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方案(计算机)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绘制
一、教学目标
1.能使用VISIO软件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绘制 2.能判断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3.能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和组网条件进行网络结构的选型
二、学习内容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2.本节主要内容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端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网络拓扑结构反映了组网的一种几何形式。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以及混合型拓扑结构。本课首先通过设定特殊的任务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任务的思考。通过设计实际的拓扑结构图,促使学生应用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感性认知。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几种拓扑结构概念及其各自优缺点、应用比较。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三、学情分析
在开始本门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学生初次接触拓扑概念,并且这一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拓扑结构这一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地图进行类比教学。拓扑概念建立起来之后,网络的拓扑结构就比较好理解。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要求学生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对于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任务驱动(网络拓扑图的制作)教学方式,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整合,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
五、教学过程 1.回顾及作业点评
回顾:上一次课关于局域网规划的讲座;
点评作业: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所需各类要素、步骤和方法,着重点放在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上。
2.告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本次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几种主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及其特点,并学会用Visio软件绘制拓扑结构;
教学目的:最终要求同学们利用本次课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在项目书中分析所要组建小型局域网结构选型的理由和绘制该小型局域网的拓扑图。3.操练
1.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模仿绘制一个网络拓扑结构图;
2.根据学生绘制时碰到的问题,简单归纳使用Visio软件绘制网络拓扑图的方法; 3.要求学生绘制剩余部分网络拓扑图。4.深化和练习
1.观察网络机房结构; 2.绘制网络机房拓扑结构; 3.课堂练习:
(1)从拓扑结构来看计算机网络是由()和()构成的几何图形。(2)总线型拓扑结构通常采用()方法扩展网络,采用()访问控制策略。(3)星型拓扑采用()控制策略,所有的通信均由中央结点控制,数据交换方式主要有()和()两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4)环型拓扑中的每个中继器都与两条链路相连,一条用于()信号,一条用于()信号,数据只能按照()方向进行传递,而且所有的链路都按()方向传输。5.归纳和总结
1.绘制网络拓扑结构;
2.网络拓扑结构类型及其图示; 3.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4.网络拓扑结构选型要素。6.作业
1.观察家庭、网吧、办公室的网络拓扑结构,并绘制其拓扑结构图;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哪三种?就网络的可靠性、费用、灵活性谈谈三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3.请同学们根据课堂上对于本课程要组建局域网结构选型的分析,绘制其拓扑结构图并简单描述其理由(写入项目书中)。
7.后记
在网络拓扑结构的绘制环节中,由于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差异,会导致后面内容展开在时间上不确定,因此要求学生们课前预习。
六、咨询服务
主讲教师: 联系方式: 邮 箱: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1】班 2012年9月17日(星 期 一)
第二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设计方案
《计算机常用设备》教学设计方案
四川交通运输学校基础科项晓钢
一、教学目标
本次课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组成部件的物理划分和逻辑划分理论介绍,具体计算机内部各组成部件的功能介绍,造型表征,模块划分以及主要生产厂商等,并在讲解的过程中扩充了各中硬件相关的识别技巧以及护理知识的介绍。
二、教学方法
为响应“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本次课采用了课本讲解、板书、多媒体应用等教学方法的结合。
在课本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互问答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板书来记录学生的发言以及思维表现,在知识讲解后,直观的调用之前的黑板板书内容,作为学生们自信心提升的有效道具,并且可以提示学生本次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在多媒体环节引入了新颖的虚拟现实技术,指导并带领学生以任意角度的观摩,精细准确的表达,提示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游戏参与式的演示,实现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新奇的心态驱使下参与学习,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性。
三、教学重难点
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很直观的认识计算机内部结构组成部件的外观,并熟练记忆各种硬件的识别和安装方法及准确的解说其功能。
四、教学过程
1、作为开场白,回顾上次课的知识,即可以有话可说,还可以给学生一个情绪的和思想集中的缓冲;
2、以向学生们对计算机的视觉认识的提问展开新知识的教学,同学们会很直观的回答出相应的常规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摄像头等,也有懂得多一些的同学会提及显示卡、声卡、CPU等硬件,在学生的回答已经接近穷尽的时候,就针对刚才学生们提出的内容加以区别和划分,引出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划分,即:主机和外设两大类,讲解完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将刚才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归类。
3、在讲解了计算机的物理划分之后,再提出冯·诺依曼的逻辑划分理论,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类,讲解完后,再次引导学生自己去将刚才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归类。
4、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初步认识之后,就进入详细的各部件讲解阶段。此时,和学生们一同打开计算机教学平台,结合专门制作的虚拟现实产品的操作演示,分别利用相应的教学设计时间来对各个部件的功能、外观、识别方法、具体安装位置、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进行讲解,并随时提问各种部件间的异同,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在各个部件都讲解完成以后,就利用计算机教学平台,将虚拟现实的模型分发给台下的所有学生,利用几分钟时间来讲解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来调整观察角度,观察高度,观察距离等,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从任意角度”观察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并通过鼠标和键盘的配合来完成计算机主机部分的拆卸与安装,让学生能在“游戏感觉”的心态下更直观的看清楚,也更有效的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
6、估计在下课前5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本次课的内容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多的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有利的资源来实现更多知识的糅合。
五、时间分配
1、前次课的内容回顾(5分钟)
2、利用交互式问答形式进行计算机的物理和逻辑划分理论讲解(10分钟)
3、配合虚拟现实的模型进行计算机的硬件明细讲解:
主板的功能、识别、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10-12分钟)
CPU的功能、识别、安装、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内存条的功能、识别、安装、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显示卡的功能、识别、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
网卡的功能、识别、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
其他外围设备的介绍,如:显示器(3-5分钟)、打印机(3-5分钟)、扫描仪(1-3分钟)、传真机(1-3分钟)
4、通过电子教学平台将虚拟现实模型分发给每一位学生,教会学生使用虚拟现实产品的操作方法(3分钟)让学生自己用鼠标来点击各个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并让其自己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并通过虚拟产品应用的形式组装计算机,教师就负责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20-25分钟)
5、本次课程内容的回顾与总结(5分钟)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方案
开放教育课程面网结合一体化
教学设计大赛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
课
题:《计算机应用基础》 授 课 人: 工作单位:
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思想: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模块:教材资料
一、教材选用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参考资料
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考资料,这里面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优秀教材还有普通本科“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满足部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文献资料
我们的文献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平台,在上面能解决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以及网上动态教学信息等。
第二模块:课程目标及学前指导(双导环节)
一、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
情感态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而服务的习惯。
二、学前指导(面授导学)
本校专科学生基本情况是学习基础为非零起点,缺乏系统理论知识,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大多数生源为学历低的在职人员,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大部分学生课堂内学习态度较好,但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学习信心、学习毅力不足,易受挫。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可能因为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面网教学过程及学习建议(网上导学)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习完成;录像教材将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定期辅导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集中答疑;组织学生参加定期的网上学习辅导和答疑活动。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首先理解教学大纲内容,其次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字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媒体配合使用方法和学习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
1.阅读和预习学习内容;
2.观看录像教材或教学光盘;
3.完成思考和作业题;
4.上机实验;
5.集中辅导和答疑;
6.使用学习效果测试系统自测学习效果;
7.通过自测结果发现问题,返回上述相关的步骤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上机实验在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三模块:课程标准(双助环节)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课内72学时。其中:电视课11(基本)+3(可选)学时,上机实习45学时,定期辅导9学时。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是:
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Word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
课程的难点是:
1、地区、兴趣差异等原因,新生计算机能力差别较大;
2、中学所学计算机知识无系统、不扎实,与课程内容衔接难度较大。
3、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办法:
1.采取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2.教师集体备课,共同讨论重点难点解决方案,经典教案共享。3.以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当前各行业不同岗位的需求为导向,设计基于学生求学及职场工作任务实例来组织教学内容。
第四模块: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利用网上教学论坛作为网上促学的平台。教学团队采用“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为中心的多元化实践”的设计思想来组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将实践教学与行业各岗位工作任务、能力需求、综合素质相互渗透,充分整合。综合采用情境模拟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操作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应用于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的探索实践中。在此我们 5
称之为“融合式的现代职业教学方法”。以下逐一列举:
情境模拟法: 主要以求学或职场为情境创设对象,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案例教学法:
以真实的求学或各工作岗位任务为题材,将所学的知识点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的实用性,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法:
在上课时分析该次课的主要任务,把任务细节分别布置给学生,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完成任务的实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分层教学法:
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包括讲解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等。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
操作演示法:
是计算机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操作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为学生,操作演示的时间既可在学生任务实例操作之前,也可在学生探索学习之中或之后进行总结归纳,根据课堂教学的实例需要灵活安排。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使学生正确掌握相关
知识和操作,提高教学效果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组讨论法:
是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尤其在提出操作实例任务时,由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完成操作任务的步骤方案,从而加强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群体中的表达能力、集思广益的合作精神。
二、教改举措
1.精品课程建设:目前正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通过这个机会不断完善该课程的建设,如试题库、任务需求实验等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改进: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分层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方法,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评价方法尝试:目前以教学改革为契机,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强调实践的特点,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第五模块:利用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设计(网促环节)
一、教学设计
课题组将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任务简介、技术分析、操作实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巩固训练六个环节,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掌握。二、一堂课设计
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模块,“文字处理编辑排版(WORD)”子模块中“旅行社团队订房发传真任务”为例简介这六个教学环节的实践过程:
(一)任务简介
王小帅为某旅行社刚参加工作的一名计调部员工。工作热情十分高涨,希望尽快学以至用,胜任工作。现接到领导安排的一个任务:为某至海南的旅游团向相关协议酒店发送订房传真。于是王君想到了三个问题:“我要发传真!传真的格式是怎样的?”、“我以后要经常代表旅行社发传真!能不能将有旅行社和我个人风格的传真格式保留下来,供今后反复使用?”、“今天我向多个酒店发送内容基本一样的订房传真。有没有成批处理的方法去实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的是情境模拟法和案例教学法。
(二)技术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字处理任务,使用WORD软件完成。针对上一步的三个问题,在WORD软件中可以分别采用套用WORD自带的传真模板;创建固定具有本旅行社、本人信息的新的自定义传真模板;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批量邮件信函编辑发送的功能。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找到以上各功能的菜单入口并提示注意事项,将已制作完成的合并后的传真文档范文演示给同学观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法和引导示范法。
(三)操作实施
学生根据任务自我探索
1.根据本机上的模板创建自定义模板 2.根据自定义模板创建传真文档 3.创建各订房酒店信息表格文档
4.以订房传真文档为主文档,以酒店信息表格为数据源文档,进行邮件合并操作
5.打印出多份至各酒店的订房传真文档,完成任务。
老师针对进程较慢的同学个别辅导;让部分已完成任务的同学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同学完成任务。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
(四)总结探究
本实例中功能可以通过菜单、快捷菜单、工具栏、功能向导等方式完成,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各功能菜单的排列规律,注意任务窗格、对话框中的信息提示,多做多练,熟能生巧。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的是操作演示法
(五)拓展延伸
1.要求学生仔细浏览本机上的文档模板, 并思考哪些模板在其学生时代就可使用?能否为其所在的班级或社团创建风格鲜明的文档模板? 2.老师列举几个邮件合并的案例,学生自己创设一个需要使用邮件合并功能的任务,并完成该操作任务。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
(六)巩固训练
布置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相关习题给学生操作训练。在练习数量和难度上设置不同层次供学生自由选择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
三、心得体会 总结
一个团队,分工合作。一套教材,日臻完善。一套案例,工学结合。一个系列,课程延伸。一个基地,学做合一。一个模式,六步教学。
第六模块:教学评价(面评环节)
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来共同完成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的教学评价,其权重各占50%。其中终结性评价包括课堂作业、平时作业和出勤情况;终结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上机考试。过程性评价皆在促进学习效果;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
一、复习与考核
1.期末复习
⑴、根据教学大纲、考核说明和文字教材中列出的要求掌握、理解和了解的内容,制作一个学习目标文档,作为期末复习的依据,其
中知识性内容和实操技能要分别说明;
⑵、按文字教材的章节、结合平时作业并使用教学光盘重点复习要求掌握、理解的知识性内容。
⑶、复习完1 ~ 2章的知识性内容后,上机复习实操技能;
⑷、每复习完1 ~ 2章后,都要使用教学光盘中的自测系统检查复习的效果,根据自测结果确定下一步的复习内容;
⑸、全部知识性内容和实操技能复习完成后,将期末复习提要和网上复习材料中提供的案例题目做重点练习;
⑹、参加网上期末复习辅导和答疑活动。
2.准备考试
⑴、按文字教材的章节,将自测系统中的综合练习再做2 ~ 3遍;
⑵、考试前一周(不要太早),进行上机考试模拟(考试系统提供模拟考试)1 ~ 2次,熟悉考试界面、题目类型和答题方法。
由于自测系统中的测试界面、题目类型和答题方法与考试系统非常近似,因此,熟练掌握自测系统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可能无法通过考试。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说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方向学生限定选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为72学时,一学期授完。
本课程涉及数据通信、网络理论、各类网络标准协议及众多相关技术,其内容由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协议、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等部分组成。课程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重点,力图在讲清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进一步介绍流行的网络产品和最新的网络技术。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协议、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等部分组成。
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如下:
1.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论(2学时)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演变和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教学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解ISO的OSI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及应用,了解典型的网络实例,了解ISO及CCITT等标准制定机构。
2.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4学时)
(1)数据通信技术
(2)数据编码技术和时钟同步
(3)数据交换技术
(4)拓扑结构与传输媒体
(5)差错控制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容量等主要指标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理解各种通信方式、编码方法、时钟同步法、多路复用技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方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理解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各自的特点;理解星形、总线形、环形等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性能指标和优缺点,并理解树形、混合形和网形等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理解计算机网络中所采用的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无线通信等传输媒体的传输特性;掌握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和海明码等差错检测编码方法的算法原理和检错能力,并能利用算法计算冗余码和编码效率。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18学时)
(1)网络体系结构及OSI基本参考模型
(2)物理层
(3)数据链路层
(4)网络层
(5)高层协议介绍
(6)TCP/IP簇
教学要求:了解协议和体系结构的概念,掌握OSI基本参考模型及每层的功能;了解物理层提供的为建立、维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规程的特性,理解EIA RS-232C和EIA RS-449接口标准,了解通过DOS和BIOS提供的异步串行通信功能进行串行通信的编程方法;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功能,理解BSC的报文格式和HDLC的帧格式;理解网络层两种操作方式的特点,理解路由选择算法和阻塞及死锁的解决方法,了解X.25协议标准,了解网际互连的基本要求和用于互连的中继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组成OSI参考模式高层结构的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主要功能、特点和协议规范;理解TCP/IP的定义及其对应OSI的层次。
4.局域网(22学时)
(1)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2)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
(3)CSMA/CD媒体访问控制
(4)令牌环媒体访问控制
(5)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
(6)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7)Novell NetWare局域网操作系统
教学要求:了解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标准,理解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典型实例,理解传输媒体以及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理解逻辑链路控制(LLC)协议层的服务和操作,深刻理解CSMA/CD总线网、令牌环和令牌总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了解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的工作原理,了解Novell NetWare的主要特点,掌握Novell网络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5.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6学时)
(1)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异步传输模式(ATM)
(2)帧中继(Frame Relay)
(3)快速/高速局域网
(4)因特网(Internet)
(5)内联网(Intranet)
(6)网络管理基础与网络安全
教学要求:了解ISDN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结构,了解ATM的基本概念和信元结构,了解帧中继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了解快速/高速以太网技术,了解因特网的概念、域名系统(DNS)及万维网(www.xiexiebang.com
电话:010-66490546
E-mail:xianjs4618@163.com
电话:010-66490546
邮编:100031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本)教学设计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网络授课教学设计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专业的高中起点与专科起点本科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要求参试者从使用的角度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多媒体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的知识。
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课内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考核方法:机考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网上授课时间安排及内容
第一次
入学培训、往届考试分析、前三章内容辅导
学时:3学时
主要内容:
1、电大教学平台介绍(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注册、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所提供服务介绍、省电大电大在线注册)、怎样使用网上教学资源(专业辅导、课程辅导、网上教学活动、课程讨论区、课件点播)、课程学习方法。为学员以后进行网上学习进行必要的培训。
2、回顾前几次的考试,总结经验。
3、怎么用随书带的光盘练习。
4、前三章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5、安排下次课程的内容。
对应资源:
1、中央电大在线中,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IP课件,单击“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再单击Microsoft Windows XP 选“视频课堂”,观看1-5讲的内容。
省电大在线中,也有很多资源,有PPT的讲义,还有模拟题目等资源。
第二次
第4章~第9章内容的复习,通过习题讲解
学时:3学时
主要内容:
(一)Excel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1、工作簿的建立、保存与打开
2、单元格数据的类型、使用,相对、混合和绝对引用。
3、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4、数据图表的建立、编辑与使用。
(二)PowerPoint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1、演示文档的创建、保存、打包及播放。
2、演示文档模板的使用及幻灯片对象的创建、编辑和放映。
3、幻灯片播放技巧及母版的使用。
4、幻灯片对象的连接和播放
(三)网络基础用Internet的应用辅导
(四)多媒体介绍
对应资源:
1、中央电大在线《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IP课件,单击“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再单击Word选“视频课堂”,观看1-4讲的内容。
2、中央电大在线《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IP课件,单击“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再单击Excel选“视频课堂”,观看1-4讲的内容。
3、中央电大在线《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IP课件,单击“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再单击PowerPoint选“视频课堂”,观看1-4讲的内容。
4、省电大在线,查看这3章的PPT格式的课件。
第三次
对全书的内容串讲、复习,主要是习题讲解
二、学生作业安排及内容
作业一共三次。
第一次作业内容:第一章~第二章的习题、随书发的光盘上的练习题。 第二次作业内容:第三章~第五章的习题、自选2套模拟题。 第三次作业内容:第六章~第九章的习题,自选2套模拟题。由天这门课涉及的人员较多,老师不再一一批改作业,每次课后布置的作业,需要各教学点的老师把学员分组,选出一名班长,把大家易错的,不好理解的汇集起来,由班长发给我,我下次讲课时把上次作业中有共性的问题再讲一下。
三、学生考勤说明
学生考勤由教学点老师负责。
四、学习方式说明
网上授课与平时面授课程区别很大,需要学生更新学习方式,具体细节如下 1.研习教学大纲,了解该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
课程的教学大纲,在“电大在线”的“教学大纲”栏目中。2.研读教材,划出重难点。
在研读教材过程中,记录不懂的知识点,以便询问老师。3.观看课程的PPT课件及视频课件信息。
课程的PPT课件及视频课件信息在“网上授课时间安排及内容”中有详细说明。
4.每次网上授课时,要按时参加,接受教师网上辅导。
在网上授课过程中,可与教师交流不懂的知识点、不会的习题等相关内容。网上授课的地点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主页”下的“网上教学活动”栏目中,找到自己的课程,点击进入。5.按时完成教师课堂留的作业。
作业包括课后练习、在线练习和责任教师网上留的作业及实验。
6.课程实验需要教师先把所需软件准备好,学生按照教师的实验要求,完成实验。
五、联系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联系。1.河南电大在线论坛 2.呼叫中心
3.责任教师联系方式 任红霞
邮箱:renhongx11@163.com 电话:0393-817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