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原》教学设计
霍山开发区中心校 童德月
在寒意逼人的秋冬时节,我有幸参加了国家教师远程培训活动,与霍山百余名语文老师一起编入小语七班。两个月来,我们在指导老师刘晓梅和班主任饶玉娟老师的组织引领下,克服种种困难,积极热情的投入到国培中去,且行且思,一路成长。
一,生活因国培更加精彩。
在十一月初参加了全国开班仪式后,我一方面与开发区中心校的学员们一起,学习了培训方案,充分了解培训个阶段的目的,任务,学习方式,制定了学校的培训方案;另一方面,积极投入到小语七班的活动中去。从此,我开始了新的生活:工作之余,听讲座,记笔记,写日志,与群内群外的老师们交流……忙的不亦乐乎。
小语七班要编简报了!荣幸的是,第二期简报就是开发区主办。我与钱善义组长一起,写寄语,收资料,整理编辑,最后在祈贤兵,张圣杰老师的帮助下,终于编成了一份图文精美,内容丰富的简报。
从此,我与简报结下了不解之缘,踊跃投稿,与同行们交流,欣赏评价,留下真诚话语。记得欣赏第四期简报之后,我在后面写到:“我们有声有色,我们五彩缤纷;我们真诚朴实,我们简洁流畅。四期简报,精彩纷呈,才织就小语七班五彩锦缎!每期参与,每期评论,这是我们成长的足迹。让我们会聚在这七彩园地,用我们的激情,用我们的真诚,织就彩霞满天!给力,小语七班!”
班级沙龙,内容丰富,我可以发布话题,与同行们就某个话题进行探讨,我可以参与讨论别人的话题,发表建议,我可以了解班级学员学习情况,见贤思齐,我可以欣赏别人的大作,汲取精华。
有时,我从热烈中淡定下来,反思,体验,总结。我的工作室记录着我思索的的结果。不论是研修日志,资源,还是作业,都是我不断进步的见证。而在我的电脑中,还有一个以“我的工作室”命名的文件夹,除了自己的日志作业外,还有听讲座时留下的见解,与别人讨论和评价简报的言论,参加学科指导组的讨论记录,等等,都整理分类。这些我要保存下去,并不断丰富充实,这就是我成长的足迹!
参加国培,忙了,累了,工作之余的时间,大都猫在培训网上。别人去浏览新闻,去娱乐观光,去QQ农场,而我每天一打开电脑,首先要做的就是进入国培工作室!是的,国培,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又因国培更加精彩!
二,爱乃师德之魂。
国培中我们首先学习探讨的就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杨春茂等老师的精彩讲座,加深了我对“师德”的理解。我在日志《卜算子﹒咏师魂》中写道:“秋来迎新生,春去送毕业。教书育人培英才,已染双鬓白。
心系每一生,莫论优与劣。胸怀宽广一片爱,尽洒在讲台。”是的,爱是师德中最重要的一方面,爱乃师德之魂。
小语七班的董昌萍老师有一篇日志《善待野菊花》,以野菊花喻山中纯朴,善良的孩子,让我们为师者心中一颤。王威老师在讲座中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教育是心血累积的成长,是细节铸就的成功,教育是爱心铸就的责任,是百川归海的胸怀。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让教育成为抵达学生内心的感动,走进心灵,师爱无痕。”爱是春日里的和风细雨,爱是冬日里的暖阳,走进心灵,师爱无疆。
三,点燃青春之火,铺就成长之路。培训伊始,在开发区中心校动员会上,我就做了《登培训之舟,燃青春之火》的发言讲话。的确如此,培训,让我们几近沉寂的心又活跃起来,因为国培,让我们转变了观念,树立了信心,也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了明晰的认识。
培训中,我认真听了专家们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对各年级的目标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听讲座,观摩教学,实践体验,反思总结,是我对语文学科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什么是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怎么处理读写关系,等等,认识的提高,新的教学理念的树立,使我的心如“半亩方塘一鉴开”,而国培,就是为我注入“活水”的源头!
这两个月,我一边学习,一边加强实践,将国培与实践研修结合起来,不但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反思总结,还执教了五年级《黄山奇松》和六年级《草原》两节教学研讨课,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学员们评议,收获颇丰。
学习,上课,观摩,反思,让我对专业成长的理解也更加清晰起来,确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勤学多思,兼收并益,不断丰富内涵,课堂上放手学生,引导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一收一放之间,爱字当头,爱学生,爱职业,爱自己,做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
本次国家教师远程培训活动,即将结束,但数九严寒,冷却不了我的热情,今后我将继续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学习,研讨,更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不断成长,让我的教师生涯更加精彩!
《草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年级学科:六年级语文
教师姓名: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
童德月
课
题: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6课《草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提高识字解词能力。
3,整体感知课文,抓住访问历程,初步感受草原之美及蒙古特色,理清文脉,生成问题。
第二课时:
1、结合具体语句,进一步感受草原之美,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展开想象,品味“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之意境,体会祖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3,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教材分析】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课文生动的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语言流畅,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小学五年的学习,具有相当的语文素养,特别在朗读感悟方面,能读懂一般的文章,学会在读中思考,感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在我的班级学生中,朗读能力较高,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不少,知道在读中思,在问中学,而且对于写草原的文章,特别感兴趣,课前按照导学单要求进行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教学方法】
1,读书法: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读中感受草原之美。
2,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走入文本,与人们同欢共舞。
3,小组合作法;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4,评价法:通过积极地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欣赏草原美景,感受异族风情及兄弟民族之深情厚谊。
2,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之意境。【教学准备】
教师:认真研读文本,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读课文3到5遍;了解作者,感知课文,发现问题,完成导学单中的作业。
【教 学 过 程 】
第 一 课 时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学生欣赏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想象大草原美景。2,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3,组织交流关于老舍等方面的资料。
(引入学习:让我们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二,评价 预习,扫清障碍
(师:在进入草原之前我们先扫清障碍。)
1,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情况,重点指导“涩”“迂”等字读音及“襟”“蹄”等字写法,相互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交流识字方法,描红。2,读句解词,理解“渲染”、“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的意思。
3,组织读课文,评价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分别请生读课文,相互评价。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让我们分组游览草原!)
1,组织小组合作,提出要求:分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什么,分几个方面写的。
2,小组合作,人人参与,读议结合(学会倾听,积极发言,学会评价)。
3,组织小组汇报,评价。板书:草原美景,主人迎客,主客同欢,蒙汉情深。
四、合作交流,生成问题。
你们在游玩中遇到什么困难了吗,那就在小组中解决吧!
1,引导小组合作,交流问题,努力解决,形成小组问题。2,组织全班交流,解决部分问题。3,汇总问题。
①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主人是怎样招待我们的?③“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4,布置作业。
(师: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游览草原吧!)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问题。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2,出示问题:
①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主人是怎样招待我们的?③“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提醒:结合具体句子理解。小组快速选择问题,做好合作探究准备。
2,小组探究。(积极专注,灵活主动,在读中解决 3,在解决中再生成问题。三,集体交流,品读课文。
1,组织交流问题一,引导学生欣赏草原美景。适时评价指导。
2,交流问题二,引导大家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品味异族风情。
板书:景色美丽 情意浓厚
3,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描绘了的意境。
四,感受文情,总结拓展。
1,总概全文,课文哪一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谈体会,品读句子。
引导学生多角度拓展延伸:背课文,写出课文最后一句之意境。2,练习背诵课文后两段 3,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草 原 天 可爱 明朗
景色美丽: 蒙汉情深何忍别
情意浓厚: 握手 相见 天涯碧草话斜阳
热情 款待 地 一碧千里
依依 话别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考虑到《草原》这篇课文情真景美,学生对异族风情兴趣浓厚,因此,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们充分感受草原之美。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及精美的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文境,提高兴趣。在教学之中,让学生多读,读中质疑,读中理解感悟,不但丰富了学生语感,而且理解了课文。在具体环节中,则让学生在提前预习,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抓住共同问题,合作探究,再集体交流。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兴致高,学习效率不错。但是朗读指导不够,第一段未能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草原之美,对学生写的训练落实的也不到位。
培训总结:生活因国培更精彩
第二篇:《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⑴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 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⑵自由读思考: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⑶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草原》教学设计
向 阳 小 学 任 冬 红 201 年 月
第三篇: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
二、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电教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导言: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辽阔的平原、茫茫的沙漠,有巍峨的山峦、平静的湖泊。今天,我们就就让我们和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②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课文,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五、教学反思 存在的不足:
1、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
2、反馈时提问的面不够广,优等生,中等生提问次数多,没有照顾到后进生。
第四篇:草原教学设计
16、草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课文大意,能理清文章脉络。
4、学习第一段,感悟草原美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悟草原美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欣赏着草原的美景,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草原,领略它如画的美景和独特的风情。板书:
16、草原(齐读课题)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任务呈现:
(1)本文的作者是谁?请简单介绍一下。
(2)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介绍本文的作者老舍。(2)齐读生字新词。
任务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任务呈现: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1)说说本文主要写什么?
(2)读了课文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展示交流:
师生交流,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
任务三:学习第一段,感悟草原风光美。
1、任务呈现: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1)从哪里感受到草原的美?(2)把你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读书,勾画,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A、“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图片感知、交流,指导读好“清新、明朗”
因为“清新、明朗”,所以作者说——引读“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假如你来到了这样的天底下,你的心情如何?你最想干什么? 听音乐,感情朗读A句
小结,引读:在这样清新、明朗的天空下看草原,当然“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体会比喻手法。(把大草原比作是一张巨大的绿毯,把羊群比作是大花,白色和绿色,搭配得多么和谐,颜色多么美丽)感情朗读。
体会羊群的活泼可爱。(动态描写)羊群还会干什么? 这群可爱的羊除了给草原带来了颜色的美,还给草原带来了什么?(生机)
小结:生机勃勃的草原,难怪作者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C、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图画感知“渲染”和“勾勒”,给你留下什么不同的感受?进而感知小丘的“柔美”
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画面?
指导朗读。
4、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活力,这正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难怪老舍先生这样写道(引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你想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
5、多美的画面呀,难怪(引读):在这种境界里„„无限乐趣。句子比较:
①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作者是在借物抒情。
6、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去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们去用心灵珍藏,就让我们把这画面永远镌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三、总结收尾
刚领略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景,那么草原的人民又将为草原增添什么样的风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课外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课后第二题。
3、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俗。
板书设计: 16 草 原
风光美
人情美
第五篇:草原教学设计(推荐)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 出示课题:
草原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⑴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
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⑵自由读思考: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⑶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