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上册11课《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11课《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南昌市右营街小学 尚进
学习目标:
1、认识“钥 匙 趁”等8个生字,会写“扇 枚 邮”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清凉 留意 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抄写喜欢的语句,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秋雨的喜爱。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多媒体课件、舒缓音乐 教学过程:
一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在舒缓音乐背景下,师出示秋景图片,生欣赏。
2、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4、想象导学:说说是谁把这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面前?
5、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 初读课文,感知“秋”的奇特
1、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学生根据已有感受练读课题。
2、生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反馈: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秋天的雨里都有些什么?
4、指生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收获。三 品读课文,体验“秋”的美好。
1、师:是啊!多美的秋天呀!那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指名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变序教学秋色、秋味、秋声)
(一)看动人秋色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师:刚才有同学说了他最喜欢秋天的颜色,请同学们也像他那样读读课文,边读边用“——”把表示颜色的词画出来。
3、秋雨都把各种颜色送给谁了?(生答)
4、教师引读:秋天的雨,有一盒„„,他把„„,他把„„(让生接)
5、师:秋天的颜色真多呀!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么多的颜色?(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等,师相机引导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五彩缤纷)
6、师:老师也很喜欢这一自然段,写得太美了,想听老师读读吗?
7、师范读,学生想象,指名评价,及时鼓励学生美读。
8、师生赛读或生生赛读,或小组赛读。
(二)闻香甜秋味
1、师:说说还喜欢秋天的什么?生用朗读回答。
2、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秋天到了,梨()的,菠萝()的,苹果()的,橘子()的。
3、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你知道秋天还有什么味道吗?生答。
4、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谁来把第三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指生读。
(三)听悦耳秋音
1、师:滴答滴答,秋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来了。他会对他的好朋友说些什么呢?请你默读第四自然段,找找吧。
2、生畅谈,随机多人次朗读该段。
3、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
(四)总结感受,升华秋的魅力
1、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2、生思考: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拓展: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家看完了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请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有位朋友觉得那是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我们的。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今天我们就跟随这位朋友去看看秋天的雨究竟怎么神奇了。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看了这么美的秋雨图我们就一起来看到课文大家根据提示自由地读课文。
自由地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注音
把句子读通,并给段落标好序号
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开火车找多音字宝宝
钥匙柿子喇叭衣裳粮食
菠萝趁机衔来邮票扇哪扇哪
写“邮、爽”
引导观察字的顺序(先结构再关键笔画)
带领写字
生练写(提醒注意写字的姿势)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秋天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文章中,作者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写出了他的感受,自己读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画下来,同桌交流看看找的对不对。
讨论这几句话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讲读第一自然段
钥匙——秋天的雨怎么会是一把钥匙(板书钥匙)你家用钥匙干什么?秋天的雨这把钥匙是用来打开什么——秋天的大门(板书打开大门)哦,我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下了秋雨,秋天就到了)秋雨这把钥匙真神奇啊!把第一句齐读一下
秋天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夏天很炎热,前不久下了几场雨,我们就感觉现在的天气凉爽多了,秋天,就是这样趁你没留意,不知不觉地、轻悄悄地来了。
谁能带着感情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
老师范读,大家感受下秋天是不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来
全班齐读
第三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被艺术化了的语言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激趣
1、(板书:秋天)学生交流看到这个词语的所思所想,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加对秋天的感性认识。
2、(板书:雨)联系生活中的雨,交流描写雨的词语。
3、(板书:的)通过语言描述和课件演示,创设秋雨中的情境,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1、独立朗读:画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听,互相纠正,共同练读难读的句子。
3、展示朗读:带领同学们齐读自己开始读起来有困难,后来终于读好的句子。
4、指名轮读:随机在句末指名接读,高度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检验初读效果。
5、整体感知:读了几遍课文后,你们知道了吗?秋天的雨它是什么样的呀?
三、逐步深入,把握重点
1、引导找出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
2、自由朗读,读出自己对秋雨的感情。
3、创设漫步秋雨中的情境,赏读第一自然段。
4、“……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引导质疑:这时你最想了解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5、梳理问题,跟随秋天的雨走进秋天的世界。
四、品读感悟,理解体验
1、看看秋雨的色彩:
⑴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欣赏秋雨的色彩。
⑵交流看到的景色。
⑶把你觉得有趣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⑷全班同学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情朗读,品味积累。
⑸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读懂“五彩缤纷”的意思,引导学生领悟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积累表示颜色多的词语。
⑹引读全段,欣赏五彩缤纷的秋色。分页标题#e#
⑺帮助学生理清顺序,根据提示背诵第二自然段。
2、闻闻秋雨的气味:
⑴自由读第三自然段,闻闻秋雨的气味。
⑵交流闻到的香味,指导朗读。随机指导书写“菠萝”,“梨”以及“柿、杨”这两个带有木字旁的字。
⑶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水果的气味,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那香味勾住。”
⑷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小结收获,设计作业
1、这节课下课后,你准备做点什么?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意见,提出建议,引导学生自由合理选择作业内容。
2、激发同学们搜集有关动植物过冬情况资料的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交流作业
1、交流自选作业,展示学习成果。
2、听写词语。
二、结合课外资料,阅读第四自然段
听听秋雨带来的信息: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都有谁听懂了秋雨的话。
2、结合课外搜集的动植物过冬情况的资料,想象秋雨吹起小喇叭对它的好朋友们说的话,记录下来。
3、交流写话内容。
三、回顾全篇,感情朗读最后一段,表达对秋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与学生一起设计自助餐式作业
总结学生意见,融入教师建议,设计如下分层作业:
1、爱读书的你,不妨阅读第12课那首描写秋天的小诗《听听秋的声音》;
2、爱习作的你,不妨写写你眼中的秋雨、秋色;
3、爱绘画的你,不妨画一些秋天的景物;
4、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歌词,改编《小雨沙沙》,唱给大家听;
5、爱文学的你,不妨收集、摘录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
6、爱观察的你,不妨和爸爸妈妈到野外去秋游,寻找秋天其他的特点。
以上六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音乐引入情境播放《秋日的私语》)
1、同学们,今天黄老师想和大家来谈谈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3、请小朋友读读课题。(展示个人对语言不同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要求读准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的情况。
3、通过这次读书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说)
你是想看看秋的颜色?还是想闻闻秋的味道?还是听听秋的声音呢?
三、品读课文,理解体验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
1、说说是怎样体会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的?(因为它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我们身边,打开秋天的大门)
(1)请学生读一读不知不觉,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写的?(学生说轻轻地,轻轻地)
(2)请你读一读。即时评价读得怎样?齐读。
(3)它打开了丰收的大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出示多媒体投影)
a.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指名学生说。
b.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读的?读读,如何读出五彩缤纷。
c.教师范读指导。(配音乐朗读)(学生倾听)
d.和老师比赛,相信你们读得要比老师好。学生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个别读,齐读)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是哪些气味?(学生说)
a.请你读一读,黄老师来闻一闻,是不是真的闻到这种气味。
b.齐读第三自然段。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喇叭吹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说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
四、自主选择,积累背诵
比赛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配乐)
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交流扩展: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2、自主作业:(1)写一首诗(编写歌词)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导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导学设计
教材简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想象奇特、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抓住秋天的特点,写了秋雨到来后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作者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描写具体生动,用词精确。
教学目标:
1、巩固词语“凉爽、钥匙、柿子、喇叭、衔来、衣裳、扇子、扇风、邮票”的读音和生字“爽”“菠”“萝”的写法。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第二自然段。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具体的语言文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具体的语言文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整体感知.1、复习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学习,品读体味。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感悟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导理解并有感情朗读。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1)理解感悟
导语:为什么喜欢这句?你觉得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导语:你想怎么朗读?
(2)老师示范读,学生模仿读
导语:在这段中还有一个句子写法和它特别像,你能找出来吗?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1)
理解感悟
导语:你能说说这个句子哪个地方写得好呢?
导语:作者为什么把枫叶比作邮票呢?
(2)
两个句子比较着读。
导语:你还有喜欢其他句子的吗?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2)
表演读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1)
理解“你挤我碰”这个词。
(2)
感受水果的大丰收,个别小组朗读。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感悟田野的无边无际。
指导朗读
3、根据课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描写的景物及颜色展示上来。
4、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
5、欣赏秋景图
6、再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导语: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用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把秋天的田野打扮得色彩斑斓,它还带给我们什么呢?
2、说说读了这一自然段后的感受。
3、理解“勾住”这个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联系生活实际:你曾被什么事情勾住走不开?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同桌一起合作读课文。
2、说说秋雨把冬天快来的消息告诉了谁?
3、拓展延伸:按照上提供的句式来说说,秋雨还会把消息带给谁?
4、师生配合朗读课文。
(四)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导语:是啊,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香甜诱人的气味和那欢乐喜悦的声音。这一切犹如秋雨特意为我们演唱的歌。它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
2、配乐反复读。
三、自主学习,积累语言。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2、个别同学展示背诵成果
四、秋的收获,生字学习。
1、指名个别同学说说如何写好“爽”“菠”“萝”。
2、学生练习书写。
四.展示秋韵,拓展延伸。
导语:你们喜欢秋天吗?课后你可以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收集一些课外关于秋天的优美词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展示“秋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