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课万能
教师招聘面试技巧:说课的万能模板及真题点评
说课的基本形式是“四大模块”模式,它由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构成。按照这种基本模式要求的框架去进行说课,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课、盲目课和单纯的传授课等不规范、教法陈旧的教学形式,逐渐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或虽然有教学经验但初次接触说课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快速规范教学行为的好方法,便于教师逐渐提高研究层面,取得更大收益。
“四大模块”的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说教材。这一板块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要说清这一课在整个教材的位置,又要说清在这本书以及本单元的位置。只有既清楚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又清楚学生后续学习内容,才能定位准确。内容确定,目标从三维角度即可确定,勿需多说。
第二,说教法与学法。针对内容,针对学生情况,找准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以上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说教学程序。上面两个板块的内容搞清楚以后,下面就是如何实施的问题,采用何种方式导入,如何突显重点,突破难点,要说出具体的方式方法等,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预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都可一一说明。
第四,说板书设计。这一板块如有,可说明其作用,如无,不用赘述。
其中第二、第三板块是说课中的亮点,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教师的整体素养。说课就如一篇论文,体现了是什么(教学内容)、为什么(教法与学法的设计)、怎么样(教学过程的实施)三方面的问题。
一、说课的万能模式
(一)自我介绍
姓名、单位(现从事工作)、课题。
(二)说课内容
1.说教材
(1)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①本课内容所选教材;
②本节内容所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哪些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
③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又有什么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
①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②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实际;
③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
2.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
(1)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2)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实际水平状况;
(3)教师实际水平。
目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能。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这种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效果?选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新颖性。
3.说教学程序(说教学设计)
说教学程序包括:新课程导入,新课讲解,评价教学效果,巩固新课。
(1)导入
故事、歌曲、名言、明知故问(换位思考)。
用什么方法导入?有什么好处?能有什么效果?
(2)讲解
①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参与哪些内容?学生独立完成什么?
②在新课讲解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定势须克服?如果学生没有按教师的思路去做,有什么补救措施?
③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3)评价教学效果(反馈)
评价教学效果包括提问和课堂练习。练习要有针对性、系统性。
(4)归纳总结
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4.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要根据教学的思想、学习的思路、教材意图,对原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重新组合,产生一种暗示效应,使信息得到浓缩。
优秀的板书设计,不是文字与线条的简单结合,而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有目的的构思按一定规则画出的图形,是老师心血的结晶,它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讲究艺术构思,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表达情境化,同时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遵循板书的基本原则,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针对性、高度的概括性、周密的计划性、适当的灵活性、布局的美观性、内容的科学性、形式的直观性。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清晰、顺畅、整洁、明快的感受。
二、说课的个性化策略
(一)理论运用策略 说课与授课不同,它不仅要讲“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说明“为什么”,这是说课的质量所在。理论运用策略在说课过程中体现在教师设计的各个环节需要理论的支撑,教学实践需用理论来指导。但应试者应注意不能孤立地“谈”教育教学理论,而要把说理论与说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这个“结合”,应当自然,具有某种必然的逻辑联系,不要为说理论而说理论,而要使理论为教学实践服务,成为实施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以达到增进说课效果之目的。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说课中必须重视“说”课程标准:一要说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二要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要求;三要说本节课内容应该贯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哪些教学原则,可以采用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哪些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和探究式“学”)。其次,还要把握好理论“深浅”程度。“浅”了,仅仅点到,贴标签似的,固然不好;“深”了,不管需要不需要或有无直接联系,把可以搬出来的理论依据统统搬出来,也未必就好。总之,在说课中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而且做到结合得自然、合理、科学,这是对说课的最基本的要求。
1.突出学科教学理念
从说课的内涵来看,教学理念在说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是整个说课的灵魂。虽然备课也需要理念的支撑,但是这时的理念常常是潜在的。上课时教师不必向学生讲教学理论或理念,而说课则要求教师把教学理念摆在首位,并发挥其指导功能和支撑作用。没有现代教育理念的说课,便没有了分量、力度和光彩。现在大家都承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把它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很难,总让人感觉教师是主角,一切都是在教师的安排和设计之中,几乎听不到教师对教学过程或教学效果的预测,几乎听不到教师对学生诸如原认知、能力、技能、态度等更为详尽的分析。即使很多教师在说课的开头有对学生的分析(或“想当然”的分析),但在后面的策略、方法、评价却很难确认具体的“说”法。大家承认“以学生为主体”,可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说课不能说是成功的说课,因为它缺乏现代教育理念。
2.诠释学科教学思想
从说课的表现形式来看,说课不是教案的复述,也不是上课的预演,而是教学设计的精彩说明。教学设计更加突出地表达授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教学思想方法,注重的是对教育理论的诠释。教师在说课中必须清晰、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路。因此不含教育理论的“教学设计”不能称为教学设计,不含教学理论的“说课”不能称为说课。
(二)程序设计策略
按照一定程序科学地排列各项说课内容,这是说课的脊梁。从说课顺序安排是否合理往往可以看出一名教师是否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缜密细致的思维风格和雄厚扎实的业务功底。当然说课内容的顺序安排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但最起码要让听者明白你此堂课的目标、内容、理念以及策略、方法与手段,做到逻辑严密、层次清楚、顺理成章、思路明晰。要求内容有详有略,不要面面俱到,重点内容重点说,难点突破详细说,理论依据合理说,以不损害说课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前提。说课在设计程序时可从下面几个层面展开。
1.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包括学生起点分析、学习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和描述教学环境。教学总是在一定的起点上进行的,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目标(或标准)之间的差距,是教学的起点。学生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是学生学习的起点。由于知识的前后联系紧密,学科中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学生个体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分析学生知识准备状态,了解他们对新的学习所具备的相关的知识掌握情况。关注在学习中所具备的认知加工和元认识能力,预先判断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便于发现问题以确定在教学活动中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标分析应从教学目标开始,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是反映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因此,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具备哪些素养”等内容,必须描述所期望的现行的教学成果,而不是很远的未来。对于目标的陈述应该具体化,使其具有可观察性、可操作性、指向性和可评价性。
教学任务分析应把握“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不仅应该了解和掌握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思想方法,还应该对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还应该有创造性的学习,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学习任务的一部分。因此,不仅应该分析教学内容,还应该关注情感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的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因为这是一个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因素。从教室的选择到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状态,都是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教学环境中的一种软环境,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已从过去的“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是在一种更为平等、民主、合作的环境下进行的,说课应该关注到这种软环境的营造。
2.教学展开分析
教学展开分析就是展示整节课中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关注的是课中的“教-学”活动的结构,以及为目标达成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包括教学媒体选择、运用)和措施,要体现出教师自觉的、有意向的和高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内容、师生行为和教学策略这三部分的有机结合。教学策略是教学目标落实的保证,也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前提。教学策略首先要求创设适合于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使用适合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提供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措施来完成个体的认知建构,同时必须针对不同的课型和认识过程进行选择。教师如何引发学生的动机、如何展开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程序以及采取何种练习与强化反馈来达到目标学习结果。
(三)情感策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决定人的活动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情感反映着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说课活动具有积极的情感,可激发教师说课活力,活跃自己的思维,使教师精神焕发,朝气蓬勃,从而提高说课水准。在说课中适当地运用情感,能调动听课者和评课者的情绪和思想,让人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效应。因此,教师说课时要准确表达情感。
1.说课要有激情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教师由于职业特点,具备冷静的理智、坚强的意志,如果能把对学科的态度转化为激情,合理地加以运用,就能克服困难,攻克难关,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和巨大的创造性,成为说课活动的巨大动力。
2.说课要有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状态。在心境产生的全部时间里,它能影响人的整个行动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心境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积极向上、良好平和心境可使人振奋,能把人的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说课要求说课人具有稳定的情绪,不急不躁,在说课中树立起坚定的信心,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才能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说课人必须有良好的心境,否则,无论准备得多么充分,也有可能发挥失常。3.说课要有热情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它可以左右整个人的身心,决定一个人思想行动的基本方向,成为巨大推动力。巴甫洛夫指出:科学是需要人的高度紧张性和很大热情的。说课是一种新型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文化知识,又要有较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说课的难度大,应试者对此经验还不丰富,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想较好地解决说课时遇到的问题,没有热情是无法做到的,热情是参与说课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因素。
三、说课经典真题示例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试者作答摘录】
【应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南北气温的差异”。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在内容编排上都是围绕气候特征这一主线展开的。要了解气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要素--气温的分布及特点,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及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从以下三方面使用教材。
1.开放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
2.精心设计活动
在教学中,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充分利用图像
充分利用各种图形,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
1.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2)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1)有关“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二、说教法
(一)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与说明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并熟练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范围,并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由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所孕育的不同文化的欣赏的情感。
(2)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材料,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以图析文,发现问题,自我感悟,建构新知。
2.合作学习
利用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互补,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提高。
3.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思,乐于探究,在活动中探究理解,探究后提炼观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和对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引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角色引入“外出旅游时该如何选择衣物”,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此设计也是根据新课程理念 “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主要采用问题驱动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分析、探讨以下问题:
1.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主要穿过了哪些地区?(指导学生动手在地图册上将0摄氏度等温线画出来,以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加深印象。因为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的植被、耕地类型、河流水文特征、农作物种类等,均有较大差异。)
2.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
3.计算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逐步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并且知道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南海诸岛)。
然后,在学生掌握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气温图,通过读图分析,认识到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概括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并且知道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
在本环节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读图探究、自主学习掌握我国冬夏两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教师也因势利导归纳出读气温图的方法。同时也解释了前面设置的悬念,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为什么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却还要除去青藏高原呢?老师再次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原因。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小组互动、探究学习
此环节的学习是本课的难点,主要采取小组互动的形式,指导学生共同探究来完成。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必要的素材:我国1月与7月平均气温图; 海口、北京、漠河三地纬度及气温图表。
学生合作探究、读图填表,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资料和知识储备总结出: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夏季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的原因:是由于在高原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的影响)。
由于自然环境总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呢?由此进入第四个环节的学习。
(四)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首先,多媒体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及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让学生认识气温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各温度带的划分。其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认识气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后,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如果时间充裕通过课堂练习检验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应直观、系统,不仅要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中国自然地理说课稿。说课过程主要从以下四点进行点评: 1.说课人对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比较全面,对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分析都很准确,对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到实处;对重难点的把握都很恰当。
2.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和有效程度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用教法,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说课人设计的地理教学程序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内容的安排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结构合理,重难点突出。在方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上,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说课过程流畅自如,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没有丝毫拘泥于说课过程设计的痕迹。
4.说课教态比较自然,但语言不是很清晰,不够简练、准确,语速较快;显示出内心比较紧张。
第二篇:说课
南江县北极乡小学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研讨会汇报内容记录
时间:-----2012---6-----5 地点:办公室 主讲人员:罗朝勇
参加人员: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汇报内容:如何说课
通过本次南江县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研讨会的培训。我认为: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 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 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
一、什么叫说课
那么,什么叫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根据我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 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二、说课的意义
说课活动的好处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答案。我认为:说课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很多教师的备课,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备课都是很认真的。但是我们的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怎样教,很少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备,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导致了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5、说课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
上课听课等教研活动都要受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说课则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灵活。
三、说课的类型
说课的类型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按学科分:语文说课、数学说课、音体美说课等;按用途分:示范说课、教研说课、考核说课等;但我们从整体来分,说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实践型说课,一类是理论型说课。实践型说课就是指针对某一具体课题的说课。而理论型说课是指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
四、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说课的关键。不同的说课类型说课的内容自然也不同。根据此次培训我认为说课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教材 主要是说说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这些可以简单地说,目的是让听的人了解你要说的课的内容。
2、说教法就是说说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准备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这应该是总体上课的思路。
3、说过程这是说课的重点。就是说说你准备怎样安排教学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一般来说,应该把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说清楚。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尝试学习,自主探究,巩固练习;回顾小结,质疑问难、板书设计;教学预测等。在几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自己教学设计的依据说清楚。这也是说课与教案交流的区别所在。【在这里我说的是实践型说课,而 理论型说课与实践型说课有一定的区别,实践型说课侧重说教学的过程和依据,而理论型说课则侧重说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理论型说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观点理论型说课是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立场鲜明。
2、说实例理论观点是要用实际的事例来证实的。说课中要引用恰当的、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是说课的重点。
3、说课不是纯粹的理论交流,它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在说课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该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说清楚。
以上是我对说课的一点肤浅认识,不对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三篇:说课模版
关于 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
部分,因此,在 中,占据 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 突出重点 难点: 通过 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即: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
重视学法的指导„.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1、导入新知
由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2、探索新知
鼓励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讨论、推理、表述等过程。
3、讲解例题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的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设计
8、布置作业
第四篇:说课
说课稿
一、自我介绍:姓名、单位、课题
二、说课内容
1、说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①、所授学科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宏观——微观的过程
②、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哪些知识的运用?有什么发展?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
③、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2)、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与教学大纲相对应
包括:知识目标: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目标、思想觉悟
在对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上升到能力。
依据:①、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 ②、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③、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
依据:①、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②、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
③、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
能起到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重点;难点则是因生而异、因校而异的。4)、教材的处理: 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辅助文、小问题......2、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依据: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②、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实际水平状况
③、教师的教学实际水平,要扬长避短。
目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效果?
选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新颖性。
3、说教学程序(说教学设计)
包括: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评价教学效果,巩固新课。1)、导入:故事、歌曲、名言、明知故问(换位思考)。用什么方法导入?有什么好处?能有什么效果? 2)、讲解:①、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参与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学生独立完成的?
②、在新课讲解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结果?有哪些思维定势须克服?如果学生没有按教师的思路去做,有什么补救措施?
③、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3)、评价教学效果:(反馈)
不仅仅是课堂练习,还包括提问。练习要有针对性、系统性。针对重点、难点;系统于知识的内在联系;可操作性。
4)、归纳总结: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
种植专业说课稿
自我介绍:各位评委好,我今天抽取的说课题目是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种植专业的 教材第 章的第 节《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的 教材重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 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 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学习知识的基础。这是因为:
。掌握 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农业生产和解决 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 作为本节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 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四)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职高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1)记住 ;(2)理解,尤其是 ;(3)2.能力 目标: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总结(1)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的知识解决 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思想目标: 结合本节的教学,向学生渗透 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本学科更加热爱。
二、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 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2.演示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
3.比较法:通过 的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获得新知。
三、学法: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
1.观察法,学会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 的性质。3.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堂引入:在本节课中,我利用 引入,这样引入会使学生感到 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 知识 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 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2、讲授:接下来是 的讲解,这是本节的核心,在分析 时,我强调,通过 让学生知道,这样学生 就能
在 讲解 时,由于 我就用 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 的教学中,由于,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 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
为了 学习我采用 目的是提醒学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个因素,更不能顾此失彼。
3、学生提问、4、教师提问:
5、教学效果的反馈
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系统性。针对重点、难点;系统于知识的内在联系;还包括提问
6、归纳总结:小结中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注意了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 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 为主线,运用 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7、布置作业:
五、板书
左板 右板
六、教学体会
课堂过程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本人尝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姑且叫它“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出结果,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这样培养的学生欠缺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因为本人经验不足,整个说课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专家们能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第五篇:说课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一、教材分析
1.教学思路分析
——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教学基本思路
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2.教学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前言、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浓缩的人生、场景中的自我。前言部分用对拉斯科岩石上的两只手印及古埃及人的狮身人面像的猜想引出美术家展示自我的特定方式——自画像。第二部分分别对丢勒、金农的自画像进行鉴赏,认识到自画像是对美术家本人的自我认同和理想角色的一种定位。第三部分是通过伦勃朗的人生不同时期的自画像的欣赏来让学生体会一位美术家的人生经历(如同文学家笔下的自传)。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宋徽宗赵佶的在《听琴图》中的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真实的展现了艺术家眼中的自己,也是一种美术家真实的情感和人生状态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学习非高考内容《美术鉴赏》,他们并不一定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本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中,各种形式的人物形象,已有所展示,学生对画作中所寄托的画家的思想、情感亦有所了解。本课中学生将以小组交流、探讨的方式,分析、阐述美术家和他的自画像作品与同学分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所分派的角色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感受、讨论、分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的能力。即学会欣赏的方法,锻炼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审美评价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肖像绘画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走进艺术大师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兴趣—理解—创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五、教学设计
通过对凡高这样的世界级和具有争议的绘画大师的自画像,引起学生的感触,之后随着对画家自画像的观察与深入分析比较,让同学们体会画家自画像是真实自我的体现与内心的一种独白。在欣赏与体验过后达到教学目标。之后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创作兴趣,自拍或自画。布置教材上的活动建议。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1.小学一年级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来引出动物作画
2.课件展出一组作品(出示大象的杰作),说说画面中是什么内容,感觉如何?(学生回答„)
这些画,看起来平常,甚至会觉得是涂鸦,同学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吗?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画的作者
3、告知学生是亚洲大象“帕亚”的作品,10~15分钟时间完成一幅画作。每幅售价250英镑(折合人民币4500元左右),在英国艺术展览馆,还展出了大象的自画像。以前,动物的作品一般会被扔弃或搁置一旁,但最近动物园管理人员发现,动物创作的画作也兼具经济价值,许多动物爱好者对这些“原生态”作品趋之若鹜,动物园也因此开发出了取之不尽的新财源。导致动物作画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帕亚竟能画出一幅“大象图”,显然是大象艺术的一次“革命”。
4、课件展示“大象艺术家”作画的照片和自画像。为什么觉得大象艺术家“帕亚”了不起呢?为什么说是一次“革命”?(画得非常好!能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因此能被称为艺术家)。自画像的出现,是艺术家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
5、提问:大家平时有没有照镜子的习惯?照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我们的眼睛平时都是在关注别人,却往往会忽视自己,偶尔的照照镜子,或许会觉得自己很陌生。换一个角度面对自己,会有很多感触。通过镜子是对自己进行一种审视,这是对于自我的认识。
引导:我们这一课也有一面镜子,那就是美术家的自画像。美术家的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展现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透过美术家的自画像,往往能够较真实的把握美术家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甚至还能粗略的勾画出美术家的生活情状。板书: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二)讲授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P60,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浏览下新课内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有现代人懂得爱美么?当然不是。大家请欣赏古拉斯科岩画(前15000,法国),及古埃及壁画(前1400),可见我们远古的祖先们就已经具有作为画家的自我表现本能了。——拉斯科岩画上留下有‘艺术家’自己的‘手印’,表明此记录与自己有关,就像现代有人喜欢旅游时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类似,当然这样是不文明的;埃及壁画上画家用画面把自己的工作场景记录下来,以肯定自己的劳动价值及自己的存在意义„„这两种自我表现就相当于现代画家在自己作品上‘落款、署名’。历史的巨轮缓慢移动,到了近现代,我们的画家们往往是不甘寂寞的,美术家的自画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他们‘面对面’对话的机会。
第一节: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①力图‘回归正道’的丢勒(1471--1528,德国)与中世纪基督像;
‘自画像之父’,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师:请问三幅画面哪幅是画家? 生:都是。三幅画面人物相似。
师:解说相似原因,阐释画家画面定位。
个人定位:自比‘神的化身’,力图回归正道,坚持画家的尊严。②勇于‘标新立异’的金农(1687--1763,清)
师:同学们听说过扬州八怪吗?你觉得八怪之一的金农的自画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形象怪异。师:解析原因。
个人定位:不趋时流,不干名誉。
第二节:浓缩的人生
屏幕上展出伦勃朗的自画像,并简短介绍伦勃朗的背景。
大家请先看到他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时期自画像,透过画面可以试着来形容伦勃朗的一生
老师:风采青年——成功壮年《夜巡》——颓败老年
第三节: 场景中的自我
有这样一批画家,他们善于把自己表现在特定的场景中,用周围的人事物来衬托自己,以此来突显自己的存在。
① 贵族画家‘委拉斯贵兹’(17世纪、西班牙)
长期为西班牙皇室服务,一生富足,身心愉悦,曾为教皇作画。在他最有名的画作《宫娥》中,画家面对观众作画的形象:神情专注、表情愉悦,似乎在展示自己的成功,事实上成功的人往往敢于直面人生与社会。画家在场景绘画中突出表现空间,善于运用镜子,展现给人们视线外的其他。
师:请一位同学找一找《宫娥》现场有几人?(11人)请同学们记住这位画家的一大特点:善于利用镜子来丰富和拓宽画面空间层 次,以及处理复杂的人物场景关系,这是画家的独到之处。② 永远背对观众的维米尔(17世纪、荷兰)
师:这位画家是哪个国家的?
生:荷兰
师:大家请看看屏幕上‘维米尔’的两副场景画作品,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色调暗陈,男女各一名,男性背对观众,墙上有地图。
师:通过这个场景我们都了解到一些什么画家传递的信息呢?
1.地图——在当时的欧洲,印刷技术远远没有现今发达,当时拥有一副地图便是财富的象征。由此可知画家生活富足
2.背影——再看背对观众的画家,给观众感觉很神秘,仅望其项背。神秘的维米尔有没有悄悄的在你们耳边告诉你们为什么他要背对我们?没有?他刚刚悄悄的告诉我说:背对你们想让你们知道你们所看到的我远远不是最完整最真实的我,只是小部分的我,只是我让你们了解的我,‘美术家表现了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但仅仅是一部分,远远不是全部。’,如果你们真的想要认识全部的我,就
请关注我,走进我的艺术世界,那里有最真实的我„„他的背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待任何事物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 宋徽宗,赵佶——专业的书画家,业余的皇帝。
(三)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面?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四)课外拓展:据统计,世界美术史上留下自画像最多的三位画家分别是: A.16世纪 德国 丢勒; B.17世纪 荷兰 伦勃朗; C.19——20世纪 荷兰 凡高 1.凡高——几近崩溃的精神世界 让同学们自己说下对梵高的了解。
凡高 —— 最有名的画家;
最悲剧的画家;
生前最潦倒,死后最富贵的画家。
凡高的一生是戏剧化的一生,矛盾的一生。请大家看到幻灯片中他的诸多自画像,再看看中间的照片形象(21岁),简直不能联想到这是同一人。凡高一生短暂(37岁),死于自杀,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具有超乎常人的生活激情,而生活却一再让他痛苦、绝望。所以大家看到他的自画像都是色彩浓烈,对比强烈,笔触鲜明的;他的眼神是具有攻击性的,像动物的眼睛,是他精神状态 的真实反映——这才是真实的凡高,自画像里的凡高,热爱生活,却被生活所抛弃。
(五)活动交流:
完成“活动建议一”或者“活动建议二”,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总结经验,指导以后的教学活动。该环节在课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