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俄罗斯》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23:3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俄罗斯》教学设计(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俄罗斯》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第一篇: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俄罗斯》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俄罗斯》教学设计

【课题】

《俄罗斯》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读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概括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2.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俄罗斯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位置、地形等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俄罗斯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了解有关俄罗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识俄罗斯

教师:课件播放俄罗斯的景观图片(如克里姆林宫、红场、莫斯科景观、芭蕾舞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国家吗?

学生:俄罗斯。

教师:关于俄罗斯你还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俄罗斯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俄罗斯,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二、探究深入,走近俄罗斯

(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情景一:认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学以致用,运用前边所学的描述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和地形的方法来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教师:俄罗斯在哪儿?你能运用前边我们学过的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一下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吗?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

学生观察俄罗斯位置图,从纬度和海陆两方面描述俄罗斯的具体位置,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出归纳和补充。

教师:从纬度位置来看,北极圈穿过俄罗斯的北部,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于北纬50°~70°,纬度较高,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从海陆位置来看,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北部,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陆上与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国为邻,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教师承转:俄罗斯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俄罗斯地形图,你能分析归纳出俄罗斯地形的特点吗?

学生同桌合作归纳总结: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教师:俄罗斯河流较多,河流与地形的关系非常密切,俄罗斯都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及河流?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地形会对河流产生哪些影响?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俄罗斯地形图,完成下述表格:

学生读图完成表格,识记俄罗斯主要地形及河流,一起交流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教师:地形影响河流主要是影响河流的哪些水文特征?

学生回答预设:流向、流速、水能蕴藏量。

教师:那么俄罗斯的地形对俄罗斯的河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略。

师生共同总结:由于俄罗斯地势南高北低,所以大多数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河流流经山区时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电站。

教师:伏尔加河流速会怎么样?对航运会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生成:水流平稳,适合航运。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前边多个地区和国家的学习,绝大多数已经掌握了描述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和地形的方法,完全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这既是对描述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的一个复习巩固,也是本节的一个认识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情景二:理解俄罗斯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教师转接:我们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文环境,刚才我们认识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环境给俄罗斯的人文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气候、地形特点,分析它们对俄罗斯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的影响。

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俄罗斯纬度高,气温均值低,农业不发达,农业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的国土南部。受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俄罗斯的人口也应该主要分布在国土南部。

教师:同学们说的不错,那么你知道俄罗斯东部和西部相比较,哪个地方人口密集呢? 学生回答预设:应该是西部人口密集,东部人口稀疏,因为西部地形平坦。

教师出示俄罗斯主要城市分布图,进行验证──确实是西部人口密集,东部人口稀疏,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东欧平原。

教师:俄罗斯西部的东欧平原人口、城市密集,除受地形影响外,还受到气候的影响。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俄罗斯西部的气温明显高于东部,降水多于东部,所以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西部的俄罗斯欧洲部分面积虽只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的3/4,所以俄罗斯国土虽然亚洲部分占面积大,但历来被认为是欧洲国家。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的特点,深入了解了这种自然环境对俄罗斯的人口、城市分布等产生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理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自然和人文的关系也是丰常密切的。

【作业设计】

问题探究:中国正在进行西部开发,如果俄罗斯也像中国那样实施开发,应该开发哪个地区?

【板书设计】

海陆位置: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北寒带 面积: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地形分布特点(自东向西):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

地势特点: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河流流向:大部分河流自南向北流入海洋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植被:亚寒带针叶林 房屋:斜顶的木屋

第二篇: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

《全球气候变化》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教学难点】

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多媒体)珠峰、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企鹅照片

老师: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学生:(学生回答)

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指出,此类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 ℃,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导致企鹅数量剧减。

据新华社沈阳2003年9月14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

2004年2月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世界最高峰珠峰雪面高程出现持续下降,世界上海拔最低之一的岛国图瓦卢却因海平面升高而面临“灭顶之灾”,造成两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其实,不仅这几个地区,近年来气温升高,全球气候都有变暖的趋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题: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二、推进新课

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就是针对气候变暖而制定的全球性文件。我们对气候变化感觉不明显,因为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课前请同学们向自己的家长或熟悉的老年人作了一些调查,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从前河里的水在冬季结冰很厚,而现在冬季结冰较薄,说明现在比过去气温升高了。

老师: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地球上的气候从古到今是不是都是这样的呢?

学生:不是。

老师:全球气候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且还将继续发生变化。

(板书)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主要表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2.20多亿年来地球气候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

学生:时间跨度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3.20多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那么全球气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多媒体)P49图2.28 老师:请大家看图2.28。图示的时间段为过去1万年。图中的纵横坐标分别是什么?请你解读这个图示。

学生:(合作探讨)横坐标是指距今的年代,纵坐标是气温变化数值。图中展示了1万年来气温的变化(实线)与20世纪初期气温(虚线)的差值。

老师: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合作探究)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

老师: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了气候不断变化的事实。再请大家看图2.26,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近百年来,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

老师:很好。如果从图2.28中取近百年这个时段来看,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但看不出波动。如果把这个“放大”,如图2.29,就可以看到气温仍然是波动上升的,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将这两幅图对照,可以看出,这反映了教材中讲的“长时期尺度的气候是较短时间气候状态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反映了长时期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老师:下面大家做第46页读图思考:确定全球近百年来两次明显升温的大致时期。

学生:(合作探究)图中可看出,气温有两次高峰,一次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一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老师:由此可以看出,气候的确是在不断变化的。

请大家阅读“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的内容,说明气候变化的特点。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老师:大家阅读的内容说明:全球气温的升高并不是每个地区都发生。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思考下列问题: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为什么?由此你将得出怎样的结论?

(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导作用?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该因素是通过什么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学生(分组合作探究)(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的气候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气候变暖问题。因为实际的气温变化曲线,比自然变化模拟值高很多。由此可知,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不仅有自然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可以概括为人为因素,而且人为原因的作用较大。

(2)近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近50年来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老师:课前我们大家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请你分析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可能有哪些。

学生:近50年来的气候与人类大量使用矿化燃料和破坏森林有关。

(过渡)

师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变化,这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板书)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多媒体)图2.31“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海岸”

老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海平面上升。

老师:气候变暖为什么会带来海平面上升?

学生: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所以海平面上升。

老师:很好。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是长期而缓慢的。许多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会上涨88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老师:我们前边投影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因海平面升高而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图瓦卢将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影响农业的生产。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

老师:大家看书,看看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是怎样的,并分析里面道理。

学生: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严峻。

老师:全球气候变暖对水循环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会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时间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雨供需矛盾。

(过渡)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影响,对人类有有利的方面,但许多是不利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化害为利?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第三个内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板书)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老师: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它,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应对措施。因此这段内容的标题加注了“适应”二字。

人类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的?

学生:主要是在生产活动中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

老师:我们来看P53活动3。

(多媒体)背景资料内容

老师思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途径主要有哪几个?

学生: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急剧增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二是森林毁坏使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多媒体)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2)与同学讨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学生(1)(合作探究,答案开放)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逐步稳定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吸收量。

学生(2)(分别详尽叙述)„„ 老师:还有哪些适应对策?

学生:培养农作物的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学生:政策手段:对温室气体排放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

学生:技术手段: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

学生:(课上模拟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关于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动员演说。如对于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一方面,学生可模拟城市环保局的负责人对此做出要求,也可以模拟一个曾排放较多二氧化碳的企业负责人对此做出回应性的演说,等等)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主要是三方面的内容,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作业设计】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活动2——全球变暖导致生态恶化。

探究内容:对全球变暖将导致的后果进行预测。

探究办法、过程:课后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有根据地进行预测。探究结果:撰写一篇小论文。

【板书设计】

第三篇: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和地球仪》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1.了解人类对地球是球体形状的认识过程,会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模型;2.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能准确区分经纬线,理解经纬线的特点;3.学会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正确判读经度和纬度,初步认识经纬网。

基本技能:1.能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能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2. 能够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在地球仪上探究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3.能利用经纬网给任何地点定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人类为摸索地球的形状而经过的漫长、艰苦的探索和实践,接受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2.通过探究活动以及小组学习,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助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等。

2.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定义,能够准确区分经纬线和经纬度。

3. 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了解经纬网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学难点】

1.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制作地球仪等。

2.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分布和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3.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教学准备】

教学辅助材料: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同学们,在前面的绪言中,我们认识了学习地理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意义,知道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甚至对我们的终身发展有用,那么,大家对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又认识多少呢?下面,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宇航员在空中看到地球的视频,观看完后,提问:通过观看你有什么感想?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

学生:看视频,回答教师的提问。师生互动:向学生介绍有关视频的背景等。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在我们看来这是如此简单的一个结论,然而,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却是一道人们长期难解的谜题,认识它,人类经历了艰苦而漫长的一段过程。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探索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感受一下。

先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读图思考: 问题: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略)。

过渡:后来,随着人类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识,一些人开始怀疑“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地球的形状可能与“月球”、“太阳”等类似,也是一个球形,这样,关于地球的形状的问题,就在人们之间开始了一场争论。

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一个讨论活动,体会一下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那一段艰难历程:活动:

分组讨论:请学生们前后4人一组(个别为6人),分别选取教材中有关“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在太空看地球”等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图示和资料中的一个,小组讨论学习,认识其中的某一个过程。

学生:1.自己挑选某一个过程,2.小组代表向全班作介绍,演绎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师生互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有关科学史的教育。

小结: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在太空看地球的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猜想到实际,从现象到真理的漫长的过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天,我们之所以能比较容易得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探索科学,要敢于克服困难、执着追求。学生:发言,谈感受等。

教师: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提示:小学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有关圆和球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圆的大小可以通过什么来确定吗?

过渡:(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许多同学都能理解用半径的长短可以说明一个圆的大小,同样的道理,用半径的长短也能说明一个球体的大小,请大家思考一下:既然地球是一个球体,我们是否也可以用半径的长短来说明地球的大小呢?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互动:请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提到有关圆的半径问题。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半径的长短来说明地球的大小问题。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教材P4页图1.2“地球的大小”,看看教材是如何说明地球的大小的?

学生:看图、讨论活动等,找出是通过“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大小”等数字来说明地球的大小的等等。

小结: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如图所示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所以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当然,用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大小来说明地球的大小,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师生互动: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平均半径”来说明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2.最大的周长一般指的是什么?(赤道周长)

承转过渡: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

二、认识地球仪

教师:(展示地球仪),同学们讨论得不错,人们确实想到了借助“地球仪”的方法来认识我们的地球,这就是一个反映地球的一些基本性状特点的地球仪,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它,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研究一下:地球仪是如何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国家等表现出来的?

学生:听讲,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仪上的基本构成。活动: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熟悉地球仪上的基本构成。

每个小组一个地球仪,学生们观察、说出地球仪表面的基本构成,指出不同类型的地球仪反映的地理事物的不同等。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说明地球仪的表面构成,解答学生的问题。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等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等,不同类型的地球仪,反映的地球的事物特点也不同,各有侧重,我们正是利用地球仪的这些便利构成,来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上的各种事物及其分布等。

学生:听讲,记录等

【作业设计】

现在我们对地球仪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下面让我们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吧,请同学们拿出乒乓球,完成教材第5、6页的活动。

学生:根据教材活动设计,逐步制作地球仪。师生互动: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在班级展示学生制作的成果。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形状:球体

一、认识地球

大小: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大小

二、认识地球仪:缩小的地球模型

第四篇: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亚洲的资料、图片,预习课本 2.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几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哪个大洲?

学生回答:有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我国位于亚洲。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屏幕显示: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面积多大? 学生回答:略。屏幕显示:七大洲的面积

教师总结: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一洲。屏幕显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

教师提问: 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略。屏幕显示:东半球

教师提问: 在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亚洲位于北半球 屏幕显示:世界政区填充图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并指出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位置。教师提问:请说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和亚非两洲的分界线?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屏幕显示:亚洲的范围

教师提问:亚洲大致跨多少经度及纬度?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亚洲纬度将近90°是跨纬度最广的一洲。亚洲经度大约143°,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除极地外)。

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因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洲 屏幕显示:亚洲地理区域划分 教师提问:亚洲共分几个地理分区?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人们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

教师提问:从地理分区上看,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学生回答:东亚。

屏幕显示:中国在亚洲的位置 屏幕显示:东亚政区

教师提问:东亚都有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东亚有中国、蒙古、日本、朝鲜和韩国。屏幕显示:亚洲地形

教师提问:亚洲地形有何特点?河流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受地势地形影响,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了解亚洲的地理世界之最。

屏幕显示:图片(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死海湖面、里海和贝加尔湖)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

屏幕显示:亚洲大陆30°N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40°N地形剖面图

教师提问:1.请说明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有哪些特点? 2.说说北美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特点?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部和西部高中部较低。

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观察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他们各流入哪个大洋,并说说这些大河的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略。教师讲述: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流入北冰洋;黄河、长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流入印度洋。受地形影响,这些大河都发源于亚洲中部,流向周边的海洋。

课堂小结:亚洲因为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是世界第一大洲。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受地势地形影响,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作业设计】

1.请大家交流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2.搜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

地形: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为主 河流:放射状分部

第五篇: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课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判断某地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 说明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以照片导入(不同地域的农业类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讲授:农民选择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类型,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就是农业区位选择。所谓区位,有两层含义:绝对区位(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农业区位选择就是农民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新授:

板书: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讲授: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板书:

1、自然因素。

教师:自然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呢?请同学们分组结合材料分析。学生活动: 材料一:

A、阳信鸭梨是我国出口水果的主要品种,由于品质优良,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阳信县是我国著名的“鸭梨之乡”,产业特色、地域特征非常明显。阳信鸭梨外型美观,皮薄核小,汁多无渣,香味浓郁,清脆爽口,酸甜适度,素有“天生甘露”之称。B、黄岩蜜橘产自浙江省黄岩区,是世界柑橘始祖之一,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造就了“黄岩蜜橘皮薄而味甘,食不留渣,甘逾萍实”的独特风味,有“果实天下第一”的美名。目前黄岩全境蜜橘栽培面积约9万亩,品种品系180多种,1996年该区被命名为“中国蜜橘之乡”,1999年被列为全国优质柑橘生产基地,2004年,被正式列入原产地域保护。

讨论内容: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请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材料一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气候、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材料二:

A、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B、在广西省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的平安村,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全部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其规模磅礴壮观,被称为“龙脊梯田”。

讨论内容:材料二中,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反映了什么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龙脊梯田可以看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是否可改造?请举例说明。

(材料二的设置目的,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人类可以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并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观念。)学生结合课文分析材料,并进行讨论。材料一讨论结果:

从材料一看出,阳信和黄岩分别是温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所以种植的作物不同。两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土壤条件,也使两地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光热和水分条件不同。由于热量的差异,东北主要是一年一熟,而海南岛可以一年三熟。因为水分条件不同,南方湿润多雨,主要种植水稻;而北方降水相对少,主要种植小麦。

教师归纳:气候中的热量和水分是影响农业区位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不同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土壤种类,而气候条件和土壤的分布又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应因地制宜。学生结合课文分析材料,并进行讨论。材料一讨论结果:

从材料一看出,阳信和黄岩分别是温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所以种植的作物不同。两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土壤条件,也使两地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光热和水分条件不同。由于热量的差异,东北主要是一年一熟,而海南岛可以一年三熟。因为水分条件不同,南方湿润多雨,主要种植水稻;而北方降水相对少,主要种植小麦。

教师归纳:气候中的热量和水分是影响农业区位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不同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土壤种类,而气候条件和土壤的分布又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应因地制宜。材料二讨论结果:

材料二说明了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在一些缓坡山地可修筑梯田,改造不利的地形因素。教师:是不是所有的山都能修梯田呢?修筑梯田会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讲授: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合理修筑梯田,要在搞好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发展种植业。

教师归纳:各地地形高低起伏,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而人类可以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如修梯田等。递进提问:那么人类能否改造不适宜的气候因素呢? 学生:能。比如采用温棚种植等。

提问:请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判断以下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需改造哪些自然因素?

宁夏平原

东南丘陵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宁夏平原气候干旱,发展种植业需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东南丘陵地形坡度较大,发展种植业需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

从上述可知,人们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并确定改造的重点。根据师生讨论板书:

屏幕显示:材料三:阳信县鸭梨栽培历史悠久„„阳信鸭梨终于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阳信鸭梨不仅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而且产品远销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过渡:根据上述材料,阳信鸭梨近年开始迅速发展,除了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板书:

2、社会经济因素

教师:影响阳信鸭梨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那些?

材料四:阳信鸭梨已被列入山东地理标志品牌,是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如今,阳信鸭梨的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当家品种。

教师:农产品的销售离不开市场,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和价格,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递进提问:除了市场因素,还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材料五:政府健全科技培训网络加大宣传广寻销路(略)学生:政府的支持。

教师:政府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普遍存在,政府从国家(或地区)利益、国际贸易、区域规划等方面考虑,常会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影响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此外,上则材料,不单说明了政府政策的重要性,还说明了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还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投入,信息的获得等。

递进提问:有了资金和技术,又有广阔的市场,要把鸭梨运出去还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交通

教师:交通运输也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商品农业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特别是对容易腐烂变质的产品,如水果、蔬菜和奶制品等。

教师: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政策、交通、资金和技术等。此外,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还有劳动力,地价等。

(通过材料三至六,说明市场、政策、交通、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师:而且,与自然因素相比,社会经济条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例如,吉林省延吉市的元葱种植,采用标准化生产,让农民种上放心田。标准化生产较以前的生产方式,体现了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通过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但人类可通过经济技术条件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例如塑料大棚可以改变温度,修筑梯田可以改造地形。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学生:略

小结: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如市场需求的改变,交通运输的改善,政府政策的调整,不同地区劳动力条件的变化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总之,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合理发展农业生产。

巩固小结

根据师生讨论板书: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既有自然方面,又有社会经济方面,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还应看到,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是不断提高的,人类可以对自然条件加以改造,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市场因素,随时调整农业区位。而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作业设计】

问题探究:调查南京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举例说明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板书设计】

下载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俄罗斯》教学设计(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俄罗斯》教学设计(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课题】《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型】 新授【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地球的各个圈层名称。 2.阅读材料和相应的......

    安徽教师考编2014

    为做好2014年度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安徽省财政厅关于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实施......

    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课题】《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型】 新授【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

    2014安徽教师考编时间

    安徽华图教师网消息:2014安徽教师考编时间预计在4月下旬统一展开,2014安徽教师编制考试公告将在3月中旬左右全省统一公布 2014安徽省公办普通中小学(含普通中学、小学、特殊教......

    2018安徽阜阳教师考编招聘培训(合集5篇)

    2018安徽阜阳教师考编招聘培训之音乐试讲|《 叮铃铃 》示范试讲 2018安徽阜阳教师考编,2017年考编真题 教师考编最新考编培训资讯资料 考编QQ:3329814089微信:***(同手......

    全员培训实践作业地理第四节 俄罗斯 教学设计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四节 俄罗斯 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巩......

    2014安徽教师考编教材选择范文大全

    教师考编,先买好教材那是必须的,怎么选教材那是颇有讲究。2014安徽教师统考了,笔试科目也统一为《教育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两科。我们要选的教材自然就是这两科的教材......

    2014安徽教师考编面试:技能篇 教学目标的设计[范文]

    2014安徽教师考编面试:技能篇 教学目标的设计 推荐阅读: 2014安徽教师考编统考笔试成绩排名表汇总(含各地市) 2014年安徽教师面试辅导课程简章 2014安徽教师招聘面试网校辅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