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23:1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洪上学校 赵芬芳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体会作者运用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柳树的强大生命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引读课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出示】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简洁而开阔 异常的苍茫 读一读,读出它们的画面来。谁能读出青海高原的这些特点?

我们一起读,并想象着这悲壮苍凉的画面。

3、就在这干旱而又寒冷的青海高原上,却有着一株柳,一株作者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柳,一株让作者发出这样感叹的柳: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一起读。你们突出了什么关键词?(“神奇“)——重读它,再读这段话。

4、过渡:它的“神奇”体现在哪儿?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锐的心来感受。

二、精读,感悟柳树形象的“神奇”。

1、快速找到直接描写这株柳形象的段落。(第五自然段)【出示】

2、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来。

3、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来读,并且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一下。

A、“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1)“两合抱粗”有多粗啊?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2)这么粗壮的柳树在江南可以看到吗?(难)而且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多教室这么大的树阴,你说这课柳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这是一“奇”。

B、“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1)这句是写它的引答 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从哪里感受到它坚硬?(“生铁铁锭的色泽”)你们看到过铁锭吗?说树干和树枝像它一样的色泽,像它一样粗实而坚硬,奇怪吗?

(3)提到“柳”,它素来以“柔”著称,不是都说“柔柳”吗?可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却这么坚硬,这是第二“奇”。

C、“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1)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绿得这么……这么……是暗绿色的,我们平原上的柳树是这个颜色吗?(嫩绿、草绿、鲜绿)这又是一“奇”。

(3)谁来读读它的这一“奇”?

D、“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这句给你什么感觉?(很高大 生命力强……)(2)“巍巍然”和“撑立”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4、我们分别读了这段的四小句,感受到了这株柳形象上的“神奇”,请你连起来读这段,整体感受一下。

谁来通过朗读带我们走近这株“神奇”的柳呢?

三、引发想象,感受柳树生长过程的“神奇”。

1、那么,这株柳的“神奇”是不是就指它外形方面这三点呢?去默读六七两个自然段,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2、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写什么?(作者想象这株柳的生长过程)它的生长过程体现了“神奇”吗?拿出笔来,把其中反映它“神奇”的语句画下来并读好它。

3、交流。

A、“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1)读了这句,这株柳的“神奇”之处在哪?(1、种子随意散落却有幸萌发

2、其他柳树苗子全毁了而唯独它存活了下来)

(2)怎么能说不神奇呢?

(3)来,我就还请你,还读这段话,不过要把体现这株柳“神奇”的关键词读好。

B、“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出示】

(1)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柳树没有能活满一年的。)

(2)但是这株柳树呢?(造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3)不光柳树,别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连续两个季节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而且长得高大粗壮,神奇吗?把他找到的这段一起读一读。C、“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出示】

(1)你们对这一段也特别有感受吧?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这段,哪个词语或句子让你特别有感触?

(2)交流。(“一次又一次摧毁,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说明它经受了许多许多困难。“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感受到这株柳树为了生存经受过的无数次的雷轰电击。

(3)由此可见,这株柳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们听。师描述: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它又怎样面对的?闭眼想象。

(4)这株柳树就在经受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没有)而是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5)让我们再合作来读这一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4、同学们,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也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苦苦抗击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它们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同是柳树,生活的环境却不同,作者的家乡灞河也以柳树而闻名,闭上眼听同学读灞河的柳树,待会儿说说它给你什么印象。灞河的柳树是怎样的呢?

同是柳树,生活的环境却如此不同。可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抱怨了吗?让我们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不知道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可是,它放弃了吗?

捧起书,一起读最后一段,读出你的感受来,读出对这一株柳的敬畏和赞美,读出它的生命伟力。

四、拓展。

1、读着这样的柳树,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司马迁,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读着这株柳树,我还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了吗?

3、我有三句话要送给大家【出示】

1)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2)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3)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我愿,它能成为你生命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五、总结。

1、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去了青海高原,看到了那里唯一的一株柳树。引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2、此时,我相信,这株神奇的柳树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永远记住它————“青海高原一株柳”(读题)

3、推荐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洪上学校 赵芬芳

在感受柳树神奇特点的时候,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进行。

1、出示一幅广袤无垠的青海高原图片(没有树),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自由读读课文3-5自然段,想一想并说一说,这株柳树是极其平常的柳树,为什么它生长在青海高原上就使得它神奇。

2、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三个层次体会柳树的神奇: 第一层是图文对照,想象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能长出一株唯一的柳树,这是神奇的,然后体会“哦”的一声的想法和情感;

第二层是图(稍远)文对照,想象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比其它地方更恶劣,却还能长出这样的柳树,这是神奇的,并通过反复读,反问句提升学生的情感;

第三层是通过图(近影)说柳树的神奇,通过文字想柳树的神奇,通过朗读感悟柳树的神奇,然后通过讨论“这株柳树好像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来体会柳树的生命伟力和作者的情感。

这样的设计是扣住“神奇”,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落脚点,并依据课文特点采用了比较、环境渲染、图片创境设情等方法体会“神奇”,同时巧妙地抓住每节最后一句话让学生感悟作者情感的提升,也感染学生自己。这样的设计使得说、读、悟融为一体,教学内容有序推进。

第二篇:青海高原一株柳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全文首先用两个自然段点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从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和这株柳树的巍然撑立写出其强大的生命伟力,继而猜测和想象那株柳树存活、长粗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体现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毅力,接着又写了家乡灞河柳树的极易生长,从侧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与命运抗争。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从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教学结束,我反观整个教学过程,有几点体会:

一、提纲挈领,层次分明。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如果把课文视作一个圆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课文这一“球体”必定会对它保持向心力。“神奇”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就使全文神聚了。在这堂课上,我始终紧扣“神奇”两字,以“神奇”为切口,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研读文本。

第三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模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教学结束,我反观整个教学过程,有几点体会。

投入真情,收获体验:我很喜欢这篇课文,投入感情地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情感回应。这种情感的投入不仅在于我的,也在于学生的。我带着崇敬的心情研读了课文,并把这种崇敬心情从教学语言、教学方式去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高原柳树的艰辛,体会到柳树之所以成为高原上一方壮丽风景所展现出的精神魅力。

情境萦绕,诗词回忆,想象为伴:对于课文中的语句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境体验才能感受更深。在学习第5自然段的柳树的外形特点时,出示了江南柳树的柔弱形象,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高原柳的外形描写去想象其高大、苍郁和茁壮。为了帮助学生感受高原的蛮荒时,我拓展了一些古典边塞诗词,出示了边塞画面,配上古典的音乐,为他们的理解营造了情境,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原柳树生存环境的艰难。重点理解6、7 自然段时,需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作者的想象去描绘高原柳在生存之时遇到的各种困难。我在处理时给学生一些情境提示,让他们自己去想一想,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多重朗读,读中悟情:课文文字优美华丽,意境深远,读是最好的体验感悟的方式。我采用了范读、个别读、集体读、配乐读、男女生分读的多重朗读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体悟文本传递的情感。

在感受到教学时的成功体验之余,我也觉得语文课堂永远存在缺憾。

一、课堂容量大,体会不够充分。我在处理这篇课文时,为了保有课文的完整性,而选择一课时教完课文,但是课堂容量很大,明显有“赶”的现象,朗读和体会仍不够充分,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环节,有点到即止的缺陷。

二、重新组合文本,忽视了对字词的理解。我在教学时,重新组合了文本,没有按照课文的描写顺序去讲解。虽然在前期预习时,我以帮助学生疏通了课文中的字词,但是对于词语的理解还是要放到课文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的。所以,这是又一缺憾。

三、让学生想象写话来体会柳树的生存之艰辛,需要课堂上的许多时间,有冷场的危险,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继续思考的方面。

第四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模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抓“比较阅读 ” 设“生活情景” 山西省平遥县宁固学区左家堡小学 张亚明

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由于我们这里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而在此基础上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和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时,能使学生对青海高原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增进了解,将是学生感悟青海高原这株柳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的突破口。

在学习本课时,我是一心想使学生在深入文本后,能将这株生命之柳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使学生能从课文的学习中,得到启示。明白在恶劣的环境中,一定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 抓“比较阅读 ”

比较阅读在课文中多处显山露水,在设计本课教学思路时,我想引导学生抓住“神奇”,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比较是最朴素的认识事物的方法,青少年在成长中,在看待周围事物时“比较”常常是自发采用的。“比较”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在当下的阅读中,强化了他们的体验,学生在柳树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多次对比碰撞中,他们的感受就可能生出思想的火花。

现实生活中的柳树生存环境——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 没有树族的原野——青海高原惟一的一株柳;

现实生活中的柳树“柔”——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硬”; 现实生活中的柳树的颜色——青海高原这株柳的颜色; 现实生活中的柳树的树荫——青海高原这株柳的树荫; 青海高原这株柳——青海高原其他柳; 青海高原这株柳——“我”家乡灞河边柳树; ……

二 设“生活情景”

在琢磨如何更好与学生体验积累和经验世界接轨,如何使学生萌发求知欲,我感觉即使是我这样的小班制班级,要想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体验,也是挺难的!

在教学中,我预设了:以“了解”——“欣赏”这株柳,来“理解” ——“领会”文章的精髓所在。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柳树最吸引人的魅力,反复比较、品读、探究。

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设计一些容易引发学生真切感受和生活经验的“情景”。如:

“分享你印象中的柳树。”

请学生谈谈:“如果你也站在这个地方,望着这片青海高原,你会怎想?” “当你突然望见了这样一株柳树,你会如何表现。”

“当这株柳树经历着那些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雷轰电击时,它会怎么做呢? ”

“这株柳树撑不过去时,它是如何鼓励自己的? ” “在这株柳树苦苦撑立时,平原柳树是怎样的?” “说说你读书的感受。” ……

怎么帮助学生突破他们的思维枷锁呢?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心理动力呢?思考着这些问题,设计了“情景”,都是基于使学生自己对作品精华进行切实体现和整体感受的考虑需要设计的,目的是把学生引入文本,使学生自己真诚的感受文本。

三 品“神奇敬畏”

引着学生抓住作品中柳树最吸引人的魅力,在反复比较、多元想象中品读,使学生读懂这株神奇的柳树,这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读懂了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这种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悟得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的道理,还学习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扪心自问,这节课我还有哪些地方做得远远不够呢?如何实施才能使我的教学任务更好地落到实处呢?怎么在有效的时间内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呢?哎,这成了我心中最大的苦痛,最大的困惑!

《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反思

第五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后反思 榆社县太星小学 郑 斌

知道陈忠实,缘于他的《白鹿原》。当看到《青海高原一株柳》也是他所写,就有了好好读读的想法。读了文字,更是被他字里行间蕴涵着的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憾。可是,这样意蕴深厚的文章如何让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读懂?如何让他们读出情?读出味?经过思考,我决定以“柳树”的形为突破口,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一读柳树之形状,认识这株柳;二读柳树之成长历程,感动一株柳;三读柳树之品质,敬畏一株柳。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对文本的读、思、议、悟,体会这株高原柳树的神奇。

一、课前设计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三个小环节,逐层递进。

1、一读柳树,感悟其高大,从形象层面上体会神奇。在让学生学习第五小节,理解柳树高大时,我让学生抓住“两合抱”、“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粗而坚硬”等词句,加以演示、举例,从而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出柳树的高大;再问学生:在江南水乡长这么大的柳树稀奇么?学生有实际的生活经验,肯定的回答:不稀奇。这再次强调了柳树生长在青海高原上是一个奇迹,从而让学生从柳树的形象层面上感受到它的神奇。

2、二读柳树,走进柳树的生长历程,体会柳树的顽强,从精神

层面体会柳树的神奇。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先让学生读作者想象的柳树生长历程,体会柳树的生存不易;再让学生把青海高原柳树同家乡的柳树的生存环境作对比,再次体会高原柳树的生长不易。在体会青海高原柳树生存不易中,感受它的顽强。让学生明白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让作者感到神奇。

3、三读柳树,感悟人生真谛,在人生启迪层面上体会神奇。在这一环节设计中,我让学生在第九小节,想象高原柳树在命运不公的情况下,生长如此高大靠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高原柳树生存下来,并壮大起来,靠的是“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再让学生读柳树,想想“现在在你面前出现的仅仅是一颗柳树么”?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些逆境中奋斗的人物,感受到了作者在高原柳树身上体会到的人生启迪。

二、课堂不足

1、课堂容量大,体会不够充分

我在处理这篇课文时,为了保有课文的完整性,而选择一课时教完课文,但是课堂容量很大,明显有“赶”的现象,尽管如此最后一段也没能落实。而且有些地方学生说得不够充分,朗读和体会仍不够充分,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环节,有点到即止的缺陷。

2、重新组合文本,忽视了对字词的理解

我在教学时,重新组合了文本,没有按照课文的描写顺序去讲解。虽然在前期预习时,我以帮助学生疏通了课文中的字词,但是对于词

语的理解还是要放到课文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的。所以,这是又一缺憾。

3、未能抓住课后习题,忽视了写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只注重挖掘了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而忽视了写法指导。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应加强作文方面的能力培养,为今后的初中习作打下基础。另外,在深入地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如果能兼顾一下作者的体验,让孩子们不仅能走进这株柳树的内心,更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相信这节课会更厚重。

三、课后小议

在课后教研活动上,大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尤其是对于“神奇”一词。不管是一唱几叹,都应该是不同层次的神奇,应该是提炼拔高的过程,是层层递进的。对于课后的三大问题,是可以成为挖掘的目标。这一切都得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反思。

下载《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推荐)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两河中心小学 陈 艳 一、设计思想。 陈忠实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课文文质兼美,但是词句的理解却有难度,尤其需要学生感同身......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穆村小学李瑞芹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以酣......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徐州市大马路小学张茜 课前交流 向台下老师问好 师:你初读课题可能会有你的感受和认识。 你强调了这一株柳给你的印象,你强调了这一株柳生存的环境。上......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我想请一个同学先来读。注意了,你如何去读课题才能够体现出你 对初课文时的感受和认识。指生读。A、你强调了一株柳,看来这株......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品味涵咏读写并举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常熟市琴湖小学潘慧红 教材简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景物聚焦”中的第一篇课文,属于状......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5篇材料)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洪上完小 李育霞 在上《青海高原一株柳》这一课的时候,我是直接让学生围绕“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这个问题去学习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大全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地猜想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丽而独特的风景,赞......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和课件

    一、一读柳树,初识外形的普通 2.文章开头的两个自然段直接写这株柳,谁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普通极其平常的柳树。 3.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核心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