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3: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田阳县洞靖中心小学 苏彦

[我的思考] 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虽没华丽的词句,但字里行间里蕴含着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文章构思独到,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这种执着的爱,传达的是人类最美好,最恒久的爱,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交互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本文的阅读对话应体现多元性。我想对课文蕴含的道理,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太一致,如,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要无私奉献。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是可以的。同时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以及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读,铺垫基调

(一)、导入

1、课件出现悦耳的鸟鸣声。师:什么声音?生:鸟叫声(鸟鸣声、鸟儿在唱歌等)

2、师: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动人的图画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大树和小鸟的故事,请仔细听、认真看。

(二)、FLASH画面下,范读全文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动情的FLASH画面,教师充满激情地范读全文,学生入情入境地倾听着。

(三)、交流感受并揭题

1、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

2.看来大家已经被故事打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动人的故事,齐读课题——《去年的树》

[充分借助媒体渲染情境,直入主题。教师充满激情的范读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动情的FLASH画面,自然引领着学生走进了鸟儿和大树的世界。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的情感上的共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为整个教学铺垫了“情”的基调。]

二、入情朗读、品味友谊

(一)、初读

请大家打开课文,带着刚才的思考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又会有 很多收获。

(二)、交流

1.刚才大家都讲到大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你能读读书中的一些句子,并说说它们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并自读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形影不离、朝夕相处”等词语

(三)、积累

大家可以把这些好词语积累起来,写在相应的小节边上。

(四)、朗读

能读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吗?为什么“天天”读那么强调?

(五)、小结

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好朋友啊!

(六)、同法学习3、4小节,并指导朗读对话

1、还能从其他句子中读出它们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出示对话,板书: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并让学生积累在书上。

2、天到了,大树知道小鸟必须要去过冬了,可是小鸟真要离开大树时,大树对小鸟是那样的依依不舍,读读分别时的对话。

3. 小鸟也是多么不愿离开大树啊!于是对大树承诺,读句子。4. 指导朗读对话。

5. 真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好朋友啊!

[初读交流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内化并加以活用。如引导学生感悟“好朋友”,自然引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等贴切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积累。而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又使学生畅所欲言,课堂里充满了多元化思想的碰撞。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中,孩子们深深感受到鸟儿与大树的深情厚谊,对“好朋友”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质疑研读、感悟真情

(一)追问:树到哪儿去了?

1、就这样,转眼春天终于到了,小鸟马上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来了,可是,出示句子(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读

2、年的好朋友大树不见了,小鸟多着急啊!它到处找,到处问,结果找到没有?

3、追问:树到哪儿去了?生说,板书:砍倒。树到哪儿去了?板书:切成细条:树到哪儿去了?板书:做成火柴:树到哪儿去了?板书:化为灯火。

(二)研读最后三小节

1、最后在一个村子里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终于相见了,请大家读读课文 最后3小节。

2、想象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

[这一设计既为整个教学推进提供了宝贵时间,提高了实效。同时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以急促的、诚挚的语调,突出了小鸟想找到好朋友的急切心理,并与学生共同营造了 “追寻”的氛围,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鸟儿的诚信与执着,为“灯火”环节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练笔交流、升华真情

(一)、练笔

1、鸟对大树的情,大树能体会到吗?瞧,这摇曳的灯火,不正是大树跳动的心吗?就在他将要被燃尽的时候,大树也有多少话想对小鸟说啊。你们能帮助他说出来吗?

2、请写下大树想对小鸟说的话,并一边指导,引导多元体会。

(二)、交流

在抒情的音乐中学生深情朗读所写的大树想对小鸟说的话,师生边激情点评。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在课堂上与同学、与老师一起进行了交流,我们还走进课本,跟文章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这样的读书才真的把书读懂、读活了。

以后我们还可以试着跟作者进行对话,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

[“情动而辞发”。整堂课以情为线,入情导读,真情对话,激情点评,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滋养、语言上的训练。此时,小练笔“大树对鸟儿说”的安排水到渠成。学生从课始一直集聚的情感,在这时得以充分抒怀,孩子们赞美鸟儿与大树友谊的真纯的话语让人动容,对于大自然的爱护与关注让人感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想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语文教学的美好境界吧!] [我的反思]

一、自感成功之处

(一)、从整体来看:我深深感受到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教师、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亲身触摸文本,感受深层内涵。师生互动自然和谐,创设了良好的对话氛围。教师始终重视与学生进行多元化对话,设计层次呈阶梯状递进,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个性化的语言、独特的感受由此自然生成。

(二)、从课堂的各个环节来看:

1、揭题环节:

充分借助媒体渲染情境,直入主题。教师充满激情的范读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动情的FLASH画面,自然引领着学生走进了鸟儿和大树的世界。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的情感上的共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为整个教学铺垫了“情”的基调。

2、初读环节:

初读交流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内化并加以活用。如引导学生感悟“好朋友”,自然引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等贴切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积累。而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又使学生畅所欲言,课堂里充满了多元化思想的碰撞。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中,孩子们深深感受到鸟儿与大树的深情厚谊,对“好朋友”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精读交流环节:

对于第二年鸟儿寻找大树环节的处理。我巧妙地设置了“大树到哪儿去了?”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依次追问一位位学生,层层推进,使学生思维处于循环推进状态,在与老师的问答对话中自然追随着鸟儿的找寻踪迹进入了文本的重要环节——“灯火”环节。这一设计既为整个教学推进提供了宝贵时间,提高了实效。同时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以急促的、诚挚的语调,突出了小鸟想找到好朋友的急切心理,并与学生共同营造了 “追寻”的氛围,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鸟儿的诚信与执着,为“灯火”环节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配以真情的朗读,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引导下,感悟到了情感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表达方式。

4、练笔展示环节:

“情动而辞发”。整堂课以情为线,入情导读,真情对话,激情点评,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滋养、语言上的训练。此时,小练笔:写写“大树对鸟儿说”的安排水到渠成。学生从课始一直集聚的情感,在这时得以充分抒怀,孩子们赞美鸟儿与大树友谊的真纯的话语让人动容,对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对于大自然的爱护与关注让人感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美好境界吧!

二、对不足之处的思考

(一)、在课堂中如何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我想这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问题吧。有时充足的思考时间带来的师生对话可能更为精彩,也可能更多元深刻。如两次 “看了又看”的设计,我觉得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教师能充分引导的话,可能挖掘得能更深一些吧。但“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个问题往往因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所局限,有时真的不知如何妥善安排,尤其是在这种很想相对完整展示自己教学思想的课里。

(二)、虽然在课堂上我始终重视与学生进行多元化对话,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似乎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个性化的语言、独特的感受也不断生成。这些曾使自己感到窃喜与得意之处,现在细细反思总感有太多“钓鱼式”的诱导痕迹。是的本课内涵很丰富,有些理解学生一时没有感悟到的老师在课堂上是否一定要“诱”出来呢?也许老师在结课时引导学生:这个故事发表以来,人们都很喜欢,每个人读它,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读出了一对好朋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读出了鸟儿的执着与诚信……课后大家再去读读、讨论讨论,你还能读出更多。这样的处理是否更利于学生接受呢?

(三)、由上面的(一)、(二)两点想到了老师的教学观问题:课堂上是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还是在“启发引导”的幌子下,更多的在考虑教师自己的任务能否圆满完成、自己设计的所谓亮点是否展示?是真正的为学生还是为自己?我不禁自问,但我明白自己以后更该怎么做了。

(四)、另外,今天的课没有很充分地展示最后的练笔后的交流环节,使得最终配乐下学生与文本角色的真情对话、师生间的激情点评这些预设亮点没有亮出来,而且课上没有用上最终在第一个教室里修改好的课件,对课中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留下了少许遗憾。客观原因:今天早上所在班级的电脑出不了声音,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换教室而导致教学时间减少,且多少产生心里慌乱。主观原因:自己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周到,尤其是多媒体(如课件)的使用应充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由此想到:平时备课所预设的内容不仅只是教案中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还应包括教学环境的估计、利用与创设等。如今天的课上我就没有估计到FLASH动画和朗读配乐的出音效果如在临时安排的课堂出现变故该怎样应变的问题。理想的课堂境界需要精心的准备,其间千万别忽视了教学环境,这也是我今天的收获之一。

2015.1.24

第二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师:钟迁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研读课文,抒发感受。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教育,建立保护森林的法律意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信守诺言是多么高尚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两位朋友,请看——(教师出示一棵大树)(这是一棵粗壮的树、茂盛的树)请看第二位朋友——(一只小鸟的图片)(这是一只美丽的小鸟)!

这只美丽的小鸟站在大树上,为大树唱着动听的歌。大树呢,摇曳

着茂盛的枝条,入神地听着„„大树和小鸟之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去年的树。(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让我们走进这个动人的故事。听情景朗读,边听边想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者你有哪些收获?(播放课文朗读)

2、看到你们的表情,相信你们一定有所收获。指名说(树和小鸟是好朋友,他们的感情很好。我发现了鸟儿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我觉得小鸟和树很友好。

三、研读课文,倾心对话

刚才很多同学都从课文中体会到鸟儿和树是——好朋友。(板书:鸟儿、树、好朋友)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小鸟和树是好朋友?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做好标记。

1、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出示相关语句,将两个“天天”着重指出)他们一个天天唱,一个天天听,你们感受到什么?(他们的感情好到不想分开、他们在一起很快乐。)

2、可惜,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临,小鸟要飞到南方去。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的情景。(出示树和小鸟分别时的对话)自由读读他们说的话,体会他们此时的心情。(指名读: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3、你们听出鸟儿和树的心情了吗?(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但是我有个疑问,小鸟为什么不说“我明年春天回来”,而说“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呢?(这是小鸟向树许下了一个承诺)应该怎么读呢?(要坚定)请再读一次小鸟说的话(指名读)。

4、从他们的对话当中,我们感觉到了,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说的话,女孩子读小鸟说的话。

5、他们就这样怀着美好的愿望,依依惜别。冬去春来,小鸟“又”飞回来了。重点词“又”。兑现自己对朋友的承诺。可是它看到什么情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6、她会怎样寻找?同桌合作学习6—14自然段,找出三次询问的话语。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你听出了小鸟怎样的心情?(焦急、担心。)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同样是询问,第二句比起第一句,小鸟的心情有没有变化?(更焦急)

那第三次对话呢?(更焦急了,也更担心了!)

(3)指名读(眉头皱起)“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4)分组读。

(5)现在我们加上树根、大门、小姑娘的话,来分角色读。(在小鸟的问话下显示树根、大门、小姑娘回答的话)

(6)树根是大树的一部分,大树被砍了,树根是怎样的心情呢?(伤心)

(7)指名读:“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四、引导想象,补充留白

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相聚了。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文字)——“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1、鸟儿在看什么?她是怎样看?(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

2、你觉得此时鸟儿在想什么呢?(树,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3、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信守承诺、表达他们深厚的友情)

4、歌还是去年的歌,只是曾经欢快的节奏里已经充满了忧伤。(第二个“看”)这时,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假如你是小鸟,你想对灯火说什么呢?

5、指名回答

6、小鸟和树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7、小鸟历尽千辛万苦地寻找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8、如今,对着已化为灯火的树,小鸟还是唱起了去年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9、现在又要分别了,对着灯火,鸟儿是看了又看,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五、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人类不应该破坏森林,保护森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有规定:第三条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证书

式样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第二十一条 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保护森林,让我们一起行动。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六、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大树在自己被燃尽之前,想给小鸟寄一张友情卡,你能帮它写一写吗?出示幻灯

附: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好朋友

小鸟------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第一次读这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去年的树,就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心里很好奇课题为什么是去年的树?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看了课文后,心里有许多感动,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真挚的友情,为小鸟那执着的爱,它所传达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纯洁最恒久的情感,越是读它就越是感动。为了设计好这节课,我吸纳了网上的一些优秀教学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努力想体现以下两点:

1、“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怎样将这个理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呢?我努力想构建一个生命的诗意的课堂,使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中,从而享受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美的眼神献给学生,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教师释放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生命存在,学生积极地呼应,此时师生都是平等存在于课堂中的生命体。在课文的处理上,我组织学生多次与文本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使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有机融通,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的橱窗。

2、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这堂课上,我在让学生感悟的同时很注重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提供课堂练笔的机会。比如初读课文,我让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质疑问难;研读时,我让学生划重点词句理解;拓展读时,让学生想象说话,补文章空白,还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下感受等等。我想这些都是很好的阅读方法的渗透。语文课在追求有情有感有美有味的人文时,不忘它的工具性,这是课程标准给语文的定位。

第三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11、《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境导入,提示课题

1、与学生自由聊天,拉近距离。

2、谈话引出如何和好朋友相处。

3、揭题 课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1)、读懂估计: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读段

鸟儿从南方飞来后,发现去年枝繁叶茂的树不见了,于是,鸟儿追寻着树的踪迹,一步步寻访,当它终于找到被做成火柴的树时,火柴也即将燃尽。

树——树根——火柴——灯火(划一划,你有能把书读薄的本领,真了不起)

小鸟不忘记对树的许诺,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读最后一段

这一只候鸟。——读有关句子(你很会捕捉课文信息,真不简单)

(2)、问题估计:

课文为什么取名为《去年的树》而不是《今年的树》或《小鸟和树》

对策:比较《去年的树》与《今年的树》提问:今年还有树吗? 比较《去年的树》与《小鸟与树》(板书后存疑)

为什么鸟儿还会对着灯火看了这么长,还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板书后存疑)

为什么要看了两次?

3、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文稿):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问题很多,感受也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有那么多的收获。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也许你刚才的疑问能自然地得到解决,你的感受会越来越多。

(三)精读课文。潜心对话

师: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哪几次?(课件出示)

大树

树根

小鸟

门先生

小女孩

1、(文稿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相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示意学生读)“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他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他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他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

(1)、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一组同桌读。听他们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舍不得、难过,难舍难分)

(3)、请你邀请一位好朋友一起读读他们的对话,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4)、全班男女共读。

过渡语: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相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文稿插入:

地找

(我们可以说小鸟历尽千辛找,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说她怎么找?——不顾一切——千里迢迢——心急如焚。在寻找过程中,小鸟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朋友在哪儿呢?

2、(文稿出示: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三次对话)

(1)、请自由读下面的三次对话,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学生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是,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门先生对发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读他的话是,要平淡、冷漠。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些。鸟儿的三次询问要一次比一次焦急。(找不到朋友,会在心里说些什么呢?她会怎样呼唤她的朋友呢?

(3)、指名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3、(文稿出示:两个“看”的句子)师:鸟儿在寻找朋友的一次次询问中,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在亮着时。

(1)、(出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名学生交流。师小结:鸟儿费劲周折,终于找到自己的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的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文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小鸟“又看”了灯火一会儿,从第二个“看”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体会,鸟儿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学生交流体会,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感受的那样,这两个人“看”字虽然平淡、普通,却包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深情与留恋。(连读两个句子)

(3)、有感情朗读句子。“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四)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文稿出示:)

我想对小鸟说:“

。”

我想对大门说“

。”

我想对火柴说:“

。”

我想对伐木人说:“

。”

1、选一个,写下来。

2、几分钟后,全班交流。

(五)、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六)、余念

鸟儿明年还会来吗? 附:板书设计 11 去年的树 好朋友、约定、寻找 鸟儿—————————大树(守信、友情、环保、奉献)依依不舍、历尽艰辛、遵守诺言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对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来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够捕捉诚信这个主题。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多少感到: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我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去年的树》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在整体感知环节,因为学生刚进入四年不久,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还不是很强,为了降低难度,减小坡度,我以填空的形式进行,不但能帮助学生尽快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了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所以效果较好。

第四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的角色心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课件,录音机,友情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课件:师: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树枝……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是吗? 生:是!

师:围绕着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课题)读!

生:去年的树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读,让我们尽情地和课文交流、对话。看看待会儿你会有哪些收获。开始!(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汇报阅读收获:生1:我发现了,鸟儿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生2:我觉得大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鸟儿从南方回来后,发现大树不见了,就千里迢迢来寻找他,通过各种方法,最后找到了树, 树却变成了火柴,最后火柴也被点燃了。生3:这个伐木人真可恶!生4:这篇课文是告诉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要随意砍伐树木。生5:课文告诉我们对待朋友要真诚。生6:我从文中感受到说话做事要信守诺言,答应人家的事要说到做到。………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师:读了这篇课文,你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生1:为什么把这篇课文取名为《去年的树》呢?而不叫《树》,或《小鸟和树》呢?生2:课文写了哪些内容?生3:为什么树做成火柴,点燃后,鸟儿还会对灯火看那么久,还要唱起那首歌? 生4: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 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感受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啊,第一次与课文进行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了。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对话.也许你刚才的疑问, 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得到大家的共鸣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3、组内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4、汇报交流成果:生1:这篇课文取名为《去年的树》,既能与今年的树做对比,又能说明鸟儿是守信的,不失约,起到一石双鸟的效果。

生2,课文讲述这样的故事:一年前,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 树也天天听鸟儿唱歌。他们成了一对知心朋友。然而冬天过去了,鸟儿却见不到大树,只看到残留下来的树根。他费劲了千辛万苦,终于在油灯里找到了大树的化身。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生3:因为小鸟对大树的友情十分深,而现在大树生命就要到尽头了,所以要看了一会。生3:小鸟可能第一眼看到灯火,他可能不相信灯火就是大树变成。所以第二眼看到灯火,好像就感觉到,这个灯火就是大树。生4:因为一旦火柴点燃火烧完了,就证明大树生命结束了。小鸟想在他最好的朋友离别之前,再看一眼树。生5:我觉得小鸟两次看树是在歌颂大树,因为灯火照亮了别人,给人间亮光,所以他是在歌颂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1、导语:师:同学们,你们说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以什么为主呢? 生:对话。师: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角色啊?

生:(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师:请同学们选择最喜欢的角色来读,最好能加以表情和动作。学生朗读,教师巡视辅导。

3、出示对话,通过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和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树根站在这儿,“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火,还在灯里亮着。”

4、师小结: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让我们连起来读,体会小鸟心情变化,好吗?(生齐读)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同学们,你说大树还在吗?鸟儿是怎么认为的? 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2、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唱过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灯火、抒情音乐。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童话,认识了一些词语朋友,来,再和它们打一打招呼,全班同学齐读(小黑板出示词语)

二、演一演

表演:请一名同学做小鸟,一边飞,一边找,一边问。其他回答并做出相应表情与动作(放有关音乐,烘托气氛)。师:谁愿意来做一回小鸟呢?(请一位同学)别拿书,出来.你在教室里面,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自己好朋友大树。一边找一边问, 你在谁跟前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配角,来跟你对话,明白吗? 生:明白。

师: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好,你去问吧(这位学生,在教室里随机寻找朋友对话)……

师:真好,同学们,小鸟对大树这种焦急,牵挂,关心的心情,被大家表演得惟妙惟肖,真不愧是小演员。

三、语言实践。师:小鸟,你深情地盯着灯火,看了一会,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当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你又想说什么? 生1:我会说,大树永别了,我会永远怀念你!

生2:我想说,大树,永别了,我要走了,我现在已经为你唱歌了,我已经完成了约定,我以后还会寻找别的火柴踪迹,再为您唱歌。

生3:我觉得他会说:“大树,我一生能交你这样的朋友真是一大快事呀!”

生4:对不起,大树,我来晚了,要不然还可以看到你身前的样子。现在我要走了,请你以后多保重啊!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呀!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出示卡面)

生:愿意。

师:好,赶紧拿出来,为大树写上几句深情的话吧。

(学生自由写,教师巡视)

生1:亲爱的朋友——小鸟,我想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们虽然都身在他方,但我们心是紧紧相连的.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生2:啊!亲爱的小鸟,多日不见,你过得怎么样?虽然我们今世不能相间,但是,这一生能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也死而无憾了。如果还有来世,我希望我们能再做朋友。

生3:朋友啊,朋友,我再也不能听你歌唱了,再也不能和你一起分享快乐了,但你我之间的友谊将永远燃烧在我心中。

生4:小鸟,我的好朋友,我要被燃尽了。再此之前,我想对你说: “永别了小鸟!我此生能交到你这样的朋友,真是荣幸呀!你非常诚信,我们永远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生5:小鸟,你真情深深打动了我,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不远千里来给我唱歌。最后,我要用最后一次火波来照亮你,永别了.……

师:同学们,你们说出了大树的心理话。大树就是这样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但是作为这篇美丽课文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说?你想对谁说?比如说吧,对伐木人有什么话,还有其他,你想对谁说,就对谁说.生1:我想对全世界所有真诚的朋友说一句: “真诚是无私,是难能可贵。请大家好好把握这份真诚。也许这回失去了,下回就没了。”

生2:我想对伐木人说几句: “你们为了自己利益,砍伐了树木,可是你们是否知道,真情被你们破坏了.如果你们还有一些良知的话,希望不要再砍伐树木了,不要再让更多小鸟伤心了.”

生3:我想对小鸟和大树说: “你们真情把我感动了,我也要对天下所有人说“愿你们真心珍惜友情,永远和你们朋友活下去。

生4:我想对树根说: “大树走了,你不要过于伤心.它也不愿意看到我们伤心。”

生5:我想对作者说: “你为什么要写这么悲惨结局.不能写稍微轻松的话题呢?“ ……

师:听到了你们那么真诚,肺腑的话,老师被你们深深地感动了。这节课呀,咱们通过老师和同学们,同学和同学,我们一起和课文进行多次交流,对话,让我们一起真正走进了课文。难得是,刚才还有人和伐木人说话,小鸟说话,和大树说话,还对作者说话.学完了课文之后,老师也是感慨万千,我在想啊。咱们这个世界上,人啊, 树啊,鸟啊,这些万事万物都真正交流对话,那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啊!也希望所有同学能像小鸟和大树一样能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份友情,愿“诚信为友情”与世界同在,愿我们永远是朋友。

四、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

五、布置作业:(可任选一题)

1、续编故事:明年小鸟还会来吗?

2、课外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教学反思:《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吗?有的学生说:“树啊,我的好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有的学生说: “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在“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题:去年的树

上节课咱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谁能说说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生说)

二、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1.研读第一次唱歌 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看来大家对课文的内容都有了个大概的了解,那课文中有几次写到鸟儿唱歌给她的好朋友大树听的?快看看课文,浏览一遍,看看几次写到唱歌呢?找到相关的语段读给大家听(请生说)

现在老师把你们刚刚读的打到大屏幕上,大家看一下,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当你读到这两次唱歌的时候,你的感受一不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读第一个语段的时候感受到开心,读第二个语段时感受到悲伤)那是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快乐,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悲伤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鸟儿的歌声一起回到去年(板书:去年)

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看看是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快乐。轻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请生说:天天)别的同学你是从哪儿读出了快乐呢?

你从这个语段,从天天这个词感受到了鸟儿和树他们的快乐,一个天天给好朋友唱歌,一个天天听好朋友唱歌,想象一下,这是个怎么美好的画面啊!你们想不想看一下这个画面?(想)那就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个美好的画面吧!我来读第一句,待会儿我示意一下你们就读下面一句,好吗?

出示: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师: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当春天来到树林里的时候,(师示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无论烈日炎炎,也无论冷风习习(师示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从春天唱到夏天,从夏天唱到秋天,(师示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谁的眼前浮现画面了?老师告诉你啊,一边读书,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我们都要学会。

就这样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必须要飞到遥远的南方去,临别前,这对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出示:“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我们一起看一下,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自己读 男同学当树,女同学当鸟儿,咱们来读一读这些话,(生读)师:我们来看这个对话,“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小鸟,你愿意回来唱歌给我听吗?(师生对话)(愿意)那你应该怎么回答我呢? 面向全班:鸟儿们,你们愿意回来唱歌给我听吗?一起来回答我

我听出来了,明年春天,你们一定回来唱歌给我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对话,把他们之间那种深情的、依依惜别的感觉读出来(还分男女生读)

2.研读第二次唱歌

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小鸟带着这一份承诺,飞向了南方,她飞过了秋天,避过了冬季,满怀期待地迎来了春天,来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请你们打开课本,读一读写今年的部分,看看读了这一部分又给你怎样的感受。(生读)(板书:今年)

读了这一部分课文,你的心情怎样啊?(悲伤、替小鸟着急„„)到底是什么地方让你们越读越悲伤越读越难过啊?看一下大屏幕,出示对话:“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这里又写到了鸟儿的几个对话,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鸟儿的心情。同桌之间互相练一练,待会儿我请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表达一下你的感受。(学生自由练读)

分别请三组学生汇报,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刚才六位同学都读完了,谁读得最好啊?你为什么觉得他读得好呢?刚刚这六位同学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是咱们读书不仅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你们看,这几组对话都很简单,都是鸟儿问,鸟儿问,鸟儿问,但是鸟儿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问的?你们能体会到吗?(能)那好,老师给你几句话,请你将你体会到的鸟儿在问这几句话的心情填在横线上,然后你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想好的同学请举手。出示: 鸟儿

地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

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鸟儿

地问女孩: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生填(奇怪、疑惑、着急、焦急、惊奇、怀着最后一线希望„„)

师:这些词,如果我要选择三个按照这样的顺序填上去,你觉得要怎么填比较好啊?(奇怪—焦急—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把这些词填上去,自己再大声读一读这几句话。

奇怪也罢,着急也罢,绝望也罢,鸟儿的这声声呼唤,树根听到了,门先生听到了,小女孩听到了,只有谁永远都听不到了?(大树)出示: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生问,师答,师生合作)

带着这样的感受,咱们再来读一读这三组对话。

3.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自己的好朋友,心里是多么地焦急啊!当它得知树已经被“砍到”,被“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卖掉了”,而“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灯火还亮着时,(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想像出此时此刻鸟儿在想些什么呢?生说

师:透过这一个看字,你们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我们再接着读下去,(出示: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看字,这个时候,你仿佛听到鸟儿在说什么呢?如果树在天有灵,他一定会听到鸟儿的歌声。

同学们这段文字出现了两个看字,这两个看字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但是透过这两个看字,我们却读出了鸟儿和大树之间深深的情意!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文字朴素,感情真挚。

咱们读一读最后三个自然段。4.师激:好了,读到这里,我有个问题,大树已经不在了,但是为什么鸟儿非要找到大树唱歌给他听呢?

同学们,鸟儿飞走了,却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就像同学们刚刚体会到的,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就是„„(生说:友情、守信)(板书:友情

守信)

(守信、友情)这也是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想一想,说一说:课文学到这里,你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想一想,你想对谁说些什么?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出来。

出示: 我想对

说。

鸟儿 大树 人们 自己 „„

2.结束语:

大树已经不在了,但他却永远活在鸟儿的心里,我们被鸟儿和大树那深深的情意所感动,同学们的话也让我深深地感动!

五、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去年————————今年

友情

守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之一 尚美博客 发表于 2006-10-3

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之五 瓦房店太阳中心小学 李耀波

设计理念:

紧扣文本,以读为主,领悟表达方法:通过品读,品读重点字词,领略文章内涵:享受语言文字之美,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好奇心,达到学以致用。打破老师独揽课堂的方式,开放学生的思路,培养问题型的学生,以激起求知欲望,并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课文出现的部分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蟋蟀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昆虫记》这本书或观察蟋蟀及它的巢穴。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对于蟋蟀,你了解多少?师生交流,汇报搜集资料情况。(大屏幕展示蟋蟀图片)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领略了植物王国中爬山虎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参观一下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你们有兴趣吗?(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会读的字作标记,查字典自学)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

(1)出示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

(2)师生相互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特点、建造)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出哪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合理有效的衔接下一个环节,同时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达到在语境中认读字词的效果,又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三、小组合作,梳理课文。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经过整理后汇报上来。

1、交流、梳理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多,能在组内解决的尽量解决。整体上围绕上个环节的两方面提出。)

2、小组合作讨论:

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

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板书:慎重选择、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简朴、清洁、卫生;加深加阔、不断修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胜心;引领学生梳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使之能驾驭课文,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基础。)

四、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1、抄写生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随机指导“搜、抛„„

2、选择正确读音。

洞穴(xué xuè)

粗糙(zào c?o)

慎(shèn sèn)

重即(jí jì)使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隐蔽——柔弱——简朴——慎重——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出悬念,衔接下课;巩固基础,使学生学有所得)

五、作业布置:

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词,同位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

住宅、隐蔽、毫不可惜、弃去、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挖掘、搜索、倾斜、扒土、抛出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为下一课学习打下基础,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思考)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动研讨:

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随机板书;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师: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默读文中相关段落,想一想为什么?(学生可能会结合蟋蟀的弱小及住宅建造方面来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修建时的动作词来理解)

5、你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怎样评价呢?(学生可能发出赞叹或发表自己的感受)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指导读)

(设计意图:从问题入手,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有问题可想,在上一节整合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问题,达到精读的目的。)

三、积累佳句,感悟写法

1、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蟋蟀的住宅,这与他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文中哪些地方讲述他是怎样观察的,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2、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说明了什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摘抄下来。

(设计意图:好的文章是与作者细心观察分不开的,文中作者对自己是如何观察蟋蟀做了简要叙述,在此让学生找出来,品味写法,达到积累与感悟写法想结合)

四、总结布置,拓展延伸

1、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2、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3、选择学习;

(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

(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

(3)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大屏幕出示或出示小黑板)

(设计意图:再一次从整体上感悟课文,达到读悟共鸣,读写延伸,使读能为今后的用服务,让学生选择性延伸学习,激发求知欲及好奇心。)

附板书:

蟋蟀的住宅

特点:慎重选择

建造:加深加阔

向阳、干燥、隐蔽„„

不断修整

简朴、清洁„„

吃苦耐劳 不肯随遇而安

伟大的工程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gbrong 发表于

一、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蝙蝠)

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板书:夜间飞行)

二、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节,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1、学生自学。

2、检查:多媒体出示第3节。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灵巧)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3、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师述:对呀,这时,我们都会想:老师指末句,生齐读。

三、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小节,同时用大圈圈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用“———”划出试验方法,用“”划出试验结果,再想一想,这个试验证明了什么?请一、二组的学生自学第4节,三、四组的同学自学第5节。

(多媒体出示表格)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四、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六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六节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第六小节。

A、老师根据回答划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个儿读懂它吗?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板书:嘴超声波障碍物耳朵

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6节。师1、3 生2、4。

5、问: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六节)

五、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板书: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7节,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多媒体出示课后第三道填空。(口答)

4、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并上黑板板书: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

5、集体朗读第7节。

六、总结: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板书:和)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卡片出示:“仿生学”)

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七、作业: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儿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

【教后感】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中的一篇讲述科学知识的老课文,本人想通过抓住蝙蝠探路和飞机夜航的秘密及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同时,结合本人的研究课题,我认为如下几方面体会深刻。

一、激发认识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我注意把学生当作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科学家的三次试验,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学习,然后创设情景介绍概括。在了解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后,学习雷达的工作原理时,也注意让学生同桌自学。并时时处处请学生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

二、开拓知识领域。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入门不等于有了兴趣,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往往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课前找资料了解蝙蝠,课后多看有关仿生学的知识,想象蝙蝠和雷达之间会有什么对话等练习形式,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我以为)

三、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广博的知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但知识不等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而求异思维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来训练学生。例:学习段落第3、6节时,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词语在理解蝙蝠的飞行特点和秘密这一中心。其次,在学习中,我还引导学生质疑、发问,从而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灵活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然,教学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我相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一定能找到创新思维教学更好的途径。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湖北省襄樊市襄樊市大庆路小学 梁 敏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义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

1、略处理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读中感悟蝙蝠飞行的“灵巧”。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读中理清试验准备工作。读中比较试验结果,读中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2、角色转移,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研究发现!

3、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动起来,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雷达发明的理论来源。

2、理解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设计思路】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得好:“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不是靠我们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但阅读活动中的“读”并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读,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总而言之,万变不离其“读”,要抓住一个“读”字。以“读”为经,以“练”为纬,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1、与课文有关的教学软件。

2、收集关于雷达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激趣,揭示课题(略处理§1、2)。

1、师:

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比如说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你还知道哪些发明也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指名说)。

2、过渡:

那么,善于在夜间飞行的蝙蝠,给人们什么启示呢?

⑴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师点出“夜航”)读了这一小节,你心中有疑问吗?(生回答)

⑵ 引读第二自然段,师顺着学生回答:是呀,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人们从蝙蝠身上又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齐读。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以亲切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处理§1、2,启发学生质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生活中,为学生学习课文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奠定了基础。课始动,学生的主动注意动起来了,感觉器官也动起来了。

二、由疑导入,读中感悟,导读感知(学习§3)

1、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⑴ 课件出示§3第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⑵ 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

⑶ 边读边想第一句话,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划一划。

(无比„„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

⑷ 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⑸ 比读,赛读,师导: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

2、⑴ 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生说)

⑵(课件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心中共同的疑问?

〖设计意图〗由疑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读中有悟。读不是漫无目的地读,读是要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感悟地读。老师要采用科学的艺术,在读中点拨和引导,为学生启“悟”,以实现学生的自“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抓住语言文字进行感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把这种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读中有思,读中有利,读中有问,把读的意义拓展开来,把读的环节由低到高,铺排开来,使“读”步步深入,走得更“扎实”!

三、角色转移,读中有思,读中发现(学习§4)

1、师过渡:

同学们,既然我们心中都有同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科学家,通过几次试验,来研究和发现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2、自由读§4:

⑴ 找一找,科学家第一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⑵ 请生上台板书。

⑶ 用“首先„„然后„„最后„„”有顺序地说一说科学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默读§4第一、第二句话:

⑴ 思考:在这些准备工作中,你注意到了哪些细小的地方?在书上标一标。(“横七竖八”、“许多绳子”、“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⑵ 交流,师导:科学家在这些细小的地方这么做有何用意?

(实验更精确,充分说明蝙蝠不靠眼睛探路。)

小结:看来,科学家们做试验时想得还挺周到、细致的!

4、试验结果如何?

⑴ 引读第三句话。

试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⑵ 小科学家们,从这个结果中你有何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

5、齐读§4:

〖设计意图〗角色转移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与教材对话的位置,转为“事中人”,将活泼好动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转移角色进入课文,促进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是对学生读中的语言训练。以“读”为经,以“练”为纬,让学生先了解有哪些准备工作,使其“言之有物”,再让学生整理成一段话,使其“言之有序”,“读中发现”。读是有层次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让其主动发现。有人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开启学生的心门,让其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主动发现。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中比较

1、自由读§5。

2、学生小组自学完成表格:

试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交流并派代表上台介绍二、三次试验经过。

4、出示第一次试验结果和二、三次试验结果。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蝙蝠就象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⑴ 指名读。

⑵ 自由读这二句话,比一比,第一次和第二、三次试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师导:抓住两句话中关键词来说)。

⑶ 从中,你可以发现什么?

5、⑴ 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三次试验证明„„”

⑵ 指名读。(请学生板书三次试验结果。)

⑶ 说说“配合”一词能否去掉!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我们要做的是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示范者,又是一名普通的学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掌握一定的知识、方法,并凭借教材,小组间合作、交流,探讨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读中比较。三次试验中,第一次和最后两次的结果截然相反。在试验结果的陈述中,作者有意强调结果的截然不同,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读中比较,让学生在读中研究、发现,从而使读不再浮于表面,形成真正的、有实效、有收获的“读”。

6、师小结全文:说说你在这堂课学习中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1、自学生词,抄写生词。

2、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作业:

⑴ 用自己的话复述科学家三次试验的经过;

⑵ 完成练笔《蝙蝠的自述》,采用第一人称手法,以我是蝙蝠的口气介绍自己夜里飞行的秘密;

⑶ 以网络和各类书报杂志中搜集整理仿生学知识,并整理成文,在读书交流会上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个人已有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样,自选作业,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完成作业,这也是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板书设计】

试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之四 桦树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张伟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学生发表看法)

2.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设计意图]

用动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十分亲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自学提纲中的方法提示,犹如沙漠中的路标,夜航中的罗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减轻了学生阅读时的负担。

二、提出疑问,梳理问题

1.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5.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6.全班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此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资助学习和探究。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词语。

坚毅:坚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区找一块菜地是相当困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能,面对家人的疑惑,父亲却非常有信心有决心。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文中指父亲刚开出的菜地,被暴雨冲走泥土,露出了无法种植的岩石。

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4.讨论感悟,指导理解句子。

①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父亲的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不仅了解,而且热爱,用“难为”和“拼了命”,说出了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所以父亲才不顾眼前利益,决定把这一季豌豆翻进土里,育肥土地。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2009-8-3 11:54:00 | By: lscjf ]

0 推荐 28﹡父亲的菜园

青田县实验小学

陈建锋

教学目标

1.认识“婴”等8个生字,理解“坚毅”等8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自读自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勤劳、坚毅,领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的言行,感受父亲的品质,巩固“抓言行、悟品质”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领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愚公移山》歌曲视频。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愚公移山》歌曲视频。

2、组织交流关于寓公移山的知识,谈谈对寓公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的感受。

3、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愚公似的父亲。(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寓公移山的故事耳熟能详。父亲不就是现代版的寓公吗?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中引入新课,为本文的学习定下了基调,也容易激起阅读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

1、检查生字词的学习,了解预习情况。(出示三组词语,生读,讲讲自己对三组词语的理解。)

狰狞 贫瘠 荒凉 坡地

坚毅 红肿 没有气馁

诱人 翠绿 碧绿 翡翠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选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学生自由说、合作说,教师给予点拨。)(设计意图:词语的学习不拘泥于掌握生字词,还可以与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结合。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一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训练,这种传统的方法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经常被忽略。)

三.回顾“提示”,明确方法

1、出示单元学习提示与课文学习提示: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读读下面这个发生在父亲身上的故事,想想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地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如果有兴趣,可以把描写父亲的言行的语句抄下来。(学生读,回顾本单元精读课文“抓言行、悟品质”的学习方法。)

2、小结:不管是单元学习提示,还是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都再次提示我们,学习写人的文章,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或心理。

(设计意图:单元连接语和课文前的连接语,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提示我们学习课文的方法,学习时要利用好。特别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更要注意对本单元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温习,才能体现从学习到运用的转化。)

四.自读自悟,交流感受

1、默读课文,自读自悟。(出示学习要求:仔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父亲品质特点的动作、语言,在边上作批注,写写自己的感想)

2、交流汇报,质疑问难。

(1)同桌或前后桌学生交流讨论。

(2)组织汇报交流学习感受。

(3)学生提出疑难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重点指导交流的句子:

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垦一块菜地!”

(对于父亲想在这样荒凉的坡地上开垦一块菜地,我们都很没信心。只有父亲是坚定的。)

(句子对比:a、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说:“我们去开垦一块菜吧。”

B、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垦一块菜地!”)

(找一找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分组对比读。明确读课文时,要留意说字前面的提示语,往往提示说话的态度,语气。)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父亲起早摸黑地开垦荒地,天天如此,很勤劳。)

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锹就冲进了暴雨中„„(父亲把开垦菜园看得很重,不顾自己的身体。)

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父亲从山脚下把土挑上山去,直到双肩红肿,脚板上起泡,很坚毅。)(联系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联系后面的课文,我们知道父亲这么做是多么不容易。读课文时要联系上下文,这样就能把课文读懂,读透。朗读体会。)

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父亲精心伺候菜园,执著,有恒心。)

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父亲选定了目标,就充满信心地去做。)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自读自悟,交流学习所得,要注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同时在关键处或疑难处,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点拨,不能放任自流。)

五.总结呼应,升华主题

1、这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巩固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懂得父亲用他的勤劳、坚毅,开垦了这块荒凉的坡地,使得这里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翠绿。

2、你觉得课文题目能改为“我家的菜园”或“我们的菜园”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学习的总结既要注意思想的领悟,也要重视方法的习得。而对题目的思索,既是让学生对人物的形象的进一步感受,也是对文章内容与结构的深度探究,是一举多得的学习。)

板书设计:

父亲的菜园

勤劳 坚毅

荒凉的坡地

碧绿的翡翠

(动作、语言)

总设计意图:

《父亲的菜园》的教学设计,我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做起。我认为把握课文大意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训练。

而连接语提示了一组课文学习的重点及学习的方法。本课是略读课文,我引导学生始终围绕从单元学习提示中提炼出的方法进行学习,进一步巩固从精读课文领悟到的学习方法,体现“精读是准备,略读是运用”的略读教学思想。

阅读教学时,对于文章思想内涵的领悟,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而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容易被忽视。我让学生用心读课文,边读边批注,充分交流学习心得来领悟作者通过怎样的言行描写出父亲的品质。竭力做到既“得言”,又“得意”。

第五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研读课文,抒发感受。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信守诺言是多么高尚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2教时 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板书课题:去年的树(齐读)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质疑问难。

1.请大家读课文,哪里不明白的,打个问号。

(学生读,教师巡视,随即点拨:有的小朋友在读第二次了,真认真啊!有的小朋友结合课后问题去读,这是一个阅读的好习惯。)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疑问:

A.“歌唱”和“唱歌”有什么区别?(这两个词很接近,但用的地方不同,“歌唱”一般带有赞美什么的意思,比如“歌唱祖国”,“歌唱家乡”,“歌唱美丽的景色”,而“唱歌”不含这些意思。

B.鸟儿为什么要对着灯火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取“去年的树”?

(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还有哪些同学也有这个疑问?这个重要的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边深入地研读课文,一边思考着解决好吗?)„„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真会读书!

三、初步研讨,合作学习,主动探索

师:孩子们爱读书,也很会读书,边读边想,提出了很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仍然用读书的方法,在读书中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刚才通过初步的读,我们知道了小鸟和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个方面来写了小鸟和树的友情?[

1、请大家默读课文,用“??”勾出描写小鸟和树友情的词语或句子。哪里让你感动的,在边上画一颗心。

同学们静下心来,细细地读这些句子,读到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同时也结合着思考刚才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A、学生读书,勾画批注,主动思索(巡视,个别指导)。B、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有可以把你的意见说给另一个组的孩子听听)

C、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交流自渎时所得,相互启发、促进。小结:孩子们读书很认真,积极思考,积极地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为我们下节课的全班交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相信孩子们在下节课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互相交流,表达情感。

师:谁能把上节课找到的描写小鸟和树友情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交流交流。

相互交流

1、“天天„„”一句。

读着这个句子,你心里想说什么?

(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那样的相依相惜,真是一对朝夕相处令人羡慕的好朋友啊!)

多么幸福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美美地读!2.分别时的对话。

师:读着他们分别时的话,你能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吗?(难舍难分,有些伤感,无奈)树的话该怎么读?小鸟的话该怎么读?跟你的同桌练一练。(鸟儿是在向树保证、承诺,应该读得坚定些,宽慰树的心情。请男女生对读。

小结:寒冬将至,鸟儿跟树要分别了。他们约定,明年鸟儿还回来唱歌给树听,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板书:约定)

师:然而第二年春天,当鸟儿回来找他的好朋友树时,事情却发生了变故??树被人砍倒了,做成火柴,卖掉了。鸟儿就那样一路找啊找啊„„在鸟儿寻找大树的过程中,你是怎么体会到他们真挚的友情的?

3.鸟儿找了很多地方。

师:为了找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好朋友,小鸟可是历尽艰辛。你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说?(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千里迢迢,不顾一切,不辞辛劳,万分着急,费劲周折)

鸟儿的心急如焚,你从哪儿看出来? 4.出示小鸟向人询问的三次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话,指名读,点拨:(1)自己的好朋友找不到了,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到什么地方去了?”语速都加快了,说明心里很急。

(2)“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你在为大树担心,你的焦虑之情溢于言表。你一边焦虑地向人打听,一边在心里呼唤朋友树对吗?你怎么呼唤的?

(3)小鸟一路风尘仆仆地找来,他的好朋友树还在吗?此时他 的心里充满了忧伤。他难过得都快要哭出声了。师:读着,读着,你们是不是也被小鸟感动了?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焦急,担心,急切,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深厚的友情啊!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次。

二、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好朋友树已经不在了,但他化为的灯火还在。

1.于是,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最后一段

2.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看了一会儿”、“又看了一会儿”?为什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从鸟儿的这些动作里,你体会到他怎样的心情?(这两个“看”字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多么守信的小鸟啊!)(小鸟那么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朋友。)(第一个“看”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朋友已化为了眼前的这一盏灯火,他有点伤心,说不出话来。他想努力从灯火中找到朋友的影子,所以睁大了眼睛。)

3.想象说话

A、现在,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你要走了,可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

B、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这是一只多么重情、守信的小鸟啊!

当小鸟在煤油灯旁,深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唱起去年的歌时,我们也在心里为小鸟的美好心灵唱起了赞歌。是啊,真挚的友情是可贵的,信守诺言是美好的,送大家一句话:诚信是生命之树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愿每位同学都能将这朵花开在自己的心上!

三、想象写话,深化主题

师: 故事学到这里,似乎已经结束了。但老师总在心里想,鸟儿是这样的信守诺言,那么树呢?树是不是也这样?当伐木人来砍他的时候,他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呢?请想象一下这个情景,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师: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了,也许同学们的心里还有很多话要说,对小鸟,对大树,对伐木人,甚至作者,那么回去后,拿起笔来,把你心里要说的话写下来。

约定

板书:小鸟去年的树 寻找 信守诺言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第一次读这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去年的树,就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心里很好奇课题为什么是去年的树?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看了课文后,心里有许多感动,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真挚的友情,为小鸟那执着的爱,它所传达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纯洁最恒久的情感,越是读它就越是感动。为了设计好这节课,我吸纳了网上的一些优秀教学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努力想体现以下两点:

1、“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怎样将这个理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呢?我努力想构建一个生命的诗意的课堂,使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中,从而享受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美的眼神献给学生,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教师释放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生命存在,学生积极地呼应,此时师生都是平等存在于课堂中的生命体。在课文的处理上,我组织学生多次与文本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使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有机融通,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的橱窗。

2、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这堂课上,我在让学生感悟的同时很注重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提供课堂练笔的机会。比如初读课文,我让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质疑问难;研读时,我让学生划重点词句理解;拓展读时,让学生想象说话,补文章空白,还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下感受等等。我想这些都是很好的阅读方法的渗透。语文课在追求有情有感有美有味的人文时,不忘它的工具性,这是课程标准给语文的定位。

学习过程:

师:今天上课的内容叫做? 生:《去年的树》。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五个人举手,看来有一定难度,我们准备准备好吗?翻开书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的什么?接着讲的什么?最后讲的什么?

生:学生自由读书。

师:好,轻轻合上书。下面我们就用接龙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既然是讲故事,就是不改变故事的大致内容,自己组织好语言,我来开个头吧。我们要讲的故事叫做《去年的树》。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谁来接着讲──

生: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鸟儿唱。师:你说得挺好,你要是大方点,会说得更好。生: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鸟儿唱。师:接着讲──

生: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天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小鸟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我发现你把这篇课文读得很熟呢,还加上了自己的感情。接着来──

生:他回来找不着书,就问树根,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你知道吗?树根说:伐木工人把它砍倒,运到山谷里去了。

师:好的,第一次寻找没有结果,继续──

生:然后鸟儿飞到山谷里的工厂里,对门先生说:门先生,你知道我的好朋友树在哪里吗?门先生说:它在工厂里面切成细条条运到村子里卖掉了。师:我想给她补充一点:切成细条条── 生: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师:然后讲什么你知道吗?

生:那个鸟儿向村子里飞去,在一盏煤油灯旁边坐着一个小女孩,她问小女孩:她知道火柴在哪儿?女孩说:火柴用光了,火柴点燃的灯火还在那里亮着。

师:就剩下灯火了,谁来把故事结尾讲完?

生: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鸟儿唱起去年的歌给灯火听。唱完后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师:好,真好。刚才呀,讲故事的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自己的感受融进了故事里。其实呀,不管是讲,是读,是听,这个小故事都感动了无数的人的心。请你们再一次翻开书。默读课文。这次请大家把那些让你感受深刻,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内容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疑问,简单地记录在卡上。开始。

生:默读,勾画,记录。

师:如果写好了,可以把勾画的内容读一读,觉得差不多了,可以找到你的朋友交流交流。

师:到你们朋友那儿去交流一下。生:找自己的朋友交流。

师:刚才我加入了这个小组的讨论,我觉得很有收获,我带着自己的想法去,但还没来得及说,同学们在滔滔不绝交流自己的感受。好,通过刚才的交流还有没有不能解决的疑问,或者你觉得这个疑问很有必要和大家探讨探讨。来,你说。

生:为什么鸟儿会对着灯火唱歌呢?

师:你的意思是灯火不是树,对吗?(边说边板书)还有吗? 生:鸟儿为什么要先看一会儿灯火,然后再唱去年的歌给灯火听呢? 师:为什么要看它,也就是他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对不对?还有吗? 生: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看灯火?

师:两次看灯火你都注意到了,跟刚才提的差不多,看来待会我们要对结尾好好品味一下。(对另一生),来,你说。

生:我想知道就是鸟儿唱完歌,会想些什么?

师:还是对鸟儿看灯火的想法,会想些什么?你来──

生:我觉得树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树根跟树应该是同一个人呀,树根为什么说是他被砍倒,而不是我被砍倒。

师:哦,他说树根跟树是一体的,也许我们把树分成几部分,就像我们在学标点符号的对话一样,把嘴对鼻子说,眼睛对嘴说,它们之间是单独的部分。我的想法啊。还有没有?

生:就是为什么它看了一会灯火不直接飞走呢?

师:同学们,看来主要两个问题在这儿:一个是他为什么要对着灯火唱歌,一个是他对着灯火他想些什么?很好。我们很把问题放一下,看能不能随着交流的深入解决一些,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师:好朋友,我记下来。他读懂了树和鸟儿是好朋友。生:鸟儿非常珍惜他的好朋友树。

生:我读懂了鸟儿为了给树唱歌这个去年的承诺,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从这里看出鸟儿很守信。

师:守信,而且提到了一个承诺,诺言是不是。还有吗? 生:伐木人把他砍倒运到山谷里去了,就说明这个人类破坏环境,这个树后来就变成灯火消失了。

师: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生:就是说破坏环境,让很多动物失去了友情。

师:看,以前我们提到伐木都是讲破坏了环境,今天他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了伐木破坏友情。真好,再说一下。

生:我读懂了鸟儿和树之间的友情很深。

师:他们之间的感情,我们用一个词来说:是友情很深厚是吧。体会到了是友情吗?或者我就写个情,你同意哪一种?还是友情?好。同学们,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看,一个小小的故事,我们读懂了这么多的东西,真棒!我想问一下,还有哪些同学也感受到鸟儿和树之间的友情。这么多,说说看,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我是结合有篇文章,我发现鸟儿飞到很多地方问树在哪儿。

师:他不停地寻找树,你觉得是友情的一种表现对吧。还有,不同的地方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生:就是鸟儿为实现诺言不惜一切代价,立即向山谷飞去……飞到村子里,看出鸟儿为实现诺言不惜一切代价。

师:你谈到诺言,正是有这份友情,他才坚持不懈地寻找。好,再来。

生:我和他的地方是一样的,是两人友情很好,树不见了,鸟儿才不惜一切代价去找。师:既然说到友情很好,很深厚,相信还有地方能让你感受到。

生:还是那个地方,就是说他见谁问谁,你知道树在哪儿吗?特别着急,想见到树。还有他两次盯着灯火看,第一次呢,他想,这是我最后给你唱歌,我把我的诺言遵守了,希望你能珍惜这次。第二次他看就是觉得我们俩以后不会再见面了,希望你能珍惜。

师:孩子,你读懂得真多,而且你把刚才有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都已经解答了。生:我从第一自然段感受到,鸟儿天天给树唱歌。如果他们友情不是很深的话,就不会天天给树唱歌,树也不会天天听。

师:发现没有,他强调一个词,什么? 生:天天。

师:这友情是一天天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的友情需要培养。还有哪儿感觉到他们的友情?

生:还有从第五自然段,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他的好朋友树来了。如果友情不是很深。他干吗来找树呢?

师:是,你说得很好,是,文章的处处渗透着他们的友情,而且还有一处非常明显,就是他们分手前的那一次对话,我请一对好朋友读这一次对话。

生:两学生读分手时的对话

师:他们的对话让你感受到什么?你说。生:他们对话非常真诚。

师:哦,你说到了真诚,有没有一点难舍呀?那我想问树是谁?那我问你啊(问刚才朗读树的孩子。)你看森林里这么多树,你真的相信鸟儿说的话吗?为什么?

生:我相信,因为以前的日子里,鸟儿天天都会给我唱歌,所以我相信鸟儿的话。师:你说到他们之间的这种信任。再请一对好朋友来读。生:一对好朋友读对话。

师:多么深厚的友情啊,鸟儿说了,他答应树,明年春天一定要回来唱歌给树听,我们把答应别人的话叫诺言,从哪些地方你们感受到了鸟儿他是守信的,是信守诺言的?你来说。

生:我是从第五自然段,春天又来了……鸟儿是信守诺言的,春天刚来,他就到这里来找他的好朋友树。师:来,继续。

生:还有从第5自然段一直到17自然段都讲的是小鸟找他的好朋友树,最后实现了他的诺言。他找不到树了,他很着急就说明鸟儿特别想承诺自己的诺言。

师:他注意到了鸟儿寻找树的经过,其实刚才那位同学也是这样在谈,而且他还谈到了心情。你们发现了没有,作者在写鸟儿寻找的过程非常巧妙,主要是用了三次对话,第一次是对──

生:树根。师:第二次── 生:门

师:第三次── 生:小女孩。

师:现在请你一个人分别扮演这四个角色,读一读这三次对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开始吧,可以不读旁白。

生:读这三次对话。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每一次小鸟问树在哪里的时候,他都是用焦急的心情和语气来谈的,他在想,他的好朋友树到哪儿去了?

师:她体会到小鸟每一次心情都很焦急。可能我们体会到这心情会有些微妙的变化,每个人的感觉可能不一样,听听他的──

生:而且,他会每次都比上次更着急。

师:他说的是下一次比上一次还要焦急,肯定还有区别,来── 生:我知道为什么,第一次── 师:咱们现在不说为什么,就说你体会到什么。生:他一次比一次着急,最后特别着急伤心。

师:好,在着急的心情上还多了一个伤心。来,你──

生:树别做成火柴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全忘了,就是想见到那棵树。师:说得真好。谁还想说?

生:我的好朋友树都变成火柴了,我还能给他唱歌吗?非常伤心。

师:觉得自己心里没着没落的是吗?好了,自己许下的诺言没办法实现,刚才同学们体会到鸟儿的心情微妙的变化,有焦急的心情越来越强烈,有复杂的心情在变化。但是,有一样没有变,大家都知道,你说──

生:他说过的承诺。生:他渴望找到树的决心。

师:有一样没变,他一定要找到树。刚才同学们都体会得非常好,还有体会到其他吗?假如说,去年的树要拍成动画片,要四个人用声音表达心情,你能吗?就地四个人一组练习练习。

师:来,我们先请一组,看看他们的声音能不能展现不同角色的不同心情。来,请你们起立,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倾听这三次对话,想象鸟儿寻找树的经过。准备──

生:四位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同学们,睁开眼睛,他们的声音塑造的角色怎么样? 生:一点都不着急。师:你觉得谁不着急? 生:鸟儿。师:你觉得他这个角色演绎得不好,是吧,要不要跟他挑战一下。谁来挑战。其实,我客观评价一下,这个同学很不错,非常投入,他自己的体验和别人不一样的,应该说很不错的。请坐,谢谢你们。

生:又一组同学分角色读三次对话。师;怎么样,掌声鼓励。

生:树根的对话,他应该伤心一点。生:门太骄傲了就是。

师:你的意思是门显得有些冷漠,是吧。他见多了,就无所谓了。刚才这一段我们就过去了,同学们用声音表达不同角色时非常好。鸟儿停在了灯火前,刚才有同学问了,鸟儿为什么对灯火唱歌,灯火又不是树,你们有想法吗?

生:灯火是树变成火柴点燃的。生:灯火是用树的躯体点燃的。

生:树已经消失了,但灯火是火柴点燃的,鸟儿给灯火唱歌,就是为了纪念那棵树。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还有同学想说,请保留你们的想法,随着我的描述,一起走进故事的情境中。(配乐)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鸟儿如约而至,来找他的好朋友树,然儿,树不见了。为了寻找到去年的那棵树,鸟儿从森林飞到山谷,从山谷飞到森林,鸟儿不停地寻找,现在,他停在了油灯前,油灯里是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睁大眼睛,唱起去年唱的歌儿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同学们,想象一下,看着灯火,鸟儿在想些什么呢?先自己说一说。

生:自己说。

师:好,哪只小鸟把你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我想到了,树非常可怜,被烧成了灰烬了,没了。师:你是树的好朋友吗?我有点怀疑啊。还有谁说? 生:我睁大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觉得树怎么变成火柴了呢?

师:这样说,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真的是树吗?你已经变成了火柴了吗?你在频频点头,我这样说可以吗?来,接着──

生:接着我唱起去年唱的歌给灯火听,然后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知道当你燃烧的时候,这就是你生命的尽头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唱歌了,你可要认真听,等到化为灰烬的时候,你就什么也听不见了。接着,我就对着灯火唱了一会儿,唱完了歌,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唱的好吗?这可是你最后一次听我唱歌了,我唱得好吗?我就飞走了。(掌声)

师:你真棒!充满了深情。还有同学想说吧

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们又见面了,我们要遵守咱们的诺言,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的歌,唱完了歌,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唱歌了,我就飞走了。虽然我们见不着面了,但是我能遵守诺言,我很高兴。

师:真希望飞走的鸟儿的生活会像以前一样快乐。

下载《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去年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

    去年树教学设计

    11 去年的树 窑坪中小 黄晓春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

    《树》教学设计(★)

    《树之歌》教学设计 台儿庄区实验小学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以“树”为主题的识字儿歌。通过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让学......

    《去年树》教学设计

    《去年树》教学设计 《去年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学会1个生字,会写4个字。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3、体会......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课件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去年的树》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新美南吉是日本的儿童文学家,只活了30岁。她的作品很适合儿童阅读......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5篇)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篇课文,课文讲述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1《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徐燕凤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 教学重......

    6、《树和喜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6 树和喜鹊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