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第一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保华镇保华小学 魏琴 指导教师:冯发兵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0页(主题图)、101页(例1)和102页(例2)。

二、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并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根据一定标准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初步向学生渗透比较、假设和代换等数学思想方法。

2、让学生都借助以往的生活经验,充分参与“掂一掂”活动,受到中国数学文化的熏陶。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法律知识,知道毒品的危害和感受法律的威严。

三、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四、教学难点

(一)如何保证学生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二)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1个2分硬币、2包500克的物品、1台盘秤、1台称体重的电子秤、10克的板蓝根冲剂5包、制作PPT课件。

(二)小组准备:1个2分硬币、10克的板蓝根冲剂5包(教师帮助)、1袋1千克的物品。

(三)课前5分钟准备:师生所有准备进课堂。

六、教学过程

(一)走进劳模、激趣导入(3—4分钟)

1、教师活动:(课件出示张秉贵卖糖图)他是北京百货大楼的一名平凡的卖糖员工张秉贵。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一样不平凡的本领“一抓准”(顾客要买多重的糖,他只需用手一抓,放在秤上一称就是多重)。许多外地顾客买糖就是为了欣赏他那令人称奇的本领。同学们想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吗?

2、学生活动:看图、质疑。思考他为什么能做到“一抓准”,汇报想法。并有学会“一抓准”的欲望。

3、教师活动:同学们想要解开“一抓准”的谜团,或者学会这项本领,必须先掌握两个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模范的“一抓准”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亲自体验、探究新知(9—10分钟)

1、认识质量单位(克)、感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相关联的法律威严。

(1)教师活动:a.课件出示“1个2分硬币图”,“1个2分硬币的约重1克”字样,解释一下“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b.课件出示天平图,告诉这个重量可以用天平称出来。

(2)学生小组活动:用手掂一掂大约1克重的2分硬币,闭上眼睛感受1克的“轻”。

(3)教师活动:引学生说出1克物品很轻,导出1克毒品对人的危害却很大,播放《1克毒品毁了一个家》音频资料。

(4)学生活动:聆听《1克毒品毁了一个家》音频(2011年6月15日下午,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嘉善宣判了一起典型的贩毒案。其中一名80后女被告人陈某,自己为了减肥走上吸毒道路,还因为让老公送了1克毒品,把老公送进监狱。陈某说:“那天,我就让老公帮忙带一下,没想到,他那样也是犯罪……我真的后悔死了!我们那个温馨的小家庭啊,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到曾经的美好……”)并说出陈某家不能再回到曾经的美好。(5)教师活动:同学们知道吗?课件出示: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比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10克以上不满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满10克或少量毒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6)学生活动:在1包10克板蓝根冲剂的包装袋上找出其质量规格,感受1包(10克)的板蓝根冲剂的质量和5包10克(50克)的板蓝根冲剂质量。

(7)教师活动:(小结)同学们刚才也感受到了10克板蓝根冲剂和50克板蓝根冲剂都很轻,如果把板蓝根换成毒品,那可了不得啦,法律一定会找咱们算账,幸亏不是毒品啊(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体验1克、10克和50克的普通实物给肌肉的感觉表象很轻,知道如果换成毒品,其危害却很重。在建立“克”这一质量观念的实践体验过程中实施法制教育,还向学生渗透了比较、假设、代换等数学思想方法。

2、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懂得要学会根据物品质量选取适合的秤来称(7—8分钟)

(1)教师活动:同学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重一些的质量呢?这两包食盐分别重500克,同学们能列式算一算两包食盐一共重多少克吗?

(2)学生活动:口头列式,汇报。

(3)教师活动:板书1:500克+500克=1000克;导出1000克在国际上通用“千克(kg)”来表示,板书2: 1000克=1千克。

(4)学生活动:掂一掂,体验1千克(2包食盐)的质量。(5)教师活动:出示盘秤,指导认识盘秤,强调盘秤上的kg说明盘秤是用“千克”作单位(注意强调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克)。吩咐其中1个小组派2名成员到台上来演示用盘秤称出2包食盐的质量。

(6)学生活动:2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余学生仔细观察盘秤指针,读出盘秤显示的质量,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

(8)教师活动:课件出示电子秤、弹簧秤、台秤、磅秤图片,实物出示称体重的电子秤,让学生认识这些秤,知道要根据物体重量选择适合的秤来称。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经历算一算、掂一掂、称一称的实践过程中建立“千克”这一质量观念,并初步学会认识盘秤,了解各种秤。

(三)丰富事业、归纳总结(3—4分钟)大家听说过“半斤八两”吗? 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讲述:

有这样一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重量标准的是丞相李斯,他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为了方便,直到1959年,才在全国推广使用1斤等于10两,更好地实现与国际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之间的相互换算。

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常用语作为切入点,拓展延伸其有趣的由来,丰富学生知识,增添数学课堂的文化韵味。

(四)巩固练习、验证所学(13—14分钟)

1、估一估(7—8分钟)。

(1)各小组选一个书包让每个成员都掂一掂,小组内商量后确定其质量,小组长记录下估的结果(教师注意指导可以用“几千克零几百克” 记录)。完成了的小组用坐姿告诉老师。最先估计出结果的一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上台汇报估的结果并用盘秤验证。全班交流估的情况。

(2)指名1个学生上台,让学生猜一猜其体重。(学生先猜,教师用电子体重秤称出比他轻和比他重的学生各1个后,让学生再次猜,然后验证。注意提醒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结合平时经验科学地推测)

2、判断题(1——2分钟)。(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2)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3)拥有1克毒品无所谓。()注意强调:《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分钟)。(1)1个鸡蛋重约 50()。(2)妈妈的体重约 50()。

4、集体交流张秉贵 “一抓准”本领的奥妙。回到家后可以用一些物品来练习此项本领(2——3分钟)。

设计意图:练习内容紧扣本节所学要点,每一个练习都可以作为下一课时的复习导入内容,也可以放到课余时间完成。给师生都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七、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g)(kg)

500克+500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八、设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本节课的设计也一样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追求的设计特色元素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简化和放宽了教学准备。本节课用到的教学器材,大多来自学校的仪器室、食堂、医务室和学生家里,教师只借了一台盘秤。教学器材还可以根据现有教学资源灵活调整。这样的设计几乎不用花钱,大大降低了本节课的投入成本。

第二,法制教育的渗透合理到位。本节课从法律的细节入手,并让其为教学重点服务,又不让其喧宾夺主,我认为这种把握度还行。本节课在渗透法制教育时,由案例导入法制,我认为至少做到了“一箭四雕”。第一雕是让学生充分体验1克、10克和50克事物的物理质量;第二雕是使学生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第三雕是让学生心灵受到法律威严的震撼;第四雕是培养学生比较、假设、代换等数学思想方法。这种“四雕”的有效整合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真谛。

第三,体现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在“拓展延伸”部分设计的内容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半斤八两”文化。我认为这种选择思考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还让我们的数学课散发出淡淡的文化味。

第二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大厂县祁各庄学区双臼小学 刘春节

课题: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等,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培养同学的估测意识 教学具:课件、硬币等各种称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比赛的结果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新龟兔赛跑兔子要驮着4千克的米跑乌龟驮着400克的米到底谁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就会知道谜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师: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你看到了什么就一起说出来!(同学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

(二)仔细观察,你们在这些商品包装上发现了什么?(同学考虑)(商品上标有它的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三)感知1克的质量

(1)设疑: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

(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2)动手掂掂:说说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回答(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约有1克重。

(四)、感受感知1千克的质量

找一找:现在谁还能从中挑出重1千克的物品呢?(举起来)1.例:盐。

(1)说一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盐重1千克?(外包装上标有质量1千克)(2)掂一掂:体会它的质量。

(3)比一比:一手放2分硬币,一手放一袋盐,感觉有什么不同?(1千克比1克重得多)

在这些商品中还有重1千克的物品吗?

2、认识1千克=1 000克。

例:同学查找,两袋糖掂出1千克。1)你为什么要挑两袋糖呢?(外包装上标有质量500克)

说出理由,并把两袋糖和一袋盐一起掂掂,实际感觉一下。板书:一袋盐1千克,两袋糖各500克。

(2)现在我们可以在一袋盐和两袋糖之间加上一个什么符号呢?(等号)(3)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单位不同)读的时候要怎样区分呢?(指名读和互读相结合)

(4)现在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了吗?(1千克里有1 000个1克)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找一找还有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学生自由找

(五)教学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1.你见过哪些秤?(同学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回答)2.你会用这些秤吗?

师:刚才同学们用手掂的方法估量出苹果约重1千克,现在谁会用秤准确地称(同学回答后上讲台前实际操作,并报出所称物品的质量)3.实践发现:一袋苹果的质量比1千克多一点。

(引导得出:要想准确地知道物品有多重,还要用秤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独自完成后交流

2、游戏:看谁估得准:先听小组提问题,再合作掂一掂,每组只有三次机会,看谁估量得最准确。如:掂一掂一本字典有多重?(100克)轻了!再掂一掂。(300克)重了一点,最后一次机会!(…)

3、你知道吗?课件展示有关克和千克有趣的数学知识。学生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

同学们我们学完克和千克了你现在可以知道乌龟和兔子谁取得了比赛的胜利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第三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一估。课前准备:

1、一个弹簧秤、一个天平、一些硬币、一些橡皮筋、食盐、一些圆珠笔芯、学具小棒、练习本等

2、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进一步建立“轻”“重”的观念

1、背一背

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分别背另外两名同学,观察:从这一游戏当中,你看出了什么?(一轻一重)

2、掂一掂

请同学们一手举起一本书,一手举起一支笔,有什么感觉?(书重本轻)

二、建立“克”的观念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称物品质量的工具——秤

有磅秤(这里是秤最重的物品)、台秤、电子称、盘秤(秤比较重的物品)弹簧秤、天平(秤较轻的物品)

1、建立1克的观念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2分硬币,掂掂有什么感觉?(轻)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天平及它的使用方法,并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2分硬币很轻很轻。再轻也有质量,使用的单位是“克”。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使用它时:先调节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对准0刻度线。左边的盘子里放要称的物品(放上1枚2分硬币),天平往一边倾斜,说明这枚硬币的重量,重多少呢?比较轻的物体,移动游码,使左右两边平衡,晃动的指针对准0,读出游码上的刻度,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晃动的指针对准0,把砝码的质量加起来就是物体的质量。2)、称一称,我们的2分硬币大约重1克。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硬币都是重约1克,比如1角、5角或1元的硬币,它们的重量都超过了1克。

3、找一找、说一说

在老师的物品箱中学生找一找,猜一猜1克重的物品。

1克:同学们在学具中找一找大约1克重的物品。(回形针、橡皮筋)5克:5支圆珠笔芯

10克:10支圆珠笔芯,找一找。说一说(直接让学生拿出100克和500克,比较掂)

100克和500克比较,说出这两个重量之间的物品,大约有多少克?

三、引入“千克”

1、掂一掂。

我们知道1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1000克),1000克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2袋盐有多重。1000克=1千克 “千克”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它也是用来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一般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来表示。

2、比一比

用手掂1千克和1克,感受1千克比1克重得多。过渡:称量1千克的物品常常用到弹簧秤。

3、称一称

1)、认识弹簧秤。

弹簧秤。它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用的。由于用途不一样,它们秤面上的单位也不一样,请小朋友们先来观察老师的弹簧秤秤面,秤面上有什么?它是用什么来做单位的?看明白了吗?

2)、称一称:演示称1千克盐。

4、猜一猜

千克的练习本有几个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的身体当称来称一称1千克练习本大约有几个?

方法:一只手拿着2袋盐,一只手拿着练习本,估一估,猜一猜、数一数大约有几个?然后到公证处称一称你猜的对不对?(选两名公证员和四名监督员)

5、动手实践:

1)、学生称一称1 千克练习本有几个(学生活动)

2)、我们知道1千克的盐都是2袋,为什么1千克的练习本每组称得的个数会不一样呢?(不能光看个数,还要看每一个的质量)

6、感受比1千克重的物体。

(说说周围那些物品比1千克重)西瓜、南瓜、小兔子、菠萝、冬瓜、鸡鸭鹅

四、克和千克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可大了,今天我们通过估一估、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认识了他们,他们也给我们送来了生活中的克与千克,他把这些知识分成了八组,一个小组一张题卡,只要你答对他的问题,你们就会有意外的收获。(答对题奖励一个拓展知识或者一个思考题)1.连线.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2.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1 个鸡蛋重约 50()。(2)妈妈的体重约 50()。

3、在○里填上“> ”“ < ”“ =” 1500克○800克 3千克○2千克 2千克○2000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5、聪聪给外婆的一封信 外婆: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五、作业。

1、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物品名称

六、板书设计: 估计的质量

称出的质量

克和千克 1000克=1千克

1000g=1kg

第四篇:克和千克 教学设计(范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00--103页例

1、例2和“做一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用天平和秤称物体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知道它们的关系。

2、了解使用天平和秤的方法。

3、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

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听说咱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啊? 学生回答。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次比赛,怎么样?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

(学生活动)

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小王”,不选“小李”? 生:因为“小王”很轻,“小李”很重。

师:小王多重?小李呢?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师:“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克和千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克。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你在哪里见过克和千克呢? 生:超市里很多商品的质量都是用克或千克作单位的。

师: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做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自主学习(1)教学例1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出示课件:101页例1 ①认识、感知1克

1克有多重呢?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②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

将硬币发给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③展示交流

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

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找一找,掂一掂,你找到了什么?(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 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3)教学例2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①理解“净含量” 出示课件:课本102页例2 明白“净含量”是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②认识、感知1千克 1千克有多重呢? 1袋盐的质量是500克。

2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③克和千克的关系 1千克=1000克

④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秤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会认读秤: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秤的物品有多重。⑤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03页做一做

第1题,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找一找,并掂一掂。第2题,分组活动先估一估,再称一称。(2)课本第103页你知道吗?

生活中的秤,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秤?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相互说一说。

(3)练习二十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第4题。回家调查,填在书上。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1千克=1000克。

第五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一估。课前准备: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学生带两袋食盐,2、一台盘称、一个天平、一些1角硬币

3、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进一步建立“轻”“重”的观念

1、背一背

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分别背另外两名同学,观察:从这一游戏当中,你看出了什么?(一轻一重)

2、想一想

飞行员和小蚂蚁同时从飞机上飞下来,飞行员安然无恙,小蚂蚁为什么死了?(小蚂蚁很轻)

3、掂一掂 请同学们一手举起一本书,一手举起一支笔,有什么感觉?(书重本轻)

二、建立“克”的观念

1、建立1克的观念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1个1角的硬币,掂掂有什么感觉?(轻)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天平及它的使用方法,并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1个1角的硬币很轻很轻。再轻也有质量,使用的单位是“克”。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使用它时:先调节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对准0刻度线。左边的盘子里放要称的物品(放上一枚一角硬币),天平往一边倾斜,说明这枚硬币的重量,重多少呢?比较轻的物体,移动游码,使左右两边平衡,晃动的指针对准0,读出游码上的刻度,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晃动的指针对准0,把砝码的质量加起来就是物体的质量。2)、称一称,我们的1角硬币大约重1克。不过,并不是所有的1角硬币都是重约1克,比如(),它们的重量都超过了1克。

3、找一找、说一说

1克:同学们在学具中找一找大约1克重的物品。5克:五枚硬币

10克:10枚硬币,找一找。说一说

(直接让学生拿出100克和500克,比较掂)

100克和500克比较,说出这两个重量之间的物品,大约有多少克?

三、引入“千克”

1、掂一掂。

我们知道1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1000克),1000克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2袋盐有多重。1000克=1千克

“千克”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它也是用来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一般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来表示。

2、比一比

用手掂1千克和1克,感受1千克比1克重得多。过渡:称量1千克的物品常常用到盘秤。

3、称一称 1)、认识盘秤。

盘秤。它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用的。由于用途不一样,它们秤面上的刻度也不一样,请小朋友们先来观察老师的盘秤秤面,秤面上有什么?再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内的盘秤,它是用什么来做单位的?看明白了吗? 2)、称一称:演示称1千克盐。

4、猜一猜

千克苹果、梨、西红柿各有几个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的身体当称来称一称1千克苹果、梨、西红柿大约有几个? 方法:一只手拿着2袋盐,一只手拿着苹果、梨或者西红柿,估一估,猜一猜、数一数大约有几个?然后到公证处称一称你猜的对不对?(选两名公证员和四名监督员)

5、动手实践:

1)、学生称一称1 千克苹果、梨、西红柿有几个(学生活动)

2)、我们知道1千克的盐都是2袋,为什么1千克的苹果、梨、西红柿每组称得的个数会不一样呢?(不能光看个数,还要看每一个的质量)

6、感受比1千克重的物体。

(说说周围那些物品比1千克重)西瓜、南瓜、小兔子、菠萝、冬瓜、鸡鸭鹅

四、克和千克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可大了,今天我们通过估一估、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认识了他们,他们也给我们送来了生活中的克与千克,他把这些知识分成了八组,一个小组一张题卡,只要你答对他的问题,你们就会有意外的收获。(答对题奖励一个拓展知识或者一个思考题)1.连线.3 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2.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1 个鸡蛋重约 50()。(2)妈妈的体重约 50()。

3、在○里填上“> ”“ < ”“ =” 2千克○2000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5、写出体重

6、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7、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 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五、作业。

1、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物品名称

估计的质量

称出的质量

六、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000克=1千克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85—88页,克和千克的认识。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㈡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㈢情感教育点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有奖竞猜的物品、一个1角硬币

(学生用)六人一组:10个1角硬币、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盐、苹果、饼干、石头、米、花生米、果冻等…… 重 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 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好吗? 生:好!

师:我们去看一看。

1、观看课件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

噢,原来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

主要包括秤面、刻度、指针、秤盘)(课件演示盘秤的用法)

5、想一想,称一称,了解克和千克的进率。

(1)出示一袋盐,问:它有多重?(500克)那两袋呢?(1000克)板书:1000克。(2)1000克还可以怎样表示?让学生称一称(淘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让一名学生当主持,轮流出示几种物品(一包面条、一瓶牛奶、一个鸡蛋、三条香肠)让其他学生掂一掂、猜一猜,猜得接近的都有奖,并即场用秤检验一下。B小动物运货物。

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鸟、小兔、小熊三种动物去挑选适合自己的东西(一小袋米、一个红萝卜、一个较大的南瓜)去搬运,并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搬这样东西。

五、回顾总结

师:回想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生: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 生:我知道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师: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大!真了不起,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下面自己评一评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给自己画一画,然后给同桌说一说。评评我自己

我好棒呀!这不错!加油呀!

六:课间效果: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七、布置作业

1、书上P88第3题

2、找出家里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淘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1千克=1000克

1千克又叫1公斤。

克:g 千克:kg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内容。

陈述性知识:

1.千克和克是质量单位,分别用kg和g表示。

2.秤面上1kg就是1千克,几kg就是几千克。

程序性知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通过掂、估与称,感受1千克和1克有多重。

3.会用秤称出1千克的物体。

4.用不同质量单位来表示相同重量的物品,理解1000克=1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健康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糖、果冻、矿泉水和糖果,弹簧秤、数学书、2分硬币,1克砝码,塑料袋一个。

教学意图:

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识。本节课针对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现有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最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在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了五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充分去发现和体验。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要衡量物品的轻重,首先就要确立衡量的标准。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要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必须使用质量单位,通过验证物品有多重,激起学生学习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的需要。由此导入新课“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让学生体验1千克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而用一系列活动体会1千克,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

先让学生学用弹簧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还让学生拎一拎几千克的物品,轮流谈感受。最后让两个学生称体重,其他学生估自己体重。以此化抽象为具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克相对千克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小鸟重几千克?引起学生质疑:称不出来,需要更小的质量单位,从而导入“克”。

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在称两包盐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同样两包盐可以用不同单位表示,从而推出1000克=1千克。

活动五:对比辨析。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了三个问题:1.填单位。2.找朋友。3.估一估,称一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的感知、体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升华。

教学设计: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试一试,导出课题。

(1)物品究竟有多重?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

(2)出示课题:千克和克。(板书: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试一试,学用弹簧秤。

3.称一称,用弹簧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4.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4)掂一掂2千克的物品。(小组合作。)

(5)掂一掂4千克重的物品。(小组合作。)

5.估一估,巩固应用。

(1)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自己的体重并验证。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议一议。小鸟重多少?;——导入“克”。(板书:克,g)

2.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同时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3.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4.估一估,认一认,积累更多经验。

(1)估一包盐有多少克?

(2)介绍“净含量”表示的意思。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活动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

2.找朋友。

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3.填一填。

书包桌上物品()体重你喜欢的东西

()

估一估

称一称

活动六:谈谈收获,课外延伸。

下载《克和千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克和千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东县玉岗镇第二中学 刘立臣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

    千克和克 教学设计范文

    千克和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推算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例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①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

    克和千克 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数学 第四册 第六单元 85-87页《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的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页、88、89页练习十八14题 二、设计思想: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