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1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第一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本诗的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2、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诗句的含义,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品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闻,听说。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迁,贬谪。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遥,遥远。此寄,这首诗篇。

2、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3、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四、合作探究:

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明确: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教师小结: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额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句写景点时令——飘零之感;次句叙事表惊悉——迁谪之远;后两句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

————对遭遇同情,对官场憎恶。

第二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此诗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和思想。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最终能让学生熟读成诵,在吟咏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的情理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位诗人,在听完我的描述后你们猜猜他是谁。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祖籍陇西成纪;其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

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老师所说的这位诗人就是李白。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李白的一首送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学们先把课本翻到173页,自己预习一下这首诗。

好的同学们现在坐起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二)作者简介 同学们应该对李白比较熟悉了,那位同学能来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李白的生平呢?(好,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老师再为同学们补充几点)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等。李白的父亲叫李客。

(三)写作背景我寄愁心与明月,知道了诗人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诗歌我们还常常需要知道当时的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闻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赠送给王昌龄。同学们知道学习古诗文的四步法是什么吗?学习古诗文的四步法就是:知作者-诵诗文-品诗句-悟诗情。所以呢,下面我们来读一下这首诗。现在就到了第四个步骤。

(四)品诗句

《闻王昌龄①左迁②龙标③遥有此寄》

杨花④落尽子规⑤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⑦西。注释

①、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今湖南省黔阳县。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现在指的是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

⑦、夜郎:古代少数名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五)悟诗情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人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声声子规鸟儿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凉,更何况又传来远方老友的不幸遭贬的讯息,又怎让人不为友人担心、忧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

氛的黯淡,凄楚。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龙标县当时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溪深涧险,“非人迹所履”,其生活条件艰苦。王昌龄从江宁启程,要沿长江逆水而上,过洞庭,入沅江,然后才能抵达偏远荒凉的龙标。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 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王昌龄知己甚众!在众多的知己中,李白这种无私的声援、坚定的信赖和诚笃的友谊,不仅给王昌龄以温暖,而且也给了他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气。

第一句写景,杨花漫天飞舞,漂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烘托并渲染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情景交融,天衣无缝。

次局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上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名族聚居地,这里山深水急,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次句虽然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李白对朋友安危的深切关怀之情都溢于言表。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月,赋予月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处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腹的悲愁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之外的天涯沦落人,表达同情和安慰。最后一句,把风也拟人化了。风也和明月一样读懂了诗人的心声,把诗人真挚的情怀带到夜郎西。

(六)艺术特色

一、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思想感情,也就使之人格化。《赠汪伦》《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第三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一、目标设计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学 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教学过程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五)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2.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六)合作学习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7.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八)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

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九)总结储存,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学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课外延伸:

①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②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几首诗的意境。

第四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

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

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

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第五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4.诗人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教学过程】

导语: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

近体诗 形成年代

唐代之前

唐代 格律要求

较少限制

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

古诗,古风

律诗,绝句 举例

登幽州台歌

送杜少府(律)

闻王昌龄(绝)

二、读:

/ 4

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降职;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

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

/ 4

7.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8.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寄:寄托,托付。与:给。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9.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于明月?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10.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 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11.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12.“夜郎”:此处的夜郎不是指贵州的古夜郎国,而是指湖南的夜郎县。

诗意是:即使你在比本来就很遥远的夜郎还要遥远的地方,我的思念与牵挂也如明月一样千里伴君行。

13.“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

/ 4

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14.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能从诗中哪个具体的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

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万里,山高水长,但却能借明月长风传达对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浪漫和浪漫主义: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浪漫主义: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15.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16.写作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17.诗人的形象: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模仿下面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他的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他又将彻夜难眠。

/ 4

下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诗的掌握较好,对诗的内容、情感、特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理解还不够全面。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不清,还要加强训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教学设计_教案(大全)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5篇模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5篇材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推荐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词鉴赏[大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词鉴赏【原文】闻王昌龄②左迁③龙标(,)遥有此寄① 【唐】李白杨花④落尽子规⑤啼,闻道龙标⑥过五溪⑦。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⑧直到夜郎⑨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 得知你被贬龙标去跋涉五溪。 把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