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试卷A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流程
1、教材分析:分析本框题在本课、本单元、本教材中的地位;
2、学情分析: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本框题的优势、劣势;
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友情提示:知识目标要围绕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相关标准确定;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切忌假大空、要具体到每一节学习过程中能力情感的提升,不要千篇一律;
4、教学重难点:紧紧依靠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拟定;
5、教学方法:新课堂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6、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媒体有:黑板擦、黑板、粉笔、教材;现代教学媒体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音像、课件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何种教学媒体最适用,避免单一化,但是更不能从满堂灌变成满堂放)。
7、教学时数:课时分析;
8、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体现着整个教学设计的理念。例如: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导课——讲授——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师生总结——布置作业。注意要提前准备好合适的问题、布置好相应的课堂教学环境。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课前选题----课前分组——选好组长——明确分工——讨论完善——形成方案行动——实施研究——课堂陈述反驳——总结反思
2、�教学目标是如何分类的,其分别有什么意义?
(一)教学目标分类
根据中学政治学科特点: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突出体现德育的特色,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写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 在政治学科教学课堂中,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为中学生奠定一个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基础。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知识目标涵盖相关概念、原理、关系等,其在考试中多以选择、简答题呈现。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途径性目标,对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起着纽带桥梁的作用。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其考试多以论述、材料分析、辨析题形式出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中学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所以政治学科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注重对学生情感审美、情感价值方面的培养。教学设计中,这一目标多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和顿悟等的情感层面上,以体现政治课的德育性质和审美本质。我们认为在三维目标中,知识、能力目标是应对中高考的,而情感目标是教学生做人的。
(二)教学目标编写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教育总目标;
2、有利于教师教学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实现科学性、有序性;
3、有利于学生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4、有利于对教与学的评价,为其提供标准和依据。
3、�简要说明说课与授课的区别。
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领导或教学人员阐述自己对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施教方案的理解、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的一种行为方式,此研究活动短时高效,机动灵活,重在分析,注重理论。
一、说课理念和基本规范
说课与上课有密切联系,也有显著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
(1)要求不同:授课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说课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还要问为什么这样教。
(2)对象不同: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而说课对象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同行和领导。
4、�列举几类中学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中学政治课常用教学方法 1.语言类:
(1)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的表达,系统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思想观点和发展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可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四种具体的形式。
教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中学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讲授中学政治学科要有思想性、生活性、人文性、综合性;②讲授时要系统连贯、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突出重点;③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设计有开放性和开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思考和共鸣;④讲授语言准确凝练、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要精心准备,不要随意盲目;⑤讲授语速适中,要有节奏感,要善于用好板书。
(2)谈话法: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回答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可分为:启发式谈话、问答式谈话和指导性谈话三种形式。基本要求是:①对学生应具备谈话内容所需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在课前通过调研做到心中有数;②谈话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行的计划,有条不紊;③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度,要有针对性;④要创造有利于谈话的民主和谐的氛围;⑤教师要精心组织,善于引导,紧紧围绕谈话的中心来进行;⑥要做好谈话的总结。2.直观类
(1)演示法:指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实物、教具或通过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验证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分为: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图画、图表、地图的演示,实验、幻灯片、电影、视频、音频的演示,教师的演唱、教师示范动作的演示等等。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演示的目的,选择演示教具,做好演示准备;②在演示时,要注意演示对象摆放的位置和初始的时间;③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④在演示过程中要适当配合优美的讲解;⑤要控制演示对象对学生的五官刺激。
(2)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现场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可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三种。具有以下功能:
3.实践类:
(1)练习法: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类问题,借以巩固消化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可分为: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操作练习。基本要求是:①教师应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使学生对练习由外在要求变为内在的需求;②练习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③掌握正确的练习法,方式多种多样,循序渐进;④保证练习质量,控制数量,让学生不做无用功;⑤及时总结教师与学生的练习;⑥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
(2)实践体验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感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因为没有实践的体验,知识就是陌生的,情感就是虚假的、冰冷的和毫无生气的。中学政治学科开展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和丰富生活阅历,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实践体验法就是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理性指导实践的学习方法。(3)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场所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过去是在理科中使用,在新课改形势下,文科也开始使用)。基本要求是:①教师按照新课标要求,组织学生学好相关教材理论知识;②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实习;③在操作前应说明实习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④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学生掌握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作业;⑤实习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检查作业并评定(包括自评、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4.自学类:
(1)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或参考书以及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可分为:讲读、半读性阅读、独立性阅读;基本要求是:①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的目的、任务、范围和内容;②善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作读书笔记能力,教会学生在书本上做记号和批注,会摘录,会写提纲概要;③教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查找,会看注解。④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选书籍,最终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2)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让班级或小组围绕中心问题各自发表相关看法,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方法(新课改下,小组讨论分为两种形式,固定法和破冰法)。基本要求是:①讨论前,师生共同拟定讨论课题的范围和要求;②教师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访谈、调研、网上信息),帮助学习小组写出发言提纲;③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学生讨论课题展开,防止跑题;④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对其错误观点不要指责,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⑤讨论氛围紧张有序,热烈而不喧闹,掌握好尺度;⑥讨论结束后及时总结,形成正确共识。
5.探究类: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自己的观察思考方式去认识事物,或让学生借助教材及相关材料,亲自探究,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建构和完善自我的体系。基本要求是:①教师适当设计,师生共拟课题;②教师为学生提供必须的资料和学习条件,对学生提问要注意引导思路,耐心等待,不要过早下结论;③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问题,使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新鲜感和完成任务的体验,也就是“快乐学习”。
6.体验类:(1)欣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各种客观事物的真善美,从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分为:对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对艺术、音乐的欣赏。
(2)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情境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作为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导学生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情境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事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的人物位置上体验情境。
二、�论述题:(共40分,任选一题作答)
1、�课程资源都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在运用当中如何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1、概念:
中学政治学科课程资源是有利于中学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要素,包括一切对中学政治学科教学有关的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总和。
2、课程资源类型: 按呈现方式不同:(1)文字与音像资源:包括中学政治学科课标、教科书、教学设计、教育学方面的教辅书籍,还包括涉及思想政治和时事政治的书籍、报刊、录音、音像、影视作品等;(2)人力资源:包括政治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3)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课外参观、调查、访谈,也包括课内讨论辩论、演示、模拟等,还包括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集会、报告、经济司法活动、听证会、参与企业或农村生产活动等;(4)信息化资源: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多媒体资料和教学课件等。信息化资源因其独有的共享性、互动性、智能化、容量大等特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
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策略
1.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指在传统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围绕既定的教育方针和课程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探寻和挖掘其他资源。
(1)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教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2)开放性原则:教师不要局限于现存资源,要善于挖掘其他资源;
(3)效益性原则:投入与回报要平衡,要有绿色课堂意识,形成低碳课堂;
(4)差异性原则:由于课堂资源类型多样,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有所侧重;(5)实践性原则:教师应该身体力行,提高自身能力,2.开发策略:
(1)在继承中发展。善于开发传统课程资源:①认真研读教材、课标,对课程内容再开发,不要做教材的“奴隶”;②关心时政,开发时政热点问题;③通过读书看报获取教学资料;(2)拓展主体范围,开发人力资源:①学科教师除开发自身资源外,还要开发不同学科和其他教学资源;②注重开发学生资源,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动机 ;③开发家长、社区、学校、社会各界人士资源。
(3)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实践活动资源:①联系学生实践活动,开发实践资源;②关注社会生活,开发社区实践资源;③通过研究性学习开发丰富的实践资源。(4)利用网络资源,合理开发网上资源。
(5)注重教学过程,开发深层次、非教学资源。
3.课程资源利用原则:指教师对已经占有的资源,合理充分使用,深入挖掘其中奥妙。(1)导向性原则;(2)时代性原则;(3)兴趣性原则;(4)适用性原则;(5)优先性原则。
4.课程资源的利用策略:
(1)围绕目标,明确方向性;(2)精心筛选,注重针对性;(3)贴近生活,突出实践性;(4)因地制宜,体现独特性;(5)交流共享,增强活动性;
2、�阐述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试卷B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什么是教学设计?它具有哪些特点?
具体说,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将现代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原理转化为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并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优化课程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安排和布局合理的教学流程,同时对自身设计出的过程作出适当的教学评价,对这一系列环节的策划就是教学设计。
简言之,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如何教、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一种系统化的操作方案。
教学设计强调系统的方法:
教学设计从教学中如何教入手,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进行了科学、客观地分析,然后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着眼,确定微观、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适用的教学媒体,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学科最新动态),然后巧妙地构建教学流程,进行课程实施。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备课以教材和大纲为出发点,现代教学设计则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教学设计一定要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才能有的放矢。由于初中生知识的储备、学科的水平、实践的履历要比高中生差,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选用的案例必须是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案例且和考纲教纲密切的案例,要体现幽默性、趣味性,生活性和集约型,并且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例如兴趣、爱好、学习风格、性格等)。
2、�教学设计当中的学情分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学情分析: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本框题的优势、劣势;
1、了解学生原则
教学设计过程中,政治学科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详细分析,分析其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潜力、个体差异性等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
专题四� 学情分析(学习需要和学习分析)
一、学习需要的含义和具体内容
1、学习需要的含义
学习需要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也是学生目前的学业水平与期望学生达到学业水平之间的差距。这里的期望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从宏观上看是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从中观上说是学校、班级、教师、家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从微观上言是学生对自己的要求。
2、学习需要的内容
学习需要主要是为了解决“为什么教”而不是“教什么”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1)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疑难等。
(2)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期望水平间的差距,并着力提出缩小差距的路径。(3)�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更好的制定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整个认识基础;(2)�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相关领域或科目所具备的知识基础;(3)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具体知识点层次上所具备的知识基础;)
2、学生学习兴趣(授课时观察学生的眼神和注意力;从作业及其错误修改中; 从考试测验中; 找学生个别谈话了解当中; 师生共情性体验及教师设身处地,互换位置体验学生的兴趣。)
3、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个人的价值追求;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群体氛围; 意志力; 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多用积极向上,激昂的教学案例,少用反面的教学案例);)
4、学生学习风格(信息加工风格、社会性需求、环境与情绪需要、感知或接收刺激所用的感官的情境)
三、学生分析的其他要素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学情分析除了上述要素外,还有下列背景信息值得分析。1.� 学生个体的身体状况; 2.� 学生家庭背景状况(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抚养的家庭)3.� 学生的同伴情况; 4.� 学生班级总体情况(学风和班风); 5.� 学生性别情况,男女生学习习惯、爱好科目、技能、理想、批评方式等。
3、�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2.功能:教学评价不是独立于教学活动之外的,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教学评价有其他教学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
(1)诊断功能:对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既可以了解教师教的效果,还可以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普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可以反映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和缺陷;
(2)强化功能: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和学生学有强化功能,通过教学活动,了解教师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探索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效;
(3)反馈功能:通过教学评价使师生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发现教和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明确影响教和学成效的症结所在;
(4)调节功能: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生学有调节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进一步完善教学实施方案,学生可以通过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完善学习计划。�
4、�目前我国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三)目前我国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虚无,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中;
2、重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教学目标过于宏大、宽泛、不具体,脱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
4、教学目标错位;
5、教学目标撰写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万课一面,没有呈现别具一格;
6、教学目标陈述偏离行为主体。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陈述教学目标时,常用的句式往往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让学生知道……认识……”,在这样的陈述中,学生是“使能者”,学生是“接收器”。教师是否具备“使能”的能力将成为评价课堂教学行为的观测点,学生反倒成了教师教学能力的佐证。
行为目标的表述应该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教学目标的表述中,行为主体是可以省略的,但是从逻辑判断上来说,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过多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描述。
三、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1、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明确地编写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制定宜小不宜大,应该是具体和微观的描述,切忌宏观和宽泛;
3、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生活和学习实际,切忌含糊其辞,东拉西扯;
4、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灵活多样,切忌照搬硬拼,不切实际;
5、教学目标的编写应该科学规范,切忌主观随意,不应把随心所欲视为创新;
二、�论述题:(共40分,任选一题作答)
1、�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存在哪些问题,请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2、�从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谈谈你对现代教学媒体的认识。
第二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预见性的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是政治教师根据现代教育、教学观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原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材,按照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作出预期的、全方位的策划活动。
目标定向原理: 指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激励、调控功能,以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来组织、规范、评价、调节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
变量控制原理:指通过设计和调整一些较易改变的教学要素来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认知前提: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一系列带有认知特点的已有学习的基础上的,每一学习任务都具有某些所需的必要学习。即前一必要学习是下一必要学习的必要条件。简答与论述:
学科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1、20世纪60年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勃兴,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跻身世界教育改革的前沿。
2、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全面的改革、具有改革特色的教学经验、教学成果,孕育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原型。
3、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时代的主旋律,全面科学的设计是时代的客观要求。用理性眼光,从中抽象出带有本学科特色的原型,由经验型逐步走向科学化。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界定的涵义:
1、是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教学结构作预期的、全方位的策划活动,这种策划活动同时存在着专业性和构想性两种属性,旗帜鲜明的表明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德育性。
2、是政治教师根据现代教育观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原理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的全方位设计,它体现了政治教师的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
3、运用系统方法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要素进行精心策划,既有系统性又有层次性。
4、是通过分析《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设定预期目标,并准对具体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策划和构思,必须保持目标性和针对性的相互协调和相辅相成。
5、是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要求动机与效果保持一致。综上所述,专业性与构思性协调一致,科学性、艺术性辩证统一,系统性和层次性的有机结合,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相辅相成,预见性和实效性的和谐组合,这五个基本内涵,从五个方面反映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内涵表现:
1、创造性
2、可操作性
3、科学性
4、动态性
教学设计与教师传统备课的关系:
1、理论基础不同。教学设计理论的立足点是学生的学习,主要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传统备课和教案编制,一直是以凯洛夫的教学论思想为依据。
2、研究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同。教学设计强调的是整体设计,传统备课强调对教材的研究和对教法的研究,忽视对师生自身的研究,忽视对学法研究。
3、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同。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整个教学过程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安排作出全部的计划,有明确的分析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程序,并通过对预期的结果进行分析,使整个操作过程实现模式化,显示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传统备课往往只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产物。
4、教学媒体选择和运用的程度不同。两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内容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操作系统是在传统备课的原型上发展起来的,设计更规范。从形式上看,都采用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形式,但教学设计更强调集体设计与个人设计相结合的程度。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教学原则:方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启发式原则、正面教育原则 学科规律: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统一律、德智统一律、知能统一律、灌输与疏导统一律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1、目标定向原理。
2、变量控制原理
3、整体优化原理
4、系统有序原则
5、反馈矫正原理
目标定向原理要求:
1、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要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措施
3、教学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过程
4、教学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布鲁姆提出影响教学活动三个主要变量:认知的前提能力、情感的前提特性、教学质量
整体性原理要求:
1、要分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
2、研究要素之间的主次关系
3、认真考虑各要素的有机配合,争取最大的合力。有序性原则:
1、知识教学的逻辑顺序
2、能力培养的顺序、师生情意协调的顺序和层次
3、教师教的顺序
4、学生学的顺序
5、各种教学要素的结合
思政学科教学设计的操作原则:
一、目标的科学性原则
1、目标应当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笼统的2、目标应当是可测和便于操作的(1)对理解一级概念提出限定性要求(2)对理解原理提出限定性要求(3)对理解观点提出限定性要求(4)对理解论点的限定性要求
3、目标应当是有层次和递进的4、目标应当有阶段性
5、目标应当是全面的二、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原则
三、认知结构的适应性原则 两基本要求:
1、预测学生的认知基础
2、遵循认知规律
四、能力培养的能动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学设计应做到:(1)相信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发展能力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要求和培养策略(2)在展现知识产生过程中尽可能充分丰富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和思维的积极性(3)设计较为详尽的知识产生过程,适度再现最初发现知识的思维进程,并从教学需要出发进行必要的加工(4)设计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思维矛盾,提示并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开拓前进(5)设计学法。设计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如何观察,如何记忆,如何整理,如何探索等
五、师生情谊的“共振”性原则 所谓情谊“共振”,是指师生情谊上的共鸣。应做到:(1)通过阐述所学知识的意义,激发学习热情(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获取结论,产生论证的内在动机(3)通过揭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本质联系及运动变化,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感情冲动(4)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思维的形成与制作过程,品尝智力劳动的成果,强化继续学习的心理需要(5)通过设计恰如其分的台阶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从而领略成功的喜悦,增强兴趣的持久性(6)通过适当表扬和鼓励促使学生追求战胜困难的愉快,体会解决困难的满足感
六、学生自主参与性原则
七、内容设计的“精要”性原则
八、反馈矫正的及时性原则
要素的操作要点:问题分析、问题确定、选择目标要素,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教学对象生理、心理、学习特征分析,教学对象初始能力评定,确定目标、陈述目标,安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的使用等。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编制、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方案的评价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模式:《课程标准》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社会实际分析、教学目标编制、知识目标编制、能力目标编制、觉悟目标编制、行为目标编制、教学策略制定、教学主体行为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媒体选择与组合、教学与学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内容:
一、《课程标准》分析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认知结构分析
2、学生情意活动分析
3、学生生活背景分析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各种知识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
2、分析教材的情感因素
3、分析教材的呈现方式
4、分析认知前提,找出教学内容的前置知识
5、分析重点、难点和教育点
四、社会实际分析
1、分析党和国家近期出台的方针、政策与所设计课程相关的内容,找出哪些是教材已有所反映的,哪些是教材尚未反映的2、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对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教学目标的编制。目标描述的操作重点:
1、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描述。标准有两点:一是教学目标要能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结果。二是教学目标要成为学习结果的检测标准
2、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描述。不能模棱两可,规范术语
(二)设计的构思阶段
1、教学主体行为设计,包括教师的主导行为和学生的参与行为 教师的主导行为设计程序:1.交代目标2引发动机(积极性调动)3引导探索4指导学校方法 学生的参与行为包括角色扮演、讨论争辩、积极思考、练习巩固、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
2、教学内容设计 是指在教学内容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包括教学内容的划分、选择和组织。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单元、课时、知识点。选择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目标差距来选取教学内容。组织:
1、教学内容的排列组合2、教学内容的呈现
3、教学媒体的选取与组合 选择:
1、服从教学目标需要,适合表现教学内容
2、选择要发挥媒体特长,有利于教学
3、要适合教学对象的特征,符合教学心理规律
4、适应现有的教学条件,方便教师操作演示 组合,把不同教学功能的教学媒体实行有机结合,发挥整体优势。有多种形式,如录像、投影结合、挂图与录音结合 遵循的操作要求:1.体现媒体的互补性,要适当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直观形象,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深化效果的需要
2、组合要满足教学情境的需要3.使媒体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媒体演示的展示呈现特点:
1、针对性
2、启发性
3、效度性
4、逻辑性
5、适时性
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的基本要求:
1、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要合理恰当
3、要具有可操作性
4、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5、要简洁清楚
前言课的独特作用:精彩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优秀的前言课常常会带来潜在的重要影响。
前言课教学目标的指向: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这门课程是讲什么的2、阐释课程意义
3、介绍课程的学习方法 复习课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1、通过知识的归纳和综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2、通过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能力
3、复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
1、要在对某一课或某一阶段教学内容归纳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
2、目标要明确具体
3、目标要有针对性
4、重点应该放在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上
5、目标要注意一定的层次性
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1、学生的自主性
2、教学的活动性
3、内容的广泛性
4、形式的多样性
何种情况下,学生学的最好:
1、当学生有兴趣时
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
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5、力和独自作业能力等)的培养。教学设计评价: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评价设计和总结性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指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是过程评价。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目标是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存在的问题或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6、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
7、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
8、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
9、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许时
10、当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
教学方法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教法设计、学法设计。
教法设计是教师如何教的设计,包括教法的优选和组合。
优选的操作要求:
1、从教学目标和任务出发优选教法
2、从教学内容出发优选教法
3、从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出发优选教法
4、从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出发,优选教法
教法的组合建立在教法优选基础上,是使优选出来的教法形成一个结构整体,达到最优化。
教法的组合主要操作要求有两点:
1、要把握各种基本教法的性能。因每一种教法的存在和作用都是相对的,所以要了解各种教法的优缺点、适应范围、使用要求和制约因素等
2、组合后的教法要能体现出优势互补,发挥最大的整体作用
学法设计是指导学生如何学的设计。包括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设计和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法设计操作要求:
1、了解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掌握其一般规律
2、对各种强化思维训练的方法进行优选和组合 对学生学科学习活动的操作要求:
1、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强化学科学习活动的主体效应
2、要充分体现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能力(如学习计划制定、能力、预习能力、听课能力、课堂笔记能力、课后复习能缺陷,使师生明确下一步应如何教与学。
总结性评价: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
设计的进行阶段:当以上构思成熟后,把构思内容以流程的方式表达出来,借以清晰展示教学过程和结构,设计流程方式可有多种形式,如文字、表格、各种形式组合。
设计的完善阶段:方案形成后,进一步检查和推敲,利用反馈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使教学设计进一步优化。操作:一是依据,设计评价标准检查和修正教学设计流程中各要素各环节设计,使目标、内容、策略、媒体、方法、评价等要素设计进一步优化。二是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学要素的组合方式,实现优化组合,使整个设计方案能和谐、有序、高效地运作。
教材分析的流程:通读、钻研、概括、提炼。
教材分析的主要内容:
1、本课(框)教材在全书(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前后课、节(框)之间的联系。
2、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弄清教材讲述了哪些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原理。
3、教材的结构。了解教材由几节、几框或几段构成,设有的引言或小节、内容。
4、教材的特点。弄清教材是怎样阐述一些观点和道理的,怎样呈现、组织教学内容,是以激发情感、引导行为为主,还是以阐述道理为主。
5、教材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与学生实际有怎样的联系,联系的实际是什么。
对学生了解的内容及方法: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2、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
3、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和意见
4、学生的生活背景差异。通过日常观察、谈话、活动、调查问卷,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整体把握和驾驭教材,优化教学方法:
1、确定教学目标
2、选择教学策略
3、设计教学过程
具体步骤:1.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本课时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2指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的结合点。
3、分析、思考、挖掘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基本观点、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因素是什么。
4、把上述内容按照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情感目标这三方面分别加以梳理和概括,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发挥学生主体性,改变学生的学习形式,在课堂上的表现:
1、当学生有兴趣时
2、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
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教学内容的划分:教学单位按知识范围大小可区分为: 单元、课时、框
合理划分教学内容设计的另外两个环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组织 学习目标差距是指预期的学习目标与教学班、学生群体原有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内容的组织指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内容要素进行排列和组合,并使这种排列组合以一定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三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
1、请从任务设计的难易要求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任务名称:小小设计师
任务要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白纸,请学生设计自己的新家,设计完之后,请学生相互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
答:这个任务设计在难度要求上十分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设计完自己的新家之后,还需要用新学的英语单词和句型进行表达,需要学生“蹦一蹦,才能获得胜利的成果”,对于此类成果学生在取得之后也能够倍加珍惜。
2、请具体分析下面这个案例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设定方面是否合理。“My friends”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Part B Let’s talk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Let’s talk中的句子“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
(2)理解会说Let’s chant中的内容。能力目标:
(1)学生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描述男性及女性朋友;
(2)能用几句连贯的英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以及朋友的特征和爱好,并具有根据特征判断他/她是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应该是亲密友好的关系。爱心使这个世界更美好。
答:教师在确立目标时,紧紧围绕本课的主题,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
(1)从知识目标看,这是一节以对话教学为主的课,“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是本课的核心句型,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的层次,并适当进行拓展,符合《课标》的要求。
(2)从能力目标看,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他人的体貌特征。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符合实际,巧妙地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3)从情感目标看,利用英语教学创设一定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请针对歌曲、歌谣的作用,分析下面的案例。
“How do you go to school?”教学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Main Scene Unit 1 Main Scene中有一首chant,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当唱到on foot时,全班跺跺脚;唱到by car/bike/bus/plane/train的时候,学生举起自己带来的玩具,或是发出相应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13、请从任务设计要面向全体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What can you do ?”任务设计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Let’s learn Let’s play 教师请一位学生做小记者,用句型“What can you do ? ”采访在场的同学。小记者根据同学们的回答“I can „.”,及时做下记录并汇报。
答:这项任务的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缺乏考虑。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肯定是请比较优秀的学生来担当小记者这个角色,那么小记者本身在完成采访任务时,肯定也会选择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作为他的采访对象以确保他的采访能够精彩出色,那么这样一来,一些并不十分出色的学生就很难有机会来参与到任务中来。
4、请从词汇的呈现方式和如何设计有效提问这两方面入手对下面的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My new room”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A Let’s Learn 在热身复习阶段,教师先带领学生chant: Mom is in the living room.Dad is too.I’m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you? Brother’s in the kitchen.Sister is too.I’m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you? 然后进行free talk:What is in your bedroom? What colour is your desk/bed? Where is your TV? How many windows are there in your bedroom? 在呈现操练阶段,教师呈现一幅Zoom的卧室图,说:Look, this is Zoom’s bedroom.What can you see in his room? 引导学生回答:I can see a desk , a lamp and a „.教师接着说:What can you see on the wall ? Look, it’s white.It can make you feel cool in summer and make you feel warm in winter.请学生猜是什么物品,由此引出新授单词air-conditioner。
答:这个教学设计片段很注重词汇呈现的自然过渡。教师引导学生就相关的话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创设语言氛围,使学生尽快融入到英语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或挂图、简笔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设计有效的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问答,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从学生旧知中自然引出新词的教学,使教学活动的设计富有条理性和层次性。
5、请分析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好在何处。
“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教学设计片段
在学习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这个句式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在一个精美的礼物盒里有许多礼物,礼物盒打开,露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用Is it a /an...?来猜,如果学生猜对了,界面就会出现一个物品单词并显示这个物品,否则就会继续呈现物品的局部并请学生继续猜。
答: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很好。他正确把握了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他遵守少而精的原则,不搞花架子,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恰到好处。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对单词的认读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句式,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对不确定的东西可以用Is it a/an...?来问,用Yes, it is./No, it isn’t.来回答。可见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
6、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给下列语言材料设计教学目标。
A: Where is my cat? B: Is it in the living room? A: No, it isn’t.B: Is it in the study? A: No, it isn’t.B: Look!It’s in the kitchen.答:知识目标:(1)让学生复习五个表示房间的词汇:living room、study、kitchen、bathroom、bedroom;(2)能初步运用句型“Is it in the„?Yes,it is/No, it isn’t.”进行交际,能替换重点词组进行对话练习;(3)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能力目标:(1)学生能用英语句子来描述物品的所在位置;(2)使学生掌握本课新句型,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案例四:
(注:教材35至48有教案一二三)
Unit 6
Weather
Lesson 1
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以学习用英语描述天气为主要内容,教学时,先从教天气的单词入手,学习新单词;再从句型入手,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句子: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It’s a sunny day.以学生模仿气象播音员的游戏来巩固操练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案:
Ⅰ Teaching aims: 1.Learn the new words:
weather, sunny, cloudy, rainy, snowy 2.Learn the sentences: A: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B: It’s a sunny day./ It’s a cloudy day./ It’s a rainy day./ It’s a snowy day.3.学会用英语表达天气
Ⅱ
Main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Talk about the weather 2.Ask and answer : A: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B: It’s a sunny day./ It’s a cloudy day./ It’s a rainy day./ It’s a snowy day.3.Learn the words: weather, sunny, cloudy, rainy, snowy Ⅲ
Teaching aids 1.The tape, PPT
2.cards: weather, sunny, cloudy, rainy, snowy Ⅳ
Teaching steps: Step1:.Warming up 1.Greeting:
T:Class begins.S: Stand up,.T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S: Good afternoon teacher.T: 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 S: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I’m fine, too.Ok, sit down please.First, I introduce myself.I’m Lin, you can call me Miss Lin.Do you understand? S: Yes.2.Review: T:OK, Before the class.Let’s do some review, I want someone to answer my questions , who can try? Ask and answer:
When do you get up?/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 When do you go home? / When do you go to bed?
When do you have breakfast? / When do you have lunch?/ When do you have dinner?(接着请同学自己找搭档问答):OK, Then find your partner to answer this questions.Step2:.New Lesson A.T: OK, now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6 Weather,Lesson 11(出示PPT),first we learn some new words.(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第六单元天气,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些新的单词)拿出卡片,念“weather”(升调)“weather”(降调),w-e-a-t-h-e-r.天气,read after me one two begin.(以此类推)----OK,then read two by two please.(并加分)----Now I ask someone to read(出示任意一张卡片)
Learn new words: 1.Show the cards “weather” to learn the words: “weather” 用升降调并且拼读和念出中文意思.Read two by two.And 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what is the weather in cards.2.Show the cards: “sunny” to learn the words: “sunny”.用升降调并且拼读和念出中文意思.Read two by two.And 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what is the weather in cards.3.Show the cards: “rainy” 教法同上 4.Show the cards: “cloudy” 教法同上 5.Show the cards: “snowy” 教法同上
6.OK, Look at the screen, I want ask someone to answer my questions.“How is the weather ?” Who wants to try? – OK, you please.– OK, sit down please.出示sunny,问个别,然后全班回答(OK,whole class answer me.)
Look at the screen,提问个别学生回答,提问全班。学习认图单词和It’s sunny It’s cloudy It’s rainy It’s snowy.B.T: Then we learn some sentences about the weather.(T:接下来学习一些有关天气描述的句子,大家有注意到刚才老师用了什么句子还问天气吗?S: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T:出示PPT画面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OK, read after me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learn some sentences 1.T: Look at the screen,出示sunny,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请个别)S:It’s a sunny day.T:OK, then gruop1gruop2 ask, gruop3 gruop4 answer.one two begin.S: 1.2: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3.4: It’s a sunny day.再反过来。以此类推四个天气进行操练。
Look at the screen:How is the weather today?有四幅图,填空It’s a ______day.分别提问个别,一二组问三四组答,三四组问,一二组答,并加分。学生回答后,画面出现It’s a sunnycloudyrainysnowy day.再听录音,跟读,全班齐读。
2.T:OK,then Let’s play a game, I want someone come to here(指讲台),ask whole class this question, and whole class answer.(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请一个同学来讲台上自己选一张天气的卡片问全班,全班来回答这是什么天气)Do you understand ? S: Yes.Game: 每组分别请一位学生上台选个卡片举着问全班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并加分
3.T:OK, now we learn a folk song, whole class read after me。Do you understand?(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歌谣,全班跟着我一起读)S: Yes.T: Now group 1 read please.(以此类推)(歌谣)Sunny, sunny, a sunny day.Rainy, rainy, a rainy day.Cloudy, cloudy, a cloudy day.Snowy, snowy, a snowy day.(一句句跟读,全班齐读,请每组同学朗读,然后加分)4.T: Look at the screen,屏幕上是关于各个地方天气的表格,Ok, I ask someone to answer the questions.(提问六个左右)---Now boys ask ,girls answer.One two begin.---OK, girls ask , boys answer.(看着我的鼠标,首先男生问,女生答。六个---女生问,男生答。六个。T: OK,then find your parner to ask.找一个搭档来问答。六个)并加分。
Look at the screen, 关于各个地方天气的表格,学习句型:How is the weather in _____? It’s a _____day.听录音,跟读,提问个别。男生问,女生答, 女生问,男生答。全班齐读。学习句型A: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B: It’s sunny.A: How is the weather in Changsha? B: It’s rainy.A: How is the weather in Nanjing? B: It’s cloudy.(以此类推)
C.1.T:Then we learn a rhyme.Listen to me and read after me.(先认真听我念,然后跟着我一起做动作)---whole class stand up and follow me.(全班起立跟着我一起做)---OK,now I want someone lead whole class to read.Who can try?(接下来我请两位同学来台上带读,还要边做动作哦,谁愿意来?)
Say the rhyme:(听读两遍,全班起立一起做动作,齐读,然后请两位学生当带读,并加分)
Sing a song(听录音三遍,跟老师打拍子一起唱,全班齐唱,小组比赛唱,并加分)Rain, rain go a way, come again another day, little children little children want to play.Ⅴ
Homework T:OK,look at the screen, this is the homework.Do you understand? S: Yes.1.Listen , repeat and recite.(听,读,背)2.Talk about the weather.(谈论关于天气)3.Do activity book Lesson 11.(做十一课的练习册)4.Prepare for Lesson 12.(预习第十二课)Ⅵ
选出最佳的一组,PPT掌声鼓励。
T: Finally, We are going to count the point, Which group is win ? OK, It’s group X.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点明确,关于天气的单词四个,关于天气的句子一问一答,相对简单,课堂上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手段辅助教学,给学生更多听和说得机会,面向全体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起来说的机会,对学生的听说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专题八《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概念教学片段举例
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1.创设情景,出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铅笔准备奖给学习认真的小朋友,如果每人2枝,奖给4位小朋友,一共要多少枝?怎样列式?(板书:2+2+2+2=8)如果奖给5位小朋友,一共要多少枝?(板书:2+2+2+2+2=10)我们班46名同学学习都很认真,每位小朋友都奖励2枝,该怎么列式呢?教师一边板书2+2+2+2„„,一边问:这样要写多少个“2”?能不能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小精灵儿童网站] 2.直观感知,形成表象
(1)教学乘号。
(2)学生摆红花,写算式。
师:在投影仪上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再摆2朵。问: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可以用什么方法算?(板书:2+2+2=6)这个连加算式中加数都是2,我们可以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写作:2X3二6,读做:2乘3;也可以写作:3X2=6,读做:3乘2。(教师示范,再指名读、全班读)
(3)学生摆小圆片,写算式。
师:请小朋友自己摆一摆小圆片,再写出算式,行吗?
要求第一行摆3个小圆片,第二行也摆3个小圆片,一共摆了几个小圆片?用加法算怎样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3=63X2=6或2X3=6)
师:如果再摆两行,那一共又有几个3呢?算式该怎么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123X4=12或4X3=12)
板书:4+4+4=12,4X3=12或3X4=12
5+5+5=15,5X3=15或3X5=15
3.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1)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加法算式的加数都相同,所以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讨论下列算式哪些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哪些不能?为什么?
2+2+33+3+3+35+56+6+6+7
4.多种训练,巩固和深化新知
(1)看图列式。
********************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2)根据算式,用学具摆一摆。
2X24X32X5
(3)把前面“导人”中的三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自己写一个加法算式,然后改写成乘法算式。
5.小结(略)
评析:这节概念课遵循了概念形成的规律,依据感知——表象——概念——运用这么一条途径。概念的引入能紧紧抓住同数连加这一已有的知识基础,又辅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手段,可谓双管齐下。一开始就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接触“相同加数”,从计算全班学生的奖品总数而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欲望。接着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在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清晰而丰富的表象,为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课展开以后能及时对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这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一结论是抽象概括的结果。教师通过第一层次由学生摆出了3个2朵小红花,列出加法算式2十2+2=6再引导学生看算式回答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再让学生用正方形摆出4个3,用小圆片摆出5个4,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并观察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第二层次,教师由三道加法算式引出新的运算——乘法,说明3个2相加的和,4个3相加的和。5个4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第三层次,通过加法和乘法算式的比较,得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第四层次是抽象出乘法的意义。在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了培养。为巩固新知设计的辨析题中既有肯定例证,也有否定例证,抓住了教学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即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最后写出求46个学生的铅笔总数的乘法算式,使学生已有的概念得到了及时扩展。整节课学生都主动地投入了整个教学过程。[ 二 面积单位及其进率教学片段
1.感知1平方分米
(1)学生观察:教师在黑板上贴的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以这条线段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告诉学生,这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分米。接着教师用剪刀剪下这l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贴在黑板上。
(2)学生操作:剪出一个l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样子及大小。
2.感知1平方厘米
(1)师:谁能第一个剪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动手剪出了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后,要求他们说说是怎样剪的。然后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l平方厘米的样子及大小。
(2)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和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放在桌面上,看一看,比一比,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样子及大小。
3.感知1平方米
师:谁能告诉大家,怎样剪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学生说完,教师就把事先剪好的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和大小。
4.讨论:什么叫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l平方米?
5.讨论:1平方分米、l平方厘米及l平方米的关系。
(1)要求学生看着自己桌上的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想一想怎样才能测出1平方分米中有多少个l平方厘米?学生认为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就能测出来。开始学生把两张正方形纸的一个顶点对齐,然后沿着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的边沿把它所占的平面位置画在了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上。再挪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紧挨着画好的小正方形摆好,再沿边沿画出它所占的位置。再挪动正方形„„这样画了一排,再画第二排,第二排没有画完,有的学生已经用尺子把l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每边平均分成了10份,把对边上的两点连结,画出格线,数一数,算一算,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提问:怎样知道1平方米中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如果沿l平方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摆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一排能摆几个?可以摆多少排?得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想一想,算一算,l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学生很快就得出: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6.巩固运用
(1)举例说说1平方厘米、l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略)评析: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增加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在操作中获得实物的表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里的教学片段,教师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真正理解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l平方厘米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并且印象深刻,记忆持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始至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主动积极的。
质数与合数教学片段
1.导入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学号,请把表示你学号的这个数的所有约数找出来。
(指名反馈,教师根据29号、2号、26号、16号同学的发言,逐一板书这些数的约数。其余同学互相交流。)
2.分类整理,揭示概念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手指黑板),能不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同桌可以互相议一议。
生甲:我把这些数分成两类,一类是奇数,一类是偶数。奇数有21、7、29,偶数有6、2、26和16。
生乙:我是按约数的个数来分的,7、29、2只有两个约数分为一类,6、16、21、26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分为一类。
生丙:我把6、7、2分为一类,这些数都是一位数,21、16、29、26分为一类,这些数都是两位数。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学生表示没有)这些分法都有道理。奇数、偶数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着重来研究按约数个数来分的情况。像这样只有两个约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叫做合数。
3.讨论,建立概念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质数有什么特点?合数有什么特点?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周围的同学商量一下。
生:质数的约数只有l和它本身两个,合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谁再来说一说?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4.理解和巩固概念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写在本子上。
生:19、23、27、31、59、61是质数,4、15、20、18、25、10、12、30是合数。
师:还有吗?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可是黑板只有这么大,怎么办?
生:用省略号表示。(板书)
师:这几位同学举出的这些数是不是质数?指板书我们来判断一下。
生:
19、23是质数,27不是质数。
师:27为什么不是质数?
生:因为27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3和9,所以是合数。(教师调整板书)
师:这些都是合数吗?(学生没有意见)谁能说说12为什么是合数?
5.运用概念
(1)教师从周围环境中选取素材,让学生进行判断练习,概括出判断方法(略)。
(2)讨论“1”,得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它只有一个约数。
6.综合练习
(1)找一找,黑板上的这些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你发现了什么?(一些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如9、21等;一些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如2)
师: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只有2,其他偶数有可能是质数吗?为什么?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你找对了吗?
(2)出示2~50的数,要求很快找出质数。[ 反馈时要求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好方法。
(3)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个质数的和。
6=()+()8=()+()
10=()+()12=()+()
师:这里的6、8、10、12都是什么数?
生:是合数,也都是偶数。
师:能不能把这些数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师:是不是所有不小于6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质数的和?这是一种猜想,要证明它可不容易,这就是世界有名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有关资料。
评析:这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其最大的特点是教师能遵循学生概念学习的特点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约数”这一已有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找一找表示自己学号的数的约数,通过观察、分类,揭示质数、合数的概念。再通过进一步的观察、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质数、合数,初步建立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全体学生举例,进行判断,从而检验并巩固了所学的概念。综合练习的组织,在及时巩固运用新知识的同时,沟通了与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明确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间的区别和联系,使概念系统化。
除此之外,这节课还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教师能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发扬教学民主,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新知,体验成功。二是注意就地取材,充实教学内容,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贴近学生生活。三是能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分类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表格,你发现这些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相同点(共性):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不同点(个性):第三个角可能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师:如果要把这7个三角形分类,你认为该怎样分?要求大家把自己的分类情况写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4)(7)
(2)(5)(3)(6)
2.取名
师:刚才我们把7个三角形分成了三组,你能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给每组三角形取个名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
(1)(4)(7)
锐角三角形
(2)(5)(3)(6)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定义
师:根据三种三角形的名称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谁来说说:什么叫锐角三角形?什么叫直角三角形?什么叫钝角三角形?(学生讨论后要求看书,看看大家的结论与书上的定义是否一样。)
4。加深理解三角形的分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根小棒,你能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使它既不是锐角三角形,也不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吗?(学生摆不出来)[小
师:从刚才的摆三角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实际上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属于锐角、直角或钝角三种三角形中的一种。所以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三类(板书)。
5.练习(略)评析:这里的教学通过填表、分类、命名、定义、操作、练习六个环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借助于原有的角的知识,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新知识。第一层次填表,学生通过填表既使三角形内角的情况一目了然,又为下面进一步归纳、分析作了准备。第二层次引导学生在分析7个三角形内角的共性和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第三层次要求学生根据分成的三组三角形各自的特征,给它们取一个合适的名字,从而初步认识了三类三角形的特征。第四层次要求为每一种三角形下一个明确的数学定义,使概念由7个三角形推广到所有三角形,使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一个层次,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发现任何一个三角形都在三种三角形范围内。得出结论,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类。从而完成了整个概念的教学过程。这一过程遵循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环环紧扣,整个教学过程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 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
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 的功能。
5、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作式 等。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7、教学模式指的是.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范的实践方式。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
9、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0、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的发展。
1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 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
三大类。
12、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4、“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
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15、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16、“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
17、教学模式指的.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范的实践方式。
18、谈话法是指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
2、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情景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
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
答: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算法多样化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而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的过程。
4、《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彼此独立的。
(×)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5、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答:经历、体验、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6、“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
情感与态度目标分为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有些是可以预设的,有些是不能预设的。
7、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
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不是重点,有些则是重点又是难点。
8、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
自主学习和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面提到的是自学,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更需要的是自主学习的空间。
9、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缺点是,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10、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
案例主题一般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是案例的主题。另外,再用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样作为副标题。
11、数学课程标准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知识。P2
(×)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技能。
12、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
(√)
三、简答题
1、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合作学习的技能? ⑴学会勇于参与、与人为善 ⑵学会倾听 ⑶学会表达 ⑷学会收集资料 ⑸学会组织 ⑹学会反思
2、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征?P47(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2)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教师与某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4)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5)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3、举例说明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和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
答: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指教学设计时预先列出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如:讲授圆周率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文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如:学生出色回答问题,老师及时矛以鼓励,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4、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是课前自问自答; 二是课前了解; 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5、编制课时目标时一般要做到哪几点?(1)内容全面;(2)层次分明;(3)要求适度;(4)具体可测;(5)因材而设。
6、讲授法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①讲授的内容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
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③讲授的语言要简洁、准确、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④讲授中要运用启发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⑤讲授的时间不宜过长,更不宜运用“满堂灌”式的讲授法。
7、练习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① 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
② 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 练习要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练习要有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
⑤ 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⑥ 练习的份量要适中,做到质与量的兼顾。
⑦ 练习设计要有弹性,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
⑧ 练习设计中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8、举例说明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答:《标准》中的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
一方面,有些基本知识的学习经过这一过程根本行不通。另一方面,有些数学知识、技能经历这一过程则没有必要。此外,有些知识、技能经历探究过程的习得效果则更差一些。
如:(1)《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让学生经历多种方法推导计算法则的过程。
(2)《分数除以分数》则没必要让学生经历多种方法推导计算法则的。(3)再如《分数意义》教学中关于分数各部分名称的教学则没必要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
9、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所谓“更换”,就是把不适合学生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
所谓“增删”,就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适当增加延伸一些内容,或删除机械重复太多的、难度过大的又不会影响课程标准落实的一些素材
所谓“归并” ,归并学习内容。
所谓“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处加以修改。(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10、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1)科学性;(2)针对性;(3)实用性;(4)主体性;
(5)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11、举例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进一步是提出问题。出示的尝试题一般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例如,课本例题:一个商店运进 4 箱热水瓶,每箱是 12 个。每个热水器 6 元,一共可以卖给多少元?
尝试题:文具店有 20 盒乒乓球,每盒 6 个。每个乒乓球卖 2 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新课伊始,教师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指出:这堂课学什么内容,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提出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老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大部分学生摇头时,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自学课本。阅读课本前,教师可提一些引导性的思考题。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提: ① 分母不同怎么办? ② 为什么要通分?
当大部分学生自学了课本找到了解决尝试题的办法时,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尝试练习。
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讨论解题策略。
第五步:教师讲解归纳。
12、自主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体现在学生主体上有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参与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13、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1)教学定位问题(2)动态生成问题(3)教学设计问题 ①反思教学意图是否体现 ②教学资源是否还需优化 ③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还需优化 ④科学性合理性如何?(4)教学效果问题
四、论述题
1、学生自主学习要不要教师?如果要请说明理由以及指出教师应做些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要教师引导和参与了。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自主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体现在学生主体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在参与意向方面,学习者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二是在学习策略方面,学习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的思考策略,乐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三是在情感的投入方面,学习者的学习驱动力来源于自身,并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四是在自我调节方面,学习者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在认知活动中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
目前,有些教师有个错误的认识,即只要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该认识到,让学生能够探索、学会探索,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施,即:一是兴趣的引领;二是目标的导向;三是评价的激励;四是竞争的促动。
其次,要注意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2、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样板 教师应把数学思想作为主线
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取内容重组教材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重组教材
3、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为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模式应看做是实施教学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而作为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就应当包含着理念基础、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内容。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才构成为一定的教学模式。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的特征。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
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
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变革中的几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以问题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4、教师为什么要写教学反思? 要点: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意义是什么?
答;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他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
(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三)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提高教师的 教学水平
5、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第一,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空间中,学生的心态才能得以放松,思维才能得以自由的施展,个性化的观点才有了生长的基础,问题的产生才有可能。第二,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三,要设置一定思维障碍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产生问题和提出问题。第四,要营造一种对话、交流、质疑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对话、研讨成为可能。第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提问技巧的培养。
(2)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横向比较中的确有好坏优劣之分,然而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每一个问题都不得是其思考的结果,都不得是他对自身的一种超越。学生的问题要么是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要么是他们孜孜以求后的收获,要么是他们灵光闪现的惊喜发现。教师必须能够透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发现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的过程,才能理解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正确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思考题:
1、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2、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3、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
答: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 B教师设计,是学生不断激活“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是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的,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很明显,第二位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二)[案例描述]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⒉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案例分析](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答: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案例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断: ①
出示买卖的情境图(图标有泳圈的单价12元,篮球的单价15元)。②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③
探索算法多样化。
师: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算式怎样列? 生:15×3= 师:应该怎样算呢?
生1: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
生2:我用乘法10×3=30 5×3=15 30+15=45(元)生3:把15看成3个5,共有9个5,得45(元)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 生1:用加法。师:用加法也可以。生2:用乘法。师:好的。
④练习13×3 70×5 24×2 13×5 31×3 34×2 24×4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学生练习时笔者观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
[案例分析](主要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
答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对算法进行优化,那就谈不上算法多样化,似乎多样化与优化之间存在矛盾。其实不然,方法和方法之间根本不存在优劣之分,任何优越性与不足都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不是群体或教师的优化。对个体而言,是个体对原有的计算方法优化的过程,是个体思维发展、提高的过程。如果不对算法进行优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
在优化算法的过程,教师必须注意两点:第一,优化的主体是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应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评价算法时,不要讲“优点”,而要讲“特点”,把优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第二,教师要明确“优化”并不是统一一种方法,把优化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四)[案例描述]
《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案例分析]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五)、[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六)案例描述: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思考题: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答:“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练习,但是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学习体验,并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算理。从上面的两个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情景,由于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缺少吸引学生的素材,学生很难对这教材产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很好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了。不少专家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材,甚至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时教师的业务权利”。因此,在第二个教学情景中,老师进行了大胆的替换改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并且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七)、案例描述
师:今天,在 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2+11.5=?)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问题讨论
(1).“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案例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分析)
(八)案例《9加几》前半节课的教学过程: ⒈创设9+5的情境,列出数学算式。⒉学生合作交流9+5=?
⒊比较算法多样化,得出“凑十法”。
⒋教师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的为单位,通过摆小棒计算9+6=
9+7= 9+4= 9+3= 笔者仔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大多数小组同学先写出得数,再摆小
棒,有一个组的同学纯粹在玩小棒。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弄清原因,于是我又出了一些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每人5题,抽测了十位同学,只有一人算错了1题。问他们怎样算的,多数同学回答,想出来的,在幼儿园里就会算了。位数不少的同学能把“凑十法”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思考题:
1、摆小棒计算时学生为什么先写得数再摆小棒?
2、我们应如何对待书中所安排的动手操作?
案例分析:
1、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而且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接轨”,他们教孩子用想组成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还让学生天天练习。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达到了提取事实的阶段(即脱口而出的程度),早已超越用数数得到计算结果的阶段.也就是说学生经验中早就淡忘了数数的方法,所以学生在计算时会首先想到答案。
2、书中安排的动手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具象化的思维方式,但是有些教师以为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这说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尚未理解,仍然是“以教材为本”、“以教案为本”。就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改变或者重组教学内容,比如摆小棒可以作为一项课堂游戏,通过小棒的不同摆法来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棒来解释算法;也可以舍弃小棒,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引导,比如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后,通过已有知识延伸到更多的层面,加强了学生基础的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总归教学要有趣化,重视学生探索认知的过程,增加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尽量避免教学程式化。
5、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教师列出9+5=?的算式,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得到结果后,向学生提问关于的到结果的方法,学生能答到几种算几种,教学以鼓励为主。该学生作答完毕后,再向全班询问有没有其他方法,鼓励积极自由发言,在抽答时尽量照顾各成绩段的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同时延伸扩展,尽量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寻找到了哪些类似的加法问题,若学生基础较好,教师可扩展到加减法范围,给予学生发现的空间,从学生的发展方向出发,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给予学生需要的知识,从而较好的体现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理念。
6、、案例描述: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 场景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
场景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
场景3 .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师问道: “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
场景1缺少学生的分工合作要求,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这样没有分工合作的小组,很有可能的后果就是 三人中只有一个人来思考,然后代表整个小组发表意见。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而这也是场景一所欠缺的。
场景2中,学生第二次合作学习的效果很不理想,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大多数学生仍然沉浸在第一次合作的学习情境之中,因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因为二年级的学生无法通过常识来判断自己汇报的数据是否正确,那么他的数据的惟一来源就是测量的结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小组里没有人作记录。这不仅不利于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抹杀了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
第五篇: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试述体育教学包括哪些基本因素?
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1、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学生就没有必要组织体育教学,没有学生也就不存在体育教学。
2、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把握教学方向的责任者。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因素,也是内在的掌控因素。
3、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师掌控体育教学的依据,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具有超学段、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多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的定向和评价因素。
4、体育教学的第四个基本因素是体育教学内容。没有教学内容的体育就不成为教学而只是锻炼,就不是学科而只是活动,没有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就空洞化了。体育教学内容是由内容的实体(课程)和内容的载体(教科书)共同组成的,它们是体育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学科的体系和学生的需要选编出来的。
5、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中的时间和流程因素,不同的教学时间主要表现为“单元规模”的问题、不同的流程主要体现为“教学模式”的问题,流程、时间和以及它们与效果的最优化就是“教学设计”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最中心因素
6、没有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就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它是体育教学的第六个基本因素。
7、体育教学方法也是体育教学一个重要的基本因素,它是与目标、教师、与学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所选择的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其中包含为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各种信息及其传递方式。
8、体育教学评价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基本因素,它与教学目标、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教师根据目标制定各种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有评价教师“教”的方面,也有评价学生“学”的方面。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1、游戏教学要密切联系所学内容 有些课为做游戏而做游戏,游戏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游戏与主教材没有关系,各游戏之间也没有关系,这明显是无目的的安排。
2、游戏教学不宜过多
有些课安排了3-4个游戏,游戏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耽误了主教材的教学,这明显是多用了游戏。
3、游戏教学要有创新,体现出游戏教学的价值
有些课的游戏既没有什么锻炼价值,又没有什么体育价值和教育价值。例如,教师在活动中开个小玩笑,带着学生唱首歌什么的。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游戏教学要选对教学对象
有些课的游戏本身挺好,但用错了对象,同样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把低年级的充满稚气的游戏,用于高年级的学生,不仅使高年级的学生做起来感到尴尬,让看课的人也感到滑稽。
5、游戏教学要用对时机
有些课的游戏是因为用错了时机,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学生在专心致志地进行体育学习之时,突然中途插进来一个游戏,打断了教学。自然这个游戏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三、试述队列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团队精神的培养。队列练习可以在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中,特别是在隆重庄严的集会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行为,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
2.优美体态的养成。由于队列练习都是以规范的身体动作和优美的动作姿态组成的,因此,经常的队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美的体态和体形。
3.集体技能的形成。由于许多队列练习都是集体行动的基础和内容,如集合、集体行进等。因此,队列练习可以促进学生集体活动技能的提高。这种技能在应激状态下,具有特殊的价值。
4.教学效率的提高。集合、分散以及集体移动等队列队形,也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组织手段。在有些场合下,运用队列队形来调动队伍,可以节省教学组织的时间。因此,学生在课中快、静、齐的队列能力,有时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5.意志品质的磨练。队列练习是一种重复性的身体操练,与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相比,比较单调枯燥,而且非正常体位的队列动作也容易引起学生的身心疲惫。
6.通过学习集体的行为规范和集体行动的技能;让学生在自由被限制的条件下,学会忍耐,提高自律能力;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整齐划一集体行为的美感。
四、如何对待体育教学中的表扬和批评?
1、首先明确应表扬和批评都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的运用表扬和批评。
2、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教育机制处理很多突发事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各方面教育好。批评和表扬是历来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手段。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教学手段,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成功教育的原则是不抹杀学生的闪光点,不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它并不排斥批评惩罚。赏罚分明才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如果学生明明做得不够好,老师还要大加赞赏,这会让他们觉得成功来得很容易,从而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会让表扬贬值。久而久之,你那赞扬在学眼里无非就是一句口头禅罢了,激励作用从何谈起。而且一个学生如果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将来走上社会,又怎么面对挫折和失败?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然,批评和惩罚也要注意时机,因人而异,把握有度,否则会产生副作用,事与愿违。
3、在教学工作中,批评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其实对于批评学生这其中包含很多学问,批评的方法掌握如何直接影响批评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批评的技巧。教师批评学生应该注意:“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批评; 注意批评的场合;讲究批评的度;批评时不能抬高自己,盛气凌人;批评时要注意创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气氛,注意自己的姿态、表情和语气,批评的艺术就在于能机智灵活地创造出良好的沟通气氛,使沟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4、在体育教学中应该贯彻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但以表扬为主决不是不要批评。没有表扬的体育教学不是教育,没有批评的体育教学也不是教育。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改中,只许表扬不能批评的做法是片面的。我们要正确解读和正确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服务者”、“新的对话方式要多用表扬”、“要形成亲切的语言风格”等等说法的正确含义。不能把学生当成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十全十美的天使,体育教学不是只有正确没有错误的“真空地带”。所以,体育教学不能只要表扬不要批评,只能亲切不能严肃,只有服务没有教育。种好、好、好,一切都好;优、优、优,全部都优的“无劣评价”,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五、如何保证体育教学中的安全?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 2.安全来自于教师高超的保护技能 这种技能包括:
(1)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布置的技能;(2)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的技能;
(3)对学生的身体和技能状况进行准确判断的技能;(4)把握教材难易度与进行教材安全化处理的技能;(5)对各种危险进行准确预测的技能;(6)对各种动作进行安全保护的技能;
(7)利用学生群体进行相互安全保护的技能;
(8)对紧急伤害事故进行正确的初步处置的技能等。3.安全来自于教师规范的工作程序
学校和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还要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体育场馆使用制度》、《游泳池使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等等。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要领
总之,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但安全不是靠不活动、害怕和躲避得来的,安全是靠爱心、责任心和缜密的安全工作得来的。现在的消极安全,孕育着未来的巨大危险;现在敢于面对危险,克服它,战胜它,就能为未来的长久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师规避伤害事故责任的最好办法,就是细心地把安全工作做好,而做好安全工作就要靠制度的建立和程序化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安全问题背后的东西,正确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教育,在搞好体育教学的安全工作的基础上,上好体育课,这是关系到我们体育学科生死存亡的大事。
六、如何理解与运用合作学习?
一、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主动性教学)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以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的意义主要是: 1.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4.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自主学习的构成要素 1.自主学习的课题与任务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按照教师的教学意图事先周密安排的。“教学目的及教师意图”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之间的纽带,就是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开始之前交给学生的课题与任务。2.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自主学习是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里进行的学习。学生根据课题与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一般不进行干与,在练习内容、练习方法、练习形式、练习难度、练习进度等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3.教师指导的形式与方法
既然是自主学习,就不是教师的直接传授,更不能是手把手的教学,而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指导。所谓“若即”,是指教师应给予学生教学安全、信息与秩序的保证与维护等;所谓“若离”,是指教师在确保安全、目标正确和秩序良好的前提下,不干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不要干与那些“独出心裁”富有创意的想法和行为,要给予学生自我认识、自我领悟和自我纠正的时间。
4.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因此就必须有相应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按学生的学习组合方式可分为,班级的、分组的、配对的和个人的;按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可分为,学习、创作、讨论、练习、比赛和总结等方式。5.自主学习的总结与评价
应该是“有始有终”的。“有始”,就是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和提出学习课题;“有终”,就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要进行总结与评价。总结和评价都包括“教育”和“认知”两个方面。“教育”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秩序、纪律、行为及合作表现等进行总结与评价;“认知”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1.自主学习的课题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自主学习课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相适应。如果教师布置的课题过深过难,超越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就无法进行,学生就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课题过于简单容易,则会导致自主学习的幼稚化和流于形式。2.为学生自主学习准备好信息支持
自主学习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必须为学生做好相关信息与信息媒介的准备。当学生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就可依靠这些信息来解决学习问题。信息媒介主要有学习卡片、挂图、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等等。
3.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安全
教师必须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安全。为此:(1)要对运动器材进行认真检查;(2)安置好保护器材;(3)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与相互保护的方法;(4)维护好教学秩序;(5)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学生要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营造一个安全、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以免学生特别是体育差生,在心理上受到伤害。4.保证学生自主学习不偏离目标
教师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偏离既定的学习目标,不能使学习变成简单的活动,失去“学习”的本质,更不能成为一种“放羊”,让学生毫无目的地满场溜达。5.避免自主学习中发生严重的道德问题
在自主学习中,由于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因此,一些道德问题与行为问题比较容易发生,如打架斗殴、损坏公物、污言秽语等等,这些不仅会严重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更是背离体育教学“育人”的根本方向。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绝不是自由活动,更不是“放羊”。自主学习有其自身的构成要素和条件,几不具备这些要素和条件的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当前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形式主义做法与“放羊”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需要我们去加以克服的。所谓“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也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自主学习的意义,没有正确运用自主学习所造成的。
七、体育教师如何科学安排运动负荷?
1、要把握全体学生的身体情况
2、要仔细钻研教材
3、要了解不同的情况下的运动负荷的变化
负荷除了与教材和学生的身体有关以外,与许多环境因素变化因素有关,有客观的气温、风力、场地的变化,还有主观的情绪、态度的变化,也有集体合作氛围和比赛竞争气氛的变化等,体育教师也要对这些变量心中有估量,并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4、要掌握更直接的负荷判断的方法
从影响运动负荷的众多因素来看,对运动负荷的把握的确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动态的体育课之中,面对几十名学生去靠不时地测心率来把握运动负荷更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更要依靠一些更为直接的负荷判断的方法,现在常用的有询问法和观察法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课负荷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的原则
体育课中既要让学生学好运动技术和不断地锻炼身体,又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运动负荷要以不伤害学生的身体为第一原则。设计运动负荷时要考虑学生身体内在安全和外在安全两个方面。
2、有利于运动技术学习的原则
由于体育课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运动技术,因此在设计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一定要注意使运动负荷要能符合运动技术学习的需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负荷,比如在初学运动技术时就不能安排很大的运动负荷、相反在熟练运动技术时就需要有较大的运动负荷;在战术学习时就不能安排很大的运动负荷、相反在比赛和应用战术时就需要有较大的运动负荷。
3、有利于不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则
无论是为了学好运动技术,还是为了在体育课中不断地锻炼学生身体,都应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有相应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而且运动负荷还要符合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不同需要。
4、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原则
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没有一定的运动量也是不可能的课,运动中的激情焕发都需要运动的负荷来诱发。运动量过小体育运动的特点无法发挥,体育课上得消沉和平淡;运动量过大也会因过大的运动量使学生疲惫不堪,体育课上得过于劳累和辛苦,学生也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5、不至过于影响下节课教学的原则
由于体育课是在身体活动中进行的,会对下一节课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体育课不能过于影响学生下一节的学习,要通过对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以及在体育课后半段的调整,使学生可以顺利地进入下面的文化课学习。
总之,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因素,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所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性因素和体育课的特点所在,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而每一个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都必须把运动符合和练习密度放在心中,要重视对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设计,并根据体育课的实际情况对运动负荷进行把握和调整,以保证体育课的顺畅进行和学生的身体安全。但是也不能把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设计机械化,更不能把体育课的负荷的描绘和计算变成“假科学”和“伪科学”或粉饰体育课的虚假之物。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要为学生切实掌握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