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

时间:2019-05-12 23:1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

第一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

摘 要 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节课为例,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来实现学科能力生根。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教学优化 学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0030-03

学科能力是指学科课程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能力生根,即在教育活动中,切实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每个学生的人生成长奠定终身必备的能力基础,让各种能力成为学生人生成长之根。

学科能力生根的关键在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精准,方能使教学流程的设计更加科学,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加合理。着眼于学科能力生根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不唯知识,而做到知识与能力并举,且此能力为真正的学科基本品质。教学流程设计科学,方能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使师生作用得以合理发挥,使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最大化。着眼于学科能力生根的课堂教学流程应该不唯教师的教,而做到教与学并举,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应该不唯教师的知识传授,而做到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举,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

笔者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节课中,通过对知识点内涵的剖析和知识间关联的梳理,确定本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笔者反复比较了知识传授中渗透能力培养的方法,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进行重组,对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进行重整,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推进,完成对“酶”的逐步深入探究。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设置问题: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的功能是什么?光合作用、有氧呼吸、脱水缩合都是细胞中的化学反应,细胞中的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哪些方法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验证实验:加热和加无机催化剂均能加快反应速率

2.1 学生完成实验操作,获得感性认识

h2o2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可通过气泡产生的速率和卫生香复燃情况衡量反应速率,学生按照表1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步骤:为什么要设置1号试管?什么是对照实验?学生得出结论:1号和2号对照,说明加热能加快反应速率;1号和3号对照,说明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2.2 进行理论升华,掌握变量控制方法

教师结合实验步骤,设置问题链引领学生思考,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明白实验的目的是观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要控制自变量,排除无关变量,观察因变量。问题链如下:

① 该实验中哪些因素是可以变化的?

② 该实验中需要人为改变的因素是什么?该因素的改变会直接导致哪一个因素的变化?

③ 3支试管中h2o2的量和浓度为什么要保持一致?它们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④ 如何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⑤ 如果各组过氧化氢放置时间过久,浓度很低,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优化策略:教师通过实验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升华,这就是杜威的“做中学”。教师通过实验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并提出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掌握变量控制的方法和原理,实现能力生根。

探究:细胞中过氧化氢快速分解的原因

3.1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得出初步结论

教师:h2o2是细胞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必须快速分解掉,细胞中的h2o2为什么能快速分解呢?细胞内有与无机催化剂作用类似的物质吗?是通过加热来加快反应速率吗?你的假设是什么?怎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给大家准备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煮沸后的肝脏研磨液。如果细胞中有某种物质,研磨后可将这种物质释放出来,增加与h2o2的接触面积。煮沸后的肝脏研磨液即可模拟经过加热的细胞。

学习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大多数学生的假设是细胞中存在催化剂,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2所示。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细胞内确实存在着与无机催化剂类似作用的物质。在h2o2中加入2滴煮沸的肝脏研磨液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说明细胞不能通过加热来加快反应速率。

3.2 回顾经典实验找出科学本质

教师提出问题:细胞中的催化剂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呢?是需要活细胞才起作用呢,还是有这种物质就能起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带着这样两个疑问阅读一段科学史,并思考: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的观点分别是什么?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学生最终得出结论:细胞中的催化剂是酶,酶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优化策略:教师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并提供探究的舞台,通过实验探究还原事实本来面貌,实现自主探究能力的生根。学生通过回顾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找出酶的本质,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完善。教师在实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巩固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纠正少数学生提出的“加氯化铁”做对照的错误。

探究:酶的性质

4.1 定量实验感知酶加快反应速率却不改变产物的生成量

教师提出问题:4号和1号试管对照,说明什么?4号和3号试管对照,说明什么?4号试管中气泡产生速率比3号的快,是不是产生的o2量就多呢?随着时间的变化o2产生量怎样变化?

学生画出坐标曲线图。教师提出学生所画曲线是否正确,需要做定量实验检验。

教师展示注射器这一生物学上常用的定量实验器材,并提出问题:怎样衡量氧气产生的多少?

学生说出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问题:注射器能否吸完过氧化氢接着吸肝脏研磨液?

学生:不能。因为反应速率太快,气体漏出。

4.2 演示实验感知酶反应前后性质不发生改变

教师提出问题:

一段时间后o2产生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是不是h2o2已耗尽呢?

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演示两组实验:加1 ml过氧化氢到试管中,继续产生气泡;另一组加酶到试管中,反应并不再发生。实验现象也说明酶在反应前后自身的性质和数量不发生变化,可以重复使用。

优化策略:教师通过定量实验的精准数据来进行数学模型的检验;通过短短的演示实验,可以迅速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实验形式的变换有效地维持了学生高涨的探究欲,也进一步实现学生定量实验设计能力的生根。

探究:酶的作用机理

5.1 问题引领,动画体验

教师设置问题:

① 分子处于什么状态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 分子由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什么?

教师讲授活化能的概念和相关曲线,要求学生结合动画思考:

① 加热促使h2o2分解的机理是什么?

② 催化剂促进h2o2分解的机理是什么?

③同fe3+相比,h2o2酶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各条件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本质是:加热能提高分子能量;氯化铁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这也是酶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

5.2 数据分析,建构模型

根据表格中h2o2分解所需的活化能的数据,学绘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坐标曲线图并在图中标出氯化铁和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图2)。

优化策略:通过动画的直观演示和科学数据的精准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认同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原理。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和分析数据,实现信息的获得、处理、运用能力以及图表转换、模型建构能力的生根。

本节课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有效地达成了实验变量控制、实验探究、定量实验设计、模型建构等多项能力生根的教学目标。学科能力生根是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关注每一堂课,才是使学生走向能力生根的正道。

第二篇: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镇大合完小教师

张美生

【内容摘要】所谓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科学的教学设计应是安排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的内容、方法、练习形式等),以配合学生的内在认知需要,从而经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即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强化目标意识、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有弹性的空间。

【关键词】优化 教学设计 目标意识 学习兴趣 弹性空间

【正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教改的主题,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教学。因此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

所谓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教师对教材、学生以及对自己角色的不同理解,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截然不同。从教育发展来看,有效的课堂组织日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教师在课堂的角色正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从单纯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变为引导学生练习以及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活动。

科学的教学设计应是安排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的内容、方法、练习形式等),以配合学生的内在认知需要,从而经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一、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强化目标意识。

我们都明白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制定目标时不是太大就是不切实际。许多课表面上看,课堂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质上是虚假的“繁荣”。探究其原因,虽然主客观因素都有,但最根本的莫过于教学目标不明确,目标意识不强。由此可见,教师自己必须做到避免教学目标模糊、教学随意。如果一节课只是为了教而教话,不管这个教师有再好的素质、再好的表演才能,这节课都是失败的或是无法完成教学目的,那就更谈不上课堂的有效性了。因此,我们要做好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

二、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位好的老师。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新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大量彩色插图分布其间引人入胜。内容简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实际生话,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数学。

1、精心的导入是学生快速回归课堂的催化剂

充分利用课堂的前几分钟,上课的开始是学生的心从课外要进入还没有进入课堂境界的时间,这段如果利用的好就会让学生较快的回到课堂,做为教师精心设计导言,正如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2、巧设的提问是学生不偏离课堂,思维活跃的兴奋剂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开始进入学习的疲劳期,有的学生也会出现走神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帮助学生调整。把学生的困倦的情绪激活起来,就是设计提问,把学生调动起来。为此设计问题要反复推敲,使所提问题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还要预先考虑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教学决策做好思想准备。比如对于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它设计生活实际背景,使问题鲜活起来,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也便于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兴趣;对于思维含量较高,学生直接体会困难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先作适当铺垫,搭好梯子,让学生能够攀缘而上。使问题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教师在提问设计时不仅是记忆的重现而是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在这其中学生就会自我陶醉,忘记了时间,也克服了疲劳。课堂教学的气氛也真的活了起来,每个学生也都成为了参与的一员,彼此交流,展示自我,在课堂也真正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3、美妙的结尾,是学生掀起学习高潮、记忆深刻的回味剂。最后几分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以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最后就真正的把时间交给学生了,俗不知,要下课没下课是重新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使本课知识得以升华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良机。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的课末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因此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像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的吸引学生。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使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

三、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有弹性的空间。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的不同,给教师的课堂设计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变数使教师不可能把师生的一言一行都设计好。所以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只能是粗线条的、框架式的,具体的教学生成应该在课堂上视学生的反应和进展而定,所以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弹性的空间,要尽量做到:

1、情节不能太多。一节课中要尽可能使情节简洁,集中,便于学生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对问题做深入有效地学习,以免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和教师的顾此失彼。

2、环节不能太细。太细了,就有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不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效果,这跟传统教学的填鸭子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区别。美国教育家苏那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做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由此可见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的是如此之重要。

3、问题不能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尽量减少。试想,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学生,吃起来哪还有滋味呀。要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这里就要求我们要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要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多一点事先的准备就多一些成功的把握。

总而言之,没有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就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实践,没有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难以有效的进行的,因此也只有这样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有效的进行,课堂新课程改革才能更顺利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国新《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青海教育2006年第一、二期;

2、韩云桥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绩效》中国科技博览2010 第22期;

3、曹秀云《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6 第14期。

第三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设计一定要有科学性。我们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十要素:教学目标要优化,教学重点要突出,教学内容要全面,教学过程要流畅,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活动要多样、要有实效,教学指令要清晰,教学结构要严谨,教学语言要规范,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合理。根据这十条要素,教师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指导学生轻松学习、高效学习、学习。

一、教学目标要优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一节课的内容很多,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想把所有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这样往往把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过大。我们提出的优化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教学目标要细化,要明确,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设计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上课之前,先确定这一节课我要讲什么内容,要学生掌握哪些内容,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关健。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些一定要明确,否则一节课下来什么都没掌握,也等于上了一节白空,做了无用功。同时在教学目标中要体现出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地制订最佳的教学目标,可以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只有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课堂教学。

那么,怎样确定课堂明确合适的教学目标呢?非常简单。一般地,教学目标只有两个: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这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把握好这两个问题,也就可以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好。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定为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所有教育过程中都应该贯穿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一点点渗透的。

明确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老师才有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转变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不应把重点目标确定为三角形的概念,不要过多地去强调三条线段是组成的还是围成的。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上。

明确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这节课中学了什么。才可能让学生说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二、教学重点要突出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其意在于:只要抓住了事物的关键,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存在着任务重、时间紧、结构密等特征。如果在教学上做到面面俱到,无疑会成为“灌注式”;若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则使学生收之甚少。如何在课堂的教学中使四十分钟有质量,学生有收获,课堂有效的教学效率得以实现,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此,我认为,解决这个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案例:

那么,如何准确确定教学重点呢?

确定课堂教学重点并不是单单讲“这节课着重的多花时间地讲某些内容”,而是以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知识结构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的。

首先,就一篇课文来说,确定教学重点要以课文的中心、写作目的、文章结构特点、语言文字等为依据。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从内容到中心,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等,都需要认真推敲,仔细琢磨,理出与课文中心有密切关系的词、句、段的训练,从而确定教学重点。

其次,就一组(一个单元)课文来说,应确定单元的教学重点。再次,不同年级的训练重点也不同。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训练 ;中年级的教学重点通常是“小节”和“段”的训练;高年级则侧重于篇章,段与段的联系,写作方法等的训练。

以上三个方面是作为确定教学重点过程中必须认识与考虑的。案例:一节课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必须要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专项练习。

三、教学内容要全面

我们需要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关注他们的需要,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学生主动思考,才能学会知识,学会学习。由于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有正确人生观,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是教学内容。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在教学设计中是精彩的,也是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结合点,应引导学生去体会。总之,我们需要的教学设计不是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反叛,而是完善。

案例:

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科学地组织练习,设计练习有梯度、有层次,并且将学生的困惑诱发 出来,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产生“未发先抑”的效果。我觉得设计练习通常要注意有 “打基础”的基础性练习。再设计“上台阶”、“见成效”的综合练习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在“练”中学,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加强能 力培养,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要流畅 流畅是一种美的形式,课堂教学流畅当然是教师追求的一种美的境界。老师要认真设计教学流程,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教学环节丝丝相扣、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要有流畅性。教师要注意教学环节的连接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是否恰当合理。在转换之间,教师的指令是否清楚。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教学要讲究生动性,要求教学过程充满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不断的期待。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出新,教学结构严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教与学过程的诸多因素,因此,其流畅不同于简单的线性状态,它是多种美的因素的综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尽可能地让教学流畅,拒绝“卡壳”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我认为起码得到:

1、在设计教学时,注意到学生的心理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让教学过程心中有数,那么遇到任何问题也不用惊慌了。

2、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流畅。语言要有逻辑性。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深入浅出而简炼含蓄。更要有趣味性。用一些演讲技巧,如幽默、悬念、包袱、先抑后扬,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3、丰富的经验,为什么老教师与新教师的最大差别我认为是在经验上,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教师处理“卡壳”游刃有余。经验得靠自己积累。

五、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灵活,要根据课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有时,在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我们预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如果我们生硬的坚持自己的预备方案,可能会导致这一节课堂教学的失败。这时就需要我们较强的课堂应变机智,我们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洛克说:“把身体与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之一”(洛克《教育漫话》),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变苦学为乐学,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掌握了知识,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案例:在交流的过程中那些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也在小组内积极探讨,至少他是在思考同伴说得结果是否合理,这就留给了他思考的空间。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方法收到不同的效果。

六、学习活动要多样、要有实效

高效率的语言思维与实践活动是以高效率的习得过程为基础。数学课堂学生通过大量的操练和练习活动才能掌握所学知识。因此优化学习活动十分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既要考虑到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有些教师认为某项活动非常好,就不顾是否合适,都安排在自己的教学中,结果不但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活动时间,而且还违反了教学规律。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制订,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变化激趣的原则。案例

优化学习活动例如 这样做,通过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各种接受教学信息的感官,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化抽象为具体,减缓了思维的坡度,让 学生做得正确,想得清楚,说得明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要把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课堂40分钟的实效性,优化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增强课堂学习活动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建议老师们从低年级抓起,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活动的目的。

几点建议:

(一)、教学活动应具有可行性

(二)、教学活动应具有针对性

(三)、活动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四)、活动设计应具有时效性

(五)、活动效果应具有可延续性和拓展性

(六)、课堂活动设计应结合儿童学习规律

七、教学指令要清晰

教师布置教学任务时,语言表达要规范,切忌前后矛盾或语无伦次。教师教学用语要有高低快慢,重点的地方语速稍放慢,声音要上扬,引起学生注意。杜绝语调平淡,语速过快,让学生无法听清。另外,教师语言多要锤炼,要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关于提问,有的老师问的问题很大,很空,有时可能连老师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此,老师提问,表达也要规范,要有很明确的指向性,要让学生听得明白老师在问什么,该怎么回答。要精心设计问题,学习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进行。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体会个中妙处。这些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要有价值。明明知道的不要问,太过浅显的不必问,过于艰深的不宜问,难度较大的可分几步问。案例

。这个情节的设计,既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又突出了“1”的特殊性,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 氛中,教师点燃了学生渴求知识的火焰,学生产生了强大的认知动力。有了这样的认识情感做保证,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难吗?总之,教师的教学指令要清晰,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八、教学结构要严谨

首先,课堂教学的结构要严谨,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自然且富有逻辑感;其次,教学的思路要清晰,达到课堂教学的主线条理化;教师教学的意识艺术化学生接受知识的机制自动化;再次,要注重课堂上教与学、学与练的有机结合,注重体现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训练为主的原则,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九、教学语言要规范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语言是教学劳动的特殊工具,教学工作主要是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苦练语言基本功,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首先要规范,要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要有条不紊。

一位出色的教师,要用渲染创设美好的意境,用真情激起心灵的震颤,用启迪拨开重重的迷雾,用诱导引发深远的思考,用智慧让自己的语言“靓”起来!

1、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教学语言的准确,是指讲解理论、传授知识,必须精确地表达内涵。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在课堂上,无论是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描绘,还是对概念、原理、定义的表述,都要做到精当确切,不使人产生疑义和误解,此其一。其二,在教学中,我们还常常要引经据典或利用一些参考资料,特别是经典著作的论述和中央文件,一定要完整准确,不能断章取义。

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语言,必须语法正确,用语规范,合乎逻辑,发音标准,避免语病。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遣词造句要讲究语法,避免出现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混乱、文义矛盾等语法错误;说理叙述要合乎逻辑,避免产生前言不搭后语、混乱颠倒等逻辑错误。此外,语言的规范化还要注意语言的干净利落,杜绝语病。如果课堂上语言不规范、不连贯,而且夹杂着诸如“嗯嗯”、“啊啊”、“这个”、“那个”之类的习惯性语病,不仅极易分散学员的注意力,而且,长此以往,还会使学员产生厌烦情绪,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语言要朴素简炼

教学语言的朴素,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普普通通的语言,明白通畅地表达所讲授的思想内容。语言朴素就是要通俗易懂,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和大话,不用现成的公式讲话,也不堆砌形容词。此外,语言朴素,还要求教师讲课时能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讲课离不开教案,照本宣科,就会使学员听起来感到呆板,枯燥乏味。

语言简炼,是反映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要能以较少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讲课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语言不简炼,或啰里啰嗦,颠三倒四,或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势必影响课堂有限时间的充分利用,影响教学效果。

案例

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只有把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才便于人们记忆,从而才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3、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指语言要栩栩如生。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之所以受到学生欢迎,就在于他们不仅以大道理服人,还能绘声绘色地描述事实、人物,恰当地运用对比、比喻、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以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因而具体感人;他们还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往往寥寥数语,妙趣横生,既能抓住学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笑声中接受教育,又能强化教学效果,使人久久难忘。

当然,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和趣味性,决不意味着教师无原则地去追求幽默风趣,以致陷入庸俗无聊。讲究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一定要紧密结合教材,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掌握分寸,恰到好处,这才是讲课的艺术。

4、课堂教学语言要节奏鲜明

教学语言的节奏,主要是指教学语言的速度、声调必须处理得当。语速过快,学生的思绪跟不上,不仅会造成知识“夹生”,而且由于学员的精神过于紧张,反而导致疲劳,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效果;语速过慢,催人入睡,讲授的知识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精力处于闲置状态,思维活动同样不能展开,这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势必影响到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的语速,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绪,巧妙地加以调节和控制,使之快慢得当。另一方面,教学语言和节奏,还表现在声调的处理上。讲课声音过高,语言的刺激性太强,容易使学员疲劳,影响注意力的保持和集中;讲课声音过低或过于平板,又会使学员听起来十分吃力,以致听一漏十,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语言的声调,一定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既不要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也不要有气无力地平铺直叙。只有以情发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才能增强感染力。

案例

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计对话,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究新知识,师生以互动方式教与学,使学生从对话中获得知识上理性的升华。

十、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合理

巴班斯基强调,全面的质量标准必须考虑时间因素,不能靠增加学业负担来提高水平。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中每项活动和每个环节所需时间。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不断调整时间的分配率,以求达到最佳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时间的利用,也是一门学问。许多教师经常抱怨教学的内容太多,时间太少,讲不完。他们往往忽略了在课堂上所浪费的时间。时间掌握失调的危机,一般都要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才能表现出来,如果不能及时排除,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会呈现出一种龙头蛇尾的态势,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不超时、不少时。如超时,学生精力显然已经不够用了,再听下去,效果也不是很好。如少时,剩余时间学生无事可做。如何避免呢?其一,如果发现教学的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尚未完成,就应果断地压缩课堂教学计划,适当删减一些教学步骤,及时地对本节课已讲的内容加以总结和归纳,以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有头有尾。其二,如果教学时间还有剩余,而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就可以随机补充一些必要的教学环节。

对于新课的安排教师要全面的考虑与预设。即要考虑知识的连接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及练习设计等方面合理搭配,最佳集结,充分发挥各 个教学因素的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

1明确教学目的,使教学要求准确化。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

2认真组织教材,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对教材的加工和组织,是授课前 的必要工作,教材组织的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好效果,组织教材时应注意以下二点:

21要找出旧知识的连结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

22要减小新授内容的“坡度”,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难度。3恰当选择教法,使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班平水平、班级情况及现有教学设备条件来决 定。

下面主要阐述一下“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设计的 科学合理,对于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具有极其重要作用,5科学安排时间,使教学结构合理化。科学合理地安排每节课时间,是 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准性,又要考虑内容安排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总之,我们在设计安排任何一节课时,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不能一蹴而就,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耽误教学进度,更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还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凭借着经验就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否则,我们只会萎缩,回归到原始。

第四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李永强 刘婷

教学设计,就其本质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教学方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则是着重于对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具体的操作实施方案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着眼点,而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

1、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主体参与的思想

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一过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面对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就是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教学资源,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生物进化学说》一课时,根椐班级农村学生较多的情况,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在夏天的某个时候,家里突然来了一位客人,父母打算让客人留下来吃饭,于是就考虑为客人准备点什么好吃的呢?忽然妈妈看到自家院子里养的笨鸡,就叫家里孩子把下蛋母鸡抓来招待客人。如果让你进行选择,你是抓下蛋多的,还是抓下蛋少的呢?为什么 ?同学会马上回答,自然是要抓下蛋少的。那么,这里有什么规律在起作用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做的道理,最后概括出人工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新的课题,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再比如:在学习《生殖的种类》一节时,其中有一种叫做出芽生殖的方式,教材中举出了水螅的例子,用来具体说明这种方式的特点,而对水螅来说其繁殖方式不只是一种,还有有性生殖,以此来补充、完善教材。除此以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水螅的独特而有趣的运动方式。比如:用完整的一只粉笔来演示水螅的翻筋斗式的运动,用手指在黑板上演示它的尺蠖式的运动,并配以形象的语言加以说明。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同学们极浓厚的兴趣,使课堂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样是这节课中的营养生殖方式,在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出其定义和特点之外,可以举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繁殖花卉的方法,比如:一般家庭都莳养的君子兰花,其常用的繁殖方式是进行分根,还有虎皮兰、滴水莲、马蹄莲、夜合、吊兰等。属于用扦插法进行繁殖的常见是芸花、仙人掌、蟹爪兰、柳桃、虎刺梅等,这些花实验室都有,可以让学生在上完实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逐一认识每种花卉的适应性特征和繁殖方式,还可以教学生如何将花盆进行换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此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恰当地引入教学材料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考虑到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优化课堂教学,其中对教学材料的恰到好处地运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绪论》课的学习中,除了重点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之外,对于生物学及其发展方向上的问题,也应该做重点介绍。在实际教学中,根椐目前学科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对该学科的关注程度,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一些最新科研成就。比如,1997年英国科学家培育出了克隆羊“多利”,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可以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多利”诞生的意义?有何价值?为什么能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甚至于有些国家领导人马上向外界声明:绝对禁止克隆人。此项科研成果的产生,将意味着无性繁殖技术已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还有“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该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总体目标、最新科研动态,以及发达国家科研人员对其重视程度和我国科学工作者参与情况等一些相关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另外,还可以介绍有关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些典型的事例,比如:今年入春以来,几场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现象,其危害、成因及治理情况;再有海洋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在我国沿海的海湾地区和入海口处,近些年来经常发生“赤潮”现象,分析这种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异常生态现象的根本原因,人类自身的责任难以推脱,是人类亲手制造的这种自然灾难。以此唤起同学们的生态意识,从自身做起,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3、教学设计还应多联系实际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突破疑难点。例如:在学习《种群和生物群落》内容时,涉及到种群特征中种群密度的特点知识,可采用举例法进行讲解。如:在咱们校园范围内,蚂蚁种群的密度、褐家鼠的种群密度与学校饲养的家鸽种群密三者相比较,谁的种群密度最大?谁的最小?同学们会马上说出蚂蚁最大,褐家鼠次之,家鸽最小。由此引导同学总结出种群密度的特点之一: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这样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较抽象的内容。再比如:在讲单倍体概念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概念,可以蜜蜂中的雄蜂为例。从雄蜂的来源看,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因而可把雄蜂看成是单倍体生物,还可以进一步简介雄性蜜蜂如何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情况(假减数分裂),以此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让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讲《染色体变异》一节内容时,其中涉及到由于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而使生物体发生变异。可以举人类本身的例子,如从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上来看,有XXY型,多了一条X性染色体,染色体总数达到了47条,为男性患者;还有XO型,少了一条X性染色体,染色体总数是45条,为女性患者,并简单介绍在人群中这些人各自表现出的症状。最后,概括指出它们同属于发生染色体变异的一种情况,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教学设计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设一个生动诱人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思考。比如:在讲解《生物进化的证据》里胚胎学上的证据时,可把七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的初期图从挂图上逐一剪下来,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从中辨认出,哪个是人的?哪个是猪的(可提出其它七种动物中任何一种)?为什么?同学们可以进行分组讨论。结果是没有一个同学能准确地回答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们无法进行准确辨认呢(教师接着继续发问)?学生会马上回答:原因是这些动物的胚胎初期都非常地相似。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相似之处呢(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学生会很快回答出:都具有鳃裂和尾。

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异,实际上往往是由于不同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差异对教师固定的单一教学手段、方法及问题提出模式的反映。因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在把握共性的同时,必须考虑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多重分析和探讨,以响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产生的不同的认知模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积极地介入到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去,从而真正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第五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

一、优化新课导入,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前提。“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先写了一个分数,问学生这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经过计算后,回答:“能!”。接着,我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分数,先自己算算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再来考考老师,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很快判断出哪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个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分数都能很快准确地判断出来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最大的愿望。

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等等。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积极的情感为有效的能动作用和思维的创造性提供了背景动机。

二、优化教学方法,开发创造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既使学生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地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善于从实际出发,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例如,建立“体积”概念时,大多数教师设计这样的实验,将一块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容器中,观察水面的变化,再从中取出石头,观察水面的变化。问:“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对学生来说,往往会联想到是因为水中增加了石头的重量的缘故。为了让学生的思维避开这一误区,我在完成上述实验时,并不急于抽象概括,而是安排了第二层次的实验,将比石块大得多而重量明显轻于石块的泡沫塑料块浸没在水中,观察比较放进铁块与放进泡沫塑料块时,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一下被激起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纷纷展开讨论,既深刻理解了“体积”这一概念,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创新方法有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开放教学法等。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所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学法指导,引导再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创新的方法。

1、动手操作,让学生能创新。

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思维随之展开,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当学生直观初步认识了和后,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发给的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自己折一折,怎样才能得到它的?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折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状相同吗?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这样一方面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了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标新立异,让学生敢创新。

求异才能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动力,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教学27-3时,教师在采取教材上给定的解题方法(把23分成10和13,用13-7=6,10+6=16)教学后,学生从另一角度思考,得出这样的解题思路,把23分成10和13,用10-7=3,13+3=16。不论学生这种方法与教材的编排意图怎样,但这种思维上的创新,教师应给予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3、质疑问难,让学生会创新。

问题是促进创新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教学“求最小公倍数”,学生1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得到了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后,学生2提出:“为什么公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学生3提问:“你为什么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第三个问题的难度比较大,也是关键的问题。这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再次研究探讨,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优化练习设计,突出开放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可靠保证。对于每一个数学问题,所求的答案是相同的,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维方式往往不同,想法、设计表现得独特,就属于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这既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又是小学数学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在课堂练习中,可创造性的设计具有独立思考,有一定难度的开放性习题。

开放性的习题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条件开放。

在教学“倍的认识”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在动物园里有猴子6只,熊猫2只,梅花鹿8只,天鹅3只,大象1头”。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任选两种动物说说它们的倍数关系。这样的设计容易使学生在两个量都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从中获得不曾有的思维方式。

2、问题开放。

也就是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如“一个运输队运送粮食,上午运走500袋,每袋50千克,下午运走18000千克,每袋50千克。”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思路开放。

即题目可以用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策略,多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如“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竞赛结果,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题就有好几种解题思路。

4、结论开放。

也就是一题有多个答案,甚至有无数个解答结果,而且大部分的题目在解出不同的结果的同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你能写出一个比大,又比小的分数吗?”此题就需要综合应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基本性质两方面的知识,把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分别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3倍„„,或直接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3倍„„,这样就可以在这两个分数之间找到很多个分数。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重任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从而造就出创造性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

下载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江泽民也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还时有孩子们的......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因素组成,教学内容和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客观依据和物质保证。所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措施......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情境 厦门六中 陈 彬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自我想学、能学、会学,即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探究,与......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教师对教材、学生以及对自己角色的不同理解,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截然......

    优化课堂教学大全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素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已进入了纵深阶段。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以达到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热......

    浅谈优化课堂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实现素质教育,就要在课堂教学的优化上下工夫。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只有优化课......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案)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10分) 1.明确(目标清楚明白,具体,便于师生操作)(3分) 2.恰当(符合大纲、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3分) 3.全面(体现知识、能力、思想等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