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歌曲《爱的奉献》、《世上只有妈妈好》音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1、观看《世上只有妈妈好》中的片段(小强与妈妈分别的一幕)
2、师: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一个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失去了妈妈,无限疼爱他的妈妈因为生重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连两腿也站不稳,好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他万分伤心。
3、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出示课题卡罗纳,板书课题。师:让我们轻轻地呼唤:卡罗纳。让我们再深情地呼唤:卡罗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下面让我们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大声地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读书要求一)
刚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谁能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呢?(学生汇报)(板书:老师、同学、“我”的母亲卡罗纳)
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读懂了这么多内容,真是会读书的孩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细细的读课文。看看又会有什么收获。
三、读第一自然段
1、可怜的卡罗纳就要来学校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什么呢?指名读这一段。
2、请你们再读老师说的这段话,老师要求同学们怎样对待不幸的卡罗纳呢?(板书庄重、严肃、热情)
3、老师怀着对卡罗纳的无限同情与热爱,怀着对我们的热切希望说:“生齐读老师的话…”
四、读课文2-7自然段。
1、失去母亲的痛苦是巨大的,当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如何去帮助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7段,并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的句段,划下来,在旁边写上受感动的原因。然后在4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出示读书要求二)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引导。
2、刚才大家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下面请同学来汇报一下,随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课文段落。(灯片出示相关句子)
A、“我心里不由得泛起……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1)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没有说话,都屏息凝神地望着卡罗纳?2
(为卡罗纳失去母亲而感到同情。)
(2)再请一人朗读。
B、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哪几个动作最能反映我对卡罗纳的同情与关心?3
朗读体会,止到“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从我的一个放,一个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同情与关切。
男生朗读体会。
C、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孩子,你要坚强哟!”
是啊!老师像母亲一样爱他,安慰他,鼓励他.假如你是老师,你该怎样对卡罗纳说这些话呢?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句话。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谭颖宁读)(学生评价)
谭颖宁的朗读中体现了对卡罗纳深深的爱,她确实是被感动了。请全班同学仿照她的语气读一读。
D、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师:放学了,同学们没有像往常一样跑出教室,奔向自己的母亲、奔向自己的家,而是围在卡罗纳的周围默默地看着他,这仅仅是默默地注视吗?不,这是默默的关怀,默默的疼爱。在他们的眼里、在他们的心理正流淌着浓浓的情,深深地爱。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此时你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卡罗纳说,把想说的说出来吧!
生:“别伤心,你要坚强。”“卡罗纳,我们大家都是你的亲人。”……。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打开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同学们,卡罗纳是不幸的,因为他失去了母亲,卡罗纳又是幸福的,因为他身边的老师、同学是这样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这庄重、严肃、热情言行中就包含着深深的爱。我们相信,卡罗纳一定回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快乐而坚强地生活着。
七、拓展延伸
1、《卡罗纳》这篇文章选自于《爱的教育》这本书,下面就请你们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了解这本书吧。
2、老师这儿打印了另外一篇选自于《爱的教育》中的文章《小抄写员》,请你们照刚才学习《卡罗纳》一课的方法读一读这个爱的故事。请看读书要求三:认真读读这个故事,你又感受到了哪一种爱呢?有什么收获呢?(出示读书要求三)
3、交流读后的感受。
4、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爱是什么吗?
八、总结下课
同学们,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爱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爱是……让我们拿出自己的情,去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吟唱《爱的奉献》这首歌,让世界充满爱吧!
板书:
23* 卡罗纳
老师、同学、“我”的母亲
庄重严肃 热情爱
卡罗纳
第二篇:人教新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希望能帮助你们。
一、读拼音,写词语。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松()
()龙()脉
()()群书
()()己见
()烛()年
闻()起()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漫:a、水满流出来了;
b、到处,遍布;
c、随便,不受约束。
(1)漫不经心()
(2)漫山遍野()
(3)杯里的水漫出来了()
四、按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正月梅花香又香,________________。
(2)雾锁山头山锁雾,________________。
(3)丁丁冬冬泉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奔腾 沸腾
1、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起来了。霎时,潮头()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
观赏 欣赏
2、妈妈站在花坛边,()着盛开的牡丹。
3、我们到音乐厅()音乐。
平静 冷静 寂静 安静
4、上课铃响了,教室里顿时()下来。
5、在一片赞扬声中,我们的头脑要保持()。
6、夜深了,四周一片(),我们的罗老师还在伏案工作。
7、掌声雷动,过了好久,剧场才恢复()。
六、习作
自己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内容与学情分析】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富有奇丽色彩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歌颂了盘古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本文语言极具特色,第二段的对偶句和第四段的排比句带有鲜明的语言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孩子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典范。神话故事本身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仿说、仿写练习。【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混沌、猛劈、缓缓、逐渐、四肢、肌肤、滋润、血液、创造、祖宗”这十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3.初步感知对偶和排比的句式特点,能展开想象,模仿第四段的句式进行仿说、仿写。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重点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难点:运用第四自然段的句式仿写一段话。【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情况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2.检查词语
(1)出示生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指导。混沌
猛劈
缓缓
逐渐
四肢
肌肤
滋润
血液
创造
祖宗
(2)理解词语“混沌”是什么意思呢?“宇宙混沌一片”是什么样子?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句子,品味语言特点。
这混沌一片的天地被盘古劈开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画出文中句子。(1)课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句子,通过读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句子中的反义词及同义词,感受对偶句的特点,体会句式的工整。)(2)出示课件:______的东西,______上升,变成了天; _______的东西,______下降,变成了地。
“这样,还会不会读?”,加上手势,想象着画面,再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想象句子描述的画面,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重点句的表达特点。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你喜欢的或感到有特点的句子。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它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老师引读,随机理解以下词组“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滋润万物的雨露”,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同位互相读读。通过朗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实践中逐步感知排比句在表达上的特点,不讲“排比句”术语,只是体会文中连续用几个“他的什么变成了什么”,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
(3)指名读,其他学生听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文字,想画面,落实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2.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仿写
(1)盘古的身体仅仅只发生了这些变化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
(2)想象一下,盘古的身体还有哪些部分会发生变化?运用下列句式写话。
“他的_______变成了_______的_________,他的_______变成了_______的_________,他的_______变成了_______的____(3)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3.回归整体,朗读全文,感受盘古的奉献精神,把故事将给同学听。
四、布置作业
1、上网搜集《盘古开天地》的视频观看,进一步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致彪
一、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本册教材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
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课时。其中,预习模块2课时,理解内容2课时,领悟表达2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2课时,语文实践2课时,读书交流2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和感悟文本的能力,但是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文章的概括能力缺乏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对文本感知、感悟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探索,动笔动脑,读中感悟,互动体验。
三、教学策略
1.教师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注意倾听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独特的感悟,不随意中断,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
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得的快乐和给予的快乐”两个过程。在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阐述见解时,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给予是快乐的”,在不同层次、不同方法的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并加深情感体验。
四、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间隔、懒惰、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袭击、空旷”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谊,能获得“人间真情”的体验。4.多读、多想、多体会并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5.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培养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心理感受,从字里行间感受
人物美好的心灵。
难点:体会并学习作者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方法。
设计理念
教师首先导入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间真情?人间真情包括哪些?书本中的几篇文章分别表现了哪些人间真情?然后围绕单元主题“人间真情”,让学生阅读反映人间真情的文章,参加体现人间真情的实践活动,这就把课堂教学和阅读、写作、实践活动有机的整合起来了。教学流程: 模块一:预习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1.谈话揭示单元主题,激发其学习兴趣
2.自由读 文,使学生对“人间真情”有初步的了解。
二、自学字词
1.自由读本单元课文,利用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识字解词。2.小组合作学习识记文中的生字和词语,并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简要概括每篇文章的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画上“ ”,读不懂的地方做上“ ”遇到难题,也可以跟老师交流。
四、师生互动,了解预习情况。1.学生整理预习成果,对照要求自评。
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句等,没解决的提出请教。
2.学生在组内互相检查,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词词理解。3.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指名接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五、交流初步感受。
模块二:理解内容 板块一:学习古诗
一、朗读诗文,理解大意。
1.朗读古诗 2.交流理解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想画面、观插图、查资料等。)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引导学生利用以上方法理解诗的意思,同桌互助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各组交流汇报。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1.图文对照,理解古诗。2.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板块二:学习《搭石》
一、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什么是搭石?搭石是做什么用的?在什么地方搭石?谁搭石?怎样搭石?怎样过搭石?
3.学生合作读课文。
讨论:围绕“搭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4.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此段,边读边想象;如果是自己过搭石,什么情形?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此段,描述自己想象的内容。(捕捉学生发言中让人感觉到美的词句加
以品味。)
6.小结:下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从更多的地方感受到美!
板块三: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读文思考:
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围绕他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救这个青年很不容易,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2.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很难,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3.默读课文,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4.交流汇报自己的感悟和理解。5.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次朗读课文。
板块四:学习《卡罗纳》
一、朗读课外资料《疯娘》,激起感情共鸣。
二、引入新课,借情朗读。
引语:失去母亲的痛苦是巨大的,我们如何去帮助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呢?文章《卡罗纳》告诉我们很多。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并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地方。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最感人的地方。
2.指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地方读出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在书上。
模块三:领悟表达模块
一、领悟诗情。
导入:
元二与王维到底是怎样的一对朋友呢?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
出来的。1.交流回报读诗收获
抓“劝”“更”“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
抓“雨”“柳”,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
2.配乐朗读古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
二、方法运用,自主解读。
1.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
四、研讨课文,寻找美。
1.同学们在四篇课文划出表现美的句子,说说在这些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说出美和感受 3.通过有感情的读、说,表现美。
五、默读思考,体会写法。
1.在《卡罗纳》一文中作者是通过写什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悲痛的形象?
2.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3.小结方法:
作者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悲伤的
卡罗纳。
模块四:整本书阅读
课前准备:
熟读《长袜子皮皮》,填写读书汇报单。
内容简介
这是关于一个奇怪小姑娘和她奇怪生活的故事。她有两个好朋友,有一只猴子和一匹马,还有一大箱的金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她有无人可敌的力气。这些东西就足够这个小女孩自由自在的,继续做她那个“永远也不长大”的梦了。其实皮皮的梦,也就是林格伦本人的梦想。她虽然没有找到那可以留住岁月的“魔法豌豆”,却成功地用自己的作品,为全世界的孩子,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童年伙伴。
阅读要点
《长袜子皮皮》这本书,情节上是互不联系,独立成体的。读书交流过程就是引导孩子回顾细节,通过谈友情、亲情以及我们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让孩子做到能够自由表达,谈出自己的想法,通过深入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获得
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
活动设计
一、认识皮皮
引语:同学们,最近我认识了一位小姑娘,这个小姑娘可了不起了!她能将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勇士摔倒在地上;她从不害怕小偷和强盗;她常说,她的妈妈是天使,她的爸爸是黑人国王„„总之一句话,她是我见过的孩子中最特别的一个。你们信吗?她就是这本书里的主人
公—长袜子皮皮,你们相认识她吗?
1.出示《长袜子皮皮》一书,简单介绍一下故事内容及作者情况。
2.欣赏其中的精彩片段。
3.听了刚才老师的介绍,皮皮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4.交流讨论:你喜欢皮皮这样的孩子吗?你喜欢皮皮的这种生活吗?
二、问题交流
1.你最想参与皮皮经历的哪件事?请将这件事复述下来。2.听说皮皮又要去航海了,这次她去成了吗?杜米和阿尼卡怎么办? 3.你想和皮皮一起去霍屯督岛吗?在岛上发生的哪些事情最让你羡慕?
4.皮皮和伙伴们离开霍屯督岛心情怎样?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5.你喜欢皮皮这样的孩子吗?你喜欢皮皮的生活吗?为什么
三、交流总结
把自己的收获或最想说的话写到读书笔记上。
模块五: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播放古典乐曲《忆故人》激发兴趣激情。
1.导入新课:
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碧空,银星素月、青松翠竹、绿叶红花等以色彩之美吸引着诗人。例如倡导“诗中有画”的王维曾说自己“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古人做诗,很善于运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去寻找诗中的风景。
2.谈一谈欣赏完音乐后想到了那些古诗。
二、小组分类展示古诗词 1.古诗词中的山水风景 2.古诗词中的离情送别 3.古诗词中的风花雪月
4.古诗词中的春夏秋冬
三、小组诗朗诵古诗词
1.为自己喜爱的诗歌配乐,创设情景并朗诵。
2.组织诗歌朗诵比赛。3.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四、课外延伸
1.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哪些类型的诗词?
模块六:口语交际与习作
学习流程
一、师生交流
导语引入: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困难和烦恼,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也希望我们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那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搜索你感谢他人、安慰他人的事情。
1.全班汇报交流。
二、创设情境,练习交流。1.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放学时下起了雨,一个小女孩滑倒了,刘强快步走上去扶起了小女孩,小女孩的妈妈说:
“„„”。
2.如果遇到这种事,应如何去感谢,又怎样去安慰呢?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三、小组创设生活情境,学会灵活运用 1.小组合作创设一个生活情景,进行语言练习。2.小组合作进行汇报,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师生评选优秀奖。
4.小结:
人间自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四、导入习作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一幅跟亲人有关的图,这幅图的名字有一个“亲”字,叫做《胜似亲
人》。
1.理解“胜似亲人”。2.出示图文,理解图意。
3.师生交流看到内容,猜测图中人物关系。
4.仔细看图,明确习作要求。
五、画外联想,丰富内容.1.指导图前想象和图后想象。
2.小组交流、汇报。3.全班交流。4.提示写法、动笔习作。
六、回顾要求,组内评改。
1.细读自己的习作,改正文中的错别字,还要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由学生自己在班上朗读,并说一说自己这样写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七、自我修改。
模块七:单元检测
一、我做小编辑。
○1我们是多么爱雪啊,我们推雪人,打雪扙,在银白的世界里尽情地悠戏。○2下雪了,我向窗外望去。
○3树是白色的,房子是白色的,就连整个校园也都是白色的,一片白色,美极了。○4从天而降的雪花,好像千万只白色的胡蝶欢快的来到大地,世界吨时变得白芒芒的。
1.马虎的小作者写错了很多字,请你用“ ”画出来,并帮他改正过来。
2.文中有一个病句请你用“ ”画出来,并帮他修改一下。
3.短文的写作顺序不合理,你能帮着调整一下吗?把正确顺序的序号填在横线
上:
二、小作文:失物招领 已知信息:手套一副
要求:假设你拾到一副手套,要写一个公告找到失主,那你会把那些要素写清楚呢?思考清
楚之后再动笔。
第五篇:人教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编排,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个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本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这一组的教学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教学时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在进行本组课文第一课《巨人的花园》的教学开始,我就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童话教育,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童话。为语文园地三的写童话进行教学铺垫。
《巨人的花园》中,作者通过巨人细节的描写来表现巨人心里的变化。通过对巨人细节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巨人的心里变化。也在这个过程中,教导学生学习从一个人某个细节去表现这个人的心理变化。将作文的教学融入到平常的阅读教学当中。
本组课文中的《去年的树》,通过对话的方式展开文章。这样的写作方式是学生很少接触的,这里面也涉及到很多标点符号的使用。在教学这篇课文中,我一直很注重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对话这种方式去将自己编的故事写出来。但是在教学当中,我以为学生已经学会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是冒号和双引号的使用。在之后的学生作文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仍然迷迷糊糊,不知道应该怎么在作文格子里面书写标点符号。
教完这个单元的课文,我发现如果想要编写出好的童话,学生的阅读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而现在,学生普遍都不喜欢读书,因而阅读量也不够,在编写童话的时候,常常出现故事瞎编,没有内容,很空洞。对此,我真的很措手无策,可是为了让学生还是能够写出童话来,也只能够借助于作文书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