们知道了价值观的含义。
(二)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物时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同社会的价值观也是不一样的。
1.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1)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是核心;(2)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为主要内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层面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层面的。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个人层面的要求。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四)诚信 1.做游戏,猜成语
(出示图片,学生猜成语)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
师:观察这三个成语,联系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我们要说哪一点?(诚信)
2.师:同学们,什么是诚信呢?谁来说一说。(生自由说)(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3.宋庆龄守诚信的故事 故事:有一次,宋庆龄一家要去伯伯家,宋庆龄也非常想去,因为伯伯养了几只可爱的鸽子,还答应送一只给宋庆龄。可真当全家要出门时,宋庆龄突然想起下午还要教同学小珍折花篮,于是就毫不迟疑地决定留下来等小珍。家人劝说宋庆龄可以向小珍说明情况改天再教,可宋庆龄怎么也不答应。她说,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能失信。问: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生自由答)
教师小结:宋庆龄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诚实守信。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4.欣赏《狼来了》动画片。思考:当小男孩真的遇到狼时,为什么没人去救他呢?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做人不能说谎,一旦说了谎,人们就不再相信,所以做人应该诚实守信。5.读故事。
故事:在古代,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
于是商人淹死了。
出示问题:(1)济阳商人第二次落水后,为什么没人救他?(2)说说不兑现自己的诺言,有什么后果?(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兑现。否则会失信于人,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五)联系生活实际,深化主题 1.是否诚信的话题,学生判断。
(1)李佳说:“小晶要我帮她学电脑,可我已答应与小芳一块儿去练琴,所以我没答应小晶。”
(2)小宁与小森约好星期天下午两点去军属王大爷家帮助整理卫生,可他看电视入了迷,不想去了。妈妈批评他,他说:“见了小森编个理由就行了。”(3)王晓与张红约好星期六上午去科技馆学电脑。可星期五晚上她感冒了,高烧39度,第二天不能去科技馆了,她就让妈妈给张红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4)小明不想做作业,就叫好朋友张林也不要完成作业,张林果然不完成作 业,小明说:“张林真讲信用。”(针对情况,说明是否守诚信)
教师小结:我们要像李佳和王晓学习,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出示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学生自由回答。考试成绩不理想 不小心弄坏了班级的物品 同学偷了家里的钱,让你保密 买东西别人多找了50元钱
(针对情况,说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考验学生是否诚信)
(六)教师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做人的根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同学们时时处处做到诚实守信,让诚信成为你们成长路上的好伙伴。行动起来吧,从小事做,从身边的事做起,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美德,一起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少年吧!
(七)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有关诚信的作文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教学设计
遵纪守法从一点一滴做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宪法中有关法治的知识,实现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之一。
2、培养学生主动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遵纪守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温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提问学生回答。
三、出示图片,切入主题:这一堂课是讲“法治”这一主题。出示课题。提问:那么,“法治”是什么意思呢?
法治,就是指依据法律来管理、治理社会。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管理国家。
四、通过中外名言加深理解。
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春秋)
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欧阳询(唐)
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英国)
五、谈一谈: 作为学校的一员,你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和纪律吗?提问学生回答。
你发现平时班级和校园里都有哪些违反校规、破坏班级、学校秩序的行为呢?
六、小活动1: 学校设立规章制度就是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使大家能够安心学习、快乐成长。无论在校园里还是校园外,我们都应该主动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遵纪守法。小活动2:为了更好的维护班级秩序,为大家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请大家讨论并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七、举例:交通规则。出示小诗。
小黄帽保护我:
小黄帽
放学了,站齐了,快快把队排。
戴上小黄帽,背上小书包,咱们走起来。
红灯停,绿灯行。
遇到黄灯等一等。
阿姨骑车慢点行,叔叔开车慢点拐,斑马线上多注意,快快通过莫懈怠。
我们都是小黄帽,文明行路人人爱。
八、小小反光镜:在日常生活中,你和你的朋友、家人有没有违反交通法规,破坏交通秩序的行为呢?说说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
九、小结: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这规矩就是法。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人人都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我们小学生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以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只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来说,遵守校规校纪、维护课堂秩序、团结同学、考试不作弊、不打架斗殴„„都是遵守纪律的表现。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养成,是从遵守纪律开始的。
法律的实施,是为了惩恶扬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学习法律、了解法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遵守法律,而且能够帮助我们遇到不法侵害的时候更好的保护自己。
十、法律知识大闯关。
十一、总结:
有人说,习惯决定一切。日常的行为规范必须从小事做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乐于助人这些都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做合格的小学生。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研一学生,我的名字叫任杰。当我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之后,心潮澎湃,我觉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足以概括我们党和国家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今天也很荣幸站在这里演讲这个话题。今天我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和谐。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和谐。从字面上看,和谐就是和平,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宽容,没有矛盾,每个致力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和谐的思想由来已久,古代的很多思想家就构造出无数的和谐社会。孔老夫子设想的大同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一种和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对和谐的向往。地藏王菩萨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是对和谐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中国共产党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带领全国同胞们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更是为了天下大定,百姓和谐。而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也不乏和谐的思想。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是为了超度地狱亡魂,是为了三界和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是为了兴复汉室,天下和谐。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铲奸除恶也是为了和谐。和谐可以分为三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宽容,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当街上有人跌倒的时候我们扶一把,当有人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捐助一把。人们凭着良心做事,不坑蒙拐骗,不利用他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体现在,不轻信谣言,要相信党,相信政府。遇到问题不采取极端行为,遵纪守法,时时刻刻为了集体的利益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不给环境增加太多的负担,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可以说我们的社会在和谐这个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但是就目前来说,仍然存在着些许不足的地方。比如我们所了解到的社会上有些人不务正业,利用善良之人的善心,骗取钱财,直接导致所谓爱心病的蔓延。使得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帮助。还有些人,没有自己的判断力,轻信网上的一些不实的论断,不经实地考察而乱发言论,扰乱人心,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阻碍社会正能量的发展。还有些工厂和企业,不服从法令政策,单纯为了一己之私,为了所谓的效率,向大自然排放了很多有害物质。乱砍伐树木,导致现在的环境越来越恶化,近两年,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受到雾霾的严重影响,这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些都是我们社会存在的不良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已经跻身为世界强国。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必将实现,但在此同时我们必须努力消除这些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在这个时候,党中央把和谐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是非常必要,非常和适宜的,是高瞻远瞩的决策。作为一名当代研究生,我们必须响应党的号召。从自身实践,与人和谐相处,做事客观不偏激,积极保护环境,并带动我们周围的同胞。只要我们全中国人民一起努力,不和谐因素终将消灭,和谐社会终将实现,中国梦也不再是梦。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主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或拼杀于战场,或保卫在家乡,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领土的尊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而如今,更多的人致力于科技建设,知识创新,用科学的力量创造着社会价值,为振兴和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着。因此,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沉淀,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而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更是当前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强核心。
爱国主义,说到底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信仰,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更需要一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当今社会的主流是很好的,绝大多数人都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来自互联网以及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我们的青年中造成了一种信仰危机。我身边有的年轻人就常常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工作中萎靡不振,物质生活中进行攀比,没有精神追求,没有学习欲望,更谈不上工作中的创新精神。他们看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丰富的物质世界,贪图的是一种享乐,不能正视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只追求名利,却不肯踏实肯干,艰苦奋斗。
我觉得说到底就是缺乏一种责任意识,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企业不负责任,更谈不上对国家负责了。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古人云:“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既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的社会召唤,是我们党和人民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精神体现。作为一名从事地质工作的普通员工,我深深感到,我们老一辈的地质人用自己辛勤的劳动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掌握,更为我们改进工作方法、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提供了基础;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更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意识,树立科学精神,讲求科学方法,逐步改进和完善与时代要求不相符的作法和规定,推进地质事业的繁荣发展。
首先,要在思想上创新。地质人多是墨守成规的老实人,肯吃苦、肯出力,要在思想上扭转他们“听话”的观念,积极发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拥有宝贵实践经验的特长,在工作中积极想办法,提出合理化建议,科技人员也要更多地深入到工作一线,将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地质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其次,要在制度上创新。组织制度、薪酬制度、培训制度等都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修改,加以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为勇于创新的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以科技的力量推动事业的向前进步,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在做法上创新。地质工作是个特殊的行业,它具有作业条件艰苦、作业要求精密等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科学测算各种数据,迅速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传统的工作理念,在实践中学习,逐渐摸索出适合本行业的新做法,并付诸于实际工作中。
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是党培养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我们就要将我们的文化知识、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企业,奉献给国家,我们要在改革的大潮中勇敢拼搏,一往无前,多为企业出谋划策,为国家的富强与和谐贡献我们毕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