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册》课时安排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二年级上册》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为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8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 ………………………………………………………………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4课时)
四、表内乘法
(一)(12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1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 ………………………………………………………………………3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
(一)(2课时)
六、表内乘法
(二)(11课时)
7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量一量,比一比 ……………………………………………………………………………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 1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目录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目录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例1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例
1、例2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第五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第六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第七课时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P23 例4第八课时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第九课时 连加、连减P26---P27例
1、例2第十课时 加、减混合P28例3第十一课时 加、减法估算P34例4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复习第十三课时 我长高了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例
1、例2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例
3、例4 第三课时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例1第二课时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例
2、例3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第四课时 练习课
(二)第五课时 5的乘法口诀 例1 第六课时5的乘法口诀练习第七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第八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练习第九课时 乘加和乘减例5第十课时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例6第十一课时6的乘法口诀第十二课时6的乘法口诀练习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
表内乘法
(二)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
整理和复习、看一看、摆一摆、统计
数学广角、机动
总复习
第三篇: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大纲
课时 第1讲 学习内容 声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重点
1.声的产生 2.介质,声速和声波 3.回声及利用 1.声的三种特性,影响因素和应用 2.探究声特性的实验
1.人耳的结构和听到声音的途径 2.耳聋的分类 3.骨传
导 1.噪声和乐音的概念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2讲 声现第3讲 象
第4讲 声的特性 人耳的结构 噪声
第5讲 声的利用 1.声可以传递能量 2.声可以传递信息
第6讲 第7讲 物态第8讲 变化
第9讲
第10讲 第11讲 物质三态 温度 汽化和液化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 水的三态循环 光的色彩 颜色
1.物质三态 2.温度和温度计 3.温度的测量 1.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2.液化及液化的两种方式 3.水的沸腾实验,沸点
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和特点 2.熔点和凝固点
1.升华和凝华现象 2.升华和凝华的利用 1.水的三态循环及应用 2.终结本章六个“三” 1.色散现象及意义 2.色光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
1.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2.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光第12讲 现象
第13讲
第14讲 人眼看不见的光
光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1.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2.光速,光年 1.反射现象和实验 3.反射定律及作图 第15讲 反射的应用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反射的应用
第16讲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现象 2.平面镜成像试验 3.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总结 2.利用成像特点作图 3.凸面镜,凹面镜
1.折射现象 2.折射定律 3.折射光路作图 1.透镜和分类 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第17讲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第18讲 第19讲 光的折射 透镜
光第20讲 凸透镜成像 1.凸透镜成像实验 2.试验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的折射第21讲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应用 1.成像特点的总结 2.成像特点的应用 和透镜 第22讲 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结构 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第23讲 望远镜和显微镜
1.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 2.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调节 1.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总结 2.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的应用 第24讲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总结
第25讲
第26讲 物体的第27讲 运动
第28讲
第29讲--第30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2.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速度 直线运动 世界是运动的
1.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2.速度的计算
1.直线运动 2.有关图像问题的讲解 3.S,t,v的计算 1.运动的绝对性 2.静止的相对性
1.声现象 2.光的折射与反射 3.凸透镜成像特点 4.物体的运动 总复习
第四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课时安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课时安排)
教科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三者互相联系,共同反映着教学内容,而教学计划又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为此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希望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课时安排)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
第 1 页 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第 2 页 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第 3 页 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6.创造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 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
第 4 页 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一)解决问题(1周)(二)表内除法(一)(2-4周)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
第 5 页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图形与变换(5周)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6-7周)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9周)(六)克和千克(10周)(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1-12周)有多重1课时(八)统计(13周)(九)找规律(14周)
(十)总复习(15-19周)
上述提供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第 6 页
第五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安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安排
教师如果想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做好教学计划。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安排,希望对大家制定教学计划有所启发!
一、学情分析:
今学期二年级共有学生40人,上学期期末成绩不太好,大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认真,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上课认真听讲,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好做小动作,学习成绩比较差。这个班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少,大都上进心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今学期要注意方法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长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
第 1 页 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景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会用方快图表示统计的结果,会看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别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合作用。
(4)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第 2 页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实际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丛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据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口诀、观察和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位置方向,增强数学的好奇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简的位置关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第 3 页
1、教学任务保障;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更、发展的全过程,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有成功感。
2、优生方面: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造潜能。
3、差生培养: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大量的丰富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注意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流让他们产生兴趣,自觉参入到学习中来,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欢乐。
四、教学进度 按学校教学进度
上述提供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安排,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第 4 页