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学设计(二案)剖析范文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学设计
蕉岭中学语文教研组 黄新和 黄伟昌
一、单元说明
粤教版语文教材按照“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大类别来编写,“实用类”选择了新闻、传记、科学小品3种文体3个单元。本单元“新闻”,要求通过学习掌握新闻的特点,了解新闻制作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学习采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学习新闻的写作。
二、单元教学构想
1、教材内容:
基本阅读:两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喜看稻菽千重浪》;
两则消息《心随飞翔》《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
扩展阅读:一篇通讯《访李政道博士》(新闻访谈);
一则消息《甘地被刺》。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消息、通讯的常识,学写消息、通讯。(2)筛选信息,压缩文意。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启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文中主人公的伟大贡献,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学习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和高尚品质。难点:学写消息、通讯。
4、教学设想:重点指导学习消息《心随飞翔》、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其他篇目安排自学。
5、教时安排:七课时
三、单元教学流程、知识传授:新闻的常识。、学法指导:
阅读新闻的一般方法: ①了解社会背景 ②捕捉重要信息 ③探究、评价新闻内涵及意义。
3、自主·合作·探究:《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访李政道博士》、《甘地被刺》。
4、写作活动:学写消息、通讯。
5、课外拓展:(1)阅读最近的《南方日报》《梅州日报》等报刊;(2)收看电视新闻。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1
页
共13页
6、检测与反馈:
四、单元活动安排和设计、以“寻找身边的榜样”为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上交采访记录及写一篇人物通讯。、结合学校当前活动,写一则消息。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
(略)
二、新闻知识传授
(一)新闻的概念:新闻体是一种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讲究真实、快捷地反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实的实用类文体。
(二)新闻体的特征和分类
1、新闻体的特征
(1)事实性
新闻报道是以现实中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客观事实为对象,是以客观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为内容的,因此客观事实的变动是新闻之母,是新闻的本源,离开了事实,新闻就不复存在。即便是新闻评论,也是来源于新闻事实和对新闻事实的评论。新闻的事实性特征同时要求其内容是具体的,常说的“新闻六要素”便是从“事实”角度着眼,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at)、何因(why)、何果(How),简称“五W-H”。
(2)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向受众反映客观外界变动的真实情况,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新闻报道传递虚假信息,信息失真、信息误导会给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严重后果;新闻媒体也会失去受众的信任,媒体自身形象和利益会遭损害;新闻失实,还会助长弄虚作假的恶习,污染社会风气和新闻工作作风;新闻真实与否,还涉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是否真实,又关系到对历史是否负责的问题。因此,新闻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新闻的真实性。
认识新闻真实性这一特征,要注意两点。一是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作品的真实性的区别。文学的真实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而新闻的真实则是客观的、具体事实的真实,它既要求所写事实、人物、细节、思想活动必须完全真实,又要求数据、引文、背景资料的准确可靠。二是个别真实和整体真实的关系。有些事实就个体而言,孤立地看,它确实是真实的,但若从整体来看,它又是不真实的。如一篇报道说,一个村的农民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解放思想,辛勤劳动,变富了,文章重点写今昔生活对比。这是真的。但关键是作者没有写他们是怎样变富的,原来,这个村的村民为了“致富”,将山林全部砍光、分光,从这一点看,报道又是不真实的。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2
页
共13页
新闻失实的表现多种多样,如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添油加醋、曲解事实等等。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故意失实。即记者(或媒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其它不良、不纯的动机而蓄意搞虚假报道。二是非故意失实。这种情况或是由于记者采访未能深入、细致所致,或是因为记者认识、辨别、鉴别能力的限制所造成,或是因为记者使用的转手材料失实而造成的。
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实录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精神。不唯上,不唯风,不唯利,只唯实。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辨别、鉴别能力,提高采访、写作的综合能力。
(3)新鲜性
新闻姓新贵鲜。新鲜性可说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新闻的新鲜性主要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两方面。
首先是时间新。新闻是“易碎品”,“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时间新对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记者而言,要求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要求具备积极的“抢新闻”意识,不能只“消极待命;”要求具备熟练的采访写作综合能力等。就记者的“装备”而言,要求具备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条件。就写作而言,要求记者善写短新闻,或根据题材实际搞先简后详的连续报道。此外,简化审稿制度,改革新闻媒体内部体制也与新闻报道的“快”密切相关。
当然,注重“时间新”又不能只追求“快”而不择手段,不讲纪律,不顾质量。也要注意“抢”与“压”的关系,既要注意“快”,又要注意“适时”。同时,不能一味求快而影响报道质量和效果。我们的很多报纸讲求“时效”,要求“没有遗漏”,但却造成报道作品的粗劣、雷同。
其次是内容新。陆机说:“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作品内容的“新”,就是它的“玉”和“珠”。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并非凡“新近发生的事实”均可成为新闻,只有内容具有“新鲜性”的才可能成为新闻。
2、新闻体的分类
新闻体裁的分类,历来不统一。尤其因电子传播手段广泛运用于新闻报道,因新闻业务改革的深入和记者创新意识的加强等原因,新闻体裁的分类更是多种多样。从新闻报道的现状来看,传统的新闻体裁有的仍保留下来,至今仍适用;有的已被淘汰不用,有的是新出现的样式。一般而言,新闻体(这里仅就新闻报道体裁而言)大体有以下几类:
(1)消息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篇幅短小,特别讲求时效。消息又有报刊文字消息、广播消息(口播和录音新闻)、电视消息(口播和声像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分,消息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2)通讯
A、定义: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3
页
共13页
事件及时、具体、生动、详尽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B、种类
①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②工作通讯和概貌通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和做法;“概貌通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貌、新气象,如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等。
C、特点
①生动性: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是就是在于真实性。
②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
③评论性: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3)特写
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它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展进程中的某个片断、细节或画面,绘声绘色,给人以特写镜头般的印象。新闻特写有报刊文字特写、广播特写和电视特写。
(4)深度报道
关于深度报道,一般认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它是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各种新闻体裁都可作深度报道,几种体裁的溶合往往更适合于作深度报道。
三、学法指导
遵循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的规律,新闻的学法指导宜贯穿如下思路: 首先,从结构层面认识新闻的基本特征。
这包括消息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和五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通讯的定义,以及在报道对象、内容、表达方式、时效性等方面区别于消息的特征。
【这个知识点可以在讲解消息或通讯的选文之前作为基础知识分别向学生介绍,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消息或通讯的篇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目的是为了从结构的层面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4
页
共13页
其次,从内容层面对消息和通讯进行解读。
在这方面,对消息和通讯进行解读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消息的重点是:先解读导语所概述的新闻事件的内容,明确该消息“说什么”;接着明确主体部分如何围绕导语展开新闻事件的详细内容,也即主体部分按照何种顺序(时间,空间,或者是对事物进行认识的逻辑顺序)安排内容,明确该消息“怎么说”。通讯的侧重点是:先明确该通讯的立意(主题思想)是什么;接着明确该通讯选取了哪些材料,作者如何根据主题思想选取并安排材料。
【这个知识点可以放在对消息和通讯具体篇目的解读中进行,在了解新闻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更深一层,从内容方面了解新闻的特征,帮助学生掌握新闻的读写知识。】
第三,从本质层面探讨如何看待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在这一点上比较中西方新闻的异同。
如果对新闻的分析停留在以上两个层面,学生对新闻的认识已达到相当程度,可以明确地判断“什么是新闻”,但对于“新闻是什么”,也即对新闻内在本质的认识恐怕还有些笼统和模糊,所以,遵循由浅入深的的认识问题的完整过程,有必要把对新闻的分析深入到本质的层面,帮助学生获得关于新闻的完整深刻的认识。
【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表达方式的分析为切入点,通讯在这一点上尤其明显。通过分析,可以明确,消息和通讯中的叙述主要承担记述事件的功能,体现的是新闻中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客观性,不容许虚构的一面;而消息中的描写,通讯中的描写、议论、抒情,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写作者对新闻事件的立场、态度和评价。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闻是客观性与倾向性相结合的实用文体。这一点在中西方的新闻中都有表现,所不同的是,东方(主要是中国)新闻的价值取向和倾向性比较明显,而西方的新闻则更加冷静客观。】
四、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外在形式不同
标题——消息: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用。其副题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通讯:多采用一行标题,即主标题。需要时,也可以加一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 加在主标题之后,用以解释或说明标题,少用引题。
开头——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即在导语之前有用异体字标出的“XX社X地X月X日电”或“本报讯”;
通讯:没有这种形式,即使使用“电”,也是“电尾”式通讯稿件,用括号尾部附加“XX社X月X日电”,以示所用为通讯社的电传稿。
2、时效性不同:消息时效性很强,而通讯采访较为费时费力,写稿的时间自然也比消息长。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5
页
共13页
3、报道对象不同:消息侧重于写事,而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
4、详尽程度不同:消息报道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使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有情节,更为生动,可以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
5、主题表现不同:消息的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而通讯必须从大量材料中提炼出主题。有一项特别功能—情感传播,感染力远远超过消息。
6、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客观呈现。而通讯可自由使用人称;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7、通讯阅读重点:①提炼主题②分析选材③鉴赏结构④鉴赏人物⑤关注细节⑥鉴赏语言⑦鉴赏手法。
五、教学建议
拿当日或前几日的报纸加以引导。
第二课时 学习消息《心随飞翔》
一、导入新课 1、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在我国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请问是什么事件?
明确: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我国第一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在哪一年?飞船上载几个人?叫什么名字?
明确:2003年10月15日9点整。1个人。杨利伟。
(提起2003年中国的重大事件,大家记忆犹新的可能是“非典”事件;它给中国人民着实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却让世界震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过程的一篇新闻。)
二、课堂导读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本文标题由正、副双行标题组成。正题为虚题,副题为实题,虚实结合,对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作了提示。
2、本文的新闻部分是哪些段落?试概括主要内容。明确:课文前五段为新闻部分。学生讨论课文思路和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开关----“心也随之怦怦直跳”)简介时间、地点及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6
页
共13页
第二部分(至“大厅里掌声雷鸣”)写飞船升空的情况。第三部分(至结尾):写飞船升空后“天地通话”。
3、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展开记叙的?按此顺序记叙有何优点?
明确: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记叙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实话过程显得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令读者一目了然。
4、文中带有强烈抒怀色彩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
①“这一刻,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 ②“这一刻,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 ③“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 ④“这一刻,所有的语言是那样苍白!” ⑤“喜悦与胜利的泪水夺眶而出!”
三、课堂练笔
请将文中关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可以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70个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教辅材料相关练习;
2、预习《喜看稻菽千重浪》。
第三、四课时 学习《喜看稻菽千重浪》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举国瞩目,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举国瞩目,这是当时的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赏析:全词紧扣“耕耘者”来构思立意,不罗列他“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等等头衔,只说他成名前的胆识,尤其强调他淡泊名利的境界,“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四个四字短句整齐排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有赞美的情意,有含蓄的意蕴,“农夫”“播撒”“收获”三词既与袁隆平杂交水稻专家身份相符,又在开头“耕耘者”的统摄之下。结尾“喜看稻菽千重浪”和“最是风流”分别直接和间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诗意地表达了对袁隆平的由衷赞美。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深入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造福世界的举措。
二、课文研读
(一)解题: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7
页
共13页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二)课文导读
1、第一部分导读——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①这一节是怎样来写袁隆平的,怎样表现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②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这一过程说明了袁隆平怎样的精神?
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2、第二部分导读——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
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
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3、第三部分导读——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面对谣言,袁隆平是抱怎样的态度的?
面对贬斥杂交稻的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袁隆平心平气和,写了一封信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用事实,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充分地否定了那些谣言,以事实捍卫了科学的原则。
4、第四部分导读——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这一部分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的?
(1)一个梦——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
(2)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3)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辅材料的相关练习。
五、布置作业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8
页
共13页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2、完成教辅材料的相关练习。
第四课时
一、思考探究
(学习小组讨论,自主回答。)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练习一)
明确: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2、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练习二)
明确:①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②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2-3行:“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3、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练习三)
明确: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
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各自的领域里,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4、阅读下面的课文,并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进行整理和压缩,把主要意思用两个复句表达出来。(练习四)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9
页
共13页
明确:袁隆平对这蔸奇特的稻禾精心照顾,收获时对其种子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遗传学的分离定律,断定这株去年发现的稻禾,是“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袁隆平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了真理,认定:只要探索出“天然杂交稻”的生长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二、归纳主旨
明确:本篇通讯全面地记叙了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三、课堂活动
谈感悟:通过学习这篇通讯,你对袁隆平有什么认识?从他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教辅材料的相关练习
2、预习本单元其它课文。板书设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 沈英甲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第五课时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访李政道博士》、《甘地被刺》 阅读指导
一、语基知识自主积累
二、合作·探究学习、找出各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2、将通讯转换成消息。(立足于把握文本核心内容和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压缩而成)
第六课时 检测与反馈
一、基础演练(30分,每小题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椭圆(tuǒ)磐石(pán)
洪亮(hónɡ)
佩服(pèi)B.烧灼(zhuó)
目眩(xuàn)参数(cān)
斑斓(lán)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10
页
共13页
C.爽快(shǎnɡ)负荷(hè)
矫健(jiān)
敏捷(jié)D.遨游(áo)
雄鹰(yīnɡ)
飞翔(xiánɡ)
苍穹(qió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定格
怦怦直跳
间隙
清晰 B.实施
此伏彼起
旋律
逃逸 C.尉蓝
目不转睛
昂扬
桔红 D.入轨
全神贯注
探险
幅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大厅里的各测控站(船)洪亮、清晰的报告声此伏彼起,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B.此刻,位于指挥控制中心大厅后侧的计算机终端机房内,科技人员正专心致志地收集从各测控站发来的数据。C.来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的测控数据开始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指挥控制中心。
D.与此同时,在计算机主机房内,科技人员一个个正目不转睛地监视、处理着计算机显示屏上一组组流动的数字,手指飞速敲击着键盘,计算着飞船实时轨道。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将在这里定格,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实施。B.接受记者采访的间隙,我们邀请杨利伟给大家唱一首歌。杨利伟爽快地答应了,“我们是中国的航天员,驾驶着神舟号宇宙飞船。在太空漫步,在宇宙探险……” C.“‘神舟五号’,我是医监医生。地面观察你的状态很好,你自我感觉如何?” D.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进行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
5、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今天的参试阵容中,绝大部分是近几年毕业的博士、硕士和学士,他们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
B.离心机训练。坐进一只由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每小时100千米的时速旋转。
C.大屏幕上还清晰地标示着不断变化的北京时间、任务时间和飞行时间,排成五个阵势的数百台终端机上不断地跳跃着各种飞行控制理论。D.一位对航天员非常严格训练要求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二、精段精练(30分,每小题6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11
页
共13页
李灏说,深圳特区是在您的倡导、关心、支持下才能够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我们是按您的指示去闯、去探索的。
小平同志说,主要工作是你们做的。我是帮助你们、支持你们的,我在确定方向上出了一点力。
小平同志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力,()()生产力,()()剥削,()()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 有没有危险 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 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的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再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 ][ ]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 ]不会犯大错误。
6、第1段先后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
7、依次填入第4段小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A.发展、解放、消除、消灭 B.发展、解放、消灭、消除 C.解放、发展、消除、消灭 D.解放、发展、消灭、消除
8、在第4段的横线上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9、在第4段的中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显示出正确的逻辑关系。
三、教学重点演练(40分)
10、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15分)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个人方便。在他们眼中,“塑料袋”等同于“方便袋”——现买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尬。殊不知,环境保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两个塑料袋,享受一两次方便,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庞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消费塑料袋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点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保事业息息相关。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2个字)
11、用不超过25 个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旨。(15分)
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而中国在这些方面落后了。我们应当立志图强、奋起直追,虚心向西方学习,凡是好的、有用的都应该学,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我们如果因此丢弃了“自我”,失去了自我的根基,忘记了“我们自己是谁”,那恐怕就要成为民族罪人了。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那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终究要被淘汰出局。况且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哲学思维个性,更应该发挥所长,为创造人类的新文化和新哲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2、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10分)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12
页
共13页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参考答案】
1、C(爽shuǎnɡ;矫jiǎn)
2、C(尉蓝→蔚蓝;桔红→橘红)
3、B(“专心致志”一般形容学习时的专注,这里宜用“全神贯注”)
4、D(A“定格”后面应该使用破折号;B“答应了”后面应该使用冒号;C‘神舟’五号)
5、A(B“以每小时100千米的时速旋转”重复多余;C成份残缺,应在“理论”后面加上“参数”,作“跳跃”的宾语;D语序不当,“对航天员非常严格训练要求”应改为“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
6、比喻、反复、反问。
7、D。
8、,,?
9、只要 就
10、切莫贪图方便贻害环境。
11、我们必须在继承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学习西方。
12、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第七课时 写作指导
1、以“寻找身边的榜样”为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上交采访记录及写一篇人物通讯。
2、结合学校当前活动,写一则消息。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第 13
页
共13页
第二篇: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实验高中 郭彦丽
一、本单元地位分析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单元为议论文,体现了以文体为线索编排教材的特点。了解和把握议论文文体的特点,训练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应该是这一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首要任务。
二、本单元教学构想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单元教学安排从有关议论文体的介绍为起点,以教材课文剖析作为阅读探究的主体,以训练学生议论文写作作为能力目标。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安排
1.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①议论文的内涵和特征
②议论文的要素
③议论文的结构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议论文阅读指要
①分析议论文的标题类型:(论题型 论点型 阐释型 比喻型 关系型 选择型)②把握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观点和主张,是统率全文的纲。只有抓住这个纲,才能确切理解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和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第三篇: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粤教版必修5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单元教学总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热爱民族脊梁,培养进取精神。、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闻写作常识,提高新闻读写速度,掌握采访技巧。
二、重点难点、把握课文新闻要素 2、写作消息和通讯
三、具体方法、了解新闻常识,讲读《“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一课时。2、领会新闻用语的准确性,讲读《东方风来满眼春》,一课时。3、掌握采访“提问稿”的制作方法,讲读《访李政道博士》,一课时。4、口头报导校园生活并写成新闻稿,1 — 2 课时。
四、课外作业、《早晚练》第二单元“字音”“诗歌”部分。2、思考课文人物与作文话题的联系 邓小平:果敢,不怕犯错。杨利伟:磨练,追求完美。袁隆平:执着,科学精神。李政道:创新,谦逊诚实。甘 地:方法,民族精神。、单元小测:词语三题,文言阅读四题,诗歌鉴赏一题,语言表达一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东方风来满眼春
教学目标:
一、明确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二、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了解社会动态。
三、学习新闻写作方法。教学设想:
一、提倡独立阅读,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整体感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形成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审美能力,心灵受到触动,思想得到启发。•
安排两课时 教学重点:
一、欣赏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了解科学的奥秘。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新闻,掌握新闻的特点,并学习写新闻。教学方法
一、通过阅读理解课文;
二、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写作思想指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接受以时间推移为依据的写作方式。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介绍新闻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新闻: •
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3 .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 “ 报道 ”。
二、课文学习
音乐欣赏《春天的故事》,品味歌词,回顾一代伟人邓小平。2、邓小平对我国作出的重大的贡献,你知道多少? 可作适当引导至邓小平与改革开放及 92 年南巡。、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意义何在?文章开头有什么特色? 重点词语:东风、满眼春
统领全文,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南国春光,以及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象征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城市蓬勃发展趋势)、本新闻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讨论分析)按时间顺序以人物行踪为线索。(这样写有什么优势?)三:深入探究、如何理解文章中的富有深意的句子?
“一月的鹏城,花木葱茏,春意荡漾。”“他,身体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脸。”……
你能从身边的生活说一说自己对改革开放,对深圳、东莞的迅速发展的看法吗?
请借鉴本文的写作结构和语言特点,采访你身边的一位同学或老师,为他(她)写一篇人物通讯。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了解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最新发展了解事件新闻和人物通讯的特点; •
体会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
学习航天工作者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习英雄人物的为国争光的顽强拼搏精神。教学重点:
两篇新闻不同的记述方式和表达侧重点。•
抒情议论性句子在新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新闻报道的句式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探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颗时 课时目标:
预习课文,初步感知文章,搜罗学生问题
参考《早晚练》“合作讨论”与“阅读欣赏”自学课文。学习步骤:
限时速读课文,把握新闻概要。并适时做标记。•
掌握生字生词,并对关键句尝试点评。•
再读课文,写几句新闻简评 •
参考《早晚练》,进一步理解课文。
二、探讨两篇新闻的异同,列成表格?
三、提出你自己学习本文还想要解决的问题.,每位同学一至二个问题。
《心随飞翔》与《英雄潇洒走苍穹》的比较阅读 •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用心
爱心
专心 4
配视频导入: 2003 年 10 月过航天史上出了一大新闻,引起世界关注,中国受到了来自各方的祝福。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欧洲航天局局长多尔丹等人都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突破表示祝贺和赞叹。10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说,他认为中国 “ 正在开始成为一个拥有尖端科技的国家 ”,有着 “ 巨大的潜力 ”。“ 我希望他们能够像我们一样在太空获得发现,(中国)从太空探索中获得的技术将会帮助全人类。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威胁。”
北京时间 10 月 15 日上午 9 时整,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西方通讯社开始争分夺秒发消息。法新社动作最快,于 9 时 0 分 47 秒发布第一条消息,截至 10 时,共发布了 13 条相关新闻稿;美联社慢了一步,第一条快讯于 9 时 2 分 23 秒发出,但它以数量取胜,在 10 时前共发了 16 条有关新闻稿;路透社紧跟其后,于 9 时 3 分 6 秒发布快讯,在 1 小时内又发布了 10 篇稿件。
世界各国的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这一事件作出反应。一些大媒体的网站还开辟专栏,对发射过程进行跟踪报道。这些文章以正面的为主,认为中国已处于世界航天科研的前列,中国航天的成功是一个经济大国蓬勃发展的象征,是人类一次历史性的壮举
下面我们一起进一步探讨同学们自学后的这篇文章 •
整体把握。
你是怎么理解“新闻”的“新”字?你认为“新闻”和“历史”是什么关系?二者有什么共性?
请你对两篇新闻予以简要概括,点评。
提示:第一篇应侧重时间、群体形象,事件意义,第二篇应侧重杨利伟的成功背后不潇洒。
两篇课文都是新闻,报道的内容都与同一事件有关。除此以外,二者有那些异同?
提示:先确立角度,再对比分析
如可以从标题,表达方式,时间跨度,记叙顺序,表达侧重点与宗旨等方面来分析。
深入探讨。
新闻顺序:跳读《心随飞翔》看全文写了哪些时间性短语?思考为什么这样写?
用心
爱心
专心 5 •
新闻表达方式:精读文段 7 —— 18 段,思考:这些段落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宽敞、明亮的现代化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块巨幅液晶屏幕,上面显示着从我国西北大漠载人航天发射场传来的壮观画面:高大的发射塔架拥抱着乳白色的巨型运载火箭,火箭上端承载着中国航天的新生代—— “ 神舟”五号飞船。
大屏幕上还清晰地标示着不断变化的北京时间、任务时间和飞行时间,排成五个阵势的数百台终端机上不断地跳跃着各种飞行控制理论参数。大厅里的各测控站(船)洪亮、清晰的报告声此伏彼起,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指挥控制台上,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正密切关注着发射前的各种状态。据北京航天指挥中心的同志介绍,在今天的参试阵容中,绝大部分是近几年 毕业的 博士、硕士和学士,他们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时间正一秒一秒的向前推移,我们的心也随之怦怦直跳…… 时 59 秒,飞船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指挥控制中心大厅里的气氛非常紧张。“ 10、9、8、7、6 …… ” 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点火!” “起飞!”
巨型运载火箭 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 苍穹。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这一刻,所有的语言是那样的苍白!喜悦与胜利的泪水夺眶而出!
提示:叙述与场面描写结合,抒情点睛。
场面描写:突出科学工作者们的精湛的技术水平和紧密合作的团队精神,为国争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突出群体形象。
抒情:短句为主,突出情感的激越和按捺不住抒发为民族航天事业的惊世之举自豪和狂喜,格调奔放高昂。•
新闻价值:
精读《英雄潇洒走苍穹》 10-12 段
用心
爱心
专心 6 “ 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它确实是一个非常考验人的事情。” 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点。水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人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因为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根儿疼。
杨利伟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敢多吃。晚上饿了,也没自己加过餐。“ 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个很痛苦的事情。” 杨利伟对记者说。
思考:以上内容有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些细节和侧面描写有什么意义?杨利伟如何处理个人喜好与工作的关系的?你怎么评价?)、细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纤毫毕见;侧面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超人意志的真实可信。)杨利伟把工作放在首位,以超常的意志克制自己的喜好。)天赋很重要,令人艳羡,但敢于超越实力的意志更重要,令人肃然起敬。每一个成功的新闻背后都是一段坚韧不拔遇挫愈奋的奋斗史。4、自学质疑(问题来自学生课安排在第一颗时进行): 《心随飞翔》
第九段结束时为什么要交待“他们大部分是最近几年毕业的”还介绍“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
“神五“升空,主角当然是杨利伟,为什么着重写大厅环境而不着重写杨利伟的情况?
“这一刻,所有的语言是那样苍白!”为什么说语言苍白? •
插入杨利伟与医监医生简短的对话有何作用?
新闻不是越简明越好么?为什么本篇祥写到每一句话?是否太过了? 《英雄潇洒走苍穹》
杨利伟为什么能被选中上太空?
杨利伟说“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为什么课文还说“潇洒”?与前篇文章“感觉良好“矛盾吗?这里是不是文章太仓促出现的败笔? •
两篇文章能否揉和在一起?
用心
爱心
专心 •
人一生要经历磨难才能成就事业么?
这两则新闻哪则更具新闻价值,哪则能上头版? •
为什么有些新闻有图片而有些没有呢?
文中杨利伟被称为“当今年轻人真正的偶像”,这与当代一些中学生追捧的星有什么区别?
第十三段,既然说杨利伟与地面失去了联系,记者又如何知道杨利伟再飞船上的详细情况?
视野拓展:走进新闻人物、思维训练:杨利伟是个除了工作一无所长的人么?对此你有什么感触?看下列一段报道:
在 5 年多的训练中,教练给杨利伟他们安排了古典音乐欣赏、诗词讲座等文化修养方面的课程,培养航天员多方面素质。而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杨利伟也有着许多普通人的爱好。杨利伟喜欢玩电子游戏,有时也玩到很晚,张玉梅就一直站在他的身后,看他如何 “ 深入敌后 ”,如何克敌致胜。
在航校时,他最喜欢弹的吉他曲是《致爱丽丝》。在航天员大队的乐团中,他的角色是黑管演奏员,最拿手的是《古老出征》。他擅长短跑,是研究所连续 5 年的百米冠军,在总装备部的青年演讲比赛中他还拿过优胜奖。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珍惜,珍惜自己的资赋,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包括成功的,正朝向成功的,甚至步履维艰尚在征程上的;自强。争取把这些兴趣和天赋由汗水浇筑城丰碑,但绝不以自己的某一成功而自满 , 更不以自己的一时受挫而裹足不前。
读图训练:李宇春与杨利伟
从图片看新闻人物的影响:杨利伟不愧为英雄人物,因为他为国家民族的航天事业而勇于献身。严格要求自己,苦学航天技术,克服超常困难,并出色的完成任务。对我们的影响更多的表现为精神境界、意志品质的令人肃然起敬。而一些明星则是更多是观感上的享受、听觉上的共鸣,外在潇洒给人的好感,除了她们得天独厚的个人条件外,不易找到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更不用说那些唯利是图、按酬付劳。
五、表达训练:广东 2005 年高考语文试卷
用不超过 20 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8 2004 年 12 月 5 日 10 时 50 分。随着最后一组数据核对完成,我国自主研制的 SARS 灭活疫苗 I 期临床试验圆满结束。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宣布;临床试验中,36 位受试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其中 24 位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了抗体,这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疫苗是安全的,初步证明是有效的。I 期临床试验的完成,标志着 SARS 疫苗研究的难关已基本攻克,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也具备了在紧急状'态下保护高危人群的潜力。这是我国 'SARS 科技攻关取得的一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 I 期临床试验龄 SARS 疫苗。答案:我国 SARS 灭活疫苗的研制步入世界前列。
喜看稻菽千重浪
教学目的 :
1.了解学习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2.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3.学习本课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2、难点 : 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教学时数 : 2 课时 教学步骤 : •
字词: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掖 y(塞进衣袋或夹缝里)
蔸 dōu(相当于 “ 丛 ”)
屏气静神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淤 yū 泥
贬 biǎn 斥 ch(贬低斥责)
籼 xiān 稻
分蘖 ni(泛指植物由茎的根部长出的分支)
二、课文研讨 :
(一)研读课文,总体把握。、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 ,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用心
爱心
专心 9 —— 引用了毛泽东 1959 年写的《七律 · 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练习一)
—— ① 2 001 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 1960 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 “ 天然杂交稻 ” 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 1964 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 1992 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⑤ 1993 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 “ 玉米稻 ” 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 1986 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 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 “ 绿色革命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 ? 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练习二)
—— ① 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② 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 2 - 3 行: “ 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 “ 超级稻 ” 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 “ 中国的脊梁 ” 吗?请说说理由。(练习三)
—— 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 “ 中国的脊梁 ”。理由是: 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各自的领域里,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阅读下面的课文,并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进行整理和压缩,把主要意思用两个复句表达出来。(练习四)
—— 袁隆平对这蔸奇特的稻禾精心照顾,收获时对其种子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遗传学的分离定律,断定这株去年发现的稻禾 , 是 “ 天然杂交稻 ” 的杂种第一代。
袁隆平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了真理,认定:只要探索出 “ 天然杂交稻 ” 的生长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本文的中心思想:
—— 本篇通讯全面地记叙了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四、活动练习: 1、写一篇人物通讯。
【教学后记】
本单元仍然体现学以致用。对于新闻(消息)、通讯(特写)、访谈等的基本知识讲解要到位,考试纲要中对实用文的阅读有要求。学生的活动有:新闻的写作、新闻的播报、人物通讯的写作、人物访谈写作。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11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任务分析
1.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记叙散文,有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有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学习本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古文的基本技巧及叙事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思考、领悟,以便为后续学习应用性文章打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2.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整本教材来看,教材的编排侧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本单元学习的这些文言基础知识与能力都是阅读鉴赏古文必不可少的装备,是学生学习整套高中语文教材中古文知识的基础部分,更是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点学习任务。所以以本单元为突破口,锻炼学生提要钩玄的能力,加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以后学习各类文章奠定文学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3.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初中到高中的过度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怎样引起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这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想办法把抽象繁琐的知识具体简单化,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多总结。
二、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左转》《战国策》《史记》等的文学常识;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比如: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2)能力目标:掌握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领会古代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3)情感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客观评价人物性格特点。2.具体实施(分目标):
《烛之武退秦师》:了解《左转》有关的文学常识;侧重学习本篇文章中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让学生能够理清思路,简单概括故事情节。
《荆轲刺秦王》:了解《战国策》有关的文学常识;侧重分析荆轲这一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鸿门宴》:了解《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在对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人物性格特点把握的基础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及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三、重难点
重点:教会学生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即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叙事脉络,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与公正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
四、教学方法
《烛之武退秦师》:以讲解法为主,辅以诵读法(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精彩的人物语言。
《荆轲刺秦王》:以讲解法为主,辅以诵读法(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领会荆轲的英雄精神。
《鸿门宴》:以讲解法为主,辅以讨论法,朗读法,让学生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
五、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
六、课时安排
《烛之武退秦师》:2课时。《荆轲刺秦王》:2课时。《鸿门宴》:2课时。
第五篇:优秀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优秀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查字典化学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优秀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及其应用。
(二)教材分析
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为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打开了一扇窗,而深入研究和利用化学反应又是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本节教材将这两条线索融合起来,使学生既了解了物质的构成,又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
在过去的学习中,大多化学生只关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但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本节教材以化学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为后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三)学生分析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知道燃烧是化学变化、物质燃烧要释放能量,但不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伴随着能量变化,本节课的教学将在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了比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解决以上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分析具体的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电能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培养节约能源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七)教学准备
1.学生:按每4名同学为一组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探究实验,了解实验的主要目的与具体步骤;
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探究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两个反应中化学键变化的情况:
2H2+O2
2H2O 2H2O 2H2+O2
[图片引课:展示原始人钻木取火、煤、石油及天然气的有关图片]
我们研究化学反应就是要很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不仅仅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新物质,还可以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比如:远古时期的人通过钻木取火,并利用燃烧放出的能量烧烤食物、取暖;当今社会,煤、石油、天然气是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在燃烧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有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占主要能源总量的94.9%。可见,我们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上就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考试资讯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化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