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23:4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织金县中寨小学

孟元承

【教材简解】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也是为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图。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回忆常见平面图形)。提问: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2、揭示课题

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提问: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

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出示幻灯片1,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请看幻灯片2,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提问: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圆吗?(学生举手回答)。

2、提问:你们见过篮球吗?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

3、尝试画圆、谈话:用你喜欢的工具画一个圆。提问:在刚才画圆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圆和以前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出示幻灯片3)。

(二)教学例2

1、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老师手里拿的就是一个圆规,它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出示幻灯片4)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出示幻灯片5,思考上面的问题)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出示幻灯片6、7)。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圆心确定圆的位置),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6)。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

1、认识半径特征。(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出示幻灯片8)。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出示幻灯片9)。

(2)谈一谈:

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2)练习应用:(练习十八第1题)。

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课件视频出示: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交流)。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布置作业

1、教材96页的第2题和97页的第2、3题。

2、家庭作业中对应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定长

半径(r)

直径都相等,定点

直径

d=2r

r=d/2旋转

2014年5月18日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

教学反思

织金县中寨县中寨小学

孟元承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 的信心。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体现这一理念:

1、自主探索,凸显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生活即学问”,在教学时时刻注意数学的生活性。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形;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生为本,引导构建新知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这样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扎实。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遗憾:

1、没有因势利导。在圆规画圆时,就可以让学生标出圆心、直径、半径,没有必要到后面再去讲解,从而浪费了教学时间,拖沓了教学节奏。

2、学生小组讨论的气氛不活跃,没有全员参与,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2014年5月20日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课后反思:】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

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所以,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受尊重。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我在课堂中经常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及简析:

教材44-45页(周长的认识)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内容,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课前预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实践,巩固新知;实践训练,深化新知;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五个环节,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教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2)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图形周长,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1)描一描

A、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

B、描一描光碟的边线,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2)摸一摸(44页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3)走一走

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1、量一量(44页实践活动)(1)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

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测量过程;(2)测量树叶的周长

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2、围一围(45页第1题)

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结合课件让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是只能描一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算一算(45页第2题)

课件出示几幅图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练一练(45页第3题)

运用课件,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知识(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层层深入,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又为尖子生补充了”营养“。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并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板书】

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封闭平面图形

绕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为后面的测量周长,计算周长以及周长的应用做好铺垫。同时也为日后学习面积的相关知识,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打好伏笔。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放在让学生亲身感悟。首先我通过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通过对”一周“的强调初现周长概念。再让学生通过比、画、摸、走、描几种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周长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进行的,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封闭平面图形“、”一周“、”长度“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形的周长,从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我知道仅靠以上的体验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围一围、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整节课我都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全方位的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

(二)在练习中让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得到升华。

数学课堂离不开练习,而有梯度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因此我在最后的练习题中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第一道题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甲、乙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第二道题是比较一组中几种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学生回答之后我总结出:”周长一样的图形大小(面积)不一定相等;反之,大小不同的图形周长可能一样。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作用,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是我对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使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对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的分析, 就是希望教师不仅考虑本节课所教的知识, 更要考虑到本节课后蕴涵的潜能。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间的迁移: 由刚开始的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到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整数乘法)到小数乘法;由小数乘法到分数乘法;由分数乘法到百分数乘法。每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假如在教学第一环节的内容时, 考虑到它在今后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教师应该深挖教材, 既能使自己准确把握教材, 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 又能使自己的课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教学设计必须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学习困难、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否则会事倍功半或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师: 神州五号于2003年11月15日正式上天, 开始了太空之旅。(边说边出示杨利伟在飞船内的工作照)你们知道杨利伟向全世界展示的是什么吗?教室内一片寂静⋯⋯

本案例中, 教师及时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引入课堂,体现了教师具有较强的选材意识, 但是, 却忽视了面对的是刚刚步入学校的一年级的儿童, 他们不一定对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都感兴趣, 他们有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视界来衡量学生的视界。要想真正了解学生不仅仅依靠经验, 有时还需要一定的调研。如小测验, 访谈和学生交流, 侧面了解, 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等,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对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而服务的。《数学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因此, 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体现数学教育的多方面价值, 教学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是否获得个体的进步, 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任务。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的,可评价的, 具体而明确的, 如:“会用⋯⋯ 来⋯⋯ ”“学会⋯⋯”等, 否则就无法评价。为此教师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要从三维目标入手, 设计具体的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如《长方形的面积》(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①能借助透明方格胶片或带有方格的面积图, 说明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的理由。②对给予的长方形和实物, 能够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 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的内容, 活动的设计意图, 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活动的时间分配等。其中活动内容是核心, 活动设计意图是导向, 活动的组织实施是关键。活动组织实施也就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 包括: 教师活动的开展???导入、提出问题或提出任务, 主题探究(包括组织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练习等;活动材料的准备???学具、教具、课件等。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是为了完成和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设计。那种只关注活动过程“热闹”而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 或者活动时只注重教学活动而忽视教学目标的做法, 是最不可取的。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作用,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是我对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使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对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的分析, 就是希望教师不仅考虑本节课所教的知识, 更要考虑到本节课后蕴涵的潜能。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间的迁移: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过了数字的加法运算,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经常的碰到一些具体的情景,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喜欢吃的水果及喜爱的东西。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想知道他们的具体的数字,或者我们就很容易引导他们去认识,怎么去计算或者运用乘法运算来计算数字。每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假如在教学第一环节的内容时, 考虑到它在今后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教师应该深挖教材, 既能使自己准确把握教材, 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 又能使自己的课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教学设计必须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学习困难、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否则会事倍功半或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师: 神州五号于2003年11月15日正式上天, 开始了太空之旅。(边说边出示杨利伟在飞船内的工作照)你们知道杨利伟向全世界展示的是什么吗?教室内一片寂静⋯⋯

本案例中, 教师及时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引入课堂,体现了教师具有较强的选材意识, 但是, 却忽视了面对的是刚刚步入学校的一年级的儿童, 他们不一定对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都感兴趣, 他们有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视界来衡量学生的视界。要想真正了解学生不仅仅依靠经验, 有时还需要一定的调研。如小测验, 访谈和学生交流, 侧面了解, 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等,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对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而服务的。《数学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因此, 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体现数学教育的多方面价值, 教学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是否获得个体的进步, 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任务。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的,可评价的, 具体而明确的, 如:“会用⋯⋯ 来⋯⋯ ”“学会⋯⋯”等, 否则就无法评价。为此教师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要从三维目标入手, 设计具体的的可操作性的目标。通过用小熊猫,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长方形的面积》(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①能借助透明方格胶片或带有方格的面积图, 说明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的理由。②对给予的长方形和实物, 能够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 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的内容, 活动的设计意图, 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活动的时间分配等。其中活动内容是核心, 活动设计意图是导向, 活动的组织实施是关键。活动组织实施也就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 包括: 教师活动的开展。导入、提出问题或提出任务, 主题探究(包括组织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练习等;活动材料的准备,学具、教具、课件等。更要注重巩固练习,如:如果1个盘子里只有1~9个苹果,一共有1~9个盘子。总共有多少个苹果。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是为了完成和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设计。那种只关注活动过程“热闹”而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 或者活动时只注重教学活动而忽视教学目标的做法, 是最不可取的。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温泉中心小学吴虎祥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教材44-45页(周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2)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图形周长,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1)描一描

A、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

B、描一描光碟的边线,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2)摸一摸(44页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3)走一走

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1、量一量(44页实践活动)(1)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

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测量过程;(2)测量树叶的周长

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2、围一围(45页第1题)

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结合课件让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是只能描一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算一算(45页第2题)

课件出示几幅图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练一练(45页第3题)

运用课件,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层层深入,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又为尖子生补充了“营养”。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并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板书】

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封闭平面图形

绕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边线 一周

下载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模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永平一小鲁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是要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许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许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

    六年级优质课小学数学《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优质课小学数学《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反比例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是在学过“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

    小学数学优质课《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本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中的“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数山有路趣为径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 修研日志 通过最近的在线学习,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学习研究的革命给教育带来的重大影响。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