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1,孩子们,看: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放了好多物品,咱们一起来看一下,都有什么? 举右手,伸出食指:(指桌上的物品)
2.看!每个桌上都有一个话筒,咱们平时上课不用,知道今天为什么要用吗? 生;(会场大,否则后面的老师就听不到)。
孩子们,老师想今天能坐到这里来上课的肯定都是最聪明最棒的,老师要 测试一下啊:看谁的脑子灵,动作快,和老师最有默契!一会老师不说话,看老师的动作,你来猜是什么意思? 师:坐好
睁大眼睛!
仔细听!你真棒!
师:我们太有默契了。你们太棒了!
师: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 今天就随老师一起去逛逛吧!多媒体:播视频短片
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生:克和千克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准备好了吗,孩子们,准备好了,我们一起来上课吧!好,班长在哪里? 班长:起立!一,上课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克 1.掂熟悉物品质量
师:孩子们,今天每人都带来了一包你最喜欢吃的小食品,是吗?
好,把它拿起来,放到手中,掂一掂。
那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有多重?拿在手中有什么感觉。?
生:我带来的是„„,-----的感觉,师:那你知道你的这包小食品有多重啊? 生;---克
师:很多食品的包装袋上都有这样的标识,孩子们,你们看到了吗?
哦!在你的手中----克有-----的感觉。师:谁还想接着介绍一下?
生:我带来的是„„,-----的感觉,师: 师:你的这包小食品有多重? 生;---克
师:哦!在你的手中----克有-----的感觉。
师:再一次拿起喜欢吃的小食品,是不是又都找到了那种熟悉的感觉。就算让你闭上眼睛,把它往你手中一放,你用手一掂,你就马上能猜到是什么? 师:好,现在把物品放回桌洞里。看!这是什么?
2. 估
生;
师:一枚 2分硬币,大家见过吗?现在的确不怎么流通了。看:桌上的白色的小盘子。里面有,每人取出一枚,放在手中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重? 师:你估计2分硬币有多重? 生:大约——
师:那如果要想知道这枚2分硬币有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使用什么工具呢? 生:秤 师:那生活中你都见过那些秤呢? 生:电子秤,盘秤,弹簧秤。。
师: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秤。(多媒体:秤)
这是磅秤,用来秤比较重的物品
这是天平,用来秤比较轻的、小的物品。
这是盘秤,咱们在秤东西的时候可以把物品放到盘子上,然后看下面的刻度,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当然,也有一些盘秤用克作单位,那指着几就是几克)
这是电子秤,咱们看显示屏上的数字就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了。
这是台秤。
这是弹簧秤,家里使用比较方便。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秤!
师:那秤这枚2分硬币有多重?你们认为应该选择什么秤呢? 生:天平。
师:看!这就是一架天平。看不清的可以看大屏幕:(多媒体:天平图)
它有2个托盘,为了称重方便,通常把要称的物品放左盘,右盘放砝码。天平正中央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正中间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个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称的砝码一样重。如果天平不平衡,物品还是有些重的时候,我们除了调整砝码,还可以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个时候,物品的质量就是砝码的克数加游码所指的刻度数。
师:瞧!这就是一盒砝码,最轻的只有1克,最重的的有200克,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生:克
师;克还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
板书:克:g 3.称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就来称称看,这枚2分硬币到底有多重?
师:看:现在天平怎么样?(左右两端平衡了)把这枚2分硬币放入(左盘)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左边沉下去了)我们在右盘先放入一个1克重的砝码,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变化?
师:那就说明了什么?(这枚2分的硬币和1克的砝码一样重)你认为这枚2分硬币有多重?(1克)大家同意吗?(同意)
师:和刚才几位同学们估计的还有点差距(或很接近)不过,没有关系,已经还很不错了。
4.掂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枚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请大家一起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师:好,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请你来说。生:非常非常轻(很轻,就跟没有一样)
师:老师和你有同样的感觉,孩子们,你们都感觉这枚2分硬币怎么样? 生:非常轻
师:非常轻,记住这种感觉了吗?(记住了)5.找
师: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找一找,白色小盘子里边还有那些物品也约重1克。好,开始找。
师:找到了吗?孩子们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师什么?请你说 生:我找到的是„„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你怎么就知道它重1克呢? 生:是用手自己感觉出来的。
师:看来,你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师:你找到的是什么? 生:我找到的是„„
师:你怎么找到的?我刚才看到你这样找的是吗?那你再做一下这个动作给大家看一下,请把手举高一点,再举高一点,请同学们看:他的这双小手像不像天平的2个托盘啊!
生:像
师:尹老师要谢谢你,你的想法启发了我,原来还可以像你一样,用1枚2分的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对比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这个方法非常好,谢谢你,请坐。
师:还有那些小朋友找到的是不同的,请你说。生:我找的的是„„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的2个图钉,还有2枚回形针„„,课前老师都称过了,它们的确都约重1克,看来,孩子们把这1克的感觉都牢牢记在心里了。师:刚才我们已经掂过1克,几十克,几百克重的物品,相信同学们对它们都有了一个深刻的感受,那接下来我们再来掂一掂桌上这包黑色方便袋里的神秘物品又有多重?每组的桌上都有这样的一包,不许打开偷看啊!(2)认识千克 1.估一估
师:好,现在小组同学先有秩序的轮流掂一掂,估一估:这包物品有多重?在小组内说出你估计的结果。看哪个同学估计的最接近。师:好,你估计这包物品有多重? 生:(4位学生估计)
师:那要想知道这包物品到底有多重,可以使用什么工具? 生:秤
师:那现在使用什么秤比较合适? 生:盘秤 2.称一称
师:咱们这里为每组准备好了盘秤,咱们用盘秤来秤好吗? 仔细观察: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生:千克
师:千克还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板书:千克:kg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这包物品轻轻地放到托盘里,大家一起看:这包物品有多重?
生:1千克 板书:1千克
师:刚才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你可真棒!有没有估计1千克的?哦你太棒了!
3.掂一掂
师:好,请小组长拿下来,再组织 同学有秩序的轮流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好,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师:同学们,你们掂过1千克的物品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觉得更重了,比1克的东西重多了。
师:你们也有这样的感受吗?和1克比起来,1千克的确比较重。同学们,你们把这1千克的感觉记住了吗?(记住了)
4.找一找
师:请带着这种感觉到绿色小篮子找一找,桌上那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好,小组同学想办法一起找。好,开始找。找到了就把它高高的举起来。
师:找到了吗?举起来看一看,想不想知道你们找到的到底是不是1千克啊?好,把它放到盘秤上称一称,是1千克吗?你们可真棒,发挥了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一起想办法,还对比着掂一掂,就找到了。表扬第几小组。
5.克千克的联系
师:孩子们,记得刚才我们称的这包物品有多重?(1千克)想不想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啊?究竟什么东西重1千克? 生:想!
师:那就打开看看吧。是什么东西啊? 生:2袋食盐
师:一袋食盐多少克?那2袋食盐多少克? 生:1000克 板书:1000克
师:同样的2袋食盐,它既重1千克,又重1000克,你认为1千克和1000克之间又怎样的关系?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等于号)
板书:1千克=1000克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先听老师来读一遍: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千克=1000克,那2千克=------克
8000克=--------千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那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又应该选择千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示,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物品进行比较,就能选择合适的单位了。看来,我们都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了。2.多媒体:张秉贵
看!他是谁?他是全国劳模张秉贵,他是北京百货大楼的一名售货员,大家都叫他“一抓准”,无论顾客要多重的糖,他用手就能够抓出来,他的手就像一台秤,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拥有这样的本领,(想)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大家听清要求:今天啊我们不抓糖果,我们整天以书为伴,今天就来拿书好了,不要急着去拿,听清要求,我还没有说开始(做好)看!桌上有一摞我们平时喜欢看的书,小组同学一会一起来掂一掂,估一估,商议看几本约重1千克,我们就看,哪个小组取出的最接近1千克
但是,有一个要求,在取得过程中不用秤,能做到吗?
小组同学想办法,看我们可以借助桌上的什么物品做为1千克的标准,对比着掂一掂。
师:好,开始。
(师巡视指导:你们桌上什么重1千克,对比着掂一掂,差不多是吗?真会动脑筋!)
师:孩子们,取好了吗?来放到称上称一称,比比哪个小组取出的最接近1千克?
师:----你们都正好取出了1千克,好,请你说一下你们的成功经验 生:是用-----和书对比着
师:老师好像又想象到了一架天平,原来他们小组是用----作为1千克的标准,这样对比着掂一掂,就找到了和它差不多重的书。
真棒!特发发给你们金秤砣奖。师:看:这是1小块铁,这是一大袋棉花,你们猜他们谁轻谁重?
还是一样重啊!生:„„
师:看来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我们来称一下看看,怎么样?都是1千克,同样重。
师:孩子们,那谁来说一下我们在估计物品轻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不要把小的物品看的很轻,也不要把大的物品看的很重。也不要认为棉花就轻,铁就重。师:在估计物品轻重的时候,不能只看他的大小,还得用手掂一掂,感受感受,同学们,千万不要被表面的现象给迷惑了,还得用事实来说话。
拓展延伸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出色,小精灵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则有趣的小资料
学生阅读:(课件)
一头大象大约有5000千克那么重,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相当于30头大象那么重。
师:像这样的动物太重了,用千克来做单位都显得小了,它们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了,至于是什么,我们以后在三年级上册会学到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克和千克)
还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其实克和千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营养师就建议同学们:
多媒体:每天至少要喝200克的牛奶,吃250克的蔬菜,每人每天吃的食盐不能超过9克。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做到,老师衷心的希望咱们班的孩子都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今天跟咱们班的孩子一起上课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孩子们,你们高兴吗?老师希望你们每天都学得高高兴兴,开开心心的。好,孩子们,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二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大厂县祁各庄学区双臼小学 刘春节
课题: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等,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培养同学的估测意识 教学具:课件、硬币等各种称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比赛的结果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新龟兔赛跑兔子要驮着4千克的米跑乌龟驮着400克的米到底谁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就会知道谜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师: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你看到了什么就一起说出来!(同学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
(二)仔细观察,你们在这些商品包装上发现了什么?(同学考虑)(商品上标有它的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三)感知1克的质量
(1)设疑: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
(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2)动手掂掂:说说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回答(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约有1克重。
(四)、感受感知1千克的质量
找一找:现在谁还能从中挑出重1千克的物品呢?(举起来)1.例:盐。
(1)说一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盐重1千克?(外包装上标有质量1千克)(2)掂一掂:体会它的质量。
(3)比一比:一手放2分硬币,一手放一袋盐,感觉有什么不同?(1千克比1克重得多)
在这些商品中还有重1千克的物品吗?
2、认识1千克=1 000克。
例:同学查找,两袋糖掂出1千克。1)你为什么要挑两袋糖呢?(外包装上标有质量500克)
说出理由,并把两袋糖和一袋盐一起掂掂,实际感觉一下。板书:一袋盐1千克,两袋糖各500克。
(2)现在我们可以在一袋盐和两袋糖之间加上一个什么符号呢?(等号)(3)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单位不同)读的时候要怎样区分呢?(指名读和互读相结合)
(4)现在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了吗?(1千克里有1 000个1克)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找一找还有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学生自由找
(五)教学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1.你见过哪些秤?(同学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回答)2.你会用这些秤吗?
师:刚才同学们用手掂的方法估量出苹果约重1千克,现在谁会用秤准确地称(同学回答后上讲台前实际操作,并报出所称物品的质量)3.实践发现:一袋苹果的质量比1千克多一点。
(引导得出:要想准确地知道物品有多重,还要用秤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独自完成后交流
2、游戏:看谁估得准:先听小组提问题,再合作掂一掂,每组只有三次机会,看谁估量得最准确。如:掂一掂一本字典有多重?(100克)轻了!再掂一掂。(300克)重了一点,最后一次机会!(…)
3、你知道吗?课件展示有关克和千克有趣的数学知识。学生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
同学们我们学完克和千克了你现在可以知道乌龟和兔子谁取得了比赛的胜利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第三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一估。课前准备:
1、一个弹簧秤、一个天平、一些硬币、一些橡皮筋、食盐、一些圆珠笔芯、学具小棒、练习本等
2、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进一步建立“轻”“重”的观念
1、背一背
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分别背另外两名同学,观察:从这一游戏当中,你看出了什么?(一轻一重)
2、掂一掂
请同学们一手举起一本书,一手举起一支笔,有什么感觉?(书重本轻)
二、建立“克”的观念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称物品质量的工具——秤
有磅秤(这里是秤最重的物品)、台秤、电子称、盘秤(秤比较重的物品)弹簧秤、天平(秤较轻的物品)
1、建立1克的观念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2分硬币,掂掂有什么感觉?(轻)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天平及它的使用方法,并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2分硬币很轻很轻。再轻也有质量,使用的单位是“克”。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使用它时:先调节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对准0刻度线。左边的盘子里放要称的物品(放上1枚2分硬币),天平往一边倾斜,说明这枚硬币的重量,重多少呢?比较轻的物体,移动游码,使左右两边平衡,晃动的指针对准0,读出游码上的刻度,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晃动的指针对准0,把砝码的质量加起来就是物体的质量。2)、称一称,我们的2分硬币大约重1克。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硬币都是重约1克,比如1角、5角或1元的硬币,它们的重量都超过了1克。
3、找一找、说一说
在老师的物品箱中学生找一找,猜一猜1克重的物品。
1克:同学们在学具中找一找大约1克重的物品。(回形针、橡皮筋)5克:5支圆珠笔芯
10克:10支圆珠笔芯,找一找。说一说(直接让学生拿出100克和500克,比较掂)
100克和500克比较,说出这两个重量之间的物品,大约有多少克?
三、引入“千克”
1、掂一掂。
我们知道1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1000克),1000克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2袋盐有多重。1000克=1千克 “千克”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它也是用来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一般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来表示。
2、比一比
用手掂1千克和1克,感受1千克比1克重得多。过渡:称量1千克的物品常常用到弹簧秤。
3、称一称
1)、认识弹簧秤。
弹簧秤。它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用的。由于用途不一样,它们秤面上的单位也不一样,请小朋友们先来观察老师的弹簧秤秤面,秤面上有什么?它是用什么来做单位的?看明白了吗?
2)、称一称:演示称1千克盐。
4、猜一猜
千克的练习本有几个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的身体当称来称一称1千克练习本大约有几个?
方法:一只手拿着2袋盐,一只手拿着练习本,估一估,猜一猜、数一数大约有几个?然后到公证处称一称你猜的对不对?(选两名公证员和四名监督员)
5、动手实践:
1)、学生称一称1 千克练习本有几个(学生活动)
2)、我们知道1千克的盐都是2袋,为什么1千克的练习本每组称得的个数会不一样呢?(不能光看个数,还要看每一个的质量)
6、感受比1千克重的物体。
(说说周围那些物品比1千克重)西瓜、南瓜、小兔子、菠萝、冬瓜、鸡鸭鹅
四、克和千克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可大了,今天我们通过估一估、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认识了他们,他们也给我们送来了生活中的克与千克,他把这些知识分成了八组,一个小组一张题卡,只要你答对他的问题,你们就会有意外的收获。(答对题奖励一个拓展知识或者一个思考题)1.连线.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2.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1 个鸡蛋重约 50()。(2)妈妈的体重约 50()。
3、在○里填上“> ”“ < ”“ =” 1500克○800克 3千克○2千克 2千克○2000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5、聪聪给外婆的一封信 外婆: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五、作业。
1、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物品名称
六、板书设计: 估计的质量
称出的质量
克和千克 1000克=1千克
1000g=1kg
第四篇:克和千克 教学设计(范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00--103页例
1、例2和“做一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用天平和秤称物体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知道它们的关系。
2、了解使用天平和秤的方法。
3、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
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听说咱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啊? 学生回答。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次比赛,怎么样?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
(学生活动)
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小王”,不选“小李”? 生:因为“小王”很轻,“小李”很重。
师:小王多重?小李呢?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师:“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克和千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克。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你在哪里见过克和千克呢? 生:超市里很多商品的质量都是用克或千克作单位的。
师: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做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自主学习(1)教学例1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出示课件:101页例1 ①认识、感知1克
1克有多重呢?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②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
将硬币发给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③展示交流
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
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找一找,掂一掂,你找到了什么?(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 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3)教学例2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①理解“净含量” 出示课件:课本102页例2 明白“净含量”是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②认识、感知1千克 1千克有多重呢? 1袋盐的质量是500克。
2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③克和千克的关系 1千克=1000克
④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秤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会认读秤: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秤的物品有多重。⑤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03页做一做
第1题,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找一找,并掂一掂。第2题,分组活动先估一估,再称一称。(2)课本第103页你知道吗?
生活中的秤,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秤?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相互说一说。
(3)练习二十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第4题。回家调查,填在书上。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1千克=1000克。
第五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一估。课前准备: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学生带两袋食盐,2、一台盘称、一个天平、一些1角硬币
3、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进一步建立“轻”“重”的观念
1、背一背
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分别背另外两名同学,观察:从这一游戏当中,你看出了什么?(一轻一重)
2、想一想
飞行员和小蚂蚁同时从飞机上飞下来,飞行员安然无恙,小蚂蚁为什么死了?(小蚂蚁很轻)
3、掂一掂 请同学们一手举起一本书,一手举起一支笔,有什么感觉?(书重本轻)
二、建立“克”的观念
1、建立1克的观念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1个1角的硬币,掂掂有什么感觉?(轻)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天平及它的使用方法,并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1个1角的硬币很轻很轻。再轻也有质量,使用的单位是“克”。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使用它时:先调节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对准0刻度线。左边的盘子里放要称的物品(放上一枚一角硬币),天平往一边倾斜,说明这枚硬币的重量,重多少呢?比较轻的物体,移动游码,使左右两边平衡,晃动的指针对准0,读出游码上的刻度,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晃动的指针对准0,把砝码的质量加起来就是物体的质量。2)、称一称,我们的1角硬币大约重1克。不过,并不是所有的1角硬币都是重约1克,比如(),它们的重量都超过了1克。
3、找一找、说一说
1克:同学们在学具中找一找大约1克重的物品。5克:五枚硬币
10克:10枚硬币,找一找。说一说
(直接让学生拿出100克和500克,比较掂)
100克和500克比较,说出这两个重量之间的物品,大约有多少克?
三、引入“千克”
1、掂一掂。
我们知道1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1000克),1000克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2袋盐有多重。1000克=1千克
“千克”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它也是用来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一般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来表示。
2、比一比
用手掂1千克和1克,感受1千克比1克重得多。过渡:称量1千克的物品常常用到盘秤。
3、称一称 1)、认识盘秤。
盘秤。它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用的。由于用途不一样,它们秤面上的刻度也不一样,请小朋友们先来观察老师的盘秤秤面,秤面上有什么?再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内的盘秤,它是用什么来做单位的?看明白了吗? 2)、称一称:演示称1千克盐。
4、猜一猜
千克苹果、梨、西红柿各有几个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的身体当称来称一称1千克苹果、梨、西红柿大约有几个? 方法:一只手拿着2袋盐,一只手拿着苹果、梨或者西红柿,估一估,猜一猜、数一数大约有几个?然后到公证处称一称你猜的对不对?(选两名公证员和四名监督员)
5、动手实践:
1)、学生称一称1 千克苹果、梨、西红柿有几个(学生活动)
2)、我们知道1千克的盐都是2袋,为什么1千克的苹果、梨、西红柿每组称得的个数会不一样呢?(不能光看个数,还要看每一个的质量)
6、感受比1千克重的物体。
(说说周围那些物品比1千克重)西瓜、南瓜、小兔子、菠萝、冬瓜、鸡鸭鹅
四、克和千克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可大了,今天我们通过估一估、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认识了他们,他们也给我们送来了生活中的克与千克,他把这些知识分成了八组,一个小组一张题卡,只要你答对他的问题,你们就会有意外的收获。(答对题奖励一个拓展知识或者一个思考题)1.连线.3 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2.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1 个鸡蛋重约 50()。(2)妈妈的体重约 50()。
3、在○里填上“> ”“ < ”“ =” 2千克○2000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5、写出体重
6、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7、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 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五、作业。
1、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物品名称
估计的质量
称出的质量
六、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000克=1千克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85—88页,克和千克的认识。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㈡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㈢情感教育点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有奖竞猜的物品、一个1角硬币
(学生用)六人一组:10个1角硬币、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盐、苹果、饼干、石头、米、花生米、果冻等…… 重 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 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好吗? 生:好!
师:我们去看一看。
1、观看课件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
噢,原来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
主要包括秤面、刻度、指针、秤盘)(课件演示盘秤的用法)
5、想一想,称一称,了解克和千克的进率。
(1)出示一袋盐,问:它有多重?(500克)那两袋呢?(1000克)板书:1000克。(2)1000克还可以怎样表示?让学生称一称(淘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让一名学生当主持,轮流出示几种物品(一包面条、一瓶牛奶、一个鸡蛋、三条香肠)让其他学生掂一掂、猜一猜,猜得接近的都有奖,并即场用秤检验一下。B小动物运货物。
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鸟、小兔、小熊三种动物去挑选适合自己的东西(一小袋米、一个红萝卜、一个较大的南瓜)去搬运,并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搬这样东西。
五、回顾总结
师:回想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生: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 生:我知道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师: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大!真了不起,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下面自己评一评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给自己画一画,然后给同桌说一说。评评我自己
我好棒呀!这不错!加油呀!
六:课间效果: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七、布置作业
1、书上P88第3题
2、找出家里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淘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1千克=1000克
1千克又叫1公斤。
克:g 千克:kg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内容。
陈述性知识:
1.千克和克是质量单位,分别用kg和g表示。
2.秤面上1kg就是1千克,几kg就是几千克。
程序性知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通过掂、估与称,感受1千克和1克有多重。
3.会用秤称出1千克的物体。
4.用不同质量单位来表示相同重量的物品,理解1000克=1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健康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糖、果冻、矿泉水和糖果,弹簧秤、数学书、2分硬币,1克砝码,塑料袋一个。
教学意图:
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识。本节课针对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现有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最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在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了五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充分去发现和体验。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要衡量物品的轻重,首先就要确立衡量的标准。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要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必须使用质量单位,通过验证物品有多重,激起学生学习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的需要。由此导入新课“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让学生体验1千克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而用一系列活动体会1千克,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
先让学生学用弹簧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还让学生拎一拎几千克的物品,轮流谈感受。最后让两个学生称体重,其他学生估自己体重。以此化抽象为具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克相对千克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小鸟重几千克?引起学生质疑:称不出来,需要更小的质量单位,从而导入“克”。
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在称两包盐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同样两包盐可以用不同单位表示,从而推出1000克=1千克。
活动五:对比辨析。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了三个问题:1.填单位。2.找朋友。3.估一估,称一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的感知、体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升华。
教学设计: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试一试,导出课题。
(1)物品究竟有多重?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
(2)出示课题:千克和克。(板书: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试一试,学用弹簧秤。
3.称一称,用弹簧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4.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4)掂一掂2千克的物品。(小组合作。)
(5)掂一掂4千克重的物品。(小组合作。)
5.估一估,巩固应用。
(1)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自己的体重并验证。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议一议。小鸟重多少?;——导入“克”。(板书:克,g)
2.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同时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3.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4.估一估,认一认,积累更多经验。
(1)估一包盐有多少克?
(2)介绍“净含量”表示的意思。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活动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
2.找朋友。
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3.填一填。
书包桌上物品()体重你喜欢的东西
()
估一估
称一称
活动六:谈谈收获,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