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建课设--中学教学楼设计
18班中学教学楼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是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任务,熟悉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及建筑构造的原理和构造方法,研究确定建筑方案,完成建筑设计的平、立、剖面及细部构造图的绘制,并有简要设计说明,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和加深理解所学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培养和锻炼学生设计、绘图、编写说明和表达设计总图的能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课程,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题目要求:
1、工程名称:某中学教学楼
2、工程地点:某市拟建位置详见附图
3、建筑面积及层次:4000-5000m2,层数为3-4层,局部可为5层,层高为3.4-3.6m,底层可为3.9-4.2m,阶梯教室层高4.6-4.8m。
4、功能要求:教学楼主要由教室和实验室组成,教室的采光要均匀,通风要好,教室与教室间、教室与走廊间要有良好的隔声条件,对音乐教室的隔声要求尤其要高,多功能大教室可考虑按电化教室及职工会议室设计,试验室地面要耐酸碱,墙面要做1.2-1.5m高的墙裙,室内有上下水管、污水槽及洗手盆;接电源,并设有准备室。
(1)标准班教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一个教室)18个,每个50人(65-72m2)。
(2)实验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5个(72-96m2)。(3)电教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4个(72-96m2)。(4)阶梯教室(兼电教室)约150-200座1个。(5)音乐教室:约100座1-2个。
(6)图书资料室:约80-100m2,3个(包括书库)。(7)教研室:单开间或二开间,每层设2-3个。(8)各层设男女卫生间各一个,卫生间设前室,面积及数量按国家规范确定。
(9)底层设大厅,面积按规范规定,其他层设过厅,门卫值班设在大厅内,可设阅报栏。
(10)屋面为上人屋面。
(11)结构形式:框架或混合结构。(12)建筑设计时,应重视防火问题。
教学楼是建在330×450m的新建校园内,建筑立面造型及外装修力求朴素大方、活泼开朗,明快富有生机。
(三)生活服务设施:
由于场地比较开阔,考虑生活设施,要求在适当位置设计面积为350-400m2的餐厅,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或部分框架结构,横向总跨为15-24m,纵向总长为20-30m,并设餐厅、厨房、库房、锅炉房等。
(四)建筑标准:
1、建筑等级Ⅱ级。
2、防火等级Ⅱ级。
3、采光等级Ⅱ级。
(五)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
①总平面布置:安排主入口、道路、消防车道及场地内拟建建筑物的位置,体育场地、绿地和景点布置等。
②底层、标准层平面图,比例1∶100、1∶150、1∶200。③楼梯剖面图(要求剖到主要楼梯)比例1∶100、1∶150。④正立面图、侧立面图比例1∶100、1∶150、1∶200。
⑤详图:外墙身剖面详图,楼梯平面图,扶手及踏步详图比例,1∶15、1∶20或自定,并说明各部分构造做法。
⑥屋面排水组织设计图及有关节点详图比例1∶100、1∶15、1∶20。⑦教室与实验室平面布置图(包括阶梯教室)。⑧列门窗表。
2、设计说明书
①简要说明工程性质、用途。
②经济指标:总建筑面积、总使用面积,使用面积系数K值。③建筑物的设计特点、设计构思、疏散组织、平面组合、建筑造型。④图纸规格:2#图、要求钢笔绘制,所设计内容达到方案深度。
3、参考资料: ①房屋建筑学(教材)②建筑构造
③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设计规范 ④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⑤建筑设计标准图集
⑥教学建筑设计规范(JBJ67-89)⑦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BJ37-2005)⑧建筑设计资料集(2-3)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⑩其它有关法规、条例等
(六)严格遵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
(七)设计资料
1、水文资料:常年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8m处,水质对砼无侵蚀作用。
2、地质条件:
①建筑场地平坦,地质构造简单,属亚粘土,地耐力可按15t/m2考虑。②属6°地震区,但要求按7°抗震设防烈度构造设防。
3、气象资料:
①冬季取暖、室外计算温度-9℃。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1℃,最热月平均气温27℃,最低月平均气温-2℃。②全年主采导向为东地风,夏季为北风,冬季平均风速为3.5m/s,夏季为2.8m/s,风荷载为350N/m2。
③年降雨量为631.8mm,日最大降雨量为109.6mm,小时最大降雨量为79mm。
④室外相对温度,冬季为49%,夏季为56%。
⑤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80mm,最大积雪厚度为200mm,雪荷载为250N/m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99-86 2.1.1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3.3.7化学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四、实验室内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
5.3.2教学用房窗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二、教室、实验室靠外廊、单内廊一例应设窗。但距地面2000MM范围内,窗开启后不应影响教室使用、走廊宽度和通行安全。五、二层以上的教学楼向外开后的窗,应考虑擦玻璃方便与安全措施。
6.3.4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0MM。当超过200MM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6.3.5室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 1100mm。
楼梯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67-89 3.1.3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3.1.7走道
一、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3.1.7的规定。
二、走道地面有高差时,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 JGJ 91-83 3.1.5基地应避开噪声、振动、电磁干扰和其它污染源,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科学实验工作自身产生的上述危害,亦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2.6使用有放射性、爆炸性、毒害性和污染性物质的独立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符合有关安全、防护、疏散、环境保护等规定
第二篇:房建学校教学楼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XXXXXXXXXXXXX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编制人:
审核人:
二0一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目录
第1章
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4 1.2项目法人„„„„„„„„„„„„„„„„„„„„„ 4 1.3建设地点„„„„„„„„„„„„„„„„„„„„„ 4 1.4建设内容„„„„„„„„„„„„„„„„„„„„„ 4 1.5建设规模„„„„„„„„„„„„„„„„„„„„„ 4 1.6概算投资„„„„„„„„„„„„„„„„„„„„„ 4 1.7效益分析„„„„„„„„„„„„„„„„„„„„„ 4 第2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 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第3章
项目建设地点太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 9
3.2建设条件„„„„„„„„„„„„„„„„„„„„„ 9 3.2.1场地条件„„„„„„„„„„„„„„„„„„„ „9 3.2.2市政基础设施条件„„„„„„„„„„„„„„„„ 9 第4章
建设方案„„„„„„„„„„„„„„„„„„„„10 4.1方案设计„„„„„„„„„„„„„„ „„„„„„10 4.2设计原则„„„„„„„„„„„„„„„„„„„„ 10 4.3设计依据„„„„„„„„„„„„„„„„„„„„ 10 第5章
环境保护„„„„„„„„„„„„ „„„„„„„ 11 5.1施工期环境保护„„„„„„„„„„„„„„„„„ 11 5.1.1口噪声影响及减缓措施„„„„„„„„„„„„„„11 2
5.1.2大气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11 5.1.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及措施„„„„„„„„„„„„ 12 5.2生产废水及处理„ „„„„„„„„„„„„„„„„ 12 第6章
节能方案„„„„„„„„„„„„„„„„„„„„13 6.1编制目的和依据„„„„„„„„„„„„„„„„„ 13 6.1.1编制目的„„„„„„„„„„„„„„„„„„„„13 6.1.2编制依据„„„„„„„„„„„„„„„„„„„„ 13 6.2节水„„„„„„„„„„„„„„„„„„„„„„ 13 第7章
职业安全卫生及消防„„„„„„„„„„„„„„„15 第8章
项目招投标与项目实施进度„„„„„„„„„„„„16 8.1项目招投标„„„„„„„„„„„„„„„„„„„ 16 8.1.1招投标方案的原则„„„„„„„„„„„„„„„第9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8 9.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8 9.2投资估算范围„„„„„„„„„„„„„„„„„„ 18 9.3投资估算„„„„„„„„„„„„„„„„„„„„ 18 9.3.1建筑安装工程费(详见: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18 第10章 财务评价和主要目标„„„„„„„„„„„„„„19
10.1财务评价的范围„„„„„„„„„„„„„„„„„19
10.2保证措施„„„„„„„„„„„„„„„„„„„„19 第11章
结论与建议„„„„„„„„„„„„„„„„„„21 11.1结论„„„„„„„„„„„„„„„„„„„„ „21 11.2建议„„„„„„„„„„„„„„„„„„„„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本项目为XXXXXXXXXXXXXXXXXXX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承办单位为XXXXX市XXXXXXXXX中学。1.2项目法人:
中学校长:梁 1.3建设地点:
在XXX市XXXXXXXXX中学校区内。1.4建设内容:
五层综合教学楼房建和装修。1.5建设规模:
每层建筑面积约88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415平方米。1.6概算投资:
该工程建筑面积约4415平方米,按每平方米2300元(包含整幢楼外墙镶贴等装修项目)计算,需资金1015万元。1.7效益分析:
根据《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粤教基[2006]92号文的规定,合理整合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教学,我校四项建设完成,就彻底改变我校设备设施落后、校舍简陋、配套设施极不足的落后状况,从而优化本地的教育资源,提高本地的办学效益,为XXXXX市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出贡献。
第2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贯彻省政府《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09〕26号)精神,落实《广东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粤发改资〔2009〕202号)的有关要求,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省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目标任务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以至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义务教育的要求。具体任务是:
――提高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率。到2011年,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等以上城市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其余地区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基本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2015年,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学校布点、班额、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各场室及设施设备、师资学历达标率等全面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有关要求。
一、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三室一场五有”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中小
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
二、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工作措施和要求 :
(一)认真做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科学规划。各级政府要将规范化学校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改造的统筹。
(二)建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一校一案”制度。一是各市、县要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情况进行全面摸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通知》(粤教基〔2006〕92号),逐条对照,找出各校存在的差距,逐校登记造册。
(三)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兼顾并重。要对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办学条件的改善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三室一场五有”工程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教室配置不齐全,课桌破旧,照明不足,卫生条件较差,实验室、功能室的仪器设备和体育器材缺乏,运动场、教师工作用房缺口较大,校园脏乱等问题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㈠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向周边镇的扩张,XXXXXXXXX中学的学位和教学设备设施将会日趋紧张,未来必须有长远的发展角度做好学校规划建设,多方争取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尽快将教学楼续层和装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㈡主要问题
XXXX镇位于XXXXX市的东北面。近年来,由于XXXXX市区的不断发展,现该镇已经与市面上区相连接,是市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全镇总面积24.2平方公里。辖下8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19877人,劳动力12800个,有18个党支部,586名党员。XXXX镇政府所在地位于XXXXXXXX火车站边,与XXXXXXXX火车站相距800米。据统计,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五无”学校改造工程开展以来,小楼街道各中小学共完成教学楼加固3幢合3000多平方米,旧教学楼翻新2幢1300多平方米,修建围墙近300米,挡土墙100多米,将150多个近400平方米涉危木窗更换为安全铝合金窗,其它如卫生间、冲凉房等加固修葺400多平方米。教育事业未能快速达到相关标准,主要有以下问题:
1、经济发展相对落后。XXXXXXXXX中学位于XXXX镇内,交通还不发达,以农业为主,经济基础薄弱,年人均收入5000元。整体生活水平偏低。教育欠债多。
2、办学条件较差。XXXX镇的中小学教学基础设施、生活设施、设备仪器落后,况且校与校之间差距大,发展不均衡,与规范化学校标准相差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校与校之间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均衡,大部分学校是生均占地面积达不到标准或其校舍过小,但也有个别学校存在着由于投入不足而造成占地大、校舍严重不足情况;二是绝大部分小学的学生逐年减少,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小,班额不足,浪费教学资源;三是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不足;四
是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和图书资料不足;五是校与校之间教育质量不均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还未达到标准。
三、工作目标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通知》(粤教基〔2006〕9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的教育基础实际,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我镇中学的硬件建设工作,届时,将XXXXXXXXX中学建成规范化学校。
第3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
XXXXXXXXXXXXXXXXXXX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位于XXXXX市XXXX镇的XXXXXXXXX中学校区内,该校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育设备还不够,要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标准,仍需续步提升。3.2建设条件
3.2.1、场地条件:XXXXXXXXXXXXXXXXXXX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周边地处平地,属本校用地内,地势平坦。校内环境优美,是学习与生活的好地方。
3.2.2、市政基础设施条件
1、给、排水:给水由XXXX镇水厂供给,供应充足。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学校雨水网排出镇,生活污水经下水道流向镇下水道管网。
2、供电:根据现状电力分析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器》(2003)“各建筑物的用电指标”,我校已将10KVA高压电源引入我校80VA专变,同时配备50KW发电机一台,基本能满足我校正常用电需求。
3、电信工程:各种通信工程由市话网接入,且拉有一条10M光纤网络,能满足我校师生对外通信的需求。
第4章 建设方案
4.1.方案设计 4.2设计原则
要求(1)应贯彻适用、经济、实用原则;
(2)围护结构及屋面,应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3)规划优先原则。
(4)设计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5)采光好,通风好。
4.3 设计依据
(1)《XXXXX市XXXXXXXXX中学整体规划》;
(2)广东省XXXXX市颁布的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及规定;
(3)XXXXX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对该工程设计的有关批复;
(4)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要求及相关基础资料。
第5 章 环境保护
5.1施工期环境保护
5.1.1噪声影响及减缓措施
由于建设项目在学校教学区内,并在原楼基础上续建2层,综合教学楼必须全封闭式施工,明确隔离带划分施工区域。同时为避免学生在上课期间会受到建筑噪声影响。因此在设备选型时尽量选用低噪音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施工布置时倒是安排混凝土拌和机等噪声较大的设置,使之尽量避开与教学楼门窗相对的地方,需要时设置隔音墙,同时避免晚上施工。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减少鸣笛,做好道路保养及车辆维护工作,减少交通噪声。对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做好劳动保护工作。
5.1.2大气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在原有建筑拆除和基础开挖产生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施工中所需的沙、石等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将产生撒漏、逸散,车辆辗压将产生粉尘及二次扬尘,这些都会对周围燃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项目区冬季和春季多风,在此期间开挖和堆放土石方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空气。工程大部分为机械化施工,大量机器设备、车辆排的尾气会造成项目周边的空气质量下降。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应加强管理,运输建筑垃圾及沙、石等建筑材料的车辆严禁超载,并统一加盖蓬布,避免产生撒漏、逸散。同时对施工场地应定期进行泡水抑尘,避免二次扬尘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5.1.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及措施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特主要是基础开挖产生的土方和原有建筑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运输过程中散落的水泥、砂、石料等。基础开挖中产生的土方用于区低凹处的填方,多余土方与原有建筑拆除等产生的建筑垃圾可联系用于筑路,填沟等,或送往政府有关部门指定地点处置。同时通过加强施工现场及运输过程中的管理,避免无组织乱堆、乱倒以及运输中的撒漏现象。
5.2生产废水及处理
生产废水主要有:混凝土拌和废水,其污染因子是悬浮物,建议采用沉淀池处理废水。用遮拦塑料薄模围蔽周围,防止用水淋墙时漂洒到其他地方。
第6章 节能方案
6.1编制目的和依据 6.1.1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学校建设与发展相协调,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重点考虑建筑物的型式、结构、采暖通风、采光照明、建筑材料和机电设备的选型,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节能措施。6.1.2编制依据
1、国家计委、经委、建设部计交能(1997)254文《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通知。
2、新建建筑外围护结构采用外墙内保温,门窗采用塑钢中玻璃节能材料,屋面保温形式采用倒置式保温。内部隔墙的墙体采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辅以墙体保温层,达到国家关三步节能的相关指标。
3、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要符合节能规范要求。6.2节水
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在方案设中采取高效节水型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节水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本工程选用节水型设备,节水型阀门及节水型金零件。
学校的用水主要包括:教职工和住宿学生的生活用水。由于师生多,学校会通过各种形式比如专题会、墙报等形式宣传节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7章 职业安全卫生及消防
本项目严格遵循《劳动法》、《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以及国家相关设计标准、规范中有关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确保工程建成后有安全的操作环境和良好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7.1职业安全卫生
1、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协助、支持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测,确保相关卫生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卫生制度。
2、建筑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保持清洁。
3、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4、卫生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每日清洗消毒,无积水、积垢,应有有效的排风装置。
第8章 项目招投标与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的实施将坚持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精心管理的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建设程序办理有关事宜。实行工程质量领导负责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的优良。项目建成后,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批复的建设内容,进行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此外,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筹划到工程验收各个环节的资料都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和归档。项目将组成精干、高效的实施班子,分工负责抓好项目建设的组织、计划、招投标和施工等工作,并同时做好协调工作。本项目招投标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制定完善的招投标方案、程序及办法。8.1项目招投标 8.11招投标方案的原则
1、公开原则:要求本项目招标投标具有高的透明度,实行招标程序公开。保证发布招标通告,公开开标,公开中标结果,使每一个投标人获得同等的信息,知悉招标的一切条件和要求。
2、公开原则:保证本项目的所有投标人平等的机会,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履行同等的义务,不歧视任何一方。
3、公正原则:保证说开标时按照事无公布的原则标准对待所有的投标人。
4、诚实信用的原则:诚信原则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招投标当事人应当以诚实、守信的态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以维持招标投标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5、独立原则:不管招标人还是投标人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应自主决策,不受外界任何因素的干涉。
6、接受行政监督原则:招投标活动的核心是竞争,招投标的过程实际上是竞争的过程,招投标双方当事人都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在招投标的全过程中接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
第9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计价格[2002]1980号);
3、广东省发改委编制的《广东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定额》(1999年);
4、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5、2010《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通则》、2010《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综合定额》、2010《广东省安装工程综合定额》和2010《广东省市政工程综合定额》及相关文件。
6、材料价格按2013年第四期《云浮工程造价信息》中发布的建设工地人工、材料信息参考价计算,信息价没有材料价则参考现行市场价。
9.2投资估算范围
XXXXXXXXXXXXXXXXXXX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9.3投资估算
9.3.1建筑安装工程费(详见: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工程为5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4416m2,合理使用期为50年。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得出建筑工程费约为1015万元。
第10章 财务评价和主要目标
10.1财务评价的范围
本建筑大楼属教育公益性项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同时是借款人有收入的非盈利性项目。按照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要求,对该项目的财务评价仅进行资金能力分析。10.2保证措施:
㈠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教育的镇党委委员为副组长,村(居)主任、相关所、站负责人、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XXXX镇中小学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开展,确保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取得实效。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负责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日常工作。中学、中心小学也要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并明确责任,细化任务,抓好落实,同时要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㈡加强管理,规范办学。在抓好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上。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文件,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要运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加强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达到管理规范化要求;要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㈢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增加投入,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使学校专用场室、常规教学仪器器材、信息化设施设备、体卫艺设施设备、图书报刊及阅览室设施设备等教育装备进一步完善,达到规范化学校指标的具体要求,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11章 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
XXXXXXXXXXXXXXXXXXX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已得到省人民政府的批复,按照方案的要求,我校已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和支持。本项目的实施,可大大改善我镇的办学环境,有效提高我镇的教育和教学水平,增强我镇的教育和教学的综合实力,具体良好社会效益。为我镇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并为我市实现全市规范化学校建设起到榜样的作用。
经分析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充分。技术方案和经济评价可行。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11.2建议
根据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对本项目的认识,对本项目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1、因项目资金除省财政补助外,还须市财政补助和自筹一部份资金,该部份资金应尽快与相关部分联系,以便顺利及时地获得资金,解决资金压力。
2、项目在招投标阶段应该选择有实力的承包商、监理单位和设备供应商,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现场不同专业、不同工程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确保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尽量缩短项目周期。
3、本项目属于教育公益性项目,希望地方政府及上级主管对本项目给予政策方面和技术层面的支持,从而保证该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三篇:某中学教学楼设计
题目:某中学教学楼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是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任务,熟悉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及建筑构造的原理和构造方法,研究确定建筑方案,完成建筑设计的平、立、剖面及细部构造图的绘制,并编写设计说明,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和加深理解所学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培养和锻炼学生设计、绘图、编写说明和表达设计总图的能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课程,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题目要求:
1、工程名称:某中学教学楼
2、工程地点:郑州市拟建位置详见附图
3、建筑面积及层次:4000-5000m2,层次为4-5间,局部可为6层,层高为3.4-3.6m,底层可为3.9-4.2m,阶梯教室层高4.6-4.8m。
4、功能要求:教学楼主要由教室和实验室组成,教室的采光要均匀,通风要好,教室与教室间、教室与走廊间要有良好的隔声条件,对音乐教室的隔声要求尤其要高,多功能大教室可考虑按电化教室及职工会议室设计,试验室地面要耐酸碱,墙面要做1.2-1.5m高的墙裙,室内有上下水管、污水槽及洗手盆;接电源,并设有准备室。
(1)标准班教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一个教室)18个,每个50人(65-72m2)。
(2)实验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5个(72-96m2)。
(3)电教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4个(72-96m2)。
(4)阶梯教室(兼电教室)约150-200座1个。
(5)音乐教室:约100座1-2个。
(6)图书资料室:约80-100m2,3个(包括书库)。
(7)教研室:单开间或二开间,每层设2-3个。(8)各层设男女卫生间各一个,卫生间设前室,面积及数量按国家规范确定。
(9)底层设大厅,面积按规范规定,其他层设过厅,门卫值班设在大厅内,可设阅报栏。
(10)屋面为上人屋面。
(11)结构形式:框架或混合结构。
(12)建筑设计时,应重视防火问题。
教学楼是建在330×450m的新建校园内,建筑立面造型及外装修力求朴素大方、活泼开朗,明快富有生机。
(三)生活服务设施:
由于场地比较开阔,考虑生活设施,要求在适当位置设计面积为350-400m2的餐厅,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或部分框架结构,横向总跨为15-24m,纵向总长为20-30m,并设餐厅、厨房、库房、锅炉房等。
(四)建筑标准:
1、建筑等级Ⅱ级。
2、防火等级Ⅱ级。
3、采光等级Ⅱ级。
(五)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
①总平面布置:安排主入口、道路、消防车道及场地内拟建建筑物的位置,体育场地、绿地和景点布置等。
②底层、标准层平面图,比例1∶100、1∶150、1∶200。
③楼梯剖面图(要求剖到主要楼梯)比例1∶100、1∶150。
④正立面图、侧立面图比例1∶100、1∶150、1∶200。
⑤详图:外墙身剖面详图,楼梯平面图,扶手及踏步详图比例,1∶15、1∶20或自定,并说明各部分构造做法。
⑥屋面排水组织设计图及有关节点详图比例1∶100、1∶15、1∶20。⑦教室与实验室平面布置图(包括阶梯教室)。
⑧列门窗表。
2、设计说明书
①简要说明工程性质、用途。
②经济指标:总建筑面积、总使用面积,使用面积系数K值。
③建筑物的设计特点、设计构思、疏散组织、平面组合、建筑造型。
④图纸规格:1#图、要求铅笔绘制,所设计内容达到施工图深度。
3、参考资料:
①房屋建筑学(教材)
②建筑构造
③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设计规范
④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
⑤建筑设计标准图集
⑥教学建筑设计规范(JBJ67-89)
⑦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BJ37-87)
⑧建筑设计资料集(2-3)
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⑩其它有关法规、条例等
(六)严格遵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
(七)设计资料
1、水文资料:常年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8m处,水质对砼无侵蚀作用。
2、地质条件:
①建筑场地平坦,地质构造简单,属亚粘土,地耐力可按15t/m2考虑。
②属6°地震区,但要求按7°抗震设防烈度构造设防。
3、气象资料: ①冬季取暖、室外计算温度-9℃。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1℃,最热月平均气温27℃,最低月平均气温-2℃。
②全年主采导向为东地风,夏季为北风,冬季平均风速为3.5m/s,夏季为2.8m/s,风荷载为350N/m2。
③年降雨量为631.8mm,日最大降雨量为109.6mm,小时最大降雨量为79mm。
④室外相对温度,冬季为49%,夏季为56%。
⑤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80mm,最大积雪厚度为200mm,雪荷载为250N/m2。
第四篇:中学教学楼设计指导书
设计指导书
一、学校规模及班级人数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部分学生继续上高中。在正常情况下,小学以12—24个班的规模为宜(农村可有6个班或更小规模);中学根据需要可有两种:一种为完全中学型,即该校设有初中班及高中班,其中初中、高中班数应按需要设置,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另一种形式则是全部初中或高中。这两种形式的规模以18~24个班为宜,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地区,也可设规模为30个班的学校。
为保证教学质量,中小学校的每班人数不宜太多。根据原国家教委规定,如表2-1中小学校的班级人数为:小学每班近期45人,远期40人;中学每班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
二、学校校址选择
在进行学校的建筑设计时,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上,还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选择一个理想的校址,为办好学校、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学校校址选择的基本条件应符合以下几点:
(1)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采光及通风条件。
(2)学校应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周围环境良好。
(3)学校应位于交通较为方便,学生就学路线便捷,且能确保学生安全上下学的位置。
(4)学校应设在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段,且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地的条件。
(5)学校应有较完备的城市公用设施。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学校总平面设计,必须依据学校规模、功能特点、所属地区的自然条件、学校用地的周围环境、地形、地貌的现状等客观条件,以及当地城市规划对学校建筑的要求等进行,从而使学校的用地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并对学校的各种场地、道路和绿化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问题,即:总平面设计与单体建筑的关系;教学楼与体育活动场地的关系;教学楼的基本体型、位置、朝向和出人口的相对关系等。然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比较,从整体出发,反复推敲并及时修改和调整,创造一个使用方便、整齐卫生、安静优美的室内外学习及活动空间。
(一)总平面的组成
根据学校的使用要求,学校用地一般分为四类,如下图。
中小学平面功能关系图
1.建筑用地
建筑用地是指规划和建造学校各种用房所占用的地段。包括教室、办公室、辅助用房、校园(含校前区)、道路等。建筑用地面积一般占学校总用地面积的40%一50%,其中建筑物首层所占用面积约为学校用地的10%—13%,;其余建筑用地面积为建筑物周边空地、道路及附属庭院等。
校园中的道路是联系学校中各种建筑物和各种场地间的脉络,校内道路按消防要求,一般宽度不小于2m,入口道路为一般车行道时宽度不小于3.5m,学校内最宽的道路为双车道,一般不宜超过7m。道路设计走向宜便捷、自然和通畅。建筑物靠近界墙时,应留有一定距离,其宽度应视建筑物的高度而定,最小应保持,既要满足消防车通行,又不能造成界墙两面建筑物的相互遮挡。
2.运动场地
运动场地是指用于全校师生体育活动、集会等活动的场所,包括上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的整片场地。
根据学校的使用特点,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做课间操之用。小学不宜小于2.3m2/每生;中学不宜小于3.3m2/每生。
根据有关定额规定,学校运动场设计应满足:中学宜设置250~400m环形跑道(附100m直跑道)的田径场一个;小学宜设置200m环形跑道的田径场一个。此外,根据学校规模情况,还可设置一定数量的篮、排球场和器械用地,一般每6个班应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在总平面设计时,必须在布置教学楼的同时,合理地安排体育场与教学搂的相对位置,尽量开辟出较为完整的大片面积作为体育活动区,并尽可能地将各种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室集中到田径场的周围,从而减轻体育场地对教学区的干扰。
为避免在体育活动或比赛时的眩光,体育场地的朝向,一般以长轴为南北向设置。体育场地的位置应设置在向阳处,使一年四季都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尤其在北方地区,不宜将体育场布置在阴影区内,以免长期积雪、结冻而影响使用,场内地势应有一定坡度,以利排除积水。
3.绿化及室外科学园地
绿化及室外科学园地是指为改善校园环境或结合中小学校的生物课、自然课的教学,以及开展学生课外科学小组的活动而设置的,包括成片绿地,种植、饲养、天文和气象观测等用地,一般根据学校规模情况适当设置。
4.其他用地
其他用地包括总务、后勤和校办工厂等。总务等用房一般要求功能合理、使用方便;校办工厂要求独立性强,位置、形式满足生产要求。二者对环境均有较大影响,宜单独设置。
(二)总平面的功能分区 在进行学校总平面设计时,应结合学校用地现状,探索学校中各个单体建筑、各种室外活动空间及场地组合的合理性;认真研究动与静在环境上的要求、高与低在层数与部位上的要求、独用与公用的要求、相互关系的聚集与分隔的要求、室内与室外在结合与环境上的要求;此外在使用上应考虑流线组织、使用顺序的要求等。
学校总平面布置的功能关系图
上图为学校总平面布置的功能关系图,图中各圆构成了各自独立的功能区。图中两
圆搭接表示相互关系比较密切,在功能上有可能布置在一起或靠近布置。教室、实验室、阅
览室等组成教学区,教学区要求安静、朝向好。而此区的音乐教室由于声音干扰,宜和其他
教室有所分离。教师办公和行政办公组成学校办公区,该区与教学区联系密切,可与教学区
靠近布置或布置在一栋建筑物内,同时该区与校外联系较多,应设置在靠近出入口的位置。
食堂、单身宿舍等为生活辅助部分,一般分散在使用方便又较为隐蔽区域。
(三)建筑的朝向和间距
1.朝向 在确定建筑物的朝向时,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建筑功能等综合考虑。一般北方地区,主要考虑冬季室内应获得较多的日照时间和室内日照面积;夏季炎热地区,则
要考虑争取房间的自然通风,同时也要考虑防止太阳直射,防止夏季暴雨袭击;对于我国中
部地区,夏季热而冬天冷,既要考虑夏季的通风顺畅,也要考虑冬季的日照充足。根据我国
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物的朝向宜为南向、南偏东或南偏西少许角度。
2.间距
在进行学校总平面设计时,应考虑相邻建筑物之间、同一建筑物的两个部位之间的距离,间距过大,不利于节约用地;间距过小,不能满足日照、卫生、防火、抗震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应选择适宜的间距。在学校建筑设计中,日照间距和防火间距是确定房屋间距的主要依据。
日照间距主要从日照需要出发;对于成排布置的学校建筑,应满足在冬至日正午时满窗日照,或全日有3—4小时的日照时间,因此学校建筑物之间应留有适当间距,通常情况下当建筑物朝向为正南时,相邻建筑物的日照间距大小上一般在1.0H~1.8H之间,H为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参见表2-2。
防火间距是建筑物之间防火疏散的安全距离,其间距大小应满足表2—3的要求。
注:1.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2.两座建筑相邻甫茼的外墙为非燃烧体且无门窗洞口、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m;
3.两座建筑物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如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4.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建筑物,其防火间距可按四级考虐。
此外,在学校建筑中为防止视线干扰,当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宜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的间距不宜小于25m等。
(四)学校出入口设计;
出人口是学生上学、放学时大量集散场所,其位置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学校总平面布置的灵活性。出人口的设置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出入口应设于靠近主要干道的小巷内或次要街道上。
(2)出入口位置应交通方便,上下学不需跨越主要道路,行走安全。
(3)出入口位置应使学生能直接到达教学楼,不应横跨体育场场地及绿化区。
(4)出入口位置应有利于学校总平面的合理布局及功能分区,能以简短的道路连通总平面的各组成部分。
(五)总平面布置方式
根据学校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学校用地的地形条件、学校出入口的位置,教学用房及体育活动场地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布置形式:
教学用房围绕体育场地布置;教学楼与体育场地前后布置;教学楼与体育场地平行布置;教学楼与体育场地各据一角的布置。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学校教学楼是由教学部分、办公部分和辅助部分组成。教学部分一般包括若干个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等)、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办公部分包括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辅助部分则是包括交通联系、厕所、储藏室等。在进行学校的建筑设计时,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还应结合总体环境的规划要求,对以上各部分的大小、体形、朝向、室内设施、结构形式及房间组合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
(一)普通教室设计
教室设计应有足够的面积、合理的体型及尺寸;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1.教室的面积
教室的使用面积由三部分组成:家具、设备占用面积;学生使用活动面积;室内行走所需交通面积。所需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教室容纳的人数、活动特点以及课桌椅的尺寸和布置等因素。根据规范要求,中学每班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使用面积为1.12m2/每生;小学每班近期45人,远期40人,使用面积为1.10m2/每生。2.教室布置与尺寸
根据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学方式,普通教室主要以教师面向全班讲课、学生集中听讲为主,因此,在教室的平面设计中;为确实保证学生上课时的视听质量要求,对桌椅的选择和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桌椅尺寸:应结合学生的身高及各部分尺度关系选择适宜的桌椅尺寸。
(2)视距要求:为避免前排学生近视或粉笔灰尘对学生健康的影响,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为避免眩光影响,前排边座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º;为保证最后一排座位同学在正常照度及正常视力情况下看清黑板字迹,最后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此外,为保证前排同学看黑板自然、舒适,第一排学生看黑板顶端视线与黑板所夹垂直视角应不小于45º。
(3)桌椅布置:教室韵桌椅布置应满足学生的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及就座。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排距尺寸参见下图。
教室布置及有关尺寸
3.教室的平面形状 确定教室的平面形状,除了应满足视听要求外,还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组织以及结构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常见的平面形式有:矩形、方形和多边形等。
矩形平面便于家具布置,能提高房间韵利用率,平面组合方便灵活,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有利于建筑构件标准化;矩形平面的长宽比例一般以不超过1:2为宜。根据桌椅的排列方式不同,平面轴线尺寸可采用:中学:9000×7200,9000×6900,9000×6600,9000×6300,8400×7200;小学:8100×6600,8400×6900,8400×6600,8400×6300,9000×6300等。
方形平面教室短,最远视距较近,讲课省力,视听条件好,但因其进探较大,每排布置座位数较多,为满足水平视角要求,前部两侧座位区难以利用,与矩形教室相比有效面积利用率相对较低,同时由于增大了教室进探,离窗远的学生桌面照度差,因此方形教室在平面组合时不宜采用单侧采光的内廊式组合,可以采用外廊式组合形式。
多边形教室常见的有五边形和六边形平面,该形式采光、通风良好,座位排列灵活,但在容纳同样人数的情况下较上述形式所需面积较大,同时结构、施工均较复杂。
4.教室的层高
教室的层高主要根据使用人数、卫生标准、采光通风要求、结构形式及空间比例等因素
来确定。学校教室由于使用人数较多、房间面积较大,从空间比例方面分析,其高度应为跨
度的1/1.5—1/3之间较适宜。为保证教室有较好的卫生条件,除应组织好通风外,还应考虑教室内正常的空气容量。一般每个学生韵空气容量为3—5m3,人数越多,要求空气容量
标准越高,要求房间的层高就越大一些。因此,教室的净高一般不小于3.4m,层高取3.6—3.9m为宜。
5.教室的门窗设计
(1)门的设计:门主要是作为交通并兼通风之用。门的设计应考虑出入便捷、疏散迅速、开启灵活。门的数量和宽度应考虑学校的使用特点,通常一间普通教室设置两个门,且应放在教室内纵墙的前后两端,并距墙角为240mm。门的宽度一般取900—1000mm,为考虑室内通风和增加黑板面的垂直照度,门的上部应设置亮子,因此,门的总高度一般为:2400—2700mm。学校教室为保证防火疏散要求,门一般应向外开启,但在走廊式组合形式中,为方便走廊内人流活动,也可以采用内开门。
(2)窗的设计:教室窗的设计,要有利于采光通风;并便于开启。窗内开时,不应影响室内学生听课;窗外开时;应保证擦洗安全。因此可适当选用推拉式窗。
窗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的采光要求,对于学校教室通常采用宙地面积比的方法,估算窗的面积大小。窗地面积比是指窗的透光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之比。根据规范规定,教室、办公室的窗地面积比一般取1/4—1/6,通常教室的窗宽为1500—2400mm;高为2100—2700mm。
为了获得良好的均匀照度,光线应由学生左侧射人室内,并且窗的上口要尽可能抬高,通常窗洞上口高度取为教室进深的1/2(单侧采光)或1/4(双侧采光)。窗台高一般为900一1000mm。
窗的平面位置为使室内照度均匀,窗宜布置在房间或房间开间的中部,如图2—14所示。另外,为使结构受力合理,教室平面中两窗间的窗间墙要有一定宽度,且窗洞上方不宜有较大的集中荷载(如进深梁)。对于内廊式组合的教室,一般在教室内纵墙上开设高窗,以改善室内通风并为走廊内部采光创造条件。高窗底边应距地面2m以上。
6.教室的结构布置
中小学校普遍采用砖混结构,由普通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组成。教室的结构布置一般要求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楼板规格类型少,符合建筑模数要求,施工方便和造价经济。
根据墙体受力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几种方式。教室的平面形式主要有矩形、方形等,对于矩形平面,多采用纵横墙承重和纵墙承重方案。一种是将楼板直接铺设在纵墙上成为纵墙承重方案。该方案室内空间完整,采光通风较好,但板较长,重量大,因此适用于其跨度尺寸不宜过大的房间中,一般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板跨为6000—6300m。另一种是楼板支承在横墙和梁上,梁支承在纵墙上构成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该方案楼板跨度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目前在平面尺寸较大的房间中普遍采用;粱可采用预制或现浇形式,其房间平面布置灵活,但大梁祼露在板下,观感效果需特殊处理。该方案的楼板结构布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室平面采用三个开间两根矩形粱形式,二是教室平面采用两个开间一根矩形梁形式。
对于方形教室多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一种是将大粱架设在横墙上,利于纵墙开设较大窗口;纵向刚度较好;另一种是将大梁架设在纵墙上,利于设置悬挑式外廊结构。
教室平面选用外廊式组合形式时,其外廊结构布置多采用设置柱廊或教室内大梁悬挑形式;如图2-17所示。教室的墙体厚度应由结构计算确定,一般三层以下为240mm,四—五层的底层墙为。当教室梁跨大于6m时,若墙厚采用240mm,则应在梁支承处的墙体内加设壁柱或设置构造柱。
7.教室的内部设施
为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在教室内常设置:黑板、讲台、学习园地、清洁柜、挂衣钩、电源插座等。
(1)黑板:黑板是教室内主要的固定教具,其位置设于教室前方,面对学生,一般要求板面易于书写,便于观看。
黑板应有适宜的尺度: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一ll00mm。
为了避免产生眩光,前墙黑板宜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如磨砂玻璃黑板等。后墙黑板通常用作学习园地及布告栏。
(2)讲台:为使教室后排学生不受前排遮挡并便于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应在教室前方黑板下部设置讲台;讲台高度一般为180—200mm;宽度以650—750mm为宜;长度应满足宽出黑板长向每边不少于200mm;同时讲台的设置还应考虑教室的前部应留有适当的横向通行宽度。
8.教室的内部装修
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美观的学习环境,教室的顶棚、内墙、地面、课桌椅等的材料做法及色彩选择应满足使用功能和观感上的要求,适宜的色彩可提高室内照度,减少学生的视觉疲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专用教室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中,除普通教室外,根据不同学科在教学环节上的特殊要求及为提高该学科的教学效果而需设置适量的专用教室,如音乐教室、实验室;语言教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大教室等。专用教室与普通教室的设计原则、所需考虑的因素基本相同,只不过在位置、桌椅尺寸及布置、室内设施等方面均有特殊要事求。
1.实验室设计
实验室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和自然课实验室等。根据使用情况,实验室可分为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
实验室的数量和大小主要取决于学校规模、使用人数、家具设备形状和尺寸以及设备布置方式等因素。实验室的基本设备为实验台;演示桌;讲台、黑板等。中学实验室的教室面积约为70—90m2。每个实验室为方便实验准备工作、存放仪器和药品,一般均需设置一间准备室。准备室内一般有办公桌、工作台、仪器与药品柜等,其面积约为30—50m2。同时实验室与准备室靠近布置并应有门相连通。
实验室内一般需设黑板,实验桌通常平行黑板布置。第一排实验桌前沿距黑板不应小于2.5m;最后一排实验桌后沿距黑板不应大于11m,距后墙不应小于1.2m;实验桌排距不应小于1.2m;实验台间纵向走道宽度应根据实验台的尺寸、排列人数及方式确定。其最小值不应小于60Omm。此外,实验室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550mm。
实验室设计中应考虑适宜的朝向、良好的通风,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布
置上下水管道及水盆设施、供电与排风系统、煤气管道及防火措施。
2.音乐教室设计
中小学音乐教室设计可与普通教室相同,若考虑兼作文娱排练和其它用途时,面积可适
当加大。一般情况下音乐教室宜设计成一间较大的音乐欣赏室(考虑音响设计),并附设乐
器室,两者紧密相连,并设门相通,面积相当实验室大小,通常为70—75m2。
由于音乐教室使用中发出的声响会干扰其它教室上课,因此教学楼内的音乐教室最好
设置在尽端或顶层;并将窗子开向不致干扰其它房间的方向。当条件允许时最好把音乐教
室单独设置与教学区分开。为创造轻快、活泼的气氛,音乐教室的平面形式常设计成三角形、多边形、扇形、正方形等几种。为改善室内的声环境,常把音乐教室的墙面、顶棚装修成波形反射面和适当的吸声面。
3.语言教室设计
语言教室是利用电教手段、装备有声响器械进行语言课教学的专用房间。一般全校设置一个。
语言教室的位置,应选择在教学楼中安静并便于管理和使用的地方。语言教室的容量应按一个班人数设计,其面积大小应按教室的使用人数、学习桌尺寸、座位布置形式及学生就座方便程度等因素确定。语言教室的座位布置近似普通教室,座位布置应便于学生就座及离座,以采用双人连桌且两侧有纵向过道为宜。当条件不足时也可采用3人或4人连桌的布置形式。
语言教室设有控制台,控制台可设于教室的讲台上或设于独立的控制室内。控制室一般设置在教室前部,面向学生;也可设于教室后部的邻室内,背向学生;还可设于教室的侧面并面向学生。
4.多功能大教室设计
多功能大教室是供两个班以上或全年级上合班课的教室,也可兼作视听教室或集会使用。全校一般设一个,教室内通常装备有电化教学设备,宜设置辑影器、幻灯机、电视机、录放像机和小型电影放映机等,多功能大教室的规模大小应根据学校的教学需要和现行面积、定额标准等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18个班中学校多功能大教室面积可按150人规模设置,每座使用面积为1.0m2。另外,考虑到教师的观摩教学及进修人员听课的需要,设计时应适当增加10—20人的容量。多功能大教室的座位布置应满足每个座位均有良好的视角范围,通常应满足以下要求:
(1)教室的课桌椅宜采用固定式,坐椅宜采用翻板椅。
(2)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OOmm;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3)前排边座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4)座拉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不应习小于850mm。(5)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6)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阶梯教室平面布置与阶梯升高图
上图为阶梯教室平面布置举例。
为了保证每排座位不被遮挡,对于容纳200人以下的教室,可做成阶梯教室,一般前3—5排可做成平地,后部可按每两排升高一阶,每阶可升高80一lOOmm,如图2-30所示;容纳200人以上的教室,宜经过计算确定地面升高及视点、视线的升高值。
多功能大教室应设置一个电教器材贮存修理兼放映的房间,与教室紧密相连。放映室的净宽度宜为教堂长度的1/4—1/2,放映孔底面的标高与最后排座位的地面标高的高差不宜小于1800mm。通常有前放式和后放式两种,如图2-31所示。多功能大教室的平面形式一般有矩形、方形、多边形、扇形等。多功能大教室的面积较大,根据防火规范要求,教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容量大的教室应将其疏散门分散设置在教室的前部和后部。教室门的宽度总和不应小于0.65m/100人。
5.阅览室设计
中小学校的阅览室和书库应设在教学楼僻静的位置或顶层。书库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干燥及防火等条件,为避免阳光直射室内,窗于宜朝北,其它朝向的窗应增设遮阳设施。书库的面积主要取决于藏书量,中学藏书量宜按每学生30—4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600册。因此,18班中学的书库约相当于一间教室面积。
阅览室应设于与教学用房联系方便的位置。教师阅览与学生阅览应分开设置,教师阅览室座位数宜为全校教师人数的1/3;学生阅览座位数:小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20;中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1l,图2-33为阅览室主要家具尺寸。每个座位所占面积:中学为1.5m2;小学为1.2m2。教师为满足阅览兼备课功能;一般每座为2.5—3.5m2。
书库和阅览室应紧密相连、有门相通。阅览室人口处应设有书包存放桌(架),门外应设有专用洗手水龙头或洗脸盆。
(三)办公、生活、辅助用房设计
1.办公用房设计
中小学校的办公用房分为教学办公和行政办公两部分。教学办公要求与教室联系方便,环境安静;行政办公要求对内、对外联系都方便,以对外为主。因此教学办公用房多设在教学楼内,行政办公用房独立设置,宜位于学校校门附近。办公用房若设在教学楼内时,宜集中布置在教学楼一端,此时教学办公用房可组合在行政办公用房之上,从而构成教学楼的办公区;另外也可将办公用房统一布置在教学楼的底层。
中小学教师的数量,一般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小学大约每班平均两名教师,每人约占使用面积3.5m2;中学大约每班3名教师,每人约占4.0m2。根据教学组织和人数确定每间办公室的面积;办公室的面积一般有三种:16—18m2的为小型办公室;26—30m2的为中型办公室;40—60m2的为大型办公室。办公室的平面尺寸取决于桌椅、家具的尺寸及排列形式,图2-34为教师备课用桌尺寸和相互间距。因此办公室的常用开间为:3300—3600mm;进深为:4800—6600mm。如图2-35所示。层高一般为3000—3600mm。
在非采暖地区,办公用房应布置在南向房间,以避免冬季温度过低。
2.厕所设计
厕所有一定的固定卫生设备,主要包括大便器、小便器、洗手盆和洗涤池等。在教学楼设计时,厕所大便器多选择蹲式或集中冲洗的大便槽,小便器有小便斗和小便槽两种。下图为厕所平面组合的基本尺寸。
公共厕所平面组合的基本尺寸
学生使用厕所多集中在课间休息时,因此必须有足够数量的设备,一般中小学男女生比例各按一半计算。
厕所的位置一般不宜设在主楼梯旁及人流集中的地方,通常设于走廊的尽端及两排楼中间的连接处等,教师厕所与学生厕所宜分开设置,一般可设在办公用房附近。厕所应有自然采光和通风,它可设在教学楼的北面或西面,以保证主要房间有较好的朝向。室内厕所位置既要方便使用,又应当尽可能隐蔽。通常厕所都设有前室,并设置双重门。前室的深度一般不小于1500-2000mm,门的位置和开启方向要注意既要遮挡外面视线,又不宜过于曲折。在前室内布置洗手盆和洗涤池。厕所地坪标高一般比其它地面低20—30mm,并应设地漏。
为了节省管道,减少立管,男女厕所一般并排布置,且卫生设备为背靠背布置,通常设备沿横墙排列。
(四)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门厅
门厅是教学楼接纳、分配人流的交通枢纽,也是用来布置板报、宣传栏和供学生活动的地方。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门厅内的人流路线应简捷、通畅;
(2)门厅应具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3)门厅内的人流路线应尽量避免交叉、迂回;
(4)门厅人口处应有较大的雨篷,作为出入教学楼的缓冲停留空间。
门厅的面积应根据学校规模、质量标准等因素确定,中学一般为0.06—0.08m2每生;小学一般为0.04—0.06m2/每生。当教学楼为内廊式时面积宜大些,若为外廊式时其面积可适当小一些,甚至不设门厅。
门厅的宽度一般为4.5—9m,按防火规范的要求,门厅对外出人口的宽度不得小于通向该门的走道、楼掸等琉散宽度的总和。
在寒冷地区或门朝北时,为了门厅的保温、防寒,应在门厅入口处设置进深≥1.5m的门斗,如下图。门厅的布置方式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对称式有明显的轴线关系;常用于对称的建筑平面中;非对称式平面布置灵活,便于按不同的使用部分组织人流,常位于几个体部的衔接处或主要体部的一端。
门斗形式
2.走道
走道起着连接伺层各个房闻的水平交通作用。走道的布局应直接了当,不要多变曲折,走道本身应有足够的宽度;合适的长度及较好的自然采光。
走道有的纯属交通联系,有的兼有其它功能。
走道的宽度应根据功能使用要求、人流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和空间处理等因素来确定。
按照人流通行要求,公共走道最小净宽应满足两股人流的宽度;考虑房间门的开向问题,当
房间的门开向室外,即开向走廊时,走道的宽度必须加大,以增加门前的缓冲宽度。因此,中小学教室的门多设计成向内开启的门;此外,中小学校走道还兼做学生课间休息活动的场
所,因此走道宽度应适当地扩大。一般学校内走道为2.1—3.Om;外走道为1.5—2.4m。
走道的长度决定于采光口、楼梯口或出人口之间的距离,以使它不超过最大的防火距
离,避免过长的袋形走道(即过道的一端无出口)。表2—7为教学楼房间门至外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允许距离。
走道的形式有内走道和外走道之分。
内走道式节省交通面积,但其通风、采光较差,因此,为了使用安全、方便,走道应保证良好的采光,改进措施有:走道尽端开窗;走道两侧房间门上设亮子;走道内纵墙上开高窗;走道两侧设开敞式半开敞式房间。同时,为保证走道上的紧急疏散,走道地坪应避免突然的高低变化。当必须设高差时,可做成坡道;若设踏步,不宜少于三级,且应处于光线较好的位置。走道两侧墙面不应有突出的墙垛。
外走道式各房间之间干扰较少,通风、采光效果均好,但交通面积相对地增加。为保证安全,外栏杆的高度应满足:小学≥1.0m,中学≥1.1m,且采用实心栏板或垂直栏杆以避免攀登。同时,为使走道及时排除雨水,走道地面比室内地面略低20mm,坡度向外。
3.楼梯
楼梯是多层建筑常用的垂直交通设施。楼梯设计主要应根据使用要求、人流通行及防火规范要求等综合确定楼梯的位置、数量、宽度及形式等。
楼梯的位置要求明显、突出,路线通畅且光线充足,能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楼梯按性质分有主要楼梯、辅助楼梯、专用楼梯和消防楼梯。主要楼梯一般与主要出入口相连,位置明显,在设计时要避免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交接处拥挤堵塞,在各层楼梯口处应设一定的缓冲地带。
为了保证主要房间好的朝向,楼梯间多半置于朝向较差的一面,或设在建筑物的转角处,此外,楼梯间尽量靠外墙布置,以便直接采光。
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跑、平行双跑、三跑、弧形、螺旋式和剪刀式等多种形式。根据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为保证安全,中小学校不宜采用有梯井的三跑楼梯或剪刀式楼梯,而最好采用普通的折跑楼梯(直角的或平行双跑等);或设有中间休息平台的直跑楼梯。
学校建筑的主楼梯不宜是全开敞的室外楼梯,以避免人流密集时发生事故。
学校楼梯间靠墙的二面也应该设有扶手,以保证疏散安全。顶层的水平安全栏杆应加高至1.10—1.20m,或做成花饰直通顶棚。
楼梯的宽度和走道的宽度相类似。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人流股数和防火规范来确定。依据防火规范要求,楼梯宽度可按表2-8来计算后选用。每跑楼梯的最大净宽度—般不应超过2.2m(四股人流),疏散楼梯每跑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两股人流)。注:①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本表规定计算。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②每层疏散门和走道的总宽度应按本表规定计算。
③底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
教学楼中常用楼梯间的开间为2700、3300、3600、3900、4200mm,多为平行双跑楼梯。当开间超过4500mm时,多为双分式或双合式楼梯。
楼梯的数量应根据使用要求和防火要求确定,对于使用人数少且面积不大的建筑,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并符合表2-9的条件时,可以只设一部楼梯。通常情况下,公共建筑至少应设两部或两部以上楼梯。
楼梯的踏步尺寸,一般采用踏步高为140—160mm,踏步宽为260—280mm,室内栏杆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º。
(五)平面组合设计
组合设计的任务是将教学楼的各个房间及交通联系部分按照一定规律及形式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之达到功能合理、使用方便、结构安全、设备布置简捷、造价经济以及造型美观等目的。
1.组合设计的原则
(1)教学用房大部分要有合适的朝向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朝向以南向和东南向为主。
(2)各类不同性质的用房应分区设置,既要功能分区合理,又要联系方便。
(3)建筑空间布置紧凑,注意节约用地、节约能源。
(4)合理组织交通路线,避免人流交叉,保证疏散畅通、防火安全。
(5)教学楼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型式及最佳的开间、进深尺寸。
2.教学楼功能分析及组合关系
教学楼的各组成部分应构成一有机整体。根据各部分使用性质和联系程度不同,学校建筑可以将普通教室、实验室、语音教室等组成教学活动区域;将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组成办公区域;食堂、宿舍、锅炉房定为附属建筑;另外还有室外活动区域。在进行平面组合设计时,通常用简单的功能分析图进行概括,以便于进一步确定活动分区及各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围绕功能分区图,对教学楼进行组合设计时,对各部分的组成及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次关系:教学楼的教室、实验室是主要房间;行政、教师办公室、厕所是次要房间。在平面组合设计时,一般将主要房间布置在朝向好、靠近主要出入口;并有良好采光通风条件的位置,次要房间则可布置在较差位置,使主次分明,使用方便。
(2)内外关系:教学楼的行政办公室、后勤管理办公室的设计既要便于对内联系又应便于对外的接洽,因此在平面组合时,通常将其与教学区分开设置,一般可设于教学楼的底层,或设于教学楼的一端,或设于两部分教学用房之间的门厅附近等。
图2-41,音乐教室在教学楼一端
1—普通教室;2—音乐教室;3—乐器室
(3)联系与分隔:教学楼中的普通教室和音乐教室虽同属教学用房,二者联系密切,但为避免噪声干扰,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可将音乐教室组合在教学楼的一端。也可作为突出部分毗连在一侧,或独立设置并以较长的走廊连接,另外还可以将音乐教室设置在教学楼顶层。
此外,教室与办公室之间要求联系方便;但为了避免课间学生在走廊上活动时影响教师工作,因此在乎面组合时也需适当隔开。
(4)流线组织:教学楼的组合设计应充分考虑人流活动的密集性,人流方向、密度和时间的关系,使教学楼内部各种用房之间、普通教室与其他教学用房之间布置适当,交通空间设置合理;从而满足流线简捷,通道光线充足,不仅在人流密集时交通顺畅,同时又能满足紧急疏散时的要求。
3.教学楼的组合形式
平面组合形式有多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走道式组合:利用走道将各房间连接起来,各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布置,具有使用房间与交通联系明确分开、保持各房间在使用上的独立性的特点。通常按走道的位置不同分为:内廊式、外廊式和内外廊组合式等。(2)大厅式组合:将教学区和办公区围绕一个大厅布置,大厅可作为公共活动用房。这种组合具有平面紧凑、联系方便等特点,但相互间干扰大,教学楼中较少采用,(3)单元式组合:将几间教室合在一起并配备相应辅助房间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称为单元,再将几个单元用楼梯或走道重复组合成为完整的教学楼。该组合功能分区明确,各单元相对独立,平面布置和立面造型有韵律感,同时还可简化设计、生产和施工工作等。
除了以上几种形式外,还有套间式、天井式、混合式等组合形式。图2-47为天井式组合。在各种组合中,除了注意解决好各部分的功能关系外,还应处理好各种教学用房之间。
教学与办公用房之间的高差关系。当相邻部分层高变化时,常在交接处设置踏步或坡道在走道上连接。
(六)教学楼的体型、立面设计
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类型,具有不同的内部空间组合特点;建筑的外部体型和立面应该正确表现这些建筑类型的特征,如建筑体型的大小,高低、体型组合酌简单或复杂、墙面门窗位置的安排以及大小和形式等。采用适当的建筑艺术处理方法来强调建筑的个性,使其更为鲜明、突出,有效地区荆:手其他建筑。
中小学教学楼的体型及立面设计要反映学校的性格与特征,建筑形象应该明朗、轻快、坚实、整洁、富有美感,表现出青少年健康、向上、求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楼由于采光要求较高,人流出入多,在立面上常形成高大明快、成组排列的窗户和宽敞的人口,给人以开朗、活泼、亲切和愉快的感觉。
在教学楼体型及立面设计中,除了从功能要求、技术经济条件及总体规划和基地环境等因素考虑外,还要符合一些建筑美学原则,如统一、稳定、均衡、对比、韵律、比例、尺度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尽管建筑形式千差万别,尽管人们的审美观各不相同,但这些建筑美的法则都是一致的,在设计中应遵循这些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创造出完美的建筑体型与立面。
第五篇:中学教学楼
一.学制与规模
目前国内小学的学制与规模:小学以12~24班为宜,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以18~24班为宜。二.参考指标:
1.学校的服务半径:
小学≤ 500m,中学≤ 1000m 2.用地指标17.6~21.8㎡/小学生.人
22~28.8 ㎡/中学生.人
3.每班学生:45人/班.小学
50人/班.中学
4.建筑面积:5.6~8.0 ㎡/小学生.人
8.1~9.2 ㎡/中学生.人
三、小学校教室使用面积参考指标:
教室轴线尺寸下限:6.6×8.1㎡,课桌选用1100×400mm。
上限:8.1×8.4㎡,课桌选用1200×400mm。
四、校址选择:
1.符合当地规划要求,考虑学校的服务半径及学校的分布情况。2.根据当地人口密度及人口发展趋势和学龄儿童比例,选定校址。
3.地面应易于排水,能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大量填挖土方。山区应注意排洪,要有具备设置运动场的平坦地段。
4.有足够的水源、电源和排除污水的可能。
5.学校布点应注意学生上下学安全,避免学生穿行主要干道和铁路。6.学校应有安静及卫生环境。
五、用地分区 1.用地类型
(1)建筑用地:包括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校园(含校前区)、道路和环境绿化等。(2)运动场地:包括课间操、球类、田径、器械用地。
(3)绿化及室外科学园地:包括成片绿地、种植、饲养、天文、气象观测等用地。(4)其他用地:包括总务库、校办工厂等。2.决定校园基地规模地因素(1)学校规模
(2)学校所在位置
设在不同地点,所需面积有所不同。(3)学校的等级
是指中心学校、重点学校或是一般学校。(4)学校的管理方式
是由市、区的不同级别、干部的配备以及由于学校的改革影响的教育方法来确定。(5)建筑层数及容积率
建筑层数可根据建筑规划和使用要求而变动,但容积率不能超过《规范》要求。建筑容积率≤ 0.8
六、设计要求
1.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指标,规范和标准。首先做好整体规划一次建成或分期建设。
2.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满足教学与教学卫生的要求。3.很好的解决朝向、采光、通风、隔声等问题。日照要求教学用房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
于2小时。教室长边相对和教室与运动场的间距,受噪声影响,不少于25米。
4.学校主要出入口不宜开向城镇干道,如必需开向干道,则门前应留出适当的缓行地带。5.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米,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米。当不足时,应采取有效隔声措施。(如南理工大附中和孝陵卫小学由于道路扩建,吡邻马路,所以采用了隔声反射措施)6.建筑容积率≤ 0.8
7、运动场地
(1)课间操:2.3m2/小学一人,2.8m2/中学一人
(2)篮、排球场最小6个班级一个,足球场可根据条件,也可设小足球场。(3)有条件时,小学高、低年级分设活动场地。
(4)田径场,根据条件设200-400米环行跑道。当城市用地紧张时,至少应考虑设置小学60米,中学100米的直线跑道。
(5)球场、田径场长轴以南北向为宜,球场和跑道皆不宜采用非弹性材料地面。
八、单体设计要求
(一)门厅:为教学楼主要交通枢纽,既要合理集散人流,又要美化建筑的内外檐处理,美化内外部空间环境。注意空间协调并考虑布告栏和照身镜的墙面。
(二)学生休息厅:是供学生课余楼内休息和活动的场所,位置应考虑学生活动及游戏方便。其数目和面积依据要求而定。其种类有:
1.宽走道式:适用于单面走廊式。走道宽一般在2.5~3.0m之间。2.大厅式:一般布置在底层或顶层。
3.隔离式:即以一间教室辟作休息厅,必要时可作机动教室使用。
(三)楼梯:楼梯宽度及间距参照防火规范设计。每段踏步不得大于18步,也不得小于3步,楼梯间应直接采光,梯井大于200mm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楼梯不得采用螺旋形或扇形踏步。每个踏步高:140~160mm,踏面宽280~300mm
(四)走道:教学用房宽度不小于1800m
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小于1500mm,外廊高度不应低于1100mm
(五)厕所:不得设在人流密集处,如主要楼梯旁等。应组织通风,避免气味溢入走道及室内,其方式有:
1.设于教学楼的尽端,使两侧开窗,创造通风条件,并于走道设一道门隔开。2.设于教学楼的尽端,从阳台连接厕所入口
3.设于两排教学楼的中间部位自成体系,从阳台入口,较为理想。
(六)教室布置
1.排距:小学校不宜小于850mm,中学900mm,纵向走道的宽度不宜小于550mm,课桌 的端部与墙面的内壁柱及管道的净距≥ 120mm,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夹角≥ 30°。
2.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3.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闭路电视、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前后各设一组电源插座。
4.黑板的高度≥ 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4000mm,黑板下沿与讲台的垂直距离,小学宜800~900mm,中学1000~1100mm,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 200mm,宽度650mm,高度宜为200mm。
教室平面多为矩形,跨度在6~7米左右较为经济,因此,教室的形状、尺寸即可确定。
5.教室的平面摆放:南外廊,黑板在东端。
50座矩形平面教室的布置
应符合以下几点:
1.良好的日照、采光及通风条件。 2.无污染的地段,周围环境良好。
3.交通较为方便,学生就学路线便捷、安全。
4.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段,校内有布置运动场地的条件。
5.学校有齐备的城市公用设施。
设计原则
符合学校规模及功能特点;
尊重周围环境、地形、地貌等客观条件; 学校用地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
对学校的各种场地、道路和绿化进行全面合理规划。
几个关键问题:
总平面设计与单体建筑的关系; 教学楼与体育活动场地的关系;
教学楼的基本体型、位置、朝向和出入口的相对关系。
(一)总平面的组成 1.建筑用地
指规划和建造学校各种用房所占用地段。包括教室、实验室、办公室、辅助用房、校 园(含校前区)、道路等。
建筑用地站学校用地面积的40%~50%,其中建筑底座面积占学校用地的 10%~13%。
校园中的道路是联系建筑物与各种场地间的脉络。
道路宽度不小于2m 车行道宽度不小于3.5m 最宽的双车道不宜大于7m
(三)建筑的朝向和间距 1.朝向
根据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物的朝向宜为南向、南偏东或南偏西少许角度。
2.间距
建筑物间距过大,不利于节约用地;间距过小,不能满足日照、卫生、防火、抗震的要求。
学校设计中,日照间距和防火间距是主要依据。
(四)学校出入口设计
出入口是学生上学、放学时大量集散场所,其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设于靠近主要街道的小巷内或次要街道上。
(2)交通方便,上下学不需要跨越主要道路,行走安全。(3)学生能直接到达教学楼,不应横跨体育场地及绿化区。(4)有利于总平面合理布局及功能分区。
教室的平面形状
常见平面形状有:矩形、方形、多边形 矩形平面长宽比例不超过1:2为宜 平面轴线尺寸可采用:
中学(mm):9000×7200、9000×6900、9000×6600、9000×6300、8400×7200。
教室净高一般不小于3.4m,层高3.6~3.9m为宜。
教室的门窗设计
(1)门的设计:一间普通教室设置两个门,门宽900~1000mm,门上部设亮子,门高2400~2700mm。
(2)窗的设计:教室、办公室的窗地面积比一般为1/4~1/6,通常教室的窗宽为1500~2400mm,窗高为2100~2700,窗台高900~1000mm。
厕所位置一般不宜设在主楼梯旁及人流集中的地方,通常设于走廊尽端及两排楼中间的连接处。
厕所应有自然采光和通风,可设在教学楼的北面或西面。 通常厕所设有前室,前室深度不小于1800mm。
门厅是教学楼接纳、分配人流的交通枢纽,也用来布置板报、宣传栏和供学生活动。门厅设计中应注意:
(1)人流路线应简捷、通畅,避免交叉、迂回; (2)良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3)入口处应设较大的雨篷,作为出入教学楼的缓冲停留空间。
门厅面积:中学一般为0.06~0.08m2/每生;小学0.04~0.06m2/每生。 门厅宽度:4.5~9m,可按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2、走道
作用:走道起着连接同层各个房间的水平交通作用。
宽度:公共走道最小净宽应满足两股人流的宽度,一般学校内走道为2.1~3.0m,外走道为1.5~2.4m。 长度:取决于采光口、楼梯口或出入口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最大的防火距离,不免过长的袋形走道。
3、楼梯
教学楼中楼梯间开间为2700、3300、3600、3900、4200mm,多为平行双跑楼梯,当开间超过4500mm时,多为双分式或双合式楼梯。 楼梯踏步尺寸:踏步高140~160mm,踏步宽280~300mm。
1、组合设计的原则:
(1)教学用房大部分要有合适的朝向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朝向以南向和东南向为主。——朝向 (2)各类不同性质的用房应分区设置,既要功能合理,又要联系方便。——功能分区
(3)建筑空间布置紧凑,注意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节能 (4)合理组织交通路线,避免人流交叉,保证疏散畅通。——流线 (5)教学楼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型式及最佳的开间、进深尺寸。
2、教学楼功能分析及组合关系 功能分区:
(1)教学活动区域:普通教室、实验室、语音教室等; (2)办公区域:行政办公、教师办公 (3)附属建筑:食堂、宿舍、锅炉房; (4)室外活动区域
3、教学楼的组合形式
(2)大厅式组合:将教学区和办公区围绕一个大厅布置,大厅可作为公共活动用房。这种组合具有平面紧凑、联系方便等特点,但相互干扰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