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血液教学设计3(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3:1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生物血液教学设计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生物血液教学设计3》。

第一篇:七年级生物血液教学设计3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设计意图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人教社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立足于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小肠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不能进行直接交换,必须依靠循环系统的运输功能才能完成,而运输是靠血液的流动来实现的。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主要的功能。通过运用现在教育手段,使学生获得对血液的整体认识;(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的提出,通过学生之间的分析与交流,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2)在分析与讨论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收集信息、,解读数据、交流表达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倡导主动参与、与人合作,汲取不同意见,要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要有质疑精神.(2)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体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实施策略

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见血的经历,对血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那些成分及其各成分的主要功能。因此,要重在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重在设计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质疑,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

二、案例参考

组织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观看课件——繁忙的交通运输线和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动画

教师:同人类修筑的任何一条运输线相比,我们自身的运输线都要更复杂的多,它的大小支干无数,蜿蜒曲折,延伸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这条运输线使身体的没一个细胞都得到所需的物质,并能及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带走,而血液正是运输的使者。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血液同学们都知道那些内容呢?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说出有关血液的知识。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生活中很留意,我们知道了血液是咸的、有营养、有腥味、有血糖、有血细胞并且是红色的,那么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吧?请仔细看我手中的试管(出示血液分层现象演示实验及分层图),在新鲜的血液里加入抗凝剂,静置半小时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仔细观察并思考:试管中的血液分几层?各是什么颜色?各层比例大致是多少?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教师:血浆里面溶有多种物质,请同学们看血浆成分示意图,看看主要含有那些物质?并通过成分推断—下血浆的主要功能。

学生:看图、分析、推断了解血浆的组成和功能。

教师:血液中还有很多的血细胞,它们与液体状的血浆共同构成了血液,它能完成我们体内物质运输的力能,所以说血液是一种组织,又可流动,我们把它称作“流动的组织”。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各种血细包的尊容,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学生:分小组表演;要求头戴各自血细胞的模型,以各种形式介绍表演。配备了齐全的运输工具——红细胞,2设立了清除异物的特种部队——白细胞,3组成了养路队来保证运输路的完整——血小板。

教师:表演的真精彩,同学们对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有时,我们到医院看病医生会让我们做血液常规化验,那么血常规化验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出示化验单,请同学们阅读血常规化验单,都有那些内容?这个男性的血液值是否正常? 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化验单上的内容,讨论交流。

教师:课前各小组同学提交了你们在预习和查询资料中想到的一些问题,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的知识面广,有一些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解决,还有,些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

1、血液为什么会凝固?

2、发炎后流出的脓是死亡的白细胞吗? 3.白细胞多就是白血病吗?

4.血友病、血吸虫病、血癌都与血液有关吗? 学生:据学过的知识,自己查寻的资料,分析交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教师:关于血液的成分和作用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吗?

学生:概括总结

教师:我们对血液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想不想看看血液的真面目?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提出问题深化本节的内容。

教师:最后请同学们关注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了解骨髓移植,学习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一份爰心的精神。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商讨解决书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新课程理念,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具有了一定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不仅感受到血液为人类带来的一切,而且懂得要关爱身边的人热爱生命。

第二篇:初中七年级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预案{血液}

初中七年级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预案{血液}

赵县南柏舍镇中学:杨辉 课题:血液(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观察血液,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各种成分的功能。

2学会用照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2通过对血细胞的观察和对血常规化验单的分析,判断该病人所患疾病并对该病人的治疗提出建议,帮助学生认识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培养学生审慎的科学态度。设计思路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生物课程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生的观察能力较强,但观察常常满足于新奇的现象,其目的性、计划性和自觉性较差,所以我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和人血涂片,从而让学生认识血液的组成成分、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本课时以一位病人的血常规化验单引入,并最终使学生学会解读化验单中的一些数据,使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生物因素学习生物知识,利用生物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解决的问题:

1.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是本节重点,因为血细胞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血液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部分知识和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疾病有关,是教会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的基础。

2.血细胞功能学习及教会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血细胞对人体的作用过程,学生难以观察到,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时,必须对各项目的正常值有准确的记忆才能找出化验单中不正常的测量值,并且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提前准备:

1.兔的血液、5%的柠檬酸钠、人血涂片、显微镜。

2.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整个教学是按以下过程进行的: 1.新课引入

提前在医院找一张病人的血常规化验单,提出怎样阅读化验单,怎样判断化验结果是否正常,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对化验单上的符号做一些说明,这就需要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其正常值,从而引出下一个话题――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共同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是科学家,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血液的成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参考教材,可以知道血液分层、观察血涂片的实验方法,并产生探究欲望。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分层后的血液,感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存在,再参照课文提问探讨,明确血液分层的原因,并判断各层是什么物质。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详细描述观察的结果,并提出疑点问题,经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血细胞的自述》(血细胞的种类、形态、结构、数量、功能等特点),看后让学生对本组的观察结果做出自我评价,找出观察结果错误的原因,并对没有观察到的血细胞的某些特点重新观察,直到发现观察结果。对血细胞功能的教学主要是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总结并掌握所学知识。3.巩固应用

学生交流后由教师画出表格总结血细胞的形态、结构、正常值等。最后在学生了解血液的成分和血细胞的正常值、功能后,再组织学生分析前面出示的病人化验单。学生可以与正常指标对比,判断该病人哪项指标不正常,不正常的原因是与血细胞的功能有关,从而对症下药,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所普通中学,学生素质一般,但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较浓,通过多媒体和做实验学习生物效果更好。学生对血液感到神秘,所以探究欲望更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

1、识别三种血细胞:并填写三种血细胞的比较表。

2、讨论填写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分别探索三种血细胞的功能(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

①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②让学生观察红细胞与氧气结合和分离的录像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或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

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

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

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

得出结论: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学生:运输氧气的功能。

教师指出: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

③简要介绍什么是贫血?贫血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

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2)探索白细胞的功能

观察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录像思考:

1.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

2.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3.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

学生回答: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简要介绍“发炎”的实质是什么及发炎有什么重要意义?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指出: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

复习总结:学生完善三种血管的比较表 血细胞名称 形态结构 正常值 功能

红细胞

男: 女:

白细胞

血小板

课的延伸:血小板有什么功能,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提问:

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各有什么功能?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归纳,并由此引出新课:血小板有什么功能?

探索血小板的作用

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

教师演示实验:出示A、B两试管,A试管装的血液没加抗凝剂,B试管装的血液也没加抗凝剂,但在取血时用竹签不停地搅动。学生观察两试管的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并思考血小板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A试管的血液凝固成了血块,且血块周围有一些淡黄色的液体,B试管的血液不凝固。教师指出:血块周围的淡黄色液体叫血清。出示投影:

处理 现象

A试管 —— 血块+血清

B试管 竹签搅动 不凝固

提问:为什么试管B的血液不凝固? 学生回答:是用竹签搅动的缘故。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搅动能使血液不凝固?

教师举起竹签让学生观察其上的红色丝状物,用水冲洗,变成了白色的丝状物。

指出:这些白色的丝状物叫纤维蛋白,那么,洗去的红色物质应该是什么?

学生回答:红细胞。

继续引导:同学们想一想:B试管里的血液不凝固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了什么? 学生回答:纤维蛋白

教师引导:但在血液成分中并没有发现有白色的丝状物,这纤维蛋白从哪里来的?

教师讲解:原来血浆中溶解着纤维蛋白原,它可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体,即是血清。由此,同学们可得出血小板有什么作用? 结论:血小板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教师讲述:

由于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皮肤划破流血后不久就会自然止血,但有一种遗传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难破裂,不能释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质——凝集素,因此,血管遇上大的损伤,无法止血而死亡。教师提问:

刚才同学们观察A试管里的血液,除了血块外,还有少量淡黄色透明的液体,我们叫它血清,请思考:血清与血浆在成分上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投影:比较一下:血液、血浆、血清三者成分上的差异:

血液 血浆 血清

成分 血浆+血细胞 含纤维蛋白原 不含纤维蛋白原的血浆

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血液的各成分的功能归纳血液的总功能,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并联系在皮肤一章讲过的血液可调节体温,最后用下面的投影总结血液具有运输、防御、调节体温三大功能。总结:

七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自己动手做实验等能表现他们的活力。

七年级的学生不喜欢、不满足简单的教材里的图画、文字,他们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第三篇:七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病毒的主要形态,结构组成,繁殖过程以及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进

学习

站(http://218.56.181.14:8081/myweb/kxw/index.asp)

进行网上冲浪,查找有关病毒知识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在研究学习病毒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讨研究能力及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思想品质和意识;树立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热爱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自觉养成预防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并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特点,以及病毒的繁殖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剖析社会热点,创设生动情景

师:同学们近期有一场重大疫情席卷全球,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甲型H1N1流感

师:下面请看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一则报道(播放视频)师:甲型H1N1流感,蔓延如此迅速,波及如此之广,危害如此之大,引起了全球极大关注。大家知道引起这场疫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

生:病毒

师:说起病毒,你想了解关于病毒的哪些知识呢?

生自由发言:(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人类的关系等等)

(设计意图:利用社会热点和生物学知识的结合点,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引起全球关注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深切地体会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就是病毒。)

(二)确定探究课题

结合学生想要了解的问题,制定出一些具有探究性价值的课题并附有相应的探究任务(如下所示)。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探究主题。

(1)病毒的发现史及病毒的分类: 探究任务:

①请简要叙述病毒的发现史

②通过病毒发现史的学习,感受到病毒非常小,请把病毒的大小进行形象化比喻。

③能够把病毒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2)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①通过观察病毒形状的图片,知道病毒主要有哪几种形状? ②通过观察病毒结构的图片,归纳总结出病毒的组成。(3)病毒的生命活动 ①明确病毒的营养方式

②边演示动画,边为大家讲解病毒的繁殖过程。(4)由病毒引起疾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

探究任务:通过对网站中资料的整理筛选,探究出几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探究任务:通过阅读,整理大量的资料,找出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和益处。

(三)生探究,师指导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网络课堂,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病毒王国,去尽情地探究吧!

各个小组根据本组的探究主题积极展开探究活动,有上网搜资料的,有查找图片的,也有负责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的……,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分工合作。同学们边查阅资料,边分析讨论,真正构建了“分组学习,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营造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上网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投入到各小组的讨论中,对学生探究的课题给予及时恰当的导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汇报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将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这些同学一边操作微机一边以大屏幕的形式进行展示,且边展示边讲解。

1.关于病毒“发现史”及分类的探究成果(1)病毒的发现史及病毒的大小

该组同学对网站中关于该课题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把病毒的发现史以ppt课件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师指出:病毒的发现真的非常艰辛,科学家们执着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通过对病毒发现史的学习,大家感受到了病毒非常小。该组同学把病毒的大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病毒很小,多数单个病毒的直径在100nm左右,也就是说,把10万个左右的病毒排列起来才可能被肉眼勉强看到。绝大多数病毒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他们做了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如果把细胞比做摩天大厦的话,那么病毒就好似一个篮球。以ppt课件的方式予以展示,非常的形象生动。

(设计意图:在学习病毒发现史的同时,把病毒到底有多小穿插在这一过程之中。通过课件展示细胞是摩天大厦,而病毒好似篮球的直观、形象的图片,学生的空间概念具体化,感性认识增强,深切体会到病毒到底有多小。

在该教学环节中,学生体会到了科学家执著探索的精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情感教育,真正做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病毒的“分类”的探究成果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病毒及其侵染的生物细胞的图片,且边展示边讲解。病毒根据侵染细胞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并做了举例说明,比如植物病毒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动物病毒有手足口病病毒,禽流感病毒;细菌病毒有大肠杆菌噬菌体。

2.关于病毒 “形态”和“结构”的探究成果(1)病毒的形态

(以图片形式进行展示)病毒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线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多种形态。主要有球形、杆形和蝌蚪形。以ppt形式做了形象的演示。

(2)病毒的“结构”

该组同学在网上查到了多种病毒结构的图片,并做成了ppt,通过对病毒结构图片的认真观察,得出: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各种病毒具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一部分是蛋白质外壳,另一部分是遗传物质。通过课件展示,汇报者对各种病毒的组成部分,进

行了详细的说明。

3.关于病毒“生命活动”的探究成果

(1)病毒的营养方式

(课件形式展示)病毒是一类不能独立生活的特殊生物体,它必须生活在其它活的生物体中,靠摄取它们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寄生。

(2)病毒的繁殖方式

病毒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自我复制的方式来繁殖后代。汇报者根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画,给大家作了详细的讲述,并向其余同学提出了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比如:“大家仔细观察,病毒把什么物质注入了细胞中?”等等。

(设计意图:病毒的繁殖过程是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问题,通过flash动画的方式把病毒的繁殖过程展现给大家,创设了一种生动、逼真的动态教学情境,给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让学生尝试着把病毒的繁殖过程解说出来,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的探究成果

通过搜集整理专题性学习网站中的大量资料,该小组以表格的形式为大家展示了多种由病毒引起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他们总结得出:由病毒引起疾病的传播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空气、飞沫、饮水、食物、蚊虫、血液、接触等多种方式传播。防治措施一般采用接种疫苗的方式,另外我们还要自觉养成预防疾病的良好卫生

习惯。

5.病毒与人类“关系”的探究成果

师:刚才在大家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啊,有两个小组选择了探究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他们有个意愿,想展开一场小小的辩论赛,大家想不想听?

生:想。

两个小组就“病毒对人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利大于弊的例子有:

用噬菌体防治疾病:绿脓杆菌会导致烧伤病人的皮肤感染,而绿脓杆菌噬菌体可寄生在绿脓杆菌内,将其杀死。我国著名医学家余贺曾在1958年利用噬菌体成功地防治了绿脓杆菌对烧伤病人的感染,取得了优于药物的治疗效果,成为我国微生物学界的一段佳话。

利用病毒使郁金香的花瓣出现花纹,产生花卉新品种;利用一些动物病毒防治农业林业病虫害;藻类病毒可清除藻类对水面的污染,试验证明污染水源的藻类,施用病毒后7天,藻类就被全部裂解,使水质变清;利用病毒还可进行生物防治,比如澳大利亚本来并没有兔子,1859年,24只欧洲野兔从英国被带到了澳大利亚。这些野兔因为没有天敌而大肆泛滥,成为澳大利亚一害,政府曾采用粘液瘤病毒消灭兔子,取得了一些效果;此外,科学家还尝试利用病毒作为载体,对人类遗传病进行基因治疗。

弊大于利的例子有:由各种动物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狂犬病等,以及植物病毒给作物产量和品质带来的不良影响等等。

师:通过这场辩论赛,大家收获了什么?

生:病毒对人类既有有害的一面,又有有益的一面。

师:的确如此,病毒对人类既有有害的一面又有有益的一面,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它,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四、各抒己见,拓展应用

师:人类在病毒面前并不是一筹莫展的,科学工作者一直在积极寻求征服病毒的途径。面对今天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请你设想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来征服这种疾病呢?

生自由发言,说到了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以及养成预防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等等。

师:大家课后继续思考,可以把关于征服甲型H1N1流感方法的设想写成一篇小论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

师:面对这样的疫情,我们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呢? 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课堂参与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将知识落实到行动中,明确面对全球性的病毒性传染病,我们要团结,负责,科学地面对挑战,从小事做起。实现“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实践,化理论为德性”的目标,并为应对将来可能面对的全球性病毒危机作好准备。)

五、实践中感悟生活,体验成长

实践性作业:回家与父母一起研究你的预防接种卡,了解你对什么病毒有免疫力,并与父母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普及科学知识。同时,加强亲子交流与沟通,并学会感恩。)

结束语:下课的脚步近了,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用心。那么,就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用科学的巨手抚去疾病带给我们的伤痛。我想,未来生物学的发展就落在每一位同学的身上了,你们是老师和所有中国人的希望!

第四篇:七年级生物教学

七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刘晓辉

奉信“以生为本,言传身教”的准则,发扬奉献精神,热爱学校,团结同事,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乐于承担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刻苦钻研,勤于总结,积极进取。在各位前辈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飞跃。现把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中灵活地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二、认真备课

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我正在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五篇: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3

本次试卷实行百分制,有选择题、填空题、识图题和实验题等四大类型。七年级学生主要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失分在11、12、14、18、22、因而学生一般得分50——

通过学生试卷可以看出我们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牢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习生物学的各种能力都必须依赖于扎实的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根本就无从谈起。在这次会考中,由于没有理解和掌握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因而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失误。

(二)审题能力差,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不强

有部分考生由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学习,因此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审题不认真、解题不规范,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经验或印象答题。由于学生不能对图像所给信息正确反馈,所以回答不对。

(三)语言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

学生答题语言表达不规范、表述混乱,用其他语言代替、词不达意,生物专用词语书写错误较多。

(四)不重视实验课教学,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差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脱离实验教学将使“生物变成“死物”

以后的教学努力方向

(一)关注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关注全体、尊重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教学上应多激励,少指责,更不能贬低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根据学生思想变化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时机,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激励学生,使他们自觉自愿努力学好生物学。

(二)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训练教学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法得当,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要利用教材中设置的讨论指导学生读书思考,挖掘教材中隐藏的信息,指导学生会预习教材,会列举内容提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训练教学中,必须加强规范化训练,注意多给学生留有消化的余地,做到稳扎稳打,狠抓知识和能力双落实;注重强化训练;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实验探究性

注重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向演示实验要质量。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应从生命现象、原理、生理变化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理解掌握生命运动规律。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得出结论。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生物学概念,探究生物学原理。注意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在实验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教师应有选择性地将部分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

下载七年级生物血液教学设计3(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生物血液教学设计3(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生物激素调节3

    参考教案(一) 激素调节 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两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教......

    七年级生物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题 生物的特征型新授个 性 化修 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圈》教学设计

    第一节 生物圈 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重点: ①生物......

    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

    生物:输送血液的泵──心脏_教学设计及反思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这节课......

    生物教学模式3

    生物教学模式3 建构主义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问题;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教师指导协助,媒体是运输教学信息的工具。建构主义强调......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主要是培养学习兴趣而不是机械记忆理论知识 陈婷婷 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马上要接近尾声,对此我总结一下今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材中所出现的问题。 先说一下教......

    七年级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落炉学校杨荣恋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