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棣丰街道中心小学 王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喜欢什么小动物呢? 生:小狗、小猫、小白兔....师: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正在森林里参加宴会呢!大家想去看看吗?
生:想!师:那么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一张课件)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同学们能从这幅图片上得到什么信息啊? 生1:有小动物…
生2:有小熊猫、小猴子… 师:还有什么呀? 生:还有食物。
师:那么老师考考大家,谁知道小熊猫喜欢吃什么?小猴子?小白兔?小松鼠?
生:竹笋!桃子!萝卜!松果!
师:大家知道的科学知识还真不少!谁知道他们接下来要干什么呢? 师:分食物!
师:孩子们真聪明!看到这么多的食物,小动物们肯定馋坏了,快看小熊猫,他正目不转睛两眼放光地地盯着竹笋呢,你们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生:怎样把6个竹笋分给2只小熊猫(师出示第二张课件)师: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自己的想法帮助小熊猫分一分,看哪个小组最先分好!分完后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我 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都已经分好了,谁愿意把自己小组的分法和大家说一说?展示一下
生1:大熊猫分5个竹笋,小熊猫分1个竹笋,因为大熊猫需要吃很多才能饱,而小的熊猫吃一点点就饱了。
生2:大的熊猫分2个,小的熊猫分4个,因为大的熊猫关心小的熊猫,把好吃的多分给小的一些。
生3:大熊猫分3个,小熊猫也分3个,因为这样就同样多了,他们不会打架。
生4:我也认为大熊猫、小熊猫都应分到3个,应为这样他们一样多,公平,不会打架。学生边说边在实物展台展示
师:同学们看,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摆一摆,我们发现有好几种分竹笋的方法,你们真不简单。观察一下这几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哪种分法公平?为什么?
生:有的分法公平,有的不公平。两只小熊猫各分三个公平,因为分的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像这样的每份分的同样多的分法,我们就叫做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说分的过程:刚才我们是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分3个 活动二:分桃子---引出“平均分”的最优分法-师:小熊猫的问题解决了,小猴子该着急了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现在大家一起来帮小猴子分一分吧。一共有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用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分一分,看哪个小组先分完。
师:谁愿意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我是一个一个分的,每只猴子分到四个桃子。师:你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下吗?(学生展示)
生:我是二个二个分的,每只猴子也是分到四个桃子。(仍然请学生展示)
生:我是四个四个分的,每只猴子分四个桃子。(学生展示)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方法,有1 个1个的分的,有2个2个分的,有3个3个分的,有4个4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能分到4个桃子。
生2:分法不一样,但分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
生3:虽然分法不一样,但每只小猴子都能分到4个桃子,也就是”同样多”
师:虽然分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小猴分4个桃子
这时让学生观看大屏幕,教师展示分法:并让学生体会哪那种分法好。师:同学们,那种分法好?为什么? 生:第三种!因为分的最快。师:同学们太棒了!(展示课件)出示课件:生说分的过程。(师板书)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4个桃子。活动三:分萝卜和松果
师:小猴子和小熊猫的食物都分完了,还有谁的没分?该怎样提问题呢?
生:每只小兔平均分到几个萝卜? 生:每只松鼠平均分到几个松果?
师:请你任选一个问题,拿出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随堂练习
师:食物分完了,小兔子没急着吃,她在思考问题,你们知道她在想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展示课件)
如果每只小兔子分3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找学生回答 如果每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找学生回答 如果每只小兔子分6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找学生回答 师:如果15个松果每个松鼠分5个松果,一共可以分给几个松鼠?
三、达标测评:
1、激趣:你们这么聪明,能不能帮老师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课件出示检测题
谢谢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四、总结交流:
1、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
生2:我知道分的一样多,就是平均分。生3:我学会了帮助小动物分东西,我很高兴。
2.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们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能做到吗?
第二篇: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手段:多媒体课件,学具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好不好,你们不光要用耳朵听,还要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想一想,在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做到吗?(出示课件)
二、认定目标、教学达标:
活动一: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桌上有10个竹笋,20个桃子,12个萝卜,15个松果。生2:有2只松鼠。生3:有5只小猴子。
生4:还有2只小兔,2只松鼠。……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书问题)生1: 2只熊猫怎样分竹笋呢? 生2:一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生3: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生4: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
2、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 生:10个竹笋2只熊猫怎样分?
师:怎样帮熊猫分竹笋呢?用你手中的五子棋自己想办法解决吧。提出要求:(1)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竹笋,得拿几个学具?(2)在纸上完成。
(3)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
3、猜一猜这两只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
生1:大熊猫分8个竹笋,小熊猫分2个竹笋,因为大熊猫需要吃很多才能饱,而小的熊猫吃一点点就饱了。
生2:大的熊猫分3个,小的熊猫分7个,因为大的熊猫关心小的熊猫,把好吃的多分给小的一些。生3:大熊猫分5个,小熊猫也分5个,因为这样就同样多了,他们不会打架。生4:我也认为大熊猫、小熊猫都应分到5个,应为这样他们一样多,公平,不会打架。
(学生提到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并板书:同样多)师板书:大熊猫 3 5
小熊猫 2 7 5
0
4、师:同学们看,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摆一摆,我们发现有好几种分竹笋的方法,你们真不简单。观察一下这几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法不一样。
生2:有得分的一样多,有得分的不一样多。
生3:我发现大熊猫分5个,小熊猫也分5个这种分法分的一样多。师:两只大熊猫分的一样多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平均分(板书课题)
5、你根据课题大胆的猜一猜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会是什么呢?(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平均分
活动二:分桃子---引出“平均分”的最优分法-
1、师:我们帮大熊猫分完了,你能用一样多的分法帮小猴子分一分吗? 提出要求:(1)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桃子,得拿几个学具?先要把桃子分成几份?
(2)在纸上完成。
(3)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
2、师:一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你是怎样分的?
生1:我用20个五子棋代替20个桃子,一只小猴子1个桃子,还没有分完,再一只小猴子1个桃子继续分,一直到分完,一只小猴子能分到4个桃子。生2:我用20个五子棋代替20个桃子,先拿2个桃子给第一只猴子,再拿2个桃子给第二只猴子,再拿2个桃子给的三只猴子,再拿2个桃子给第四只猴子,再拿2个桃子给第五只猴子,还没有分完,再继续2个2个的分一直到分完为止,一只小猴子也能分到4个桃子。
生3:我用20个五子棋代替20个桃子,4个4个的分,一只小猴子也能分到4个桃子。
生4:我用20个五子棋代替20个桃子,3个3个的分,还剩下5个,剩下的5个一只小猴再分1个,正好分完,一只小猴子也能分到4个桃子。生5:„„
3、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方法,有1 个1个的分的,有2个2个分的,有4个4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能分到4个桃子。
生2:分法不一样,但分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
生3:虽然分法不一样,但每只小猴子都能分到4个桃子,也就是”同样多” 师:虽然分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小猴分4个桃子,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4、出示课件:生说分的过程。(师板书)
生1: 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4个桃子。生2: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4个桃子。活动三:分萝卜-----引出“平均分”的最优分法
1、师:就在大熊猫和小猴子津津有味的吃自己的食物时,小白兔着急了,我们快帮小兔子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一分好吗? 提出要求:(1)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萝卜,得拿几个学具?(2)在纸上完成。
(3)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
2、师: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生1:用12个五子棋代替萝卜,我一次拿4个分给1只小兔,可以分给3只小兔。
生2:用12个五子棋代替萝卜,可以分给3只小兔。
生3:我和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用12个五子棋代替萝卜,可以分给3只小兔。师:你有问题要问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4个4个的分?3个3个的分行吗?为什么?
生:不能3个3个的分,因为每只小兔4个萝卜,就要4个4个的分。
3、出示课件:生说分的过程(师板书)
生1: 12个萝卜,每只兔分3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生2:12个萝卜,每只兔分3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活动
四、分松果----巩固“平均分” 的最优分法
1、师:这时候小松鼠说话了,听一下他说了什么,为了不让小松鼠饿死,谁能用最快的方法帮他们分一分呢?(用最快的方法)提出要求:(1)在纸上完成。
(2)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
2:师: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1: 生2:
四、达标测评:
师:你们真了不起帮小动物们把问题全部解决了,这时候大象向我们跑来了看一下他要干什么(课件)
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出示达标题
你们真厉害,又帮大象做完了作业,五、总结交流:
1、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生2:我知道分的一样多,就是平均分。生3:我学会了帮助小动物分东西,我很高兴。
2.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们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能做到吗?
3、我们不光学习好,而且手工做的也很漂亮,下面自己帮自己,把自己的礼物用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分给陪我们上课的老师,谁勇敢表现一下。
1、生动手分一分,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
3、小结:你们真棒,帮助小松鼠解决了一个小难题,下面我们再帮上课之前的四兄弟分一下桃子好吗?(出示课件)
四、达标测评:
1、激趣:你们这么聪明,能不能帮老师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课件出示达标检测题
谢谢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五、总结交流:
1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们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能做到吗?
3、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最后一个忙,愿意吗?我请一位学生帮老师把这些礼物用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分给陪我们上课的老师,谁勇敢地帮老师。教学反思:
在学习习近平均分时,我出示了书中的那幅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并思考:两只大熊猫分10个竹笋,应该几份?怎样分?然后让学生动手分竹笋:有的分成4个和6个,因为大熊猫吃得多,小熊猫吃得少;有的分成3个和7个;有的分给小熊猫10个,大熊猫没有,因为大熊猫要减肥……在这种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学生感到很快乐,很好玩,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方法哪一种最公平,为什么?通过讨论感知到每只熊猫分5个竹笋。感悟到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努力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接着围绕着“森林聚会”串成串,安排熊猫分竹笋、小猴分桃子、小兔分萝卜、松鼠分松果,便于学生系统学习,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活跃,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第三篇: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松梅小学:谢萍丽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叫平均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曾经听过为这样一句话:“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末尽”,说明在一节课中“趣”字应该贯穿始终,而起始阶段的“趣”味显现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课件出示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的情境:春天到了,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同学们带来了很多食物,我们快来帮他们分一分吧!由此导入了新课。
(二)、自学课文,探索新知。
解决重点:指导学生自学例1,找出新知,汇报交流。这里我先让学生带问题看例1:他们在干什么?看着他们分的你有什么要说的?你有办法比他们分的更好吗?你睁大眼睛找找,你能从例1中找出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的新知识是什么吗?之后汇报交流。怎样分是平均分是一个重点,这里我借取了我们学校在搞的“先学课教”这个实践性课题的一部分精华,把“先学”变为让学生“先看图”、“先理解图”,“后教”变为“后点拔”,同时把揭示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豪的体验,这样在看看学学找找中更容易接受这个“平均分”这个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接触较多的知识,并把它抽化成一个概念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概念体系的升华,让学生在脑海中深深烙下:每份同样多,才叫平均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所以直观的感知清晰的看清平均分的过程,让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判断题(叫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平均分)检验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2、学生摆学具:师出题,叫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分法,要求速度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选到最为有效的分法。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哪问题?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最后的小结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平均分的概念,还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平均分找出来,把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练习。练习三1、2、3或课堂作业本。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反馈于教师,让教师了解本堂课、本班学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第四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7-9页例
1、例2级相应练习。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教具学具:
课件、每人准备6颗糖。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
(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
(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4)学生交流、汇报
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3.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小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教材第9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个。(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3.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3小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4.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4小题。
有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4)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例1:
二
(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第五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庄头乡大范小学范小芒
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几个几”的基础上教学平均分的认识,让学生分别学习依据一些物体的总个数和每几个分成一份或者指定分成几份的。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预设如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以具体生动的故事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学习的过程。
2.动手操作法: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根据学生年龄及思维方式我预设以下学法:
1.直观操作法:化抽象为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2.观察比较法: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合作学习法: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 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将分为以下4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三)拓展练习,运用平均分;
(四)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在创设情境时,我运用童话故事《小兔子乖乖》来导入的,兔妈妈拔了12个大萝卜,分给红眼睛3个,分给长耳朵4个,分给短尾巴5个,他们说妈妈分的不公平,怎样分才公平呢?
分发给学生计数棒(代表12个大萝卜)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有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情况,观察比较中得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并且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富有情趣的素材,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分法,以及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
二、动手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动手操作,让学生用12根小棒分一分,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分法。教学“试一试”放手让学生分一分小棒,再交流分法,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领会平均分含义的同时,增强了合作互助的意识。
三、拓展练习,运用平均分: 练习的设计是由易到难:先是基础性练习,其次拓展性练习,最后是开放性练习
1.看谁是火眼金睛?下面哪种是平均分?(如:出示几种物品的分法,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平均分,如果不是平均分的要让学生说明理由,并想办法使物体变成平均分。)再提问中,我会把自制的小红花发给那些回答的好的孩子,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个判断题具有多种功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既理解了平均分与其他分法的区别,又熟练了平均分的分法,巩固了平均分的意义,从而使本课堂的重点得到进一步落实。)2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空
(1)、8朵小红花平均插在两个瓶子里,每瓶几朵?(2)、10个面包平均分成五份,每份是几个?
设计意图:安排了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空题目,来强化平均分中每几个分成一份的分法。
3.出示12朵自制的小红花,选几名同学到前面将他们平均分,有几种分法?在这里,我用实物和真人进行分。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动手分一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可操作性,化抽象为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缓解了教学的坡度,突破了难点。第四环节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1.(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事例,并与全班同学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作为年轻老师,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干脆、规范、严谨。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我的预想内时,觉得有点措手不及。
对重难点的突破还不够,应在分析教材上多加的努力。在突破重难点时要多想办法。
在做练习时,应加强看图题的讲解和练习,特别注意让学生理解题意。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平均分”与“不平均分”相对比的题,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