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 反思档
《问银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真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学会其中的6个一类生字,会认5个一类生字和8个二类生字。
2、在诵读诗歌中培养孩子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3、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发展语言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和识记6个一类生字 教学难点:
6个形声字银、很、狠、恨、跟、根的区别
教学准备:银河图片及诗歌的课件、练习的课件、指导书写的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诵读诗歌:
(大屏幕出示银河图)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银河)那谁能说一说银河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问银河》,(师在黑板中书写题目)诗歌中都问了银河哪些问题呢?听老师来读一遍这首诗歌。
1、师配乐范读。(大屏幕中出现诗歌)
下面大家跟老师来读一遍,注意每个字的读音。
2、师领读。
诗歌中有些字的读音大家都不熟悉,下面大家来跟老师读一下。(师领读一、二类字的读音)
二、投入感情、指导朗读:
1、下面大家看一下,诗歌中都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那你们想一想读这些问题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呀?(读出问的语气)那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指生读)大家跟老师来读一遍。再找生读。
2、大家想一想读这首诗歌时,我们除了要把问句的语气读出来除外,还应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范读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引导学生说出应带着恳求得到银河回答,带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的思想感情。)指生范读、师领读、再找生读。
3、好,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和那种读问句时疑问的语气把这首诗歌在下面自由的练习读一读。(生练习读)
4、下面老师找一组同学开火车来读一读,哪组愿来试一试。哪组能读的比他们更好,老师再找一组来读一读。
5、那么,谁能把这首诗歌完整的给大家读一读?(指读2名)之后男、女生比赛读一遍。
6、下面我们来看第一小节,“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之后作者问了银河中有没有我们陆地上的海水和海水中的一些小生物。我们接着看第二小节,“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之后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对,表示作者还有许多问题要问。)现在,老师请你发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小作者还会问银河哪些问题呢?帮小作者把第二小节补充完整。(让孩子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7、大家想象力真丰富,说的都不错,那么银河里到底都有什么呢?(让孩子猜想)银河里还有很多秘密,老师希望大家现在努力学习,将来能探索出银河中更多的秘密!
间休《数星星》
三、识记一类生字,学认二类生字:
1、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一类生字,大家看,题目中有一个一类生字是什么?(银)谁来拼读一下银字的音节?(师写音节)(师再写生字,边写边问)银是什么结构的字呀?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告诉学生右边的这个字念艮,并领读2遍)齐读一遍。这个银是哪个银呢?(给银组词:金银、银色、银子)
2、大家看,这个银字(师演示)老师把左边的钅字旁拿掉,换上双人旁,谁认识?(师加音)开火车读一组。老师告诉大家这个很是很多、很少、很高、很大、很好的很。
3、接着看这个银字,如果老师把钅字旁拿掉,换上一个犭旁,谁认识,念什么?(师写生字)它和很是同音字,老师告诉大家犭的字多表示与兽类有关,那么这个狠应是哪个狠呢?(声扩词:狠心、狠毒、凶狠)
4、大家再看,这个艮字,老师再给它加上忄旁,谁认识?对,念恨,大家齐读。忄旁的字多表示与心理状态有关,那么,这个恨字表示哪种心理状态呢?下面大家把字典拿出来,查一查这个恨字。(让学生看着字典说意思,并扩词:可恨、恨之入骨)
5、大家再看,这个艮字,如果老师给它加上一个足字旁,念什么?对,跟(师贴字卡),一齐拼一下它的音节。(师写音节。如果老师给它加上一个木字旁,年什么呢?对,也念根。那么,大家看,这两个字右半部分是相同的,读音又是相同的,我们可怎么区分他们呢?他们都是哪个跟(根)呢?(引导学生从形声字的角度说出跟是脚跟、跟从、高跟儿的跟,根是树根、根部、根本的根)
6、这6个一类字的写法很相象,读音也相似,但我们根据它是形声字的特点就很容易把它们区分开。下面老师找一名同学到前面领读一遍。我们再来同桌开火车读一遍。(一人读字,一人组词)
7、大家看大屏幕,在诗歌中还有5个一类生字,老师是用白色笔写的,在书中把它画出来,之后读一读。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在诗歌中读一读。老师把它们请到了字卡上,谁能来读一读?
8、在诗歌中老师用黄色笔写的是二类生字,在书中用三角形把它画出来,同桌间互相读一读。之后师出示字卡,指生领读、齐读。
四、练习巩固、指导书写;
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大屏幕出示练习课件)小花猫来到河边去钓鱼,钓鱼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还要把鱼身上的字和词都读对才可以,我们来帮帮小花猫好不好?(读6个一类字及其组成的词)
2、下面大家把虚宫格本打开,我们一起来写一个一类生字“银”。大家先看大屏幕,看一看银字的每一笔都在虚宫格中的哪个位置。(生看大屏幕)之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虚宫格中书写“银”字。
3、最后,请大家把书打开,让我们带着感情一齐把这首诗歌读一遍。
《问银河》教学反思
《问银河》是一首文学性很强的儿童诗,全诗四个小节都以提问题的方式抒发小作者看银河的感想。第一节问银河的名字,第二节问小动物,第三节问天气,第四节问是否邀请小朋友去做客。整首诗不但体现了儿童天真、善良、亲和大自然的天性,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
我主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来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环节。
首先,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课始美丽的星空动画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星空的神奇美丽。
其次,识字教学中的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在识字中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识字能力。尤其最后的写字环节,先通过大屏幕展示生字的笔画笔顺,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交流写字的要点。再通过老师范写,学生进行书空练习,掌握书写的方法,从而为接下来的学生独立书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个写字教学环节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再次,“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任务,而且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任。必须将感悟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于是,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的样子,也向银河提一些问题,进行想象思维的训练。小朋友们立刻冒出了一肚子的问题。有的孩子问: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多少颗小星星?有的问: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有多长?有的问: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有多大?那里风景美吗?有的问:银河,银河,你的家在哪儿?有的问: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离我们有多远?等许多有趣的问题。我想,此时我们所看重的应该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孩子的思维得到了最自由的发散,所以我对所有的问题都应给予了赞扬。
我想这堂课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没能很好地与学生融在一起,缺少了亲切温和,却多了一份冷冷的理智。因此从这节课中我悟出:首先只有教师充满激情,才会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其次,教师亲切的语言,微笑的表情,鼓励的眼神会使整堂课的教学在一种轻松、愉快、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学习组织者,学生就在这样一个组织者的引导下,才有可能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第二篇:11月份教学反思档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涂前华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这一节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并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以一个具体的情景为主线,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主题图中进行教学。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与之相对应的估算.而且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在教学上就转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主题图中的气球把整堂课的口算和估算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熟悉的情景中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讲清80÷20的算理。我想班里中下水平的学生在80÷20等于4还是40时,肯定会出错,因此算理的讲解应该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验小学听了胡学军老师的课后,我发现他采用的“说计算”的方法很好,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明白了算理,因此我也借鉴了他的做法,让学生说想法,并教学生怎么说,说完整,这样,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了为什么计算80÷20可以计算8÷2。课堂上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学生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并让学生明白了方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3、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我感到整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细致、到位,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练习设计的具有层次性,扎实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连班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并且通过作业发现效果也不错,我非常高兴,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我相信学生也和我一样,也有这种感觉。
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
涂前华
今天我讲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感觉教学效果不太好,反思教学过程,感悟颇多。早就听有经验的老师说过,这堂课不太好上,学生们接受的要慢一些,今天看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来教学设计就有点生硬、过程无趣,学生迟迟找不到感觉和好的方法,只有一步一步慢慢引导。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就是试商。课上我先让学生回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孩子们能够说出要先从最高位开始除起,最高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时,学生已经有了口算的基础,在试商时,学生按老师要求先把想的内容写下来,例如:245÷60=?想:60×4=240,240最接近245,所以商试4。再例如:189÷29=?想:把29看成30的话,30×6=180,180最接近189,那么商试6。接着还需理解两位数除法中,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商写在个位;而当前两位够除时,就要先除前两位、商写在十位,例如:
318÷15=?就是这样。通过多次巩固商书写的位置和除的顺序的基本问题学生基本解决。之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例1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例3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例4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时,在试商过程中,一般都要调商,往往要经过多次调试方能求出商数来。尽管教学时总结出了“用四舍”时,因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试商时可比原来想的商小1,而“五入”时,因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试商时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还是感到很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
课上,特别针对试商、调商进行了大量练习,尤其是对于除数是24、25、26等的题进行了强调,例如:195÷26=?把26想成25,25×8=200,所以商试7。之后巩固记忆25×4=100、25×5=125、25×6=150、25×7=175,25×8=200
等。课后,通过学生的作业,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又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另外,在做完题后,让学生加上了验算,使其能够自我验证,自我检查,反而出错的几率小了很多。然后还让学生每天花上几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为笔算打好基础。总之,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教学中,“四舍五入”法、口算法、同头试商法和折半商五法可视其情况挑选应用,可以互相弥补,相得益彰,得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2)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其中,在信息窗3的计算中,372÷62涉及到了试商和调商的知识,所以作为例题的教学,其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试商、调商的方法.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可以运用以下的方案进行。
(一)创造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对于计算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计算课难,学会不容易,学好更不容易.尤其是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很多新的知识点,如商的定位,试商,调商,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算理的理解等方面都有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着重从实际生活事例引入新课,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设了一个教师买书的故事情境.这样可以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在相对熟悉的问题情景下,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二)尽量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我尽量的为学生多创造了一些有利于他们发展,有利于他们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他们交流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知识.比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让学生到讲台进行板演,这样做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对于他们做错的题,我让全班同学进行集体改正,这样做可以避免其余同学产生同样的错误.在进行完板演后,对于一些没有出现的或个别的错误,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同桌之间分析一下错误的原因,找一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这时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讨论活动中,通过讨论发现了错误的原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尽量地做到“做,说,评,改”四位一体相结合.我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爱上计算课,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三)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观察平时的计算教学发现: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会做不会说,言行不一致,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法则,从而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仍旧很多.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和总结.这一节课的教学,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进行探讨,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再经过练习巩固这几种方法,使他们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试商方法.十一月月份班级工作反思
涂前华
开学已经两个月了,面对千头万绪的班级工作每日都在进行
自我的反思和回顾。想起来总有一些成功和不成功的地方。11月份以来我感觉自己做的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就是对班级卫生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前两个月每天老师惦记的事自己班级的清洁卫生搞清白没。只要老师不亲自去光临卫生区域总会存在一些问题,要么有的地方没扫就是还有一些垃圾没撮。面对这一情况,本月的第一周我就对原来的清洁值日表进行了改进,将每一天的清洁卫生区域进行了细致的分块,比如一到六个小组清扫、教室的前后清扫,走廊的清扫,还有教室的前后的清扫,都逐一的具体到每一个同学。还有谁抹课桌桌椅,谁洒水,也分工到人。同时每一个人的职责也更加的明确。这样一来效果果然不同,孩子们每天来了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晓得自己的职责和区域,并把自己的清洁区域搞的清清白白。有的孩子做的快的还帮助其他的同学做。教室每天也不会像前两个月那样的辛苦,效果反而要比以前好了。通过这件事情我感觉只进行有科学的班级工作管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3-11-28
第三篇:《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档
一、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因此,在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教学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其的表达作用,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3.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以及徐霞客、叶圣陶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背诵、想象等多种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之壮美,体会大自然无限生机的魅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词句,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特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准确使用词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像,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顺;
(2)读文思考: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2.反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指导朗读。(2)多形式,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假如你是老师,就课文内容,你想给同学提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指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介绍徐霞客,理解“沉醉”。
提问:是什么让徐霞客和作者“完全沉醉”了?
(三)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默读课文,勾画:黄果树瀑布是什么让人沉醉?
2.交流体会,指导读文2──4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机调整读文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第2─3自然段
(1)生读文,感受瀑布声音“渐近渐响”和形态壮美的特点。
(2)多媒体出示语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打比方在句中的表达作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3)填空,练习延伸。多媒体出示句子: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像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沉醉”,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1)生读文谈体会。
(2)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勾画:“奇”在哪里?
(3)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体会水花“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开浮游”。(4)指导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结,体会黄果树的壮美景象让人“沉醉”。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可增加5──7自然段内容的交流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认真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2.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几句话,用上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景物的声音或形态。
附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通过朗读等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感受黄果树瀑布壮美,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词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缝隙、悬挂、沉醉、掩映、气势非凡、2.总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像让人沉醉。3.导入新课:读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自由读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2.生交流,师指导。
(1)“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作者观察瀑布的位置发生变化。学习写作方法:这种按游览顺序而写的方法叫“移步换景”。(2)不仅有作者的所见、所闻,还有作者的所感,借物抒情。黄果树瀑布壮美的气势、轰鸣的声浪挟着大自然那无限生机,给人以性情的陶冶,更令人“沉醉”。
3.品读重点句子,有感情朗读。
(1)生默读课文,勾画:体现大自然无限生机的句子。(2)读句子,谈体会,学习表达方法。·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①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瀑布落入谷底跳起的水珠直打到我们的脸上……,还会舒服吗? ②填词练习。(课后练习3)
③指导在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舒服极了。·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①读《望庐山瀑布》,作比较,体会形态壮美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②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①播放瀑布的声音,说说你听见了什么?心情怎样? ②有感情朗读句子,指导“灌满”。
(3)指导朗诵第7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①师描述黄果树瀑布非凡的气势,轰鸣的声浪,生闭目想像。②面对大自然的这部杰作,你想说点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把瀑布看作一个人,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豁达、开朗……,体会“胸膛”像“张开的山谷”。)③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回扣“沉醉”。
1.课件演示:徐霞客记录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2.齐读第8自然段。
(四)拓展
1.课件演示:中国著名的瀑布
2.交流描写瀑布的经典诗文:叶圣陶《瀑布》 3.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感受:灌满活力 移步换景 借物抒情
作者简介:
陈世凯男,生于1978年11月,1998年参加教育工作,贵州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贵州省毕节地区金沙县城关二小一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曾获贵州省第三届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一等奖,贵州省首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现对本学期语文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围绕以下方面进行的:(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2、)读中悟情,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3、)架起课内课外的桥梁。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西游记》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二、这次考试之所以没有考好,总结原因如下: 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答题习惯,考试的时候审题不认真,答题粗心大意,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大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好的检查方法,检查了几遍却没有收获,有很多明显的错别字也没有发现,导致被扣分。
3、大部分同学课内阅读题答得很好,而课外阅读题却做得不理想。
4、部分同学作文时审题粗心,没有抓住中心要求,习作中没有联系实际生活举例,导致作文太短,缺乏真情实感。
三、提高教学的措施:
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4、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5、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6、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任课教师 罗春艳
2012年1月17日
第五篇:《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档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皇寺中学 张玉鑫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从而进一步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分析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采矿业和冶金工业的实例,感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义。
3.举例说出澳大利亚在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培养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画图”,锻炼自己画地理简图的能力,提升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2.通过读图、析图的学习过程,学会观察地图并用地图链接课文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提升运用图表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关注可持续发展观,学会认识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升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给以思维美和发现美的享受,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3.通过关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探究活动,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领悟到学习有用地理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成因的探索。
2.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原因分析。
■教学模式、策略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作为平台呈现多幅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景观及动物资料,首先给学生的视觉感官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在教师引导下探究现象背后的成因。选取的几段录像提供了大量动态、详实的资料,帮助学生直观、高效地提取有用信息,了解相关地理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了解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澳大利亚的风光录像,让学生观赏。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给大家放了一段澳大利亚的风光,这个国家美丽吗?大家想不想到这个国家旅游?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而奇特的国度,领略她独特的魅力!
一、关注位置
展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让学生借助地图,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学生: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位于热带和南温带。
多媒体展示:
二、图说领土组成展示地图,让学生指出澳大利亚的领土组成和首都。同时明确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多媒体展示:
三、感受魅力旅游
(一)第一站──悉尼野生动物园
播放《悉尼野生动物园》视频。
出示图文资料: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提问:听当地的导游说,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刚才看到的这些动物,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大陆漂移示意图》和补充材料分析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
提问:同样处于孤立状态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有生物呢?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视频中获取地理信息。利用文字资料,让学生整体感知澳大利亚的古老生物。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探究其古老生物的形成原因。利用对比方法,拓展知识,进一步理解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的形成原因。
承接:澳大利亚不仅有特有的动物,而且也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民族风俗,当地导游带我们来到了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农场,在这里,我们伴着剪羊毛的歌声欣赏一段精彩的《剪羊毛》表演(播放剪羊毛视频)。当地人说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第二站──墨尔本农场
请同学们看一组资料。(多媒体展示澳大利亚羊毛产量和羊肉出口量的比重),这个资料说明什么?
多媒体展示:
因此,“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一美称澳大利亚是当之无愧的!讲述:澳大利亚不仅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与小麦出口国。
察“颜”观“色”看地形(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地形区的颜色不同)。
学生: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大分水岭。
明眸慧眼找气候。
学生: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呈半环状分布。
矛盾意见的产生:在选牧羊场地时发生矛盾,两同学看着地形图和降水量图,产生了不同观点:“中部的大平原一定适合放牧。”“可这里的降水量太少了。”同时呈现地形图和降水量图。
做一个精明的农场主:如果你是位澳大利亚牧场主,从地形、气候角度考虑,你会把牧场建在何处?引导学生进入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认识。
多媒体展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
教师小结:大家的介绍都很精彩,从刚才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所以,澳大利亚70%的养只,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带,而其他地区的羊只数量很少。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了农牧业,形成了四个农牧业区。
学生活动:出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开展四个农牧业区连连看活动。
拓展: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也是以畜牧业为主,通过这次澳大利亚的旅游考察,你认为我国西部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设计意图:播放剪羊毛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利用图文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图表印证澳大利亚养羊业在世界中的地位。小组合作探究自然要素对农
牧业分布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进行拓展提升,注重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充分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四、你来探宝
展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找找有哪些矿产资源,归纳总结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特点,读图说出煤矿和铁矿的分布特点及好处。
学生: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沿海分布,交通便利,便于出口。
多媒体展示:
自读课文,了解澳大利亚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情况。
提问: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学生:澳大利亚矿产丰富,储量和产量都很大,矿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
多媒体展示:
让学生借助地图,找出主要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总结城市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学生: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开发历史较早。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因为难度不大,所以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读图得出结论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