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高二数学必修1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优秀高二数学必修1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查字典数学网分享了高二数学必修1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供您参考!
知识与技能:掌握复数的加法运算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实数进行四则运算的规律,了解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复数集、代数形式、虚数、纯虚数、实部、虚部)理解并掌握复数相等的有关概念;画图得到的结论,不能代替论证,然而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往往能起到启迪解题思路的作用
重点:复数加法运算,复数与从原点出发的向量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复数加法运算的运算率,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探究过程:
1.与复数一一对应的有?
2.试判断下列复数 在复平面中落在哪象限?并画出其对应的向量。
3.同时用坐标和几何形式表示复数 所对应的向量,并计算。向量的加减运算满足何种法则?
4.类比向量坐标形式的加减运算,复数的加减运算如何?
二、讲授新课:
1.复数的加法运算及几何意义
①.复数的加法法则:,则。
例1.计算(1)(2)(3)(4)②.观察上述计算,复数的加法运算是否满足交换、结合律,试给予验证。
例2.例1中的(1)、(3)两小题,分别标出,所对应的向量,再画出求和后所对应的向量,看有所发现。
③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加法可以按照向量的加法来进行(满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法则)
2.复数的减法及几何意义:类比实数,规定复数的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即若,则。
④讨论:若,试确定 是否是一个确定的值?
(引导学生用待定系数法,结合复数的加法运算进行推导,师生一起板演)
⑤复数的加法法则及几何意义:,复数的减法运算也可以按向量的减法来进行。
例3.计算(1)(2)(3)练习:已知复数,试画出,(三)小结:两复数相加减,结果是实部、虚部分别相加减,复数的加减运算都可以按照向量的加减法进行。
(四)巩固练习:
1.计算
(1)(2)(3)
2.若,求实数 的取值。
变式:若 表示的点在复平面的左(右)半平面,试求实数 的取值。
3.三个复数,其中,是纯虚数,若这三个复数所对应的向量能构成等边三角形,试确定 的值。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的编辑为您准备的高二数学必修1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篇:XX高二数学必修1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XX高二数学必修1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分享了数学必修1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供您参考!
知识与技能:掌握复数的加法运算及意义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实数进行四则运算的规律,了解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复数相等的有关概念;画图得到的结论,不能代替论证,然而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往往能起到启迪解题思路的作用重点:复数加法运算,复数与从原点出发的向量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复数加法运算的运算率,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一.学生探究过程:1.与复数一一对应的有?2.试判断下列复数在复平面中落在哪象限?并画出其对应的向量。3.同时用坐标和几何形式表示复数所对应的向量,并计算。向量的加减运算满足何种法则?4.类比向量坐标形式的加减运算,复数的加减运算如何?
二、讲授新课:1.复数的加法运算及几何意义①.复数的加法法则:,则。例1.计算②.观察上述计算,复数的加法运算是否满足交换、结合律,试给予验证。例2.例1中的、两小题,分别标出,所对应的向量,再画出求和后所对应的向量,看有所发现。③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加法可以按照向量的加法来进行2.复数的减法及几何意义:类比实数,规定复数的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即若,则。④讨论:若,试确定是否是一个确定的值?⑤复数的加法法则及几何意义:,复数的减法运算也可以按向量的减法来进行。例3.计算练习:已知复数,试画出,小结:两复数相加减,结果是实部、虚部分别相加减,复数的加减运算都可以按照向量的加减法进行。巩固练习:1.计算2.若,求实数的取值。变式:若表示的点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试求实数的取值。3.三个复数,其中,是纯虚数,若这三个复数所对应的向量能构成等边三角形,试确定的值。以上就是的编辑为您准备的数学必修1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篇:优秀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优秀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查字典化学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优秀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及其应用。
(二)教材分析
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为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打开了一扇窗,而深入研究和利用化学反应又是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本节教材将这两条线索融合起来,使学生既了解了物质的构成,又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
在过去的学习中,大多化学生只关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但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本节教材以化学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为后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三)学生分析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知道燃烧是化学变化、物质燃烧要释放能量,但不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伴随着能量变化,本节课的教学将在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了比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解决以上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分析具体的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电能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培养节约能源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七)教学准备
1.学生:按每4名同学为一组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探究实验,了解实验的主要目的与具体步骤;
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探究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两个反应中化学键变化的情况:
2H2+O2
2H2O 2H2O 2H2+O2
[图片引课:展示原始人钻木取火、煤、石油及天然气的有关图片]
我们研究化学反应就是要很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不仅仅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新物质,还可以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比如:远古时期的人通过钻木取火,并利用燃烧放出的能量烧烤食物、取暖;当今社会,煤、石油、天然气是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在燃烧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有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占主要能源总量的94.9%。可见,我们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上就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考试资讯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化学网!
第四篇:必修1 教案第二单元
必修1 第二单元 复习提纲(教案)
复习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词语,背诵重点的段落。
2、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
3、句式的把握。
4、重要句子的翻译。
5、通过阅读和体味,培养自己的阅读古文的语感。
6、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熟读课文,1课时。完成字词的积累。
氾南(fán)逢孙(páng)敝帚自珍(bì)王翦(jiǎn)樊於(wū)期
骨髓(suǐ)偏袒扼腕(â)厄运(â)噩梦(â)
切齿拊心(fǔ)拊掌(fǔ)自刎(wěn)陛下(bì)
图穷匕见(xiàn)惊愕(â)噩耗(â)被八创(chuāng)创伤(chuāng)开创(chuàng)薄片(báo)厚古薄今(bï)日薄西山(bï)薄荷(bî)道芷阳间行(jiàn)束缚(fù)账簿(bù)
溥天之下(pǔ)
匍匐(pú)
果脯(fǔ)胸脯(pú)
衡阳之浦(pǔ)
夜缒(zhuì)而出
棒槌(chuí)áㄤ 瑕瑜互见(xiá)(jiàn)暇日(xiá)遐迩闻名(xiá)
..若不阙秦(quē)宫阙(quâ)上阕(quâ)撅断(juē)尥蹶子(liào)(juã)蕨菜(juã)木橛子(juã)猖獗(juã)
佚之狐(yì)
轶事(yì)
散佚(yì)
卷帙浩繁(zhì)秩序(zhì)
杞子(qǐ)
杞人忧天(qǐ)
坍圮(tān)(pǐ)按剑而跽(jì)忌讳(jì)
侍候(shì)
对峙(zhì)恃才傲物(shì)寺庙(sì)
拜谒(yâ)偈语(jī)碣石(jiã)
褐色(hâ)揭示(jiē)葛藤(gě)和蔼(ǎi)暮霭(ǎi)渴望(kě)蛇蝎心肠(xiē)歇息(xiē)
戮没(lù)杀戮(lù)戮力同心(lù)谬论(miù)
未雨绸缪(mïu)蓼蓝(liǎo)邮戳(chuō)戳穿(chuō)
揕其胸(zhân)桑葚(shân)精湛(zhàn)姓谌(chãn)
勘察(kān)难堪(kān)奔驰(chí)驰骋(chí)驰名(chí)废弛(chí)一张一弛(chí)松弛(chí)
淬火(cuì)淬毒
荟萃(cuì)猝死(cù)鞠躬尽瘁(cuì)捽住(zuï)纯粹(cuì)濡缕(rú)蠕动(rú)糯米(nuî)儒将(rú)相濡以沫(rú)孺妇皆知(rú)
忤视(wǔ)忤逆(wǔ)铁杵(chǔ)水浒(hǔ)
变徵之声(zhǐ)
微笑(wēi)安徽(huī)
瞋目(chēn)嗔怪(chēn)瞠目结舌(chēng)缜密(zhěn)喧阗(tián)坐镇(zhân)契约(qì)提挈(qiâ)挈妇将雏(qiâ)
锲而不舍(qiâ)楔子(xiē)修禊事(xì)倚靠(yǐ)倚马可待(yǐ)绮丽(qǐ)旖旎(yǐ)(nǐ)
目眩(xuàn)炫耀(xuàn)泫然(xuàn)船舷(xián)改弦(xián)易张
玄虚(xuán)
鲰生(zōu)毋(wú)内(nà)诸侯
孰是孰非(shú)私塾(shú)熟视无睹(shú)卮酒(zhì)
栀子花(zhī)
秋毫无犯
明察秋毫
籍吏民(jí)声名狼藉(jí)慰藉(jiâ)相与枕藉乎舟中(jiâ)蕴藉(jiâ)与臣有郤(xī)玉玦(juã)联袂演出(mâi)抉择(juã)决心(juã)樊哙(kuài)刽子手(guì)杂烩(huì)脍炙人口(kuài)(zhi)市侩(kuài)
交戟之士(jǐ)扭转乾坤(qián)沉沙折戟(jǐ)
披帷西向(wãi)运筹帷幄(wãi)(wî)
目眦尽裂(zì)恣肆(zì)龇牙咧嘴(zī)始龀(chân)
牝马(pìn)牝鸡司晨(pìn)彘肩(zhì)切而啖之(dàn)剡溪(shàn)
越俎代庖(zǔ)人为刀俎我为鱼肉(zǔ)阻止(zǔ)狙击手(jū)诅咒(zǔ)
谨诺(nuî)诺言(nuî)承诺(nuî)偌大(ruî)
杯杓(sháo)灼伤(zhuï)芍药(sháo)斟酌(zhuï)钓鱼(diào)勺子(sháo)
度我至军中(duï)度量(dù)
二、背诵的段落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三、古文复习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一)学习古文要把握的几个知识点。
1、词类活用的类型
(1)名词作动词
(2)形容词作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动词的使动用法(5)为动用法
(6)名词作状语
(7)形容词作动词
(8)数词作动词
2、古今异义字
3、通假字
4、虚词的解释。按照总结的内容、结合课文来复习。
5、句式的类型:(1)判断句
(2)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
(3)省略句
(5)特殊句式
(6)被动句
6、学会准确地翻译句子。
(二)方法提示:
1、实词的翻译:将单音词翻译成双音词。
2、句子翻译的要求。
(1)信:实词的翻译要求准确,要求直译。
(2)达:翻译出的句子的语言要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3)雅:句子语言要生动形象。
3、句式的把握:将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还原。主要是定语、状语(介宾短语)、宾语的位置排列到相应的位置。
基本的语法排列顺序:
(1)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2)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二)读课文,看课下注释,完成下面的练习。
本复习提纲的编写以单元为主,对重点的词语、句式以及句子翻译做积累。
1、词类活用,说说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1)数词作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不专一,三心二意).(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军队驻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郑国。).③樊无期乃前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④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⑤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上白色衣服、戴上白色的帽子。)⑥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作动词用,临行祭路神,这里引申为潜行和送别。)⑦唯大王命之。(名词作动词用,命令,吩咐。)⑧乃朝.服,设九宾,检验使者(于)咸阳宫。(名词作动词用,穿上)⑨沛公欲王.关中。(wàng,名词作动词,称王。)⑩.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登记。)(3)形容词作动词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实力雄厚,实力削弱。)(4)名词作状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向东,名词作状语;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疆。)②夜.缒而出,见秦伯(“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③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或者把他当做兄长一样。)(5)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郑国。)(6)形容词的意动用用法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认为„„迟。形容词的意动用用法。)②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以„„为怪。)(7)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使使以闻.大王。(“闻”,让„„听到。动词的使动用法。)②项伯杀人时,臣活.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活下来。)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让„„跟从。)
2、解释下列加点的重点实词(生僻词语或者古今异义字)。(1)若我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指办事的官员,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2)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3)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损害。)(5)是.寡人之过也。(代词,这)(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7)夜缒.而出,见秦伯(用绳子拴着人或物往下送)(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削减。)(9)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10)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金”,名词作动词,用钱作赏赐。“邑”,作为封地。)(1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10)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12)而右手揕.其胸。(“揕”,刺。)(1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少假借..之。(原谅、宽容)(14)自引.而起,绝袖。(指身子向上起。)
(15)拔剑,剑长,操其室。(指剑鞘。).(16)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指剑插得很紧。).(17)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宫廷的侍卫。)..(18)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掷击。).(19)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20)谁为(wâi)大王为(wãi)此计者?(介词,替;动词,献上、作出。)..(2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身处逆境、处境困窘、走投无路)..(2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xiǎng,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Wâi,替。)..(23)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道歉。)(24)范增数(shuî)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看。)(2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象鸟的翅膀一样。)(26)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臣。(小人的谗言。)(2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jiàn,小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3、通假字:解释加点字的通假意义。(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相当于“了”。)(2)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共”同“供”,供给。)(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5)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以”,通“已”,已经。)(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7)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震惊,害怕。)(8)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围绕。)(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之间。)(1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1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13)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14)不.者,若属皆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4、古文句式:指出下列语句的特征,并翻译句子。(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晋国,那里有什么满足的呢?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我不能早一点任用你,现在形势危急来求救于你,这是我的过错。(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介宾短语后置句)
——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的君主晋文公无礼过,而且对楚国有二心。(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省略句)——秦王用千斤作为赏赐购买樊无期的头,用万家作为封地。(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wâi,被动句式。)——父母宗族都被他们杀掉了。
(6)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这样看来将军的仇报了,而且燕国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7)得赵人徐夫人之匕,取之百金。(省略句)
——得到了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是用百金取得的。(8)人不敢与忤视。(省略句)——别人不敢与(他)正眼看。
(9)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wãi)留待。(省略句)
——荆轲有所等待,想与(他)一起去,这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因为(他)等待。(10)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判断句)
(11)乃朝服,设九宾,检验使者(于)咸阳宫。(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12)使(之,代指秦武阳)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省略句)——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自己的使命。
(13)是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判断句)
——这件事情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生生地劫持你(威逼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这个契约来报答太子呀!(14)樊於期曰:“为之奈何?(固定句式、特殊句式。那怎么办呢?)(15)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判断句式)(16)楚左伊项伯,项羽季父也。(判断句)(17)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18)(你)毋从(之)俱死也。(省略句)
(1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式)
——我之所以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20)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省略句式)(21)复得见将军于此。(介宾短语后置句)
(22)不然,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以何至此”:凭什么做到这个地步呢?)(23)不者,若属皆为所虏。(被动句)(2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固定句式)(25)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大王操何来?)
(26)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沛公在安?——沛公在哪里?)
5、偏义复词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进来)..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吾其还也。
——凭借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去了自己的联盟,是不明智的;以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是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件事情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生生地劫持你(威逼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这个契约来报答太子呀!
(4)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wãi)留待。
——荆轲有所等待,想与(他)一起去,这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因为(他)等待。(5)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这样看来将军的仇报了,而且燕国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来归附我太子丹,我不忍心因为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7)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杀不尽,对人唯恐用不尽酷刑,天下的百姓都起来反抗他。
7、解释下面句子中“其”的用法。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它,代指郑国。(2)失其所与,不知。——代指“我们自己”。.(3)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表示商量的语气,相当于“还是”。.(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代指这件事情。.
四、概述下面的几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要求: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1、烛之武
参考答案:烛之武先生,在国家面临危难的关头,你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只身前往虎狼之地的秦营,用自己的智慧说服了秦王退兵,迫使晋国撤兵,可谓力挽狂澜。你是郑国的功臣,你是爱国的典范,你是纵横家的楷模!
2、荆轲
参考答案:一代剑客,万古英名!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的豪气干云天,你的义胆壮山河。易水河畔还响彻着你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之声,燕赵之地仍传唱着你“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的悲壮之举。你是侠客的典范,你是死士的鼻祖!
3、项羽 参考答案:“天要亡我,我何为?”这是你诀别人世时的仰天长叹!可是你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兵败的原因!你勇猛无敌,武功盖世,可是你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你沙场上杀人如麻,可是你酒桌上显妇人之仁;你生性耿直,嫉恶如仇,但你却忠奸不分,离心离德。有人为你悲叹,有人为你立传,但我们要明白:“不可沽名学霸王。”
4、刘邦
参考答案:你不愧是乱世枭雄,又是一个伟丈夫!面对秦之暴政,你揭竿而起,与项羽义军南北呼应,并直捣秦国老巢咸阳,灭亡了暴秦,占据了函谷关。鸿门宴前你为避籍之锋芒,你拉关系,许婚姻,卑躬屈膝,低三下四;鸿门宴中自甘屈位,忍气吞声;为避杀身之祸,你借如厕之机,侥幸逃离虎口,你将“大丈夫能屈能伸”演绎得淋漓尽致。所谓“无毒不丈夫”,你为成大业,立诛曹无伤。有人说你是流氓地痞,有人说你奸诈狡猾,有人说你人中龙凤,是非功过任人评说吧!
5、樊哙
参考答案:你是一个忠心护主的骁将。为护主人,你带盾闯帐;面对项王,你饮啖自如,显你英雄本色。陈词慷慨,鞭辟入里,伸张大义,折服霸王,彰你文韬武略。不愧是西汉一代名将!
6、张良
参考答案:谁说“书生百无一用”?你满腹诗书,胸怀大志;辅佐刘邦,敲定乾坤。鸿门宴上你代主受过,巧妙周旋,妙施计策,挫敌阴谋。留侯,你的才智让你的美名万代千秋!
7、项伯
参考答案:你的仗义只有张良与刘邦为之感激涕零,可是你的仗义让你背上了“叛徒”的恶名。你出卖军机情报,因小利而失大义。鸿门宴上翼蔽刘邦,殊不知你的小义将西楚的几十万将士推向了绝境。西楚的灭亡,你罪责难逃!
第五篇: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实验高中 郭彦丽
一、本单元地位分析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单元为议论文,体现了以文体为线索编排教材的特点。了解和把握议论文文体的特点,训练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应该是这一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首要任务。
二、本单元教学构想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单元教学安排从有关议论文体的介绍为起点,以教材课文剖析作为阅读探究的主体,以训练学生议论文写作作为能力目标。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安排
1.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①议论文的内涵和特征
②议论文的要素
③议论文的结构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议论文阅读指要
①分析议论文的标题类型:(论题型 论点型 阐释型 比喻型 关系型 选择型)②把握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观点和主张,是统率全文的纲。只有抓住这个纲,才能确切理解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和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