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xiexiebang推荐)
为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纲要》和“十二五”教育信息化近期发展目标,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水平实现教育强校的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发展目标、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学校的要求,在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优化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不断努力探索,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为发展目标,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1.加快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在学校原有门户网站基础上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环境服务系统。
2、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岗位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之能熟练使用各种电教软件、硬件设备,为信息化教学扫清障碍。
3.组建信息资源网络,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
4.指导教师对本学科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设计,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高度融合的能力。
三、具体实施
(一)信息化环境建设
1、加大设备投入,在学校门户网站、BBS和个人博客的基础上,建设成为教学资源平台和学习资源平台。
2、无线wifi网络校园和部分社区全覆盖,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
3、加大班级设备投入,更换投影为“白板”为交互教学创造条件。4加强网络教室建设,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教学,并可作为学生电子阅览室。
5、完善多功能教室建设,使其具有录、采、编一体等功能,用于学校公开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的开展。
6、提升网络带宽至100m,满足全校网络设备满负荷正常运行。
(二)教学资源建设
1、建立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网,通过购买、收集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师研修资源的建设;不断充实、维护学科教学资源库,保证每学期有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入库,为信息化应用推进提供资源支持。
2、教师制作的课件要及时上传到学校,学校要及时审核整理,再把优质课件上传到学校资源库。教师课件上传率不得低于本学科总课时的80%,课件上传率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学校定期组织评比活动。
3、学校教育资源平台,并与省教育资源网、国家教育资源网对接共享。
(三)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目标,立足教育部新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技术带动教育思想改革,以新型教学理念带动技术创新与教法改革。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使教师从思想上更新观念,从行为上提高自觉性。使理论学习为实践服务,使实践活动有理论支撑。
2)、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具有实效性。
3)、积极学习和及时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好教育信息中心为教师提供的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多媒体制作水平和使用能力。
(四)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
启动校园网站建设项目,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信息化过程管理,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数字化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办公管理、教师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食堂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对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五)为学生提供信息化环境的学习发展空间
学校要定期向学生开放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等,经常开设信息技术拓展课、兴趣小组。每年举办学生电脑制作(绘画、动画、电子报刊、电子网页、电子期刊、程序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竞赛活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研究性学习互动。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
生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使其具有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上好信息技术课并纳入督查范畴。
第二篇:大新镇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大新镇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县、镇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上级规定的建设标准,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水平实现教育强校的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一)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学校信息化服务系统。
(二)到2016年,完成四项建设。
1、按规定标准配齐学生计算机教室,按国家标准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
2、建设教师电子备课室,满足教师日常备课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3、配齐“班班通”系统并保障正常运转;
4、建设校园局域网,拥有独立的网站和数字化校园,建立学校信息中心。
(三)加强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努力使我校成为全镇信息化建设及运用的领头雁。
二、工程建设的目标及进度
根据上级的要求,从2013年秋季起,到2016年暑假间,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分解为:
(一)从现在起到2014年暑期,为工程建设的第一阶段,努力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B级标准;
(二)2014年秋季开学至2015年暑期,为工程建设的第二阶段。
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A级标准;
(三)2015年秋季开学至2016年暑期,为工程建设的第三阶段。在达到A级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一步升级,把学生管理、教师考勤、资源管理等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打造智能校园。
三、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和共享平台建设
(一)为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和共享平台建设,力争做到:1,配置急需的教育教学资源;2,鼓励教研组、教师积极开发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到学校教育资源中心,使全校教师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3,重点加强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薄弱课程的资源开发、建设,解决师资短缺,教学水平低下等问题。
(二)具体目标及措施
1、抓紧建立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库(资源网),指派专人管理。通过购买、收集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师研修资源的建设;不断充实、维护学科教学资源库,保证每学期有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入库,为信息化应用推进提供资源支持。
2、教师制作的课件要及时上传到学校教科处,教科处要及时审核整理,再把优质课件上传到学校资源库。教师课件上传率不得低于本学科总课时的80%,课件上传率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学校定期组织评比活动。
3、2014年完成大新教育资源平台与安徽省教育云服务平台、省教育资源网、安徽教师工作室、国家教育资源网、长三角教育资源网的对接共享。
4、每年不断将开发的本地优质教学资源向镇、县、市、省推荐上报。每学期推荐上报不少于10节。
四、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培训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机制,打造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骨干队伍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培养2-3名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信息管理人员。
(一)2013年底至2014上半年,集中对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成员进行两次信息化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的集中培训;2014年下半年开展两次对各科办公人员及各年级组长的信息化管理及办公自动化培训;
(二)每年推荐一名教师参加省级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培训,选拔5名教师参加市级教育技术能力骨干培训。通过培训,三年内达到省、市级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20人以上;
(三)根据镇建设方案的要求,每年选派2人参加上级举办的电教管理员培训班及电教设备维护大赛;
(四)根据上级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力争在1-2年内,实现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人人会”的目标。
到2016年暑期,凡不能取得“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证书”者,视为继续教育不合格。
五、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推进
(一)保证“班班通”的正常使用
学校把“班班通”的使用情况纳入常规工作的检查范围,实现“人
人会、堂堂用”的目标。教师必须保证每周上课节次的80%使用“班班通”。每班每周利用信息化设备上课的使用率不得低于周总课时的80%,每班每节课要填写好“班班通”使用登记表,一周一上报。学校将不定期对各班、每位教师“班班通”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并记录。
在教研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备课、说课、专项研修等活动。
(二)以赛促训、促发展
全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多媒体教学大赛,获奖教师可有资格参加上一级部门组织比赛活动,逐步培养出一批“砺耕计划”“航手计划”“领雁计划”“启明星计划”的骨干队伍。
每年开展教育技术论文、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教师博客等电教学术交流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
启动校园网站建设项目,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信息化过程管理,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数字化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办公管理、教师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食堂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对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四)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发展
学校要定期向学生开放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等,经常开设信息技术拓展课、兴趣小组。每年举办学生电脑制作(绘画、动画、电子报刊、电子网页、电子期刊、程序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竞赛
活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研究性学习互动。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上好信息技术课并纳入督查范畴。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督查工作
学校成立信息化建设工程指挥部,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该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机构人员组成如下:
政委:
指挥长:
成员:
(二)加大投入,使硬件建设有保障
学校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每年安排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10%该项工程建设。实行单独核算,账目单独装订。
(三)建立并完善教育信息化的检查、评比及考核机制,形成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推进会,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太和县大新镇中心学校
2013年12月
大新镇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实 施 方 案
太和县大新镇中心学校
2013年12月
第三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砚池河镇九年制学校教育信息化
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落实商州区教体局关于教育信息化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砚池河镇九年制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以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为两翼,驱动我校实现教育强校的发展目标。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组织建设
组
长: 张思喜
校
长 副组长: 鲍振华
副校长
成员: 周忠安
教务主任
陈师斌
总务主任
吉
亮
教务主任
王道全
计算机教师
三、总体目标
使我校所有班级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我校各班均衡发展;培养适龄生平等、快捷、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奠定他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到2016年,我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迈进全区前列,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1、加快“三通两平台”(三通:宽带网络班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我校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2、到2016年底,完成四项建设。一是我校按规定标准配备计算机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二是我校建成教师电子备课室,满足日常备课需求;三我校为每名教师提供电脑,为教师研修和日常备课提供方便;四是到2016年我校建成自己独立的网站和数字化校园。
3、加强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把我校建设成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和示范校,并发挥在全镇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我镇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4、加快“人人通”平台的管理和使用,提升教师使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及任务
为了稳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使我校在制订实施方案时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按照前瞻性、实用性、可扩展性、规范性和我校实际情况,对教育信息化逐年进行分步实施。
工程建设进度
为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强区”创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2014年秋季开学起,到2016年暑假间,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作如下分解。
从2014年12月至2014年暑期是工程第一阶段,为实施探索阶段。为我校教师配备电脑,组件电子备课室,申请、验证人人通使用平台。
2015年秋季开学至2016年暑假是工程第二阶段,我校实现班班通教学,使得教师授课方式得以转变,课堂信息化程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2016年秋季开学至2017年暑假是工程第三阶段,为完善升级阶段。我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一步升级,把学生管理、教师考勤、资源管理等全方位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范畴,打造智能化校园。
(二)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库和共享平台建设
加强教育资源库和我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积极指导各科教师配置急需的教学资源,鼓励各班开发具有本班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到校教育资源中心。通过镇、区、市、省、全国的互联互通,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条件限制,使全校中小学校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加强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薄弱课程资源建设,解决我校课程开不齐和教学水平低下的问题。
具体措施:
1、我校抓紧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资源网),指派至少一名以上的专(兼)职管理员,通过购买、收集整理有关素材(文档、视频等)自主研发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师研修资源的建设;不断充实、维护学科教学资源库,使我校的教学资源库每学期增加新资源量,为信息化应用推进提供资源支持。
2、教师制作的课件要及时上传到学校教导处,教导处及时收集整理审核,把优质课件上传到学校资源库,教师课件上传率不得低于课时总数的80%,课件上传率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学校定期组织评比活动。
3、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建立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骨干队伍、认真负责的电教管理员队伍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等“四支队伍”。加强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调动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解决好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认定问题,同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
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教学的尝试实践则能加快现有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能为教师进修和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捷的工具与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我们要利用好太和县教育区域资源的优势,大力研究,敢于尝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课程实际,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砚池河镇九年制学校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军民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军民学校
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现代化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兖州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立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确保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区教体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以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师生需求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信息化,面向互联网,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 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1、动态更新计算机。学校现有计算机配备已经达标,但为了进一步满足教学需要和更新,每年都会进行更新一部分计算机。
2、完成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
3、完成全自动录播教室建设。
4、对网络进行优化。为确保学校网络畅通,及时的对学校计算机设备进行更新、升级。
(二)建设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校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空间,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1、组织教师参加区教体局组织的学校网络管理员进行培训,完成学校平台建设和账号注册。2、3月20日前学校组织教师将录制课堂实录按相关技术参数要求上传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晒课。
(三)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以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为目标,对全校任课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使用效益。1、4月11—12日,组织教师参加全区学科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教法深度融合理念培训班、微课程制作培训班。培养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理念,转变教学方式。让微课作为学生重要的自主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2、4月18—19日,组织教师参加区教体局举办的备课组长利用网络集体协同备课、在线授课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班。3、5月组织参加全区中小学教师微课程制作大赛。4、5—6月,迎接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对学校教师网上集体备课、在线授课情况的督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教法深度融合。5、8月组织我校骨干教师参加全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提高培训班,提高广大教师开发制作课程资源能力。6、9月份举行全校信息化课堂教学“同课异构”展示活动。
(四)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评“优课”活动。
1、根据区教体局要求3月20日前,2014获得济宁市优秀教师、兖州区优秀教师、兖州区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完成录课并上传。2、3月21日—4月20日,2010—2013兖州区优秀教师、各教研组长、新近参加工作及新近从事教学人员完成录课并上传。3、4月21日—学期结束,其他教师完成录课并上传。
4、按上级文件要求,到2017年6月,每学年、每学期按时完成“晒课”、“赛课”和评选“优课”、推荐上传“优课”的任务,确保“优课”质量,获得区以上各级“优课”至少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五)丰富师生网络学习资源。充实师生个人学习空间资源,为教师业务交流、学生自主学习、家长与教师沟通提供丰富资源。
1、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组织教师对上传的教学计划、课时备课、课堂教学视频、试题、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利用群组交流、评论、留言板等多种形式,进行集体备课、网络教研活动,并将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档案。
2、学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熟悉掌握知识点,促进师生沟通,将学习空间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引导学生家长利用网络空间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家校合作。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教师进行检查、指导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档案。
(六)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应用优质教学资源,打造网络学习协作学习环境。
1、学校教导处、教科室通过“同课异构”等活动,组织开展同学科、同课时数字教学资源开发活动,评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并做到在全校及时推广。
2、以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组织开展在线课堂、名师网络课堂。每学段、每学科、每学期至少开展一节在线课堂、名师网络课堂。
(七)组织督查考核。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检查、加强过程考核,实行一月一检查,了解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每月检查一次任课教师教学资源创建、收集、储备资源情况,并将结果计入教师档案。
2、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采取推门听课、抽查教师学习空间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等形式,深入课堂一线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调研,收集工作意见建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保障建设资金。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保障购买信息化服务和运维的经常性支出,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维护与工作经费,为教育信息化提供足额资金支持。
(三)做好动员发动工作。召开全校“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大会”,对全校教师进行发动,使全体教师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明确任务和目标,积极投入工作。
(四)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过程督查,定期检查教师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把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情况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作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考核和评价先进的重要依据。把获得校级“优课”作为教师参加校级及以上优师、兖州名师、区教学能手的基本条件;把获得区级“优课”作为教师参加区级以上优师、兖州名师、区教学能手的基本条件;把获得市级及以上“优课”作为教师参评市级及以上优师、杏坛名师、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教学能手的基本条件;把获得省级及以上“优课”作为教师 参评国家和省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省教学能手的基本条件。
2015年3月13日
第五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校陆续添加了许多现代化得硬件设施,这些设施为我校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新学年,我们在新的起点上,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推进我校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增加信息化硬件投入,加强信息化硬件管理,提高信息化教学教研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现制定以下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实干的精神、超前的思路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有认识、有领导、有落实。从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出发,科学研讨、合理规划、协同合作,整合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将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水平,加强管理和培训力度,实施同步发展策略。将科研与教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与信息化工作相关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信息化工作。学校将依据本指导思想,切实地将信息化工作计划落实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校园网工程建设
1.实施改造校园网工程,高标准建设校园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结构,发挥网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为教育教学应用构建网络平台。
2.完善学校内网功能,完全实现校务公告、办公自动化。
(二)加强学校园网管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制订网络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工作措施,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1.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常规管理。
不断研究各种管理技术,加大考核力度,杜绝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网络畅通,更好地服务于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要保证网络安全畅通,又要杜绝教师在网上聊天、打扑克、玩游戏等不良现象。深入研究网络应用问题,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病毒防治。
加大对学校的管理力度,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减少病毒的传播。凡新安装系统的计算机必须先安装杀毒软件,并打好相关补丁后才能接入网络,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病毒问题,保证网络不因病毒导致堵塞、停网等现象的发生。
(三)充分发挥网络的使用效益
树立建网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网页建设,改进和提高教育网站的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管理服务。
1.继续加强学校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站布局和内容,使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德育,服务于管理;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社会。力求网站界面简约、布局合理、色调一致、风格统一、内容丰富。
(四)教育资源库建设
继续加强资源库建设,建立自己的资源中心。
(五)网上办公环境建设
探索和完善校内消息和文件传输系统,实现网上发布通知、传送文件,进一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1.继续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立足实际,针对不同学科和学段,完成对教师常用软件系统的专项内容培训。
2.继续组织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七)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研究
1.加强信息技术教研活动。
2.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力度,发动全体教师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规范。
3.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堂应用实践研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实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