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数对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3:4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li数对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li数对教学设计》。

第一篇:li数对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50---53页,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

1、行、列的知识

2、数对的概念

3、数对与平面上点的对应关系

4、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2.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符号美、简捷美。

3.体会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平面中点与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进行队列操比赛,(看大屏幕)我们班的小强同学是表现最出色的一个,谁能说一说小强在队列中的位置?

生:从右向左数第4排的第2个。师:谁还想说?

生:从左向右数第2排的第3个。

师:怎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这么多种说法呢? 生1: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观察的。

师:刚才大家在描述小强位置时,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说法,感觉是不是有点乱啊?

师:我们能不能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1.用列与行确定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用到了“排”,“个”等词来描述位置,你们认为怎样为一排?

生:横着是一排。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1:竖着也可以看作一排。生2:排是直的。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竖排称为“列”,把横排称为“行”。(板书:列和行)大家认为哪为第一列合适?

生1:最左边的为第一列。生2:最右边的为第一列。

师:你们认为从哪边起为第一列合适? 生:最左边为第一列。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们观察的时候一般是从左边开始数的,这是习惯。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根据人们的习惯,我们通常把最左边的一列称为第一列,请你找到第2列,第3列„(课件)

师:哪为第一行呢? 生:最前面的是第一行。

师:自己找一下第2行,第3行„„ 师: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小强的位置吗? 生:第3列第2行。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第2行第3列。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先说列再说行。小强的位置可以说是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2.探讨用数对确定位置(1).抽象点子图。

师:同学们观察,圆点代替学生(课件:人物图渐变成点子图),你还能找到小强的位置吗?

生:能。

师:你能说说是怎样找到的吗?

生:先找到第3列再找到第2行,交叉的地方就是小强的位置。

师:这位同学不但找到小强的位置,而且还介绍了自己寻找的方法。师:小青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呢? 生:第1列第4行。

师:其它点的位置你能用列和行来表示吗? 生:能。

师:你能说出几个点的位置? 生:所有点的位置。

师:其实每一个点的位置我们都可以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示。

(2).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列和行来表示了几个小朋友的位置,现在看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他们的位置写下来,还要注意书写规范。

师:你写的真快!上来交流一下 生:

现在我们又知道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表示位置的方法,也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补充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3.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展示渐变的过程)生:小圆点没有了,用横线和竖线穿起来了。师:还有其它变化吗? 生:多了一个零。

生: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你还能找到小强的位置吗? 生:能。

师: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生:根据小强的位置用数对(3,2)表示,只要找到第3列第2行就可以了。师:不仅小强、小青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今天同学们所在的位置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在表示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列几行。师:哪是第一列呢? 生1:从右边数。生2:从左边数。

师:我们通常以观察者为标准,左边起是第一列。你认为哪是第一行呢? 找一找自己的位置,然后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并记录在圆形卡片上。

部分学生的卡片贴在黑板的格子图上。师:第一位同学的位置用哪一个数对表示? 生:(1,2)。

师:第二位同学的位置用哪一个数对表示? 生:(3,1)。

师:你能在格子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生:能。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练习。

师:大家用数对表示出格子图上点的位置,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课件)(5,1)(5,2)(5,3)(5,4)(5,5)这一组数对有什么规律? 生:列没改变,行变了。

师:你能说一组这样的数对让一列的同学站起来吗? 生:(3,1)(3,2)(3,3)(3,4)(3,5)

师:我们能用数对表示我们的位置,格子内点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格子外面点的位置能用数对表示吗?

生:可以用(7,3)。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格子是画到第六列,再往后就是第七列。师:(课件演示)

师:格子下面点的位置能用数对表示吗? 生1:不能,因为这个点在零以下。

生2:零的下面还有负数,可以用数对(3,-1)表示。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这个点在第3列,大约在-1的位置。师:这位同学用到了负数。

师: 其实只要确定了方格图,平面上的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数对来表

示。

2.经线和纬线知识。(课件)

四、课堂评价,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是利用了数对的方法和思想确定位置,请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

第二篇:夸父追日 教学设计 li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学习提示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提高独立阅读能力。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3.体会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教学重点】

借助学习提示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教学难点】

感悟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一、词语引题

1.出示词语,学生朗读,猜神话故事。

箭法超群 射下九日 造福百姓(后羿射日)

天塌地陷 寻找彩石 神火冶炼(女娲补天)

喜欢光明 追赶太阳 化作大山(夸父追日)2.揭示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 齐读

3.释题:追日(追赶太阳)让生质疑: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知道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

生:很神;神奇;奇特。

(师板书:很神,神奇,奇特)

师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追随夸父追赶太阳。去解答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读文要求:

a.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组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b.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一眨眼

霎时间

虞渊 渭河 瀚海 大泽 颓然 遗憾

伏下身子 拿着手杖 提起长腿 迈开大步 追赶太阳(齐读、个别读、领读等)3.填空,主要内容。

神话写了夸父()太阳,()虞渊,夸父倒下变成(),他的手杖(),目的是()。

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说

过渡,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连手杖也变成了一大片桃林。像这样神奇的句子课文里还有很多。

三、古文对比教学,感情朗读,感受神话。

1.《夸父追日》这个故事原文出自先秦古籍《山海经》。在古文里,是这样写的。2.出示古文《夸父追日》与课文进行对比,感受课文的魅力。①出示古文,述其大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能懂得它的意思吗?我们来试试。我说古文,你们读课文中与它对应的句子。)②导出重点词,对应文本。

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道渴而死。③与文本对比,感受魅力。与日逐走

谁来说说这个词。

1.词义(追着太阳跑。)你是从课文哪句话读懂的?(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着长腿,迈开大步,想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显红:追、跑

评价:你读懂了“逐”就是“追”;古代的“走”就是现在的“跑”。

2.追得快(显红:一眨眼、两千里、像风似的奔跑)

评价:夸父跑得真快啊!像风一样,追逐着太阳。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两千里相当于是一百万米,我们的操场是400米一圈,那就相当于夸父在一眨眼的功夫里跑了2500圈。这就是神话故事的传奇色彩。

3.读:把夸父跑得速度快读出来。

4.总结学法:一读。二划。三标注理解。四读。渴欲得饮

谁来说说对“渴欲得饮”的理解。

1.词义(很渴想要喝水。)你是从哪里读懂的?(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显红:霎时间)

评价:巨人喝水,那真是饮干江河水。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道渴而死

1.喝了那么多水,喝够了吗? 那结果怎么样呢?

2.同学研究“道渴而死”?谁来说说这个词 预设:A“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

师:为什么要到大泽去呢?是因为他渴。老师只听你们读懂了“道渴”二字,“而死”呢?

B“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颓然是什么意思?(形容败兴的样子,失望。)

看到夸父的倒下,你心情如何?

(伤心、悲痛„„)我们怀着这样沉痛的心情来读他倒下的这句话。

感到悲痛的不仅仅是我们,还可能是——(巨人族的族人、大地、山河,甚至被他追逐的太阳。)

C“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这一叹,他会叹些什么?

预设:(他感到很失望)把这种失望读出来:

(他觉得辜负了乡亲们的希望)把这种遗憾读出来:

师:躺在地上,夸父只能遗憾地看着太阳了,他不能动弹了,把这种无可奈何读出来:

师:尽管夸父已经筋疲力尽,尽管他已经不能再站起来了,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用上最后一口气,奋力将自己的手杖向前抛去。谁知道,夸父这一抛是为了什么?

出示句式:夸父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这是为了——挽留太阳、给人们指明方向„„(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师:把夸父这种在困境中乃至绝境中,仍然坚强不息的精神读出来。

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A遗憾。夸父还没有追到日就死了,真遗憾。

B难受。(不是难受,是可惜。)夸父为了追太阳,渴死在路上,真可惜。

C了不起。夸父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太阳的光明,而甘愿用生命来交换。这种执着、这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叹。

四、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夸父耗尽所有的力气去追赶太阳,这是为什么?读读第一段,找找原因。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出示句子: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是的,当夸父追得口渴难忍时,他是这样想的——(生读出示的句子)师:当追得气喘吁吁时,夸父还是这样想的——(生读出示的句子)

师:当追得耗尽全身力气,颓然倒下时,夸父仍然是这样想的——(生再读出示的句子)

师: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师:夸父的这种精神很使我们感动,他至死追求光明,他把自己的手杖化作桃林,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

五、思维发散,拓宽视野

①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陶渊明《读<山海经>之九》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卦》 ③日非夸父能追及,山岂愚公力可移。

宋·刘克庄《初秋感事三首》 ④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

《山海经·大北荒经》

第三篇:数对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的位置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8页例

1、“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重难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的知识系列。在此之前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本节课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需求

师:谁能不用手指,只用嘴说,告诉我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生:第2组第5桌女生。还可以说是某某同学的左边或某某同学的右边。师:同样是数学课代表的位置,却有这么多描述位置的方式,很容易让人混淆,而且麻烦不简洁,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学课代表的位置,由于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描述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让人容易混淆,有的不简洁,交流后学生自然地产生统一描述方式的需求,从而有机地导入了新课。

师:你们的建议太有价值了,怎样才能用统一的方式即准确又简洁描述数学课代表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揭示课题:确定位置)

二、层层推进,探究新知

1、用列和行描述物体位置 出示:

师:通常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往后数。

师:面对这份座位图,你能讲一讲列和行的知识吗?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先在小组里讲一讲,再指名汇报。

师:真你能创造出一种更简洁又能表示出第4行第3行的方法吗?不错,我们理解了列和行的含义,那现在你能用这种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吗?悄悄的告诉你的同桌,再大声告诉大家。

师:通常情况下,我们先说列再说行,如:小军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出示:

师:观察这个座位图有什么变化? 生:小军和同学们变成了圆圈。

师:你能找到那个圆圈代表小军吗?你是怎样找到他的?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第几列第几行表示的位置,想请同学们记录下来,看一看谁记的全。第5列第1行、第2列第2行„„

【说明】当学生感到用“第几列、第几行”这种统一方式比较准确、简洁时,老师再次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快速记录位置,记不下来,学生自然地意识到这样还需要进一步简化,自然地过渡到“创造”数对的阶段。

师:有没有记全的?你们怎么记的不全?是什么原因?你觉得这种方法要不要进一步简化?以第4行第3行为例,对于这种描述位置的方法你们能不能创造出一种更简洁又能表示第4列第3行的方法吗?

生:4列3行 4 3 4,3 4-3 4L3H D4D3„„

【说明】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自己创造数对,参与了探索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了用“数对”来确定位置,也充分体现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从中建立数学模型”这一特点。把用“第几列第几行”转化为数对表示,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数学化”过程。

师:老师太佩服你们了,短短几分钟创造出这么多种不一样的方法,尽管方法各不一样,但大家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生:都有4和3。

师:这里的4表示什么?3呢? 生:4表示第4列,3表示第3行。

师: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逐一评析、理解数对)想知道数学家是怎么规定的吗?

出示:

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像这样的数对包含两个数:第一个数 4 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 3 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表示这是一个整体。两个数共同表示一个位置,我们把这样的一对数叫做数对,读作四三。逗号和小括号都不读出来,这就是今天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理解数对,深化认识

1、在上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2、(6,5)表示图中第()列第()行的位置。3、4、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表示。

5、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 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呢?

四、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1、如果有一个班的座位图是正方形,最后一个学生的座位是(7,7),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学生?

2、五、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说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深层次的探索。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列 行---------横排

第4列,第3行(4 , 3)读作“四三”

第四篇:数对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在这儿上课你们高兴吗?能和我们东北师大附小的同学一起上课李老师也很高兴,那就让我们放飞理想,现在开始吧,上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位置)

师:同学们,位置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吗?能举个例子说明什么是位置吗?(生答)师:说得好,位置是个点、是个地方、是在哪里。大到一个地域,比如5.12大地震震中的位置是四川省纹川县;小到一个单位、一个建筑,如我们东北师大附小所在地,再小到每个人,如我们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对应的位置。这些位置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完善课题)

二、自主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

1、自由表达班长的位置。

师:班长在哪儿呢?站起来,让大家看一看。现在谁能来介绍一下班长的位置,(生自由介绍)„„

师:大家介绍的都对,可有的左右数、有的前后数、有的第几排,有的第几组„„,这样介绍班长的位置大家有什么感觉?感觉很乱,表达的标准不一样,看来需要统一表述的标准。(引导学生感受乱、标准不一,引出统一标准的必要性)

2、确定列与排。

师: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列与行来统一标准。谁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规定列与行的?(借助学生的回答)在数学上,竖着称为“列”(板书)。通常从左往右分别是第一列、第二列„„请第一列的同学举起手来,第二列的同学们给大家招招手,第五列的同学招招手。横着称为“行”(板书:竖——列 横——行)。从前往后,分别是第一行,第二行„„第四行的站起来。

3、探究用数对表示班长的位置 师:有了列与行,想一想,这次表示班长的位置我要求你们写出来,可以用文字、符号,图画、更可以用数字表示,请做在答题纸上。

(生探究,师巡视指导,发现汇报资源,写在黑板上,展示并自我介绍,相互质疑,组织交流。

师:同学们真棒!能把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并且知道从两个方向表示班长的位置,了不起。数学上,我们先说列,后说行,这样,我们就可以用a列b行来表示班长的位置。

师:可是数学讲究的是简洁美,你能把这句话变得更简练吗? 生逐步简练到只剩下数字。

师:你们的方法已经和数学家非常接近,数学家是先写a,表示列,再写b,代表行,在中间加上一个逗号把他们隔开,然后用括号括起来表示他们是一个整体。这样的两个数,也称为一对,像这样成对出现,用来表示某一位置的两个数,在数学上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数对,它就可以直接读作(a,b)。这样我们就用数对(a,b)确定了班长的位置。

4、找朋友——应用数对表示其他同学位置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你先想一想你的好朋友是谁,然后用数对把他的位置写出来,我们一起帮你找朋友。

生说,朋友站立,大家判断,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师:通过找朋友我们可以感受到,一方面数对可以简洁、迅速地帮助我们确定位置,另一方面数对和同学一一对应。

5、进一步深化对数对的理解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朋友,请你帮我找到这几位好朋友。

电脑出示:(3,5)(5,3)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都有3和5,位置颠倒了。

师:这两个数对,都有3和5,为什么有两位同学起立?一位同学在这儿,一位同学在那儿,怎么回事?

生:(3,5)表示第3列第5行,而(5,3)表示第5列第3行,是两位不同的同学。小结:由此看来,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数对中的两个数的位置能颠倒吗?(不能)

出示:(3,3)

师:这个数对有什么特点?这两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虽然前后两个数字都是3,但是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面的数表示第3列,而后面的数却表示第3行。

【设计意图】数学既能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学生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数对的认识和理解。

三、在平面图和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同学的位置

师:我们会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同学的位置了,情境图中同学的位置你会表示吗?(出示情境图)看图时以我们观察者为标准。从左往右分别是第一列、第二列„„第一排,第二排„„(课件配合演示)

(1)由位置到数对。小青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敏的位置呢?

(2)由数对道位置。数对(1,4)表示的是谁?数对(4,3)呢?

小结:观察时,先看什么——列,再看什么——行。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如果把每一位同学看作一个点,用竖线和横线将列与行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方格图,也称为坐标系。在方格中(课件演示),起点是0,先横着标出是1.2.3.4.5.6代表列,再竖着标出1.2.3.4.5.6表示行。你能用数对表示这几位同学的位置吗?

课件出示几位同学的所在的点,让学生说数对,并说明理由。师:下面老师也找了几个数对,出示:(3,1)(3,2)(3,3)(3,4)(,)(,),(1,4)(2,4)(3,4)(4,4)(,)(,)师:再往后是什么呢?猜一猜

师:第一组数对有什么特点?前面的数字都是3说明了什么?第二组数对有什么特点?后面的数字都是4说明了什么? 师:它们的位置是否在同一列与同一行呢?下面请你在方格纸上标出这些位置,验证一下。

生展示。

师:当这些位置在同一列时,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当这些位置在同一行时,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字相同。

四、拓展应用

1、长春地形图

师:课前老师调查了我们长春的几个景点,在方格纸上他们还可以用数对表示呢,快来试试吧。请你先思考,想好了再举手。

长春电影城(1,2)师:谁能找到它的位置? 指学生拖动。解放纪念碑(3,1)师:谁能找到它的位置? 指学生拖动。

长春动植物园(5,)师:谁愿意来?

生拖动,提示错误,再找一生拖动,还是提示错误。师:为什么会是这样? 生:少了一个数

生:只有一个数字,只能确定长春动植物园第五列,确定不了具体的位置。师:下面老师如果给他填上2,你能找到他的位置了吗? 伪满皇宫(,5)

师:还有谁愿意来找位置吗?为什么? 师补上:(6,5)

师:由此看来,要想用数对确定位置,必须有纵横几个数?这两个数是缺一不可的。

2、中医药橱

师:中医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下面是放中药的药橱

a)如果当归的位置用(8,5)表示,那么菊花的位置呢? b)一味中药的位置是(4,4),它是什么药? c)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其它药的位置吗? 你感受到了吗,药厨里面还有数对知识呢。

3、经线纬线介绍

师:下面我们共同看一个小资料。

课件出示: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南北两极点间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叫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现在你知道我们国家是怎样迅速找到汶川位置的吗?如果我们不能马上确定灾区的位置,那后果会怎样?由此看来,准确的确定位置对我们来说怎么样——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五篇:li《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片段教学设计

光复小学

李红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开篇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和体会比的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北师大教材设计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情境活动,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比,但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于形式上。因此,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系列情境,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

2、能正确读写比。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师:同学们,李老师刚学会一种配置蜜茶的方法,今天就亲手泡制了两小杯,谁想品尝?你请,你请。味道怎么样? 谢谢鼓励!

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配置这种蜜茶的吗?(想)其实老师是把90毫升的茶水和10毫升的蜂蜜混合配置而成的。老师今天带来的这样一个小杯大约就能容纳100毫升这样的蜜茶,仅够一个人品尝,如果想让更多的同学能品尝到,又该怎样配置呢?

(20配180;50配450)

师:同学们,蜂蜜的量在变,茶水的量也在变,为什么配置出来的蜜茶依然“甜味”没变呢? 生发现蜂蜜和水的倍数关系始终没变后,用除法算式分别求出倍数关系:90÷10=9,10÷90=1/9师:同样表示倍数关系,出现9和1/9两个不同的数是因为相比较的两个量的顺序不一样。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其实有1份蜂蜜,就要用9份的茶水来搭配。这种情况,在数

学上有一种简洁的表述方式(显示茶水的量和蜂蜜的比是9:1;蜂蜜的量和茶水的比是1:9)这里的9:1和1:9我们就叫做比)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生活中的比贴课题。

二、说明解释,认识“比”

师: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你在生活物品中找到的比,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能说说表示什么意思就更好了。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的介绍,你现在对比有了哪些认识?(学生说我发现比中可以看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可以表示出倍数关系。

三、类比联想,拓展“比”

师:倍数我们是通过相除求出的,谈到相除,我们并不陌生。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曾经解决过哪些相除的问题?

师:苹果的单价怎样求?15÷3=5元/千克 9÷2=4.5元/千克我们通过相除求出水果的单价 师:正常人一分钟能走多少米呢?850÷10=85米/分我们又通过相除求出了速度。师:同学们这些除法算式是否也能用比来表示呢?请大家打开书50页,看看书中对比是怎样定义的。谁来说说。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师:那么能把这三道除法算式也用比来表示吗?学生汇报 谁能再说说为什么这三道算式也能用比来表示呢?

师:其实比和除法一样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书中就有,谁来介绍学生汇报(教师贴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师:能求出9:1和1:9的比值吗?

师:联系具体题目说一说每个比值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比有时表示倍数关系;有时表示一种具体的量)

师:也就是说比值不仅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同时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四放眼生活,强化“比”

师:我们对比又有了深刻的认识,除了刚才大家介绍的物品中的比,你还在什么时候见过比?(学生谈到比分后,出示:足球赛2:0)辨析比赛中的比

师:从这个比分中你知道了什么?它是我们数学中所说的比吗?说明理由? 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体育比赛中使用的“:” 号,只表示哪一队对哪一队比赛,各得多少分。2:0只是一种计分形式,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另外除法中除数也不能为0),所以它不是一个比。

师:了不起,同学们运用了新学的知又解决了一个问题。师:我们来休息一下听个幽默故事(播放图片)

一天,小小的妈妈带她去看芭蕾表演,第一次看芭蕾表演的小小很好奇的问妈妈:“妈妈,妈妈,这个导演这奇怪!”“为什么呢,宝贝?”“你看他让演员踮着脚跳舞,多累呀,干嘛不找个个子高点的演员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芭蕾舞者为什么要踮着脚跳舞吗?那你们知道你们的妈妈为什么喜欢穿高跟鞋吗?(踮起脚跳舞更美,其中的道理就和比有关,因为演员踮起脚后腿长和身高的比约是0.6,非常接近0.618,而人们研究发现,当一个比的比值为0.618时,这个比就称为黄金比。所以芭蕾舞演员踮起脚跳舞是在创造黄金比的美呢。看来比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五、总结提升,深挖“比”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比,你们想过吗,既然我们学过的除法和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创造出比呢?这里的道理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去讨论,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泡泡水制法最为小礼物,可能会对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帮助看看对你们有没有帮助,这节课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下课。

1:4:2:2(连比)

板书设计】 速度:40÷2=20 40 : 2 = 20

单价:12÷3=4 12 : 3 = 4

生 活 中 的 比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

下载li数对教学设计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li数对教学设计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对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 题:数对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第3页做一做;第4页练习一第1——3题、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数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读数对;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

    《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全国上下兴起体育健身运动。滕老师的学校也不例外,前不久也举行了一次跳绳比赛。在这次跳绳比赛中,我......

    Meet Li Mings family 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Meet Li Ming’s family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掌握单词doctor,teacher 2、 学生能运用句型this is ...,her/his name is...she/he is a... 方法与策......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木镇镇中心小学 李铜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合集]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青岛版教材五年制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走进军营93—97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学生在以前已经......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第一个信息窗50—53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设计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由语言描述到数对表示座位的过程。 2.能用数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