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课教学设计与说课稿(模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赵霞
教材分析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学生对于这一人文内涵的领悟,必须要在积累语言、理解语言的过程中,加以实现。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单元训练专题,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感受“父母之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相关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谁能读一读课题?(1──3名生读)
2.你发现,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初读后的收获。
(三)研读语言,个性感悟。
1.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以下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
2.分组汇报
(1)研读母亲做出的评价。(课件出示)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①指名读,交流体会。
②相机指导朗读。
(2)研读父亲做出的评价。(课件出示)
“这是什么?”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①指名读,交流体会。
②相机指导朗读。
③此时,巴迪可能在想什么?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有了刚才的体会,让我们再来读父母的对话,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分角色读文中父母的对话,同桌读、师生读、男女生读。)
(四)再读课文,指导学法。
1.在这一课中,作者还运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人物的?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2.师:通过这些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父母亲对巴迪的爱。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就能悟出父母的情感,这就是悟情感的读书方法。
(五)联系生活,拓展文本。
1.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组讨论,你觉得哪种教育方式更适合我们的成长呢?
2.你们各有各的看法,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呢?
(六)感悟真情,升华情感。
1.出示巴德·舒尔伯格的简介。
2.自由读作者简介。
3.结合课文第16自然段内容,谁能说一说,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什么力量?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我们都沐浴在父母爱的阳光中,父母的爱更是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像小巴迪一样,──
课件出示: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因为,我们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们努力地向前驶去。
(三)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结合课后问题: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课外搜集阅读其他体现父母之爱的作品:《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背影》等。
五、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
慈祥 严厉
爱
第二篇:说课稿说课 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陈雪娇,我说课的题目是《欧姆定律》。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模块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由“欧姆定律”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对《电流》《电动势》等电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下节串并联电路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并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学习高中电学知识的一个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不断提高,学生通过前面学习了电流、电动势知识,有对U、I、R关系的好奇心,想通过自己动手,体味成 功的乐趣!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阻的定义,理解欧姆定律
掌握利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基本技能
知道伏安特性曲线,学会一般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比,培养学生 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经历探究导体电压和电流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U-I图像来处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的方法
掌握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方法,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4、重点难点
根据前面分析我将重点确定为: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难点为: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
二、教法学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启发式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还采取提问法,讨论法作为辅助。学生主要采用观察,讨论,分析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并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
1、上课开始,通过回顾旧知,提问:初中所学的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和电动势的定义是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
2、情境引入:视频展示水瓶上两孔的水流随水压的变化。并问学生:高度不同的两个小孔,谁的流速比较大?学生从视频中很直观的看出高度低的小孔流速大。这个时候要追加提问:你是怎么的出这个答案?学生们可能会不同,但不管给出什么回答,都要找出合理之处给予肯定与表扬。这个时候老师给出答案,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通过水平射程的长短不同得出答案。紧接着让学生进行类比回答:由水压、水流类比电压、电流,你会有什么样的猜想?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带着这个问题,开始实验探究。
3、探究新知:将学生分为4个人一组。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怎样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当一个物理量受到两个变量的控制时,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我们必须先控制一个变量,才能研究另外一个变量对物理量的影响。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这种实验方法。再让学生讨论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思路:当电阻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压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并且在这里要让学生注意研究对象的变化、同一性和同时性。
接下来引导学生如何改变电路两端的电压,同学们根据所给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图,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分压和限流两种方法的不同,从而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确定这次实验的方法为分压。
接下来是我的讲课时间
在每张实验桌上我都放有四张表格,表格的内容有实验数据和计算数据。请同学们将所得数据填到表格中,填写完数据之后,小组讨论实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关系,并派代表回答问题
我的讲课完毕,下面继续进行我的说课,在每个同学的手中课前都发了一张坐标纸,我们把横轴表示电压U,纵轴表示电压I,我会让学生将所得数据通过描点的方法记录到坐标纸上,并连接起来,让学生分析并讨论所得的图像;另外我会随机挑选两个小组的两名同学,让他们到讲台前把他们的实验数据填到EXCEL表中,拟合图像,可以得到U-I图像。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使得到不论电压U和电流I怎样变化,比值U/I是恒定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比值U/I是一个与导体本身有关的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两端的电流无关。当U一定的时候比值U/I越大电流越小,这个比值反应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定义它就是导体的电阻。并得出欧姆定律。
五、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本节课核心内容,右边是四个学生实验的图示分析,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六、教学反思
1.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情境——视频引入、协作——小组合作、会话——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下全班交流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巧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3.课堂过程中穿插火车安全线,行船安全,弧线球等日常知识,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第三篇:《体育与健康》教学课说课稿
篮球说课稿
一、学生情况分析
篮球运动在潮汕地区发展比较活跃,群众活动的热情相对于其他运动也较高。受地区的影响,初中学生对于篮球运动也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但是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学习的情绪较不稳定,对篮球知识的了解比较少,运动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很容易就形成一些错误的动作。及时地给予学生正确地指导既可以达到发展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也为培养高技能运动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练能力,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本课以篮球为主教材,结合初中学生对运动比赛所表现的浓厚兴趣,通过把篮球运动的基础技术充分结合到教学比赛当中,营造活跃、有序的教学氛围,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团结互助的崇高精神,从而建立学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突出学生为主体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本课依据新课标水平四的社会适应领域为学习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练习,加强行进间低手上篮的动作,提高学生弹跳能力和奔跑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每个学生对技术动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及教学比赛,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材选择:
1.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
2.选项练习(篮球、毽球)
五、教学重难点:
跑动中的运球与上篮的协调配合。
六、教学分析:
篮球:本节课把篮球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通过反复练习,发展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在实践中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自主的掌握动作和练习方法,能够在比赛练习中自主地锻炼、展现出篮球运动中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功感。
选项练习:根据球类的相关性。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安排,主动参与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能够在活动中掌握锻炼项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体能。培养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七、教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完整与分解的直观示范等方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所具备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条件,因材施教。从中启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在选项练习的过程中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在本节课中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和空间,加强一项球类的技战术,加强学生的自主培养和自我锻炼。以共同促进和发展的形式完成本课学习。
八、教学顺序:
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要使学生的内脏工作能力适应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为(逐渐上升-相对稳定-逐渐下降-恢复的规律)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部分:(9')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教师宣布课的目标和
课的内容及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集队快、静、齐、精神饱满。(1')
2.队形练习:练习内容:整队,原地各种转法,行进间各种转法,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口
令进行队列练习。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到位、整齐划一,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3')3.准备活动部分:培养学生运动前做好准备运动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习惯。教师带领,分组练习,使关节和肌肉等个主要系统机能做好充分准备。(5')第二部分:(33')
1.篮球教学(20')
⑴.熟悉球性练习:充分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并向学生提出具体目标:本课要使学生对运
球和传球技术有明显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使大部分的同学形成正确的运球及投篮动作。少数同学能熟练地运球并投球命中。采用目标激励手段,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练的兴趣。
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站在篮球场两底线后方通过运球和传球的方式进行交换,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要求:动作到位,传球准确,不要求快速,会上篮的可以上篮。
⑵.比赛游戏:在原来的基础上让大部分的学生能从原来的行进间(或慢跑)运球上篮改变
为快速运球上篮。通过教师示范少数同学能基本掌握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目的。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每个半场学生分成两路纵队,一队在边线进行运球上篮,另一队上前抢篮板并绕到本组另一队的后方。完成一组进球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2.选项练习:是本课的辅助性教材。采用分组不轮换的形式。依据学生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运动项目进行练习。(13')
⑴.篮球半场比赛: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技战术,发展学生的弹跳力以及速度、灵敏性,提高总体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⑵.毽球区域对抗: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⑶.羽毛球: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
⑷.排球: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第三部分(3')
⑴.放松操:培养学生运动后做好放松的良好运动习惯。
⑵.小结、回收器材。
九、运动量预计
练习密度:50-55%
平均心率:125-130次/分
心率指数:1.56-1.62
心率曲线:双峰形
第四篇:一分钟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一分钟》教学设计
李淑平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等9个字,会正确书写“欠、元”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读中理解课文。体会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利用一分钟时间讲一个小故事,时间为一分钟。
2、这个故事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讲这个小故事用了多长时间? 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题。
4、设疑:我们都知道,一分钟是60秒,可我们的元元同学却让一分钟变成了二十分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过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查工具书或者是问问老师和同学看看它们都怎么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出示生字,认读正音。
2、课文中这些生字都组成了哪些词语,在书中找出来。学生说,老师随机出示词卡。指名读词语、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
3、再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4、指名分段读-评议-齐读。(重点放在正音上。)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我知道了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导写6个字
1、正在上学的孩子怎么敢迟到呢?早上元元听到闹钟响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2、元元可真贪睡啊,谁来当小元元,读一读元元贪睡的样子?评价、老师范读,齐读。
3、元元这个贪睡的小懒虫又睡着了,让我们趁他睡着的时候来写几个字吧!找找看,这段话里,我们要会写的字是哪几个?指名说。(哈、欠、闹、钟、元。)⑴观察这五个字,在写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指名说,老师示范写,重点指导“闹、钟、欠”的写法。⑵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指导。⑶写完后,同桌互评。
⑷事情真的正如元元所想的那样吗?他有没有迟到呢?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一分钟》说课稿
李淑平
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一分钟》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本文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提示事情的教训,让每个学生都严格要求自己,珍惜、利用好时间。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学习活动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加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2、朗读、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1=20。师:请大家往这边看,同学们,这个等式对吗? 生:不对。
师:老师告诉大家,在特殊的情况下,1=20,甚至还可能大于 20呢。不信?不信咱们打开书,翻到31页,我们来看看。
二、课文、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自读的情况。明确读的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桌的交流会促进学生读的更认真、更有实效)。
2、识字:(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然后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等;(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如:a熟字加偏旁认字。:钟、闹、哈等。B熟字挨旁认字:快——决,海——侮。C小组交流认字方法等。(3)用多种方式巩固读生字、词。(充分利用学生的认字经验进行交流,让学生互相促进,多种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热情,争取达到认用结合)。3朗读感悟:
(1)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自读感悟。体会元元着急的心情;再小组讨论,谈想法。再朗读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20分钟;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再讨论,让大家真正领悟一分、一秒的重要。(4)汇报讨论结果。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朗读还要给以足够的时间,提高朗读的效果)。
4、写字指导:
(1)观察字形,交流写时要注意的地方。(2)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写字能力。三拓展与巩固:
1、你们说一说“一分钟”能做哪些事?(自由想象说)
2、总结谈话:本课的学习促使大家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因为时间是最宝贵的。一分钟、一秒钟也要学习——珍惜。
四、作业设计:
把“一分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听。
第五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说课稿
一、说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了“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本堂课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模式。
今天我上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4的内容。
二、说设计思路
1、说教材
本课教材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入手引入“对策论”应用问题,对策论研究的是竞争的双方各自采用什么对策才能战胜对手。“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但是不一定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在这里,通过故事和活动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优选法、对策论等高深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比较困难的,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理解,能饶有兴趣的去学习,除了把握好深浅尺度,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尽可能地充分挖掘、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丰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了解这些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2、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学生通过简单的游戏,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②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详细分析,周密思考的思维品质。
③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佳对策”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最佳对策”的原理。
3、下面我说说我的各个环节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引发兴趣;组织活动、引导探索;多种练习、巩固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
①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的一开始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我利用“玩扑克牌的数学游戏”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到亲切易懂。同时,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初步感知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这样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积极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②组织活动、引导探索
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生活需要的,是实际应用的,就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紧接着,我用故事再次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下一个挑战,并不由自主的进入了探索“最佳对策”的思索中。再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整理各种方案,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对策在这场比赛中的重要性。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这一环节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我本人也作为学习的伙伴投入到讨论之中,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③运用练习、巩固提高
我在练习的设计形式上采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等情景。这样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在内容的设计上也安排了一定的梯度,有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如通过说一说,田忌这种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④交流评价,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的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这是本节课同学们最轻松、最兴奋、也是最高兴的时候。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一方面认识了自己,另一方面,也学会了评价自己的学习。
最后,我设计了你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把你的收获和感受和同桌说一说。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起到梳理概括,提炼升华的作用,以促进他们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说不足: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要多举些实例。
二、还要努力坚持开发性思考,更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成功参与者,让学生产生乐于继续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