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精选600道易错题题目

时间:2019-05-12 23:3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精选600道易错题题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精选600道易错题题目》。

第一篇: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精选600道易错题题目

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精选600道易错题题目||2018年全国将招特岗教师9万名,(参考答案及解析)

精选300道易错题

(一)1.“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归因理论

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 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D.强化理论

2.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者是()。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3.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4.课的类型是由()决定的。? A.教师备课 B.课的种类 C.学生的学习过程 D.教学的阶段性

5.《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因此应做到()。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6.某同学在做阅读时,习惯带着问题去看材料,这种元认知策略是()? A.计划策略 B.注意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控策略

7.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8.警察、教师、医生等角色属于()。A.归属的角色图式 B.非归属的角色图式 C.成就的角色图式 D.非成就的角色图式

9.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概括和总结的方法,整理所学知识,发挥()的作用,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A.复习B.积极遗忘 C.过度学习D.精细加工

10.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

A.校长 B.教师 C.教研员 D.科研人员

11.《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C.精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

12.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三阶段理论,()阶段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A.关注情境 B.关注学生 C.关注自身 D.关注生存

13.()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其他思维过程的基础。A.分析和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和概括 D.具体化和系统化

14.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5.“午饭吃鱼还是吃炸鸡呢?吃鱼更健康,但是刺多;吃炸鸡没有刺的烦恼,但是不够健康。”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6.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主张“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杜威 C.卢梭 D.赫尔巴特

17.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前苏联()。

A.杜威 B.赞科夫 C.布鲁纳 D.苏霍姆林斯基

18.“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反映的是注意的()。A.转移 B.内在 C.广度 D.外在

19.以下各种现象中属于近因效应是()。? A.情人眼里出西施 B.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好,如成绩不好或玩皮捣蛋,那么往往就会被教师认为什么样都有不行,一无是处。?

C.对词表开始部分的单词记忆的效果优于中间部分,回忆率高 D.词表末尾部分的单词比中间部分的单词更易于回忆,再现率更高

20.一个学生总是一遍遍地数课本或其他图书的人物数目或自己走过了多少台阶,判定这个学生可能有的心理问题是()。?

A.学习困难综合症 B.焦虑反应 C.厌学症 D.强迫症行为

21.在教育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依法治教轨道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2.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反映了思维的()。

A.独创性 B.多维性 C.变通性 D.流畅性

23.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 B.涂尔干 C.凯兴斯坦纳 D.赫钦斯

24.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再到社会自我 C.从心理自我到生理自我,再到社会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生理自我 25.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A.身体、精神 B.道德、学识 C.德、智、体 D.知、情、意 26.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化。?

A.直接 B.间接 C.自我 D.替代性

27.首次把“教”“育”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见于()。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说文解字》

28.学校产生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A.校舍、教师、学生 B.设施、师资、教材

C.教师、学生、教材 D.剩余劳动、社会需要、文字 29.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A.教师的素质 B.学生的素质 C.教师的态度 D.师生之间的沟通

30.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同声翻译人员使用的记忆是()。? A.瞬间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记忆?

31.金某(十五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送医院不治身亡,金某是否应当负刑事责任?()

A.应负刑事责任 B.不应负刑事责任 C.视沈某家人的反应而定 D.不确定

32.某教师说“我喜欢张华同学发言前先举手”“刘文丽同学作业完成得很认真”等,体现了课堂强化的()。

A.替代强化 B.非言语强化 C.延迟强化 D.局部强化

33.下列选项中,不是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的一项是()。A.课堂规则的制订与执行 B.教材的呈现 C.课时计划的安排 D.课堂练习?

34.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A.杜威 B.夸美纽斯 C.赞可夫 D.布鲁纳?

35.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36.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一平衡一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7.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38.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这是()。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9.以下选项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的是()。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40.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定,下列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到 2020 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B.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C.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惠普性.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D.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41.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42.当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时,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想的而且伴有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我们称之为()。

A.强制思维 B.强迫观念 C.妄想 D.虚构

43.对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表述不正确的是()。A.操作技能的对象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心智技能的对象是观念性的 B.操作技能的执行过程是外显的,心智技能的执行是内潜性的 C.操作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心智技能的动作则不能合并?

D.操作技能的动作不能合并,必须切实执行,心智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 44.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课程。

A.活动型 B.操作型 C.社会型 D.实践型?

45.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之一——情境是指教师教学前()的准备状况。A.课程、课件和教学环境 B.课件、网络和多媒体环境 C.硬件、网络和教学环境 D.硬件、软件和教学环境?

46.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

47.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48.应对学生不良行为时,要注意()效应的发生,防止不良行为的扩大。A.破窗效应 B.皮革马利翁效应 C.期望效应 D.投射效应

49.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50.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特岗教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题干所述是通过奖励、等级评定等外部强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强化理论。

2.D【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是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3.D【解析】夸美纽斯吸取前人的班级授课制思想的雏形(主要指昆体良的班级授课制的思想萌芽),并总结了 16 世纪新旧各教派所兴办的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的初步经验,提出并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开现代班级授课制之先河。

4.B【解析】课的类型是由课的种类决定的。

5.C【解析】“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6.A【解析】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7.A【解析】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其中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故本题选 A。选择性是指人们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8.C【解析】角色图式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归属的角色图式,如父母角色或儿子角色,这是社会文化规定的角色;另一类是成就的角色图式,即经过努力实现的角色,如警察、教师、医生角色等。

9.B【解析】在学习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概括和总结的方法,整理所学的知识,发挥积极遗忘的作用,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10.B【解析】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

11.A【解析】人物关系表是一种一览表,属于组织策中的利用表格。

12.D【解析】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其中,关注生存阶段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

13.A【解析】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14.D【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15.D【解析】题干呈现的是同时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两个目标,因此是多重趋避冲突。?

16.A【解析】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教导每一个人怎样去过“完美”的生活。他把人的活动分成五类,并依据活动的种类,确定了教学内容。

17.D【解析】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8.D【解析】题干中的现象是注意体现在面部表现上的外在表现。

19.D【解析】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A、B 选项是晕轮效应,C 选项是首因效应。

20.D【解析】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题干中学生的行为就是强迫症的表现。

21.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立法的重要成就,它的颁布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了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对于从根本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地位.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制度。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2.D【解析】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想到的答案越多,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故选 D。

23.C【解析】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是劳作教育活动的倡导者。

24.A【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5.A【解析】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身体和精神。26.C【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题干中的内容符合自我强化的概念。

27.C【解析】在中国,最早把“教”“育”二字连成一词使用的是《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8.D【解析】学校产生的条件有:(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29.A【解析】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有智慧才干;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克服个人偏见和定势;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加强自我修养,学会自我情绪控制,养成耐心,豁达、宽容等良好的个人品质。

30.B【解析】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接受来自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

31.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2.A【解析】替代性强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的倾向。题干中的“张华”“刘文丽”属于榜样,教师通过表扬他们的行为来强化其他学生的相应行为。故本题应选 A。

33.C【解析】A、B、D 三项均属于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C项中课时计划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前,故选 C。

34.B【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创制了学校体系,发明了班级授课制。

35.C【解析】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36.C【解析】人的气质一般分为四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每种有各自的特点。胆汁质又称不可抑制型,属于战斗类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精力旺盛、反应敏捷,但性急、暴躁而缺少耐性,热情忽高忽低,这种人适合做刺激性大和挑战性大的工作。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这种人适应能力强,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反应迅速而灵活,但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这种人的职业选择较广泛。黏液质又称安静型,属于缄默而沉静的类型。这种人踏实、稳定,兴趣持久,善于忍耐,但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注意力。抑郁质又称易抑制型,属于呆板而羞涩的类型。这种人感情细腻,做事小心谨慎。抑郁质的人适应能力较差,易于疲劳,行动迟缓、羞涩、孤僻。“强一平衡一不灵活”型与黏液质相对应。

37.B【解析】反射是指机体在神经系统(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心理现象的原则。

38.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9.B【解析】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层次;部门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主要调解各个教育部门的内外部关系;教育行政法规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三个层次,主要是为实施教育法和各单行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四个层次。

40.D【解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定,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41.A【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42.B【解析】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患者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观念或概念,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患者完全能够意识到这一思想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荒谬的,并力图把这些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但对这种思想并不能自由地加以干涉 或控制,因此常有“控制不住”的体验,同时伴有烦躁焦虑的情绪,存在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43.C【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操作技能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减缩性,因此选 C。

44.A【解析】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学生的学习性、探究性活动为主体,其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综合性,重视知识的高度整合性。在小学阶段典型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有低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中高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及一些学校校本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生活课程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因而被称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

45.D【解析】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之一情境是指教师教学前硬件、软件和教学环境的准备状况。

46.C【解析】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撤销惩罚属于负强化。

47.D【解析】布鲁纳强调学科结构,因此是学科中心论者,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代表。

48.A【解析】破窗效应是指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49.C【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50.D【解析】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精选300道易错题

(二)51.《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是()。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52.“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句话是()的主要观点。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活动中心课程论 C.社会中心课程论 D.文化中心课程论

53.小红在做题的时候总是喜欢和别人对答案,常常是听完别人的答案就觉得别人是有道理的,小红的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54.“眼不见为净”,从心理防卫的方法来看属于()。A.投射作用 B.否定作用 C.退行作用 D.升华作用

55.下列不属于当代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的是()。A.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综合化 B.重视课程的社会化和生活化 C.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D.重视个别差异

56.()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A.形象 B.知觉 C.表面特征的 D.深层特征的

57.教师除了享有教学研究指导学习的权利之外,还有()。A.教学管理权利

B.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权利? C.行政管理权利 D.行政监督权利

58.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 2 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影响运动员成绩,原因在于()。?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指向性?

59.在治疗青少年网瘾行为中有一种方法是厌恶疗法,当孩子产生上网念头时,立刻用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产生疼痛感,转移并抑制上网的念头。这种厌恶疗法与()行为原理相同。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60.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在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使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A.多样性和选择性 B.灵活性和多样性? C.针对性和选择性 D.层次性和选择性

61.()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A.知识性 B.活动性 C.综合性 D.整体性

62.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

63.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景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

A.自我控制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自我强化训练 D.自我监督训练

64.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A.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 B.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65.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66.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原则。?

A.言行一致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67.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68.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69.小学教师应当具有鉴别小学生行为和(),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的专业能力。?

A.学习能力 B.创造能力 C.思维模式 D.思想动向

70.揭示了“教师的期望 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 为表现发生积极变化 ”这一原理的效应称为()。?

A.霍桑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巴纳姆效应 D.费斯廷格效应

71.费登伯格认为,职业倦怠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这是一种()。?

A.临床心理学的观点 B.社会心理学的观点 C.工作环境的观点 D.社会历史学的观点

7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法律规定始出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3.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属于()。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74.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75.我国原《义务教育法》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是()。A.1986 年 9 月 1 日和 2006 年 9 月 1 日? B.1986 年 7 月 1 日和 2006 年 7 月 1 日? C.1986 年 7 月 1 日和 2006 年 9 月 1 日? D.1986 年 9 月 1 日和 2006 年 7 月 1 日

76.学生在学习上力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A.学习动机 B.学业动机 C.成功期待 D.成就需要?

77.某乡镇小学学生王某因病需休学一年,其父母应向()提出申请。? A.所在学校 B.市教育局?

C.当地乡镇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或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78.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是()。? A.了解学生 B.热爱学生 C.尊重学生 D.公平对待学生?

79.“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描述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单趋冲突? 80.口头语言指()。? A.生活常用词语 B.儿童说的话 C.地方语言 D.不标准的话语?

81.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

82.教学设计一般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措施设计和评价设计五个主要方面。

A.教材设计 B.时间设计 C.教法设计 D.结构设计

83.“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是()提出来的。A.凯洛夫 B.加里宁 C.赞科夫 D.马卡连柯

84.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是()。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韩愈?

8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通过的时间是()。A.1986 年 B.1993 年 C.1995 年 D.1998 年

86.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为传递和保存文化、改造文化和()。A.仰慕文化 B.活化文化 C.敬重文化 D.遵守文化

87.体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A.麦克菲尔 B.拉斯 C.班杜拉 D.哈明

88.学习中,学习者采用在主要内容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9.“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90.“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D.教育?

91.年龄智商的公式是()。? A.IQ=MA/CA×100% B.IQ=CA/MA×100% C.IQ=MA/CA×100 D.IQ=CA/MA×100

92.一般情况下,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个体差异性评价?

93.某老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评价。?

A.诊断性 B.描述性 C.形成性 D.总结性?

9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学生学业评价,其核心特点是()评价。? A.过程性 B.发展性 C.阶段性 D.终结性?

95.()是指学生学习复杂技能的早期阶段,强调构成复杂技能的各种能力,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两级类目的分类教学目标。?

A.指导行为 B.机械行为 C.复杂的外显行为 D.适应?

96.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A.商人 B.政治家 C.军人 D.官史?

97.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A.外部 B.成就 C.交往 D.任务?

98.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确立的标志是()。? A.《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B.《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出版?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出版 D.《大教学论》的出版?

99.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00.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外一种是()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 B.“教师中心” C.“德育中心” D.“集体中心”

”特岗教师

参考答案及解析

51.D【解析】《学记》中又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学生,其中“道而弗牵”即启发诱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强而弗抑”即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开而弗达”即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答案。因此答案为 D。

52.B【解析】此句话出自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活动,来自于经验。

53.A【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54.B【解析】否定作用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它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思想中逃脱。“眼不见为净”正是这种心理的表现。而投射作用指将自己身上不好的思想或欲望推诿到别人身上,以逃避心理上的不安。退行作用指回复到原先幼稚行为的心理防卫术。升华作用又叫替代作用,指当个人无法达到预定目标或动机行为不会为社会所接受时,用另一种更崇高更有价值的目标来替代。

55.C【解析】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直以来都有的,不属于发展趋势。56.D【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7.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5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 2、3 秒至 12 秒。如果间隔时间太长,人的注意就会动摇。故选 C。?

59.C【解析】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与厌恶疗法中建立厌恶反应与行为之间的联结,减少行为的发生是同样的原理。60.D【解析】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在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使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61.C【解析】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是由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

62.D【解析】儿童生理发展先于心理发展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均衡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

63.B【解析】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断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64.A【解析】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的。

65.A【解析】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66.A【解析】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67.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形成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68.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上的儿童已有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是从行动的物质后果或是能否引起快乐(如奖励、惩罚、博取欢心等)的角度,或是从提出这些要求的人们的权威方面去理解这些要求的。这一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上的儿童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一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在后习俗水平上,人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管当局或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也不管他自己与这些集体的关系。这一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69.D【解析】小学教师应当具有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的专业能力。

70.B【解析】 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这样的提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71.A【解析】美国基础临床心理学家代表人物费登伯格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72.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始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3.B【解析】社会抑制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活动的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的现象。

74.B【解析】否认:指对某些痛苦的现实的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这个理论有很著名的两个案例,一个是酸葡萄心理,一个是甜柠檬心理。投射:自我将不能接受的真实冲动,欲望归因于客观或别人。

75.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 1986 年 7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我国正式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 200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76.B【解析】学生在学习上力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学业动机。77.C【解析】见《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 78.B【解析】略

79.A【解析】双趋冲突指个体同时想追求两个目标,但由于条件所限只能选择其一,必须放弃另一目标的心理冲突。双避冲突是指个体同时面临两件不受欢迎或令人讨厌的事情,要回避其一,就必须遭遇另一件时产生的心理冲突。趋避冲突指个体对同一目标产生两种不同的情感:喜欢某方面又厌恶另一方面的心理冲突。心理学中没有单趋冲突的说法。题干中描述的鱼与熊掌都想得到的心理状态是典型的双趋冲突。因此,正确答案为 A。

80.D【解析】口头语言是指以音和义结合而成,以说和听为传播方式的有声语言。口头语言交际对象相对固定,人数也较少,方式灵活,即或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

81.D【解析】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或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以及不划分为两个阶段的“九年一贯制”。总体来看,学制年限是多种形式并存。

82.B【解析】一般说来,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设计;根据学生现实发展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83.C【解析】赞科夫在其所著的《教学与发展》著作中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

84.A【解析】孔子不仅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强调学以致用。85.B【解析】1993 年 10 月 31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 199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86.B【解析】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具体包括:教育能够传承文化;教育能够改造文化;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其中,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又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即传递、保存和活化。故本题选 B。

87.A【解析】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菲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 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88.A【解析】此题是对学习策中的复述策的考查。采用在内容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是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复述策略。

89.B【解析】“乐”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体验。

90.D【解析】“教”使“生而同声”的人“长而异俗”,这里的“教”即为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

91.C【解析】C[解析]MA 为智力年龄,CA 为实际年龄,IQ 为比率智商。比率智商一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即 IQ=MA/CA×100。

92.B【解析】一般情况下,在教学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在学期结束或一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评价是总结性评价。

93.C【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94.B【解析】学校进行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发展性学生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95.A【解析】指导反应指学生学习复杂技能的早期阶段,强调构成复杂技能的各种能力,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两级类目。行为表现的恰当、正确与否,通常由教师或自己依据一套合适的标准进行判断。

96.C【解析】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97.B【解析】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98.A【解析】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确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由布卢姆组织编写,主要介绍教学层次目标的相关理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为课程理论,作者是泰勒;《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99.B【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100.D【解析】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的比较多:“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第二篇:2017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易错题搜集

2017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易错题搜集(2)

广西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提供2017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信息、2017广西特岗教师、2017广西教师资格新资讯、备考资料。

1.我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情,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风景,适合解释这些现象的注意理论是()A.认知资源理论 B.衰减理论 C.双加工理论 D.过滤器理论 【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这个例子是注意的分配,可以用双加工理论进行解释。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种: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的参与而自动进行,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但是形成之后这个过程比较难改变。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而且在经过大量练习之后会转化成自动加工。

认知资源理论是从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角度理解注意的,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是不相同的。过滤器模型,选择性注意的基础是对输入刺激的物理属性的粗略分析。衰减模型则认为,前注意分析更为复杂,甚至可能由语义加工组成。

2.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规律是______。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德育规律:①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③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④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通过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自觉地外在道德要求,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体现了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3.关于学生的学习的特点归纳的不准确的一项是()A.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B.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C.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提高认知,发展智能。D.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学习;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选项C,说明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提高认知,发展智能,不够全面。

4.“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的言论。A.卢梭 B.康德 C.柏拉图 D.洛克 【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康德曾经说过,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句话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卢梭在教育学上的著作是《爱弥儿》。苏格拉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雅典的“师徒三人”。洛克的著作是《教育漫话》,“白板说”,说明了他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5.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来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是以测验的形式定量地评定学生个人的能力得到的结果。百分制计分是定量的评价,等级制计分是定性的评价。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百分制较方便,所以B项错误;开卷题用等级制方便,C项错误;可以将等级制换算成分数,D项错误。更多广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和模拟试题,以及广西教师招聘公告、考试信息、考试题库请访问广西教师考试网!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第三篇:2010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2010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一)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前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D.申比寥夫

2.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

A.8~9岁B.9~10岁C.10~11岁D.11~12岁

3.“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4.儿童道德性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是在()。

A.2~5岁B.6~7岁

C.8~10岁D.11~12岁

5.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A.英国B.法国

C.德国D.日本

6.概念的结构不包括()。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征D.概念水平

7.“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的观点。

A.布鲁纳B.克伯屈

C.赞科夫D.怀特海

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开发智力

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

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惩罚和服从定向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D.普遍道德原则定向

1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A.教师角色认知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D.没有正确答案

11.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有()。

A.比奈智力测验B.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12.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

A.桑代克B.苛勒

C.纽厄尔和西蒙D.布鲁纳

13.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4.《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C.不为金钱,自甘寂寞D.自强不息,无私奉献

16.《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

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C.1986年4月2日D.1995年9月1日

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A.14周岁以下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

1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2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A.司机负责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A.群众性活动B.以学生为核心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

E.班级授课制

2.法律责任的类型有()。

A.民事法律责任B.行政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责任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

A.教育的自身状况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

4.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A.连续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E.不均衡性

5.品德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分别是()。

A.道德意识B.道德动机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

E.道德行为方式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问题行为

2.人际关系

3.德育

4.教育内容

5.地方课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2.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什么?如何体现?

3.教师的期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4.简述学校的法定义务。

5.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中,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中国民间则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说;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也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证据。

请问:

(1)什么是遗传素质?

(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作用?

2.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和局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略。

2.C [解析]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即有一个过渡的转折期,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10~11岁)。

3.C [解析]略。

4.A [解析]儿童(2岁~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阶段;(3)可逆阶段(9~10岁),又称自律阶段;(4)公正阶段(11~12岁)。

5.C [解析]略。

6.D [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和概念实例等四个主要成分。

7.A [解析]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基本要点是:

第一,“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要领、基本原理。

第二,“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第三,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8.C [解析]略。

9.D [解析]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1)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主义阶段;(2)第二水平:习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定向阶段;(3)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

10.A [解析]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角色认知。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

(2)角色体验。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3)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

11.D [解析]略。

12.A [解析]桑代克以猫为对象,通过猫走迷宫的方式研究问题解决,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试误说”,认为人与动物一样,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的。

13.C [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14.B [解析]《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为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故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5.A [解析]略。

16.B [解析]《教育法》第73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8.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19.B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20.B [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解析]课外活动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2.ABCD [解析]在法律实践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法律责任的类型所作的分类,即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四种。

3.ABCD [解析]略。

4.ABCDE [解析]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

5.BE [解析]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联系。为了实现某一种动机,一个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同样,一种行为方式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也可能是由不同水平的动机引起的。

三、名词解释

1.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2.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3.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具体要求为: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4.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是学习者和教育者互动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实现教育意图、学习者借以实现发展意图的媒介。这一媒介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及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从人类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精心选择、组织和呈现的,具有丰富发展价值。

5.地方课程: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人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课程资源所开发形成的实践性课程。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2.[答案要点]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答案要点](1)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

(2)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与批评等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

(3)输入。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目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

(4)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

4.[答案要点](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5.[答案要点](1)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2)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并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

(3)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机过程。这四个过程是密切联系的。

(4)强化可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1)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2)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但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因素的构成部分,不是全部。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个体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创造条件使具有不同先天素质的人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儿童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它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和发展的年龄特点。

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不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有差异,但就一般人而言并不是相差很大,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基础,但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

2.[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特征与学习程度编成班组,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安排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有计划地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

优势:(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3)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

(4)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局限:(1)不能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

(2)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难以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2010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师素质现代化

2.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是()。

A.0~6岁B.6~9岁

C.9~16岁D.16岁~成年

3.生病了既怕病痛,又怕打针吃药是一种()。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4.“行动迟缓、情绪深刻持久”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A.胆汁质B.多血质

C.黏液质D.抑郁质

5.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D.阶段性

6.以下是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A.华生B.布鲁纳

C.巴浦洛夫D.马斯洛

7.“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做()。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

C.正迁移D.负迁移

8.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9.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

A.合理化B.反向作用

C.补偿D.压抑

10.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A.很高B.较高

C.较低D.以上都不对

11.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的提出者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

C.斯金纳D.加涅

12.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

A.班干部B.教师

C.学生自身D.学生领袖

1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

14.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A.小学教育目的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D.小学教育内容

15.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16.皮亚杰研究发现,2~5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

A.权威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

C.互惠或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

17.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他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

A.优益性B.单方性

C.强制性D.执行性

18.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

19.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

C.甲午学制D.癸卯学制

20.王某担任某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其中这“三个结合”是指()。

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B.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C.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相结合D.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E.政府办学与民间办学相结合

2.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德育B.智育

C.体育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3.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4.群体的功能是()。

A.评价性功能B.导向性功能

C.生产性功能D.发动性功能

E.维持性功能

5.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包括的成分有()。

A.接纳者B.处理者

C.加工者D.记忆

E.作用者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问题解决

2.聚合思维

3.学制

4.个人本位论

5.教育国家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2.简述复式教学及其特点。

3.新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4.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所保护的知识产权有哪几种?

5.问题解决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2.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包括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条件现代化等,其中教育内容现代化是核心。

2.D [解析]个体接受纪律约束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强制阶段(0~6岁)、强化阶段(6~9岁)、遵从集体阶段(9~16岁)、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岁~成年)、民主平等阶段(成年)。

3.B [解析]动机冲突的类型:(1)双趋式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种强烈的目标和动机,但由于条件所限制,只能取其一时,便产生了双趋式冲突。(2)双避式冲突,指个体处在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之中,必须接受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需要作出抉择而不知取舍。(3)趋避式冲突,同一目标对个体既有利又有弊,同时具有趋近和躲避两种动机,利害得失难于权衡,从而使当事人左右为难。(4)双重趋避式冲突,这是两个目标具有双重或多重趋避的理由时产生的内心冲突的情境。

4.D [解析]气质类型主要有——胆汁质:行动迅速,强而有力;情绪易爆发,不能控制。多血质:行动活泼、敏捷,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情绪反应迅速,外露但易变。黏液质:行动缓慢,能平稳地适应环境;情绪反应慢,能自我控制。抑郁质:行动迟缓,情绪反应极慢且内隐,但深刻持久;情绪细腻敏感。

5.B [解析]个别差异性指由于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环境和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中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才会出现有些儿童聪明早慧,有些儿童大器晚成。

6.B [解析]略。

7.A [解析]略。

8.B [解析]略。

9.A [解析]合理化:人们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其实质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正确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反向: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补偿: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的痛苦。压抑: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

10.B [解析]学习动机的不同强度随学习任务的难易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任务比较容易、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时可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习任务难易适中时,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最有推动力;学习任务比较复杂、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11.B [解析]布鲁纳等人实验研究,提出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假设考验说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莫须有地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存贮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

12.B [解析]略。

13.C [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1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定义的理解,主要分广义和狭义之分,本题考查的是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即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所以与题干符合。故答案为A。

15.B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16.B [解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9~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

17.C [解析]略。

18.D [解析]略。

19.D [解析]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没有实施。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亦即“癸卯学制”。

20.A [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解析]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三个结合”是指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采取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六个并举”是指在具体办学形式上,实行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的教育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

2.ABCDE [解析]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ABC [解析]略。

4.CE [解析]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群体具有生产性功能和维持性功能。

5.ABDE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纽厄尔和西蒙以人工智能的信息处理模式来说明普通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这一模式包括——接纳者:由感觉神经接受问题情境所产生的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与联络神经,将信息传给处理者。处理者:即整个认知过程。记忆: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作用者:处理者所提供的解答。

三、名词解释

1.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思维重新组成若干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新的答案,即超越所学规则的应用,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的过程。

2.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3.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个人本位论:指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5.教育国家化:指教育事业应与国家的外交、军事、财政、司法和内务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行政管理领域,必须将对教育事业的管理纳入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国家应在公共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教育事业实施规范性行政管理。第一,国家必须发展教育事业。第二,国家要掌管教育事业。第三,国家要资助教育事业。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16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答案要点]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

3.[答案要点](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4.[答案要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5.[答案要点](1)要解决的问题是新的,即初次遇到的。

(2)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加工、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3)问题解决是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

(4)问题解决涉及人的心理活动的多个层面。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越是基本的东西,越具普遍性,也越具概括性,越容易产生广泛的迁移。所以一个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就越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

只了解概念并不能保证迁移的发生,还必须有充分的应用机会,在学习情境以外的其他不同情境中正确地运用概念、原理,才能真正学会弄懂原理的性质,掌握概念,才能认识到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在课时安排上给原理的应用以较多的机会;布置练习时,要有接近实际的作业量,将同类的和类似的内容归纳在一起来安排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进行适当练习;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而且种类应多样化,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还应加强学习指导,促进迁移。

(3)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帮助学生认识问题之间的关系,寻找新旧知识或课题的共同特点,归纳知识经验的原理、法则、定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以促进更有效的迁移。

2.[答案要点]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010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大学》B《中庸》

C《学记》D《春秋》

2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B模仿

C语言D动物本能

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B复杂性

C主体性D长期性

4教育心理学属于()。

A心理学B社会科学

C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D哲学

5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

C华生D布鲁纳

6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

C斯金纳D冯特

7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9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0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

A2006年6月29日B2007年1月1日

C2007年9月1日D2006年9月1日

11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体现在()。

A注意集中能力B注意稳定能力

C注意转移能力D注意分配能力

12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都是主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客体

D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13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圣火在()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

A印度B希腊

C美国D雅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小学生的思维以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教学原则的依据。

2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和。

3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提出健康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健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5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和。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隐性课程

2课程资源

3程序教学

4道德修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简述用教材教学有哪些策略。

2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3简述课堂气氛的类型。

4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2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教学互动常见的形式有哪些?试作简单评析。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应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三)]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一份宝贵遗产。它首先见于《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B [解析]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3A [解析]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根据研究表明,他们一般都有种“向师性”,所以也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4C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5A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6B [解析]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被绘

制成曲线,这就是百余年来一直被广泛引用的经典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7B [解析]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概念,所以说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8C [解析]由题干可知是在描述道德意志。

9A [解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三大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结合教育。

10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11D [解析]注意分配能力是教师注意力的特点的集中体现。

12A [解析]略。

13B [解析]2008年3月24日,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

二、填空题

1具体形象直观性2启发式注入式

3心理道德4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5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三、名词解释

1隐性课程:一般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培养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的统称。

2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3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程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

4道德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为磨炼自身、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求外”与“省内”相结合的活动。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教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2[答案要点]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2)观察结果难以重复。(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3[答案要点]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4[答案要点](1)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

(2)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

五、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2[答案要点]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的行为,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常见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

(1)双向型。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

(2)多向型。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有: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

(3)网状型。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位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教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

2[答案要点](1)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

(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而求得答案。

(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对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以较多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2010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D心理特征

2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

3《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的公民。

A十六周岁B十七周岁

C十八周岁D十九周岁

4教学实践中的“双基”是指()。

A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B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

C坚持性D自制性

6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兴趣D知觉

7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是在()。

A原始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初期D现代社会

8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

A德育B班级活动

C教研活动D教学

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D选择教学方法

10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B逻辑性

C知识性D创造性

11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13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

C华生D布鲁纳

1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D师道尊严的关系

15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凡年满()岁的儿童均可进入小学学习。

A4周B5周 C6周D7周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3过度学习量越多越好。()26

4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法是谈话法。()

61995年3月1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

7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做好家长工作。()

8孔子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循序渐进这条教学原则。()

9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10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1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知识。()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13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14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15“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为基础。

3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三个过程。

4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房宗岳翻译的《》。

5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

6是对知识的最好复习。

7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8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9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前者是基本目标,后者是高级目标。

10在我国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小学教师要扮演哪些角色?

3教学中如何教给小学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

4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的教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小学教师要扮演哪些角色?

3教学中如何教给小学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

4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的教学?

六、教育写作题(本大题共16分)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及解析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四)]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C [解析]课外辅导是在课堂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

3C [解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可知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4C [解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被称为教学实践中的“双基”。

5D [解析]自制性就是一个人自己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品质特性。而题干中所述正是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6A [解析]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故题干所述应为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7C [解析]略。

8D [解析]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所以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教学。

9A [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为此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确立教育目的。

10A [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有针对性。

11C [解析]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内部联系,反复领会、理解,揭示其实际意义的记忆方法,也称逻辑的或理解的记忆。

12A [解析]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早晨起床,大脑比较清醒,所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

13D [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14C [解析]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5C [解析]在中国,小学和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进入小学学习。

二、判断题

1× [解析]让学生能够探索、学会探索,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2× [解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 [解析]过度学习容易疲劳,所以适度的学习量比较好。

4√ [解析]略。

5×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讲授法。

6√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颁布,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7× [解析]全面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

8× [解析]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愤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是“启发”一词的来源,显然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

9× [解析]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是完全由教师的智力水平来决定的,还与教学方法、学生情况有关。

10√ [解析]略。

11×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2√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中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13√ [解析]略。

14× [解析]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15× [解析]“情感与态度目标”应该区分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

三、填空题

1学会学习2直接经验3评价

4教育实用心理学5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6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7发散8认知失调

9发展101986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答案要点]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答案要点]首先,针对小学儿童抽象思维水平不高的特点,教会学生以直观材料帮助思维;

其次,在学生借助直观图帮助思维的同时,注意教给学生逻辑推理的方法,而不是停留在乱猜硬套或“依样画葫芦”,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4[答案要点](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利用电教手段,采用游戏、模拟等方式。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正式讲授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好奇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即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不同难度的任务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不同,对于简单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困难的任务,则需要较低的动机强度。日常教学中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发展,因而中等难度水平的任务是有益的。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以便激起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通过反馈知道缺点或错误,可以及时纠正。表扬鼓励比批评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儿童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的需要特别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加强,但要注意减弱竞赛的消极因素。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引导其通过努力达到,从而增强自信。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努力,而不是能力不够,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

六、教育写作题

[参考例文]

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因此,人类将进入学习化社会,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将不断发展。而学校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场所,教师则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所以“终身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势在必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缘由:

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为此,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而在众多角色中最基本的角色还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有人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看法在社会发展速度很慢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当代这样的一个发展极为迅速的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一桶长期不更新、不流动的水,会变成死水。一个教师的知识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他的知识就会变得陈旧,变得无用。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知识的不断更新也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学习,不停学习、终身学习。

2010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2.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

A.个体知识经验B.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C.个体需要兴趣D.情绪状态

3.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A.勒温B.苛勒

C.华生D.斯金纳

4.学校的产生,一般地说,是在()。

A.原始社会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

5.()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C.加强和改进硬件建设D.加强和改进道德建设

6.5岁的玲玲想吃糖,她认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这说明其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A.属单维思维B.不可逆

C.自我中心D.具体逻辑推理

7.“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A.华生B.霍尔

C.高尔登D.洛克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

C.《孟子》D.《中庸》

9.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说明其思维具有()。

A.指向性B.流畅性

C.变通性D.独创性

10.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教师为人师表内容可以概括为()。

①教师的行为示范②教师的语言示范③教师的衣着、仪表示范④教师的举止示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等概念时,各种概念的相互影响称为()。

A.水平迁移B.正迁移

C.顺向迁移D.一般迁移

12.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教学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

13.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14.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依法确定。

A.损害程度

B.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

C.行为后果

D.损害过程

15.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教育的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

16.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模仿性和()。

A.复制性B.新颖性

C.创造性D.具体性

17.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校应当()。

A.让司法机关代劳

B.让居委会、村委直接负责

C.让政府部门开展

D.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的教师

18.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

19.3~5岁的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

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20.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概念,再去学习新概念“鲸”时,很快予以接受。这一掌握概念的形式是()。

A.概念同化B.概念形成

C.概念顺应D.概念类比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育的特质至少有哪几方面?()

A.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

B.教育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

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D.教育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E.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

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

A.问题的呈现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储备D.反应定势

E.认知特性

4.课程的基本类型有()。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D.潜在课程

E.核心课程

5.王刚英语考试得了90分,他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持久努力的结果,这种归因是()。

A.可控的B.不可控的 C.稳定的D.内部的

E.外部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习方式

2.社会本位论

3.元认知

4.课程评价

5.美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

3.简述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4.简述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

5.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具体途径。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新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

2.试论述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特点与教育

参考答案及解析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五)]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略。

2.B [解析]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刺激物只要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3.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最早研究群体动力、场理论和力学概念,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4.C [解析]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商代。

5.A [解析]略。

6.C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等特征。认为其他人或物的思维与自己的一样是自我中心的表现。

7.C [解析]“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高尔登,他的典型论调是:“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8.B [解析]略。

9.C [解析]思维的特点有流畅性:个人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

10.D [解析]略。

11.A [解析]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12.A [解析]略。

13.C [解析]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14.B [解析]略。

15.B [解析]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16.A [解析]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模仿性和复制性,创造加工的成分不多。

17.D [解析]略。

18.A [解析]感知就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各种事物的直接认识。

19.C [解析]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

20.A [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DE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的活动。

2.ABC [解析]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3.BCDE [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包括(1)功能固着:是指人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2)反应定势:它是指人们由于先前影响,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3)知识储备:有效的问题解决是以某一问题领域的丰富的知识存储为基础的。(4)智慧水平:解决问题的成败常常决定于智慧水平的高低。(5)认知特性:认知上的许多特性都明显地影响问题解决的进行。

4.ACDE [解析]学科课程:学生在原来具备的一定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借助书本知识,通过概念和推理来掌握前人留下的间接经验。活动课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大量的直接经验。潜在课程:是指学校教育的总体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5.AD [解析]一般从三个纬度对归因进行归类:内在性(内部和外部因素),稳定性(稳定和不稳定因素),可控性(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

三、名词解释

1.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其主要观点为:(1)教育目的不应从个人本位出发,而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决定;(2)个人只是教育的加工原料,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人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本位论过分强调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没有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的发展的束缚和压抑。

3.元认知:元认知也称反省认知或超认知,它是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评价及其对认知过程的调控。

4.课程评价: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只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课程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5.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小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答案要点](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习心理健康的需要;39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3.[答案要点]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标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培养目标也是对培养怎样的人的规定,但它与教育目标有上下位次之分。不同层次的目标系列依次为: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他们都标示了一定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答案要点](1)观念滞后,目标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针对性不强;

(3)课程结构单

一、封闭;

(4)课程内容陈旧;

(5)课程实施仍为三个中心(教师、书本、课堂);

(6)课程评价重学业成绩,忽视全面发展;

(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5.[答案要点](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微格教学;

(3)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1)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答案要点]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儿童入学标志着由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1)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入小学时感知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简单的观察。知觉的随意性和情绪性还很明显。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还很笼统,常忽略一些细节,小学生的时间、空间概念都有了发展。然而这方面的能力还很有限,较长的时间概念,较大的空间概念还都没有形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对事物的感知更具有目的性和顺序性,对事物能进行比较精确的感知,逐步确立时间、空间概念。

三、名词解释

1.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其主要观点为:(1)教育目的不应从个人本位出发,而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决定;(2)个人只是教育的加工原料,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人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本位论过分强调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没有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的发展的束缚和压抑。

3.元认知:元认知也称反省认知或超认知,它是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评价及其对认知过程的调控。

4.课程评价: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只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课程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5.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小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答案要点](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习心理健康的需要;41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3.[答案要点]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标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培养目标也是对培养怎样的人的规定,但它与教育目标有上下位次之分。不同层次的目标系列依次为: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他们都标示了一定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答案要点](1)观念滞后,目标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针对性不强;

(3)课程结构单

一、封闭;

(4)课程内容陈旧;

(5)课程实施仍为三个中心(教师、书本、课堂);

(6)课程评价重学业成绩,忽视全面发展;

(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5.[答案要点](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微格教学;

(3)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1)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答案要点]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儿童入学标志着由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1)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入小学时感知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简单的观察。知觉的随意性和情绪性还很明显。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还很笼统,常忽略一些细节,小学生的时间、空间概念都有了发展。然而这方面的能力还很有限,较长的时间概念,较大的空间概念还都没有形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对事物的感知更具有目的性和顺序性,对事物能进行比较精确的感知,逐步确立时间、空间概念。

第四篇: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

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茨基

2.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津贴。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3.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6.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A.教学目标分类学 B.教育评价分类学 C.教育目标分类学 D.教育测验分类学

7.()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C.物质文明建设 D.反腐倡廉建设

8.群体规范的基本作用是对成员具有()的作用。A.吸引 B.比较和评价 C.助长 D.凝聚

9.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做()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0.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C.绝对感受性 D.感觉阈限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A.教育问题构成专门的研究领域

B.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概念与范畴体系 C.科学的研究方法

D.重要的教育家及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E.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放纵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如下特点()A.任性 B.懦弱 C.幼稚 D.思想活跃 E.蛮横胡闹

3.以下活动属于问题解决的有()A.走楼梯 B.研究登山路线 C.回忆办公室门号 D.慢跑 E.走象棋

4.属于课程目标垂直分类的是()A.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育目的 D.德育目标 E.心理教育目标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5.法的要素有()A.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 C.法律概念 D.法律条文

三、填空题

1._________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_____-。3.2002年起,国家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一种收费方式简称是_________。4.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_________”的教学策略。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

6.2005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的“两免一补”的内容是免收杂费、免_________,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_________周岁可以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8.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教师文化 2.德育过程 3.社会性压力源 4.班级授课制 5.认知策略

五、简答题

1.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2.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4.简述记忆的涵义与基本过程。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5.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

六、论述题

1.如何根据迁移的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

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中公专家解析:“关键期”最初是从动物心理实验研究提出来的,这一现象最早是由生物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习性时发现的。

2.C。

3.A。中公专家解析: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

4.C。中公专家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A。中公专家解析: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重视人口的质量,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归结为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改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所以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6.A。中公专家解析: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著有《教学目标分类学》,继承和发展了泰勒的行为目标思想,创立了教学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7.A。

8.B。中公专家解析:群体规范对成员具有比较和评价的作用,它可为成员提供认知标准和行为准则,用以调节、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它们保持一致,群体规范还可作为成员彼此认同的依据。

9.B。中公专家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来分,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其中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10.D。中公专家解析: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能够引起我们感觉质变的最小的量变数值就是绝对感受性。题干是感觉阈限的定义。

二、多项选择题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1.ABCDE。中公专家解析:教育学创立的标志:(1)从对象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学家们的特殊关注;(2)从概念和范畴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3)从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ACE。中公专家解析:放纵型就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3.BCE。中公专家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

4.ABC。中公专家解析:课程目标的分类,有垂直和水平两个角度,垂直分类有教育、课程与教学三个层面,水平分类有认知、技能、情意三个层面。

5.ABC。

三、填空题 1.学校教育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一费制 4.先行组织者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教科书费 7.18 8.学校教育

四、名词解释

1.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3.社会性压力源: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4.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5.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训练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2.【答案要点】

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种类和程度的能力,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与性情得到陶冶;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3.【答案要点】(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4.【答案要点】

记忆是在头脑中识记、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1)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对记忆有重要影响,编码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长短。强烈的情绪体验会加强记忆效果。

(2)保持(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3)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有回忆和再认。

5.【答案要点】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

(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加强修炼,言行一致。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改善心智功能。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2)传授基本知识。教师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详细而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3)有效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指导,给他们最需要的帮助。(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教学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把握好难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6)设计情境性教学。创造引人注意的情境,比如设想、举例或者换位思考等。2.【答案要点】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

(1)生物遗传因素

根据研究,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2)社会文化因素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3)家庭环境因素

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可分为:①权威型。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②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③民主型。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4)早期童年经验

首先,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再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5)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总之,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需要做到:

(1)有效的说服。通过信息传播或者沟通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态度就是说服。(2)树立良好榜样。榜样是学生通过观察别人的所作所为来进行的一种社会学习,如在课堂中教师表扬人格完善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像优秀者学习,从而完善其他学生的人格就是一种很好的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方法。树立榜样的时候应该注意榜样的类似性、认同性、针对性和一致性。

(3)利用群体约定。群体约定对改变学生的态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建立积极的规范,避免形成消极的规范。

更多资讯请关注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http://nm.zgjsks.com

相关推荐:2014年内蒙古教师招考信息汇总

第五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5.()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6.()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D.明适应

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

D.团体参照测验

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0.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1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16.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17.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

18.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19.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20.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2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2.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23.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

2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5.教学

26.学校课程

27.有意注意

28.社会抑制

29.学习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0.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31.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

32.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

33.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34.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六、论述题(11分)

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七、教育写作题(16分)

36.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

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D[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4.D[解析] 略

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

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10.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11.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12.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

13.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

二、填空题

14.民主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5.康德

16.能动的

17.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监督调节

19.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认知内驱力

21.态度情感

三、辨析题

22.[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

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3.[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

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

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

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24.[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四、名词解释

25.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6.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7.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8.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

2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五、简答题

30.[答案要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31.[答案要点]

(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

(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

(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

(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

32.[答案要点]

(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

(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知觉的情境方面

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

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

33.[答案要点]

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 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34.[答案要点]

(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

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六、论述题

35.[答案要点]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七、教育写作题

36.[参考例文]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

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

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 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

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

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

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 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

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

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

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

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

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

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

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下载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精选600道易错题题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精选600道易错题题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_____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_____、__......

    【综合素质】50道易错题

    【科目一(通用)】50道易错题 科目一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列有关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

    易道教育教师招聘合同

    易道教育总部、加盟商与受聘教师互信合同书 甲方:合肥易道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乙方: 易道协议机构: 一、 易道教育专注儿童手脑潜能开发与高效学习方法的研究、研发、培训与推广......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被公认为......

    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8)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8)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

    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五篇)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继承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9)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9) 一、单项选择题 1.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

    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11)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1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 A.学生公正 B.教师公正 C.家长公正 D.社会公正 2.新课程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